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7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59:19 | 只看該作者

3月21日下午三診


服上方2劑,仍感胸悶氣憋,時時噁心,脘腹脹滿,大便溏,仍守上方加減為:黃耆60克、黨參30克、焦白朮15克、陳皮15克、生薑5片、半夏10克、茯苓15克、生甘草5克、升麻10克、北柴胡10克、砂仁10克、白蔻仁10克、枳實15克、厚朴10克、桔梗10克、冰片2克(分3次吞)。


另用洋參10克煎湯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59:31 | 只看該作者

3月23日下午四診


服上方2劑,胸悶稍減,噁心漸止,便溏次數減少,體溫正常,舌前部乾紅已回潤,惟胃脘仍痞硬,不知饑,不思食,食亦無味,自覺氣不夠用,說話、喝水都感到吃力,仍守上方加減為:黃耆60克、黨參30克、焦白朮15克、生甘草5克、陳皮30克、厚朴15克、枳實15克、枳殼15克、白蔻仁10克、砂仁10克、半夏15克、生薑15克、茯苓15克、生麥芽30克、雞內金15克、山楂15克、六曲10克、冰片2克(分3次吞)。


另用白人參15克、西洋參10克,煎湯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08:47 | 只看該作者

3月27日上午五診


服上方3劑,胸悶大減,胃脘痞硬消失,腹脹亦除,但仍有噁心,口淡,不欲食,大便常隨尿時自出,糞仍軟爛但色漸轉黃,說話聲音漸揚,4天來,體溫一直正常,仍守上方加減為:黃耆60克、紅參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生甘草5克、陳皮30克、半夏10克、山楂15克、六曲10克、生麥芽30克、雞內金15克、生薑15克、枳實15克、枳殼15克、白蔻仁10克、砂仁10克。


另用洋參10克、黨參60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煎湯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09:12 | 只看該作者

3月29日下午六診


服上方3劑,病情日益好轉,脘腹脹痛全除,知饑思食,今日中午進麵條半小碗,但仍稍有噁心,胸部白天已無憋悶感,僅在下半夜2~4時稍感胸悶而已,尿量增多而次數減少,夜間仍難入寐,仍守上方加減為:黃耆60克、黨參30克、白朮15克、生甘草5克、半夏10克、陳皮15克、山楂30克、六曲10克、麥芽30克、白蔻仁10克、砂仁10克、桔梗15克、枳殼15克、夜交藤15克、合歡皮15克。


另用紅人參15克、西洋參10克,煎湯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09:24 | 只看該作者

4月9日七診


服上方11劑,病已進入恢復階段,改用香砂六君子湯加味(廣木香10克、砂仁10克、白蔻仁10克、黨參30克、黃耆30克、白朮15克、茯苓30克、炙甘草5克、半夏10克、陳皮15克、山楂30克、六曲10克、麥芽30克、雞內金15克、夜交藤15克、合歡皮15克)以善後。


此方連服18劑,諸症悉除,精神、睡眠、飲食、二便均正常,於4月29日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09:41 | 只看該作者

〔評析〕從本案治驗中可以提出三個問題來討論


一是熱病的寒溫統一問題:外感病初起,應辨寒溫論治,如風寒感冒的表寒實證,宜用辛溫解表法的麻黃湯等方主治;


風溫感冒的表熱實證,宜用辛涼解表法的銀翹散等方主治。


由於臨床常見風溫感冒的表熱實證,因而銀翹散等方應用機會較多。


一般醫生竟因此而忽視了風寒感冒的表寒證,甚至視辛溫的麻黃、桂枝等為禁藥。


近且因其多屬「流感」病毒引起者,更多喜用清熱解毒的板藍根類藥,而這類苦鹹大寒向內清解之藥,不僅與辛溫向外發散的麻黃湯方等大相徑庭,即與辛涼芳香向外透泄的銀翹散方等相比,清熱解毒雖同,外向內清則異,也是不容混淆的。


因此,即使是風溫感冒的表熱實證,也只適宜用辛涼芳香向外透泄的銀翹散等方,而不適宜用苦鹹大寒向內清解的板藍根類藥(如因表裡俱熱而與解表藥同用者例外)。


如果誤用之於風寒感冒的表寒實證,就不徒無益,而反害之了。


本案以感冒起病,從其惡寒發熱頭昏痛全身關節酸痛來看,可見病在太陽之表,並可知其屬表寒證,因其惡寒一直延至半月後中醫會診時仍存在緣故。


且可知其屬表寒虛證,這又可從其初服「感冒靈」(含板藍根)和肌肉注射「慶大黴素」無效,且併發中毒性心肌炎看出。


因為太陽與少陰相表裡,太陽病實則多傳陽明,虛則多傳少陰。


太陽病表寒虛證本應採用辛溫解表攻中帶補的桂枝湯等方,而反投以清熱解毒專攻不補的板藍根類藥,致使虛者益虛,於是乃由太陽之表陷入少陰(心)之裡的緣故。


由此可見,治療感冒病,如能具有寒溫統一的思想,相容寒溫兩法的優長,就可左右逢源,得心應手,而不致失之於偏,貽誤病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09:59 | 只看該作者

二是熱病的內外統一問題


疾病雖有外感和內傷之分,但因外感容易造成內傷,內傷容易招致外感,二者是密切相關,可分而又難分的。


如本案患者素患肺結核、糖尿、高血脂等內傷病,由於正氣內虛,致感外邪(風寒),因而發生內外合邪之證,初則邪在太陽而惡寒發熱頭身痛,並兼嘔吐泄瀉,當時如能及時治以辛溫解表的桂枝湯等方,必可從表而解,乃因誤用寒涼,以致由太陽傳入少陰(心),又因肺脾之氣素虛(由於久患肺結核、糖尿、高血脂等病造成),外邪入侵,虛者益虛,於是上焦心陽不宣,肺氣失開,而胸悶氣憋;


中焦脾氣不運,濁氣填中(由脾虛導致胃實),而脘腹痞硬脹痛,不饑不欲食;


肺脾之氣不足,而少氣懶言,聲低息短,神疲肢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0:22 | 只看該作者

總的看來,本病起於感冒


證本單純,但因素多痼疾,正氣內虛,於是內傷招致外感,外感復加重內傷,而形成內外合邪的復雜局面。


前期雖以外感邪實為主,本可用攻中帶補之法早日治癒,奈因治不得法,病邪內陷;


後期正虛日甚,則應以內傷正虛為主,改行補中兼攻之治。


奈何證變而藥不變,日事攻邪,不思補正,以致邪既難除,正且更虛,瀕於危殆,幾至不救。


幸賴萬氏及時按氣虛發熱證投以甘溫除熱法的大劑補中益氣湯方,才得轉危為安。


但應指出的是,二診是由於胸悶氣憋,而加用瓜蔞皮、薤白、桔梗、枳殼、冰片,以宣心陽而開肺氣,服後其症未減,且見脘腹脹滿,可見其症不僅是上焦心肺之氣失宣,且與中焦胃氣不降有關,故在三診時更加入枳實、厚朴等以降胃氣,四診且加重其劑量,才使胸悶氣憋大減,而脘腹痞硬脹痛亦隨之消失。


當時如果不敢針對其虛中之實(心肺胃氣壅實),大膽在重用參耆等以補其虛的同時重用枳朴等以攻(消)其實,可以預言,必難收全效。


又一至三診進補中益氣湯方退熱後,從四診起,即消補並重(前此偏重於補)以調理脾胃,並堅持到病癒出院為止來看,可見本案病機的關鍵是在脾胃,這雖然是因患者脾胃素虛之故,但與誤服寒涼藥傷中也不無關係。


而這正是內外合邪釀成脾虛陰火證的根源所在。


由此可見,治療熱病,必須具有內外統一的觀點,在全面關顧中抓住重點,才能提高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0:35 | 只看該作者

三是熱病的火分陰陽問題


火病當分陰陽,陽火病性屬熱(即現象熱而本質亦熱的標本俱熱),治法宜清(「熱者寒之」。


如其實證的陽盛生熱,治宜苦寒瀉火除熱;


虛證的陰虛生熱,治宜甘寒滋水除熱等)忌溫;


陰火病性屬寒(即現象熱而本質寒的標熱本寒),治法宜溫(「熱因熱用」。


如其實證的陰盛鬱熱,治宜辛溫散火除熱;


虛證的氣虛或陽虛生熱,治宜甘溫益氣或回陽除熱等)忌清。


陰火主要有脾虛陰火和腎虛陰火之分,前者治宜甘溫益氣除熱的補中益氣湯,後者治宜甘溫回陽除熱的通脈四逆湯。


本案即屬於前者。


其症初起,僅屬虛人感冒風寒,並不難治。


只因治不得法,延誤日久,以致內外合邪而釀成脾虛陰火之證。


萬氏從其症、舌、脈全面仔細地分析,認為高熱、口乾、舌前部乾紅、脈滑數,是屬陰火上衝之候,故雖高熱而有低時,雖口乾而不欲飲,雖舌前部稍見乾紅而後部淡紅,雖脈滑數而重按無力。


加之神疲肢倦,少氣懶言,聲低息短,顯屬脾氣下陷之證。


且因脾胃升降失調,清濁混亂,以致上焦清陽失宣而胸悶氣憋,中焦濁陰填塞而脘脹痞硬脹痛。


由於辨證不誤,論治得當,故僅服大劑補中益氣湯方2劑,即獲得甘溫除熱的顯著療效。


其所以在服補中益氣湯方後熱退而胸悶氣憋甚者,是因前此本已心肺胃氣壅實,當服升清有餘而降濁不足(原方只有一味陳皮降濁已嫌不足,而初診方減去陳皮則更感不足)的補中益氣湯方後,虛者雖得補,實者則更壅的緣故。


這應是初診時得中的一失。


又其所以在服補中益氣湯的同時另用洋參或生脈飲代茶者,是因本證高熱日久,雖以氣虛為主,但津陰亦傷的緣故。


由此可見,治療陰火虛證,雖然一般宜溫忌清,宜補忌攻,但如其證陰中有陽(即陰火中兼陽火),虛中有實(即正虛中兼邪實)的,又可在溫補中適當兼清、兼攻,以適應病情的需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0:51 | 只看該作者

二、肝風陰證高血壓案萬某某


男,51歲。


1963年2月19日初診,患高血壓病久治少效。


現血壓高達312/182kPa,頭暈甚而巔頂重痛喜按,頭皮麻木,切以指甲不知痛癢,兩目迎風流淚,怯寒特甚,每當天寒風大即不敢外出,如受寒即胸胃隱痛,口淡出水,飲食喜熱惡冷,時或噫氣吐酸,大便時結時溏(溏時較多)而糞色淡黃,小便不利而尿色清白,面色晦暗浮腫,聲音重濁,舌暗淡潤滑,脈弦動而遲。


萬氏認為證屬肝經陽虛陰盛,陰風內動,濁陰向上衝逆所致。


法當溫肝降逆以熄風。


方用吳茱萸湯加味(吳茱萸15克、生薑15克、大棗15克、黨參15克、黑錫丹3克),連服5劑,頭暈稍減,血壓稍降;


再進5劑,頭暈續減,巔頂痛除,頭皮麻木和怯寒明顯減退,精神見好,口味見佳,但血壓僅降至286/156kPa。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1:01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因根據近時一般新經驗而加入青木香15克,以期增強其降壓之力,續進5劑。


方喜血壓降至208/143kPa,不料更進5劑後,頭暈復增,血壓復升至234/156kPa。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2:44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因慮其久病陽損及陰,恐非純陽方劑所能收其全效,乃改投陰陽兼顧的腎氣丸方(熟附子15克、肉桂10克、熟地黃15克、山茱萸10克、山藥15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牛膝10克、車前子10克),僅服1劑,即大感不適,頭痛胸胃痛復作,怯寒復甚,飲食復減,便閉尿少,血壓復升至260/156kPa,坐臥不寧,夜難入寐。


可見陰未受損,陰藥難投,仍屬陰盛陽虛之候,仍應堅持前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2:57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乃加大吳茱萸湯方劑(吳茱萸24克、生薑30克、大棗90克、黨參30克),更加旋覆花、代赭石各30克,服1劑後即得安睡良久,醒來大便一次,先硬後溏,小便暢行二次,精神飲食又轉佳,胸胃痛又減,但噫氣吐酸仍甚;


再進2劑,血壓降至247/156kPa,胸胃痛漸除,惟大便又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3:09 | 只看該作者

五診


除守四診方再進外,另用二賢散(陳皮15克、甘草15克)泡湯代茶,又進2劑後,大便通暢,面部浮腫漸消,精神飲食更佳;


更進4劑後,面部浮腫更見消退,頭暈漸除(晨起已不覺暈),寐安納佳,大便成條日一行,血壓降至234/156kPa;


守方再進6劑,頭暈基本解除,已無沉重感,頭皮麻木消失,面部氣色好轉,精神睡眠飲食二便均正常,脈已不遲,弦象減退,惟血壓未見續降。


六診乃於四診方中加重代赭石為60克,再進6劑,血壓降至195/117kPa;


更進12劑,血壓穩定在182/104kPa;


繼續服至4月底,血壓一直正常,諸症全除,上班工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3:25 | 只看該作者

〔評析〕本案以頭暈巔頂痛為主症


其症有陰陽之辨,頭暈巔頂痛而拒按,喜冷惡熱,脈弦數等,屬陽證,一般稱之為「厥陽頭痛」;


頭暈巔頂痛而喜按,喜熱惡冷,脈弦遲者,屬陰證,一般稱之為「厥陰頭痛」。


三陰經脈惟厥陰有一支與督脈會於巔頂,故厥陰病無論陽盛陰虛而陽風上逆或陰盛陽虛而陰風上逆,都可發生頭暈巔頂痛症。


但陽風上逆的,必陽亢而熱,治宜滋肝助陰抑陽以清降之;


陰風上逆的,必陽虛而寒,治宜溫肝助陽抑陰以溫降之。


本證多見於西醫所稱之高血壓病,並以肝風陽證治宜清降者居多數,但肝風陰證治宜溫降者也非罕見。


本案顯然屬於後者。


至其所兼見的面色晦暗浮腫、兩目迎風流淚、口淡出水、飲食減少而喜熱惡冷、受寒則胸胃隱痛、噫氣吐酸、二便不利等症,則是由於厥陰陰盛陽虛,木邪侮土,土虛不能制水,濁陰或隨陰風衝逆而上泛,或隨木鬱氣滯而內結所致。


這和《傷寒論》厥陰病篇所謂「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是完全符合的(厥陰病有外感和內傷之辨,本證屬於內傷雜病的厥陰病證之一,它和屬於外感熱病發展到最後階段的厥陰危急重證有別,不可混淆)。


所以經用溫肝降逆的吳茱萸湯方後,即獲得預期的效果。


本案之所以能夠達到治癒的目的,雖然主要是堅持了大劑吳茱萸湯以溫肝降逆,但加用大劑旋覆花和代赭石以化濁平衝也起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萬氏在總結本案經驗教訓時指出,雖然現代藥理研究證明青木香能降血壓,但因其性寒冷(《中藥大辭典》指出「虛寒患者慎服」),只適宜於高血壓陽證,而不適宜於高血壓陰證。


所以本案久用(10劑150克)後血壓復升,當時不但見未及此,反而慮及陽損及陰,竟改用腎氣丸兼顧陰陽,以致陰風變盛,幾乎功敗垂成。


由此可見,中醫臨床只有嚴格遵從中醫理論以辨證立法選方擇藥,才能提高療效。


如果離開了中醫理論,硬套西醫病名而不辨證型,生搬藥用成分而不辨藥性,「中為西用」而「對號入座」從事臨床,則不但難以提高療效,而且有時難免產生不良後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3:50 | 只看該作者

三、痰熱內閉(心包炎)案武某某


女,56歲。


1973年5月15日初診:患急性心包炎住院已5天,身熱面赤,時自汗出,胸悶氣憋而痛引肩背,精神委靡,少氣懶言,聲低氣細,胃脘酸脹,噁心吐痰,不思飲食,舌苔白膩,脈微細而數,聽診心包摩擦音顯著。


經用西藥治療無效,醫院下病危通知,並邀請萬氏會診。


萬氏認為此證乃痰熱蘊結於胸,脈絡阻滯不通,而心氣不支於內,勢欲向外散脫所致的內閉外脫險候。


法當亟予寬胸豁痰以開其閉,大補元氣以固其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4:04 | 只看該作者

方用瓜蔞薤白半夏湯合溫膽湯、獨參湯


瓜蔞實(皮、仁並用,下同)30克,薤白15克、半夏10克、陳皮10克、茯苓15克、甘草3克、竹茹5克、枳實5克、紅人參15克,另煎湯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4:26 | 只看該作者

5月20日二診


服上方5劑,精神好轉,面赤見退,胸悶氣憋見松,但仍痛引肩背,胃脘酸脹稍減,漸思飲食,但食後胃脘不適,咽喉不利,時吐白泡痰,舌尖有燒灼感,有時尿赤便閉,近日傍晚都曾發生一過性的頭昏、面紅、自汗、氣憋、心裡難過,但夜寐尚安。


守上方加丹參15克,黃連、黃芩、梔子、連翹、通草各5克,赤芍、鬱金、橘絡、絲瓜絡各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4:40 | 只看該作者

5月27日三診


服上方6劑,精神更見好轉,胸痛漸除,背痛未已,自汗仍多,口乾,舌尖燒灼感消失,口味見好,胃中不酸,但稍多食則脘脹,大便時通時閉,尿已轉清,近日傍晚雖仍陣發頭昏、面紅、自汗、氣憋、心裡難過,但較前減輕,發時只需喝些糖開水即可緩解。


聽診心包摩擦音消失。


守上方加減而以生脈散為主:紅人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5克、沙參15克、丹參15克、瓜蔞實30克、薤白15克、橘絡10克、絲瓜絡10克、鬱金10克、茯苓15克、浮小麥15克、鳳凰衣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7:14:59 | 只看該作者

6月17日四診


服上方20劑,從5月28日至今,傍晚未再陣發頭昏、面紅、自汗、氣憋、心裡難過,精神日益好轉,胸痛全除,背痛漸止,自汗漸收,胃中舒適,時時腹饑思食,咽喉已無不利之感,大便已轉正常,脈力漸旺。


6月11日透視複查,心包炎症改善,心影恢復正常,病告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06:48 , Processed in 0.3437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