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1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49:0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通經接氣」是就效果而言,「飛經走氣」是就方法而言。


在經氣滯澀時,特別是停留於關節而不傳時,針在淺部要用青龍擺尾法,針在深部要用白虎搖頭法;


這兩法都是搖法,前者是淺而大搖之法,其狀似青龍擺尾,後者是深而小搖之法,其狀似白虎搖頭,故以此來命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49:1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通經接氣時,只用「龍」、「虎」兩法足矣。


「蒼龜探穴」是以搜為主的探求得氣的方法;


「赤鳳迎源」是一種加強得氣的手法成方,又是一種飛針取涼的方法。


張氏認為泉石先生是以形象比擬的方法,用龍、虎、龜、鳳的動作來說明針的操作,而形成的一套方法。


雖然四法成為一組,但其用途不一。


龜鳳兩法與龍虎兩法聯繫,以「龜」法搜尋到經氣,以「鳳」法加大經氣的強度。


在此基礎上來行飛經走氣之法是會更有成效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49:2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進針時要用力緊握針柄,要使力貫全針,以期針入氣至,在行搖法時,亦就同時把醫者之「力」,通過針推入腧穴之中,邊搖邊用力,而不是讓兩指呈空扶狀態。


古人以「舵」、「櫓」相比,須知扶舵、搖櫓亦均應有功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49:4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5「爪切」是在進針之前,是為了尋找腧穴的敏感點和激發經氣。


在「爪切」的痕跡上進針,則刺入有准,腧穴的皮氣得以宣散,以使進針不疼。


「循攝」是在進針得氣後立刻施用於經上,來激發經氣的方法;


一般以左手二、三、四指,三指併攏,以其指肚和指甲由所刺之腧穴附近的經上(三指要順經方向排列),沿向心方向,迅速叩擊,要爪甲及指肚同時叩擊到經上。


用爪甲叫「攝」,用指肚叫「循」,故稱此為「循攝」。


循攝時,一條手經叩擊3~4處,足經4~5處。


此間中指應叩以一個主要腧穴上,每次叩擊應2~3秒內完成,必須把「力」敲進穴中。


視經氣之出現程度不同亦可反復操作2~3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49:5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6其他諸家之解釋可供參閱,唯其中關閉經之一端,以使經氣向另一端傳導,是各家之共識,應當予以注意。


這也是控制經氣傳導方向的一個常規方法。


控制經氣上行,多在五輸穴上操作,自然多是關閉下端,開放上端。


這也應看是行龍虎二法的常規操作之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0:0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青龍擺尾法與白虎搖頭法的組合應用「龍虎」兩法是一套靈活組合的手法成方。


它的第一個層次是單式手法的成分,右手主搖,以搖為中心;


左手一主爪切,用爪切來尋穴定穴,二主循攝,用循攝來激發經氣,以達到飛經走氣的目的,收「無不應矣」之效。


它的第二個層次是復式手法的交叉組合,在程度上先「龍」後「虎」以達氣入關節者叫「通關交經」法。


以龍虎兩法中之一法,佐以「循攝爪切」,使經氣通過關節者叫「通經接氣」法或「飛經走氣」法。


用子母生克(即在五輸穴上用五行生克)法配穴,用青龍擺尾法行氣,當行針中經氣滿溢時,能夠宣散經氣,這種方法叫「五臟交經」法。


它的第三個層次則是依據上述原則派生出來的兩套氣與經交為目的的手法成方。


一是使氣至關節而不回流的「關節交經」法,二是按五行生克法配穴,達到瀉邪氣、補正氣目的的「隔角交經」法,經過張氏這樣一番整理研究,古代手法成方中,有關飛經走氣的幾張方子就更能一目了然,感到清楚多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0:1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手法評析中醫針灸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現已發展成為世界醫學。


針灸學術中最難掌握的部分是針刺手法,針刺手法是針灸學術中的高、精、尖技術,是針灸理論中博大精深的部分,是中醫針灸技術水準的標誌,是提高針灸臨床療效的關鍵。


因此,研究針刺手法,就成為當今針灸研究的重要方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0:3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張氏從50年代起,就致力於針刺法的研究。


他幸逢盛世,得遇名師,年輕時練過基本功,在困厄中又從針灸古典文獻及經絡理論上對針刺手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在臨床上探討了針刺手法的規律。


張氏的研究是標舉了竇漢卿與泉石兩位宗師針刺手法的深邃與精微,是闡發與綜合了自明以來各針灸名家高武、汪機、楊繼洲,以及現代的針灸名家陸瘦燕、鄭毓琳、文介峰等有關針刺手法的卓見與絕技。


張氏功夫所在,水準所在,在宏觀上他運籌得體,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再加上他潛心鑽研了40年,才能在針刺手法上碩果累累。


他50年代末期撰寫的《如何控制針感的性質》和《如何控制針感的傳導方位》兩篇論文至今對針刺手法仍具有指導意義。


張氏1990年畢業的博士研究生作的論文就是《涼熱及其針感出現規律的臨床實驗研究》。


70年代在針感研究的基礎上,他把全國協作項目針麻原理循經感傳的研究與之結合,又把針感的研究擴展了一步。


循經感傳就是刺激腧穴後激發了經氣,使之沿古典的十二經及奇經八脈的線路傳導的感覺。


這個專案是全國的重點攻關專案。


張氏是借鑒了他的針感研究,在他的854例循經感傳調查的基礎上,首先提出來「循經感傳激發」的研究。


在1981年組成的10省市自治區激發感傳協作組,就是由他領銜的。


他根據激發感傳的研究結果,把控制針感的方法學研究,向前推進了一步。


進而他全面地進行了循經感傳規律性的研究,使循經感傳的研究從現象觀察向理論研究過渡。


在國家七五攻關專案中這項研究獲得1990年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張氏所提出的循經感傳規律性有:普遍性、潛在性(隱性)、可激性、可控性、趨病性、效應性、循經性和變異性。


經過15年的追試與驗證,這個理論逐項得到了證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0:4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如把這個理論應用於指導針灸臨床,針刺手法中所有的與經絡有關的理論問題,幾乎全都可以闡述清楚。


經絡理論作為針刺手法的指導理論,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這項研究的分題從1979~1991年陸續獲得了多項各級成果獎,其中1979年省部級就有兩項。


這為他針刺手法的研究打下了經絡理論的基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0: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文以載道」和「醫本儒流」,這是我國傳統中醫學術的一大特色。


我國古代名醫有許多就是走了「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道路。


大方脈(內科)的鼻祖《傷寒論》的作者張仲景、中國第一部針灸專著《針灸甲乙經》的作者皇甫謐、針刺手法的宗師竇漢卿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明?楊繼洲的《針灸大成》,針灸界公認是我國明以前的針灸總結,針刺手法的主要內容,本書「悉採集之」。


為了從古典醫學文獻上深入地探討針刺手法,張氏對《針灸大成》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這個專案被納入1963年國家醫學科學研究規劃36項(三)題。


他經過20年的艱苦努力,這部百萬字的巨著《針灸大成校釋》,於1984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該書校勘610處,注釋2999處。


第四卷針法部分是他研究的重點,有關針刺手法中一些重要的古典理論和方法問題,他在本書的研究中得到解決,這又為他整個針刺手法的研究奠定了中醫文獻學的基礎。


這項研究於1989年被評為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二等獎;


同獲國家出版總署1992年全國古籍整理研究三等獎,獲此項殊榮的,在中醫藥方面僅《本草綱目》與《針灸大成校釋》兩項。


根深才能葉茂,張氏在文史哲方面有相當的根基。


從他的友人為他的《針余詩草》所寫的序中可見:「張縉先生,幼好詩文,長而從醫焉。


文而後醫,醫理易達;


醫而兼文,文采彌麗。


先生之於醫與文,可謂相得益彰矣。


……先生之詩,聲韻屬對,詢稱裡手。


這位詩文「裡手」,是1951年畢業於瀋陽中國醫科大學的西醫,1954~1955年結業於「全國高等醫學院校針灸師資班」,1965~1966年又在西醫學習中醫班結業。


正是他熟諳文史,身兼中西兩醫,又以非凡的努力,長期從事針灸的實踐研究,才能達到這樣高超的水準和有這樣卓越成就。


張氏的成功之路,應當是有現實意義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1:0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張氏在針刺手法操作時,駕馭經氣的嫺熟程度,已經到了「爐火純青」;


手法運作的技巧,堪稱「藝臻化境」。


無論是給研究生上課,也不論到國外講學,他都是講完一段,就在學員身上做,讓學習者自己去體察不同的手法都是什麼樣的效應。


張氏的針刺手法從理論研究到臨床實踐、從操作手法到文獻的整理、從成果的實用價值到學術意義來綜合評價的話,當今的針灸名家中在針刺手法的研究方面當首推此人,在國外就更無二者。


1995年12月27日《中國中醫藥報》頭版以顯著位置報導:「陝西知名中醫專家呼籲『搶救名老中醫針灸絕技刻不容緩』。


張氏的針法絕技的繼承,是應該提到日程上來了。


「搶救」僅僅是繼承,發展才是更重要的目的,趁張氏健在,給條件讓他更多地教學育人,讓他研究發展,這更應當是刻不容緩的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1:0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作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張氏以其對針刺手法等領域的卓越貢獻而獲此殊榮。


張氏是黑龍江省和東北地區的針灸學科帶頭人,是全國針法灸法的學科帶頭人,他不僅僅在針灸事業上有重大的建樹,更重要是他在針灸學術上的貢獻。


他以40年功力研究了針刺法及其密切相關的文獻理論與經絡理論。


他對針刺手法的研究,已經到了相當精確的程度。


他的特點是全面繼承,有序地系統研究,最後達到對針刺手法的整體推進。


他在針刺手法的研究中涉及了7個大的方面:①練手法基本功的研究;


②進針法的研究;


③二十四式單式手法的研究;


④以燒山火、透天涼與龍、虎、龜、鳳四法為核心的復式手法的研究;


⑤針刺補瀉的研究;


⑥針刺得氣的研究;


⑦針感的研究。


這些研究覆蓋了針刺手法的全部。


張氏針法博大精深,自成體系;


手法間概念明確,義界清楚,有規定的術式、可變的範圍和運作的分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1:1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在重要手法上既有定性指標,又有定量指標,為在生物工程學中建立針刺手法的物理模型奠定了醫學基礎。


在2000年前《內經》時期,已經形成了以「得氣」為重點,以「徐疾」為主要方法,以「補瀉」為治療原則的針刺手法體系。


《內經》中對「得氣」的描述已經到了至精至微的程度。


《內經》中《靈樞?九針十二原》:「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素問?寶命全形論》:「靜意視義,觀適之便,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形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


伏如橫弩,起如發機。


可見針刺「得氣」已經發展到相當的水準。


《內經》時期肇成了針刺手法的第一個高峰。


其後兩晉唐宋時期對針刺手法皆主述《內經》,而少自己的建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1:2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到元代竇漢卿著《針經指南》首次提出十四式單式手法,並對冷熱手法作了精闢的闡述,提出了操作的原則和總體趨向。


竇氏後200年,到明初有他的學派傳人泉石著《梓岐風穀飛經撮要金針賦》,這是我國第一部針刺手法的專著。


此書除主述竇氏十四式單式手法外,還提出燒山火、透天涼等治療八法與蒼龍擺尾、白虎搖頭等通經接氣大法,而且將涼熱手法首次命名為燒山火與透天涼,並提出了具體的術式。


竇氏與泉石氏的不朽功績,是他們使針刺手法形成了完整的體系,有了豐富的內涵,有了可操作的術式,提出來的單式手法與復式手法,均形成了各自的系統。


如果說《內經》時期提出了針刺手法,形成了以得氣和補瀉為主要的學術內容,為針刺手法的體系和刺灸學學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那麼竇氏和泉石氏提出的單式手法系列和復式手法系列及其術式,則是使針刺手法的體系完整,使以針刺手法為基礎的古典刺灸學學科得以最後形成。


這就使我國針灸史上推出了兩位針刺手法的宗師,使針刺手法達到歷史上第二個高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1:4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自竇氏與泉石氏以後的5~7個世紀中,雖然針灸名家輩出,但皆主述竇氏與泉石氏的學說。


《瓊瑤神書》雖託名為宋出,但可以看出,此書乃宗竇氏之學,手法種類記述雖多,然語焉不詳,亦無操作方法,閱後使人如墜入五里霧中。


徐鳳於手法之功,是其在所撰《針灸大全》中首載了有序言的《梓岐風穀飛經撮要金針賦》,使這部手法專著得以流傳,並說明了泉石氏的師承,也說明了《金針賦》上手法原本於竇氏。


高武、汪機在主述竇氏泉石氏手法時有所發展和補充,間有評語,其某些評論雖言詞過激,但多切中時弊。


李發揮了《金針賦》中的「撚轉」,但過於繁瑣。


楊繼洲在其《針灸大成》中,以第四卷的整個篇幅上起《內經》下及元明兩代各家的針刺手法「採樣集之」,為明以後針刺手法的傳播提供了文獻。


其《經絡迎隨設為問答》,以及楊氏《下手八法》與《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皆楊氏對針刺手法的發展;


楊氏在《針灸大成》中彙集的復式手法是明以前針灸文獻中最多的,從對燒山火等術式上的補充,可見楊氏乃針刺手法之臨床大家。


明代對針刺手法貢獻最大者,首推明初的泉石與明末的楊繼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1:5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新中國成立以後,針灸事業突飛猛進,針灸學術也日新月異,針灸已跨出國門成為世界醫學。


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多彩的治療方法,確實可靠的臨床療效和現代的科學研究,日益被世界所矚目。


在針刺手法方面亦然。


以手法絕技而稱著的,北京有鄭毓琳及鄭魁山、李志明,上海有陸瘦燕,廣東有文介峰;


以手法理論稱著的有上海陸瘦燕和吳紹德,浙江樓百層;


以針刺手法實驗研究而稱著的有北京陳克彥。


上述各家除鄭魁山和吳紹德外,均已過世。


鄭魁山老先生現居蘭州,已屆74歲高齡,所幸當地重視,成立了「鄭氏針法研究會」,可望鄭魁山老先生的針法絕技能夠得到繼承與發展,鄭氏祖傳針法能夠得到發揚。


本文的中心是研究張氏的針刺手法,因主題所在,佔有的資料所限,對其他各家自然涉及較少,深望學界見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2:0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張氏研究針刺手法,有扎實的中醫基礎和文史基礎,有牢固的經絡與文獻理論基礎,有堅實的基本功基礎,又有現代醫學科學的基礎。


他在大半是身膺右冕的環境中,進行這樣有序的研究,自成體系,又件件有結果,沒有超越於一般的毅力,沒有奮鬥不息的拼命精神,是無法完成的。


這樣傑出的專家的成功,本身就具有極大的魅力。


他的研究分開可以各自成章,合起來又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就是針刺手法。


從張氏的研究結果看,他的針刺手法及其研究的特點是:使針刺手法成為一個渾然的整體;


使針刺手法的基礎理論與臨床應用得以互相照應;


方法學和治療學能互相補充;


基本功與手法操作能相互結合;


單式手法的操作有標準;


復式手法的應用有術式流程;


使多年來懸掛於教科書上的七條補瀉理論,條條落到實處;


使原本為從屬的方法又各歸原位。


由於張氏的研究是一次正本清源的工程,是微觀與宏觀綜合的推進運作,由於這項研究是一個成果群的匯合,所以使針刺手法達到了整體發展的效果。


張氏以非凡的毅力,得體的運籌,在無序中創造條件進行有序的研究,可以說他的研究成果,是用他的心血鑄成的。


他從25歲青春到65歲的老之已至的幾乎整個人生,用了全身心的投入,才使他在針刺手法的領域獲得如此的巨大成功。


他的歷史性功績,是他和當代的幾位傑出的研究手法的專家一起,把我國針刺手法這一針灸領域中的高、精、尖技術,推到竇氏、泉石氏以後的第三個高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2:1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而張氏本人在其中的貢獻是傑出的,是可以成為這個專家群體中的帶頭人物。


針灸學是一門知識型與技術型相結合的學科,從刺灸學這個分支學科來說,其「技術」部分遠大於「知識」部分,因而實際操作技能就顯得格外重要。


歷來學術交流承襲過去的傳統,是清一色的宣讀論文。


後來隨科學進步,加進去一些圖像方法,但仍然是間接的。


張氏一貫主張用現場操作來進行直接交流,以「手談」為主。


從1981年在貴陽他負責主持的全國針法灸法學術會議的現場交流開始,到1991年受世界針聯委託由中國針灸學會負責在北京召開的「世界針聯針法灸法現場經驗交流會」為止,這10年中,他主持了多次這種以實際操作為主的交流,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受到了國內外針灸界的一致好評,找到了適合於本學科發展的學術交流形式。


近幾年來在哈爾濱召開的國際和國內大型針灸學術會議,更發展成以「主持人」形式邊做邊講,邊組織會場上的靈活交流,甚至包括技術指導和總結,這種形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2:2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張氏這20年來給學生上課,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只要講針刺手法課他都是邊講邊做,一改過去只講不做的做法,他的這種有效的直觀教學方法,大大地推動了針法灸法尤其是針刺手法的進展。


張氏的針刺手法就我們所知,是可以與現代科學接軌的唯一的一套針刺手法。


因為這套手法每一環節他都能講得明白透徹,講什麼手法就做什麼手法,做什麼手法就出現什麼結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1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52:3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他的手法概念明確,義界清楚,有規定的術式,有可變的範圍,在主要手法上不僅有定性指標,而且有定量指標。


他力主行針時要「力貫針中,力在針前,針隨力入」。


他強調「針」是「力」的「載體」。


他用「推」的手法,能直接證明「力在針前」。


筆者認為研究張氏針刺手法,關鍵問題是確定需要用何種機械量(位移向量、角位移向量、速度向量、加速向量、角速向量、振幅、頻率、相位、衝擊、階躍,以及毫針上受到的力、扭矩、彎矩等等)來準確地描述這些手法。


解決了這些問題,再將上述資訊數位化,進而尋找合適的存儲手段。


這樣,使機械、電子與中醫學遠緣雜交,把機械、電子、光學、電腦、數學與生命科學相結合,用現代科學手段包括近幾年來興起的模糊技術來研究張氏針刺手法及其參數,抽象出反映針法的物理計量,研究再現張氏各種針刺手法的原理與方法,從而探討出張氏針刺手法微型機械人的設計方案,並依此研製出雛形。


這是一種用微型精密機械、電子電路、傳感技朮、計算機智能控制等一體綜合研究,來發揚我國傳統針灸學術中之精華———針刺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4 19:3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