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57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6:3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本草綱目》:細辛……若末,不可過一錢,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雖死無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6:4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本草備要》:細辛不可過一錢,多則氣不通,悶絕而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7:0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本草別說》:細辛若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則氣悶塞,不通者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7:1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得配本草》:細辛「其性極辛烈,氣血兩虛者,但用一二分亦能見效,多則三四分而止,如用至七、八分以及一錢,真氣散,虛氣上壅,一時悶絕。


張隱庵駁斥之言:「宋元陳承謂細辛單用不過一錢,多氣閉不通而死,近醫多以此語忌,而不知辛香之藥,豈能閉氣,上品無毒之藥,何不多用,方書之言,此類者不少,醫者不詳察而遵信之,岐黃之門終生不能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7:3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古代用量《傷寒論》運用細辛有小青龍湯、當歸四逆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射干麻黃湯、小青龍加石膏湯、苓甘五味加薑辛半杏大黃湯等六方,細辛用量均為三兩。


《金匱要略》用細辛共十方,一般為二、三兩,最輕者赤丸為一兩。


綜觀上二書,凡用細辛於湯劑中,在1~3兩之間,約相當於今之3~10克。


而用於丸劑者,則量較湯劑為輕,如烏梅丸共十味藥,總量達252克,其中細辛8克,按每次服用丸數計算,則所含細辛量甚少。


赤丸計四味藥,總量11兩,約合今之33克,細辛占1/8強,約4克,其丸如麻子大,每服3丸,因之每服赤丸所含細辛量亦甚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7:4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外台秘要》之大黃湯:大黃、芍藥、細辛、炙草各四兩,黃芩二兩,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溫分為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8:0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證治準繩》之膽歸糖煎散:膽草、細辛、當歸、防風各二兩,用砂糖一小塊,同煎服。


除上述外,《普濟方》、《千金翼方》等都有重用細辛的記載。


重用均為湯劑,丸劑則小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8:1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近人用量據報導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縮窄性心包炎等,細辛用量為30~50克配川芎、白芷治療陽虛寒盛,濕瘀內阻之心痛,獲效;


有用細辛20克左右配桂枝、附子、蓽撥等,治療老年身癢,效果顯著;


有用細辛、白芷各30克,川芎90克,煎後兌入黃酒250毫升,分4次服,治頭痛如裂(如嗜鉻細胞瘤),藥後痛大減,繼而血壓正常,頭痛愈;


有用細辛5~20克配香附、元胡、當歸、芍藥等,治療痛經;


有用細辛10~15克,配附子、桂枝、雞血藤、地龍、赤芍,治療坐骨神經痛等。


有用不同劑量細辛配合其他藥物治療某些疾病收到良好療效,如:大量15~20克,用於陽氣不足,寒濕久蘊,脈絡痹阻之腰腿痛,取其辛溫而鎮痛。


中等劑量10克,用於治療風寒束肺所致之咳嗽、哮喘等證。


小劑量2~5克,用於治療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鼻淵、痢疾等。


以上用量均以湯劑為前提,絕非單用細辛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8:2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本人經驗心率慢屬虛寒性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炙麻黃5~10克、細辛10~15克,或加黃耆30~50克。


風寒痹證,用復元活血湯、身痛逐瘀湯、桂枝加芍藥知母湯等方,加細辛5~1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8:4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五)合理使用細辛古代用根,現代用全草,甚至葉多於根。


其性溫味辛,芳香燥烈,歸肺腎經,有解表散寒,溫肺行水,除痰開竅,祛風止痛等多種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認為細辛具有鎮痛、解熱、抗炎作用。


使用得當,奏效迅速。


「細辛不過錢」,本指單用而言,並不包括飲片入煎。


臨證不問用法,概予限量,在治療上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據報導,有用二公斤重的家兔作實驗,用細辛劑量均在9~20克之間,若用煎劑則無明顯反應,而用末則出現中毒———憋悶、痙攣,有學者認為細辛的用量宜分為復方劑量和單用散劑。


復方煎劑在15克內選擇,單方散劑則宜控制在3克以內。


其藥理作用,細辛為揮發油及黃樟醚,含量隨煎煮時間增加而降低。


用細辛根末吞服,與全草煎煮相比,同劑量時,根中揮發油含量是全草煎10分鐘的三倍;


根中黃樟醚含量分別是全草煎煮10分鐘、20分鐘和30分鐘的4、12和50倍,表明細辛湯劑的用量是散劑的4~12倍,也不致於引起不良反應。


臨證的用量亦應隨體質、地域、氣候因素等不同而靈活掌握。


綜上所述,細辛的用量與劑型有關,受藥用部位、體質因素、地域、氣候因素等的影響;


又因病情而異,湯劑還與煎煮時間有關。


細辛單用散量宜輕,一般不超過3~5克,最好飯後服用;


入煎劑則量較大,但病情緩解後即應減量。


辯證法中有一個「量」與「度」的問題,如何做到藥物的量適合疾病的度,是重用細辛的關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8:5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論大黃之攻邪與補益《本經》論述大黃具有下血破瘀,蕩滌腸胃,調中化食的作用。


而仲景則認為,大黃走血分祛瘀,行氣分消脹;


下腸胃之宿食,利肝膽之濕熱,止血熱之吐衄,化無形之痞滿;


上可止嘔,下可止利,可緩可攻,能溫能清……超過了《本經》運用範圍。


同時,由於配伍的差異,劑量的大小,煎煮方法之異,作用也不同。


現僅就其攻邪與補益的作用論述如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9:0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大黃的攻邪作用大黃具有瀉下破結、蕩滌腸胃實熱積滯,瀉血分實熱、下瘀血、破癥瘕、行水氣等攻邪作用。


其用量有大、中、小三種劑量。


大劑量:15~20克。


瀉熱、通便、逐瘀力強,在方中為主藥———君藥。


如大承氣湯,用於陽明腑實證之痞滿燥實堅;


桃核承氣湯,用治下焦蓄血證等,原方用量為四兩(15~20克);


《衛生寶鑒》大黃湯,大黃一兩,為粗末,酒浸半日再煎,去渣,分兩次服;


《醫學衷中參西錄》用大黃二兩治癲狂。


中劑量:5~10克。


瀉熱、通便、逐瘀力居中等,在方中為輔藥———臣藥。


如茵陳蒿湯,茵陳30克、大黃10克,取其瀉熱逐瘀,通利大便,助茵陳降泄瘀熱而退黃。


小劑量:5克以下。


雖能瀉火導滯,但不致於瀉下,用於火鬱、積滯較輕者,或於清熱瀉火之味中少佐之以助清瀉之功。


如清胃散,車前子、石膏、大黃、柴胡、桔梗、玄參、黃芩、防風各一錢,為粗末。


治胃中火鬱、積滯較輕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9: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與解表藥配伍:解表通里並用。


臨床配麻黃:《千金方》解毒散,治時行頭痛、壯熱;


配桂枝:《傷寒論》桂枝大黃湯,治太陽誤下,腹中大痛;


配白芷:《醫宗金鑒》雙解貴氣丸,治背疽初起,便實;


配蟬蛻、僵蠶:《傷寒溫疫條辨》升降散,治溫病表裏三焦大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9:3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與瀉下藥配伍:相須為用,增強瀉下之力。


臨床配芒硝:《傷寒論》調胃承氣湯,用治陽明腑實;


配巴豆:《證治準繩》巴豆丸,治癥瘕;


配蘆薈:《丹溪心法》當歸蘆薈丸,治肝膽實熱、眩暈、脅痛、驚狂;


配甘遂:《傷寒論》大陷胸湯,治大結胸證;


配牽牛:《保命集》大黃牽牛丸,治大便秘;


配火麻仁:《傷寒論》麻仁丸,治脾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9:4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與清熱解毒藥配伍:增強瀉火解毒之力。


臨床配黃連、黃芩:《傷寒論》瀉心湯,治心下痞;


配連翹:《局方》涼膈散,治中上二焦熱毒;


配黃連、梔子:《金匱要略》清熱和胃丸,治胃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19:5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4.與利水祛濕藥配伍:增強通利作用。


臨床配車前子、木通:《局方》八正散,治熱淋;


配茵陳、山梔子:《傷寒論》茵陳蒿湯,治濕熱陽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0:0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5.與活血藥配伍:增強活血之力。


臨床配桃仁、紅花:《傷寒論》桃核承氣湯,治太陽蓄血證;


《醫學發明》復元活血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胸脅疼痛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0:2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大黃的攻補兼施1.與溫裏藥配伍:寒熱並用治寒積。


臨床配附子:《金匱要略》大黃附子湯,治寒積裏實;


配乾薑:《千金方》溫脾湯,治冷積、久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0: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與補益藥配伍:攻補兼施。


臨床配人參、當歸:《傷寒六書》黃龍湯,治裏熱結便兼氣血虛弱者;


配四物湯:治妊娠傷寒,便秘、溲赤、氣滿;


配增液湯:《溫病條辨》增液承氣湯,治陽明溫病,熱結陰虧。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0:4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與止血藥配伍:增強止血之功。


臨床配大小薊:《十藥神書》十灰散,治血熱妄行,吐血衄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 10:11 , Processed in 0.109378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