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3:41 | 只看該作者

劑型


湯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3:53 | 只看該作者

用法


每日1劑,2次煎服,服後即平臥半小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4:11 | 只看該作者

適應證


凡經胃次全切除術後,殘胃(包括吻合口)有炎症,具有胃脘痞脹、隱痛、口苦、食量少、乏力等症狀。


如胃中有嘈雜灼熱感,口苦著明,口乾,舌苔微黃者,加黃連2~3克,象貝10克,蒲公英15~30克。


如舌苔白膩、口苦、口甜而膩,不欲飲水,夾有濕濁者加藿香10克、佩蘭10克、陳皮6克、厚朴10克。


若舌質紅,口乾,形瘦,脈細數,胃陰不足者加麥門冬15克、石斛10~15克,脘宇隱痛,痛位固定,舌上有紫色,兼血瘀者加紫丹參10克、桃仁10克、制軍3~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4:26 | 只看該作者

四、久瀉方藥物組成


焦白朮10~15克、焦白芍15克、炒山藥15~30克、茯苓15克、黃連2~3克、補骨脂10~15克、炒防風10克、焦楂曲各10~15克、炙甘草5克、仙鶴草15~30克。


大便帶膿血者,加地榆15克,苦參5~10克,煨木香5~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4:41 | 只看該作者

劑型


湯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4:55 | 只看該作者

用法


每日1劑,2次濃煎溫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5:11 | 只看該作者

適應證


下利經久,大便溏泄,一日數次,腹痛腹鳴,神倦乏力,舌苔薄白,脈細或細弦等脾腎兩虛,兼有肝鬱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5:21 | 只看該作者

五、消渴驗方藥物組成


大生地15~25克、懷山藥15~30克、肉桂2~3克(後下)、黃耆10~15克、麥門冬15~25克、黃精15克、地骨皮15克、僵蛹15~30克、茯苓15克、鳥不宿10~1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5:32 | 只看該作者

劑型


湯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5:44 | 只看該作者

用法


每日1劑,3次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5:59 | 只看該作者

適應證


消渴久病,易饑、口乾,神倦肢軟,舌質淡紅,舌苔薄淨,脈細,血糖、尿糖高於正常。


如有其他合併證者,隨證加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6:17 | 只看該作者

六、健脾養肝湯(膏)藥物組成


炒黨參10克、炒白朮10克、炒山藥15克、全當歸10克、炒白芍15克、枸杞子10~15克、夏枯草10克、鳳尾草15克、敗醬草15克、生甘草3克、炙內金6克、豬苓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6:39 | 只看該作者

劑型


湯劑。


或以15~20倍量,加水濃煎3次,去渣,文火濃縮,加白糖300~500克,收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6:57 | 只看該作者

用法


湯劑每日1劑,2次煎服。


膏劑每次1匙,開水沖服,1日2~3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7:13 | 只看該作者

適應證


慢性肝炎具有肝脾兩虛,濕熱未盡之證。


表現為脘腹痞脹,飲食不香,肝區隱痛,神倦,小便有時微黃,舌質微紅或淡紅,舌苔薄淨,脈象細弦,肝功能有異常,穀丙酶增高或波動,肝炎病原標誌物有陽性異常的患者。


(吳光炯編) 擅長濕證論治的許公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7:33 | 只看該作者

戴金素佟秀民整理


編者按許公岩主任醫師,河南開封人,他學習中醫既無家傳又無師承,靠刻苦自學成才。


其治學態度嚴謹而堅韌,至今近90高齡,仍堅持每日讀書數小時,數十年不輟,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功底。


除熟讀經典著作外,其方領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之真諦,案推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之妙訣。


立方遣藥味少力宏,配伍法度嚴謹,師古不泥。


解放思想,力主中西匯通。


許氏在70餘年的醫療實踐中,擅長內、婦、兒科雜病的治療。


對呼吸系統疾病,特別是咳、痰、喘病的辨證論治的見解獨到,以理脾法則治療上述疾病而著稱。


他尤精於濕證的辨證論治,並創制「蒼麻湯」為其治療濕證的代表方劑。


該方升脾宣肺化濕,通過主藥蒼朮、麻黃的不同比例配伍,達到汗、利、化的作用,廣泛應用於因濕邪引起的一系列病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7:5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精勤博覽靈活創新許氏認為,祖國醫學猶如浩瀚的大海,無邊無涯,要想充分地瞭解和掌握它,不廣學博覽是不行的。


他不僅自己數十年來手不釋卷,勤奮治學,還常告誡弟子:集一生治學的經驗,只有一條,要深鑽,要學活。


無論是經典著作還是歷代名家醫著,沒有苦學深鑽的精神,則不能得其實質與精髓。


中醫的經典著作,總是常讀常新,每次讀後都有新的意境和體會。


他還說,學習務必從源到流,如果不首先學好四部經典著作,治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特別是仲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為祖國醫學辨證論治的典範,其方亦為後世立法製方之準繩,學好了,對臨床辨證及深一步研讀後世醫學書籍就能奠定堅實的基礎。


許氏既重視經典著作的學習,也提倡廣泛獵取後世醫家之所長,取長補短,以廣見識。


他說,如果一味墨守經典而忽視後世醫學,就如水雖有源而流淺不長,木雖有本而枝葉不茂。


他反復熟讀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對書中所載的有效方劑反復揣摩,並在自己的臨床實踐中應用裕如。


它如醫史筆記,野史單方亦多收錄,從而擴大了用藥思路。


正是由於他博覽醫林群書,故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為日常的臨床實踐打下了深厚的理論功底。


數十年來,由於許氏精勤博覽,靈活創新,因此,臨證中十分注意因人、因時、因地施治。


他認為診病首先要詳查病人的寒熱虛實,弄清舌象脈證,辨明受病臟腑等等,同時也應重視天時、氣候、生活環境對病人的影響,所以無論時方、經方,用之於臨床都不宜原方搬用,一成不變,要善於加減化裁,使之與病情絲絲入扣。


若前人已效之方,不能合今人之病,就要善於結合現實病證,根據自己的經驗擬方治療。


即使是自擬方藥,只要能治癒疾病,又為何不是創新?


難道《傷寒論》113方都是東漢以前的古方?


仲景的立法處方不正是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新的嗎?


因此,許氏身體力行,融匯各家之長以辨證論治,臨床治療中不斷推陳出新,效果令人滿意,求診者接踵而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8:12 | 只看該作者

二、強調四診辨證尤重察舌辨脈許氏診病最強調辨證論治


他認為辨證論治是中醫理論的核心部分,是祖國醫學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方法,並且在臨證中始終堅持以中醫傳統理論為指導,處處體現「辨證為主」的思想。


許氏在辨證論治方面,力主醫之治病,首先在於認證;


將證認清,治之則如同啟鎖,一推即開。


認證之法,先辨陰陽,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虛實寒熱則迎刃而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8:42 | 只看該作者

在診斷中


許氏始終把四診辨證放在首位,強調四診合參。


認為問診在於得其病情,別其寒溫,審其虛實,反對「醫者不屑問,病者不肯言」的態度。


聞診以辨別聲音之韻為主要,以五聲五音五臟之變,聲音相應為無病,反則亂而為病,蓋情志之表現,為內有所感,而發於外也。


其他如語言、呼吸、咳嗽、噯氣、呃逆、嘔吐等聲,皆可據以為診。


聞診除聽聲外,還包括嗅味,亦應重視。


許氏以為,望診要觀神、察色,審體質,別形態,尤以舌診更為重要。


經長期觀察,潛心研究舌脈方面的異常變化與疾病的有機聯繫,並總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在舌象方面發現了縱裂舌、橫裂舌、龜裂舌的病機病理,揭示了舌象與機體各系統病理改變的關係。


如嗜茶嗜酒者,嗜飲生冷者舌質、舌苔及口唇所呈現特有的病理變化。


脈象方面,在認真總結前人二十八脈的基礎上,發現了久服抑制藥物而呈現的「模糊脈」,心氣不足而呈現的「動」脈,肝氣鬱滯長久而呈現的沉滯不起的脈象等等,從而大大豐富和完善了四診的內容。


由於他豐富的四診經驗,往往在舌脈方面一個微小的變化,均能被及時發現而作為指導辨證施治的有力依據,制訂出切實有效的治療法則,故屢屢收效神奇。


許氏同樣認為四診辨證也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分析綜合過程。


他指出:四診要入微,辨證要精詳,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明察秋毫,切中要害。


在辨證施治的過程中,「整體觀念」是他的又一顯著特點。


他認為:「一種疾病的形成,無論是病因病理的簡單或復雜,具體在生理上造成的病理影響本是機體生理的全面改變。


因此在臨床具體論治時,就必須從整體出發,永遠不忘人體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


一種病或某一個階段或某一個症狀,甚至在整個疾病發展過程中的病情變化,所影響的病機病理更是多方面的。


不瞭解這一點,論治則只是主觀願望,就不能切合客觀實際。


他把人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被局部的表面現象所迷惑,確定治療大法往往不只是考慮病人的局部症狀,更不把改善症狀作為治療的出發點和歸宿,而把調整機體的臟腑機能作為治療的法則。


因此他開出的處方往往不能被一般醫生所理解,故而有醫林怪傑之雅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29:10 | 只看該作者

三、處方用藥師古而不泥許氏一向遵經重道


對醫經的研究有較深的造詣。


立方遣藥以仲景為龜鏡。


他的方藥簡練,方小藥重,力專效宏,效果卓捷,常常是小方治大病,簡便廉效,有鮮明的獨特風格。


他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潛心研究藥物性味,精心篩選比較,認真觀察並總結出各類藥物的獨特效能,並不斷提高用藥技巧。


通過多年臨床實踐,總結出蒼朮、麻黃、甘草、蒲公英、胡黃連、萊菔子、烏附片、訶子肉、肉蓯蓉、仙茅、仙靈脾、五倍子等藥物的獨特效能以及藥物間的配比關係,使用藥物技巧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如蒼朮、麻黃用量比例與效能的關係;


胡黃連化降濕濁的獨特功效;


蒲公英祛血分濕熱、解肌清熱作用;


萊菔子寬中下氣,其用量變化及配伍在治療呼吸道疾患中所發揮的獨特效能;


訶子肉、甘草之補肺作用;


重量甘草的益氣功能在治療虛證氣管炎中的運用等,分別均有豐富的經驗總結。


1987年11月他作為一名中國代表在「自然醫學國際會議」上發表了《甘草在臨床的使用》的學術報告,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重視和一致好評。


正是由於他對藥物性能及配伍深層次地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故而其方劑大大精簡,少則一、二味,多則七、八味,且配伍巧妙,用量超常,令醫界同行歎為觀止。


許氏一貫反對墨守成方,他認為:病因多變,疾病無定,故應審證求因,對症下藥方可藥到病除。


故凡是跟隨他學習過的醫學同道均認為他一病一方,方方均新,很少雷同。


許氏一生簡朴,歷來反對鋪張浪費,在其用藥方面也得以充分地體現。


他主張在理法方藥上應遵循「簡、便、廉、效」的原則。


即處方要簡、藥物要便(即便於配製)、價格要廉、效果要好。


在這一原則指導下,以精當的方藥,低廉的價格而治癒多年痼疾的患者比比皆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8:22 , Processed in 0.18750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