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7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09:55 | 只看該作者

濕溫病之辨證


古人曾有「舍脈從症」之說,比較注重望診,如精神、神識、面色等。


尤其是望舌苔,這是溫病傳變的重要標誌。


膩苔均屬濕濁之邪內聚,白滑、白膩苔為偏重於飲濕。


若見黃膩苔,乃濕熱互重。


如濕從熱化,「苔」往往由白膩、黃膩轉化為黃燥膩或黃糙。


當見黃糙苔時為熱灼傷津,臨床證候可伴有口苦燥、喜飲、面紅煩熱等表現。


如熱邪深入營分,則濕已盡從熱化,熱熾傷津耗液,所以不見膩苔。


此時主要看舌質,多表現為舌質紅絳,光剝乾燥,並伴有唇燥渴飲,昏睡或譫語、煩躁等。


而濕熱病的辨證中,如屬「濕阻中焦,脾失健運」突出表現為有明顯的胃腸道症狀,如噁心、胸脘脹悶、不思納食、四肢沉重、困倦乏力、苔白膩、口淡等。


此屬於偏「濕重型」;


若有口苦乾,苔黃膩,或出現低熱者,為「濕熱互重」;


如見渾身重疼為濕與風的互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0:10 | 只看該作者

濕溫之治療


邪在衛分或衛氣之間,這一階段表邪未解、濕濁尚存,熱為濕遏,未從熱化,故有畏寒,發熱不高,胸悶脘脹,苔白滑白膩等,治療應以清宣化濕為主。


《溫病條辨》三仁湯歷來是作為治療濕溫邪在衛分的主方。


但三仁湯的處方組成,以「宣化淡滲」為主。


僅從濕化熱清來考慮,而未顧及濕溫裡有濕蘊、外挾時邪這一面。


三仁湯無解表藥,臨床應用時宜增入苦辛清熱輕宣解表之黃芩、連翹、竹葉、蘇梗、大豆卷和芳香化濁之佩蘭,刪去通草、滑石。


處方如:黃芩、連翹、蘇梗、川朴、半夏、蔻仁、佩蘭、大豆卷、枳殼、陳皮、苡仁、竹葉、杏仁、大力子。


如邪漸向氣分發展,濕從熱化,出現舌苔黃膩,舌質偏紅,口苦乾等症,但尚未傷及津液。


應以辛涼宣化為主,酌佐清熱生津之品,慎防傷津。


上方去蘇梗、川朴、薑夏、蔻仁、杏仁,易入薄荷、花粉、鮮石斛、鮮蘆根。


若邪入氣分,舌苔轉為黃燥或糙,口苦乾喜飲明顯,這是濕邪已從熱化之標誌,但舌苔仍為膩燥,乃濕邪尚存,濕未盡從熱化,治療應在清熱生津之中酌佐化濕之品,使濕無逗留之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0:21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連翹15克、銀花30克、知母12克、炒黃芩15克、陳皮9克、淡竹葉15克、炒萊菔子15克、鬱金12克、佩蘭12克、鮮蘆根30克、鮮石斛30克、天花粉15克、大豆卷12克。


煎劑:每日服二劑,分四次服。


適應證:濕溫證(邪入氣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0:33 | 只看該作者

設或邪入營分,則濕已盡從熱化


見舌質紅絳光剝而乾,無苔,渴飲無度,甚而出現昏睡,四肢蠕動等熱極肝風內動之象。


當以辛涼宣竅,養陰熄風為主。


方藥如:連翹、銀花、鬱金、羚羊角、竹葉、川貝、生石決明、制僵蠶、玄參、麥冬、鮮生地、鮮石斛、鮮蘆根、西洋參。


另予:安宮牛黃丸,早、晚各一粒(化服),或紫雪丹3~4克,一日二次(化服)。


若邪入血分,出現皮膚紫斑、齒衄、鼻衄等出血症狀,當治以清熱解毒,養陰涼血為主,方予犀角地黃湯加神犀丹,藥用犀角、鮮生地、丹皮、赤芍、玄參、麥冬、鮮石斛、鮮蘆根、鮮竹葉芯、鮮菖蒲、鬱金、連翹、銀花、西洋參、羚羊角、生石決明。


濕熱病之治療,分濕重型與濕熱互重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0:45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1


製蒼朮12克、川朴12克、炒陳皮9克、藿香佩蘭各9克、炒苡仁30克、薑夏9克、白蔻仁(杵衝)6克、炒枳殼12克、煨草果9克、炒萊菔子12克、葦皮苓15克、生薑3片。


煎劑: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適應證:濕熱病(濕重型)。


功用:芳香化濕,溫中健脾。


如有低熱加黃芩12克、青蒿12克、竹葉12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0:58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2


川連3克、吳萸1克、炒黃芩12克、竹葉12克、白蔻仁(研粉衝)4克、滑石12克、佩蘭12克、川朴12克、苡仁30克、炒萊菔子12克、鮮蘆根30克、炒陳皮9克、炒枳殼12克、大豆卷12克。


適應證:濕熱病(濕熱互重型)。


濕溫與濕熱病在治療中應注意:兩者均要慎用附、桂、乾薑等大溫大熱之劑,如苔有化燥之勢,蒼朮、草果亦不宜用。


有膩苔者,不拘黃膩、白膩,均不應用黃耆、白朮、熟地、首烏等養陰滋膩補劑以防留濕不化。


在飲食方面,忌甜食與油膩厚味,及其它冷飲等。


對於濕溫病應力爭在衛分或衛氣階段截斷,不使病邪傳變,權衡濕與熱之間孰輕孰重,結合病人體質,靈活辨證。


而對於濕熱病見有風濕互蘊或飲濕停聚較甚者,前者可加防風、羌活、白蒺藜、威靈仙等;


後者可適用生薑、吳萸,但用量宜輕微,生薑有散寒解表、止嘔健胃之功效,且溫而不燥,是治療濕熱病濕重型中的一味輔佐佳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1:11 | 只看該作者

二、暑溫與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治療經驗


「暑溫」是夏季感受暑邪引起的一種急性熱病。


而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發病季節及其臨床證候,與暑溫均相類似,故被認為屬暑溫範疇。


暑溫之臨床主證為高熱、頭痛、項強、意識障礙,其主要特點是發病急驟,傳變迅速。


在病情演變過程中應當注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1:23 | 只看該作者

(1)容易逆傳


因暑熱之邪傷人最速,極易內陷心營,擾亂神明,故古人有「暑係少陰(心),傳變最速」之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1:35 | 只看該作者

(2)易傷氣陰


因暑為陽邪,易傷津灼液,且易耗氣,火與氣不兩立,即《內經》所謂:「壯火食氣。


故暑溫後期,常見氣陰兩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1:49 | 只看該作者

(3)暑易夾濕


由於暑令前期為雷雨季節,潮濕較重,故入伏後,暑邪每易挾濕。


暑溫臨床辨證,按葉天士衛、氣、營、血四個階段辨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2:02 | 只看該作者

1衛分證治


暑邪犯表、肺衛失宣。


症見身熱、微惡風寒、頭痛、有輕度項強、嗜睡等,舌苔白而偏燥,或見微黃之膩苔,此乃邪正交爭,邪欲從衛入裡,治療當迅以祛邪外達,截斷傳經,慎防傳變。


治則:辛涼解表,宣透肺衛。


即內經所謂因其輕而揚之。


方劑以銀翹散加減。


藥用銀花、連翹、薄荷、大力子、炒豆豉、鬱金、鮮菖蒲、制僵蠶、佩蘭、黑梔、鮮蘆根、板藍根、鮮荷葉。


如有噁心,苔膩厚加川連、川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2:16 | 只看該作者

2氣分證治


暑溫在氣分階段,多見有高熱,不惡寒而惡熱,頭痛項強,汗多,渴喜冷飲,意識障礙(或有譫語),舌紅,苔黃而燥,脈大,滑數等症,此與葉天士所云「夏暑發自陽明」相符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2:28 | 只看該作者

治則


清泄暑熱,宣竅生津。


以白虎湯為主,(生石膏60克、知母15克、六一散12克、生苡仁30克)加銀花、連翹、大青葉、鬱金、鮮菖蒲、葛根、制僵蠶、鮮石斛、鮮蘆根、紫雪丹3克。


若邪結胃腑,腑氣不行,則應通泄結熱,使腑氣通而邪熱下達,熱去津復。


古人有「傷寒下不厭遲,溫病下不厭早」之說,劉河間治溫熱病,初期即用表裡雙解之涼膈散,目的是不使邪熱稽留腸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2:39 | 只看該作者

3營分證治


古人有「暑易入心」之說,葉天士則說:「心主血屬營,故暑邪陷營,必然心主受擾,病情趨於危急。


證見高熱,入暮熱勢更甚,往往不省人事,或譫語躁動、項強、四肢抽搐、二便失禁。


環唇燥裂,舌淨而乾,脈象細數。


如邪在氣營之間而有氣分見症者,用洩氣透營法。


以白虎合銀翹,大劑辛寒清暑,使邪從營轉氣,藥用石膏、知母、銀花、連翹、黑梔、葛根、丹皮、玄參、麥冬、生地、鮮石斛、僵蠶、鮮菖蒲、鬱金、清炙地龍、羚羊角、蜈蚣、全蠍、紫雪丹、安宮牛黃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2:52 | 只看該作者

4血分證治


暑入血分,除具有營分見症外,並有斑疹及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但身熱不顯,常在38℃左右,神識沉昏、直視、失語、抽搐、角弓反張,喉間痰聲轆轆,舌質乾而紫絳,脈細數等。


遵照葉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之治則。


用犀角地黃合增液涼血解毒,滋陰救焚。


藥用:犀角、地黃、丹皮、赤芍、元參、麥冬、紫草、大青葉、銀花、鮮石斛、羚羊角、蜈蚣、全蠍、神犀丹、安宮牛黃丸。


紫雪丹、安宮牛黃丸、神犀丹的適應證:熱邪蘊結、高熱昏睡或煩躁、昏狂、痙厥、大便秘結者,用清熱解毒、宣竅鎮痙之紫雪丹;


熱邪熾盛,用清心瀉火作用較強的安宮牛黃丸;


邪入血分而見出血症狀者,用清熱解毒、養陰涼血之神犀丹。


流行性乙型腦炎屬急性熱病,發病病勢重,病情易於傳變,在兒童易留有後遺症,在成人中則死亡率較高。


診治中應及早發現,早期對症下藥。


服藥方法要改變一天一劑的常規服法,宜一天連服2~3劑,不斷進服,以截斷其傳變,勿使病邪深入,即葉天士「務在先安未受邪之地」及《吳醫匯講》「未厥防厥、未痙防痙、未閉防閉、未耗津防耗津」之意。


就是要求醫者用藥有預見性、針對性,膽大而心細。


至於恢復期,部分留有後遺症的病人,前期病情都較重,曾有高熱持續不退、角弓反張、四肢抽搐等症,其在後遺症中常有意識障礙,語言滯鈍不清楚,以及上、下肢一側不靈活,甚至偏癱,舌質多偏紅而燥,脈象細數,此即符合「熱病之後必然傷陰」之論斷。


治療從益氣養陰、活血通絡、熄風解痙著手,切忌附、桂、薑等溫性藥物,因溫病有「爐煙雖熄,灰中有火」之誡,慎防「死灰復燃」。


藥用:太子參、麥冬、天冬、北沙參、大生地、玄參、制玉竹、丹參、雞血藤、牛膝、鱉甲、龜板、葛根、鮮菖蒲、制遠志、石斛、甘草、赤芍、全蠍、蜈蚣、地龍。


至於當歸、黃耆應在出現氣血兩虧階段時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3:04 | 只看該作者

三、冠心病證治體會《內經》


「心痛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描寫了心絞痛的部位;


「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


敍述了心肌梗塞時迴圈衰竭和預後的嚴重性。


目前把冠心病歸屬於「心痛」、「胸痹」、「心痹」範疇。


冠心病從整體上看,是發生在虛體基礎上的虛中夾實之證。


與年齡、病程均有一定關係,初起以偏實為多,久病以偏虛常見。


引起冠心病發作的病因,有因氣候突變驟冷,或潮濕悶熱而感受寒邪、濕邪,也有因「痰涎」、「飲食」、「情緒」等多種因素致病或誘發。


其病因雖不同,而疾病之發展趨勢「氣滯血瘀」則是共同的。


並導致了臟腑氣血失調,陰陽盛衰偏頗。


如因表邪引起陰陽偏盛的急證實證為陽盛傷陰而見熱證,陰盛傷陽而見寒證;


由於內傷、病久引起陰陽偏衰的久病虛證則表現為陽虛陰盛而見虛寒證,陰虛陽亢而見虛熱證。


針對「氣滯血瘀」的共同致病因素,治療以「理氣寬胸,活血行瘀」為方藥中之共性。


兼以化痰(濁)、通陽、益氣、養陰等根據臨床表現與不同體質,靈活辨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3:15 | 只看該作者

1理氣、寬胸、通陽


張景岳有「血必由氣,氣行則血行,故凡欲治血,則或攻或補,皆當以調氣為先。


《金匱?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篇以胸痹乃陽氣不足、痰阻氣滯,按溫中通陽、行氣豁痰立方。


其中治療上焦陽微、寒濁上逆的栝蔞薤白白酒湯、治痰濁上盛之栝蔞薤白半夏湯,及治氣機失運之枳實薤白桂枝湯,均著重於理氣、寬胸、通陽。


其中理氣通陽法又與治瘀相關聯,如仲景治瘀十八方中,用桂枝者達十方,桂枝辛溫入血,不僅善行血中寒滯,亦能取其辛散溫通,活血藥與通陽藥合用有相得益彰的作用。


故理氣與通陽藥是治療冠心病之要藥。


理氣藥如白檀香、降香、沉香、辛夷、神香蘇合丸;


寬胸藥如鬱金、枳殼、全瓜蔞、薤白、蘇梗;


通陽藥如桂心、桂枝、乾薑、吳茱萸、細辛、附片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3:28 | 只看該作者

2活血行瘀


前人在活血行瘀方面有較多實踐經驗,如《金匱》婦科篇中有「紅藍花酒」治內臟疼痛;


《本草經》中提到川芎有治療心腹堅痛的作用;


南朝《名醫別錄》提及丹參能「去心腹痛疾」;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說蘇合香丸治療卒暴心痛;


元代《世醫得效方》並總結了蘇合香丸的治痛經驗。


目前實驗研究報導了活血化瘀藥有擴張血管、溶解血栓、改善冠脈迴圈,使心肌氧的供求達到平衡等方面的作用。


活血化瘀藥如:當歸、赤芍、丹參、蘇木、參三七、川芎、桃仁、紅花、毛冬青、蒲黃、五靈脂、玄胡索、三棱、莪朮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3:42 | 只看該作者

3扶正固本


根據臨床表現,如見面色白光白、肢冷發麻、倦怠、胸悶、氣憋、胸痛、舌淡苔白或舌邊紫黯、舌下瘀筋明顯、脈象細澀等陽虛症狀為主的,用參附、四逆加桂枝(桂心)、吳茱萸、細辛、黃耆。


如見心煩、寐少或有烘熱、口乾、胸悶氣憋、胸痛、舌質偏紅、舌下瘀筋、脈弦細而數者,用生脈飲、玄參、黃精、生地、首烏等。


對陰陽兩虛者可用參附合生脈,桂枝、甘草、玄參、黃精、生地、黃耆等。


冠心病伴高血壓者,以陰虛陽亢為多見。


常用養陰熄風、活血通絡法為主。


藥用:首烏、生地、玄參、槐米、白芍藥、決明子、鉤藤、生石決明、夏枯草、丹參、川芎、赤芍、丹皮、炙地龍、炒牛膝、毛冬青、杜仲。


冠心病見有早搏、脈結代、偏陽虛者用參、附、桂、草、芍、石菖蒲、紅花、丹參、川芎、苦參、鬱金、益智仁,胸悶加瓜蔞、薤白,胸痛加理氣藥。


如脈急促偏心陰虛者用參、麥冬、五味子、炙甘草、丹參、制黃精、苦參、川芎、龍齒、炒棗仁、制遠志、鬱金,加減同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23:13:56 | 只看該作者

四、胃脘痛的治療用藥及其注意點


《內經》「胃脘當心而痛」指出了胃脘痛的部位。


《難經》第四十九難「飲食勞倦則傷脾。


《脾胃論》「飲食不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


「六淫中以濕傷脾胃致病為最多見」,及《景岳全書》「胃脘痛證多由因食、因寒、因氣不順者,然因食、因寒亦無不皆關乎氣」等說明了胃脘痛發病與飲食、起居、勞倦、濕邪、七情等因素的關係。


這些因素互相影響,引起胃的氣機阻滯,乃至不通則痛。


胃脘痛始以寒熱夾雜,偏實者多,日久不愈,以偏寒與虛證為多。


胃脘痛按現代病理分型為「潰瘍病」、「肥厚性胃炎」、「萎縮性胃炎」。


中醫分型因病情有輕重、體質有強弱、病史有長短,各人經驗亦不一樣,故分型因人而異。


現就多年臨床實踐中的辨證施治作一簡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7 00:57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