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30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2:3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表2基礎感覺押手撚轉提插幅度提插速度針尖方向脹力小些麻力大些向一個方向小較快固定不動2.麻:麻在臨床上極為多見,除四肢末梢外,其他穴位均常常出現。


有時是條狀或線狀,也有時成帶狀,一般全是可傳的。


「麻」是針後最易出現的針感,如果針後出現了麻以外的針感時,可以用下述方法使之變成麻感,此時押手可以不用,用時也要極輕,使之僅起固定穴位的作用,針的撚轉角度要大一些,提插的幅度要大,速度則快慢均可,針尖的方向要變換。


其操作方法歸納如表3。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2:4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表3押手撚轉角度提插幅度提插速度提插方向可不用、用也要極輕可大些可大些可快可慢可不定3.脹:脹在針感中是多見的。


在產生酸的針感之前,往往出現脹。


此種針感多在局部出現,有的以局部為中心向不同方向呈片狀擴散,與局部注射藥物所形成的脹感相似。


在控制脹時,押手是極為重要的。


必須在押手上加一定的力量,其撚轉方向最好是向一邊,撚轉速度要慢,一邊撚轉一邊用押手用力。


一般情況下這樣就可以產生脹感。


如不成功時可加入提插,提插時速度要快些,幅度要小些,針尖方向不要變動。


其操作方法歸納如表4。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2:5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表4押手撚轉角度提插幅度提插速度提插方向用力要大些向一方撚轉較小較快固定4.痛:所說「扎針痛」多是指刺皮時所產生的疼痛。


本段所討論的痛,是指進針後組織深部所產生的痛感而言。


這種痛感有時在局部,也時傳到遠端。


如果能避免產生疼痛那當然是理想的了。


在不能避免的情況下,能迅速把這種疼痛改變過來,也是必要的。


這種疼痛感產生於局部時,只要稍微動轉針尖就可以改變過來。


怎麼樣改變針尖的位置?


在方法上是要考慮的,因為針下有了痛覺,局部往往出現緊張狀態,此時提或撚轉反而易於加甚疼痛。


一般可不提針,只將食指、中指放在針柄之一邊,兩指之間要有一指的間距,拇指放在另一邊對準食中兩指之間隙處,以此三指固定住針體,拇指向中指方向,中指、食指向拇指方向壓二三次即可改變過來,或用指輕彈針柄亦可起到相同作用。


實在解決不了,就只好提針「豆許」或將針完全提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2:5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5.觸電樣針感:這種針感對患者來說,是很不舒適的。


它往往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放散到遠端。


多在四肢大穴上出現。


有時因肢體的抽搐,容易引起彎針折針。


一般說是應當避免這種針感的,即使為了催氣至病所,也應當在強度上予以控制。


用力過強,大提大插,都易於產生觸電樣針感。


為了避免出現觸電樣針感,在臨床上應注意以下幾點:①反應敏銳者應格外注意。


②在四肢某些大穴上行針要小心。


③提插幅度要小些,不要將針盲目亂搗。


④在四肢大穴上行針時,應用押手固定好穴位,以免因生觸電感引起肌肉抽搐而致彎針和折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3: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6.水波樣針感:這種針感是很舒適的。


它多在四肢大穴上出現,它的基礎針感是麻。


施術時抓住產生麻後的瞬間,將右手食中兩指靠在針柄的一邊,用右手拇指爪甲,從對側緩緩地上下刮動針柄。


上述操作的同時,還要依據基礎針感的不同一邊刮針一邊上下搗動針,這種搗動針的幅度應當是很小的,在外觀上不應該看出來術者在明顯地搗針,此時多可有麻的針感沿一定方位向遠端不斷地推去,柔和而又均勻的刺激一個接一個作用到穴位上,如後浪催前浪一樣,針感也是不斷出現而又不斷逸去,故名之為水波樣針感。


它是「麻」的一種特殊形式,操作方法歸納如表5。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3: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表5基礎針感持針方法拇指爪甲動作食中指搗針較弱的麻感並要向一定方向擴散食中指在一邊拇指在另一邊上下一往一復地緩緩刮動針柄將針柄靠到食中二指上在刮針柄的同時上下極小幅度地搗針這種針感串動的遠近,決定於基礎針感傳的遠近,向兩端傳還是向一端傳也是決定於基礎針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3:2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7.涼與熱:另有專文,在此從略。


關於針感分群的問題,張氏認為:如果把上邊單型針感從操作特點上加以比較的話,可以分成以下兩群:甲群:沉重、脹、酸、熱。


乙群:癢、蟻走、水波樣、麻、涼、觸電。


「痛」似乎是介於兩群之間,與甲群結合一起時,多為局部性疼痛,與乙群結合時,則多為傳導性疼痛。


兩群針感的操作方法歸納如表6。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3:2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表6針上用力押手提插幅度提插速度撚轉角度感覺發生部位甲群重重較小較快較大多在局部乙群輕輕或不用比上者大些較慢較小多可遠傳張氏認為,針感的相互關係是:一種針感的出現,往往要經過幾個中間階段,這些針感出現的次序,是有其規律性的。


從以上可以看出:針刺後多出現麻。


直接出現「脹」、「酸」的針感要少些。


雖然「脹」、「酸」是熱的基礎針感,但為了先使氣至病所,也往往要先使之出現麻感,氣至病所後,再按上述方法改變麻為脹,進而成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3:3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出現麻後,由於加之力強弱不同可遞次出現如下情況:用力強時觸電樣用力弱時水波樣用力更弱些蟻走樣關於針感的傳導方位,張氏認為:針刺後一般都要產生一定的針感,這種針感達到一定強度後,就要沿著一定的方位傳向遠端,這種現象有的稱之為循經感傳。


而這種現象有的在一般行針時即可出現,如針足三里時可以傳到踝附近。


有時經過特殊操作又可使這種針感傳到另外的方位上去,如針足三里時又可控制針感,使其上傳到側腹部。


全身所有腧穴都能產生不同性質的針感,其中除末梢腧穴外,大多數均可傳向一定方位。


一般說術者手技愈嫺熟,針感出現率就愈高,傳得也就愈遠。


手法不熟練則出現向遠方傳去的針感就少,即使能夠傳也不會傳得很遠。


對於如何控制針感的傳導方位,張氏認為:與穴位的關係:四肢穴位,尤其在四肢的大穴上針感容易傳,也容易控制其方位。


背部腹部次之,胸、頭、眼皮、四肢末梢部位之腧穴則少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3:4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針的選擇及進針手法:在控制針感方向時,一般說搓、撚、提、按等各種方法全要使用,所以針不宜過長,不宜過細,彈性要好,針體要光滑。


採用什麼方法進針都可以,這要視術者的習慣而定。


進針進得好,患者不疼,則易於合作。


下針後不可亂提亂插,以防針感從針下滑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3:5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關於基礎針感:找好基礎針感也就是候到針下的「穀氣」,是控制針感傳遠的先決條件。


一般說來麻是最易遠傳的,脹、酸則難傳。


為了使針感能向所要求的方位傳去,應當先找出麻的針感,並在麻的基礎上先使針感向一般部位傳,然後再改變操作方法,控制針感使向預定的方位傳。


在基礎針感不佳的症例上,是難以達到目的的,應當適可而止,過於強求是要給患者造成痛苦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3:5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針的撚轉方向:針的撚轉方向是控制針感遠傳的關鍵之一。


究竟是向左撚還是向右撚,拇指向前還是向後,這是很難肯定的。


有時往左撚針,針感向上傳,向右撚針,針感向下傳;


有時又相反。


有時不撚針針感也可以往不同兩端傳。


當然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控制針感是要加進去撚轉的。


要想掌握這一點,必須有熟練的手技,細心地體會針下的得氣情況,抓住每個瞬間的變化,既要穩要耐心地操作,又要迅速地敏捷地來回調換撚針方向。


一般可以先找到麻,然後向一個方向試探著撚針,觀察針感的情況。


如果是所要求的方位,就可以繼續作下去,使針感繼續向更遠的地方傳,如果出現的方向與所要求的相反,則應改變撚針方向。


在操作中應當注意在變換撚轉方向時針尖不可錯開原來位置,把原來找到的針感也要穩穩當當地控制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4:0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針尖的方向:針感遠傳的方向與針尖方向是一致的。


在需要轉換針尖方向時可採用如下兩種方法:①針尖不離原位:此時可將針柄向欲使針感放散之相反方向搬倒,但這只能在針刺較淺,針體較粗,患者反應又較敏銳的情況下用。


②使針尖離開原位:這種方法用在針刺較深時或用上法無效時,一般可將針提出一段,然後改變方向向下按針,另找基礎針感。


將針尖方向找好後,可以通過提插,提插時幅度應當小些,向下多用力。


此時應與押手配合好,盡力避免產生酸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4:1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左手的運用:因為人們都是右手持針左手當押手,所以也稱之為左手的運用。


古人說過:「知其針者信其左,不知其針者信其右。


稱為「左手運用」,也是有根據的。


也有人叫作「押手」。


在針刺的局部,左手是可以稱為壓手的,但這裡所說的左手運用不只是在針刺局部起押手作用,還有更重要的「循」、「攝」、「切」、「按」等作用。


由於人們往往忽視左手的運用,所以古人很強調它。


古典針灸醫籍中把左手操作也看作手法內容之一。


如明末針灸學家楊繼洲的《三衢楊氏補瀉十二字分次第手法》中就記載著「爪切」、「指循」、「爪攝」等三項。


《針灸大成》的下手八法又有四項左手運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4: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張氏認為,控制針感傳導方位的左手運用是很重要的:①閉住腧穴的一端,使針感向另一端傳。


②在本經上施以循攝等手法引導針感使之遠傳。


用來關閉經絡一端的手指,還可以一邊關閉一邊緩緩向前方揉動,向針尖加力。


在具體操作中關閉經絡,引導針感,指尖向前揉動這三種方法要一起運用,互相配合。


怎樣閉住經絡一端呢?


在《針灸大成》第六卷「赤鳳搖頭」手法中記載:「凡針下得氣,如要使之上,須關其下,要下,須關其上。


一般這種「關」是用左手拇指關閉本經的一端,關閉位置要在針的附近,不能太遠。


用力要強,用力時不要直上直下,要朝向經絡開放的一端。


這種力量究竟多大適宜,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用力不當時不是引起疼痛就是引起針感向相反的方向傳。


關閉時要用指頭不可用爪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4:3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所說引導針感,主要是左手二、三、四、五手指的作用。


將這些手指與皮膚呈垂直的角度一字排開各放在所欲傳導的經絡上。


有時四指全用,在行針的同時或一齊加力揉動,或使這些手指周復遞次加力。


而有時可以將左手各指不固定在一定位置而是在經絡線上的適當部位加以循、攝、按、揉。


前者多用在頭面部及針距「病所」較近情況下,後者則多用在距離病所較遠之時。


在一些反應敏銳的病人身上,不用左手幫助時針感也能很好地傳向遠方。


針感如何通過關節呢?


張氏認為:十四經的通路全部經過肢體的肘膝等大關節,在針這些關節遠端的穴位想使針感向近心端傳導時必然要經過關節。


臨床經驗證明,想使針感通過這些大關節時,在操作上不下一番功夫是難以辦到的。


我們的先人不但注意這個問題,而且也想出一系列的辦法來。


在《針灸大成》手法中「中氣法」一項內提到:「若關節阻澀氣不通者,以龍虎大段之法,通經接氣,驅而遠之。


在《針灸大成》中還有一種「通關交經」的手法,意思是使針感通過關節交會在經絡上。


在這項手法中寫道:「先用蒼龍來擺尾,後用赤鳳以搖頭,再行上下八指法,關節宜通氣自流。


在下邊分別談一談蒼龍擺尾和赤鳳搖頭兩種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4:4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蒼龍擺尾又名青龍擺尾,是一種常用的通過關節的復式手法。


從操作的特點來看,它是一種淺而大擺的方法。


進針後先找基礎針感,找到後將針搬倒使針尖朝病所,然後一左一右,慢慢撥動。


為了使人易於領會,原著者又對此加以形容比喻。


在《針灸大成》本項口訣中寫道:「蒼龍擺尾行關節(手法的目的),回撥將針慢慢扶(操作的方法),一似江中船上舵(一種比擬),周身遍體氣流蘇(本法的作用)。


赤鳳搖頭也叫白虎搖頭,也是一種通過關節的常用手法。


它和蒼龍擺尾手法恰恰相對,是深而小搖的方法,要快而輕,找到合適針感後再像搖鈴一樣將針搖而振之。


《針灸大成》的口訣中把它形容成「針是船中之舵,猶如赤鳳搖頭」。


蒼龍擺尾和赤鳳搖頭是兩套手法成方,學會使用這兩種方法,對於使針感通過關節是很有好處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4:4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如何觀察針感的傳導,張氏認為:針感出現後患者一般是有表現的,如顏面表情的改變,局部出現顫動、抽動等。


朮者應當抓住這些現象來觀察針感,通過這些現象來瞭解針感傳向的方位,患者反應的敏銳程度,針下氣的性質,針刺的強度等等。


不過這些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最主要還是患者的「主訴」。


現在還沒有記錄針感儀器,就是一旦有了這樣的記錄儀器,也代替不了主訴。


低估主訴是不對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掌握。


關於如何觀察針感,以下兩個問題是要注意的:詢問:在臨床上一定要細心、耐心和不厭其煩地詢問,要與患者密切合作,切忌粗暴的操作和逼迫式的追問。


針感的出現都是瞬間的事,如果不細心就極易漏掉。


尤其多數患者此時精神較緊張,要他們講出很復雜的針感情況,顯然不是件特別容易的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4: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在詢問時要注意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對針灸的認識等等。


醫生還要注意自己的語言技巧,要用最適當的語言來引導患者,使其正確地體會針感。


因為一般的患者是不會把針感分得非常細緻。


但不應先問「麻不麻」、「脹不脹」,要問「有什麼感覺」,必須叫患者先說出所出現之針感是什麼樣的性質,不能叫患者復述醫生的問話。


在控制針感時要適可而止。


有些人為了使針感能夠按原來意圖傳,不傳就猛提猛撚,亂壓亂捏,並用語言來逼問,問「為什麼不脹」、「到底麻不麻、串不串」。


在這種情況下,患者當然只好隨聲附和了,顯然這種主訴是不會真實的。


這種態度應當堅決反對。


一般應當詢問以下幾點:基礎針感是什麼,其強度如何,向什麼方向傳,到什麼部位;


針感傳導的持續時間如何,不同的手法(如提、插、撚、搗、搖……)與針感有什麼關係;


針感是以什麼性質出現的;


感傳的情況與疼痛或其他主要疾苦的增減有什麼關係;


施術中患者能否忍受,有無痛苦等等。


總之,問得細一些好,但不要頭上一句腳上一句地亂問,也要注意問得不要過於繁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8:05:0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術者要用手體察:術者在行針時可將左手三、四、五指(此時右手拇指持針)輕輕地放在針穴周圍,憑藉著針後組織的反應以及沉緊的具體情況,來瞭解針感的傳出情況。


一般這種針下反應是不明顯的,因此必須細心觀察。


在一般的患者身上,針後常可出現局部緊張、蠕動、顫動、抽搐、肢體跳動等多種情況,不過這些現象在多數情況下,是既難明顯分清,又多是一現即逝,這要靠術者的經驗了。


局部出現緊張表明已經得氣,但強度是大了些。


抽動、跳動時說明刺激就更強了。


這種情況在哪個方向出現就是針感向哪個方向傳。


當然這要與機體反應敏感程度相聯繫著看,見表7。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6 20:47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