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129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4:1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懸飲一證,相當於滲出性胸膜炎,臨床以結核性最為多見。


漢?張仲景以十棗湯治之,這是我國醫學史上治療懸飲效方的最早記錄。


宋?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以妙應丸(即控涎丹)治療,亦屬十棗湯的加減方。


十棗湯、控涎丹輩,藥力峻猛有毒,用之不慎,可能造成流弊。


故後世對懸飲的治法似有所改變。


清?沈金鼇《雜病源流犀濁》的破積導飲丸,主治「飲水成積,胸脅引痛,瀝瀝有聲」,從證候分析,當屬懸飲。


此案用該方只是略作加減,而未變其法。


初以湯劑治療時,未用巴豆,是因考慮患者胃氣弱、食減,恐不勝藥力。


複診調整處方時,加入健脾開胃之品,末以此方加減,水泛為丸治之。


「丸者緩也」,症勢輕緩,可改丸劑收功,方藥組成大致與沈氏原方同,其中巴豆用量略減,在製法上強調「去油」,使其毒性大減。


是故丸方雖有巴豆,而全方藥性並不峻猛,對繼續驅除胸腔積液,鞏固療效,實有裨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4:2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咯血案例1:胡某,女,54歲,1957年9月17日初診。


患者20餘年前曾患支氣管炎,2年前加重,痰嗽胸悶,間有小量咯血。


3天前有少量吐血、咯血,今晨吐血、咯血約有半小碗(近100毫升),胸痞,微咳,心煩,面色青黃不澤。


苔薄白、根微黃,舌絳尖紅;


脈偏虛數,右寸尤虛。


經某醫院內科檢查診斷為支氣管擴張(X線平片發現兩肺下側肺紋理增粗、紊亂,左肺下部可見小透明區;


又經支氣管檢查獲得確診)。


中醫辨證屬上焦風熱灼傷肺絡,嬌臟氣陰不足。


治宜益肺養陰,清絡祛瘀為法。


方用《婦人良方》雞蘇散(「治婦人吐血,心煩昏悶」方)加減。


雞蘇、北沙參、阿膠(燉烊)、大薊、生地各15克,生黃耆、茜草、生甘草、麥冬、黃芩各9克,當歸6克,伏龍肝12克。


4劑。


進上方後,諸證漸緩。


服藥第3日,曾又有少量咯血,咯出紫褐色血塊數塊,嗣後未見咯血再作。


次診按上方去茜草加天冬9克,黃芩改為6克。


又服10劑,症狀獲得緩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4:2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例2:徐某,女,30歲,1971年8月因右肺結核,少量咯血多次,經醫院注射止血針劑,咯血未能控制。


來診前一天晚上,亦曾咯血數口,遂求服中藥。


主訴除咯血外,兼見輕度氣逆。


舌質紅、舌體瘦薄無苔,脈象微數偏細。


證屬虛勞咯血,治當養陰清肺,和絡止血。


方用《婦人良方》雞蘇散(「治婦人虛損氣逆,吐血不止」方)加味治之。


雞蘇、黃芩、赤芍、當歸各9克,阿膠(燉烊)15克,蟲草6克,北沙參、天冬、麥冬各12克。


服上方加減近20劑,病情得到完全控制。


次年函詢,未再發生咯血、吐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4:3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陳自明治療婦女吐血病證,既取法於先賢的理論經驗,而又能在醫療實踐中獨立思考,有所變創。


宋代治療吐血,世人或有宗北宋名醫初虞世治法者。


但初氏治吐血不喜用竹茹、生地、藕汁等藥,陳氏指出:「不可狎泥此說,如陽乘於陰,血得熱則流散,經水沸溢,宜服涼藥以解之。


大黃、犀角、生地黃、生艾、藕汁豈能無效?


如陰乘於陽,所謂天寒地凍,水凝成冰,宜服溫藥以暖之。


乾薑、肉桂豈能無功!


學者更宜思之。


(《婦人良方》卷七)從他所擬訂「雞蘇散」方的配伍、遣藥,可以看出他立方的深意。


方以雞蘇為君,在古方治血證中不多見。


按雞蘇即《本經》之水蘇,又有香蘇、野紫蘇、龍腦薄荷等名,功用略同紫蘇,然較溫於紫蘇,其性主降,具有疏風理氣,止血消炎的作用。


《名醫別錄》用治吐血、衄血等證,陳氏治「吐血」亦用作首選藥,其餘諸藥配伍均較精契,茲不一一列述。


由此可見,陳自明對婦科雜病的證治,亦頗多貢獻,他所擬制的方藥,應該引起臨床工作者足夠的重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4:4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泄瀉案例1:劉某某,女,31歲。


自稱前天吃拌黃瓜後,腹痛泄瀉稀便,日8~9次,脘腹連脅痞悶,四肢乏力,性躁多怒。


大便化驗符合急性腸炎的診斷。


經服土黴素病情未減,患者主訴泄瀉時腹痛頗甚,瀉後稍減而仍痛。


其脈濡弦,苔薄、舌邊微紅。


證屬肝旺脾虛,方用炒白朮21克、炒白芍15克、防風9克、炒陳皮12克。


2劑獲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4:5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例2:王某某,男,40歲。


初因感受風寒,服藥漸愈;


後復傷於飲冷,腹痛泄瀉清稀,脘痞納減,噯氣,胸脅苦滿,惡風,四肢不溫,大便1日10次左右,每瀉時腹痛較甚,腸鳴,少腹拘急,瀉後減緩,口中淡,體溫378℃,脈弦、微浮,苔薄白,中心稍膩黃。


此食傷脾胃,肝氣夾風邪為患,以痛瀉要方加味治之。


柴胡9克、黃芩9克、防風12克、白芍15克、炒白朮18克、陳皮9克、焦三仙18克。


1劑熱退,痛瀉減半;


3劑而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4:5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例3:周某某,男,59歲。


患慢性腸炎近5年,時發時愈。


經中西醫多方治療,未見明顯效果,檢閱前醫處方,多屬理中湯、胃苓湯、四神丸等。


發作時腹痛泄瀉,1日3~5次,微有腹脹,肢體消瘦,倦懶無力,面少華色,脈濡弦、右關濡細,大便經常帶黏液,或有少量不消化飲食殘渣。


此屬脾氣虛損,肝脾失調。


治以補脾升舉為主,兼以調肝。


用痛瀉要方加升麻、訶子肉治之。


炒白朮30克、升麻9克、白芍12克、陳皮9克、防風9克、訶子肉5克。


以上方加減,前後共服40劑左右。


病告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5:0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上述三個醫案,例1為較典型的痛瀉要方證。


應予注意的是,過去認為痛瀉要方證的泄瀉屬脾虛肝旺,一般均有怒則易發的特點,但據余氏臨床所見,這只能作為病理診斷的參考,不少急性腸炎具有典型的痛瀉證候,並無怒則易發的先決條件。


故臨床當以辨證為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5:1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例2雖以痛瀉要方為基礎,但患者屬外感轉飲食所傷。


證兼惡風,微熱,脘痞納減,噯氣,故加重防風用量,合柴胡、黃芩以疏風解熱,加焦三仙合白朮以消食健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5:2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例3為慢性腸炎,發作時腹痛泄瀉,臨床表現與急性腸炎不同,腹痛的程度較輕,腹瀉的次數不太多,但經常發作,纏綿難愈,病機亦屬肝旺脾弱,由於久瀉不愈,脾虛轉甚。


清?劉一仁曾說:「泄瀉之病,四時感受不同,或因風寒暑濕所乾,或因飲食所傷,動傷脾胃之氣,故作泄瀉。


治當分其新久,審其原因。


新則以伐邪之藥為主,而健脾之藥為佐;


久則以補脾之藥為君,而升發之藥為使」(《醫學傳心錄》)。


例3的治療,可參酌此治則,故以炒白朮為主藥,並加大用量,升麻以升舉脾氣,訶子肉以澀腸止瀉。


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經過一段時期的治療,使5年宿疾應手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5:3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婦科治驗案數十年來,於臨床診治,余氏偏重於內科雜病,但亦致意於婦科諸病證,並涉獵較多文獻以充實、提高臨證水準,現介紹以下數例供讀者參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5:3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婦人血分劉某某,女,37歲,農民。


於1965年5月求診,主訴於兩個月前因參與挖溝渠,勞作數日,月事稍見紅即閉止,其後曾去城關醫院檢查,未見明確診斷,妊娠試驗(-)。


上月初開始先有下肢浮腫,兩周前面目微浮,肢腫加重,脛前按之有輕度壓痕,面色淡白,食少肢乏。


尿化驗未見蛋白尿,紅細胞(-),有少量白細胞。


經人介紹來余氏處就診。


其脈沉濡,舌質胖嫩、色黯,苔中心有薄膩苔。


此屬婦人血分,良由感受水濕所致。


治宜溫化寒濕、活血調經,兼以健脾利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5:4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處方:當歸12克、川芎10克、雲苓15克、赤芍10克、茺蔚子10克、川牛膝10克、炒白朮15克、陳皮6克、肉桂4克、制附片6克、琥珀(研末分沖)12克。


服藥10餘劑,月經恢復來潮,肢腫消減。


原方去茺蔚子、琥珀,加車前子、澤瀉各10克,續服月餘,腫勢全消,身體和月經均恢復如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5:5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婦人血分,屬婦科雜病範疇,簡稱血分(請注意,此處「血分」不可與溫熱病「衛、氣、營、血」辨證體系中以傷陰、動風、動血、耗血為特徵的「血分證」相混淆)。


《聖濟總錄》載述:「血分者,經水流通之際,寒濕傷其衝任,為之中止(指月經),氣壅不利,播在皮膚,邪氣相搏,經血分而為水,發為腫,故曰血分。


其主證及證候演變特點是,先出現閉經(多有受寒濕之誘困),繼發肢體浮腫,常兼有脾虛見症。


多由寒濕凝於胞脈,以致經血不利;


加之脾虛,經血分而為水,泛溢肢體而腫。


此例患者以調經、溫寒、健脾、利水為大法。


方中巧用琥珀以活血、調經、利水。


余氏曾於30年前經治另一例血分患者,初未用琥珀,效驗不著,後加用此藥而奏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6:0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月經澀少丁某某,女,19歲,未婚,1989年10月應診。


患者15歲初潮,約經半年許,經期、經量、經色趨於正常。


2年以來,經期稍有錯後現象(原大約一月一行,前後錯期不超過3天,現約後延4~5日),經量益趨減少,最近兩次月經量均不及10毫升,色淡而質稀,且經行澀滯難下,少腹冷痛,以熱水袋置其上則感舒適。


患者面色較前白光白、少華色,血象顯示輕度貧血,自覺身疲乏力,體力不繼,且素稟陽虛,冬日畏寒甚於平人。


其脈沉小、微澀,舌色淡紅,舌質無明顯異常。


證由陽虛生內寒,中氣不足,陰血虛滯所致。


治宜益氣養血,溫經通絡。


處方:炙黃耆60克、當歸12克、熟地15克、川芎12克、艾葉6克、吳萸6克、續斷10克、川牛膝10克、肉桂5克、制附片6克。


10劑,水煎服。


服法:每一月經週期服10劑(在經淨後第10天起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6:1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根據上方,約經歷7個月經週期的調治,使經量、經色基本恢復正常,經行澀滯現象已除,貧血完全糾正,但月經週期仍為30余天。


[評析]月經量少,以血寒、瘀滯、氣血虛諸因較為多見。


此例患者以氣血不足、陰寒陽虛為主要病機。


疏方以當歸補血湯合艾附暖宮丸損益與治,證方契合。


然此病證,通常經治於短期內不易見效,須「久久為功」。


余氏主張一個月經週期服10~12劑,大致安排在月經週期之中期為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6:1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濕熱陰汗徐某某,女,29歲,1978年6月求診。


先有發熱(383℃),頭痛,身體重痛,腹滿食減,小便短澀,黃赤,帶下色微黃而量多。


經請中醫施治,診為濕熱型外感,經治後熱退,頭痛緩輕,惟溺短澀,帶下黃未見著效。


又服原方數劑,病勢不退,反增局部陰汗,近一周陰汗甚多,患者穿兩條褲衩,半日即須更換,甚以為苦。


延余氏會診,診其脈濡數、微弦,苔薄黃膩,此屬下焦濕熱鬱滯不行,治以滲濕利水為大法,兼治帶下。


處方:龍膽草15克、滑石(包煎)15克、豬苓8克、黃柏10克、山藥12克、苡仁30克、雲苓12克、肉桂4克、燈芯20支。


10劑,水煎服。


外用藥:煅蛤粉、煅牡蠣各30克,研極細末,絹袋盛,外撲於陰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6:2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經治約兩周,即告痊癒。


[評析]陰汗於臨床並不少見,由於有些異性患者羞於主訴,而醫者在問診中對此症亦較易疏忽,故臨床凡見有濕熱下注諸證,醫者應主動問詢。


陰汗大多由於肝腎濕熱所誘發,治宜滲濕利尿,兼清肝腎。


但陰汗亦有濕熱其他見症不明顯的情況,多見於老年人,往往除陰汗外,有腰酸膝軟等症,此多屬腎虛,前賢有用青娥丸(《和劑局方》:補骨脂、胡桃肉、杜仲、大蒜)施治者,余氏曾試用,確有良效,其外治法則與「濕熱陰汗」相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9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6:3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陰部腫瘍肖某某,女,31歲,1974年8月就診。


患者主訴於半年前其外陰部偏左側因受自行車座磕碰外傷破皮,因未及時處治,逐漸潰爛滲液,或痛或癢,曾用青黴素軟膏外敷乏效,現潰瘍面達4cm×5cm,局部微腫,瘡邊發紅,兼見墜痛、壓痛,並有心煩、臥不安枕等症,帶下黃赤色,量頗多,脈小弦、微數,舌質紅絳,舌苔濁膩黃,治宜祛毒滲濕為主。


處方:萆12克、苡仁24克、黃連12克、黃柏10克、澤瀉15克、赤雲苓各10克、丹皮10克、車前子15克、山藥15克。


外用藥:苦參30克、珍珠15克、青黛25克、黃連40克、冰片15克(此為一劑量)。


上藥共研細末,另加凡士林100克,共和勻,裝瓶待用,1日外敷2次(敷藥前須清洗瘡面),忌辛辣刺激品,禁房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30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21 17:56:4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用上方內服、外治約9周餘,瘡面完全癒合。


[評析]外陰腫瘍,古名陰蝕(見《神農本草經》石硫璜條),又有陰瘡、陰匿蟲等名。


多由陰部破損、感染毒邪,或由情志鬱火、濕熱下注所致。


清?高錦庭主張用萆滲濕湯主治,余氏用此方加減治療數名患者均有良效。


此例所用內服方,即萆滲濕湯去通草、滑石,加黃連、雲苓、車前子。


所用外敷藥具有消腫、解毒、收斂等效能,亦係余氏斟酌前賢方治予以變通而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8 05:41 , Processed in 0.24122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