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詩】 四時感冒客邪侵,寒熱頭疼嗽不禁,解散香蘇飲微取汗,須知病淺勿求深。 瘧疾症寒熱往來有定候,其邪主於少陽之經。
少陽居陰陽之界,屬半表半裡。
陰勝於陽則發寒,陽勝於陰則發熱。
即寒多熱少為寒瘧,單寒無熱為牝瘧,熱多寒少為熱瘧,先熱後寒,單熱無寒為癉瘧,無非陰陽之造其偏也。
日發者輕,間日者重,三、四、五日為尤重,以邪之漸深,而舍漸遠也。
治法初宜二陳湯、平胃散,倍加柴胡、生薑以散之,中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青皮以和之。
若欲急於取效,加生常山三錢以猛驅之,末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東加半夏倍柴胡以補之。
凡病窮必及腎,必須間服桂附八味丸以補其腎,是為王道治法,或用冬白朮一兩,生薑五錢,水煎服,六日服六劑,必愈。
虛甚者再加附子二、三錢,熱多者加當歸四、五錢。
以其邪自外來,用上諸法,正氣亦復,邪氣亦從汗解,故列於表證。
(經義)《素問?瘧論》曰:「夫 瘧皆生於風,其蓄作有時者何也。」
按:黃帝此問,伯所答,凡二千余言,不能逐一解釋,且難與中人以下告語。
余即於此一問,得其大綱,所謂一言盡蓋其義也。
蓋?者皆也,瘧者殘瘧也,瘧症種種不一,皆謂之瘧。
讀「?瘧皆風」一句,味一「皆」字,便知此一句為諸瘧之總綱矣。
夫六淫之邪,皆能成瘧,而風為諸病之長,言風可以概其余也。
蓄者,邪蓄於經,有時而伏也,作者病見於外,不期而發也。
又曰:「夏傷於暑,秋必病瘧」。
《生氣通天論》曰:「夏傷於暑,秋為 瘧」。
《陰陽象大論》曰:「夏傷於暑,秋必 瘧」。
《靈樞?論疾診尺》曰:「夏傷於暑,秋必 瘧」
《金匱真言論》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合此數論,是瘧為暑邪無疑矣。
但「暑」字不可認為陽暑,陽暑傷氣而多汗,感而即發,邪不能留。
其伏留而不去者,惟陰暑之無汗也。
故凡患瘧者,必因於盛暑之時,貪涼取快,不避風寒,或浴以涼水,或澡於河流,或過食生冷。
壯者邪不能居,未能致病,怯者伏於營衛之舍,新邪觸之,則瘧疾發矣。
何以謂之「舍」,即經隧所歷之界分,如行人之有傳舍也。
本論謂:此榮氣之所舍是也。
大旨曰風,曰暑者,以瘧皆從外邪而起也。
曰「舍」者,以邪有深有淺,舍有遠有近,故或有一、二日作及四、五日作之異也。
仲景以此旨奧妙難言,故以「瘧脈自弦」一句,取少陽為捷法。
余宗其說,又為天分之高者引其端,欲其熟讀《內經》而有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