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7757|回復: 84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7-8 16:0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名師垂教


篇名 名師垂教

朝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分類 醫案 品質 0%

 
http://jicheng.tw/jcw/book/%E5%90%8D%E5%B8%AB%E5%9E%82%E6%95%99/index

評分

參與人數 1銀幣 +5000 金幣 +500 龍幣 +2 學習 +5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6:34 | 只看該作者

脘腹脹滿、便溏


長春中醫學院教授 肖永林 吉林省中醫中藥研究院 蘇瑞君 男患,李X X,56歲,1988年4月就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6:49 | 只看該作者

患者自覺脘腹脹滿


飲食減少,已1年餘。


開始時但覺食後作脹,移時略舒,後漸加重,終日脹滿。


曾服酵母片,保和丸,木香順氣丸,紫蔻丸,寬胸順氣丸及湯藥數劑。


初服之,暫覺寬鬆,服之既久,反不見效。


自以為病重藥輕,又服檳榔四消丸2包,服後2小時左右,腹內鳴響,繼之拘急而痛,瀉下數次後,脘腹稍覺舒緩,逾時脹滿更甚,腹內時痛,痛時則欲瀉,雖瀉而腹脹不減。


該患以往身體尚可,1年前曾因過食冷物而腹痛泄瀉,用藥治癒,之後漸覺食後作脹,脘腹滿悶不舒,飲食減少。


飲食雖少,而脹滿卻越來越重。


漸覺周身倦怠,四肢疲乏無力,嗜臥多眠,大便多溏。


每於服食生冷之物及著涼(特別是腹部與腳)後,脹滿加重。


如服食熱物,俯臥於熱炕上,或用熱物敷於腹上,再按壓揉摸,則脹滿漸消,而腹中特覺溫暖舒適。


患者形體消瘦,面色黃白,舌淡胖而潤,脈細弱。


脘腹部按之平軟,無疼痛不適之感。


細思疾病之整個過程,其病起於寒涼,加重於消導攻伐。


患者雖自言脹滿,但並無腹部脹大之形。


細詢之,是患者自覺脘部有堵塞不通暢之感,飲食減少,所以此病實為痞滿。


因患者病程已逾1年,服消導順氣之品而反劇,且喜溫暖而惡寒涼,因而證屬脾胃虛寒,中陽不運。


擬用溫中補脾之法,予理中湯加味:黨參20g,白朮15g,炙甘草10g,乾薑15g,丁香10g,砂仁10g,川朴10g。


水煎服,日3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7:04 | 只看該作者

3劑後,自覺痞滿減輕


腹部有溫暖感,且排氣也多。


既已見效,說明藥已對證,效不更方,又投3劑,大見好轉。


予附子理中丸20丸,每次1丸,日服3次。


1周後,脹滿之感已消,食欲增加,大便已每日1次。


肢體疲乏無力、嗜臥等症皆大有好轉,自覺體力已有所增強。


為鞏固療效,又繼服理中丸與人參健脾丸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7:19 | 只看該作者

學生


請老師談談此患的辨證思路。


[老師]凡診治一個患者,尤其是病程較長,屢治療效不佳者,心中想的要比較全面,要考慮到各種可能性,首先要考慮到與以前不同的路子,尤其要注意到是虛證的可能。


此患病已年餘,曾屢用開鬱行氣之品而不效,則非氣滯可知;


用消食導滯之藥無功,不是食積也明。


特別是用檳榔四消丸後,證情急轉直下,更足以說明此證的性質。


蓋檳榔四消丸係由大黃、黑醜、皂角、香附、五靈脂等組成。


檳榔沉重,性如鐵石,本草言其無堅不破,無脹不消,無食不化,無痰不行,無水不下,無氣不除,無便不開,可見其藥性之峻猛。


大黃苦寒,攻積導滯,蕩滌胃腸。


黑醜辛烈,最能下氣行水,通利二便。


皂角辛烈善竄,通行諸竅,暢利大腸。


諸藥合用,功能滌蕩胃腸,消食導滯,利水除脹。


對停食停水之脹滿不食,確係形氣俱實者,必有衝牆倒壁,推陳致新之效。


但此患服後,不唯不效,病反增劇,則其非氣滯食積之證,而純屬虛證無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7:34 | 只看該作者

又患者之病,得之於寒涼


且畏涼而喜暖,此足以說明,其證不僅屬虛,而又為寒。


以上是從病史及所用藥物之後的反應來分析判斷病情。


再從患者的症狀來分析。


患者雖自覺脹滿,但脘腹並不脹大隆起,按之不痛反覺舒緩,其非實脹可知。


且其食欲不佳,形單體瘦,倦怠無力,嗜臥多眠,大便多溏,舌質淡胖,純係一派中陽不足,脾胃氣虛之象。


更何況其得溫熱則病減,遇寒涼則增劇,知其證之確為中焦虛寒,故敢直用理中湯,補脾胃而暖中陽,竟收到了滿意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7:50 | 只看該作者

學生


脹滿一證,屬氣滯食積,或水飲內停,比較容易理解。


那麼脾胃氣虛或虛寒,明明是虛證,為何又出現脹滿呢?


[老師]脹滿是個症狀,是由各種原因導致腸胃氣滯而產生的。


實證可以出現此症,虛證也可以出現此症。


正如這位同學所說的,脹滿屬實證的看法,是易於被人們理解和接受的。


因為腹內或有氣滯,或有食積,或有水濕,皆可影響腸胃氣機通暢,而生脹滿。


從臨床看,脹滿之屬於實證者確實很多,而用諸如理氣開鬱,消導食滯,逐水化濕等法也確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因而人們對其比較熟悉。


可是,在臨床上,氣虛或虛寒脹滿,也為數不少。


中焦氣虛為什麼能產生脹滿呢?


因中焦脾胃,主升清而降濁。


若脾氣強而能運化,則清氣自升;


胃充而能通行,則濁氣自降。


氣機暢順,腹內毫無滯礙,則何脹之?


若脾胃氣虛或虛寒,則陽氣不能溫運暢行,中焦氣機痞塞,清者不升,濁者不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8:08 | 只看該作者

混處於中而生脹滿


《素問•臟氣法時論》之「脾虛則腹滿」,《異法方宜論》之「臟寒生滿病」,都說明了這一點。


而程鐘齡講得更透徹,他說,「氣之所以滯者,氣虛故也;


氣之所以行者,氣旺故也」。


(《醫學心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8:19 | 只看該作者

學生


痞滿之虛實,當如何辨別?


[老師]《金匱》說,「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


張景岳說,「痞滿一證,大有疑辨,則在虛實二字。


凡有邪有滯而痞者實痞也;


無物無滯而痞者虛痞也。


有脹有痛而滿者實滿也;


無脹無痛而滿者虛滿也」。


又說,「大多陽證多熱,熱證多實;


陰證多寒,寒證多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8:32 | 只看該作者

小便


紅赤,大便秘結者多實;


小便清白,大便稀溏者多虛。


脈滑有力者多實;


脈浮微細者多虛。


形色紅黃,氣息粗長者多實;


形容憔悴,聲音短促者多虛。


年青少壯,氣逆壅滯者多實;


中衰積勞,神疲氣怯者多虛。


虛實之治,反若冰炭,若誤用之,必致害矣」。


(《景岳全書》)張景岳不但指明了脹滿虛實之辨別,並指明了虛實二者不可誤治。


以上主要是從症情方面進行辨別,再結合病程之久暫,服藥後之反應等進行綜合分析,大抵新病多實,久病多虛。


凡用行散消導攻伐而減輕者,即為實證;


凡用上藥而病增劇者,率皆屬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8:45 | 只看該作者

學生


虛證痞滿應如何治療?


[老師]「虛則補之」是治療一切虛證的大法,痞滿證也不例外。


張景岳說,「實痞實滿者可散可消,虛痞虛滿者非大加溫補不可」。


(《景岳全書•雜證謨•痞滿》)痞滿之屬虛者,既然由於中焦氣虛或虛寒而成,那麼補益脾胃,溫中助陽則是治療虛痞之大法。


若脾胃微虛而痞滿不甚者,可選用四君之湯,或異功散;


若心脾不足者,可用歸脾湯;


若中焦虛寒可選用理中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8:56 | 只看該作者

溫胃飲


(人參、白朮、扁豆、陳皮、乾薑、當歸、炙草),參薑飲(人參、乾薑、炙甘草);


若兼下焦陽虛,命火不足者,可用理中湯加桂、附或用理陰煎(熟地、炙甘草、當歸、乾薑、或加肉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09:59 | 只看該作者

六味回陽飲


(制附子、人參、炮乾薑、炙甘草、熟地、當歸)等。


要知虛痞一證,中虛為本,痞滿是標。


不要一見痞滿、不食就不敢用補。


朱丹溪說,「氣無補法者,庸俗之論也。


以其痞滿壅塞,似難於補。


不知正氣虛則濁氣滯,正氣得到而行健運之職則濁氣自下而痞滿除。


氣虛不補,邪何由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10:16 | 只看該作者

學生


此證既為虛寒痞滿,用理中湯已屬藥病相符,為何方中又加丁香、砂仁、川朴?


[老師]此方中加丁香與加砂仁、川朴之意是不同的。


加丁香是為增加原方的溫中助陽之功。


因了香是辛熱之品,既可入脾胃而溫中,又能入下焦而助火。


此患病程較久,始因於寒,又傷於中。


況臟腑之虛,久必及腎,故此方加之,使其能緩下而溫中,助火以實土。


加砂仁、川朴者,因二味皆辛香性溫之藥,既可行氣滯又能溫脾胃,於補劑中加之,可以使補而不滯,又能蘇醒脾胃,暢達氣機。


但二藥在方中只是佐藥,故用量較少。


此法本之於朱丹溪,他說,「虛痞,愈疏而痞愈作,宜於補劑中微兼疏通」。


羅赤誠在藥物的應用上,講的更具體,他說,「於參、朮、歸、耆藥中,佐以陳皮、厚朴、香、砂之類一二味以制之。


不可獨攻,不可單補,不可先攻後補,惟應攻補相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10:35 | 只看該作者

學生


前人有「中滿者忌用甘草」之說,此方為何仍用炙甘草?


[老師]所謂「中滿者忌用甘草」,是指實證之痞滿忌用甘草,不是所有的痞滿證皆禁用甘草。


凡實證之痞滿,如氣機鬱滯,食積中阻,或濕濁內鬱,或痰飲停積等所致之痞滿,在治療時當以行氣開鬱,消食導滯,消痰逐飲,或除濕化濁等法,務使氣機通暢,鬱結得開。


而甘草為甘緩之品,其性壅滯而中守,有礙於疏通氣機而祛邪,故忌用甘草。


如治濕溫病,因濕濁中阻,氣機鬱滯而脘腹痞滿之諸方,若藿朴夏苓湯、三仁湯、連朴飲、杏仁滑石湯等,皆不用甘草,意即在此。


此證之痞滿,乃由脾胃氣虛,中陽不足,溫運無力而成,當以補益脾胃,健運中陽為法,因而不禁而當用。


朱丹溪說,「舉世治中滿痞脹,不問虛實,鹹忌甘草」。


殊不知古人所謂中滿勿食甘者,指實滿而言。


若自覺滿而外無腹脹之形者,當以甘治之。


長期高熱,氣短,眩暈,便溏長春中醫學院教授 肖永林 吉林省人民醫院 夏文靜 患者,女,34歲,工人,1983年3月末初診。


該患發熱已3年餘,經多方醫治,未能確診,療效不顯。


詢其病情,3年來,經常發熱,一般上午多在37?


813之間,下午38~39℃,夜晚常在40℃以上。


自覺全身疲乏無力,四肢怠墮,氣短懶言,食欲不佳,大便溏薄,有時眩暈,常汗出,易感冒,渴不欲飲,面色淡黃,口唇淡和,舌淡胖而潤,脈沉弱。


稍有勞累則症情加重。


前用藥方,率為清熱瀉火,滋陰養血之劑。


也曾服過安宮牛黃丸,藥後體溫暫退,移時復高,且出現腹痛,便溏。


據其脈症、病史及所用藥物綜合分析,診為氣虛發熱證。


用補中益氣湯加肉桂、生麥芽。


2劑後,覺疲乏、短氣見輕,食欲略增,發熱有所下降。


4劑後體溫恢復正常,諸症大減。


再用前方去肉桂,4劑,後以補中益氣丸鞏固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10:51 | 只看該作者

醫師甲


本病遷延久治不愈,臨床上遇到此類病證,應從哪些方面著手進行分析?


[老師]對於久治療效不顯患者,應從患者的症情及所用藥物等進行綜合分析。


一是久病之人,純實者較少。


大抵「暴病多實,久病多虛」,或為虛實挾雜證。


二是仔細辨析患者的症情。


由於此證長期高熱,人們往往只注意到這一點而忽略其他。


此患者之症情(見前)除高熱外,皆係一派氣虛象,稍加注意,並不難辨。


三是從所用藥物來看,用清熱瀉火藥不效,則非實熱可知,滋陰養血藥不效,則非陰虛或血虛發熱,所以我們不能再沿用上法。


別人走過的路,給我們提供了教訓和經驗,使我們不重蹈覆轍,而考慮其他途徑。


對於久治療效不顯的患者,借鑒此前已用過的方法,非常重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11:08 | 只看該作者

醫師乙


久熱不退,臨床有哪些證型?


其與氣虛發熱如何辨別?


[老師]從臨床看,久熱不退,特別是高熱不退,證型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四證:一是濕熱發熱,二是血瘀發熱,三是陰虛發熱,四是氣虛發熱。


氣虛發熱證,除了發熱(或高或低)外,同時必具脾虛氣弱,清陽不升之倦怠、乏力、氣短、懶言、嗜臥、食少、便溏或自汗、易感冒等症,且每於勞累後發熱與諸症加劇。


舌質淡胖,脈多沉弱無力。


濕熱發熱,多為內外合邪而致病。


從病變特點來看,以濕邪偏盛為主,往往出現頭身重疼,脘痞腹脹,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膩等症,與氣虛發熱之以虛為主者,自有區別。


只要稍加注意,不難辨識。


瘀血發熱證,肢體某處常出現痛有定處,唇舌青紫或有瘀斑,與氣虛發熱易於區別。


陰虛發熱與氣虛發熱雖皆屬虛證,但陰虛發熱多手足心熱,骨蒸顴紅;


而氣虛發熱則手足不熱,面白無華。


陰虛發熱多心煩、失眠、盜汗;


而氣虛發熱多心不煩、嗜睡、自汗。


陰虛發熱多口唇乾紅,咽燥而渴;


氣虛發熱多口唇淡和,不燥不渴。


陰虛發熱多大便乾燥,小便短赤;


而氣虛發熱則大便多溏,小便清長。


陰虛發熱舌質多紅而乾,或有裂紋;


而氣虛發熱則舌質多淡而潤,無裂紋。


根據患者之症情,再結合服藥的效果,在臨床上診斷氣虛發熱,並不困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11:25 | 只看該作者

醫師甲


氣虛發熱的機理是什麼?


[老師]氣虛發熱之氣虛,主要是指脾胃氣虛。


而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是造成脾胃氣虛的主要原因。


致於脾胃氣虛導致發熱的機理尚不十分明確,故無統一說法。


目前有以下幾種看法:—是認為脾虛氣陷,中焦虛寒,因之使虛陽外越而呈熱象;


二是認為脾胃氣虛,穀氣下流而蘊為濕熱,促使下焦陰火上衝而致發熱;


三是認為氣虛衛外不固,外感邪氣,正邪相搏而致發熱;


四是認為脾胃氣虛,健運失職,不能生血,血虛而致發熱;


五是認為陽氣不足,不能腐熟水穀,而致陰虛,陰虛則熱;


六是認為脾胃氣虛,升降失常,氣機鬱滯,鬱而化熱。


以上6種看法,我認為最後一種看法比較正確地說明了氣虛發熱的機理。


李東垣說,「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亡焦不行,不脘不通,胃氣熱,熱氣薰胸中,故內熱」。


人身之氣無時不在升降出入,故爾生機不息。


而脾胃居中,脾主升清,胃主降濁,為人體氣機升降之樞。


若飲食失節,勞役過度,損傷脾胃,致脾胃氣虛,運化失常,氣機升降阻滯,鬱而生熱。


從患者的症狀來看也說明了這一點,其胃氣不降則食少,脾氣不升則便溏。


其倦怠乏力,氣短懶言,頭暈,舌淡,脈弱,乃脾虛失運,清陽不升,無以營養全身之表現。


衛氣資始於先天,資生於後天,今脾氣虛弱,不足以充養衛氣,則衛氣虛,失其固密衛外之職,故常自汗出,易於感冒。


其發熱與諸證於勞累後加劇者,因勞則氣耗,重虛其氣,氣愈虛而鬱愈甚,故熱愈盛。


總之,氣虛發熱之機理為脾胃氣虛,升降失常,氣機阻滯,鬱而生熱。


其中脾氣虛弱,是主要病機之所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11:40 | 只看該作者

醫師乙


氣虛發熱,為什麼往往會予以清熱瀉火及滋陰之劑呢?


[老師]這是因為往往由於辨證不清,誤將氣虛發熱,認作實熱或陰虛發熱而造成的。


一般來講,初病、暴病之發熱多為實熱。


其證或由外邪束閉,或因五志過極,或為飲食、蟲獸所傷,或為跌打損傷等原因,使諸般邪氣,阻遏陽氣之暢行,陽氣鬱積而為熱。


即《內經》之「陽盛則熱」。


此患者之高熱不退,人們往往只注意高熱一症,而疏忽了脾虛氣弱之各種症情,因而將其誤認為實熱證。


既然為實熱,那麼「熱者寒之」為正治之法,則社區醫師叢書清熱瀉火等寒涼之品,在所必用。


但寒涼藥最易損脾胃而傷陽氣,因而用後症不減而熱益劇。


此時本應投以甘溫之劑,但:臨床時,往往又容易採取滋陰清熱法而忘了甘溫除熱法。


那是因為《內經》之「諸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王冰的「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所以當用清熱瀉火之劑而熱不退時,很容易改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的方法。


但氣虛與陰虛雖同為虛證,而其證治截然不同,一需辛甘溫補宣暢之劑,一用寒涼滋潤柔靜之味。


二者一陰—陽,一剛一柔,絕不可誤施。


若陰虛者誤用甘溫升補宣暢之藥,勢必劫陰助熱而火炎更熾;


氣虛者妄施寒涼濡潤柔靜之晶,必致傷脾阻氣而氣機愈鬱。


這就是本證用滋陰之劑而不見效的道理。


如果我們能很仔細對病史、症情和服藥效果進行綜合的分析研究,是可以避免上述錯誤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6:11:57 | 只看該作者

醫師丙


治療氣虛發熱的原則是什麼?


[老師]前面我們討論過,氣虛發熱的機理是脾氣虛弱,升降失常,氣機鬱滯,所以治療此證當以補其不足,利其升降,暢其鬱滯為主。


但此證的關鍵在於脾氣虛而清陽不升,因而「唯當以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


(《脾胃論》)摳飾魯葦法正是針對此證。


補中益氣湯則是治療此證的主方。


方中參耆術草,健脾益氣,為主藥。


柴胡升舉清陽,陳皮和降胃氣。


且柴、陳又具疏散解鬱之功。


當歸辛甘溫潤,既能養血而緩諸藥之剛燥,且其性行散而不呆膩,又有助於和調血脈,解鬱散滯。


綜合此方之功用在於補脾益氣,升清降濁,疏鬱行滯,正合氣虛發熱之病機,是以療效較為理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08:55 , Processed in 0.1249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