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4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4:35 | 只看該作者

辨證


心脾兩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4:47 | 只看該作者

治法


強心溫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5:00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茯苓30克、黨參30克、澤瀉12克、柴胡3克、蒼朮12克、乾薑18克。


服藥7劑,腫消尿清,知饑食加,繼服15劑,咳痰亦漸輕減,便復常,短氣喘促從此不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5:12 | 只看該作者

例四,劉某某


男,63歲,1982年1月19日空軍總醫院會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5:24 | 只看該作者

主訴


反復發作胸悶氣短多年。


兄弟醫院確診為冠心病。


患者素嗜茶水,今反不欲飲,納差時惡,黎明必汗出,便溏日兩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5:35 | 只看該作者

診查


舌暗稍紫,苔中根白膩前光,脈沉細緩右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5:51 | 只看該作者

辨證


心腎陽虛,寒濕阻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6:03 | 只看該作者

治法


溫化寒濕,扶正祛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6:15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烏附片15克(先煎)、乾薑15克、生耆21克、薤白頭18克、柴胡9克、枳殼6克。


藥服7劑後覺舒,便日一行,噁心除,守方連服兩周,氣短胸悶未作,納已佳舌如前,脈細緩不滯,上方加桂枝9克、生耆增為30克又服一周,黎明出汗已除,自覺中氣亦續,苔退薄,前生新苔,脈轉細緩,動數不作,將上方以5劑量研細煉蜜為丸,每丸重12克,早晚各服一丸,服完病即霍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6:27 | 只看該作者

例五,牛某某


女,58歲,初診日期:1976年4月26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6:38 | 只看該作者

主訴


患者素體虛弱,常感氣短、胸悶、咳痰白黏,納少便秘,恆三四日一行、口乾飲少,近5日來自覺腹張,便後下重不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6:49 | 只看該作者

診查


面色白光白,舌質淡苔濕膩根稍厚,脈沉細緩,左關弦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7:00 | 只看該作者

辨證


脾虛濕阻,肝鬱氣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7:15 | 只看該作者

治法


溫脾化濕,舒肝理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7:27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乾薑18克、生白芍18克、薤白15克、柴胡6克、萊菔子12克、桔梗6克、生草30克。


服藥7劑後便爽腹脹減,舌苔退薄,脈未變,是肝氣猶鬱,擬將乾薑改烏附片15克,甘草改生耆21克,連服10劑。


納復腹舒,舌脈好轉而愈。


許氏使用四逆散治療慢性久虛而不易恢復諸病療效顯著。


儘管病情輕重不一,或病種千差萬別,但見其脈微細,即屬於四逆散範圍。


在具體使用時,亦均是依據脈微細之脾虛氣弱病機病理,客觀要求以舒肝緩中為突出者,符合久病健脾的大法,莫不立竿見影。


原方四味是以芍藥甘草湯為基礎,配柴胡、枳實,以治脾腎虧虛所形成之氣弱肝鬱似實之虛證。


因為此等病情(單純四逆散證)為時極暫,所以臨床所見多已是出現兼證,對單純四逆散證,設能及時依法施治,使脾健肝升,機體陽氣四達,四逆亦不存在。


仲景詳明辨證,制此緩中舒肝升陽解鬱之方,等分為散,且服用量微,原借此輕靈方藥,以調理氣機,若已現兼證,則按方後預列之加藥法則處理,照顧至為周到。


許氏本人使用此方,為穩定病情,不使其逐漸發展,而使機體有充分力量以應變,恆先加入重量之黃耆,為扶脾補中之主力,即無慮枳實開破之傷,病起於脾氣不升,精氣久不上乘,則適宜加入葛根,使肝亦可隨升而鬱解。


有時則適加當歸以助暢血行,如病機須使之下降,用黃耆有礙上升之嫌時,則重用甘草或黨參以代之。


應知本條機理肯定是在變化多端的病機病情形勢下,只要有新的形證出現,即屬四逆散證之加劇,亦是機體氣力不足的表現,若能預先即以耆參甘草等甘溫補中藥物,置於四逆散中,不但可以及時防變,即惡化跡象尚無顯現時,預為投服,每能阻止其進一步惡化。


近年來試用於慢性氣管炎症,在急發的高潮時得以平復;


緩解時,即以四逆散預服,使緩中舒肝之力顯示,則心腎得安,機體生機復健,以消除其週期性發作之根基。


許氏遵循古方既定理法作適當的化裁,使古方古法得以發揚光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7:41 | 只看該作者

二、濕證論治


(一)濕證的概念濕是病因的一種,由濕邪導致人體發生的疾病,統稱為「濕證」。


臨床根據濕邪的來源不同,有內濕與外濕之分,外濕為六氣之一,是長夏的主氣,多因地面濕氣上蒸或淋雨霧露而成,如生髮太過,或非其時而有其氣,是為淫勝,稱為「濕淫」。


外濕由表入裡而致病。


內濕多是由於素嗜茶酒,暴飲冷水或肥甘厚味,饑甚暴食,飲食不節日久損傷脾胃,脾運受阻,或濕鬱成熱,或濕積生痰,聚痰為病。


故內濕是臟腑生理功能失調所產生的一種病理變化,與脾的病理變化密切相關。


按病因學說,外濕從外界而來,內濕為體內所產生。


然而許氏認為:濕邪為病有時多以內濕為基礎,外濕僅為觸發之誘因。


因濕為陰邪,傷人陽氣,其性重濁黏膩,最易阻礙氣機,成病則纏綿不易速解,病程較長,病情復雜,治療也較困難,一直為醫家所重視。


因此,對濕證的論治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7:54 | 只看該作者

(二)濕證的病機外濕發病


是由六淫中之濕邪直接中人,由表入裡而發病,故有皮膚麻木、筋骨關節疼痛、腰背酸楚、下肢沉重,甚至浮腫等見症。


因濕邪侵入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見症。


然而許氏指出:外濕傷人很少單獨致病,兼風兼寒當須辨證細察,臨證又因機體健康差異而變,如濕邪入裡,脾陽素虛者多從寒化;


胃熱素盛者多從熱化等等又須詳辨。


內濕的病機較為復雜,許氏認為《內經素問?經脈別論》所說的「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此段經文是祖國醫學對人體正常水液代謝過程的基本概念,也是論濕與治濕的主要理論根據之一。


其重要含義是,說明人體在正常生理情況下的水穀納入原依脾胃運化,脾為胃行其津液,得以營養周身,然必借肺之調節,腎之溫煦,三焦之氣化,分別化為氣血津液而後各歸其所,或變為汗,或變為溺,或化為濁氣而排出體外。


故調節體內的水液平衡主要是由肺、脾、腎、三焦、膀胱之氣化來共同完成,其中起決定作用的為脾、肺、腎三臟。


若脾、肺、腎三臟健旺無病,水飲得輸,津液得布,不留不聚就無「濕」可言。


在病理條件下,一系列氣化過程發生障礙勢必引起水留成濕積的病理。


濕邪在使人體發病的過程中,又與人體正氣不足有關,因「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只有正氣先傷才能導致發病,故其臨床表現一般多為正虛邪實,即由於正氣之虛而引起的邪實。


只有正虛之人,如稟賦素弱,臟腑久虧,加以飲食失節,暴飲冷水,素嗜辛辣茶酒或勞役倦怠,才能致脾陽不健,運化失司,聚而成濕,阻遏氣機,三焦氣化失常,水液充斥淤積,因而造成腫滿,變化多端,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應知濕既成邪,無論是外侵或內生,病理多係機體正氣被遏,運阻水停無法將其驅除,終至濕聚積漸產生紛繁復雜的臨床證候,原因即在於此。


此外,許氏還根據《內經》中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道理,因而濕的生成起決定性作用的雖與肺、脾、腎有關,但在此三臟中重點又是脾。


因脾主運化而惡濕。


「運」者,根據《素問?太陰陽明論》「四肢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之說,有營運和運輸之義;


「化」字其重要的含義主要指的是變化。


《素問?太陰陽明論》又說:「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


故其變化之含義則包括飲食消化變為水穀精微、體液、血液,借助於迴圈與淋巴運行營養於周身,以及將廢物排出體外這樣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


如果因病理關係,這一過程中某一環節或組織器官發生阻塞失靈,水液的來源與去路發生機能障礙,則水液進出機體必隨之失去平衡,如素嗜茶酒或暴飲時,水液攝入較多,適逢天陰或淋雨霧露等外濕因素的影響,脈道不利而失暢,就要引起水濕淤積而造成腫滿。


推而廣之,凡機體失健時,都有可能影響導致脾虛而成為濕證。


當然,水液一時的停聚,急為疏浚尚不致病,但久則脾氣湮淤即能致病,這就是濕性黏膩纏綿之理,亦說明治濕必先理脾,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8:08 | 只看該作者

(三)濕邪的臨床表現


1.外濕:外濕之邪中人多由毛竅侵入體表,進而傷人皮肉筋脈或流注關節。


因此常見頭蒙如裹,身重酸楚,皮膚麻木或筋骨關節腫痛,下肢沉重等證;


濕淫肌膚則生濕疹癤瘡,或兼風、兼寒、兼熱,或濕從寒化或從熱化均須細為辨證;


若濕邪重著入裡則阻遏氣機常見中滿食減,口淡乏味,舌苔必多濕膩,脈見濡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8:21 | 只看該作者

2.內濕


內濕之證,多為素嗜茶酒,飲食生冷或肥甘厚味,饑甚暴食,飲食不節等,如遇稟賦素弱,臟腑不實之人必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液不能運化輸布而濕生為患。


設濕濁中阻,納呆脘悶,口黏不渴,甚則噁心嘔吐,苔薄膩,脈見滑;


寒濕困脾或濕積黏膩留滯腸間則頭暈身重,脘痞腹脹,大便溏泄或黏滯不爽,舌脹苔白厚膩,脈象滑弦有力;


水濕上淩心肺則心悸氣短,咳痰喘促;


若腎寒水冷,濕邪彌漫阻遏氣機,三焦氣化失常,決瀆無機,水濕四溢則面目肢體浮腫,頭暈身重,尿少或癃閉,舌苔厚膩並多見於根部,脈弦滑兩尺尤甚;


或水停成濕,濕甚為飲,飲凝成痰。


如《金匱要略》所指出的痰、懸、溢、支四飲,均屬濕邪為病的範疇;


如濕從熱化,濕熱內蘊則可見黃疸、赤痢、淋濁、口舌生瘡、婦女帶下等諸病。


此均係簡述其常,而濕證變化多端兼證紛繁,臨床診治應當運用四診辨證,不但要熟悉與掌握一般發病規律,更重要的是要善察其變,做到心中有數,才能使藥病相應,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濕證的主要表現於舌者,體多腫脹,苔必膩厚,乃濕濁中阻之故。


寒濕傷陽則舌質淡暗;


寒濕困脾則暗脹;


濕流周身則往往舌體如常僅質暗淡;


濕積化熱者,尖邊顯紅,苔兼微黃。


濕證的主要脈象常為滑弦或濡緩。


裡寒濕重者則沉滑不起或弦緊而怠;


陽氣虛者多細滑少弦;


濕從熱化者多兼弦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38:35 | 只看該作者

(四)濕證的治法濕證的治法


許氏主張以「治病求本」、「審因論治」為原則。


其因雖有內外之別,而外因僅屬變化的條件,內因則是變化的根據,內濕之成,雖與脾、肺、腎三臟有關,但多以脾為重點。


如果是寒濕傷脾,必須詳細問診,重點瞭解其生活嗜好,或喜辛辣茶酒,或飲食生冷、饑甚暴食而損傷脾胃等等,然後結合證脈加以綜合分析,根據理法立方遣藥。


如屬濕阻中陽,氣機不暢,法宜宣化濕濁,通利氣機;


屬寒濕困脾,宜溫脾化濕;


若屬水濕上淩,宜肅降強心溫化濕飲;


腎寒水泛,三焦氣化失常,宜溫腎散寒、宣化通利,視其兼證,隨證施治。


許氏在多年臨床實踐中深有體會,治濕雖有驅濕、化濕、散濕、燥濕、滲濕、利濕等諸法,但有不少病例濕去復聚,久治不愈。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濕邪為患遏阻氣機,使脾的上歸與肺的下輸功能減弱,況且濕邪有黏膩,不易速去的特點。


如果處方用藥注重加強升脾宣肺的氣化功能為主,就可達到治療目的。


許氏經過反復探索,深刻體會到選用藥物蒼朮、麻黃效果最為理想。


因蒼朮辛苦溫為燥濕健脾之要藥,能以其辛溫之氣味升散宣化水濕,使脾氣繼續上歸於肺,脾健則濕化。


因此,許氏治療濕證常以蒼朮復脾之升作為方藥的主體,通過燥濕來達到祛邪扶正。


然在脾虛積濕之同時,肺亦不能獨健,必失其下輸之功能,通調受阻則濕必停蓄,故配以辛溫發汗利尿之麻黃以助肺宣達,促其迅復通調。


兩藥協作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濕之功。


多年來,許氏對積濕為病恆以蒼朮、麻黃兩藥為伍,再根據具體變異隨證加減,靈活運用,得心應手,療效顯著。


通過長期觀察運用,並發現兩藥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異。


如兩藥等量使用,臨床常見能發大汗;


蒼朮倍於麻黃則發小汗;


蒼朮三倍於麻黃常見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


蒼朮四倍五倍於麻黃,雖無明顯之汗利作用,而濕邪則能自化。


故多年來恆以兩藥之汗、利、化作用,廣泛用於因濕邪引起的一系列的臨床濕證。


另外,濕邪偏重在機體各個不同部位,可根據四診辨證,隨證加減,靈活運用。


此外許氏還經常強調的一點是,治濕之法要像鏟草除根使除之務盡,服藥時間要稍長一點。


同時應嚴格糾正患者不良飲食偏好,如戒除嗜飲茶酒或暴食生冷等,否則,疾病遷延就不易根治了。


許氏在臨床上從濕論治的病證種類很多,雖以內科雜證為主,亦包括外、婦、兒各科的常見病證,諸如感冒、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源性心臟病、復發性口腔潰瘍、傳染性黃疸型肝炎、痢疾、眩暈、風濕性關節炎、顏面神經麻痹、泌尿係感染以及胃腸道疾病等諸證,都取得了十分滿意的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10:5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