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7:22 | 只看該作者

12.丁香、柿蒂


丁香與柿蒂慣用於胃寒呃逆,主要作用為和胃降逆。


胃病患者,胃氣不和,常有氣逆,故可據證用之。


丁香且有理氣定痛作用。


噯氣頻頻,食後噯氣而食物返流,味不酸者溢自食管下段,味酸者泛自胃中,只要沒有明顯的陰虛證,可用丁香、柿蒂,配以半夏、代赭石等。


胃脘嘈雜、隱痛,欲進酸食,食醋可緩者,可用小量丁香,促進胃酸分泌功能。


胃寒脘痛,伴噫噯呃逆,丁香、柿蒂配橘皮、白檀香,寒甚還可配肉桂。


胃鏡檢查見有膽汁返流至胃,胃液返流至食管,可在辨證方中加入丁香、柿蒂,有助於改善返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7:30 | 只看該作者

13.木蝴蝶、八月劄


二藥均有疏肝理氣作用,可用治胃病肝胃氣滯之證。


木蝴蝶色白質輕、兼能利咽開音。


八月劄微寒,兼能除煩泄熱。


一般胃病肝胃證,二藥可作輔佐之品。


兼有咽中不適,配用木蝴蝶,兼咽乾者,加入麥冬,可作煎劑,也可用木蝴蝶與麥冬作為代用劑頻頻飲服,取效亦佳。


胃部灼痛,舌紅、口乾,胃陰不足,胃中鬱熱,可據證加用八月劄。


胃病心中煩熱,亦可用八月劄。


食入即吐,胃中有熱,適用於大黃甘草湯者,可酌配木蝴蝶、八月劄。


幽門不完全梗阻,幽門水腫,嘔吐食不下,在辨證的基礎上酌配八月劄、通草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7:39 | 只看該作者

14.烏賊骨、瓦楞子


烏賊骨微溫,瓦楞子性平,均有制酸作用,適用於胃病泛酸嘈雜之症。


烏賊骨制酸功用較強,兼能止血,對胃寒而多酸,氣虛不攝血而致黑便出血者甚宜。


一般以研成細末吞服者效良。


瓦楞子制酸作用較遜,但兼能消瘀。


上消化道出血後之脘痛多酸,胃中有鬱熱證,常可用此。


湯劑應打碎先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7:47 | 只看該作者

15.九香蟲、五靈脂


二藥物均為化瘀定痛之品。


九香蟲偏溫,其性走竄,兼能理氣。


五靈脂性平,兼能通絡,胃病脘痛久發,痛位固定,舌質有紫色,二藥可單用或同用。


血瘀證兼陽虛者,宜九香蟲;


兼陰虛者,宜五靈脂。


胃痛合併上消化道出血後,脘痛仍作,宜五靈脂,不用九香蟲。


胃寒冷痛兼瘀,九香蟲配肉桂或良薑等。


肝胃不和氣滯而痛,經用疏肝理氣和胃藥物效果不著,可加入九香蟲或五靈脂,行血以助理氣。


婦女經行不暢,月經前後胃痛輒作,可加五靈脂。


胃痛而兼肢體痛,亦可據證配用五靈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7:59 | 只看該作者

三、診治慢性泄瀉的特色徐氏認為久瀉常兼腹痛


腹痛必有氣滯。


因肝氣失於條達之氣痛,痛位常不固定,痛而兼脹,症狀的加重或復發常與情志不暢、緊張有關。


由於濕熱內留腸府,濕傷氣,熱傷血,侵及腸中脂膜,氣血壅滯而致腹痛,其痛較甚,且糞稀而常見有紅白黏液。


如由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則腹痛綿綿,喜暖喜按,若感受外寒則泄瀉尤著,腹痛腹鳴。


尚有久瀉病及血絡,氣血運行不暢,或陰絡內損,離經之血內留,氣滯血瘀,腹痛痛位固定,按之不適,糞稀而夾有醬紅液或紫汙液。


如屬單純脾虛之久瀉,一般無明顯或經常的腹痛。


久瀉者脾必虛。


久瀉的一般病理過程是先傷脾氣,延久不愈可致脾陰亦虛,或由脾氣虛而發展至脾陽虛,陽虛而及陰。


所以,脾氣虛是久瀉的病理基礎。


各家對泄瀉的分類有從病因、有從病機症狀,頗不一致。


有些分類名稱,具有證治特點。


例如《醫學入門》有「痰瀉」之稱,《醫宗必讀》列「七情瀉」之名,值得重視並在實踐中觀察研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8:09 | 只看該作者

證諸臨床


桔梗、半夏、陳皮、茯苓、蛤殼(或蛤粉)等化痰治咳之品,不僅可治肺疾咳痰,亦可祛除大便中黏液或膿樣液。


香附、橘葉、鬱金、合歡花(或合歡皮)、綠梅花等舒肝解鬱之品與痛瀉要方配用,對肝鬱乘脾之久瀉,效果頗佳,這些藥物通過調節自主神經之功能,減少腸管蠕動,增強吸收功能,糾正腸功能紊亂,運用得當,常可收滿意之效。


久瀉脾必虛,脾虛濕自生。


故治久瀉常須健脾氣而化濕。


由於風藥多燥,燥能勝濕。


羌活、防風、秦艽等藥能祛外風,亦能祛腸中之「風」。


這些藥物可使腸管蠕動減慢,從而改善消化、吸收功能,緩解腸鳴、泄瀉等症。


若脾陰不足,肝陰亦虛者,祛風之藥配用白芍、烏梅、蓮肉、炒木瓜等品,潤燥相伍,祛濕斂陰,相互兼顧,不致有過燥之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8:25 | 只看該作者

黃連苦寒


苦以燥濕,寒能制熱。


歷來治瀉痢之方用此甚多。


久瀉脾濕內蘊,濕有化熱的可能,即使臨床表現熱象不著,也不能完全排除「潛在」之熱。


諸如脾胃虛寒證用理中湯,脾腎陽虛證用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時,可以配用小量黃連。


一則可消除腸府「潛在」之熱,二則亦寓有反佐之意。


徐氏常用補骨脂溫腎澀腸止瀉,並配用黃連,使瀉止而不致斂邪,堅陰而不致過溫。


炮薑配用黃連,辛苦相合,溫中祛寒而降胃除逆,治瀉和胃,相得益彰。


仙鶴草具有止血作用,還能治瀉止痢,對久瀉頗為適用。


如大便溏泄而夾有黏凍者,配加桔梗、陳皮、法半夏、黃芩等藥,效果頗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8:35 | 只看該作者

治瀉一般慣用湯劑


如泄瀉次數較多者,藥需濃煎,減少液量。


對久瀉頑疾採取煎劑濃縮保留灌腸的方法,已漸獲推廣。


此法對下消化道病變,特別是由於結腸炎症,潰瘍所引起的泄瀉,有利於直達病所。


徐氏通過臨床治療百餘例慢性泄瀉獲效的試驗,所用方藥以地榆30克、石菖蒲20克為主,濃煎成150毫升,於晚上8時令患者排便後,取左側臥位,臀部墊高約20釐米,肛管插入約15釐米,將藥液保持40℃,以60滴/分速度灌入腸中。


灌腸畢,拔去肛管,左側臥5分鐘,再平臥5分鐘,再右側臥5分鐘(如回盲部也有病變則右側臥10~15分鐘),以後平臥。


按此法一般均可保留較長時間,藥液幾可全被腸腔吸收。


每日1次,連續5日,停1~2天,再灌5天,一般灌腸20~30次即可。


如潰瘍較大,加入雲南白藥或其他藥粉適量,務使溶散在藥液中,不使阻塞管腔。


凡經服藥加保留灌腸者,有效率較單純服藥者高,說明治久瀉從直腸給藥確是良好的途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8:45 | 只看該作者

四、理氣化瘀治療術後黏連腹腔手術之後


合併腸管不同程度黏連者並不少見。


患者常以腹痛腹脹、大便不暢或秘結為主症,少數重症有導致不完全性腸梗阻之可能。


臨床所見,一般腸梗阻總以氣滯為主,且因腹腔手術常有餘血留滯於腹內,成為瘀血,故其基本病機不外乎氣滯血瘀。


但氣滯與血瘀的主次,輕重程度各有差異。


且因腸腑氣血不和,常可影響於胃,胃氣不和,甚則上逆,則伴有胃脘痞脹,飲食減少,噯氣頻多,甚則嘔惡。


脾胃升降失常,還可兼夾濕、熱、食滯、寒凝等病理因素。


日久則氣血生化之源不足,影響精微轉移敷布,導致不同程度的虛證。


病久不愈,虛實夾雜,調治更為困難。


然究其根源,每多由實致虛。


故對症狀較著,腹部脹痛,持續不解者,還當重在行氣化瘀,並應據證而配以溫中、化濕、清熱、消導與和胃降逆等法或兼顧補虛,益氣或滋陰相配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8:54 | 只看該作者

偏於氣滯者


柴胡疏肝散為一般常用之方。


並可據證參用木香勻氣散(《世醫得效方》:丁香、木香、檀香、砂仁、蔻仁、沉香、藿香、甘草)、木香枳朮丸(《衛生寶鑒》方:木香、枳實、白朮)、三和散(《醫學入門》方:紫蘇、沉香、羌活、川芎、木香、檳榔、白朮、大腹皮、甘草)等。


偏於血瘀者,可用膈下逐瘀湯、少腹逐瘀湯、通瘀煎(《景岳全書》方:歸尾、山楂、香附、紅花、烏藥、青皮、木香、澤瀉)等。


臨床所見慢性腸黏連患者,常由於某些誘因而發作加重,如飲食不節、勞倦、情志不暢、受寒等等。


故平素應注意防範,發作加重時亦應據證審因而治之。


有的患者或由飲食生冷,或在氣溫驟降之時,也有在房事後腹部受涼,以致寒凝氣滯,腹痛發作,畏寒喜暖。


如遇上述諸因,溫藥祛寒、行氣通陽之法常可奏效。


如由飲食寒冷所致者,配用丁香、肉桂、良薑等;


外寒引發者,宜酌配蘇葉、桂枝、生薑、防風等;


陰寒內盛者,需用肉桂、附子等。


按肉桂溫裡祛寒、行氣行血,凡腹痛屬寒者,固為常用之品,即使有熱象者,於清熱通腑方中配用此藥(如黃連、大黃等藥加配肉桂),也有反佐之功。


肉桂還可研成細粉,摻少許置於天樞、關元、氣海等穴(選1~2穴)位皮膚上,外貼約5釐米×4釐米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


亦可再用熱水袋溫敷貼藥部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9:06 | 只看該作者

內服外治,更增其效


1984年1月27日曾診李某,男,41歲,10年前曾行胃次全切除手術,一年後腹部脹痛時作,腑氣不暢。


2月來發作加頻,腹痛較甚,喜溫畏寒,大便多日不解,鋇劑X線檢查診斷為腸黏連。


視其舌苔薄白,診得兩脈細弦。


病屬腹痛,證乃氣滯血瘀兼有裡寒,治以溫中理氣通瘀。


藥用肉桂3克(後下),紫蘇葉、梗各10克,烏藥10克,延胡索12克,橘核10克,紅花10克,三棱10克,赤白芍各10克,炙甘草5克。


每日1劑,分二次煎溫服。


外用丁桂散(丁香、肉桂等分)敷於關元穴,膠布外貼。


服藥及外治二日,腹中鳴響,矢氣多,大便暢行,腹部脹痛大減,5劑而腹痛消失。


以後發作次少,腹痛程度亦顯著減輕。


發作當時正值嚴寒,患者腹痛甚而且脹,畏寒,故方中以肉桂配紫蘇葉、梗,溫中祛寒之力尤增,與行氣化瘀之藥相伍,更有協同作用。


類似病例或偏於寒邪或偏於氣滯,通過服藥調治數月而使病情顯著好轉者甚多,茲不贅述。


又如馬某,男,46歲,農民,1975年10月患闌尾炎,經手術治療,創口癒合良好,惟右下腹時覺隱痛,痛引陰部,行走時需微傴其身軀,不能直腰,經多種治療效果不著,一直未能從事正常勞動,於1978年1月來診。


詢知飲食、大小便均尚正常,舌苔脈象亦無明顯異常,右上腹輕度壓痛,無明顯包塊,病屬腹痛,考慮此證可能由於朮後氣滯血瘀,瘀在少腹經脈,擬方化瘀行氣為主,取少腹逐瘀湯加減,藥用炒當歸10克、炒川芎10克、赤芍10克、延胡索10克、五靈脂10克、蒲黃10克、炙乳香10克、炒小茴香3克、製大黃5克、薏仁30克、敗醬草30克,每日1劑,二次煎服。


服藥5劑後少腹疼痛已輕。


服藥20劑時,腰部可以逐漸挺直,腹痛不著,調治月餘,逐漸恢復正常勞動。


以後在天陰之時少腹尚覺隱痛,於前方中去敗醬草,服3~5劑,症狀隨即控制。


隨訪至1985年春,宿疾未見發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9:15 | 只看該作者

按少腹逐瘀湯原方主治項謂


「此方治小腹積塊疼痛……或疼痛而無積塊。


本例手術後右少腹疼痛,位於手術疤痕部之附近,與術後血瘀有一定關係。


痛引陰部,腰不能挺直,恐與瘀滯經絡,影響局部氣血運行有關,故以少腹逐瘀湯加減治之。


處方中多種藥物俱入厥陰肝經,氣血俱通;


加苡仁祛濕濁,敗醬草解毒行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49:24 | 只看該作者

五、善治肝氣鬱滯肝氣鬱滯導致的病證臨床上頗為多見


肝為剛臟,其氣易動,除肝本身的病變外,還常常影響及其他臟腑的功能。


因此,能診治肝氣鬱滯,可以提高對五臟疾病的治療效果。


徐氏從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疏肝理氣的經驗,認為這一治法確實是行之有效而又具中醫特色的治則。


現將徐氏的理論觀點和經驗總結如下。


肝是五臟之一,與膽互為表裡,藏血而疏泄五臟的氣血正常運行。


徐氏認為,「疏泄」即是疏通暢達發洩之意,所謂「本性條達」,就是指肝膽具有疏通暢達的功能,亦即疏泄。


一旦肝氣鬱滯不通,疏泄失常,不僅肝(膽)產生病變,還可能影響別的臟腑而引起多種疾病,涉及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經精神和內分泌等系統的疾患。


究其緣由,必須先知其病機特點及其演化過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2:17 | 只看該作者

1.肝臟


如情志不暢,鬱而不伸,意欲不遂,這些病因經常起作用或較強烈,即可引起肝氣鬱結。


氣機失調,升降不利,由氣鬱而直接導致氣滯。


鬱於肝的本經則表現為脅痛,尤以兩脅為多見,呈隱痛、脹痛或橫痛。


鬱於橫絡脈則胸痛、乳房脹痛,甚則可引及肩、背、上臂等部位。


如肝氣鬱聚之時,可表現為胸膈如阻,脘悶不食,在腹部可時而有氣聚成瘕之狀,患者常訴說腹部「有一團氣塊」,一會兒聚而按之有形,但一會兒又氣散,按之柔軟無形。


上述這些症狀,可以兼見,或者先後出現。


少數病人肝氣鬱於頸脈,成為「氣癭」,病理因素主要是氣鬱而局部微腫而有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2:25 | 只看該作者

2.病及脾胃


脾胃的正常功能,有賴於肝膽的疏通暢泄,藉以腐熟、磨化水穀,運化精微,以生氣血。


肝氣鬱滯則脾胃常先受影響。


犯胃則胃脘脹痛、隱痛、嘔惡、吞酸、嘈雜;


克脾則腹脹、便泄、腹痛而輒欲大便。


這些都是「木乘土」的常見症狀。


《素問?玉機真藏論》早載有肝病可「傳之於脾」,仲景《金匱要略》所說「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論述,既指明了肝與脾在病機上的密切聯繫,並提出實脾以治「未病」的重要原則。


特別是葉天士曾說「肝為起病之源,胃為傳病之所」,就是指肝氣鬱結容易導致胃病,欲療胃疾,不忘治肝,確是簡括的至理名言。


這些論述,迄今仍有實踐指導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2:36 | 只看該作者

3.肝與心


《素問》曾謂「肝受氣於心」。


意即肝的正常功能,有賴於心臟氣血的流通濡養。


反之,肝氣鬱滯,疏泄失常,也會導致心的病變。


在病理狀態下,精神情志因素對內臟影響最顯著的是肝和心。


因情志不暢可以導致心肝氣鬱、兩臟俱病。


心主血脈,脈宜通,肝氣鬱滯,有可能間接地引起心脈不通、心絡瘀阻的病證。


《素問?氣厥論》所說「肝移熱於心則死」和《靈樞?厥病》中「肝心痛……與背相控」等記述,都是古代對肝與心在病理方面相互影響而致病的簡要描述。


在臨床上可遇到因肝氣鬱滯而導致或誘發心絞痛,即是實例,配用疏肝方藥治療心絞痛獲效的病例,已為臨床所常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2:46 | 只看該作者

4.肝與肺


肺主氣,通調水道。


一旦肝氣鬱滯,疏泄失常,也可影響肺的功能。


我認為其機理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則肝氣鬱滯後可以化生肝火,木火刑金,肺金清肅失司,肺陰受損,甚則可以傷絡而致出血。


二則由於肝經氣鬱,間接地使肺之通調失職,促成水液代謝和排泄的障礙。


從經絡上的聯繫來看,足厥陰肝經「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靈樞?經脈篇》),也說明其密切相關,所以在臨床上肝肺互為影響的病證頗為常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2:56 | 只看該作者

5.肝與腎


腎藏精氣,司開闔,為調節、排泄水液、維持水液平衡的主要臟器。


開闔的功能,有賴於腎的氣化。


腎的氣化,也與肝的疏泄功能有關。


朱丹溪在《格致余論?陽有餘陰不足論》中歸納肝腎生理病理的聯繫為「主閉藏者腎也,司疏泄者肝也」,此論甚為概括。


疏泄不及,也可引起小溲少、浮腫。


肝氣鬱滯可以影響腎主封藏的功能,可以導致婦女月經異常、男子遺泄等等疾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3:05 | 只看該作者

6.肝與諸腑


膽、胃、小腸、大腸、膀胱等均以疏通下降為順,前人概括為「六腑宜通」,其生理活動無不與肝的疏泄有關。


肝氣鬱滯可以導致諸腑的多種病證。


例如《內經》所述「是肝所生病者,胸悶、嘔逆、飧泄、狐疝、遺溺、閉癃」,其中亦以腑病占多。


據我的體會,肝氣鬱滯可以導致六腑通降、傳化失常。


膽附於肝,同具疏泄的功能,為清淨之府,以通降為順。


《聖惠方》曾載:「肝氣有餘則膽熱。


若肝氣鬱滯,肝鬱化火,或肝膽濕熱蘊結,疏泄失常,影響膽液的正常運用和排泄,可引起脅痛、黃疸等症。


濕熱鬱久不化,膽液凝聚,有結成沙石(膽道結石)的可能。


《素問?痿論》早有「肝氣熱則膽泄」之說,指明了肝病及膽,膽液外泄,不循常道,可以引起黃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8:53:18 | 只看該作者

7.肝與五體、竅絡


肝病後影響較顯著者為筋與目。


肝血不足,血不養筋,可致筋急攣搐或痿,為臨床所常見。


若肝氣鬱滯,疏泄失常,精微不能充養於筋,同樣也可產生筋脈拘急、攣搐等症。


肝主筋,筋主運動,肝病則筋易疲,脛軟無力,故古有「肝者罷極之本」之稱。


臨床上因情志不暢,突加抑鬱而致抽搐拘攣,或疲乏無力之例,即可說明肝與筋的密切關係,特別是肝氣鬱滯可以引起筋急或弛的病理改變。


《靈樞?脈度篇》有「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色」的記載。


如若肝氣鬱滯,失於疏泄,亦有可能導致視力或辯色力的異常。


心肝之氣鬱結,肝氣上逆,可致氣厥、目珠浮動之症。


也有的患者在氣鬱後呈頭痛、耳聾不聰、咬牙、頭搖等症狀。


有的肝鬱病證主訴巔頂疼痛、發脹,甚則不能按,項脈不利,脊強掣痛等症狀。


從經絡聯繫來解釋,足厥陰肝與督脈會於巔頂。


於此可見,肝病症狀表現多端,必須認真探求病因,分析病機,才能作出恰當的診斷。


肝氣鬱滯,其病在氣,但隨著病性的發展,使病機發生演化。


「氣有餘,便是火」,這句話就是前人對肝氣容易化火生熱的概括。


火煉津液,可成痰濁;


氣鬱不達,津液停聚,亦可釀痰。


氣火上亢、陽氣升張,可致肝風。


所以,肝氣、肝火、肝風三者密切聯繫,肝氣鬱滯是先導,或者說是病理上的原發因素。


再則,氣病及血,可致血瘀。


由此可知,肝氣鬱滯這一病理改變,可演化成痰與血瘀,化火而可發展為肝風,從而產生種種病證。


故應重視精神情志的調節,以維護肝臟正常的疏泄功能,勿使肝氣鬱結,以防諸病發生。


既病之後,應早期診治,疏調氣機,解其鬱滯,結合精神治療,免致病情的發展或增重。


情志不暢,肝氣疏泄失常,升降功能受礙,臟腑經絡氣血失和,可成內傷病變。


氣鬱不達,還可影響營衛的正常功能,若衛外失護,營陰內虛,則外邪可以乘虛而襲。


如經及時治療,外邪雖解,氣鬱不舒,病後症情亦較復雜,善後調治亦必須聯繫肝氣鬱滯這一病機因素,以冀辨治確切,中病去疾,使病人早復康健。


外感而兼肝鬱者,易被忽略,故在此一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4:52 , Processed in 0.10351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