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實在易】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18:54 | 只看該作者

運氣易知

 

司天在泉圖


司天在泉圖說


司天在泉,四間氣者,客氣之六步也。


凡主歲者為司天,位當三之氣。


司天之下,相對者為在泉,位當終之氣。


司天之左,為天之左間,右為天之右間。


每歲客氣,始於司天前二位,乃地之左間,是為初氣,以至二氣三氣,而終於在泉之六氣。


每氣各主一部。然司天通主上半年,在泉通主下半年,故又曰歲半以前天氣主之,歲半以後,地氣主之也。


子午少陰為君火,丑未太陰臨濕土,寅申少陽相火旺,卯酉陽明燥金所,辰戌太陽寒水邊,巳亥厥陰風主木。


初氣起地之左間,司天在泉對面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19:14 | 只看該作者

張飛疇運氣不足憑說

 

諺云:不讀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


所以稍涉醫理者,動以「司運」為務。


曷知「天元紀」等篇,本非《素問》原文,王氏取陰陽大論補入經中,後世以為古聖格言,孰敢非之,其實無關於醫道也。


況論中明明,時有常位,而氣無必然,猶諄諄詳論者,不過窮究其理而已。


縱使勝復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時之化,百步之內,晴雨不同,千裡之外,寒暄各異。


豈可以一定之法,而執非常之變耶。


若熟之以資顧問則可,苟奉為治病之法,則執一不通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19:45 | 只看該作者

卷二

 

傷寒病不全表證。


然太陽為寒水之經,主一身之表,凡病從太陽始者,皆名傷寒,其病頭痛,項強,發熱,惡寒,若初起有汗,用桂枝湯,無汗用麻黃湯,治之得法,一解表則無余事矣。


然太陽主表中之表,而陽明主肌亦表也,其證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時法用升麻葛根湯,少陽主胸脅,亦表也,其證胸脅痛,目眩,口苦而耳聾,《傷寒論》用小柴胡東加減。


是三陽皆屬於表,故列於表證。


(經義)《素問?熱病論》曰:「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


此主六氣之相傳而言也,始終皆為熱病。


仲景宗六氣之說,從對面,旁面參出大旨,取三陽三陰無形之氣,驗於有形之皮膚,肌絡,形骸,以及五臟六腑之虛實寒熱,合經權常變而立言,集隘不能登之。


余著有《傷寒論淺注》,最宜熟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20:04 | 只看該作者

運氣易知

 

太陽表證詩


脈浮頭痛項兼強,發熱憎寒病太陽,自汗桂枝湯對證,周(身)疼無汗主麻黃(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20:25 | 只看該作者

陽明表證詩

 

二陽燥氣屬陽明經,腑(熱在經,白虎湯;在腑,承氣湯)分歧另細詳(不在表證之內。)


即此鼻干不得臥,目疼身熱葛根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25:58 | 只看該作者

少陽表證詩

 

少陽相火主柴胡,口苦耳聾舌痛俱,人說能和半表裡,誰知功在轉其樞(《內經》云:「少陽為樞」。


四時感冒,其症與傷寒表症同,但輕而不重耳,以加味香蘇飲之類,取微汗而解,宜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28:21 | 只看該作者

感冒詩

 

四時感冒客邪侵,寒熱頭疼嗽不禁,解散香蘇飲微取汗,須知病淺勿求深。


瘧疾症寒熱往來有定候,其邪主於少陽之經。


少陽居陰陽之界,屬半表半裡。


陰勝於陽則發寒,陽勝於陰則發熱。


即寒多熱少為寒瘧,單寒無熱為牝瘧,熱多寒少為熱瘧,先熱後寒,單熱無寒為癉瘧,無非陰陽之造其偏也。


日發者輕,間日者重,三、四、五日為尤重,以邪之漸深,而舍漸遠也。


治法初宜二陳湯、平胃散,倍加柴胡、生薑以散之,中用小柴胡湯去人參加青皮以和之。


若欲急於取效,加生常山三錢以猛驅之,末用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東加半夏倍柴胡以補之。


凡病窮必及腎,必須間服桂附八味丸以補其腎,是為王道治法,或用冬白朮一兩,生薑五錢,水煎服,六日服六劑,必愈。


虛甚者再加附子二、三錢,熱多者加當歸四、五錢。


以其邪自外來,用上諸法,正氣亦復,邪氣亦從汗解,故列於表證。


(經義)《素問?瘧論》曰:「夫 瘧皆生於風,其蓄作有時者何也。」


按:黃帝此問,伯所答,凡二千余言,不能逐一解釋,且難與中人以下告語。


余即於此一問,得其大綱,所謂一言盡蓋其義也。


蓋?者皆也,瘧者殘瘧也,瘧症種種不一,皆謂之瘧。


讀「?瘧皆風」一句,味一「皆」字,便知此一句為諸瘧之總綱矣。


夫六淫之邪,皆能成瘧,而風為諸病之長,言風可以概其余也。


蓄者,邪蓄於經,有時而伏也,作者病見於外,不期而發也。


又曰:「夏傷於暑,秋必病瘧」。


《生氣通天論》曰:「夏傷於暑,秋為 瘧」。


《陰陽象大論》曰:「夏傷於暑,秋必 瘧」。


《靈樞?論疾診尺》曰:「夏傷於暑,秋必 瘧」


《金匱真言論》曰:「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合此數論,是瘧為暑邪無疑矣。


但「暑」字不可認為陽暑,陽暑傷氣而多汗,感而即發,邪不能留。


其伏留而不去者,惟陰暑之無汗也。


故凡患瘧者,必因於盛暑之時,貪涼取快,不避風寒,或浴以涼水,或澡於河流,或過食生冷。


壯者邪不能居,未能致病,怯者伏於營衛之舍,新邪觸之,則瘧疾發矣。


何以謂之「舍」,即經隧所歷之界分,如行人之有傳舍也。


本論謂:此榮氣之所舍是也。


大旨曰風,曰暑者,以瘧皆從外邪而起也。


曰「舍」者,以邪有深有淺,舍有遠有近,故或有一、二日作及四、五日作之異也。


仲景以此旨奧妙難言,故以「瘧脈自弦」一句,取少陽為捷法。


余宗其說,又為天分之高者引其端,欲其熟讀《內經》而有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28:44 | 只看該作者

瘧疾詩

 

寒熱循環有定時,瘧成權在少陽司,熱多陽亢邪歸胃(少陽兼陽明,熱多寒少或但熱不寒,寒盛陰生病屬脾(少陽兼太陰,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


開手二陳平胃屬,收功六(君)子補中(益氣湯)規。


更聞腎氣丸多效(三陰瘧三日一發,五更時以薑湯送下腎氣丸三錢,三月可效,)薑朮同煎效更奇。


瘟疫症來路兩條:一條自經絡而入,辨症治法,與感冒無異,宜服人參敗毒散,溫覆以取微汗,俾其從經絡入者,仍從經絡出也。


一條從口鼻而入,一人之病,傳染一家以及一鄉一邑。


其症發熱頭痛,口渴胸滿,時吐黃涎,宜藿香正氣散,大旨在辛香解穢四字,俾其從口鼻入者,仍從口鼻出也。


過此不愈,則傳入於裡。大熱、大渴,自汗者,宜白虎湯以清之。


譫語,大便閉者,宜三一承氣湯以下之。


若表裡之邪俱實,不汗不便者,宜用防風通聖散,汗下之法,一劑並行而不悖。


若過七日,為一經已盡,病仍不愈,及病患素稟不足者,宜間用六味地黃湯,四物加人參,元參之類以補之,與傷寒治法略同,但此症七日,得大汗戰汗則生,無汗則死。


如汗出不至足,俟七日再汗之,生死以汗為主,故列於表證。


(經義)


非瘟病之感異氣而病也


金匱真言曰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素問補遺治法論曰五疫之至皆傷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同


此言水大金木土五行之疫俗亦謂為五瘟


大抵互相傳染醫者宜用雄黃研末塗鼻孔內


行從客位邊入


又男子病穢氣出於口女於病穢氣出於陰坐立對語之間自宜識得向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29:08 | 只看該作者

瘟疫詩

 

瘟疫於今重達泉(檳榔二錢,草果、甘草各五分,厚朴、芍藥、黃芩、知母各一錢,名達泉飲,)


休徇吳氏(吳又可達泉飲若燥灼陰,服之先涸汗源,不能作汗而劇)一偏言。


鼻傳穢氣黃涎吐,經受時邪壯熱煩(謂但熱而煩悶也。)


敗毒(散)藿香(正氣散)分兩道,散邪(人參敗毒散,散邪方也,令邪從經絡解)解穢藿香正氣散,解穢方也,今邪從口鼻解)各專門。


防風通聖(散)神方外(表證發解,裡證又急,必用此散以兩解之,)


白虎三承虛實論(熱渴自汗,表裡不實者白虎湯,大便不通者三承氣湯。


陰虛盜汗為素稟不足。


夜間發熱,睡時汗出,醒即漸收,故曰盜汗,宜當歸六黃湯。


若時常畏寒,一動則汗出,或不動而汗亦自出,名曰陽虛自汗,宜?附湯、參附湯、朮附湯,然陰陽互根,又有不可泥者,熟讀《內經》,自得其治。


景岳謂不治有六:


一、汗出而喘甚;


二、汗出而脈脫;


三、汗出而身痛甚;


四、汗出發潤至巔;


五、汗出如油;


六、汗出如珠。


醫者不得妄為用藥。


此症因汗從皮毛而出,故列於表證。


(經義)《陰陽應象大論》曰:「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


《宣明五氣篇》曰:「心為汗。」


《評熱病論》曰:「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


《決氣篇》曰:「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


《藏氣發時論》曰:「肺病者,肩背痛汗出;腎病者,寢汗出憎風。」


《脈要精微論》曰:「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48:07 | 只看該作者

盜汗自汗詩

 

古云盜汗屬陰虛,自汗陽羸衛外疏(陽氣衛外而為固。


陰(虛)則六黃湯陽(虛)參附(等湯),互根(陰陽互根,其旨甚妙)當究五車書。


中風證,余於《金匱淺注》論之甚詳,然難為初學道也。


尤在涇著有《金匱心典》,卓然大家,續出《金匱翼》,全失本來面目。


但中風總論雖於《金匱》有出入處,而采集時說,堪為行道者開一覓食之路。


今就原論而韻之,以便初學之記誦。


《金匱真言論》曰:天有八風(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方之風也,經有五風(經,經脈也,五風,五臟之風也,)


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


仲景《金匱》專宗此說,皆指外邪而言。


尤氏《金匱翼》則合內外虛實以統論之,恐《金匱翼》為後人之托名而刻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48:39 | 只看該作者

中風證歌

 

中風各論雜而繁,大要惟分真與類,賊風邪氣中為真,痰火食氣類中隧。


其人先有此肝風(《內經》云:「風氣通於肝」。又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真類二端由此致(設無肝風,亦只為他病,安有卒倒、偏枯、歪斜、牽引等症哉。)


臟腑經絡各不同,病淺病深分難易。


絡病口眼俱?斜,在絡病輕尚易治。


手足不治病在經,語言錯亂從腑議,經腑皆有倒仆形,倒仆之後明所自。


在精神清尚識人,在腑神昏如失智,臟病最重中最深,唇緩失音耳聾備,目瞀遺尿鼻聲鼾,六證見半死期至。


經腑臟病或兼連,臨證細認惟會意。


更察虛實得大綱,閉證脫證因之異(二證詳於八法歌,)脫應固兮閉應開,吉凶關頭非姑試。


八法之說本在涇,平易近人休棄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48:58 | 只看該作者

治中風八法歌

 

口噤目張痰涎著,氣塞手握難下藥,閉症宜開主白礬(散),稀涎散亦得要略(一曰開關。)若見目合口又開,遺尿自汗脫症作,無論有邪與無邪,脫則宜固參附湯嚼二曰固脫。


六經形證應汗條,加減續命(湯)法亦約。


內有便溺阻隔之,三化(湯)攻下非克削,此旨專重泄大邪,內外峻攻兩不錯(三曰泄大邪。)


若還大氣不轉旋,順氣勻氣二散托(四曰轉大氣。)


中風必見痰陣陣,清心(散)滌痰湯可進(五曰滌痰涎。)


且風多從熱化生,風火相煽無余燼,惟有前人竹瀝湯,熄風妙在柔而潤(六曰除風熱。)


風與痰氣互相搏,神昏目絕一轉瞬,通其竅隧蘇合香丸,至寶丹之功亦奮迅(七曰通經隧。)


又恐湯丸效太遲,急灸俞穴倍雄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49:21 | 只看該作者

陰陽二氣不相維,此次陰陽頃刻順(八曰灸俞穴。


按:尤在涇自定八法,余既存其說,而又不能盡絢其意者,諒在涇有知,當亦許余為直友也。


一曰開關,尤氏以搐鼻探吐為開,而余則以華佗愈風散追以駟馬而為開,祛風至寶丹徹其上下表裡而為開也。


二曰固脫,尤氏以參附東加竹瀝而為固,而余則以侯氏黑散遵《內經》填竅息風而為固也。


三曰泄大邪,尤氏遵劉河間法以續命湯泄其外邪,以三化湯泄其內邪而為泄,而余則用防風通聖散一方,並力以兩泄之也。


四曰轉大氣,尤氏以八味順氣湯、勻氣散以滌之,調之未必能轉,而余則用生 一、二兩,陳皮、人參、防風各三錢,助其大氣,再加天門冬五錢,附子三錢,俾水火之氣循環不息以為轉也。


五曰逐痰涎,尤氏以滌痰湯開壅塞而平水飲之逆行,余則以三因白散治橫流,而為北門之坐鎮也。


六曰除風熱,尤氏以竹瀝湯滋液以除熱,而余則以白虎湯、竹葉石膏湯、黃連阿膠湯直探陽明少陰之本源以除大熱也。


七曰通經隧,尤氏以蘇合香丸,至寶丹集諸香之氣以通神,而余則用風引湯煉五色之石以補天也。


八曰灸俞穴,以中風卒倒,邪風暴加,真氣反陷,表裡之氣不相通,則陰陽之氣不相系,艾灸速於湯藥,但尤氏之取穴太多,而余則取穴較少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49:44 | 只看該作者

附中風應灸俞穴

 

灸風中腑手足不遂等症:


百會一穴(在項中央,旋毛中陷,可容豆許。


曲池一穴(在肘外輔屈曲骨中,以手拱胸取之,橫紋頭陷中是。


肩 二穴(在肩端兩骨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


風市二穴(在膝外兩筋間,平立舒下手著腿當中,指頭盡處,陷者宛宛中。


足三裡二穴(在膝眼下三寸, 外?兩筋間。


絕骨二穴(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脈中。


灸風中臟,氣寒涎潮,不語昏危者,下火立效:百會一穴。


大椎一穴(一名百勞,在項後第一椎上陷中。


風池二穴(在顳?後,發際陷中。


曲池二穴。


間使二穴(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中。


足三裡二穴。


灸風中脈,口眼歪斜:聽會二穴(在耳後陷中,張口得之,動脈應手。


頰車二穴(在耳下入八分。


地倉二穴(在俠口旁吻四分近下,有脈微動者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49:56 | 只看該作者

凡向右者,為左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


向中二七壯;


向左者,為右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


陷中二七壯。


艾炷大如麥粒,頻頻灸之,以取盡風氣口眼正為度。


灸中風卒厥,危急等證:(神闕)用淨鹽炒干,納臍中令滿,上加濃薑一片蓋之,灸百壯至五百壯,愈多愈妙。


薑焦則易之。


灸丹田(臍下三寸,)氣海(臍下一寸五分。)


二穴俱連命門,為生氣之海,經脈之本,灸之皆有大效。


凡灸法,炷如蒼耳大,必須大實,其艾又須大熱,初得風之時,當依此次第灸之,火下即愈。


《千金翼》云:「愈風之法,火灸特有奇妙,針石湯藥皆所不及也。」


灸法,頭面上炷艾宜小不宜大,手足上乃可粗也。


又須自上而下,不可先灸下,後灸上。


若失音者,語言如故,而聲音如不出,臟氣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50:12 | 只看該作者

虛在脾,用資壽解語湯。


以脾之脈,挾喉連舌本也。


虛在心,用黃連阿膠湯,以心之別脈,系舌本也。


六君子湯倍加麥門冬,入竹瀝,再加丹參、遠志、石菖蒲之類,兼補諸臟。


舌強不能語,雖語而謇澀不清,風痰之塞閉也。


不語者,絕無言語,有神昏而致者,有腎虛氣厥不至舌下者,虛熱用接命丹,虛寒用地黃飲子。


口眼歪斜,為足陽明之脈循頰車,手太陽之脈循頸上頰,二經受風,牽引不正,以《外台》獨活、竹瀝、地黃汁飲之。


偏風,半身不遂是也。


和利陰陽,疏瀹經絡,治內傷之道也。


大藥攻邪,針熨取汗,治外感之道也。


熨法用天麻、半夏、細辛各二兩,絹袋二個,盛藥蒸熱,熨患處,汗出則愈。


歷節痛風,下有專條,用黑豆炒用半升,威靈仙二兩,桑白皮一兩,用醉酒一升半,煎八合頓服之。


又用白頭草一握,搗,以醇酒投之頓服。


風緩即癱瘓,近日以左癱右瘓分之,非是。


蓋脾主肌肉四肢,胃為水穀之海,所以流布水穀之氣,周養一身。


今風邪襲脾胃之虛,而四肢安得不為之緩廢乎?


又肝主筋,腎主骨,肝腎傷,而手足亦為緩弱。


風瘙癢者,表虛衛弱,風邪乘之而變熱,熱即瘙癢,搔之則成瘡也。


宜用洗方,紫背浮萍半碗,?草一握,蛇床子、防風各五錢,蒼耳子一兩,煎湯洗數次即愈。


歷節風,一身之關節疼痛也。


新病宜五積散以散邪,久痛宜補養氣血以勝邪,與中血脈之治同。


《內經》無此病名,仲景《金匱》有之,其桂枝、芍藥、知母、生薑湯尤效。


閩醫名「燎火風」,用犀角、羚羊角、獨活、牛蒡根、元參、梔子、大黃、升麻之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50:46 | 只看該作者

歷節風詩

 

關節劇疼歷節風,方書五積散神功,若投溫燥還增病,干葛冬藤(金銀花,一名忍冬藤)羊藿(淫羊藿)充(葉天士《本草經解》注云:淫羊藿浸酒治偏枯。


痹者,風、寒、濕三氣合成為病,痛中帶麻也。


然三氣之中,以濕為主,宜二陳東加蒼朮、白朮、防風治之,又可借用歷節風治法。


《金匱》黃 五物湯治血痹,然亦痹症屬虛者之通劑,服二十余劑必效。


(經義)《素問?痹論》曰:「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


《靈樞?周痹篇》曰:「周痹者,在於血脈之中,隨脈以上,隨脈以下,不能左右,各當其所。」


後賢用黑大豆水浸罨出芽一斤,晒乾炒香熟為末,酒調一錢,日三服。


又《痹論》曰:「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又曰:「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熱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51:06 | 只看該作者

痹詩

 

閉(痹者,閉也)而為痛痹斯名,五積(散)溫通(通則不痛)古法程,二朮二陳祛濕外,黃?五物湯妙而精。


鶴膝風者,脛細而膝腫是也。


為風、寒、濕三氣合痹於膝而成。


宜借用痹症,歷節風方法。


如初起用白芥子研末,以薑、蔥汁調塗,一伏時患處起泡,泡干起皮自愈。


虛弱者,宜十全大補湯,加附子、防風、牛膝、杜仲、獨活主之。


此證屬於三陰,三陽雖曰主內,而風、寒、濕皆自外來,故列於表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51:26 | 只看該作者

鶴膝風詩

 

膝頭獨大鶴同形,三氣(風、寒、濕)溫因腳部停,五積服完白芥敷,十全(大補湯)加味妙溫經。


香港腳之源,考之《經》曰:「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寒暑風濕之氣雖本乎天,而皆入乎地,而人之足履之所以往往受其毒也。」


如從足起,漸入小腹,甚乃上攻心胸,若不急治,遂至殺人,蓋以五臟經絡,脾與肝腎,皆從足指上走腹中故也。


然其證則有干、濕之不同:濕香港腳者,兩腳腫大,或下注生瘡,浸淫滋水,宜雞鳴散;


干香港腳者,兩脛不腫,或頑麻,或攣急,或縱緩為血虛,而兼濕熱,宜四物東加牛膝、獨活、蒼朮、澤瀉,熱者加黃柏、知母、茵陳。


寒者加乾薑、附子、吳茱萸、肉桂之類。


二症俱名壅疾,不可驟補。


若上氣喘急,及上小腹不仁,恐攻心不救,《金匱》用腎氣丸。


此症因形腫在外,故列於表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5 22:51:48 | 只看該作者

腳氣詩

 

腳腫原因濕氣來,雞鳴散劑勿徘徊,(干香港腳症,不腫而頑麻拘急)宜四物加蒼澤,腎氣丸平逆上災。


暑症口渴,心煩,溺赤,身熱,脈洪而虛,輕者為傷暑,以六一散蕩滌熱氣,從小便而泄。


若暑熱閉鬱而無汗,必用香蘇飲,發越陽氣,徹上徹下,解表兼利小便而愈。


重者名為中暑,大渴大汗,宜白虎東加人參主之。


或汗出身熱,而兩足冷者,是暑而挾濕,宜白虎加蒼朮湯主之。


若中暑昏悶不醒,並伏暑停食吐瀉,宜半夏四錢,茯苓、甘草各二錢,研末,入生薑汁少許,開水調灌之。


後夏月貪涼,多傷寒之病,宜用傷寒法治之,且暑月伏陰在內,吐瀉證可用理中湯者,十之六、七,甚者必用通脈四逆湯,若吐瀉而渴,宜五苓散。


(經義)《刺志論》曰:「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生氣通天論》曰:「因於暑,汗,煩則喘滿,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仲景云:「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9:16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