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師垂教】

 關閉 [複製鏈接]
12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19:34 | 只看該作者

痰多、咳嗽3年餘


長春中醫學院教授 肖永林 陳鳳芝 張X,男,36歲,1982年2月來診。


該患常覺喉中痰涎不絕,必咳之使出而後快。


但每次只能咳少量痰涎。


咳後稍舒,而稍過片時又覺喉中不暢,仍需再咳。


這樣就致每日咳聲不絕,已經3年多了。


詢其發病之原因及病程經過,患者言,大約3年前的冬季,因感冒而咳嗽較重,由於治療不當,一直纏綿二三個月咳嗽不愈。


當時的症狀是,乾咳無痰,有時有少量黏痰,咳聲重濁,常覺身上發冷,不熱不渴,不煩不躁,大便如常,小便清利而無赤澀熱痛之症。


咳嗽每於遇風冷及早晚起床睡覺時加重,甚或出現連續性咳嗽。


雖服用一些銀翹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甘草片、咳必清、麻杏止咳片、川貝精片、蛇膽陳皮末等藥物,效仍不佳。


後求治於一位老中醫,認為是肺陰不足,燥熱咳嗽,服了幾劑湯藥,又用過5盒百合固金丸。


服藥月餘後,咳嗽未見好轉,又覺胸中滿悶,脘腹痞脹、大便溏薄,喉中覺得有痰涎,咳之不盡。


天長日久,習以為常。


3年來,並無甯時。


每於陰天寒冷或感冒時,咳嗽更重,如在夏季或處溫熱之處則減輕。


視其口唇淡潤,舌質色淡肥大濕潤,舌苔白滑,脈象沉弦。


據其現有症情及整個病程,考慮此證當為寒飲阻肺,擬先用辛溫燥劑以溫肺化飲,暫不用止咳之藥。


為其疏方:桂枝10g,麻黃5g,乾薑10g,半夏15g,五味子5g,白芍10g,細辛5g,甘草10g,茯苓15g,陳皮10g。


水煎3次,分3次服,日服2次。


5劑後,自覺胸悶略輕,喉中痰涎稍少,咳嗽也隨之減少。


又5劑後,症又見輕。


考慮此患病程較長,非旦夕可愈,又將上方略為增減:桂枝10g,乾薑10g,半夏15g,五味子5g,白芍10g,甘草10g,細辛5g,茯苓15g,白朮15g,陳皮10g,山藥25g。


上方5劑,乾燥後,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10g,日服3次。


上藥大約1個多月服完,喉中痰涎明顯減少,咳嗽大減,每日只能咳十幾次,每次一二聲,胸悶、脘痞腹脹基本消失,大便已正常。


又用上方5劑做成丸藥,服後諸症基本消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19:50 | 只看該作者

由風寒犯肺所致的肺寒咳嗽


雖然有些患者由於治療不當,有,遷延於整個冬季之可能,但也有很多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之逐漸轉暖,而漸趨減輕,以致痊癒。


而如此患者一直3年多不愈,且常喉間痰涎源源而來,必咳之使出而後快,而咳痰之後不久,痰涎又來,可能與曾經誤認此證為陰虛肺燥而投以滋陰潤肺之藥有關。


患者雖不曾談及當時所用湯劑之藥物,但據其隨後所服之百合固金丸推測,其所用之湯劑,可能為由如二冬、二地、百合、玄參之類的藥物組成。


當時所以能將此證誤認為陰虛燥咳,可能一是由於咳嗽時間較長,二是患者乾咳無痰或痰少而致。


本為肺寒咳嗽,又投以寒涼滋潤之品,何異雪上覆霜?


宜其肺陽重被寒涼所遏,而滋潤之品又足以生痰致飲。


故其咳終無寧日,雖已3年,仍無化熱之象。


此證咳是標,痰涎上泛是致咳之因,而脾肺陽氣被寒潤所傷,氣化鬱而不宣則又為痰涎之本。


故治療此證,當用辛甘溫燥宣通之品,宣暢肺脾之陽氣而化飲。


應當明確的是,治療此證時,不應只顧及於肺,而遺忘了中焦脾氣。


因寒涼滋潤之品不僅困遏了肺陽,而同時也傷害了脾陽。


「脾喜暖而惡寒,土惡濕而喜燥」。


(《景岳全書》)中焦陽氣被寒濕困阻,陽氣升降之機失宜,故出現脘痞腹脹、大便溏薄之症。


因而在治療此證之時,又適當地應用了溫運中焦之陽氣的藥物。


第一張處方,為小青龍湯加茯苓、陳皮。


第二張處方為前方去麻黃加白朮、山藥。


小青龍湯原為溫肺、下氣、化飲之方,主治寒飲喘咳。


是以方巾以桂枝、麻黃、乾薑、細辛、半夏等辛宣溫燥,暢達陽氣而溫化寒飲之藥物為主。


第二方經過增減,實寓二陳、苓桂朮甘、桂苓五味甘草湯、苓甘五味薑辛湯等方。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張氏醫通》)七方不僅能溫煦上焦之陽氣,也能溫暖中焦之陽氣,使陽氣漸充而宣暢,則寒邪自去而痰飲自化。


痰飲化而不再上泛,故不?


台咳而咳自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0:03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乙


書中有言,脾肺二家之痰不可混治,一治以溫燥,—治以清潤,與此證之治療是否不符?


[老師]書中確有此說,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就明確地說過,「脾肺二家之痰不可混治。


脾為濕土,喜溫燥而惡寒潤,故:二朮、星、夏為要藥;


肺為燥金,喜涼潤而惡溫燥,故二母、二冬、地黃、桔梗為要藥」。


此處所言之脾肺二家之痰,治療用;


藥之不同,實即為濕痰與燥痰治療用藥不可混同。


蓋濕痰多緣於脾腎陽氣不足。


「脾主濕,濕動則為痰;


腎主求,水泛亦為痰」。


(《景岳全書》)然濕之所以動,在於脾氣虛不能制水;


水之所以泛,源於腎陽虛不能主水。


痰飲之成,雖有其他各種原因,而關鍵在於脾腎之陽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蓄而成。


故有「脾腎為生痰之源」之說。


此類痰飲實即為「寒痰」或「濕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0:21 | 只看該作者

燥痰之生


多由於肺腎陰虛,或熱灼陰液而成。


燥痰與濕痰從成因、辨證與治療上正好相反。


《類證治裁》說,「夫腎陽虛,火不制水,水泛為痰,為飲逆上攻,故清而澈,治宜通陽泄濕,忌用膩晶助陰;


腎陰虛,火必爍金,水結為痰,為痰火上升,故稠而濁,治宜滋陰清潤,忌用溫品助陽」。


上面雖只談到腎陽虛,水泛為痰,與腎陰虛,水結為痰之不同,但其證情與用藥宜忌,完全適用於脾家之濕痰與肺家之燥痰。


前面所談到的只是脾家濕痰與肺家燥痰對待而言,並不是說肺家之痰必屬燥熱而已,而實際上肺家之痰也有屬於寒濕者,並且在東北地區還很多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0:38 | 只看該作者

肺為嬌臟,既易傷於寒


也易傷於熱。


既易陰液耗傷而病陰虛燥熱,也易陽氣虛衰而致氣虛寒濕。


肺為水之上源而主津液之施布及水道之通調,若由於「形寒飲冷」或為寒藥所傷,則陽氣被困而氣不敷布,津液凝聚而病寒飲濕痰。


若由於熱邪壅阻或被燥邪所傷,則熱煎津液而為熱痰燥痰。


若因於肺腎陰虛火旺,也有病燥痰之可能。


在肺家痰飲的治療上,燥痰熱痰固可用寒涼清潤之品,而寒痰濕痰則非辛溫燥烈之藥而莫屬。


能全面地正確地掌握肺臟痰飲的各種不同特點,則在治療用藥時自能應用自如,而不會因囿於一偏之見,束縛自己的手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0:54 | 只看該作者

醫生丙


在治療咳嗽的方劑中,有很多都應用杏仁;


在祛痰時又每多應用桔梗。


此患者咳嗽既久,而痰涎又多,為何方中不用此二藥。


[老師]咳與痰常相因為患,因而疾病中也常同時出現。


但在治療時,應先辨明是因痰而致咳,還是因咳而生痰。


若因痰而致咳者,當先治痰,使痰清則咳自愈;


若因咳而生痰者,應先察明致痰之因,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使肺氣清肅,咳止而不再生痰。


杏仁苦溫而潤,善降肺氣而止咳平喘,對於肺氣壅逆之咳喘較為有效,故很多止咳平喘之方劑常用之。


據藥理研究,杏仁中含苦杏仁甙和苦杏仁酶。


苦杏仁甙可被酶水解產生氫氰酸,少量氫氰酸有鎮靜呼吸中樞的作用,因而能使呼吸運動趨於安靜而奏鎮咳乎喘之功。


而本證之咳,是因痰涎所致,通過咳嗽,又可排出痰涎。


所以對於此種咳不要強於制止。


若強止其咳,反不利於痰之排除。


況杏仁多脂而柔潤,與本方之辛溫燥烈而化痰飲者又不相符,故未用杏仁。


桔梗苦辛平,善開宣肺氣而祛痰。


故痰多者常用之。


但祛痰與消痰(化痰)不同。


祛痰是指祛除已經產生之痰,如桔梗、皂莢、貝母、瓜蔞等;


而消痰則是消除生痰之原因,使氣機宣暢,津液施布而不再生痰聚飲。


欲達此目的,必用「溫藥和之」。


此證即用辛溫燥散之品,宣暢脾肺之氣機而使清升濁降,津液敷布,痰飲自無生成之由。


此為治痰之本,而桔梗只能治痰之標,故未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1:10 | 只看該作者

盜汗2年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張X,女,5歲,1985年9月15日初診。


患兒盜汗2年。


夜間低熱,入睡則全身汗出,醒來即止。


捫之汗冷而黏。


有時汗出過多,內衣褲皆浸濕。


望診:神倦欲眠,形瘦色蒼,黑睛帶綠,口乾喜飲,納差,大便乾燥,舌淡紅,苔薄白欠潤,脈弦緩。


經X光透視,肺部正常。


西醫認為營養不良,鋅元素缺乏,但久治無效。


又曾間斷服用過當歸六黃湯、知柏地黃湯等合潛陽鎮攝藥物20餘劑亦乏效,家長已失去治療信心。


聞道「江爾遜高徒班」開設疑難病專科門診,特來一試。


據患兒症狀、舌脈,直斷為脾陰虧損,肝旺陽浮之證,擬用滋脾斂肝,潛攝浮陽方法。


予張錫純資生湯加味:生山藥30g,玄參15g,白朮10g,生雞內金6g,大力子6g(炒搗),白芍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丹皮10g,地骨皮10g。


6劑。


二診(9月27日):服藥2劑,夜熱盜汗明顯減輕,服完6劑遂止。


納轉佳,口不乾,大便暢,舌淡紅苔薄白,脈緩。


處方:生山藥900g,生雞內金30g,共軋為極細末,每晨用30g,煮粥,調以白蔗糖令適口,連服1個月。


半年後隨訪,夜熱盜汗一直未復發,面容、黑睛轉正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1:26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甲


醫書上說盜汗多屬於陰虛,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夜間屬陰,夜眠汗出,當然是陰虛。


但有的患者白天午睡也汗出不止,也屬於陰虛嗎?


[老師]首先要明確盜汗的概念。


不論是在夜晚,還是在白天,只要入睡汗出,醒來汗止,就是盜汗。


如《丹溪心法》所說,「盜汗者,謂睡而汗出也。


不睡則不能汗出。


方其熟睡也,湊湊然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非若自汗而自出也」。


這是盜汗的概念。


而《證治準繩》將盜汗的病因病機歸結為:各種致病因素「傷損陰血,衰憊形氣。


陰氣既虛,不能配陽,於是陽氣內蒸,外為盜汗」。


不論夜晚還是白天,寐(入睡)則屬陰,陰虛則陽旺,「陽加於陰謂之汗」。


(《素問•陰陽別論》)證之臨床,外感病盜汗多屬邪戀少陽,而內傷雜病盜汗則多屬陰虛,屬氣虛或陽虛或濕熱者比較少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1:40 | 只看該作者

學員甲


盜汗一症,古今醫書確實大多責之陰虛內熱,陽失潛藏,而以滋陰降火、潛陽鎮攝為正治方法。


但本例患兒屢用當歸六黃湯、知柏地黃湯等滋陰降火,又配合潛陽鎮攝藥物,為什麼乏效呢?


[老師]當歸六黃湯、知柏地黃湯等,寒涼降火有餘,而滋脾斂肝不足。


用於成人尚可,用於以「脾弱肝旺」為病理特徵的小兒,則不甚契合。


若投藥二三劑不見起色,猶誤認為藥力未到而繼續用之,用至五六劑,恐難免損脾敗胃之虞。


觀本例患兒,雖然夜熱盜汗,但其他一系列症狀,並無明顯的內熱或火旺之徵;


其舌質淡紅,苔薄白欠潤,脈弦緩,也非明顯的內熱或火旺之象,且其服藥乏效明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1:59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乙


所謂「脾弱肝旺」,是指小兒雜病的一般病理,並不是盜汗一症的具體病理。


但患兒服用滋脾斂肝、潛攝浮陽的資生湯加味後,效果確實佳良,是什麼道理?


[老師]一般性寓於特殊性之中。


盜汗一症,固然是陰虧液耗,陽失潛藏所致,但陰陽失去平衡的根源何在呢?


觀本例患兒,除了夜熱盜汗這一症狀之外,尚伴有神倦欲眠,形瘦色蒼,黑睛帶綠,口千喜飲,納差,大便乾燥等一系列症狀。


這一系列症狀是可以用「脾弱肝旺」四字來概括的。


所謂「脾弱」,具體言之,這裏是指脾陰不足;


脾陰不足,則滋生陰精的功能必然減弱,而身形困頓。


所謂「肝旺」,亦具體言之,這裏是指肝陰不足,肝中所藏的相火因之偏旺;


肝旺,不僅乘脾,而且消耗陰精的機會亦增多。


這就是患兒身形困頓與夜熱盜汗俱見的根本原因。


而身形愈困頓,夜熱盜汗愈甚,反之亦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要想切斷這種惡性循環,就必須以滋脾斂肝為主。


這樣圖本以治,自然效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2:17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丙


符合滋脾斂肝法度的方藥不少,為什麼要獨選資生湯呢?


[老師]資生湯是近代名醫張錫純治療陰虛勞熱的第一方,載於《醫學衷中參西錄》第一冊。


我一向認為本方的主要功效是滋補脾陰。


方中重用生山藥大滋脾陰,輔以白朮健運脾氣(脾陰虛多伴脾氣虛,宜氣陰同補);


佐以生雞內金(雞之脾胃),不但取其消食腐積,更取其以脾胃補養脾胃;


又用玄參退虛熱,大力子潤肺滑腸通便。


我在原方基礎上加白芍斂肝,丹皮、地骨皮助玄參退虛熱,龍骨、牡蠣潛攝浮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2#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2:34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丁


資生湯加味治療小兒盜汗,運用的機會多嗎?


[老師]運用機會很多。


我治療小兒盜汗,幾乎必用此方加味,駕輕就熟,屢用不衰。


有鄉村醫生祝X,言其小兒8歲,盜汗2個月,迭用滋陰潛陽方藥不愈,特來索一方。


我當即書此方加味,彼視之,流露出不相信的神態。


我說「試服2劑無妨」。


不久來告曰,「果然服2劑盜汗即止」!


如服數劑後盜汗減少而未全止,可加仙鶴草30g;


如盜汗兼自汗,可加黃耆15-30g。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3#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2:54 | 只看該作者

學員乙


古代醫家治療盜汗,也有從脾陰方面來考慮的嗎?


[老師]有。


如清•陳修園治療盜汗,喜用「蓮棗馬豆湯」,方中蓮米、大棗、馬料豆便是滋補脾陰的藥物。


又如清,林佩琴治療盜汗,喜用「益陰湯」,即在六味地黃湯滋補腎陰的基礎—仁,加麥冬、蓮米滋補脾陰,白芍、五味子斂肝,地骨皮退虛熱,燈蕊引熱下行。


這2首處方我都做過一些臨床驗證,其療效均不如資生湯加味理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4#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3:10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患兒盜汗已痊癒,還用生山藥、生雞內金做藥膳連服1個月,是否有此必要?


[老師]很有必要。


因為盜汗雖初愈,但患兒脾陰不足的病根仍然存在,所以必須繼續滋養脾陰,充實其生化之源,才能防止復發。


生山藥雖是尋常服食之品,但其味甘歸脾,能大滋脾陰,且色白入肺,液濃入腎,又能潤肺滋腎;


少佐生雞內金消而導之,運化其補益之力,則久服也不會產生滿悶之感;


加白蔗糖令適口,患兒必喜食。


張錫純治療陰氣虛損的多種疾病,常以此法善後,值得借鑒。


而張氏的經驗亦有所本——本於《內經》「食養盡之」四字。


這確實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康復之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5#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3:24 | 只看該作者

高熱7天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中醫研究室主任 余國俊 陳X,男,10歲,1985年8月2日初診。


患兒7天前因游泳過久,復遭雨淋,致惡寒發熱,無汗,全身酸軟,咽微痛,測體溫39℃。


先服銀翹散加香薷2劑無效。


又肌注柴胡針、穿虎寧,口服撲熱息痛、六神丸、穿心蓮等,全身出汗,熱勢漸退,但數小時後高熱又起,乃收入急診觀察室。


經查血、胸透,未見異常。


西醫診為「上呼吸道感染」,以輸液(藥用氨苄青黴素、維生素等)為主,配服解熱鎮痛藥,仍然熱退復熱,體溫有時高達40.5℃o又加服紫雪丹冀其退高熱,亦乏效。


前後高熱7天,進食甚少,日漸羸弱。


經兒科會診,決定用激素。


家長極力阻止,而惶惶然前來邀診。


刻診:患兒仰臥病床,面容消瘦少華,唇紅而燥,汗少,微惡寒,微咳,額熱身熱,手足冷,精神萎靡不振,時而煩躁不安,大便3日未行,口乾思飲,咽微紅,舌紅,苔薄白微黃欠潤,脈緊數。


體溫39.5℃。


此為風寒自表入裏化熱,三陽合病之證,治宜疏風散寒,清透裏熱。


用柴葛解肌湯加味:柴胡25g,葛根30g,白芷10g,羌活10g,桔梗10g,生甘草5g,白芍10g,黃芩6g,生石膏50g,連翹10g,鉤藤10g,地龍6g。


1劑。


煎服法:用水500mi,先煎生石膏半小時,納餘藥,文火煎10分鐘;


再納鉤藤,煎3分鐘。


濾取藥液約300ml,每次服60ml,半小時服1次。


診畢,已是下午3時。


效果:服藥4次後,全身開始微微汗出,高熱漸退;


至下午4時服完全部藥液後,曾大便1次,質軟;


至11時熱已退盡,體溫36.8℃。


當夜安睡未醒,次晨體溫正常。


乃改予竹葉石膏湯2劑以善後。


從此未再發熱,囑其注意飲食調理,身體逐漸康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6#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3:39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甲


本例患兒感冒高熱7天,正值盛夏季節,為什麼不考慮暑熱為患,而用清暑解表法呢?


[老師]暑邪感冒必挾濕,除了暑濕鬱遏衛陽而發高熱之外,暑濕困頓中焦之症也很明顯,如脘腹痞悶,甚至吐瀉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7#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3:59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教材上說小兒感冒一般分為風寒、風熱、暑邪3種,本例既不屬於暑邪感冒,那麼是屬於風寒還是風熱感冒?


[老師]高熱已7天,已難鑿分風寒與風熱。


客觀地說,小兒體稟稚陰稚陽,體質尚未完全定型。


所以小兒感冒高熱,純屬風寒或風熱者比較少見,而以外寒內熱或「寒包熱」者居多。


古人稱為「客寒包火」,也是這個意思。


此與成人感冒高熱是有所差異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8#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4:12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乙


那麼我再提兩個問題:第一,本例內熱症狀很明顯,但外寒症狀並不明顯;


第二,大便3日未解,為什麼不用瀉下藥?


[老師]不明顯不等於沒有。


如微惡寒,汗少,苔薄白微黃,脈帶緊象等,都是外寒未解之象。


臨床上要充分注意外寒,不要一見高熱,就忽視了外寒的存在,更不要用體溫表來判斷寒熱。


至於大便3日未解,但並無腹脹或腹痛而拒按等腑實症徵,怎麼能用瀉下藥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9#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4:26 | 只看該作者

實習生丙


小兒感冒高熱的病機與成人有所差異,那麼治法也應有所差異了?


[老師]是的。


小兒感冒高熱多屬「寒包熱」,若純用辛溫發敵(麻黃湯、荊防敗毒散之類),則外寒雖去,而內熱復熾;


純用辛涼清解(桑菊飲、銀翹散之類),則外寒留戀,內熱亦無出路。


實踐證明,惟主用辛溫配辛寒,開通玄府,清透蘊熱,輔以樞轉升提,引熱外出,佐以酸甘化陰,和營泄熱,且先安未受邪之地,才能「畢其功於一役」。


而柴葛解肌湯就與這種法度十分符合,所以退小兒感冒高熱十分迅速而平穩,經得起重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40#
 樓主| 發表於 2013-7-8 17:24:40 | 只看該作者

學員甲


明,陶華創制的柴葛解肌湯,載於{傷寒六書)o其方由柴胡、葛根、白芷、羌活、生石膏、桔梗、黃芩、白芍、甘草、生薑、大棗11味藥組成,用以代替葛根湯,治療太陽陽明經病——惡寒漸輕,身熱增盛,頭痛肢楚,目痛鼻乾,心煩不眠,眼眶脹痛等症。


分析該方的藥物組成,並不完全符合你剛才所講的那種法度,你卻說完全符合。


你的說法有什麼根據呢?


[老師]古今醫書解釋柴葛解肌湯,大多注重於單味藥物的性味功效,而很少從復方的化合、協同作用角度去理解。


我認為本方配伍高明之處,在於以「藥對」的形式,巧妙地取法或濃縮五個復方,汲其精華而創制出新的復方。


但製方者卻含而不露,引而不發。


我的分析是:羌活——石膏,辛溫配辛寒,師大青龍湯法,發越戀表的風寒,清透內蘊的實熱;


葛根——白芷,輕清揚散,有升麻葛根湯意,善解陽明肌肉之熱;


柴胡——黃芩,寓小柴胡湯,旋轉少陽樞機,引領邪熱外出;


桔梗——甘草,即桔梗甘草湯,輕清上浮,蓋除胸膈、咽嗌的浮熱;


白芍——甘草,即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和營泄肌腠的鬱熱。


綜合來看,柴葛解肌湯一方,因其取法或濃縮以上5個復方在內,故能同時兼顧外感邪熱的表、裏和半表半裏三個病理層次,從而發越之、清透之、引領之,直令邪熱無所遁形。


我臨床反復體驗,深知使用本方時若劑量、加味恰當,煎服得法,最善退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熱,且一般不會熱退復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47 , Processed in 0.2031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