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582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5:1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甘草其主要成分為甘草甜素與甘草次酸,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禁與藥理作用相反的噻嗪類利尿藥、降血糖藥胰島素同用;


同理,中藥鹿茸也禁與降糖藥同用;


也不宜與水揚酸衍生物合用,以免誘發或加重消化道潰瘍;


中藥酒劑,若與胰島素等降糖藥同用,可致低血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2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5: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麻黃與氨茶鹼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機理相同,一般不宜同用;


牛黃或含牛黃的中成藥,可增加水合氯醛、烏拉坦、嗎啡、苯巴比妥等中樞抑製作用,不宜同用;


桃仁、苦杏仁、白果等含氰甙的中藥及其製劑不能與麻醉、鎮靜、止咳等西藥同用,以免引起嚴重的中樞抑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2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6:1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4)丹參不宜與抗酸藥如氧化鎂、硫酸鈣、胃得樂、復方氧化鎂合劑等同服,因丹參主要活性物質為丹參酮甲、乙、丙等,可與抗酸的金屬離子產生結合,形成螯合物而影響療效;


丹參不宜與止血藥合用,因丹參可增強纖溶活性,與抗纖藥相拮抗;


丹參不宜與麻黃堿、山梗菜堿、維生素B1、B6合用,因其所含的水溶性成分如兒茶酚酸活性物質具鞣酸的特性,二者發生結合,降低療效;


丹參不宜與雄激素類藥物合用,因丹參酮具有對抗雄激素的作用;


丹參不宜與阿托品合用,因丹參中的降壓成分能被阿托品所阻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2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6:31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連根湯 組成:連翹30~40克,白茅根30~50克。


功效:清熱散結,涼血通淋。


主治:熱結血分之血淋。


西醫之腎小球腎炎、原因不明之血尿;


亦可用於泌尿系統感染、泌尿系統結石所致之血尿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2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6:44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方論:本方證為熱結下焦血分,迫血下行而致血淋之證。


方中連翹,性涼味苦,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藥性論》曰:「主通利五淋,小便不利,除客家煩熱。


《藥品化義》曰:「連翹,總治三焦諸經之火,心肺居上,脾居中州,肝膽居下,一切血結氣聚,無不調達而通暢也。


但連翹治血分功多,柴胡治氣分功多。


取其清血分結熱而通淋。


白茅根,性寒味甘,涼血止血,清熱利尿。


《本草綱目》曰:「甘能除伏熱,利小便,故能止諸出血……」;


《本草正義》曰:「寒涼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熱,而不傷於燥,又不黏膩,故涼血而不慮其積瘀……」。


取其清熱涼血而通淋。


二藥相伍,相得益彰,清熱散結而不傷陰,涼血止血而不留瘀,共奏清熱散結,涼血通淋之功,而達治療血淋之效。


再者,二藥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利尿等作用,亦合西醫治療腎小球腎炎之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2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7:02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驗案:本方藥味簡單,療效肯定。


臨床以此方治療血淋數十例,療效顯著。


案1胡某,男,21歲。


患腎小球腎炎年餘而休學。


初診時,周身乏力,腰膝酸軟,易患感冒。


尿常規檢查:紅細胞10~30個/高倍,已持續月餘。


納食可,大便調,夜寐寧。


舌質紅,苔薄微黃,脈弦有滑象。


處方:連翹30克、白茅根30克。


服5劑後,複查尿常規:紅細胞3~8個/高倍,余同前。


舌質微紅,苔轉薄白,脈弦略細。


上方再進10劑後,尿常規正常,體力略增,腰膝酸軟有緩。


舌脈同前,遂以六味地黃丸扶正而鞏固療效。


之後隨訪未復發。


案2曲某,女,56歲。


血尿2月有餘,經各種檢查,原因未明,疑為急性腎小球腎炎。


初診時,體力充沛,能正常工作,納食如常,夜寐尚寧,腰膝時現酸軟,無尿急、尿痛。


尿常規檢查:紅細胞5~25個/高倍,Hb+~++,余(-)。


舌質微紅,苔薄白,脈細弦。


處方:連翹35克,白茅根30克。


服5劑後,複查尿常規:紅細胞1~2個/高倍,余(-)。


原方再進5劑後,尿常規轉正常。


偶見腰膝酸軟,舌微紅,苔薄白,脈弦細。


原方加女貞子15克,旱蓮草15克,10倍量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


每服1丸,日2次。


長期服用,以鞏固療效。


之後隨訪未再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2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7:21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二、縮泉湯 組成:金櫻子15~50克,台烏藥8~10克,益智仁10~15克功效:補腎固精,散寒澀便。


主治:腎氣不足,下元虛冷所致之小便頻數;


西醫之尿崩症;


亦可用於治療前列腺肥大、遺精、滑泄等病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2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7:3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方論:本方證為腎氣不足,下元虛冷所致小便頻數,大多屬於西醫之尿崩症。


尿崩症是指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腎臟對抗利尿激素反應缺陷,引起的臨床症候群,以多尿、煩渴、低比重尿為其臨床特點。


方中金櫻子性甘味酸,補腎固精;


益智仁性溫味辛,溫補脾腎,固精氣,澀小便;


台烏藥性溫味辛,散寒而溫膀胱以氣化。


三藥相合,共湊補腎固精,散寒澀便之功,而達到治療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2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7:51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案1佐某,女,65歲。


尿頻病及半年,晝日30分至1小時1行,夜間5~7行,每次排尿200~300ml,尿色正常,無尿痛及灼熱感,腰腿酸軟,少腹脹而微冷,納食如常,大便如常。


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


證屬腎氣不足,膀胱虛冷,氣化失司。


治以補腎固精,散寒澀便。


方擬縮泉湯:金櫻子45克,台烏藥10克,益智仁15克。


服3劑後,晝日尿5~6行,夜間2~3行。


遵前方加桑螵蛸10克,芡實10克。


繼服7劑後,諸症大減。


遂以原方10倍量,共為細末。


每服3~5克,日2~3次。


40天後尿已正常,隨訪半年未再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8:0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案2劉某,男,56歲。


尿頻病及月餘,20~30分鐘1行,體瘦乏力,納食乏味,形寒肢冷,夜尿無數次,影響睡眠,大便正常,西醫診為尿崩症。


舌質淡,苔薄白,脈弦小數。


證屬腎陽不足,下焦虛寒。


治以補腎固精,散寒澀便。


方擬縮泉湯加味:金櫻子45克,台烏藥10克,益智仁15克,小茴香5克,荔枝核10克。


服五劑後,形寒陰冷已減,尿已日2~3行,睡眠良好。


舌淡,苔薄白,脈弦。


繼上方去小茴香,加狗脊10克、川斷10克。


服10劑後,諸症有緩,小溲已正常。


遂以原方10倍量,研細末,水泛為丸。


每服3~6克,日2次。


之後,隨訪半年未再復發。


(李俊輝編) 精針善藥的傳統醫學專家李仲愚 鐘樞才劉全讓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8:22 | 只看該作者

編者按


李仲愚,四川彭縣人,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


李氏幼學經史子集,攻習儒術,稍長涉足岐黃,研究醫術。


30代即懸壺故里,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常用多種傳統醫療方法,治療疾病,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精於方脈,善用針灸,尤擅長用祖傳絕技杵針、指針、氣功,內外合治,針藥配合治療奇難怪症。


「李仲愚杵針療法研究」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著有《氣功靈源發微》、《杵針治療學》等專著,並有多篇論文發表。


因其在臨床科研工作貢獻突出,1990年榮獲四川省自然科學界精神文明標兵稱號,1991被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本文介紹李氏家傳絕招杵針療法,辨證施功,內外合治,獨創奇穴,以及在臨證針藥並用,善用古方的醫療經驗。


醫案評析分別收錄李氏運用透針治面癱,以及治癒黃疸、脫疽、「煙霧病」等奇難雜病。


醫論醫話中重點反應李氏對醫易相關的研究,可知他學術源於周易,廣收歷代各家的經驗,繼承家傳絕技在針藥、氣功等方面均有深入研究,精讀全文,定會收益非淺。


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


———王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8:37 | 只看該作者

李氏


1920年2月21日生於四川省彭縣九尺鄉仁鳳裏。


彭縣古稱彭州,屬蜀中天府,人傑地靈,名醫輩出,尤以晚清中西醫匯通醫家唐容川先生,名揚神州。


李氏祖輩業醫習儒十五代,對其薰陶甚深。


李氏先祖父春庭公喜儒、佛、老、莊之學,其性尤善悠靜,受其表兄海慧禪師的影響,皈依佛祖,成為當地威望很高的居士。


李氏受春庭公諄諄教誨,深受其習染。


5歲時入當地私塾就讀,攻儒術,先後從師於當地名儒唐壽山先生、秦小詹先生及盛名蜀中的經學家秦育賢先生。


因李勤奮好學,聰穎伶俐,博學好問,深得諸師喜愛,眾口稱讚,為今後李氏有廣博的儒學知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李氏13歲時初入醫門,即拜堂叔、晚清秀才李培生先生研讀岐黃。


先生親授《內經》、《難經》及《傷寒雜病論》、《針灸甲乙經》等經典醫籍,並要求熟讀《珍珠囊藥性賦》、《神農本草經》等醫藥著作。


在李氏熟讀背誦的基礎上,培生先生授其奧妙,深得真傳。


後又從師姑父,天彭名醫劉國南先生及劉銳仁先生研讀歷代名醫專著,諸如金元張、劉、朱、李四大家,明代張景岳的《類經》、楊繼州的《針灸大成》及清葉、吳、王、薛溫病四大家等名著均深研熟讀,並開始隨師臨床應診。


時有師外出之際,病人求診,李氏即獨自應診,因醫理功底敦厚,又常得諸師臨診奧妙,故獨診者其效甚佳,後叩門請診者漸多。


當地一富紳,患吐血病,兼咳嗽不止,病情危篤,已請本州及鄰縣名醫診治,其效不顯,時有推薦李氏診治者,病員家人見李氏而疑年少,難有妙術,出於僥倖,且請診之。


李氏診治之,病員雖吐血多日,但面色紅潤明亮,吐血色紫有塊,且脈滑有力。


前醫多以涼血止血治之,或慮其吐血多日,恐傷正氣,且以補氣攝血為治,均未見其效。


李氏擬方:葶藶子10克、五味子10克、生大黃10克,病家視其藥方奇特,勉強試之,一劑血止,守方三劑,吐血咳嗽皆止,後用調理之品調理,其病告愈。


當時有醫者不明李氏何以對症見效?


李氏曰:衝脈為血海,隸於陽明,今出血病位雖然在胃,其因乃為衝脈之氣不降,上逆犯胃,陽明胃經受損,故而吐血,母病及子而見咳嗽。


本方用葶藶子、五味子、生大黃皆有降衝瀉胃斂肺氣之功,衝脈之氣得降,胃氣安和則出血得止,肺氣平則咳亦愈,病家因此讚譽李氏為「童醫」。


李氏17歲時即懸壺於該縣醫館。


其間,凡有一技之長的醫藥者,皆以師禮相待。


在深研儒、釋、道、醫諸家理論之中,皆揚其長而棄其短。


在藥物治病的同時,尤善用針灸治病,最喜用長針療癱起痹,故當地有「李長針」之稱。


李氏19歲(1939年)時獲四川省國民政府註冊的中醫師資格。


次年,經劉銳仁先生舉薦入成都國醫學院學習深造。


李氏結合臨床實踐探索傷寒學術理論,認為傷寒論成書年代久遠,錯簡傳訛之處在所難免。


如《傷寒論》中63條麻杏石甘湯證,原文「汗出而喘,無大熱者。


但驗之於臨床,多見汗出而喘,身大熱者才是麻杏石甘湯適應證。


又如厥陰病提綱(326條),及其用藥都非烏梅丸之證,烏梅丸(338條)臨床上用於膽道蛔蟲症最宜,而厥熱勝復之寒厥和熱厥則應以四逆湯或白虎湯、承氣湯之類以回陽救逆或清氣通腑,才是對症。


李氏注重臨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不被古人錯簡束縛,宗師古而不泥古的原則,深得同仁欽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8:47 | 只看該作者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


成都地區流行霍亂,李氏故鄉及鄰縣鄉村瘟疫慘重,病者沿門闔戶,死者甚多。


李氏根據霍亂發病特點,分為陰霍亂、陽霍亂及陰陽相兼三種證型(又叫熱霍亂、寒霍亂及寒熱相兼霍亂三種證型),分別以理苓湯或附子理中湯治療陰霍亂;


四苓湯加扁豆、木瓜、石膏治療陽霍亂;


胃苓湯或太乙神朮散治療陰陽相兼霍亂。


凡霍亂瀉下暴注不止或有陰竭陽脫之徵者,配以灸法以回陽固脫,生津止瀉。


方法是以食鹽末填滿肚臍(神闕穴)上以艾炷灸五至七壯。


每壯艾炷將要燃盡時覆以小杯於上,使熱力內透。


或以藥艾條懸灸半小時。


也可用肉桂、公丁香、吳萸、胡椒、乾薑、附子、冰片等共研為末,少許填於臍中,上蓋以食鹽灸之。


用此法治癒救活者甚多,並印貼藥方證候,廣為散發,時醫或病者獲方而得活救人,李氏醫譽遠近鄰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8:58 | 只看該作者

1950年,四川彭縣解放


李氏任縣衛生工作者協會主任,縣人民委員會委員,積極組織個體中醫聯合辦診所,開展中醫診療活動。


1952年,先後調溫江地區醫生進修班學習西醫。


此間溫江地區醫院一西醫醫師的兒子罹患麻疹合併肺炎,麻疹出不透而內閉隱伏,症見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六脈沉細,體溫驟降,西醫西藥搶救無效,遂請李氏以中醫中藥診治,以存一線希望。


李氏診斷為麻毒被寒邪遏鬱,陽虛邪陷,麻毒不能外達之症,以仲景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二劑則疹透紅潤,滿布皮膚,神志清楚,呼吸也恢復均勻,後以甘平清潤之劑調理而愈。


李氏認為「無論麻疹,猩紅熱,風疹等發疹性疾病,均應以透疹解毒為治,務使毒邪外透,疹子出透為順」。


又曰:「麻本火候,非壯熱不出」。


該病兒體溫驟降,又見疹點不出,呼吸困難,神志不清,六脈沉細,是為逆證,多是危候,非助陽透疹不可。


李氏辨證之準確,用藥之靈活,深為西醫佩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9:11 | 只看該作者

1956年春


李氏奉調成都中醫進修學校(成都中醫學院前身),從事中醫、針灸教學和臨床工作。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李氏雖身受其害,仍堅持臨床應診不暇。


診余還潛心研究《周易》及各家醫論,並先後到海南、西昌、甘孜等地搶救病人,科學研究,臨床應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9:23 | 只看該作者

1968年


四川省甘孜州某病人因患腦血管病變(中風),併發頑固性呃逆(膈肌痙攣),經當地及有關省市醫院會診治療一月,呃逆仍然不止,乃至湯水不入,特邀李氏會診,診斷為中氣虛弱,陰寒動膈,施以針刺治療,取膈點(李氏奇穴之一,在第七胸椎棘突旁開5分處,即膈俞穴內1寸處),行補法手法,並配合溫灸針柄,10分鐘後呃逆減輕,半小時後呃逆止。


後以溫中散寒,補虛和胃,降逆止呃之品善其後,可見李氏針灸手法之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9:39 | 只看該作者

1968年


四川省什邡縣醫院因一婦女作計劃生育結紮手術後患破傷風,併發膿毒血症,高熱不退,抽搐不止,汗出,舌紅少津,神識昏迷,脈洪大,自主呼吸停止,全靠人工呼吸機維持呼吸。


經當地及省內中西醫會診治療半月,仍無轉機,速邀李氏會診。


李氏認為,病人高熱不退,汗出,神識不清,脈洪大等證仍為陽明經證,兼舌紅少津,而病已半月,乃為氣陰虧損之象,擬人參白虎湯煎湯鼻飼喂之,一劑後高熱漸退,抽搐減輕,三劑後體溫降至正常,抽搐停止,病員已能呻吟而出現了自主呼吸,撤除人工呼吸機。


後用益氣養陰,清熱解毒,配合西醫藥的支持療法治療。


病人因臥床搶救時間長,出現了嚴重的褥瘡,轉入我院,用李氏祖傳「鼓和丹」外治而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29:53 | 只看該作者

1978年與1979年


李氏因公出差,先後兩次遇車禍,倖免於難,造成嚴重的腦外傷後遺症繼發糖尿病,感染肺結核,住院治療壹年,病情好轉,但時有昏倒、抽搐發生,因早年深得海慧禪師的內養功法,遂練氣功半年,身體逐漸康復,至今已過古稀之年,仍然堅持臨床應診、會診、科研、出國講學、帶徒等繁忙工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3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0:12 | 只看該作者

1978年


李氏在從事針灸臨床多年的經驗中,總結前人理論及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內經》、《難經》、《針灸甲乙經》、《易經》等經典理論,提出自己對宇宙與人體的關係,人體臟腑、經絡、腧穴等有機聯繫的認識,發表了《從至陰穴轉胞胎談起,對人體經絡及俞穴之體會》,博采所知,發揚古義,用辯證的觀點,結合中醫傳統的經典理論,進一步闡明了人體與大自然是一個息息相關的整體,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經絡腧穴有機地聯繫形成一個整體,這就是中醫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4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0:25 | 只看該作者

1981年


李氏在多年的針灸臨床工作中,發現一些老弱婦孺病應該用針灸治療,因畏針而失去了治療的機會。


李氏將自己祖傳的指標療法,應用於臨床。


該療法是以指代針,病人不覺痛苦,但指針療法非要有一定的氣功功夫和指力才能達到治療的效果,李氏自練字氣功,功底敦厚,指力能直達腧穴深部,李氏在這方面確實已進入高深的境界。


指針療法對頭部及五官疾病效果較好,如頭痛、眼疾、耳鳴耳聾等。


李氏赴北京給中央首長治病時,多用指針療法,效果頗佳。


衛生部批准了成都中醫學院附屬醫院成立針灸指針研究室,以推廣李氏的指針療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 10:10 , Processed in 0.10254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