作者:陳修園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分類:綜合
品質:0%
序
醫道難言也,而於錯雜疑似之間,以一字括之,何其「易」甚,修園亦不欲示人以「易」。
然臨證立方之時,不曰《內經》,即曰仲景,聞者不解其何謂。
一遇夫見痰治痰,見血治血輩,遂心喜而來從之。
修園用是憂,憂其道之弗明,而因陋就簡,以徇時好,是之謂害道;
憂其道之弗明,而切指其「實在」之處為下手工夫。
舉八脈之顯證可見者為諸脈據,舉一證之確然不移者為諸證據,線索在手,操縱自如,「易」之至也。
示以「易」,欲人喜其「易」而讀之,讀之久,始知病有定名,方有定法,藥有專能,一一皆歸於「實者」。
一遇夫見痰治痰,見血治血輩,非若前此之心喜而來從也,道於以明。
修園著作甚富,任畿輔時,恆山大水,後民患寒疫,施方全活者不少。
道過江蘇中丞汪稼門,先生閱而許可,出是書而傳於海內。
今修園再到畿輔,兩旬而成此書,與前著迥殊。
吾知修園意喚醒刀圭家外,欲養生之君子,按八脈以定八證,如執羅金以定子午,目可睹,手可指,口可言,以為「易」則「易」矣。
淺識道人徐又庶拜題。
一、是書舉浮,沉、遲、數、細、大、短、長為脈之提綱,而以同類諸脈附之。
舉表、裡、寒、熱、虛、實、衰、盛為證之提綱,而以所屬諸證付之。
一線到底,為向來第一明晰之書。
一、是書論證後加詩一首,所以便於記誦,間有詩與論少異者,當研究其殊途同歸之妙一、是書止取明白不晦,包括不遺,不以工雅取勝。
其中有限於證方而不能合法者,不得不略變其體。
一、仲景《傷寒論》以六經提綱,而《金匱》為治雜病之書,則以病證之同類者合匯之。
其病、證、方、治可以互參,如百合、狐惑、陰陽毒合為一篇;
中風、歷節合為一篇;
血痹虛癆合為一篇之類是也。
此書以表、裡、寒、熱、虛、實、盛、衰八字為主,先列《傷寒》之表證,即以各病之屬表者合之,余皆準此。
其體例從《金匱要略》仿來。
蓋以六經鈴百病為不易之定法,以此病例彼病,為啟悟之捷法也。
一、此書采集《神農本經》、《內經》、《難經》、仲景、《千金》、《外台》、《聖濟》、《活人》各書之精華,及元明諸家、時賢諸作,擇其純粹者約千百言於尺幅之中,而又以時俗淺近之語出之。
人人可以共曉,即素未習醫,偶然得病,盡可粹按證用藥,絲毫不錯,妙在淺而易知也。
若平時精究此道,一得此書,可以執此書而括各書,且於無書處而悟有書,如在從難而得其所以易也。
仁者見仁,知者見知,此中味,惟此中人領之。
一、昔賢為秀才時,即以天下蒼生為己任。
余於辛酉孟夏試令畿輔,次年秋抄回籍讀《禮》,戊辰仲春又到,除奉委辦公外,止是靜坐讀書。
因思補闕尚無定期,三十余年從事於醫,若能以此道公之於人,亦可起夭札而福蒼生,蓋以有待不若無待也。
一、是書成於保陽官舍,非以「易」示時醫。
蓋甚憫有病之家,不知擇醫,任醫所錯,以致輕者變重,重者立死。
不得不舉其大綱而示之以「易」,俾開卷了然,胸有成竹,然後與醫者周旋,一問答間,便知其賢否,而去取不誤耳。
己卯歸田後,從游諸子屢請付梓,余又恐此書過於平易,轉開簡便之門,遂於每證後節錄《內經》原文,以示窮流必溯其源,為中人以上說法。
余老矣,學問與年俱進,以為難則非難,以為「易」則非「易」也。
先大夫所著醫書十余種,惟公余四種,《傷寒論淺注》經手定刊行,其未刻諸書,莫不爭先睹為快。
先嚴在日檢《金匱淺注》稿本,數年精力,重加編纂,續付手民。
嘗命典曰:爾其勉承先志,盡刻遺書公於世,不宜私自秘也。
典敬識之,不敢忘。
歲辛丑,先刻《女科要旨》四卷,續檢諸遺稿。
有曾承。
先嚴命校對無訛者曰:《醫學實在易》凡八卷,謹繕本開雕,余編嗣出。
長孫男心典謹識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9%86%AB%E5%AD%B8%E5%AF%A6%E5%9C%A8%E6%98%93/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