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7:35 | 只看該作者

病史


胃脘痞脹,隱痛及於右脅,起病兩年,近三個月來加重,噯氣頻作,得噯則舒,稍多食則症狀尤甚,性急易躁,發病與情志不暢有關。


兩次胃鏡檢查,診斷均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經中西藥治療均不見效,舌苔薄白,舌質正常,脈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7:43 | 只看該作者

辨證


肝胃氣滯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7:53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蘇梗10克、炒枳殼10克、炒白芍15克、製香附10克、炒陳皮6克、佛手片10克、綠梅花10克、麥芽15克、炙雞金6克、石見穿15克、白蒺藜10克。


7劑,每日1劑,二次煎服。


上方服7劑後,諸症均有改善,續服14劑,胃脘痞脹隱痛及噯氣等症狀顯著減輕,以後隔日服1劑,在盛夏高溫時期,汗出、口乾,加麥冬15克、蒲公英15克,調治半年,症狀全部消失。


於1990年1月20日複查胃鏡,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輕度)。


隨訪1年,症未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8:04 | 只看該作者

評析


徐氏認為,治病貴在辨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表現為肝胃氣滯的不少,用疏肝和胃法每多獲效,勿囿於脾胃氣虛或胃陰不足而概用健脾養胃法。


據徐氏的經驗,認為用於胃病疏肝,蘇梗優於柴胡;


白蒺藜與麥芽也有疏肝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8:15 | 只看該作者

五、通補溫中治胃下垂患者劉某


女,54歲,1990年10月17日初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8:23 | 只看該作者

病史


胃脘痞脹、隱痛時發已數年,加重二月,飲食少、大便溏、消瘦,神疲乏力,夜寐不寧。


經鋇餐檢查,診為重度胃下垂,胃鏡檢查診為淺表性胃炎。


曾服補中益氣丸及湯劑,胃脘痞脹疼痛更甚。


舌質稍淡,苔薄白,脈細略弦,上腹部及兩脅微有壓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8:30 | 只看該作者

辨證


脾胃虛弱夾氣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8:39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太子參12克、炒山藥15克、炙甘草5克、炒白芍15克、蘇梗10克、製香附10克、川百合20克、麥芽30克、薄荷2克、紅棗7枚。


每日1劑,二次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8:50 | 只看該作者

10月31日二診


自述服上方5劑,脘腹頗覺舒服,痞脹隱痛等均見減輕。


食欲好轉,日進主食200克,續服7劑,脘脅之脹痛已基本緩解。


但近日自覺臍下跳動,脘腹畏寒怕冷,夜寐多夢,精神尚好,仍感無力。


舌苔薄白,舌質偏淡,脈細。


此由中宮陽氣不振,痰飲內留,心神不寧。


治以溫陽和中寧神:茯苓茯神各12克、桂枝5克、白朮10克、炙甘草5克、益智仁10克、百合20克、酸棗仁10克、夜交藤25克、大棗7枚。


每日1劑,二次煎服。


此方服5劑,自覺脘腹漸暖,臍下悸動亦改善。


再服10劑,安臥如常時,諸症均漸向愈,每天飲食能進主食300克。


至11月中旬複查X線鋇餐,胃小彎上升4釐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01 | 只看該作者

評析


本例第一方用太子參、山藥、甘草、百合等益脾胃而不致滯氣。


並參用蘇梗、香附理氣。


方中甘草、麥芽、大棗,即甘麥大棗湯意。


取麥芽又兼疏肝而助運化,另增薄荷之辛散。


全方性味不離甘緩、辛散,調理脾胃,疏達氣機。


二診用苓桂朮甘湯以溫藥和之,加益智仁暖脾胃,茯苓、酸棗仁、夜交藤以寧心安神。


從本例治驗說明,胃下垂不一定都是補中益氣湯證,應以辨證為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11 | 只看該作者

六、濕滯中焦江某


男,78歲。


初診日期:1990年12月30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20 | 只看該作者

病史


患者於3周前外出返寧,次日起腹瀉、腹脹,日瀉稀水便數次,且有低熱。


查周圍血象:WBC:1 /mm3,N82%,L18%;


大便培養陰性,專家會診後,先後給服氟呱酸、黃連素、止瀉靈、易蒙停等藥,症不減,仍便溏不爽,肛門墜脹,煩熱,納呆,後邀某中醫診治,認為高年正虛為主,投以人參及養陰清熱之劑,症狀依然,且腹脹更甚。


徐氏診時,患者脘腹甚脹,便溏,顏面潮紅,失眠,煩躁,心悸多汗,食少神倦,舌苔白膩厚,脈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29 | 只看該作者

辨證


病起於勞倦和飲食不當,濕滯中焦,氣機不暢;


脾胃不和,運化不及。


治宜先化濕消滯,佐以清熱護陰。


黃連2克、制川朴10克、炒陳皮6克、法半夏10克、藿香10克、炙雞金10克、炒苡仁20克、雲茯苓20克、焦楂曲各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3克。


4劑。


每日1劑,二次煎服。


並囑其停服人參,飲食以清淡為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39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1991年1月2日服上方3劑,舌苔厚膩已化,大便轉實,食欲稍增。


而手足心熱,咳痰少黏稠,身重倦怠。


脈象左細右滑,因高年氣陰不足,肺氣失於宣肅,中焦氣機欠暢,宜再宣肅肺氣,調理中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48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前胡6克、杏仁20克、象貝10克、法半夏10克、麥門冬15克、北沙參10克、冬瓜子15克、雲茯苓15克、銀花10克、炙雞金8克、焦六曲10克、炙甘草5克。


3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9:58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1月16日。


周身五心烘熱之狀大減,咳痰亦少,脈象已無滑數之象,夜能安寐。


唯口乾,舌中薄膩微黃。


因病起胃腸不和,濕熱內蘊,仍宜養陰清熱,化濕和中調理。


北沙參10克、麥冬20克、石斛10克、冬桑葉10克、杏仁10克、黃連2克、炙雞金6克、炒陳皮6克、穀麥芽15克、茯神15克、夜交藤20克。


3劑。


此方服後,諸症均瘥,起居漸趨正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0:07 | 只看該作者

評析


本例患者由於濕滯中阻,脾胃運化無權,濕滯不去,徒止其瀉,症狀焉得改善,故脘腹脹甚而便瀉不已。


初診方中藿朴陳夏芳香苦溫化濕,雞金楂曲消其食滯,佐以黃連白芍清熱護陰,濕滯漸去,苔膩漸化,諸症亦相應改善。


徐氏認為腸府濕熱積滯不去,舌苔白膩之際,不可以年高正虛而妄用人參補氣之品。


二診以宣肺之方佐消滯和中之品。


三診時舌苔薄膩微黃,口乾、咳嗽已顯著減輕,大便已經正常,脘腹痞脹不著,故以養陰清熱寧神為法,善後調治,悉漸安康。


江老係中顧委委員,長於書法,病癒後欣然手書「妙手回春」的條幅贈徐氏以志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0:1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胃病兼血瘀如何辨證用藥胃脘痛兼有血瘀證候甚多。


由於胃痛常呈慢性發作性,在病程中常可見有血瘀徵象,尤以中虛(脾胃氣虛)氣滯證為多。


其他如肝胃不和或胃陽不足證患者也可兼見血瘀證。


我常據證配用化瘀藥物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現就胃痛與血瘀的病機、症狀和治療用藥等方面,談談我的認識和經驗。


首先是關於血瘀的形成和病機轉歸。


由於胃主受納、腐熟水穀、多氣多血,如因飲食不節(饑飽失常、生冷或酒辛辣過度等),情志不暢、勞逸不當等等因素,都可影響脾胃的功能,導致胃氣不和,胃膜損傷,久則胃氣虛弱,中氣不振,易生內寒,使氣血運行不暢,而漸成血瘀。


脾虛攝血無權,可導致出血,一般以便血色黑多見。


離經之血,不易盡去,所以脾胃氣虛而兼有血瘀者較多見。


此外,胃中氣滯是胃痛的主要病理基礎,氣滯久則血脈不利,可以導致血瘀,正如前人所說「初病在氣,久痛入絡」。


若氣鬱化火,灼傷血絡,陽絡內損,血溢於外,出血之後,余血留滯,同樣地形成瘀血。


鬱熱傷陰或氣虛久而及陰,胃陰不足而內有瘀血者,亦屬可能。


瘀血若滯留不去,使氣機更加不暢,氣滯與血瘀互為因果,互相影響。


瘀血內留,也必然使脾胃運化功能受礙,以致氣虛不能恢復,如氣虛及陽,寒從內生,則瘀血滯留更甚。


再則如血瘀不祛,新血不易化生,血虛也不易恢復。


瘀血內停若與鬱熱相結合,瘀熱膠結,其轉歸是更加耗傷胃陰,或者形成症積,甚或導致營衛不和而發展成虛勞諸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0:28 | 只看該作者

胃脘痛兼有血瘀的臨床表現的


共同特點是胃痛部位比較固定,狀如針刺,按之不適,大便乾黑,上消化道出血後仍感上腹疼痛,舌質有紫點,脈象細、澀等等。


具體辨證是:中虛氣滯證兼血瘀者,面色無華或萎黃,其唇色也常較前為暗紫,脘痛得食可緩,尤喜溫暖,雖在夏季亦常喜熱飲;


肝胃氣滯證兼血瘀的患者,每當情志不暢則脘痛發作尤甚,有的可見心胃疼痛,噯氣不遂則胸脘部懊痞脹顯著,面部微有色素沉著,脈象弦或細弦而無澀微;


胃陰不足而兼血瘀者,常有瘀熱之證,手足心熱,脘中嘈熱而痛,痛位固定而甚則及於背部,面有晦滯之色,指甲可見暗紅。


此外,據我的經驗體會,從纖維內窺鏡病理所見與血瘀之關係可供參考者,如多發性胃息肉、疣狀胃炎、異形細胞增生等,有的見有多量膽汁返流者,在辨證的基礎上,也應考慮具有血瘀的病理因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0:38 | 只看該作者

胃痛有血瘀兼證


飲食宜熱,易消化,以免寒凝氣滯食積。


可用棉肚兜(或薑汁絲棉肚兜)外敷上腹部,勿令受寒,有利於氣血運行,防止血瘀加重。


關於治療方藥,應當根據基本證候,結合瘀血病機,全面考慮,恰當選用。


下面介紹我在臨床上常用的四法:疏肝和胃,理氣化瘀法適用於肝胃不和而兼氣滯血瘀證。


化瘀必兼行氣,藥如延胡索、廣鬱金、降香、薑黃、三棱、五靈脂等,配以柴胡疏肝散加減。


健脾益氣化瘀法適用於脾胃氣虛而兼血瘀證。


因其易生內寒,故藥宜甘溫,用黃耆、炒黨參、炒白朮、懷山藥、茯苓、炙甘草配加九香蟲、炙乳香、煅烏賊骨、紅花、當歸等,必要時加蓬莪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5:38 , Processed in 0.12010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