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4:27 | 只看該作者

柴胡入肝膽


主升散,主疏肝,在《本草經百種錄》中謂其木能疏土,故為腸胃之要藥;


蘇梗能疏肝、理氣、解鬱,有些本草方書說其性味辛溫,印人耳目。


實際上蘇梗紫者白者均可用,尤以白蘇梗其味微香,《本草崇原》說它「氣味辛平」,並以為「能使鬱滯上下宣行,凡順氣諸品,唯此純良……寬胸利膈,疏氣而不迅下」。


據我的臨床經驗,凡是肝鬱證或肝胃氣滯證表現為胸脘痞悶,隱痛及脅,口不乾苦,舌苔薄白等症,首選蘇梗。


曾觀察140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淺表萎縮性胃炎患者,具有肝胃氣滯證而用蘇梗(配其他藥),服藥1~3月,平均一個半月,有效率95%,未發現有因服蘇梗而化燥、生熱、傷陰的徵象。


其他如合歡花性味甘平,功擅疏肝理氣,安神和絡,娑羅子亦入肝經,和胃疏肝、寬中理氣,又兼通絡。


凡肝氣鬱滯,犯胃逆心,心痛脘痛,胸痞氣滯者亦可配用。


此外如綠萼梅、佛手片、佛手花、代代花、玫瑰花、白殘花、白蒺藜、木蝴蝶、八月劄等亦都是疏肝理氣之品。


疏肝理氣法適用於胸脅、胃脘脹痛或隱痛,痛位不定,甚則引及背肩,伴有胸悶、脘痞、噯氣頻多,得噫則舒,症狀的產生與加重常與情志因素有關,平素性情善鬱,舌苔薄白,脈象弦或細弦。


多見於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無黃疸)、神經功能性疾患。


婦女可並見月經不調,經期前後症狀尤著,或伴有乳房脹痛有塊等症狀。


常用藥物如炙柴胡或醋炒柴胡、蘇梗、白芍、炒枳殼、香附、廣鬱金、青陳皮、橘葉、佛手片,脘脅疼痛較著者加廣木香、延胡索等。


胃氣不和,食欲不振者,配加炙雞金、穀麥芽、焦六曲(或建曲)等。


疏肝理氣法還可配以通絡、化痰、清熱、化瘀等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4:41 | 只看該作者

六、中醫中藥治療重症肝炎重症肝炎的病死率較高


近年來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存活者已不斷增多。


據我的經驗,對此病要根據該病證的特點認真準確的辨證和選方用藥,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關鍵所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4:52 | 只看該作者

(一)病證、病機特點


根據重症肝炎的臨床表現,屬於急黃的範疇,有的同時兼見三、四種病證,起病急,病情重,發展和變化快。


早在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就記載:「卒然發黃,心滿氣喘,命在頃刻,故謂之急黃。


說明本病有起病急、黃疸深、全身症狀顯著、預後不良等特點。


患者在出現黃疸的同時,除伴有食欲不振、惡食油脂食品、噁心欲吐、神倦乏力等症狀外,常伴有腹脹,開始以氣脹為主,往往朝輕暮重,食後脹甚。


隨著病程的進展而每見腹形逐漸膨大,臍周及中、下脘部位叩之空空然,繼而出現水脹,因脹而礙於進食,飲食日減而腹大日甚,小溲短少而黃赤。


由於短期內腹脹隨黃疸等症狀加重而迅速增長,故腹皮多呈繃急,不若慢性疾病單腹脹之腹形隆起,如囊裹水之狀。


這是重症肝炎腹脹的特點。


本病出血部位不一,或鼻衄、齒衄先見,繼而便血和吐血,肌衄,或反復便血(黑便)為主,垂危時出現嘔血。


熱灼營血的實證可與脾氣不能攝血的虛證同時兼見,上竅出血與下竅出血先後或同時出現,內臟出血與肌膚出血併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05:03 | 只看該作者

重症肝炎每常為感溫熱病邪


以致身熱或高或低,汗出不解,神煩口渴。


溫邪易傷津液,但常因腹部脹而不欲多飲,以致陰液易耗,傳變較速;


經治療而病邪勢衰,又可因余燼復燃或重復感邪而再次發熱;


邪勢深入至心營,可出現昏迷、痙厥,入血而致出血,甚則邪閉心竅、正不敵邪,導致厥脫等危急徵象。


病情嚴重之時,飲食不進,腹脹殊甚,食入常吐,欲尿而無溲液,欲便而無糞質,關格不通,病至危殆;


或兼見水氣淩犯於肺,通調無權,因而喘促、肢腫。


這些都是本病的特點,也是病勢嚴重,發展迅速、預後不良的表現。


我認為重症肝炎的病邪主要是濕,濕與熱合,熱毒熾盛,這是基本病機。


一是濕熱蘊結肝膽,膽熱而液泄,不循常道,入於血、溢於肌膚,濕熱邪盛,膽液被蒸鬱而不斷外泄,是以黃疸日深。


黃疸越深,反映濕熱病邪越盛,其間呈平行關係;


二是濕熱毒邪及於脾胃,升清降濁嚴重障礙,胃氣壅滯,脾氣不運,以致食欲不振、噁心、脘腹痞脹日益加重,濕濁內留而疏泄失常,開合功能不全,以致小溲短少,小便少則濕熱無下泄之機,這是本病病機的基本特點。


兼夾溫熱病邪者,若邪熱勢盛,充斥三焦,及於營血,則血熱時起,有汗不解,伴有出血徵象,濕傷氣分,熱傷陰津,病勢日重而氣陰日益耗傷,再加出血則營血尤虧,所以正虛的矛盾也幾乎從病程一開始即存在,病邪越盛則正虛亦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2:43 | 只看該作者

平素脾胃功能不足者


易感外濕,往往外內合邪,形成濕困脾運。


此外,有些慢性肝炎患者,病變反復活動,脾胃運化障礙,肝經濕熱不清,肝脾相互影響,互為因果。


當正虛而濕熱毒邪熾盛之際,發展成為重症肝炎;


由於脾氣衰敗,土敗木賊,脾不制水,所以腹脹較甚,腹水持續增長,甚至水濕氾濫而成水腫,水氣淩心犯肺而為喘促、心悸、神煩、驚厥等症。


體素陰虛之人,一旦罹疾,而濕熱邪毒較盛,尤易傷陰,熱灼營絡,更易導致出血,往往多處或反復出血,不易自止。


出血之後,陰血尤傷,陰虛易生裡熱,肺胃之津液與肝腎之陰均被耗損,以致津液日益不足,濕濁反而為患,以產生腹水。


此類病人陰虛與水濕並存,治療比較困難。


總之,我認為本病病機的特點是邪盛正衰,在病情急劇加重的過程中,邪正矛盾始終交織在一起,互為因果。


很多患者由於正不敵邪而惡化致危。


認識這些特點,有助於指導預防、治療和判斷預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2:58 | 只看該作者

(二)治法研討祛邪為先


應做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並須識別濕熱病邪所表現的各種徵象,權衡濕熱病邪的輕重、主次,注意兼感濕邪的可能,將復感的病邪祛除在早期階段,截斷其迅速轉化的途徑。


祛邪務盡,不留餘邪,及時運用清熱化濕解毒之法。


祛邪之法,重在清熱化濕。


當一經確診為重症肝炎而邪在肝膽者,當以清泄肝膽為主;


若濕犯脾土,兼用運脾化濕;


若濕邪內留,水濕為患,應重在分利化濕,使病邪有下泄之機;


膽腑濕熱,理宜通降,疏導腑氣,調暢肝氣,消其胃中積滯,使濕熱病邪隨腑行通調而得以排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3:12 | 只看該作者

祛邪必兼治氣


因病邪在肝膽而疏泄失常,須以理氣疏肝;


脾胃濕濁內盛者,應佐以理氣和胃或運其脾氣。


通過行氣以降其火,以防陽絡損傷出血。


若熱盛及血,形成熱與血結,瘀熱內留,使黃疸深重而不易消退,在清熱化瘀之中適當加用理氣之品,促使瘀熱消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3:26 | 只看該作者

運用祛邪法尚需注意兩點


一是用藥剛柔相濟,二是顧護脾胃。


例如化濕祛邪,常用苦溫的蒼朮、厚朴、陳皮、半夏等,這類藥物每易耗肝陰;


苦寒清熱之品,苦燥也傷陰,故應佐以柔潤之品,使既能達到祛邪之目的,又可避免耗陰之弊。


清熱藥苦寒傷脾胃,應酌加和胃理脾之品,服藥之前食少量米粥,以護胃氣。


清利肝膽濕熱常用茵陳、梔子、黃柏、虎杖、板藍根、大小薊、白茅根、車前子、垂盆草、澤瀉、薏仁等。


重症肝炎發病急,發展快,濕熱病邪往往易入營入血。


根據其黃疸日益深重這一特點,也提示血液中濕熱瘀積嚴重,所以清熱必須早期配用清營之品。


臨床常用犀角與上列諸藥相伍,有利於消退黃疸或控制病勢的發展。


由於犀角現已不用,常用水牛角代之,每日30~60克,煎湯代水再加它藥入煎。


也可取一部分水牛角煎湯代茶喝,俾藥力持久,使血中瘀滯之濕熱得以逐漸清除。


舌黃、口乾、身軀微熱、脈數、溲黃赤者,一般除上述諸藥外,還可酌配黃連、黃芩、生地、銀花、連翹、蒲公英等藥,也可同時服用六神丸或神犀丹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功。


又如羚羊角善清肝經之熱,可不待肝風內動而及早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3:38 | 只看該作者

我個人經驗


治療重症肝炎,茵陳必用,加秦艽、白鮮皮,可加強消退黃疸之效,秦艽祛風除濕,能治濕熱發黃;


白鮮皮祛風燥濕,清熱解毒,也是治療黃疸良藥。


黃疸兼腹脹,是重症肝炎的特徵。


吳鞠通《溫病條辨》中焦篇所載「由黃疸而腫脹者,苦辛淡泄,二金湯主之」。


該方由雞內金、海金沙、厚朴、大腹皮、豬苓、通草等藥組成,雞內金必須重用,一般為15~20克,少則無效。


臨床可配加茵陳、馬鞭草、玉米須、黑醜等,既能消黃疸,又能除腹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3:50 | 只看該作者

重症肝炎的濕證表現每較突出


由於濕滯較深,治宜宣洩。


如上、中焦濕盛,可據證而用藿香、佩蘭、炒蒼朮、厚朴、陳皮、法夏等藥,可佐以蔻仁、桔梗、枳殼、菖蒲、杏仁以宣通氣機而化濕濁;


濕在下焦,膀胱氣化不利,小溲甚少者,用四苓散加車前子(或草)、滑石、通草、石菖蒲、杏仁、紫菀、前胡以宣透上焦,俾肺氣通調,以利小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4:04 | 只看該作者

濕鬱甚者,應投溫通


重症肝炎一般不用附子。


但有下列情況者,可選用附子溫通。


①黃疸深重,舌白而膩,舌質微紅,脈象濡弱,此雖非陰黃之證,但因濕邪深重,濕邪不祛,熱亦膠結不解,濕困於脾,苦溫芳化不效。


②陽症陰脈,腹中脹滿日甚一日,小溲短少,用消脹分利藥而其效不著,膀胱氣化不利,開少合多。


③由慢性活動性肝炎發展至重症肝炎,原係濕熱互結之證,但病程較久,正虛邪盛,病情突又轉重,整體而言雖屬陽黃,但黃色較晦暗、脈細或沉細,提示脾腎陽氣不振,有轉化為陰黃之徵象。


有上述情況之一者,方藥應注重溫通,而關鍵在於恰當地運用制附子,劑量宜小而不宜過大,我常用3~8克,一般用5克,常獲意外良效。


按附子辛溫而善行,溫通十二經,濕邪得溫而化,得通而泄,雖用小量而經隧得通。


如尚有熱象,仍可佐用芩連,取附子以反佐,亦有較好的療效。


必須指出,一定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及時機,不能視為常法,更不能浪用附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4:15 | 只看該作者

濕鬱甚者,應投溫通


重症肝炎一般不用附子。


但有下列情況者,可選用附子溫通。


①黃疸深重,舌白而膩,舌質微紅,脈象濡弱,此雖非陰黃之證,但因濕邪深重,濕邪不祛,熱亦膠結不解,濕困於脾,苦溫芳化不效。


②陽症陰脈,腹中脹滿日甚一日,小溲短少,用消脹分利藥而其效不著,膀胱氣化不利,開少合多。


③由慢性活動性肝炎發展至重症肝炎,原係濕熱互結之證,但病程較久,正虛邪盛,病情突又轉重,整體而言雖屬陽黃,但黃色較晦暗、脈細或沉細,提示脾腎陽氣不振,有轉化為陰黃之徵象。


有上述情況之一者,方藥應注重溫通,而關鍵在於恰當地運用制附子,劑量宜小而不宜過大,我常用3~8克,一般用5克,常獲意外良效。


按附子辛溫而善行,溫通十二經,濕邪得溫而化,得通而泄,雖用小量而經隧得通。


如尚有熱象,仍可佐用芩連,取附子以反佐,亦有較好的療效。


必須指出,一定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及時機,不能視為常法,更不能浪用附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4:38 | 只看該作者

再次是關於運用化瘀藥物的經驗體會


大致可分為四點。


一是涼血化瘀,適用於重症肝炎瘀熱灼傷陽絡而見出血,兼有血瘀之徵,或黃疸深重,由於瘀熱相搏所致。


常用藥如丹皮、赤芍、水牛角片、敗醬草、青蒿、丹參等。


二是止血化瘀,適用於血瘀不祛,出血不止證候,常用藥如參三七、雲南白藥、白芨、小薊、茜草、茅花、茅根等。


三是養陰化瘀,適用於熱在裡、發黃、脅下結症,陰分已虛,舌質紅,脈細數之症,常用藥如生地、鱉甲、白薇、女貞子等。


四是行水化瘀,適用於本病濕瘀互結,水液不泄,腹脹浮腫者,常用藥如馬鞭草、澤蘭葉、王不留行、水紅花子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4:51 | 只看該作者

最後是有關扶正之法


據我的經驗,對重症肝炎的清養扶正,首推西洋參,其次如麥門冬、太子參、懷山藥、沙參等品,補而不滋,清而不涼,對濕熱邪盛而見正虛者,較為適宜。


具體運用時,還當權衡邪正盛衰的主次,緩急,用清養之法與祛邪相伍。


西洋參需另煎,代茶飲服,也可加入其他煎劑藥汁之中,一般用量為病情嚴重時每日6~10克,病情穩定好轉時每日3~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5:05 | 只看該作者

七、治療頑固性口腔潰瘍的經驗頑固性口腔潰瘍的病因病機不一


治法亦有差異。


據個人經驗,大多數宜以調理脾胃為主,尤其是口腔黏膜潰瘍反復發作者,每與胃熱或脾虛有關;


若兼有舌尖、舌邊潰瘍者,與心、肝氣鬱或鬱熱傷陰、營陰不足有聯繫。


不能簡單地一見口腔潰瘍概以「胃熱」論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5:18 | 只看該作者

例如患者李某


女,56歲,退休工人,於1983年5月12日來診。


主訴口腔黏膜及舌尖、邊等部位潰瘍經常發生,已歷半載,屢經中西多種藥物內服,並用外敷,注意口腔衛生,調整膳食菜譜,效均不著。


飲食熱則灼痛難忍,以致影響食欲及食量。


視舌上有薄白苔,邊尖微紅而有小潰瘍。


診脈細弦而偶有歇止。


詢知患者一年來操持煩勞,又兼情志抑鬱,時覺頭目昏暈,夜寐不佳,心煩,有時心悸,心前區隱痛,繼而漸生口腔潰瘍,反復發作不愈。


曾查心電圖偶見房性早搏,余無異常發現。


閱前面處方,養陰清胃之品已用之甚多。


分析此例病機,煩勞而兼情志不暢,肝陽上僭,肝氣失疏,心肝氣鬱,心神不寧。


擬方平肝、疏肝,養心寧神。


藥用冬桑葉12克、白滁菊6克、枸杞子15克、杭白芍10克、娑羅子10克、炒枳殼10克、炒竹茹10克、炙甘草5克、炒當歸10克、紫丹參10克、朱茯苓12克、石菖蒲5克。


每日1劑,午憩及夜睡前煎服。


此方服10劑後,口內潰瘍明顯好轉,諸症均見改善,續服15劑,口腔潰瘍向愈,諸症亦平。


隨訪一年,口中潰瘍未發。


按本例從肝與心論治,方中娑羅子早在《本草綱目》即記載此藥。


甘溫無毒,溫中理氣,余常用之以舒心肝之氣鬱,且能定胸脘之疼痛悶脹。


此外,治療口腔潰瘍的外用藥較多,常用者如冰硼散、綠袍散、錫類散、養陰生肌散等,均可根據病情選擇運用。


對頑固性口腔潰瘍者有一簡易單方;


取雞內金晾乾,用鑷子或竹筷夾1~2個,在酒精燈上燒成炭狀,俟冷後研成極細粉末,置於瓶中,加蓋防潮。


用時以少許粉末敷於口中潰瘍部位。


如係舌邊、尖部潰病,可將雞內金炭粉少許置於掌中,以舌潰瘍處直接舐藥即可。


每日三次,先漱口,後敷藥,半小時內勿進食、勿飲水,頗有良效。


對頑固性口腔潰瘍,由於臟腑病變所致的局部徵象,還需辨證施方,內服藥或內服與外治相輔治之,庶可提高治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5:34 | 只看該作者

八、黑黴苔應分清是濕是熱慢性胃病見黑黴舌苔者


臨床並不少見。


首先應詢問是否服用過何種藥物?


如鉍劑藥物服後有黑苔,停藥後可自行消退。


其次要排除食物染苔,因食物染黑者,苔色浮,漱洗即可清潔。


若非上述兩種情況而見黑苔,按病機分析。


舌黑而潤者,常由於胃中濕熱所致;


舌黑而乾者,良由裡熱薰蒸,此其大概。


聯繫患者表現的其他症狀,四診合參,隨證而治之。


舌為胃之鏡。


舌上黑苔漸化薄而漸消則病好轉,舌黑不化或加深加厚則病變發展。


故黑苔之消長對診斷和判斷預後具有一定意義。


苔黑而潤,內有濕濁。


濕之形成,由於胃津不歸正化,並由脾失運化之權,升降失常,氣機不暢,濕泛於舌,出現苔黑。


治法當以化濕為主。


藥用芳香,性溫,以宣通氣機,使濕隨氣化,濕從溫化。


1989年4月17日診患者丁某,男,77歲,退休工人。


自訴舌苔黑,食欲不振,少飲少食,形漸以瘦,胃中痞脹,經檢查為「慢性淺表性胃炎」。


但服中、西藥歷3月餘,曾用平胃、香砂之類,症狀未見減輕,舌上黑苔未化。


尋思再三,取芳香宣通溫化之法,處方:藿香15克、佩蘭10克、炒陳皮6克、法半夏10克、石菖蒲6克、通草3克、雲茯苓20克、益智仁10克、白杏仁10克、炙雞金8克、石見穿30克。


囑服7劑,每日1劑,2次煎服。


複診時謂飲與食均有增加,胃中漸覺舒暢。


黑苔色已化1/3。


仍守原方再服14劑後,舌黑基本消退,諸症均獲改善。


分析上方,藿香、佩蘭芳香化濕;


陳皮、半夏、茯苓除痰濕和胃氣,杏仁是上焦藥,與前幾味化濕藥相伍,旨在宣通氣機;


石菖蒲辛而微溫,具有開竅、豁痰、理氣、祛濕之功,《別錄》謂其「溫腸胃」;


通草宣通濕邪,石菖蒲與通草同用,意在宣竅通絡,《靈樞》早就提出胃也有竅。


二藥與他藥相伍,化胃濕,通胃竅,氣化得利,升降得運而濕濁得以逐漸祛除;


用益智仁入脾、胃、腎,溫脾胃而暖腎火,攝涎祛飲,醒脾益胃,在本例方中雖非主藥,卻是化濕除飲之本,杜絕生濕之源。


全方藥性平和,善為相互協調,因而奏效尚稱滿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5:48 | 只看該作者

艾某


男性,42歲,工廠管理幹部。


1989年3月27日來診。


舌苔黑而乾,歷數月未退。


自述脘脅灼熱,痞脹,食欲不振,神倦乏力,夜寐多夢,小溲微黃,眼結膜充血,舌苔灰黑少津,診脈頗有弦象。


胃鏡檢查謂「慢性淺表性胃炎」。


詢知工作較緊張,辦事性急。


析其病情,良由肝經鬱熱,木火內熾,疏泄失常,乘侮胃脘,胃氣不和,影響納穀磨化功能,肝胃鬱熱上干,胃津煉聚為濕,是以舌苔灰黑而乾。


數月來雖經服藥調治,方藥以治胃為主,其熱源於肝經,木火不靜,病根難除。


擬以清泄肝胃,藥用冬桑葉15克、牡丹皮10克、水牛角片15克、麥門冬15克、黃芩10克、白蒺藜15克、法半夏6克、佩蘭10克、炙內金6克、石見穿20克、生甘草5克、茵陳10克、茅根30克。


服藥14劑,症狀改善,舌苔灰黑漸退,舌上漸潤,乃去水牛角片,改桑葉為10克,加穀麥芽各15克,繼服14劑,諸症均安,舌苔薄白。


隨訪2年,症狀不著,舌色如常人。


此例所用桑葉、丹皮,涼而不寒,清肝經之鬱熱,加水牛角取其涼血清熱,黃芩、白蒺藜泄肝,麥門冬生津養胃,茵陳、茅根清利而使濕熱下泄,佐以半夏、佩蘭和胃化濕,因其鬱熱生於肝,犯於胃,熱中又夾有濕,以熱為主,以濕為次。


且既有食欲不振,胃脘痞脹,故不用寒損胃之品。


本例重在清肝化濕,示其治病必求其本,用藥貴在變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7:30 | 只看該作者

九、便秘從肺論治患者王某某


男,72歲,退休職工,1990年5月9日來診。


病起10餘年,大便秘結難解,約5~8天一次,腹部痞脹不適。


兩年來隔日用一次開塞露,已成依賴性。


雖經多方服藥調治,飲食配合,效果不著。


近查X線鋇劑灌腸,升降橫結腸均未見異常,乙狀結腸顯示清晰,較粗大而長,直腸正常,印象為乙狀結腸冗長。


症見咳嗽,咳雖不甚,痰亦不多,登樓自覺氣短,飲食正常。


舌質略暗紅,舌苔薄淨,脈象弦緩。


年逾七旬,氣陰本虛,腸府失濡,傳送無力。


肺與大腸相合,肺氣不利,腑行難暢。


故治法當用利肺、滋液、潤腸通秘之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9:17:46 | 只看該作者

處方


紫菀15克、白杏仁15克、麥門冬20克、川百合15克、全當歸10克、前胡10克、桃仁15克、郁李仁15克、麻仁20克、枳殼15克、炙甘草5克。


每日1劑,2次煎服。


服上方10劑後,隔日大便自解一次,不必再用開塞露,續服14劑。


咳嗽消失,大便仍可隔日一次。


乃於原方去前胡,改百合為30克,配7劑藥,大鍋同浸一宿,翌日煎煮藥汁三次,濃縮至稠,加蜂蜜7匙,收膏,每日沖服2匙。


服完再按原方配藥如法煎煮收膏服用,4個月後,每日服一匙即可,大便通暢,停用開塞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8:16 , Processed in 0.10937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