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虛多瘀】
虛實挾雜與多病性《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七八,……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發去」。
他說這反映了人進入老年期後,精氣逐漸虛衰,容顏形體改變,內臟機能衰退,而日顯衰老。
老年人由於「津」不能內及臟腑,外至皮毛,以「溫肌肉,充皮膚」,而出現毛髮稀淡,皮下脂肪減少,皮膚彈性減退;
「液」不能注入骨節、髓海以濡潤空竅,填精補髓則出現耳鳴、牙齒松落、骨質疏鬆、骨關節退行性變及記憶力減退、感覺遲鈍等現象,又因為老年人的氣血,陰陽逐日衰損或不足,均可影響臟腑的機能,並與之形成了一種不良迴圈。
如血液的循行是在「心主血」,「肺朝百肺」、「肝藏血、脾統血」等臟器的相互作用下進行的。
其中任何一臟的虛損均會引起血行失常。
脾虛則不能統攝,肝失疏泄可致氣血不和,特別是心肺氣虛,常可引起血行的瘀滯,故老年人可說是多虛多瘀之體。
近年來的現代科學實驗的研究亦支持這一論點。
如心臟起搏傳導系統的退行性變引起老年人的心率逐漸減慢、肺功能測定顯示老年人殘氣量增多導致胸廓逐漸增大,以及胃黏膜萎縮、胰腺細胞呈退行性變和血液流變學測定所示的血液凝滯度偏高等特點,均形成了老年人的常發病、多發病因素。
當前,老年人的疾病除腫瘤以外,以冠心病、高血壓病、慢性支氣管炎、萎縮性胃炎、糖尿病、中風等多見。
另外,在老年人的體檢中發現,單一臟器病變的人為數不多,幾乎都存在有兩種以上疾病,這又提示老年人有多病性的特點。
他認為老年人體虛多病,正氣不足以達邪,一些病理產物如痰濁、痰飲、濕熱、瘀血等容易蓄積於體內,呈現正虛邪實,虛實挾雜的局面。
造成多種病證的同時存在或相繼出現。
而老年人多病性的原因,除自身臟器整體功能的衰減外,還在於老年人對發熱、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反應性差。
因自覺症狀輕微,往往不能及時發現疾病、病情拖延日重,逐漸影響他臟。
即使在就診時,老年人健忘,主訴不清,又容易遺漏某些疾病的早期徵兆。
所以對老年人的證治,應詳審細查,作一些必要的客觀檢查,以儘早發現疾病。
他曾治一白血球減少的患者,屢用升白血球藥物未效。
他詳細審問病史後,認為患者的白血球減少與慢性泄瀉有關,乃化源不足。
但患者已進溫補脾腎諸藥卻未取效。
他說:用溫補脾腎之法能培本去弱,取意較遠,未能及時固澀,應當抓住疾病本質,遠近相兼,整體與局部結合,既求火土合治,又要固澀去脫。
他在原培補脾腎基礎上增加固澀之法,佐以消積助運之品,僅加煨肉果、煨益智仁、炒山楂、雞金數味,連服20餘劑,其久瀉止,血檢白血球亦隨之上升。
他說白血球減少,除血液科的必要檢查外,脾胃功能的正常與否是不容忽視的。
久治不愈者,還應作胃腸內窺鏡檢查。
此外,他認為目前老年人中因多種疾病長期聯合服用數種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導致了生活品質的下降及醫源性疾病,也是現代老年病中應當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
如長期服用各類降壓藥所致的血脂增高,增加冠心病的誘發因素、頭痛、味覺減退、肥胖等;
或長期用抗生素和其他多類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肝功能異常、腎臟損害等,都宜引起充分警惕,盡可能避免或減少醫源性疾病的產生。
注意老年人各臟腑功能減退、病邪與藥物均易瀦留的特點,用藥要考慮周全,劑量相對宜輕,不要因用藥不當而使臨床表現更為復雜,招致治療上的難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