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人相應總以三因制宜《素問?寶命全形論》】
曰:「人以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疑難病證在分析病因和疾病的同時,必須遵循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
隨著中醫藥學逐漸走向國際,中醫整體恆動觀的學術思想就顯得更加重要。
《靈樞?師傳》提出:「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臨病人問所便。
確是至理名言。
1983年11月,路氏赴泰國進行學術交流及醫療工作,求診者甚眾,遍及各階層。
通過與大量病員接觸,詢其生活起居,觀其形態色澤,問其疾苦,因而瞭解其發病原因,為辨證論治提供了可靠依據,療效也為之提高。
泰國地處東南亞,氣候炎熱,雨量充沛,時雖陽曆11月,仍著夏裝,早晚降雨,中午晴朗,烈日下逼,地氣上騰,酷暑蒸人,濕度較大。
室外溫度高達32℃左右,外出汗流浹背,腠理開泄,衣衫盡濕,煩熱難當;
而室內有空調設備,居則冷氣習習,涼爽宜人。
然寒涼暴至,毫毛閉塞。
這種忽冷忽熱,室內外溫度之懸殊變化,使人之機體衛外功能難以驟然適應,久而久之,則衛氣不固,表陽虛衰,免疫功能低下,致患者經常感冒,鼻塞鼻衄,咳嗽咽痛,肢體關節酸楚,納穀呆滯,精神倦怠等症交至。
正如《內經》所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誠不為虛語。
在衣著、飲食和生活習慣方面,為解除炎熱,而喜貪涼飲冷,汽水加冰,久之陰寒內盛,損傷脾胃之陽,致寒邪凝滯,氣機痞塞,納化失常,升降悖逆,而脾胃病作矣。
加之過食肥甘厚味,耽於酒色,而腎精虧虛,消渴病等亦隨之而至。
男子短衫短褲,女子赤足短裙,肌體暴露而少防護,卒遭酷熱之侵,復受冷氣之襲,脾虛濕盛而中陽式微,土壅木鬱而肝失調達,則痹症、帶下、月經病紛至遝來。
同時雨水較多,地理潮濕,經常涉水淋雨,從事水中作業,而濕疹、皮膚病等迭見。
可見地土方宜對人體發病有著密切的聯繫,醫者豈可忽視,而不進行深入研究哉!
(六)扶正固本視體質強弱而異中風乃「風、癆、臌、膈」四大難治疾病之首。
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謇澀或卒然昏仆、神志不清等為主症。
其早期治療宜開閉或固脫;
中期養陰、潛鎮、熄風或祛瘀、化痰、熄風;
後期則宜扶正固本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