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國榮】
男,號曙光,1913年11月出生於福建省南安縣詩山赤壁鄉。
祖輩八代行醫,父親盛如珠精通《內》《難》等經典,擅長內、婦科,在閩南一帶享有盛譽。
盛幼承庭訓,7歲即熟背湯頭歌訣,藥性賦,13歲讀完《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經典,並隨父習醫。
1929年的一天,有幾位菲律賓華僑慕盛父名專程上門求醫,適逢其父出診外鄉天將黑仍未返,其中一位問盛能否為人診病,盛云:隨父習醫多年,可代父診之。
診畢,這幾位華僑送7塊大洋,盛用這錢買了一部《辭源》。
那年盛16歲,於是從此便開始了獨立行醫生涯。
1947年考取考試院頒發的《中醫師考試及格證書》。
解放前曾任上海新中醫藥編輯,廈門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創辦「施醫贈藥所」及《廈門醫藥月刊》。
1950年任廈門市中醫研究社社長及研究班班主任。
1953年應愛國僑領陳嘉庚之邀出任集美醫院中醫科負責人。
1956年任福建省中醫進修學校教師,並創辦廈門大學華僑中醫函授部。
1960年任廈門中醫大專班教研組組長。
1964年起調至福建中醫學院,先後擔任醫經教研組主任。
中醫基礎教研組主任,1978年任福建中醫學院副院長、主任中醫師、教授,福建中醫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教授、副教授職稱評委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內科編委,全國高等院校中醫專業教材編審委員。
現任廈門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名譽院長,蘇頌學術研究會會長,香港中醫診療院名譽院長。
並歷任廈門市人大代表、政協常委,福建省人大常委、政協常委及全國第五、六屆政協委員。
1958年起多次受到中央、省、市衛生部門的嘉獎,現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特殊津貼,是當代享譽海內外的著名中醫學家。
盛氏主要學術思想淵源於《內經》。
由於自少年時期勤學博覽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到了青年時代不僅對《內經》等經典奧旨闡疑闡秘,且多有創見,推陳出新。
由於青年時即受到上海陸淵雷、章次公等中西匯通派名師之薰陶,盛氏在學術上無門戶之見。
常說:中醫好,西醫好,中西醫結合更好。
主張無論中西擇善而從,提倡中西醫取長補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既要知古以鑒今,尊古而不泥古,又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反對因循守舊,固步自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