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實在易】

 關閉 [複製鏈接]
1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06:19 | 只看該作者

傷寒條

 

傷寒表熱詩

 

太陽煩躁(無汗者用)大青龍,麻杏石甘(湯)溫病宗,九味(羌活湯)沖和(又名沖和湯)易老制,能令表熱自肌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07:26 | 只看該作者

傷寒中熱裡熱詩

 

汗渴心煩白虎湯,陽明經熱救中方,三黃(解毒湯)犀角(地黃湯)熱歸裡,結實未成此法良。


晡潮便結語言狂,熱結陽明承氣湯,無汗不便表裡實,防風通聖有兼長。


口糜齦爛出血,心、肺、胃之火盛也,宜甘露(飲)主之。


俗名雙、單蛾,即方書所謂喉痹也。


雙蛾易治,單蛾難治,由心腎之火乘肺也,宜刺手大拇指出血。


又以導赤散加桔梗、貝母、射干治之,是為反治法。


二證若服涼藥不愈,宜用附子片以白蜜蒸熟,含咽其汁;


又以通脈四逆東加豬膽汁、人尿與服;


又以桂附八味湯,加黃連少許,水浸冷服,是為從治法。


此證不可純用涼藥,恐上熱未除,中寒復起,毒瓦斯乘虛入腹,上喘下泄,手足厥冷,爪甲青,口如魚口者死。


(經義)《內經》云:「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一陰謂心主,一陽謂三焦,二脈並結於喉,氣熱內結,故為喉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08:25 | 只看該作者

附引三條】

 

咽者、咽也,喉者、候也。


咽接三脘以通胃,故以之咽物;


喉通五臟以系肺,故以之候氣。


氣喉,穀咽,皎然明白。


《千金》謂:喉嚨主通利水穀之道,咽門主通臟腑津液神氣,誤也。


喉以納氣,故曰喉主天氣,咽以納食,故曰咽主地氣。


喉風喉痹,皆由膈間素有痰涎,或因七情不節而作,火動痰上,壅塞咽喉,所以內外腫痛,水漿不入,言語不出,可謂危且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09:25 | 只看該作者

口糜齦爛詩

 

口糜齦爛火之炎,只盼慈云甘露飲沾,喉痹生蛾導赤散,四逆(通脈四逆東加桔梗,或桂附八味湯冷服)從治(以熱攻熱,謂之從治)繼針砭。


吐血、咯血、咳血、鼻衄、齒衄、血衄、大便血、血淋、血崩等證,皆為血不循經之病。


經者,常也,血所常行之路也。


血生於中焦,半隨衝任而行於經絡,半散於脈中,而充肌腠皮毛。


若外有所感,內有所傷,則血不循經道而行,從上而溢,則為吐血、咳血、咯血、鼻衄、齒衄、舌衄等症;


從下而泄,則為大便血、溺血、血淋、婦人血崩等症。


不必有五臟六腑之分也。


且五臟有血,六腑無血,觀剖諸獸腹,心下夾脊包絡中多血,肝內多血,心、脾、肺、腎中各有血,六腑無血。


近時以吐血多者,謂吐胃血,妄甚。


謂吐五臟血即死,若吐血崩下諸證,皆是經絡散行之血也。


謂因五臟六腑之病而致血則可,謂血從五臟六腑之中而出則不可也。


余讀《本草經》,《內經》,《金匱》及《千金》等書,別有所悟。


新刮青竹茹一捻,隨宜佐以寒熱補瀉之品,一服即效。


所以然者,人身之脈絡不和,則充膚熱肉,澹滲皮毛之血,不循行其常道,則上吐衄而下崩中。


今得竹茹以和之,是以竹之脈絡,通人之脈絡而為治也。


若從風寒得者,麻黃東加味可用。


若從酷得暑者,竹葉石膏湯、白虎湯、六一散可用。


若從秋燥得者,瀉白散可用。


諸經之火熾甚者,四生丸可用,六味地黃湯亦可偶服,皆治標之劑也。


若固元湯之平補,理中湯之溫補,甘草乾薑湯之補其上,黃土湯之益其中、下,與《褚氏遺書》所言「血雖陰類,運之者其陽和」二句,均得各大家不言之秘。


余於此證各方,俱加鮮竹茹三、四錢,為效甚速,或另以大黃桃仁行血破滯之劑,折其銳氣。


滑伯仁云:「血既妄行,遺失故道,不去血行瘀,則以妄為常,曷以御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虛之有。」


尤在涇曰: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人易知也。


瘀者未去,則新者不守,人未易知也。


細心體驗,自見此證不專屬於熱。


因《內經》有不遠熱則熱至,血淫、血泄之病生句,故列於熱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13:30 | 只看該作者

血證詩

 

血隨氣布(四字精細)要循經,失(其常)度奔騰若迅霆,寒(冬寒)則麻黃(東加減,蓋以麻黃能散血,行於經絡、肌腠、皮毛,環轉流行不息,是不致上溢、下溢之患矣。李東垣麻黃人參芍藥湯暗合此意,張隱庵用紫蘇梗,時賢用荊芥亦同)


溫(春溫)桂去,秋宜瀉白(散)夏膏靈(竹葉石膏湯或白虎湯皆以石膏為主,)四生(丸)妙在鮮荷艾,六味(湯)功歸澤瀉苓,解到理中(湯)黃土湯外,道行脈絡竹皮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13:56 | 只看該作者

下血久不止用斷紅丸詩

 

任(脈)沖(脈)血海督(脈)司權,專取奇經得秘傳,續斷三錢同側柏,鹿茸一具斷紅丸


(側柏葉炒香,續斷酒炒各三錢,各鹿茸一具酥炙,醋煮阿膠為丸,每服四、五十丸,烏梅湯、人參湯任下。


鹿茸有血,任沖之血最盛,從督而布護也。


此為下血久不止症,深一層以用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14:51 | 只看該作者

血證窮極用當歸補血湯詩

 

血雖陰類運陽和(《內經》及漢唐諸家秘旨,)


運籍黃?(黃?質輕而行速,取其善運)用倍多,少佐當歸陰得主(陰以陽為主,得主有常,則所行不妄,)


笑他門外怪云何(甲子歲,余治某下血症,議用此方,門外漢以黃?作脹阻之,另服止血套藥,愈後變症百出。


喘促者,氣上衝而不得倚息也。


與痰飲,咳嗽,哮症參觀。


有內外虛實四證;


外證為風寒,以小青龍東加杏仁主之。


內證為水飲,以小半夏東加茯苓八錢主之。


實證非氣閉不開即肺脹不約,氣閉因支飲壅滿,呼吸不能自如,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


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以越婢加半夏湯主之。


虛證非脾虛不能轉運即腎虛不能吸納,脾虛以六君子東加乾薑、細辛、五味子主之;


腎虛宜真武湯,黑錫丹主之;


亦有氣短為微飲,宜從小便主之。


出氣短者,宜苓桂甘術湯;


入氣短者,宜腎氣丸。


此證不盡屬於熱,緣《內經》有「諸逆上衝,皆屬於火」句,故屬於熱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15:32 | 只看該作者

喘促詩

 

喘分內外實虛醫,內(飲小半)夏(湯)外感(小青)龍兩路馳,氣阻實痰葶藶下(大棗瀉肺湯。)


肺為實脹越婢(湯)施,虛而不運(脾虛不運)六君(子湯)助,虛若離根(腎氣上奔)真武(湯)追,導引利便(小便呼吸辨(呼氣短,宜從太陽以化氣;吸氣短,宜從少陰以納氣,)


桂甘(苓桂甘術湯)腎氣丸古遺規(此首限於字母,四字化為六字,俱要平提明提出,故不能合法。


哮症,寒邪伏於肺?,痰窠結於肺膜,內外相應,一遇風、寒、暑、濕、燥、火六氣之傷即發,傷酒傷食亦發,動怒動氣亦發,役勞房勞亦發。


一發則肺?之寒氣與肺膜之濁痰野狼狽相依,窒塞關隘,不容呼吸。


而呼吸正氣,轉觸其痰,鼾?有聲,非泛常之藥所能治,宜聖濟射干丸主之。


然滌痰雖為得法,又必於潛伏為援之處,斷其根株,須灸肺?、膏肓、天突諸穴。


此證原非因熱所致,緣《內經》有「諸逆上衝皆屬於火」之句,故與喘促均列於熱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16:58 | 只看該作者

哮症詩

 

寒伏?中哮證根,射干丸料是專門,再將天突膏肓灸,陳飲新邪絕黨援。


五淋者,小便短數,淋瀝不斷,莖中痛是也。


癃閉者,小便點滴不通,脹悶欲死是也。


二證皆膀胱之氣不化,三焦之決瀆不行所致,宜五苓湯主之。


尿出如膏為膏淋,加萆?;


溺血莖中割痛為血淋,加桃仁、鬱金、牛膝,調麝香一、二厘;


因勞而得為勞淋,加人參、黃;


因動氣而得臍下脹痛為氣淋,加紫蘇、生麥芽、沉香;


下如沙石為沙淋,調下黃瓜魚腦中之石、發灰、滑石各等分為末三、四錢。


癃閉服利水藥不效者,即用補中益氣湯,服二時許,二煎再服,即以手探吐,此開上竅以通下竅故也。


或用麻黃三、四錢,杏仁十四粒,加於五淋湯中,此通陽氣以達陰氣法也。


或用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各五錢,人參、杏仁、紫菀各三錢,水煎服,此從高原以導水法也。


或以白菊花根搗汁調白酒服。


或以海蜇皮四兩,浸去礬味,加荸薺去皮十四個水煎服。


或陰虛不能配陽以化水者,宜滋腎丸。


或元氣自虛不能化水者,宜桂附八味丸。


尤氏謂:「重陰冱寒,地道閉塞,惟與白通湯多加蔥白,陽氣一至,二便立通矣,再加人尿一盞尤效。」


又:有色欲過度,似淋非淋,溺短而數,莖中痛甚,宜肉蓯蓉、淫羊藿、生杜仲為主,佐以白蜜、羊脂之類方效,與淋閉之治不同。


此證多系熱結膀胱,故列於熱證。


經義《靈蘭秘典論》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宣明五氣篇》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生氣通天論》曰:「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利。」


《口問篇》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玉機真臟論》:「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氣厥論》曰:「胞絡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


《經脈篇》曰:「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足少陰實則閉癃。」


《痹論》曰:「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以小便,上為清涕。」


《六元正紀大論》曰:「陽明司天之政,民病癃閉,五淋症用五淋湯,隨證增加紀要詳,欲病似淋莖割痛,蓯蓉羊藿蜜脂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17:29 | 只看該作者

癃閉詩

 

癃閉似淋點滴無,只求利水法全迂,柴升(補中益氣湯服後,以手探吐)探吐針機轉,麻黃杏(仁加入五淋湯)行陽陰氣濡,腎氣(丸)龍騰澤自沛,通關(丸,又名滋腎丸)云合雨時敷,二冬杏菀參桑白(此李士材醫案,從高原以導之之法,)海蜇(一名水母)荸薺亦可需。


濁病皆濕熱之病。


濕勝熱則為白,熱勝濕則為赤。


初起宜二陳東加蒼朮、白朮、黃柏、萆主之,赤濁再加丹參。


如若未效,宜固其精道,利其水道,用萆 釐清飲。


或久而不愈,宜補其心氣,用四君子東加遠志二錢。


或水虛火旺而為濁,宜六味丸加黃柏、蒼朮、益智仁之類。


或火衰氣不攝精,宜桂附八味丸加菟絲、車前之類。


濁出精竅,與淋出溺竅不同。


總以治腎為主。


然初起多由於濕熱,故列於熱證。


(經義)《至真要大論》曰:「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


「太陽之勝,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


《痿論》曰:「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馳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口問》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玉機真論》曰:「冬脈不及,則令人小腹滿,小便變。」


按:宜參癃閉、遺溺各章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18:20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3-6 06:51 編輯

濁證詩

 

濁由濕熱二陳(湯)加(味),蒼白丹參柏?夸,坊本(萆?)釐清(飲)通水道,全書(景岳)遠志(四君子東加此)入心家,火衰腎氣丸為主,水闕(六味)地黃湯可嘉,借用遺精封髓(丹)法,時方卻不悖長沙。


嘔者,嘔字從漚,漚者水也,口中出水而無食也。


吐者,吐字從土,土者食也,口中吐食而無水也。


嘔吐者,水與食並出也。


噦者,口中有穢味也,又謂之乾嘔者,口中有穢味,未有不乾嘔也。


呃逆者,氣衝有聲,聲短而頻也,昔人亦謂之噦,時書分別多誤,今特正之。


統用二陳湯倍半夏加生薑為主,以統治之。


熱加黃連、鮮竹茹、鮮蘆根;


寒加吳茱萸、人參、大棗;


食積加六神麯、炒山楂、麥芽、乾薑;


噦加旋覆花、人參、代赭石;


呃逆加竹茹四錢,倍用橘皮。


如久病發呃,為脾腎之氣將絕,用人參一兩,乾薑、附子各三錢,丁香、沉香、柿蒂各一錢,可救十中之一。


以上諸證,皆陽明氣逆之病,故一方可以統治。


惟吐蟲宜去甘草,加川椒、人參、吳茱萸、黃連、黃柏、乾薑、烏梅肉各一錢治之。


此症不盡屬熱,緣《內經》有:「諸逆上衝,皆屬於火」之訓,故列於熱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19:46 | 只看該作者

嘔吐噦呃逆詩

 

四證丹溪主二陳(湯),寒溫虛實審其因,若由虛呃人參附,蛔證黃(連)梅椒伯遵。


吞酸病多屬於肝,宜以左金丸,連理東加陳半為主方,小柴胡湯,平胃散佐之。


(經義)《至真要大論》曰:「諸嘔吐酸,暴注下追?皆屬於熱。」又曰:「少陽之勝,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05:21:00 | 只看該作者

吞酸詩

 

吞酸連理(湯)左金丸,平胃(散小)柴胡(湯)亦可安,寒熱補消靈變用,病機指示屬於肝。


三消證:上消者口渴不止也,治以人參白虎湯;


中消者,食入即飢也,治以調胃承氣湯;


下消者,飲一溲二也,治以腎氣丸。


趙養葵云:無分上、中、下,先以治腎為急。


以六味丸料一斤、入肉桂、五味子各一兩,水煎六、七碗恣意冷凍飲料,熟睡而病如失。


此以其溫藥引其真水,以滋上、中、下之燥也,此為火病,故列於熱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20:28:03 | 只看該作者

三消詩

 

上消(人參)白虎(湯)中(消調胃)承氣(湯),下消腎氣丸可貴,趙氏治腎統三消,地黃丸料(一斤加桂(心)五味子(各一兩,水煎冷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20:28:46 | 只看該作者

附錄張隱庵消渴論

 

病陽明之燥熱而消渴者,白虎湯主之,此外因之渴也。


胃氣弱而津液不生者,人參湯主之,此內因之渴也。


有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調水道,而但消渴者,人但知以涼潤之藥治渴,不知脾喜燥而肺惡寒。


試觀泄瀉者必渴,此因水津不能上輸,而惟下泄故爾。


以燥脾之藥治之,水液上升即不渴矣。


故以涼潤治渴,人皆知之,以燥熱治渴,人所不知也。


人參湯方解(按:理中丸原方參、朮、薑、草各三兩,人參湯甘草則用四兩,以此分別。


程郊倩云:參、朮、炙草,所以固中州,乾薑守中,必假之焰釜薪而騰陽氣。


是以穀入於陰,長氣於陽,上輸華蓋,下攝州都,五臟六腑,皆以受氣矣,此理中之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20:29:15 | 只看該作者

續論

 

消渴證,醫者喜用龜板、鱉甲、元參、枸杞子、天門冬、麥門冬、天花粉、五味子、生地黃、熟地、玉竹、女貞子、石斛、蛤蜊、牡蠣之類。


開口便云戒用苦寒,急生津液,藥品惟取中和,求效勿期旦夕。


斯語也,近情近理,誰敢道其非者。


而不知似是之言,最為誤事。


治病如治國,國中不患有真小人,惟患有偽君子也。


蓋彼既以津液為重,亦知津液本吾身之真水乎,水不自生,一由氣化,一由火致。


黃?六一湯取氣化為水之義也,崔氏腎氣丸取火能致水之義也。


七味白朮散,方中有藿木之香燥,而《金匱翼》謂其大能生津。


理中湯方中有乾薑之辛熱,而「侶山堂」謂其上升水液,此理甚微,非淺學人所能解。


若以滋潤甘寒為生津養液,實所以涸精液之源,而速其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20:29:30 | 只看該作者

實證

 

邪氣盛則實。


所謂五實者,實於心則脈盛,實於肺則皮熱,實於脾則腹脹,實於腎則前後不通,實於肝則瞀悶。


傷寒汗、吐、下諸法,皆所以攻其實也。


若防風通聖散、兩解表裡之實,方法頗純,可與仲景法互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20:29:49 | 只看該作者

內外俱實病詩

 

防風通聖力回天,誰道河間立法偏,表裡實邪能兩解,細參五實得真銓。


實病失治而死者多由阻塞,有清道濁道之分:


阻塞清道者,法當救肺,吳人馬元儀以栝蔞、紫菀、半夏、貝母、桔梗、枳殼、蘇子、杏仁、橘紅、甘草之屬以開之;


因循不治,則天氣不入,穀氣不出,清道不通而終矣。


阻塞濁道者,法當救胃,歙人張心在以三承氣湯、四順清涼飲、大柴胡之屬以下之;


因循不治,則腹滿實堅,二便不出,濁道不通而終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20:30:08 | 只看該作者

阻塞清道詩

 

元儀救肺論超超,貝菀夏蔞力不饒(吳醫以清微渣滓之品,文其短拙,不特馬元儀一人,借用還魂(湯)通氣道,立看死證起崇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6 20:30:37 | 只看該作者

阻塞濁道詩

 

救胃傳來理本幽,三承(氣湯)四順(清涼飲)大柴(胡湯)求,陽明氣順針機轉,有腳陽春自我留。


積者,五臟所生,推之不移,屬陰;


聚者,六腑所成,推之則移,屬陽;


統以平胃散加蓄、大麥芽、川芎各等分,木香、沉香各三分之一,大黃酒浸倍用,為末,每服三錢,薑湯送下,忌油膩動氣之物及房事一月。


服藥須黃昏,勿食晚飯,大小便見惡物為度。


肝積在左脅下,名「肥氣」,去蒼朮加柴胡、鱉甲、青皮、莪朮。


肺積在右脅下,名「息賁」,加白豆蔻、桑白皮、貝母。


心積起臍上至心下,大如臂,名「伏梁」,去蒼朮加肉桂、黃連、石菖蒲、莪朮。


脾積在胃脘,腹大如盤堅如石,名「痞氣」,照原方不加減。


惟腎積發於小腹,上奔衝心而痛,名「奔豚」,去蒼朮、大黃、陳皮、麥芽、?蓄,加茯苓為君,肉桂、當歸、吳茱萸、附子、以楝子、李根白皮為佐,研末,煉蜜為丸,淡鹽湯送下。


若虛弱之人,衰其半而止,或以補熱佐之。


其余熱積加芩、連、寒積加薑、桂、附子,酒積加葛根,痰積加南星、半夏,水積加海藻、豬苓、澤瀉,血積加桃仁、紅花,肉積加阿魏、山楂,果積加麝香、草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9:09 , Processed in 0.390628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