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7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5:52 | 只看該作者

清補兼施例案周某某


女,42歲。


臍腹脹滿硬痛已4年。


每天除早上空腹時臍腹脹無所苦外,余時均感脹滿硬痛,不思飲食,口苦,大便時結時溏,脈弱。


初投枳朮丸方加味(枳實15克、焦白朮30克、陳皮30克、厚朴10克、大腹皮15克、青木香15克、山楂30克、六曲10克、穀麥芽各15克、雞內金10克),連服30劑,臍腹脹滿硬痛全除。


隨訪多年,未見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6:06 | 只看該作者

行氣通腑例案萬某某


男,43歲。


患急性腸梗阻。


突然劇烈腹痛,住院保守治療,痛雖稍減而腹脹日增,大便三日未行,服大黃蘇打片而腹痛加劇。


因患者堅決拒絕手術治療而就診於中醫。


萬氏見其以腹脹為主,其痛不甚,喜按,不能食,稍進食則腹痛加劇,小便自可,舌苔白黃厚膩,脈緩。


認為證以氣滯為主,不可攻下,只可行氣導滯。


方用萊菔子30克、大腹皮30克、陳皮60克、枳殼15克、枳實15克、雞內金末15克(衝)。


服1劑後約三時許,即得軟便一次,先黑後黃,但量不多,腹脹稍減,微痛已止。


繼進3劑,每日得大便一次,腹脹漸除,口味仍差,已旬餘未能進食。


係由腑氣雖通於下,而尚不運於中,乃守上方減大腹皮為15克、陳皮為30克,加山楂15克、六曲10克、穀麥芽各15克,更進3劑而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6:19 | 只看該作者

化痰降逆例案例一


葉某某,男,31歲。


嘔吐時作時止已20年,常發作於冬春季節。


近時嘔吐月餘不止,每日午飯後必嘔吐一次,嘔吐物為酸苦水和白痰,嘔吐前有時臍腹劇痛,嘔吐後其痛即止。


早、晚飯後不吐。


口乾渴喜熱飲,雖尚知饑思食,但口淡乏味,食下即脘脹、噫氣、腸鳴,大便軟條色黃而日行二次,舌苔前幾天黑而潤滑,現已減退,舌心僅余少許,舌根苔黃膩,舌質紅,脈滑。


初投以苓連二陳湯合小半夏湯(半夏30克、陳皮30克、茯苓30克、黃連5克、黃芩5克、生薑15克、生甘草10克)。


服第一劑,午飯後即未嘔吐,只是稍有噁心。


服第二劑,午飯後既未嘔吐,亦未噁心,腸鳴漸止,黑苔全退,黃苔亦減。


複診守方再進4劑,嘔吐未再發生,胃納增加。


仍守方加減以鞏固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6:3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張某某


男,41歲。


噫氣不除已3個月,久治無效。


每日噫氣頻作,動則增劇,靜則稍減,心下痞硬,不思食,口乾渴飲。


初診投以旋覆代赭湯合橘皮竹茹湯加減(旋覆花30克、代赭石30克、陳皮30克、竹茹10克、半夏15克、枳殼10克、麥冬15克、枇杷葉15克),連服7劑,噫氣和心下痞硬全除,脘腹舒適,食增渴止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6:51 | 只看該作者

化瘀止痛例案張某某


男,32歲。


久患胃潰瘍不愈,因住入某醫院接受手術治療。


朮後心下臍上刀口處一團硬結脹滿疼痛拒按,呻吟床褥,難以轉側,雖經採用各種西藥鎮痛而無效,病人痛苦已極。


舌紅苔黃,脈弦。


萬氏會診投以芍藥甘草湯合失笑散、金鈴子散加味(赤白芍各15克、生甘草15克、生蒲黃30克、五靈脂30克、延胡索15克、川楝子15克、丹參30克、三七末10克、山楂肉30克),當日連服2劑。


一劑後痛即大減,並得安睡片刻;


再劑痛減十之七八,自覺輕鬆,能下床活動,並能下樓上廁所。


次日複診,囑守原方再進以盡全功。


後據一位實習醫生面告,因住院醫生改方減量,服後病又增劇,只好仍用原方原量,續服6劑而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7:08 | 只看該作者

四、對陰火理論的繼承與發展自李杲創立陰火說和甘溫除熱法後


雖歷代醫家在臨床上用之多驗,但由於李氏在理論上闡述的不夠明確,甚至相互抵觸,因而引起後世爭論頗多。


例如:既指明「陰火者,心火也」,又說「腎為陰火」;


既肯定「脾胃不足之源,乃陽氣不足,陰氣有餘」,而「脾胃既虛,不能升浮,為陰火傷其生髮之氣」,「脾胃虛,則火乘之而生大熱」,「惟當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反復強調「大忌苦寒之藥損其脾胃」,卻又說:「甘寒以瀉其火」,「加寒水之藥降其陰火,黃柏、黃連之類是也」,「黃芩補肺氣,泄陰火之下行。


不僅把生理之火與病理之火,而且把寒性的陰火與熱性的陰火都混為一談,致使陰火概念模糊不清,令人費解、誤解或曲解者久矣。


考李氏在提出了陰火說之後,之所以有時在陰火中雜以陽火,是以臨床常見陰、陽火相兼為病,而在甘溫法中輔以甘寒甚至苦寒等法獲效為根據的經驗總結,從臨床上看,是可取的,只是在理論上對陰火和陽火的區別與聯繫界定未清,致令陰火這一臨床常見、多發病證,至今未能被大多數人所認識。


因此,進一步闡明陰火理論,使之合於規範,是求取認識陰火的本質,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7:24 | 只看該作者

(一)澄清陰火概念陰火是相對於陽火提出的病理概念


這裡的「火」,是指熱的現象;


「陰」,是指該熱象的性質。


換句話說,即陰火指病性為陰寒而病證為火熱的病理概念。


李杲創立的陰火說,雖然肯定了脾胃元氣虛弱是陰火產生的根源,但未能確立陰火相對獨立於陽火的概念,已如前述。


李時珍對此作了明確的鑒別。


他說:「諸陽火,遇草而熾,得木而燔,可以濕伏,可以水滅;


諸陰火,不焚草木而流金石,得濕愈焰,遇水益熾,以水撲之,則光焰詣天,物窮方止,以火逐之,以灰撲之,則灼性自消,火焰自滅。


(《本草綱目》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年)這就是說,可以燔灼津液,用寒涼藥能消除的火是陽火;


反之,用寒涼藥火象反增,用溫熱藥能消除的火則是陰火。


也就是說,陽火的病性與症象均為熱,屬標本俱熱證;


陰火則病性為寒而病證為熱,屬標熱本寒證。


唯其為此,陰火這一概念才具有獨立於陽火的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7:38 | 只看該作者

(二)深入探討陰火的病因病機


1.病因:陰火的產生,多由飲食不節、勞倦過度、七情鬱結、起居不慎等,令元氣大傷;


或寒濕陰邪外鬱,或生冷飲食內遏,令陽氣不得宣發透達所致。


前者發為陰火虛證,後者發為陰火實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7:54 | 只看該作者

李杲指出


「飲食失節,勞役形質,陰火乘於坤土之中……首先由喜、怒、悲、憂、恐,為五賊所傷,而後胃氣不行。


對脾胃陰火虛證的產生原因作了深入的探索,提出了明確的理論。


但對腎虛陰火及陰火實證,則未能揭示得同樣昭然,我們只能從他的臨床治驗中尋找線索。


如在《脾胃論?調理脾胃治驗?升陽散火湯》中提到:「胃虛過食冷物,抑遏陽氣於脾土,火鬱則發之。


又在同一章節的「麻黃人參芍藥湯」案中指出:「表有大寒壅遏裡熱,火邪不得舒伸,故血出於口。


因思仲景太陽傷寒,當以麻黃湯發汗,而不與之,遂成衄血,卻與之立愈,與此甚同。


又在「神聖復氣湯」案中指出:「上熱如火,下寒如冰……此皆寒火來復火土之讎也……大抵腎並膀胱經中有寒,元氣不足者皆宜服之。


還在「陰病治陽,陽病治陰」中說到:「另有上熱下寒,……若陰中火旺,上騰於天,致六陽反不衰而上充者……慎勿獨瀉其六陽。


此病陽亢,乃陰火之邪滋之」,為我們認識腎虛陰火與陰火實證提供了依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8:09 | 只看該作者

2.病機


火熱之證,無論陽火或陰火,皆由陽氣亢奮所致,而其陽氣亢奮又各有其虛實之分。


這裡僅就陰火而言:(1)陰火虛證:《內經》云「陽氣者,煩勞則張」,是說煩勞即會引動陽氣亢奮。


陽氣虛弱者,當外邪入侵,或飲食生冷,或七情太過,或形體勞倦時,即易引動虛陽亢奮而見陽氣向上向外升浮之虛性亢奮之象。


此證病機之所以多在脾胃,係因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無論飲食、勞倦、七情,皆首傷脾胃,損及元氣之故。


而脾胃虛弱日久,又可導致他臟不足而兼見多臟虛證,萬氏統稱之為「脾虛陰火證」。


若腎陽大虧,龍火不能潛藏而向上向外浮越的,則稱之為「腎虛陰火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8:22 | 只看該作者

(2)陰火實證


陽氣為陰邪所鬱,不得宣發所致。


此證既包括內傷飲食生冷所致的陽鬱裡證,也包括外感寒濕陰邪所致的陽鬱表證。


當今臨床上,一般慣用可「抗病毒」的板藍根甚至牛黃之類給感冒發熱,造成表寒(濕)閉遏者不少,或久咳不已變成慢性支氣管炎;


或長期鼻塞難通成為各種鼻炎;


或咽喉乾紅梗堵,久之不已,演成咽炎;


或低熱不退,查無原因……,若不知陰火實證,當用升陽散火,宣開肺衛治法,終難求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8:35 | 只看該作者

(3)陰火與陽火相兼證


陰火虛證日久氣損及血,陽損及陰,可兼見陽火虛證(即陰虛之火)。


陰火實證日久陽鬱化火,常可兼見陽火實證(即陽盛之火)。


更有陰火虛實相兼之證日久,陰血與陽氣俱虧,氣鬱與化火並存,形成陰陽虛實錯雜證者,臨床並不罕見。


這也許就是李杲在《脾胃論》中確立了甘溫除熱法以治脾虛陰火之後,又多處出現合用甘寒或苦寒法的根源所在吧。


但應強調的是,脾虛陰火證是只宜甘溫除熱法而大忌苦寒之藥瀉胃土的,只是在:兼有氣鬱陰火實證時,可加辛溫之藥以升散鬱火;


兼有陰血虛的陽火虛證時,可加甘寒之藥養陰降火;


兼有氣鬱化火的陽火實證時,可加苦寒之藥以直折之。


而加用寒涼藥時又須注意「從權」二字,不可忽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8:51 | 只看該作者

(三)指出陰火的辨證要點


1.標熱證發熱:陰火發熱可為低熱,亦可為高熱,大多為間歇熱(間隔時間長短不一,短者以小時計,長者可數十日一發),呈波動熱型。


發熱時或伴汗出惡風寒等症。


胃中灼熱:是脾虛陰火證的常見症狀。


多因中焦清陽不升,濁陰難降,清濁相干,鬱結於中焦所致。


雖灼熱而得冷飲反劇。


口苦乾渴:為氣虛不能升津止潤所致。


多不欲飲或喜熱飲。


舌糜、口瘡、牙齦腫痛、咽痛:脾胃陰火或腎虛陰火的常見症狀。


多伴見舌體胖淡而嫩,邊有齒痕,苔白,或便溏等症。


此外還可見到便秘、尿灼、脈數等症。


總之,陰火的「火象」繁多,不一而足,但必有本寒之象伴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9:10 | 只看該作者

2.本寒證身寒或惡風寒


患者素體性寒、易感,或雖發熱而伴惡風寒。


此為陰火發熱證最為多見的本寒象。


頭昏氣短、極度乏力、口淡、不饑、納少、納後脘脹、大便軟爛或溏瀉或雖秘而質軟:這些脾胃陽氣虛證,為陰火虛證所必具,是醫者得以從眾多標熱證中辨認出陰火證的著眼點。


舌胖嫩淡紅而多齒痕、苔白:這是陰火虛證的常見舌象。


若見白苔厚膩,為脾胃氣虛日久,運化失職,濕濁內生;


若更見白底黃苔垢穢,是為濕鬱日久所致,不可認作實熱而妄用苦寒。


脈虛弱或遲:是陰火證常見之脈。


即使其人脈數大,亦必不耐重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9:23 | 只看該作者

3.兼夾證兼血虛


有失血史(黑便、崩漏、腸風下血或慢性咳血等),或氣虛日久,由氣及血,見唇舌淡白,心悸面白光,脈細或芤等症。


兼陰虛:久病陽損及陰,而見五心煩熱,咽乾舌燥,渴喜冷飲,胃中嘈雜似饑,大便乾結,脈細數等症。


兼實熱:多見口舌生瘡而口苦口臭,心煩失眠,大便乾結,舌尖絳,舌苔黃等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49:56 | 只看該作者

(四)臨證遣方用藥


1.陰火虛證脾虛陰火證:法宜甘溫補脾益氣除熱法,以補中益氣湯為主方,其中:黃耆必須重用(30~60克);


人參則隨患者氣虛的輕重程度選用黨參(30~60克),或白參、紅參(10~15克),兼陰津虧者加西洋參(10~15克);


炙甘草在此為瀉陰火主藥之一,當重用(10~15克),不可認作和藥,若標熱旺盛者,宜用生甘草(10~15克);


升麻、柴胡升陽解鬱,一般須用10~15克;


當歸補血、和血以配陽氣,若脾虛便溏者,應少用或不用,以防滑腸;


陳皮用於大隊升補藥中,起和降作用,以達到升清降濁,補而不滯的目的,用量當在10~30克之間,少則難當此任。


若兼陰虧較甚者,還可合生脈飲或徑用參麥針靜脈注射,其效尤捷。


腎虛陰火證:治宜甘溫補腎回陽除熱法,以通脈四逆湯為主方。


無論外感內傷,病至格陽、戴陽,均屬危急重症,應大劑回陽救逆,薑附參草用量均在30克以上,必要時應加蔥白、豬膽汁、人尿、龍骨、牡蠣等通陽和陰、反佐潛納。


還應同時靜脈注射參附針,力挽危亡。


若腎陰亦虧,浮火常炎,口糜舌爛,反復難愈者,又當選附桂八味丸以緩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50:15 | 只看該作者

2.陰火實證


治宜辛溫散熱法,如屬濕邪壅中,火鬱於脾者,可用升陽醒脾散火的升陽散火湯(氣不虛者,應去人參)或火鬱湯(《蘭室秘藏》方)。


如屬寒邪外束,火鬱於肺者,可用開表宣肺散火的麻黃湯,或三拗湯加桔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50:58 | 只看該作者

3.陰火陽火虛實相兼證


治宜甘溫合甘寒或苦寒法。


如陰火虛證兼有陽火虛證的,可用甘溫合甘寒法的黃耆人參湯。


陰火虛證兼有陽火實證的,可用甘溫合苦寒法的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


還有陰陽寒熱錯雜的虛證,用藥稍偏,即難接受(即所謂「虛不受補」),當取平補之法,可用參苓白朮散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51:09 | 只看該作者

(五)臨床應用舉隅


1.陰火虛證例案例一,急淋化療過程中合併大葉性肺炎高熱患者,經中西醫結合(清熱解毒與抗生素療法)治療無效,宣告病危。


家屬抱一線希望求治於萬氏。


診見患者高熱而多汗肢冷(背心尤寒),面白如紙,聲音低微,極度疲乏,噁心厭食,咳嗽胸痛,咯鐵銹色痰,脈虛弱甚。


此氣虛將脫而熱傷肺絡之脾虛陰火證,即與大劑補中益氣湯(紅參、洋參、黨參同用,且黨參、黃耆用量皆為50克),2劑即熱降,10劑而神旺,更少加宣降肺氣藥,20劑後肺部炎症吸收,急淋血象緩解,臨床諸症消失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6:51:36 | 只看該作者

例二,感冒高熱半月


愈治癒重患者,自云雖發熱而不惡寒,觀之卻衣著倍於常人不覺溫,咳嗽痰少,頭身沉重,雙腿難提,苔面膩似濕困,舌紅便乾又似實熱,然夜臥大汗濕透衣被,極度疲乏,小便清,脈數而弱甚,氣虛之象畢露。


萬氏診為脾虛陰火證,予大劑補中益氣湯加葛根等,1劑熱退,2劑神清氣爽,便調,守方一周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4 18:16 , Processed in 0.14062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