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1:42 | 只看該作者

(三)道地藥材的產區


時有變遷「道地藥材」既然以品質好、療效佳為其主要標誌,又是人為地以「擇優而立」為選拔的準繩。


那麼,隨著時代的發展,醫藥學的進步,人們當發現了比原先所認為的「道地藥材」更為質優效佳時,就往往轉向新的道地產區。


如地黃,自魏晉以至於明,對道地產區所述各有不同,有咸陽(陝西)、彭城(江蘇銅山)、同州(陝西大荔)與懷慶(河南沁陽)之別。


但近代則專認懷慶地黃為「道地」。


李時珍早就指出:「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亦各處隨時興廢不同爾。


「隨時興廢不同」,實即指時代變遷,道地藥材的道地也會發生變遷之意。


人參,古本草莫不以生於上党者為道地。


《證類本草》轉引《本草圖經》的潞州人參圖,四椏五葉(四匹葉),頂有傘形花序,就是指出產於山西上黨潞州(今長治縣)一帶的五加科人參ParnaxginsengC.A.Mey.。


清代乾隆皇帝曾為人參寫過頌詩,他自注說:「昔陶弘景稱人參上黨者佳,今惟瀋陽、吉林、甯古塔諸山中所產者神效,上黨之參直同凡卉矣。


這是說道地人參的產區歷史上有變化,在清代時就由古代的山西上党變遷為東北人參為道地了。


細辛,《本草圖經》云,華州真細辛,根細而味極辛,故名之細辛AsarumsieboldiiMiq.為道地藥材,而現在細辛則以遼細辛Asarumheterotropoides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為道地,不但道地變了,就連品種也變了。


又如澤瀉,《名醫別錄》與《新修本草》均言「生汝南池澤」。


陶弘景說:「汝南郡屬豫州(在河南境),今近道亦有,不堪用,惟用漢中、南鄭、青州(屬山東)、代州(屬山西)者,形大而長,尾間必有兩歧者好。


《本草圖經》云:「今山東、河、陝、江淮亦有之,漢中者佳。


《本草品匯精要》謂:(道地)「涇州、華州、漢中者佳。


而現代則以建澤瀉為道地藥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1:53 | 只看該作者

古今道地藥材其產區時有變遷


原因多端,而自然地理條件的改變和人為因素施加的影響至關重要。


例如人參古代產上党,而現時上黨為何不產人參,很可能是當時上党有森林,而後來逐漸被砍伐,破壞了人參的生長環境,自然條件的改變,使人參在上党絕跡是大有可能的。


因此,只有嚴格地把握住保護對藥用植物生長發育有利的某些特定生態環境,改造那些不利因素,保持原有的道地產區,在此基礎上擴大發展新的道地產區,才能保持道地藥材不衰。


另外,「道地藥材」的產區也有很多是長期以來沒有改變的。


如牛膝,《本草圖經》謂:「生河南川穀及臨朐,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為真。


宋代即以「懷州牛膝為道地」,而現代仍以懷牛膝為最馳名。


又如烏藥,《本草圖經》云:「烏藥生嶺南邕容州及江南,今台州、雷州、衡州亦有之,以天臺者為勝。


是說以「天臺」產品為道地,與目前情況仍吻合。


如上事實,說明了千百年來「道地藥材」始終是以藥材「質優效佳」為標誌,「擇優而立」為準則。


因此,「道地藥材」在任何時期都會有強大的生命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2:31 | 只看該作者

(四)發展道地藥材生產的深遠意義


1.發展道地藥材生產是提高中藥品質帶方向性的戰略方針:在野生藥材不敷供應的情況下,有計劃地進行藥用植物的栽培,實屬必要。


問題是如果中藥發生供求矛盾,是在道地藥材的原產區直接或就近擴大栽培呢?


還是在全國各地普遍栽培,全面開花呢?


關於後者,在50年代末期,全國各地提倡「南藥北移,北藥南植」,既不因地制宜,也不區別品種,其不良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莧科的牛膝AchyranthesbidentataBlume雖然在全國各地都能生長,但道地與非道地,性狀品質卻大有不同。


真正河南產的道地懷牛膝多呈長條形,挺直,長30~100cm,皮細,肉肥,味甜微苦。


而外地產者則常短小、細瘦而多分歧,柴性強,乾枯而不柔潤,無彈性,味苦麻,當地不得不改稱土牛膝或杜牛膝。


在臨床應用方面,懷牛膝以補肝腎為主,而土牛膝(杜牛膝)則以治咽喉痛為主。


二者主治應用出了差異。


類似這樣的例子,古本草中也早有所闡述。


例如當歸,公認的道地藥材是秦歸而不是其他。


李時珍就這樣說過:「以秦歸頭圓尾多藥紫氣香肥潤者名馬尾當歸,最勝他處。


顯然以秦歸為「道地藥材。


李時珍還引韓矛心之言曰:當時「川產者力剛而善攻」,「秦產者力柔而善補」。


這是說不同產地的當歸在療效方面是有差別的。


《偽藥條辨》云:「附子以蜀地綿州出者為良,氣味辛熱有大毒……今陝西亦蒔種附子,謂之西附,性雖辛溫,而力稍薄,不如生於川中者土厚而力雄也。


這是說儘管陝西與四川附子品種相同,但陝西栽培的附子不如四川附子好,性有溫熱之別,力有厚薄之分,治病療效也就不同。


以上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如果不是道地藥材,一是藥材品質差,二是性效有所改變。


謝宗萬認為這就是古今中醫藥學者強調發展道地藥材這個中藥特色的原因所在。


因此,發展道地藥材的生產,是帶方向性的戰略方針。


另一方面,現在某些野生道地藥材的產區,對野生道地藥材不予以保護重視,使其瀕臨絕種。


為此,在利用道地藥材資源,特別是野生道地藥材資源時,必須根據其生物學特性、種群關係,制訂出合理的利用與再生保護方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2:41 | 只看該作者

2.發展道地藥材生產是解決偽劣混亂品種的根本措施


偽劣混亂品種是與正品優質藥材相對而言的,非正品優質藥材,如又非地方標準收載的異物同名品種,可統統歸之於偽劣混亂品種之列,而道地藥材恰恰又是正品優質藥材的同義詞。


當然,正品優質藥材不一定全都是道地藥材,但道地藥材必然是正品優質藥材。


近30年來,中藥偽劣混亂品種日益增多,品質日趨下降,問題發生的主要根源在於藥源不足,供求矛盾緊張。


為此謝宗萬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在於有計劃地發展道地藥材的生產,而絕不是盲目的,否則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如上所述,發展道地藥材生產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要保持道地藥材的優質而永久不衰,還必須加強對道地藥材的科學研究。


例如對優良品種培育的研究;


加強全國道地藥材區劃的研究;


道地藥材生態環境與有效成分含量、微量元素種類關係的研究;


道地藥材與非道地藥材品種分析與臨床療效對比的研究;


道地藥材栽培技術和產地加工的研究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2:51 | 只看該作者

鑒於我國人口眾多


在中醫臨床方面要求全部使用「道地藥材」,也是不可能的。


何況不是所有的藥材都明確道地與非道地之分,如一些分佈較廣、隨處可得「習知習見」的非「常用藥類」的小品種蒲公英、葒草、雀卵等。


因此「非道地藥材不處方」的想法也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在重視發展道地藥材的同時和處於道地藥材仍然不敷供應的情況下,適當的「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以廣泛利用藥源和開拓新藥源,從而進一步緩和藥材供求矛盾,也是可取的。


總之,發展道地藥材生產,不是一時權宜之計,而是百年長久大計,是自古以來歷史經驗總結的啟示,對發展祖國醫藥學事業和突出中醫藥特色來說,均具有深遠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3:04 | 只看該作者

二、中藥品種、性效相關論祖國醫藥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產生


都是致病因素作用於人體,引起機體正邪鬥爭,從而導致陰陽氣血偏盛偏衰與臟腑機能活動失常的結果,而中藥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於恢復人體臟腑功能的協調,消除氣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現象,且各藥都具有不同的偏性,以偏糾偏,使之平衡,從而在人體上產生療效,這就是中醫運用藥性理論和辨證論治相結合以治病的基礎。


中藥品種復雜,其與藥性、療效之間的關係問題,也正是在這個基礎之上提出來討論的。


基本論點如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3:12 | 只看該作者

(一)種類不同


性效有別中藥品種,直接與藥性和臨床療效有關。


每味中藥,既有氣,又有味,氣味不同的組合,形成了各種不同的治療作用。


一般說來,種類不同的中藥,其氣味組合多不盡相同,因而其治療作用有別,所以《本草綱目》有「一物有謬,便性命之及」的精闢論述。


為此,搞清藥物的品種,對安全有效的用藥,具有重要意義。


《本草綱目》收藥1892種,性味、功能、主治,無一完全相同(少數藥如昆布與海藻性效大同小異)。


這就是對「種類不同,性效有別」的最充分的表達。


為什麼種類不同,會導致性效有別呢?


這其中有個物質基礎問題。


也就是說,不同的種類,特別是彼此之間親緣關係疏遠的種類,它們所含的生理活性成分是不同的,也正由於不同種類的藥物,具有不同的生理活性成分,並由此而產生不同的藥理作用與性效的特點,則中醫運用復方治病,就體現了它高度的靈活性和優越性。


因為藥物之間出現了相互配伍關係,可以互相取長補短,充分顯示了群藥協同治病的力量,乃至產生新的藥效,可適用於復雜多變的各種疾病,這是原來單味藥所無法比擬的。


另一方面,我國中草藥資源豐富,品種繁多,種類不同,性效有別,這就說明了中草藥本身是個偉大的寶庫,對防病治病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為臨床治療的需要,從不同種類的中草藥中找尋防治疑難重症更有效的新藥,無疑,這也是重要途徑之一。


當然,由於各地用藥習慣不同,名稱很不統一,同名異物,同物異名的情況十分普遍,因而造成品種混亂,乃至人為的以偽亂真,影響療效,並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現象,應該嚴防發生和妥善解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3:26 | 只看該作者

(二)品種相近


性效相似以植物藥而言,品種相近,是指同科同屬,甚至必須是同組、同係的藥用植物,這些植物在系統發育中,親緣關係相近,它們在植物形態和藥材性狀上有較多相似之處。


它們所含的活性成分(次生代謝產物)類型也基本相同或相似,惟含量高低參差不齊。


這是根據植物化學分類學關於「親緣關係相近的植物類群,具有相似的化學成分」的觀點和無數已經證實了的事實歸納出來的一條自然規律。


由於一定的活性成分對人體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因此,說它性味功效相似,自然也是有充分科學依據的了。


例如黃連為毛茛科黃連屬植物,黃連(味連)CoptischinensisFranch.峨眉野連C.omeiensis(Chen)C.Y.Cheng,三角葉黃連(雅連)C.deltoideaC.Y.ChengetHsiao,云連C.teetaWall.甚至於日本產的日本黃連C.japonicaMakino,亦都含有小檗堿Berberine和黃連堿Coptisine、甲基黃連堿Worenine等性味全都是苦寒,能清熱燥濕,瀉心火,解熱毒的成分。


用於細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急性胃腸炎,熱性病高熱,目赤腫痛,癰癤瘡瘍等。


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植物界和動物界幾乎都有其規律性。


這一自然規律的重要性就在於能指導對中藥新品種、新原料和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例如在同屬親緣相近的植物中找尋活性成分含量高和高功效、低毒性的藥物等,將大有可為。


然而中藥是復雜的,所謂品種相近,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同科同屬植物,就一定是品種相近,其實不然,因為有的屬比較大,種數多,屬下還有組、係等分類單位,同一個屬可能含有多種性效不同的藥材。


例如黃芩屬,全世界有300余種,我國約有100余種,南北均產之,根有粗細之別。


半支蓮ScutellariabarbataD.Don、韓信草(耳挖草、向天盞)S.indicaL.頭帽草S.scordifoliaFisch.exSchrank等就都是黃芩屬植物,但根極細,化學成分、性效也均與黃芩S.baicalensisGeorgi不同。


所以如果尋找含黃芩有效成分黃芩甙(Baicalin)、黃芩黃素(Baicalcin)、漢黃芩甙(wogonoside)等含量高的藥物,就得在黃芩屬黃芩亞屬頂序黃芩組(Sect.Stachymacris)、狹葉黃芩亞組(subsect.Angustifoliae)中的黃芩係(Ser.Baicalensis)及麗江黃芩係(Ser.Likiangensis)中的一些粗根類型的種類中去找,這較普遍盲目篩選顯然有事半功倍之效。


對同屬植物的親緣關係問題,就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如,龍膽與秦艽,雖都同為龍膽屬植物,但它們卻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組,即龍膽組和秦艽組。


秦艽組在藥材形態上有其明顯的特徵,即根頭部為眾多的纖維狀的殘葉所包圍,而龍膽組則沒有。


從化學成分而言,龍膽組主含龍膽苦甙,而秦艽組則含有龍膽組所沒有的秦艽堿丙。


中醫對這兩種藥的分類也有區別,龍膽屬清熱藥類,秦艽屬祛風濕藥類。


龍膽性味苦寒,功能清熱燥濕,瀉肝膽火。


用於濕熱黃疸,陰腫陰癢,帶下,強中,濕疹瘙癢,目赤,耳聾脅痛,口苦,驚風抽搐等。


秦艽性味辛、苦平。


功能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


用於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骨節煩痛,日晡潮熱,小兒疳積發熱等。


因為它們各有其特殊成分和藥理作用,所以將龍膽組和秦艽組植物混用、錯用,都是不行的。


類此,白前與白薇(蘿科白前屬);


八角茴香與莽草實;


地楓皮與假地楓皮(八角科八角屬);


柴胡與大葉柴胡(傘形科柴胡屬)等,它們雖然也分別是同科同屬植物,但其性效不同,有的種毒副作用特強(含有特殊毒性成分),不能混用。


這就是中藥基原為什麼可以允許有多原性,但在品名和數目上又必須給以一定限制的重要原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3:37 | 只看該作者

(三)品種雖同


在一定條件影響下,性效可變每一種藥材,均有其固有的藥性與功效,只有當這個生物種在一定條件影響下,方能改變其原有的性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3:47 | 只看該作者

1.藥用部分不同


性效可變:中藥有其固定的藥用部分,如藥用部分加以改變,但性效有變,而且連藥名也變更了。


例如麻黃用草質莖,性微苦,味辛。


功能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用於風寒感冒,胸悶喘咳,風水浮腫,支氣管哮喘。


而麻黃根則用根及根莖,性平,味甘。


功能止汗,用於自汗盜汗。


雖然它們的原植物一樣,都來自於草麻黃EphedrasinicaStapf或中麻黃E.intermediaSchrenk.exMey.,但就是由於其藥用部分不同,而在性效方面大大地有所變化。


顯然,二者之間所含的活性成分有所不同,因此,作用於人體的功能,也就有所變化了。


中藥中類似這樣的例子是不少的,如金銀花(花蕾)與忍冬藤(莖枝),益母草與茺蔚子(果實),枸杞子(果實)與地骨皮(根皮),馬兜鈴(果實)、青木香(根)與天仙藤(地上部分),瓜蔞(果實)與天花粉(根)等都是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4:12 | 只看該作者

2.採收季節不同


藥效高低有別:中藥的採收季節、時間,對藥材的品質好壞有著密切的聯繫。


因動植物在其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藥用部分所含的活性成分或毒性成分其含量各不相同,則對人體所產生的藥理作用包括毒副作用在內都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


自古以來,我國醫藥學家都強調要抓采藥季節。


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序中載:「早則藥勢未成,晚則盛勢已歇。


《千金翼方》指出:「夫藥採取,不知時節,不以陰乾暴乾,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不依時採收,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工,卒無裨益。


金代李東垣《用藥法象》也說:「凡諸草木昆蟲,產之有地,根葉花實,采之有時。


失其地,則性味少異,失其時,則氣味不全。


藥材產地的群眾對適時採收藥材的必要性也深有體會地說「當季是藥,過季是草」。


這都說明了采藥季節性強的特點。


一般的原則是在藥用部分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季節採收為宜,否則不能達到原有功效所應起到的作用。


現代科學實驗證明:北方栽培的赤芍,於4月末5月初顯蕾期芍藥甙的含量最高;


麻黃到8~9月,生物鹼含量最高,而春季采則量很低;


霜桑葉,顧名思義,必須在秋天霜降葉落時採收;


鹿茸應在清明後45~60天(5月中旬到7月下旬)鋸取,過時則骨化成鹿角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4:23 | 只看該作者

3.生態環境不同


療效可以不同:同種藥材在道地藥材與非道地藥材之間的區別只是藥材品質好壞的差別。


當然對療效會有影響,然而多數不是對性效質的改變。


可寄生類藥則不大相同。


寄生類藥材,寄生種類不同,對寄生的性效大有影響。


例如桑寄生科的桑寄生Taxillussutchuenensis(Lecomte)Danser(Loranthussutchuenensis)通常寄生於桑樹、梨樹、梅樹、桃樹、李樹、油茶、核桃、樺樹、漆樹、馬桑和殼斗科多種植物上。


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陝西、山西等省區。


這種寄生,由於寄主的不同,因而藥材名稱和療效也有所不同。


其生於桑樹上者,通稱桑寄生,即古本草中記載的桑上寄生。


功能補肝腎,除風濕,強筋骨,安胎。


其生於梨樹上者則稱梨樹寄生,生於李樹上者則稱李樹寄生,生於其他樹上,一時分不清種類者,統稱雜寄生。


若生於馬桑CoriarianepalensisWall.之上,就變成有劇毒而能治療精神分裂症的馬桑寄生了。


寄生的療效隨寄生種類不同而異,這一點古代醫家早有洞察。


如陶弘景云:「寄生松上、楊上、楓上皆有,形類是一般。


但根津因所處為異,則各隨其樹名之。


宋代寇宗云:「古人惟取桑上者,是假其氣爾。


第以難得真者,真者下嚥,必驗如神,向有求於吳中諸邑者,予遍搜不可得,遂以實告之。


鄰邑以他木寄生送上,服之逾月而死。


古人所稱之「津」、「氣」,實質上是寄生物在生長過程中,自然會受寄主物質代謝的影響。


因而寄生品種即使相同,但若寄主品種不同時,則肯定影響到寄生的化學成分和藥效的不同。


故古人在強調藥用桑上寄生時,必須用寄生桑上者,所以李時珍說:「須自采或連桑采者乃可用。


世俗多以雜樹上者充之。


氣性不同,恐反有害也。


故欲鑒定寄生品種,必須附帶連生之寄主,否則難以準確鑒定。


《本草圖經》云:「醫家非自采不敢用。


其深刻的含義就在於此。


另外,非寄生類植物石斛,有生於石上者,有生於木上者。


一般認為即使同種,則生於石上者品質較生於木上者為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4:33 | 只看該作者

4.加工炮製方法不同


性效發生質的變化:中藥炮製的目的是多方面的,有時是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保證用藥安全。


如巴豆去油制霜,大戟、甘遂用醋製,可以緩其劇烈瀉下之性;


何首烏酒蒸後,可去除致瀉作用;


柏子仁去油後可不再滑腸;


南星、半夏經薑汁、礬水處理,可以消除其毒性;


常山用酒炒可以減輕其催吐的副作用。


但更重要的一條是炮製方法的不同,能轉變藥物的性能。


如地黃同為一種,生用甘寒,清熱涼血;


製成熟地後,則味甘而性微溫,功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


蒲黃生用行血,破瘀,炒炭後可以止血;


甘草生用甘平,功偏瀉火解毒,蜜炙後則性味甘溫,重在溫中益氣。


臨床上對薑的應用,有生薑、乾薑、炮薑、薑炭之分,生薑擅於發汗解表,溫肺止嘔,多用於風寒感冒、咳嗽、嘔吐;


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多用於脘腹冷痛,肢冷脈微,痰飲喘咳;


炮薑溫中散寒,溫經止血,多用於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


薑炭能止血,用於各種虛寒出血證及產後血虛熱者。


炮製還有引經的作用,如知母、黃柏鹽制後可增強其入腎經的作用,柴胡、青皮用醋製後可增強其入肝經的作用。


諸如此類,這就使中藥炮製形成了一種中藥特色。


產地加工方法不同,也能使醫療作用產生變化。


如白芍和赤芍,其原植物同為芍藥PaeonialatifloraPall.,挖根後生曬者為赤芍,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而採挖後經沸水中煮後去皮再乾燥者為白芍,苦酸,微寒,功能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陽止汗。


此外,獨角蓮TyphoniumgiganteumEngl.與禹白附也有此等類似情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4:43 | 只看該作者

5.貯藏時間條件不同


藥效有變:《神農本草經》序錄有云:「陰乾暴乾,采造時月,生熟土地所出,真偽新陳,並各有法。


金代李東垣說:「又況新陳之不同,精粗之不等,倘不擇而用之,其效不著者,醫之過也。


這說明藥物該新的用新,該陳的用陳。


陳皮、陳艾就是以用陳而得名的藥材。


在貯藏過程中,由於受到自身的成分和外界許多因素(如溫度、濕度、空氣、日光、黴菌、害蟲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使藥材品質產生各種物理或化學的變化,從而使品質不斷地發生變化,乃至最後失效,這就是對貯藏時間條件有一定要求的原因。


東北貫眾(粗莖鱗毛蕨)的貯藏期不得超過一年,否則無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4:53 | 只看該作者

6.劑型、服法不同


藥效產生變化:最典型的例子的瓜蒂散,臨床上必須使用散劑,方能起到催吐作用,功能湧吐痰食,但如改作湯劑則無效。


雷丸對驅絛蟲、鉤蟲有效,為人所共知,由於其有效成分對熱不穩定,亦只宜研粉服,不可煎服,如將雷丸加熱至60℃,只要30分鐘,活性成分便大部分喪失,加熱至60分鐘,即全部失效。


此外,某些中藥如大黃等,劑量的大小,也能對療效產生影響,當然也還有其他因素能影響療效,這裡就不再一一列舉了。


綜上所述,品種雖同,功效可變的情況相當復雜。


但其中對提高療效的因素或產生新的功效的因素應值得重視,並應不失時機地加以很好的利用,則不啻增加一批療效好的新的中藥品種,無疑對中醫藥事業也是一種貢獻。


(邱德文編) 脾胃病專家徐景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5:07 | 只看該作者

單兆偉劉沈林徐丹華整理


編者按:徐景藩教授從事脾胃病臨床30餘年,對脾胃的生理病理和辨證用藥有深入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診療經驗,是脾胃病專家。


徐氏根據臨床實際,將慢性胃病分為中虛氣滯、肝胃不和及胃陰不足三個類型,每一個類型又均可兼夾血瘀和濕阻,並有相應的治療方藥,很有臨床價值。


徐氏大膽創新,他結合胃腸病大多有黏膜病損的特性,在治療上發明將藥物加藕粉煎煮成糊狀以「護膜」,服藥時特別強調病人的體位,如臥向患側,使藥物能直接作用於病位,從而提高療效,是值得取法的。


徐氏對老年人胃腸病、殘胃炎、朮後黏連的診療均有獨到見解;


治療脾胃病時抓住肝氣鬱滯這個重要環節,並在理論上作了深入的闡述。


徐氏還理論聯繫實際,對治療脾胃病功效近似的藥物進行利弊比較,廣徵博引,分析透徹,足供學者選用。


所出六首經驗方,充分體現了徐氏的學術思想,是他數十年臨床經驗的結晶,豐富了中醫學寶庫。


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


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


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


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


此不易之理也。


———朱熹《朱子全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5:18 | 只看該作者

徐景藩


男,1927年12月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吳江縣盛澤鎮中醫世家。


因受其祖父及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歡中醫中藥。


小學畢業後即隨父親徐省三學中醫,一邊研讀《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經典醫籍和本草湯頭,一邊侍診。


歷4年後,又拜當地擅長治療脾胃病的名中醫朱春廬為師,繼續學習中醫3年,盡得兩家之傳。


學業初成,便懸壺行醫。


臨床實踐中凡遇疑難重病,輒求教於父親或朱師。


由於自己刻苦鑽研,勤學好問,加之名師指點,醫技長進很快,聲名漸振。


他理論聯繫實際,認真觀察總結臨床療效,詳細整理記錄,先後寫有《重病診療紀實》和《驗案精萃》等著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5:27 | 只看該作者

1952年


徐氏響應中央衛生部關於招收中醫研究人員學習班的號召,以高中畢業同等學歷資格考進北京醫學院醫療係,通過5年學習,逐步認識到中西醫各有長短,對當時提倡的「洋為中用」、「古為今用」有較深刻的體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5:43 | 只看該作者

1957年


從北京醫學院畢業來到江蘇省中醫院內科從事臨床工作。


翌年該院承擔南京中醫學院臨床教學任務,徐氏即為內科教研組成員,並擔任一部分中醫內科學教學課和臨床帶教。


當時許多中醫名家如鄒云翔、馬澤人、張澤生、曹鳴高、鄒良材等都在該院工作,徐氏虛心向他們學習,吸收各家之長,不斷豐富自己。


徐氏從事消化係疾病臨床研究32年,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療效卓著,求診者接踵而至,絡繹不絕;


外地來函索方的病人達16個省市。


有關脾胃病的診療經驗和效方,已總結在出版的《當代名醫臨床精華》、《名醫特色經驗精華》、《中國當代名醫驗方大全》等書中。


個人論著有《徐氏論醫集》、《脾胃病醫療經驗集》等。


還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慢性胃脘痛的辨證鑒別診斷、胃脘痛400例臨床分析等學術論文128篇,其中獲優秀論文獎者10篇;


胃脘痛中醫證型與病理研究課題獲1988年江蘇省衛生廳科技進步甲等獎。


徐氏為中醫教育事業也作出貢獻,培養了大批的中醫骨幹人才,除中醫本科生的教學外,還指導研究生8名。


徐氏學驗俱富,特別是在脾胃病方面造詣很深。


曾任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兼省中醫研究所所長,全國中醫內科學會學術委員,脾胃病學組副組長,南京市中醫學會副會長,江蘇省中醫學會內科副主任委員等職。


現任全國中醫學會內科脾胃病專業委員會顧問,江蘇省中醫學會副會長,省藥品審評委員暨中醫藥組組長,省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主任,江蘇省中醫院內科主任醫師、教授等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 17:56: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對脾的生理功能和脾病證治的見解徐氏在治療脾胃病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認為,脾的生理功能是多方面的,然其主要的有以下四個方面:1.主運化:包括運化精微和水濕,前者是主要的,後者為相應之輔。


故治脾病重在健運脾氣,脾氣健運,水穀能化精微,水濕不內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6 02:38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