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之痰濕證】
相當於西醫所謂慢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為咳嗽痰多、色白黏稀,易於咯出,甚或痰鳴喘促,胸脘痞悶,納食不佳,肢體困重,面色萎黃甚或浮腫,大便溏瀉或黏滯不爽。
患者生活多有嗜好茶酒、貪食生冷或肥甘厚味、饑甚暴食、飲食不節等不良習慣。
舌苔白膩,脈象濡滑或緩怠。
對此類患者,許氏認為稟賦虛弱、脾胃失健是其發病的基礎,寒濕傷脾、積濕釀痰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濕邪的生成雖與脾、肺、腎三臟有關,但多以脾為重點。
他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深有體會,治濕雖有驅濕、化濕、散濕、燥濕、滲濕、利濕等諸法,但有不少病例濕去復聚,久治不愈。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濕邪為患遏阻氣機,使脾的上歸與肺的下輸功能減弱。
況且濕邪有黏膩、不易速去的特點。
如果處方用藥注重加強升脾宣肺的氣化功能為主,就能使濕去痰消,而咳喘速愈。
經過反復探索,深切體會到選用藥物蒼朮、麻黃效果最為理想。
因蒼朮辛苦溫為燥濕健脾之要藥,能以其辛溫之氣味升散宣化水濕,使脾氣繼續上歸於肺,脾健則濕化,因而常以蒼朮復脾之升作為方藥的主體,通過燥濕而達到祛邪扶正。
然而在脾虛積濕之同時,肺亦不能獨健,如失其下輸之功能,通調受阻則濕必停蓄,故配以辛溫能發汗利尿之麻黃以助肺宣達,促其迅復通調,兩藥協作具有升脾宣肺而化濕之功。
通過長期臨床觀察運用,發現兩藥用量配伍不同,其作用有異。
如兩藥等量使用,臨床常見能發大汗;
蒼朮倍於麻黃則發小汗;
蒼朮三倍於麻黃常見尿量增多,有利尿之作用;
蒼朮四倍五倍於麻黃,雖無明顯之汗利作用,而濕邪則能自化。
故多年來恆以兩藥之汗、利、化作用,廣泛用於因濕邪引起的一系列臨床濕證。
對於痰濕咳嗽證屬痰濕中阻者,多配以萊菔子、桔梗,名為「蒼麻丸」,胃脘痞滿者常加半夏、瓜蔞,兼濕阻膀胱者則加木通、澤瀉等隨證加減靈活運用。
納呆腹脹大便黏滯不爽者,多為積濕黏膩與積食阻滯於腸,必用推化痰濕法,常選加胡黃連、萊菔子、大黃等大力推化。
胡黃連具有蕩滌胃腸之功能,個別患者初服可能有瀉下作用,甚或發生腹痛,但只要除濕務盡則大便自然正常。
有腹痛可酌加當歸、木香以和血行氣即可止痛。
在用藥同時,應注意糾正患者不良生活嗜好。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在本病辨證中著重於理脾化濕,這是許氏多年來治療肺係疾病的理論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