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5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49:13 | 只看該作者

④擦痹法


麝香3克,研爛貯好勿洩氣,蓖麻子90克去油,活地龍7條去土,甘草、甘遂各30克,俱為末,生蔥、鮮薑各30克搗爛,包患處,次用薑汁化此藥,蘸藥如雞子黃大,擦半時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49:47 | 只看該作者

⑤針灸法


除按常規針灸辨治方法外,再介紹一種治關節變形的針刺法:在腫大變形的關節兩側進針,針尖斜向關節,中等刺激,留針15~20分鐘,並在肢體遠端的趾、指甲兩側,點刺放血,隔日一次。


如在熏洗或局部熱敷後施針,則療效更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0:09 | 只看該作者

五、中風證臨床治療經驗


中風以突然發生昏迷、偏癱為主要臨床表現,是中老年常見的急性病之一。


現代醫學稱為「急性腦血管病」或「腦血管意外」,分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


中風病與《內經》描述的「擊僕」、「偏枯」、「風痱」、「大厥」的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證候一致。


並認為屬「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所致。


還作出「氣復反則生,氣不復反則死」的預後判斷。


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始確立了「中風」的病名,並將半身不遂、癖、難言、口吐涎、重則昏不識人為中風的臨床特點。


自漢以降,歷代醫家均對本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有大量的文獻記載並傳於世。


現代中醫對本病的研究進展很快,成績突出。


認為其發病有多種復雜的因素,如自然界大氣環流引起的氣壓變化,使人感受「外邪」而誘發;


或突然強烈的精神刺激,如大怒、過喜等,致肝陽暴張,肝風內動,氣血逆亂,氣與血並走於上;


或飲酒過多,食肥甘厚味,積滯胃腸,腑氣不降,壅而化熱。


臨證又有兼挾風、火、痰、瘀等,此外尚有家族性腦血管病史,以及飲食偏鹹,吸煙、飲酒等也都是本病發生的因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0:29 | 只看該作者

《內經》提出


「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的論點,與現代普遍認為的人到中年以後,體質由盛漸衰相一致。


加之腦血管病常常都與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肥胖病等老年性疾病直接相關聯,故本病應是以虛損為主的內傷病,或虛中挾實證。


中風古人稱之為「內科四大病」之首,其病死率、病殘率較高。


並以口開手撒為脾絕;


眼合者為肝絕;


昏迷不醒,鼻息鼾者為肺絕;


遺尿為腎絕;


舌短失語為心絕;


呃逆不止為胃氣絕。


說明早已認識到本病的險惡與嚴重性。


臨床無論是「閉證」、「脫證」都應爭分奪秒,中西醫結合搶救,最大限度地促使儘快復蘇。


目前臨床遇中風病醫者很少考慮是「中經絡」、「中臟腑」,而實際第一想到的是「出血性」、「缺血性」,故治療上腦出血清熱通腑,平肝熄風,活血止血為主;


腦血栓形成及腦梗塞則從益氣化瘀或養陰活血為主。


路氏對中風後遺症的治療,分階段、分病情,審時度勢,各施其宜,提出初期勿補,恢復期循序漸進,後遺症期扶正顧本,高齡患者邪正兼治的總治療原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1:01 | 只看該作者

(一)中風初期


勿急施補路氏認為,中風初期,多痰火肝風為患,面紅色赤,體肥則多痰,體瘦則陰虛火旺,舌強語謇,半身不遂,甚至不仁失用,手足指(趾)腫脹,其治應本著急則治標之旨,勿急於益氣養血,特別是補陽還五湯在中風初起或剛穩定之際,更宜慎用,萬勿孟浪而施。


蓋風為陽邪,易動、易升,虛陽雖暫少煞而尚未靜止,特別是陰津一時難復,木失水涵,早用或過用補氣養血藥,不無引動肝風復起之虞。


對於形瘦色蒼,陰虛火旺之軀,雖因舊病體虛,但復加新疾,也只宜清補而不宜純用補益。


例如楊某某,男,64歲。


因情志不遂而發左側肢體偏癱,曾在某醫院服補陽還五湯等益氣通絡之劑,3帖後即又出現復中症狀,如此反復,更進補陽之品,於兩周後某日淩晨,左側偏癱加重,右側肢體亦感乏力,延路氏診治。


症見左側肢體癱瘓,手足僵硬,舌強語謇,喉中痰鳴,胸悶暈眩,口黏口苦,納呆,心煩不安,便乾,2~3日一行,溲黃濁,舌質暗紅,苔黃白相兼,厚膩,脈弦兼滑數,重按有力。


測量血壓26/13kPa。


證屬痰熱內蘊,引動肝風,氣血並逆於上之候。


治以清熱化痰,平肝熄風,化痰通絡,滋陰潛陽之法。


用此法治療服藥兩月餘,諸症消失,平復如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1:42 | 只看該作者

(二)中風恢復期宜審時度勢中風恢復階段


待痰火清,肝風熄,陰復陽潛,病情穩定,而氣虛徵象顯露時,再投補陽還五湯類,可提高療效。


黃耆用量有時較大,但應明確掌握氣虛之徵,可從以下幾點辨析:面色由紅赤轉為萎黃或白光白;


肢體僵直拘急稍見緩解,或軟弱無力,手指腫脹並有麻木感;


口角流涎多而不攝;


舌質由紫絳轉為暗滯、瘀斑,或體胖有齒痕,苔由黃膩轉薄白;


脈由弦數有力或沉滑轉為虛弦無力或沉澀;


舌強稍見柔和,語言謇澀轉為半清。


凡見上症1~3種氣虛之象者,方可投益氣之藥。


兼痰、火及肝風,應佐以熄風化痰之藥。


若痰濕尚盛,火熱仍熾,而肝風鴟張者,徑投益氣之劑往往欲益反損,而犯實實之戒,不可不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2:20 | 只看該作者

例如李某某


男,工人。


患者平素嗜酒,久患咳嗽,就診前夜間起床小便時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小便失禁,約40分鐘後蘇醒,急送某醫院急診,疑為「腦溢血」,給予對症處理。


現症見右半身不遂,語言謇澀,喉間痰鳴,身微熱汗出,煩躁,小便黃,右脈弦細,左弦大而滑,舌淡苔黃膩,血壓234/143kPa。


證屬肝風挾痰熱上蒙清竅所致。


治宜平肝熄風,滌痰開竅。


導痰湯合黃連溫膽湯化裁:黃連4.5克,法半夏10克,陳皮10克,膽星9克,枳實9克,鉤藤(後下)12克,海浮石(先煎)15克,菊花10克,遠志10克,石決明(先煎)15克,菖蒲10克,竹瀝水60克(分2次沖服)。


2診,進藥7劑,舌能伸出口外,右手足強直,語蹇減輕;


現左側頭痛,大便四日未行,舌苔轉黃厚膩,血壓208/13kPa。


藥中病機,繼進上方,佐以通腑瀉熱之品,去海浮石、菊花、鉤藤,加瓜蔞仁12克,白蒺藜15克,酒大黃9克,天竺黃9克,七劑。


3診,大便得暢,右側肢癱好轉,手指稍可活動,頭痛已杳,時有咳嗽咯痰不爽,溲短黃,血壓182/117kPa,脈弦小滑,黃膩苔漸退。


仍以前方為基礎,頭項強痛加葛根、夏枯草、白蒺藜以平肝祛風通絡;


咳嗽痰多酌加厚朴、杏仁、前胡、蘇子、葶藶子以祛痰止咳,降氣平喘;


便秘加酒軍、地龍、桑枝、牛膝、雞血藤以舒筋通絡。


續進20餘劑,語言單詞清楚,右手足已無僵硬感,而轉為軟弱無力,手足指(趾)可以活動,但手握力尚差,並經常口角流涎,難以控制,舌質暗淡,苔薄白,脈細澀,重按無力。


為氣虛血瘀之候,予補陽還五湯加減。


藥用:黃耆30克,當歸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地龍12克,桑寄生15克,法半夏10克,膽星6克,木瓜12克,天麻10克,雞血藤15克,牛膝12克,桑枝30克,上方疊進20餘劑,血壓169/104kPa,語言完全清楚,手足可以活動,手能用力端碗,持杖可緩行,口角流涎停止,已基本向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2:58 | 只看該作者

(三)後遺症期扶正顧本路氏認為中風患者


若標實階段已過,虛陽得平,相火得斂,本虛之症已見;


或屢遭中風之體,正氣漸衰,腎精不足。


此時之治應重視扶正氣,益肝腎,養精血,強脾胃,冀其氣充血旺,肌肉筋骨得養,對肢體之痿廢、癱軟、僵硬等症均可改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3:11 | 只看該作者

朱某某


男,67歲。


1982年12月15日初診。


患者於1981年底卒發右側肢體不遂,在附近醫院就診,半月後出院。


近來因勞累加之情志不暢又現右側肢體活動欠靈、麻木、酸脹,未予重視,昨日晨起突發左側肢體癱軟,不能自主活動,語言不利,急延路氏會診。


除上述諸症外並有耳鳴,眩暈,失眠,腰膝軟,畏寒,四肢欠溫,納呆,便乾,舌質暗,苔白微膩,脈沉弦小滑,按之無力。


四診合參,患者年逾六旬,屢遭卒中,精氣漸衰,本元已虧,加之情志拂逆,勞倦過度,致氣機逆亂,痰瘀阻絡,而成風痱之症。


治宜滋陰益氣,祛痰通絡,仿地黃飲子意化裁:熟地10克,山萸肉12克,石斛9克,寸冬10克,肉蓯蓉12克,巴戟天9克,菖蒲9克,豨薟草12克,懷牛膝10克,地龍12克。


據《內經》:「精不足者,補之以味」之旨,用熟地、山萸肉以填精益腎;


肉蓯蓉、巴戟天以補腎陽;


麥冬、石斛以養肺胃之陰而滋水源;


菖蒲、遠志、鬱金以豁痰、醒脾開竅;


地龍、豨薟草以活血通絡。


迭經四診,以此方略有加減服至28劑,症見語言清晰,精神見振,眠納均安,二便正常,左肢體功能明顯改善,基本可以獨立行走,惟飯後易困倦,步履欠穩,舌紅苔薄白,左脈細弦,右脈弦滑。


為腎精漸充,宗筋得養,而脾運未復,虛陽未潛之候。


仍從上法,佐入運脾補腎之品:桑寄生15克,製首烏2克,山萸肉10克,炒杜仲10克,懷山藥15克,丹參15克,丹皮9克,澤瀉10克,懷牛膝12克,豨薟草12克,石菖蒲9克,枸杞子15克。


上方繼進20餘劑,後改為隔日一劑,又服10餘劑,生活能夠自理,完全恢復正常,血壓平穩,精力充沛,經訪年餘,未再復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3:25 | 只看該作者

(四)高齡中風邪正兼治路氏認為


高齡中風患者,既有風火、痰熱、瘀阻等標實的一面,又存在著體質衰弱,陰津不足等本虛的一面。


斯時徒攻痰熱則恐正虛難支;


滋陰又畏滋膩礙脾,更生痰濁。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對「正氣致虛,邪氣復實者」,主張「邪正合治」法,扶正以祛邪,祛邪即可扶正。


正如《素問?標本病傳論》所云:「謹察間甚,以意調之,間者並行,甚者獨行」的補瀉兼施法相同,示人規矩,並行不悖,證之臨床,確有良效。


曾遇一老翁,雖耄耋之年,仍體健神爽。


雖素有糖尿病,經治療控制。


半年前漸感行動欠靈,在某醫院做腦血管造影檢查,印象:「腦血栓」形成,用維腦路通治療。


素無煙酒嗜好,喜飲濃茶,大便乾燥,近一月來性格怪僻,易急躁,好激動。


日前家有喜事,老漢格外激動,談笑風生,過食雞肉,當晚十時許,忽感頭暈,雙腳無力,站立不穩,口歪流涎,神志尚清,不能言語,右半身不能活動。


急送某醫院就診,查血壓26/13kPa,給予牛黃清心丸、復方降壓片,余未作處理。


自發病後一直未解大便,遺溺頻數量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3:44 | 只看該作者

次日上午延路氏會診


望之神志尚清,素有消渴宿疾,肝腎不足。


由於陰虛於下,火旺於上,而兩顴發紅;


陽氣內動,變為內風,夾痰竄阻經絡,故口眼斜,右半身活動不利;


脾濕內蘊生痰,痰熱內盛,上蒸於舌,熱熾津灼,故舌紅苔焦黃厚,乾燥起刺;


心主言,痰蒙心竅,則語言謇澀;


積熱內攻,腑濁不通,胃熱上熏則口臭;


喉間痰聲轆轆,脈滑數有力,右寸獨大均為痰熱壅肺之症。


四診合診,詳察體質,詢誘因,患者形體短胖,年逾八旬,素患消渴,肝腎陰虧,痰濕內蘊之體質,水不涵木,虛陽上擾,加之情志過極,復食雞肉,以雞屬巽、巽主風,為動風動火之物,使火熱漸盛,痰熱膠著,上蒙清竅,橫犯經遂。


治宗吳氏「邪正合治法」。


太子參益氣扶正;


寸冬、沙參養陰增液;


大黃、枳實瀉下清熱,清心除煩,蕩滌實邪;


黃連、竹茹、半夏、陳皮辛開化痰;


竹茹清化經隧之痰,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陰,化痰清熱、通腑導濁之功。


上方連進10劑,諸症日見好轉,右手足能自行活動,握拳、抬手、抬腳自如,口眼斜明顯好轉,但仍不能自行起自行走,語言基本清楚,喉中痰少而黏,氣短,四日無大便,舌深紅無苔,中有裂紋,乾燥少津,右脈細軟,左脈沉滑小數。


治宗前法,西洋參、黃耆、寸冬、黃精補脾肺、益氣陰;


生首烏、柏子仁養陰潤腸;


杏仁、杷葉宣肺降氣,開通腸道;


穀麥芽、旋覆花、枳實調脾胃、暢氣機。


服藥6劑,大便通暢,喉道清爽,呼吸自如,顏色如常,已能站起,可依杖而行。


唯步履蹣跚,遂以健脾益氣,理氣化痰,潤腸之品善後。


2月後家人來報,已完全恢復正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4:0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從帶下治眩暈孟某某,女,45歲,工作。


1992年6月10日初診。


患「眩暈」症已九月有餘,多方求醫,其症不減,反日漸加重。


面色暗晦,皮膚粗糙,兩頰有較大面積黑褐色蝴蝶斑。


頭重如裹,頭頂似有物壓狀,甚時天旋地轉而不能行動,每逢陰雨天加重,頭痛目眩,目澀羞明,心悸失眠,或入睡不實,多夢易醒,胸悶短氣,善太息,神疲懶言,倦怠乏力,下肢沉重,口乾不欲飲。


納穀一般,大便時乾時溏,小便量少而黃。


月經週期尚准,經行前煩躁易怒,兩乳脹痛;


經色開始紫暗,1~2日後轉為正常,量適中。


帶下已十數載,量多,初色清質稀,後色黃質稠有穢味。


腰酸楚疼痛,少腹墜脹且隱隱作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4:33 | 只看該作者


血壓273/143kPa、膽固醇257mg/dl、脂蛋白43mg/dl、甘油三脂151mg/dl、Na1398、K4.22、Cl103.8、CO226.6、GAP=9.4。


心電圖示:ST段水準延長。


舌質淡、苔白滑,脈來弦細數。


四診合參,為脾虛濕盛,帶脈失約,衝任失調所致,並有濕從熱化之勢,治以健脾滲濕,清熱止帶,調理衝任。


黨參10克、炒蒼白朮各12克、山藥15克、黃柏12克、車前子(包)12克、桑寄生15克、椿根皮10克、醋香附9克、茯苓15克、生龍牡(先煎)各20克。


五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5:06 | 只看該作者

二診


(1992年6月17日)。


服藥五付,頭暈目眩頓消,血壓156/104kPa,帶下減少。


唯腰痛酸楚,少腹墜脹,四肢無力如故。


舌質淡、苔白、脈弦細數。


為下焦濕熱未盡之徵。


既見效機,原方進退。


上方中加牛膝10克,六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5:33 | 只看該作者

三診


(1992年6月24日)。


服藥後,胸悶、短氣、太息、帶下、脊背沉重疼痛均杳,失眠、少腹墜脹、腰痛、下肢乏力等症亦漸輕;


睡眠仍差,舌質淡,苔白,脈來沉滑。


濕熱已去,脾腎兩虛,以上方去清熱燥濕之黃柏、椿根皮,加入補腎壯督之鎖陽10克,理氣散寒之烏藥10克,鹽茴香10克,養心安神之柏子仁12克。


七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5:56 | 只看該作者

四診


(1992年7月1日)。


服上藥後,少腹沉重下墜、腰痛、四肢無力、失眠明顯好轉,精神漸充,納穀增多,面色晦暗,兩頰蝴蝶斑褐色見退,皮膚粗糙亦轉為細潤明朗,舌質淡、苔白滑、脈沉滑尺弱。


再以益氣健脾,溫陽補腎為治。


生黃耆12克、炒蒼白朮各12克、茯苓15克、川斷12克、桑寄生15克、當歸10克、柴胡6克、鎖陽10克、炒杜仲10克、制烏藥6克、炒枳實12克、黃柏9克。


上方又進七劑,九個月的眩暈得以向愈。


複查血象及心電圖,均在正常範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6:42 | 只看該作者

按語


《內經?至真要大論》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故眩暈證多以肝論治,後經歷代醫家大量臨床經驗總結,認識到無論外感六淫或內傷七情等,皆可致眩暈。


但從「帶下」論治眩暈,文獻中記載尚不多見。


本證源於脾虛濕盛,運化失職,脾精失布,水濕久蘊,鬱而化熱,久傷衝任,致帶脈失司而帶下穢濁,腰痛,少腹墜脹隱痛;


濕熱蒸騰,上犯清竅則頭暈目眩;


相火不藏,君火易熾而眩煩失眠,多夢易醒;


脾虛濕阻,清陽不升,水穀精微不能輸布,故面色晦暗而生蝴蝶斑,土壅木鬱則經行不暢,乳房脹痛,急躁易怒;


濕熱蘊蒸則帶下色黃而質稠;


肝鬱脾虛,濕從熱化,故脈見弦細小數。


脾者,中央土,以灌四旁,主運化水穀,輸布精微,喜燥惡濕。


脾運健則濕自除,濕去龍火得潛,腎氣得充,肝有所藏,諸證得蠲。


正如傅青主所說:「帶者,乃濕盛而火衰,肝鬱而氣弱,則脾土受傷,淡土之氣下陷,是以脾精守,而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而反變成白滑之物」。


「今濕與熱合」,「煎熬成汁」,帶下「因變成黃色矣」!


「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也」。


法宜健脾益氣以祛濕,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


故初標本同治,用黨參健脾益氣,蒼白朮培土燥濕;


茯苓、車前子淡滲利濕;


椿根皮、黃柏清下焦濕熱,龍牡、寄生、山藥調理衝任,固帶壯督;


香附入肝為氣中血藥,氣血兩調,行氣除濕。


脾健濕不生,木暢火不燃。


但久病傷腎,濕熱得蠲之後,再予調理衝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7:32 | 只看該作者

二、急危重症


———腦水腫並腎衰治驗老嫗杜氏,年過六旬。


1992年3月從廊坊來京探親,兒媳見婆母患有黃帶之疾,恐婦科有其他病變,送往某某醫院作全面檢查,未見異常,於5月7日出院。


5月9日患者突然感覺脘腹脹滿,噁心嘔吐,倦怠乏力,頭痛頭重。


急到某某門診部就醫。


除發燒與白細胞增多外,右下腹有放射性疼痛,診為「急性闌尾炎」而轉住某某總院。


查:體溫38.5℃,白細胞17000,尿常規:蛋白(),顆粒管型1~2/高倍,紅細胞滿視野,白細胞35~40/高倍,大便二日未下。


診斷為①急性腎炎、②腸梗阻。


予以先退熱後再行手術的治療方案。


靜脈點滴青黴素、慶大黴素等,日輸入液體量3500ml。


體溫不減反呈上升之勢,又加用先鋒黴素。


於入院四日出現腦水腫、腎衰,因病情危重已下病危通知。


於1992年5月13日請中醫會診。


患者面色萎黃、浮腫,雙目緊閉,神志昏憒,懶言無力,咳喘氣急,頭重如裹,頭暈頭痛,心下悸動不安,嘔吐大量黃綠色苦水;


全身水腫,以眼瞼及上下肢為甚,按之沒指,皮膚明亮;


水米不進,尿閉便結,成為「關格」重症。


體溫40.5℃,血白細胞17800,分類:分葉58%、淋巴40%、嗜酸2%;


尿化驗同前。


腹診:叩之聲沉實,闌尾部位無明顯壓痛,直腸部位無硬結性包塊。


舌質淡、苔水滑,脈浮大而數。


為痰濕素盛,飲食不慎,外感風寒而致急性胃腸性感冒。


細詢其子,確於5月7日中午食用冷水浸泡過餃子,加之肉餡已有餿味,飯後即感胃脘不適。


至此,病因已經明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7:53 | 只看該作者

患者為痰濕素盛之體


加之飲食不慎,脾陽受戕;


進而外感風寒,形成表裡同病,風寒夾表,肺氣閉鬱,冷食傷脾,中陽式微。


復輸大量液體,陰霾更張。


病始正氣尚充,能奮起抵抗病邪,然邪無宣洩之機,故熱度反而增高,此並為實熱。


奈陽氣虛餒,無能溫化,致水勢橫溢,彌漫三焦,溢於肌膚,發為全身性水腫。


治宜芳香化濁,溫陽利水。


藿香(後下)10克、佩蘭(後下)10克、桂枝10克、乾薑9克、炒蒼朮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茯苓15克、炒枳實12克、海風藤15克。


三劑,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 11:58:05 | 只看該作者

本證屬表裡同病


因輸液量大且日久,排泄失調,水液內積,非溫難化;


病雖以腦、腎為甚,而脾胃為三焦升降之樞紐,故治從中焦入手,脾陽得復,則清升濁降。


「病在上下治其中」,則肺得肅降,腎氣得化,水道自調。


正如《內經?經脈別論》云:「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三焦通利,水腫方消,故用桂枝、乾薑、炒蒼朮、烏藥溫中散寒、通陽化水;


藿香、佩蘭、海風藤芳香化濁、散風勝濕、開肺氣、利大腸,恢復肺金宣發肅降之職;


豬苓、澤瀉、茯苓淡滲利濕,使水濕從小便而出;


炒枳實理氣消脹、化痰除積。


諸藥合用,共奏化濁解表,溫中利水之功。


1992年5月16日複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16:4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