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在《針灸素難要旨》中高氏輯錄了《難經》中的補瀉,在《針灸大成》中稱之為「難經補瀉」,輯錄了《難經》中第六十九難至七十三難和七十五難至八十一難的內容。
其主要論述的是補瀉四時刺法,迎隨補瀉,從榮置氣,從衛取氣以及候氣進針等。
此後在晉、隋、唐、宋各代均主述《內經》和《難經》中的補瀉理論。
但在穴法、針法方面則有所發展。
及至元明兩代針刺手法又有了很大發展,在補瀉理論方面和實際應用上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在元?竇漢卿的《針經指南》之後又有明初泉石的《金針賦》,他們是針刺手法的宗師和最早記載手法的重要文獻。
以後有一部《瓊瑤神書》亦為針刺手法之力著。
繼之,明?陳會著的《廣愛書》中由其徒劉瑾所輯錄的《神應經》裡有「補訣直說」與「瀉訣直說」兩項,它講述了針前準備,進針催氣以及搓撚提插在補瀉上的具體用法。
在明代針灸史上也有以姓氏冠於補瀉之首而流傳下來的幾個學派,其最著稱者為「南豐李氏補瀉」、「四明高氏補瀉」和「三衢楊氏補瀉」三家(均見《針灸大成》)。
南豐李氏是指李(明萬歷時江西南豐縣人),在他1575年刊行的《醫學入門》第一卷中有「南豐李氏補瀉」,是該書中針法裡的內容。
它是李氏摘錄《內經》和《難經》上的有關經文,又詳加注釋而成,所引經文以《難經》為多,實際上經文構成了提綱,而李氏的注文則是他自己的見解。
其中有迎隨補瀉、呼吸補瀉、從衛取氣、從榮置氣、飛經走氣等,還詳細介紹了燒山火、透天涼、龍虎交戰、子午搗臼等手法。
「四明高氏補瀉」是指高武的補瀉(四明是浙江省寧波府的別稱,以其境內有四明山而得名,高武是寧波人,故稱之為四明高氏)。
在《針灸大成》中援引了高武《針灸聚英》卷三補瀉與呼吸兩項內容,又加入「神針八法」構成了「四明高氏補瀉」的全部內容。
其瀉法和補法是出自《濟生拔萃》和《明堂》,而「神針八法」在高武的《針灸聚英》和《針灸素難要旨》上則不見。
「三衢楊氏補瀉」是《針灸大成》編著者楊繼洲的「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及歌」,這十二種手法是比較完整的一套行針術式,而這些又都是一些基本手法。
此外還有他的下手八法,即揣、爪、搓、彈、搖、捫、循、撚;
以及楊氏輯錄的燒山火、透天涼、陽中隱陰、陰中隱陽等二十幾種復式手法。
楊氏的補瀉應包括他的「經絡迎隨設為問答」,這三十六項問答都是手法中的要點,這也是楊氏在手法方面的經驗結晶。
學習楊氏手法的人,對這一部分是應該充分注意的。
應該說,明代是我國針刺手法研究的鼎盛時期,針法也是明代針灸學術發展的一個特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