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症詩】 寒伏?中哮證根,射干丸料是專門,再將天突膏肓灸,陳飲新邪絕黨援。 五淋者,小便短數,淋瀝不斷,莖中痛是也。
癃閉者,小便點滴不通,脹悶欲死是也。
二證皆膀胱之氣不化,三焦之決瀆不行所致,宜五苓湯主之。
尿出如膏為膏淋,加萆?;
溺血莖中割痛為血淋,加桃仁、鬱金、牛膝,調麝香一、二厘;
因勞而得為勞淋,加人參、黃;
因動氣而得臍下脹痛為氣淋,加紫蘇、生麥芽、沉香;
下如沙石為沙淋,調下黃瓜魚腦中之石、發灰、滑石各等分為末三、四錢。
癃閉服利水藥不效者,即用補中益氣湯,服二時許,二煎再服,即以手探吐,此開上竅以通下竅故也。
或用麻黃三、四錢,杏仁十四粒,加於五淋湯中,此通陽氣以達陰氣法也。
或用天門冬、麥門冬、桑白皮各五錢,人參、杏仁、紫菀各三錢,水煎服,此從高原以導水法也。
或以白菊花根搗汁調白酒服。
或以海蜇皮四兩,浸去礬味,加荸薺去皮十四個水煎服。
或陰虛不能配陽以化水者,宜滋腎丸。
或元氣自虛不能化水者,宜桂附八味丸。
尤氏謂:「重陰冱寒,地道閉塞,惟與白通湯多加蔥白,陽氣一至,二便立通矣,再加人尿一盞尤效。」
又:有色欲過度,似淋非淋,溺短而數,莖中痛甚,宜肉蓯蓉、淫羊藿、生杜仲為主,佐以白蜜、羊脂之類方效,與淋閉之治不同。
此證多系熱結膀胱,故列於熱證。
經義《靈蘭秘典論》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宣明五氣篇》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生氣通天論》曰:「陽不勝其陰,則五臟氣爭,九竅不利。」
《口問篇》曰:「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玉機真臟論》:「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氣厥論》曰:「胞絡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上為口糜。」
《經脈篇》曰:「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足少陰實則閉癃。」
《痹論》曰:「腸痹者,數飲而出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若沃以湯,澀以小便,上為清涕。」
《六元正紀大論》曰:「陽明司天之政,民病癃閉,五淋症用五淋湯,隨證增加紀要詳,欲病似淋莖割痛,蓯蓉羊藿蜜脂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