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58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5: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降壓藥貼膏:大黃、薑黃、蟬衣、桃仁、紅花、僵蠶、吳萸、胡黃連、草決明、青葙子、菊花、鉤藤各等份,煉成黑膏藥,貼於湧泉、太衝、至陽、陽陵泉、肝俞、膽俞、內關等穴位上,有清熱平肝、風潛陽,鎮逆降壓作用,適用於高血壓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5:1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平喘止咳膏:麻黃、杏仁、桂枝、細辛、五味、乾薑、半夏、生石膏、土茯苓、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厚朴、白芍各等量,煉成黑膏藥,貼於定喘穴、肺俞、膏肓俞、大椎、中府、膻中等穴,有宣肺平喘,降氣止咳,寬胸利膈等作用,適用於急慢性喘咳(急慢性氣管炎、支氣管擴張、過敏性支氣管哮喘等)病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5:3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軟堅化積膏:桃仁、紅花、荔枝核、橘核、三棱、莪朮、木香、赤芍、丹皮、血竭、當歸、川芎、大黃、乳香、沒藥各等份,煉成黑膏藥,直接貼於腫瘤包塊上面或有關的穴位上,有行氣活血,軟堅化積作用。


適用於腫瘤、囊腫、無名腫塊等病症。


李氏多年的臨床經驗,用傳統的製作工藝將中藥製成黑膏藥,其基本原則是:將制膏貼的生中藥用香油或菜油浸泡1~2周,使油充分浸透生藥。


用文武火煎熬,煎至中藥焦黃為度,濾去藥渣,藥油又用文武火煎熬至冒青煙(油溫約300℃~320℃左右),將廣丹少量慢慢加入油內,注意一定不能讓油和廣丹漫出鍋外,使油與廣丹充分化合分解,按一定的比例將廣丹加完後,再用文火煎熬15~30分鐘。


熄火讓油自然冷卻,至油溫60℃左右即可攤用。


可用牛皮紙、桑皮紙或布料攤塗都可以,用時在火上將黑膏藥溫化即可,貼於相應的穴位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5:4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外擦藥酒療法李氏善用藥物浸泡白酒,製成藥酒塗擦患處,或一定的穴位上。


處方:海馬、碎蛇、三七、廣木香、川烏、南星、半夏、草烏、桃仁、紅花、山甲、蜈蚣、當歸、川芎、血通、赤芍、蘇木、三棱、莪朮等,用白酒浸泡1~2周即可應用。


本藥酒只能外用,切忌入口。


用棉花蘸藥酒外擦患處,一日數次,或用棉花浸透藥酒,攤於病變部位上,用艾條懸灸也可。


本藥酒有行氣活血,軟堅散結,消腫定痛作用,適用於風濕痹痛,跌僕損傷,扭挫閃跌,骨質增生,骨傷疼痛,包塊腫瘤等病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5:5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病案舉例羅某,女,4歲,四川省林業科研院,門診號:0033656,1993年9月13日初診:6月23日突然發生雙下肢無力,伴二便失禁,入川醫住院檢查,腰T5-6以下急性脊髓炎,T5以下痛覺消失,肌力喪失。


現在症:腰以下及雙下肢萎弱無力,肌肉輕度萎縮,痛覺消失,二便失禁,飲食一般,神志清楚,舌淡苔白,脈細弱。


李氏診斷為萎證,屬肝腎虧損,氣血阻滯,經脈不通所致。


治以補益肝腎,內服中藥補益肝腎之品,外用藥酒塗擦病變部位,或用棉花浸泡藥酒,攤於病變部位,再用艾條懸灸之。


藥酒方:海龍、碎蛇、三七、廣木香、川烏、南星、半夏、草烏、桃仁、紅花、山甲、蜈蚣、當歸、川芎、血通、蘇木、三棱、莪朮、血竭各等分,用白酒浸泡1~2周即可應用。


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作用。


本藥酒不能口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6: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奇難怪症內外合治藥性有寒熱溫涼平,而具升降浮沉;


藥味有甘辛鹹苦酸淡,「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


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


用「毒藥攻邪」(《素問?臟氣法時論》)。


歷代醫學專家對藥物的臨床應用都重視其氣、味、歸經和藥物配伍。


「用藥如用兵」,在以理統法,依法製方,辨證遣藥的辨證用藥體現治法的原則下,提出了法無定法,隨證而辨(變),方無定藥,以藥立方而法以統藥。


《內經》:「氣有高下,病有遠近,證有中外,治有輕重,適其至所為故也」(《素問?至真要大論》)。


李氏對疑難病證的治療上具有獨到的治療特色和用藥特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6:2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血證宜化瘀止血血證之論肇於《內經》,發展於《金匱》,成熟於晚清唐宗海氏之《血證論》。


血證的範圍,涉及廣泛,李氏在血證的論治上,提出「血證多瘀」,主張「凡血證直消瘀」,宣導「止血消瘀療血證」。


對上消化道出血,李氏提出溫中止血消瘀法,藥用溫中止血方(生曬參10~20克,土炒白朮15克,炒蒲黃15克,炮薑炭、茜草各30克,甘草5克,罌粟殼3克)治療中氣虧虛,統攝無權之嘔血、便血。


其中又有平衝止血消瘀法治療衝脈上逆,陽明絡傷之血證;


對陽明積熱絡傷者,則有「梔子金花湯」以瀉火消瘀止血;


血瘀而嘔吐便血者,則立化瘀止血法以加味「失笑散」而於臨床治標之急。


運用李氏化瘀止血法治療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30余例,參照全國中醫血證診斷治療標準,其中25例係中度和重度出血者,屬消化性潰瘍28例,2例為出血性胃炎,平均出血天數4.5天(以大便潛血陰轉作療效判斷)。


對極重度和重度出血患者除搶救治療以必要的輸血外,並配合輸液補充血容量等支援治療。


臨床均有效,治癒率>96%,顯示了止血消瘀治療血證的可喜前景。


如陳某,女,88歲,住院號667212,1991年8月6日因便血3天多,經急診西藥止血,補充血容量等治療無好轉,確診為「胃潰瘍、上消化道大出血」,疑有消化道惡病變收入住院。


證見便血如漆,腹痛脘痞,嘔惡納呆,舌質紫黯,苔厚膩,脈弦數,查大便隱血(++++),Hb75g/L,證屬血瘀絡傷,遂用加味失笑散方治療。


兩天後大便隱血轉陰,脘腹脹痞及嘔惡緩解,隨證調以益氣和胃之品而善後,五天後痊癒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6:4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對血證屬絡血、肌衄、紫癜、斑疹等,臨床辨證則有血分瘀熱,熱迫血行,毒熱內結和在肺在胃在腸,虛實不同之證候特點和病機,因而在止血消瘀大法之中,分而寓有瀉火、解毒、清肺、瀉胃、清腸、涼血、益氣等不同的治法和用藥特色。


病在上焦,在肌表、肺衛者以咯血、鼻衄、發疹為常見之血證,則資以藕節、茅根、仙鶴草、側柏葉、紫草、丹皮之屬;


病在中焦,在脾胃、腸道者,以嘔血、便血、肌衄、紫癜、發斑等為常見的血證,則以大黃、赤芍、藕節、蒲黃、茜草、丹皮之屬;


病在下焦肝腎、膀胱、小腸者以便血、崩中下血、尿血、血淋等為常見之血證,則益以蒲黃、茜草、桃仁、地榆、茅根之屬。


又諸血證予炮薑炭、血餘炭、蒲黃炭之屬,意在收斂止血,消瘀寧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6:5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中風(急性腦卒中)是腦血管病變的危重證候,無論中臟腑、中經絡,乃中風病變程度的歸類劃分。


蓋今之出血性中風,為腦竅之絡傷血溢,變生瘀血,阻礙元氣上達於髓海;


或缺血性中風,為腦竅之絡脈瘀塞,阻礙氣血運行達於腦。


所謂「血菀於上」(《素問?生氣通天論》),這就確立了中風的病變位在腦,病因雖有風、火、痰、瘀、虛諸因,實以痰瘀為其主要。


故中風者多屬血證。


治宜豁痰止血,化瘀通竅以急治其標,李氏常用自擬三七貝母湯(生三七粉10克、川貝粉10克、藕節30克、白茅根30克)。


本方以三七、貝母豁痰止血,化瘀散結以通竅,合藕節、茅根以止血消瘀,且茅根還具有利尿瀉濁之功,有促進腦水腫改善之作用。


我們運用本方配合李氏傳授的頭針奇穴「北辰穴」治療不同原因所致的急性腦卒中患者,療效顯著。


如蔣某,女,67歲,因突發右側肢體偏癱,口角左歪伴意識模糊,二便失禁5天多,於1992年7月29日入院,CT示:「腔隙性腦梗塞」,查右上肢肌力Ⅲ~Ⅳ度,下肢肌力Ⅱ~Ⅳ度,中醫診斷:中風(中臟腑,急性期),治以三七貝母湯,同時配合針刺北辰穴治療,兩周後神志轉正常,二便自調,癱瘓肌力恢復至Ⅴ度,於1992年8月24日痊癒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7: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通淋止血法,臨床上辨證屬「熱在下焦者,則尿血」的血淋或尿血者,以濕熱(或夾毒)損傷尿路血絡者為最常見,如尿路感染,急性腎炎,以及不明原因的尿血、石淋(尿路結石)等,有肉眼或顯微鏡檢血尿(尿血),證屬血淋範圍,治宜清熱利濕以通淋,涼血消瘀以止血。


通淋常用八正散,程氏萆分清飲,小薊飲子等隨證加減,對尿血(或血尿)不止者,每加茅根、琥珀、赤芍、桃仁、生蒲黃以通淋止血,佐五味消毒飲以清熱解毒而瀉濁,或加前仁、木通利尿(利濕)而不傷陰。


我們應用通淋止血法而擬定的金蒲湯(藥用金錢草、蒲公英、蒲黃等)以治療不同病因所致的血尿(尿血)患者,包括各種不同證型的尿路感染、急性腎炎(小便鏡檢以紅細胞為主或兼有紅細胞者)及尿路損傷性感染出血(導尿後尿路感染損傷),均有較佳療效。


如陳某,女,18歲,因尿血、顏面及雙下肢浮腫,腰酸脹7天,於1993年4月15日入院。


查尿常規RBC(+~++),蛋白(+),眼瞼浮腫,雙下肢膝以下凹陷性水腫,中醫診斷為風水,西醫診斷為急性腎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7:2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用金蒲湯合五皮飲以通淋止血,利尿消腫,一周後水腫消退,續守金蒲湯合以通瘀解毒之品,兩周後尿常規檢查正常,諸證消除出院,並繼續守方鞏固治療兩周,至今隨訪無恙。


血證之治以藥物論治者上至《內經》,下迄近代,目前血證中消化性潰瘍引起嘔血、便血已獲得了可靠有效的療法。


李氏以針灸理論為指導,擅長用大艾灸法治療胃腸及痔漏下血、婦人崩漏不止等血證。


達到「守經隧」、「疏其氣血、令其調達、以致和平」(《素問?至真要大論》),常選穴位有百會、肝俞、脾腎、膈俞、腎俞、隱白、大敦、血海等穴,達到了溫通血脈,消瘀以止血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7:3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搐鼻外治,通關開竅運用外治療法治療痰火、邪熱、氣鬱厥逆等蒙閉心包,心神閉鬱而出現的神志障礙病證是中醫急症外治的搶救療法之一。


李氏除常用針法、灸法、砭法等以啟閉開竅外,自擬行軍散方,藥用朱砂、雄黃、硼砂、麝香、白礬、冰片等研為極細粉末,貯於瓶內閉塞存性,外用點眼或搐鼻。


本方朱砂、雄黃有解毒辟穢之效,麝香、冰片芳香辟穢開竅,硼砂、白礬以豁痰醒腦。


如駱某,男,90歲,因腦萎縮,腦血管性癡呆,於1991年10月15日住院治療期間,突發神昏,意識朦朧,不能進食,靜脈通道難於建立。


查面色潮紅,喉間時有痰鳴,目閉、口禁,氣息尚均勻,脈滑數,診斷為痰濁蒙閉心竅,用行軍散先搐鼻以開竅啟閉,當日神志轉清,晚餐即可進食,次日神志清晰,語言恢復如前,繼續支持治療,合以益氣調元之品以善其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7:4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化腐生肌,以療褥瘡衰竭病人長期臥床引起局部組織(皮膚、肌肉)壓迫性壞死的嚴重併發症,由於發生的部位在骶、腰脊或臀部等氣血運行濡養不足的皮膚、腠理,因而病程纏綿,潰爛不易癒合。


李氏認為本症為中醫外科瘡瘍範圍,多係氣血不榮,經脈受壓閉阻。


如證見潰爛皮肉瘡色不紅不腫,烏色或灰色如腐,渾陷下塌者多屬陰證;


如皮肉潰爛紅腫,膿溢黃濁屬陽症,均可用李氏「鼓和丹」以外用治之。


藥用:廣丹、輕粉、血竭、朱砂、冰片、乾薑、肉桂、胡椒、煅石膏共研極細粉末備用。


用時鬚瘡面先以常規消毒,並將腐皮壞肉剪刮掉,使創面露出新肉,然後在創口上撒上鼓和丹。


若褥瘡尚未破皮肉爛,可用鼓和丹調香油外塗擦於患處。


對於陰證瘡瘍,則宜配合大艾懸灸潰爛邊緣皮腠,以促進局部氣血暢旺,新肉速生。


如肖某,女,30歲,因患破傷風、膿毒血症後,併發尾骶Ⅲ度大面積褥瘡,有多量黃色膿性分泌物,形成囊腔狀,加之患者已大肉脫削,全身衰竭,證屬虛實相兼之危候,即以鼓和丹為主外治褥瘡,並配合支持療法,歷經80余天褥瘡治癒出院。


鼓和丹有鼓動陽氣,調和氣血的作用。


該藥對五臟虧虛,陰寒凝滯,氣血失榮所致的一切陰症瘡瘍,有補益氣血,和調陰陽,解毒化腐,去膿生肌等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8: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化腐生肌,以療褥瘡衰竭病人長期臥床引起局部組織(皮膚、肌肉)壓迫性壞死的嚴重併發症,由於發生的部位在骶、腰脊或臀部等氣血運行濡養不足的皮膚、腠理,因而病程纏綿,潰爛不易癒合。


李氏認為本症為中醫外科瘡瘍範圍,多係氣血不榮,經脈受壓閉阻。


如證見潰爛皮肉瘡色不紅不腫,烏色或灰色如腐,渾陷下塌者多屬陰證;


如皮肉潰爛紅腫,膿溢黃濁屬陽症,均可用李氏「鼓和丹」以外用治之。


藥用:廣丹、輕粉、血竭、朱砂、冰片、乾薑、肉桂、胡椒、煅石膏共研極細粉末備用。


用時鬚瘡面先以常規消毒,並將腐皮壞肉剪刮掉,使創面露出新肉,然後在創口上撒上鼓和丹。


若褥瘡尚未破皮肉爛,可用鼓和丹調香油外塗擦於患處。


對於陰證瘡瘍,則宜配合大艾懸灸潰爛邊緣皮腠,以促進局部氣血暢旺,新肉速生。


如肖某,女,30歲,因患破傷風、膿毒血症後,併發尾骶Ⅲ度大面積褥瘡,有多量黃色膿性分泌物,形成囊腔狀,加之患者已大肉脫削,全身衰竭,證屬虛實相兼之危候,即以鼓和丹為主外治褥瘡,並配合支持療法,歷經80余天褥瘡治癒出院。


鼓和丹有鼓動陽氣,調和氣血的作用。


該藥對五臟虧虛,陰寒凝滯,氣血失榮所致的一切陰症瘡瘍,有補益氣血,和調陰陽,解毒化腐,去膿生肌等作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8:2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峻劑快利,攻逐水飲夫飲邪之為病有四,而痰飲停結於胸脅者為懸飲。


《金匱》在痰飲分型和論治上確立了溫化、通下、峻逐、宣散、通利等治法。


對胸水的論治,多屬懸飲範疇,如發病急,兼有胸痛,胸脹甚,喘滿氣急,安臥難平,或有胸脅脹滿,乃水飲痰濁積聚於胸中,宜「逐水而水自大小便去,水去則肺寧」,胸脅脹滿、喘咳諸證可愈。


宗仲景法以十棗湯或大陷胸湯加減變化治之。


體實者可用甘遂大棗湯,即甘遂1~3克、甘草10~15克、大棗20~30克,煎湯日服一劑,服後得大利下即止,並以獨參湯固護元氣。


臨床觀察甘遂得甘草之甘緩則攻逐水飲之效存而竣烈傷正之弊得制。


攻邪切忌傷正,李氏則有攻一補九,攻二補八……攻補各半等攻補兼施之治法。


即用攻逐水飲之劑一日,而調補正氣之劑九日,一則以待正氣恢復,利於藥力而攻邪;


二則邪勢漸退則正氣得安。


如治侯某,男,53歲,因右胸疼痛伴咳嗽、氣緊,於1991年9月13日以「右胸腔積液」收入住院,經多次胸穿抽取胸水為「血性胸水」,並經抗感染、支持、對症等治療,胸水仍有增無減,患者胸痛,脹滿加重。


李氏處方甘遂甘草湯,服一劑即腹瀉便溏,二劑即瀉下水樣黏濁液,自感胸悶氣緊減輕,停服上方,以健脾、瀉肺、化飲、利尿之劑以調之,其間以西藥抗感染,支持治療,胸水減少,部分形成包裹性小體積液平灶,後經病理確診為胸腔及胸膜轉移性癌,胸水經瀉下逐水治療後趨於穩定。


對於腹水,屬中醫臌脹範圍,李氏常用自擬「紅寶丸」治療。


處方:大黃、甘遂、三七、血通、醜牛等煎水,使藥水汁全煮浸入大棗中,烘乾大棗,取食大棗。


凡元氣不足,腎氣或脾氣虧虛者,加入人參入原藥汁中煮取大棗,故取名為「紅寶丸」。


該方仿十棗湯之藥意而增加活血、行氣、化痰之品,以大棗為佐輔藥料,取食藥棗法以堅者緩削,對肝硬化腹水療效顯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8:3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噎膈是吞咽嚴重障礙的消化道疾病,現代醫學食道癌多見本證,目前對其中上段的非手術治療療效較差,且放、化療之副反應往往令患者難以堅持相應的療程治療。


傳統中醫多立足於養陰潤燥,啟膈通幽或活血化瘀、行氣降逆諸治法中。


李氏認為本病多為痰、氣、血凝滯互結於食道,既阻礙氣血的運行,又致食道經脈閉阻,使食道阻隔不通,不能傳化水飲食物。


李氏在辨證遣藥之中,配服「巴霜丸」,即以巴豆一粒,用帛紙或黃草紙數層包裹生巴豆仁,搗爛去盡油汁,即為巴豆霜,以棗泥或龍眼肉包之為丸調服。


本品雖辛熱有大毒,但取丸劑緩其辛烈之性而存蕩滌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穀道之功效。


對於食道癌中、晚期,食道梗阻障礙嚴重者,用之多有急則治其標之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8:5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五)豁痰開竅,鎮癇熄風祖國醫學之癇證屬現代醫學之癲癇。


原發性癲癇多發生於小兒,繼發性癲癇多為中風、腦外傷等疾之後遺症。


李氏積多年治癇經驗,認為癇證之發生其病機多由積痰夾癲,厥陰內風所致。


本病發作之時突然昏仆,神識恍惚,口吐白沫,兩眼直視,四肢抽搐,移時蘇醒,醒後如常人,僅感倦怠乏力,頭昏,記憶減退等。


李氏用自擬鎮癇丹以豁痰開竅,熄風鎮癇。


處方:半夏、製南星、鉤藤、琥珀、丹參、桃仁、紅花、硼砂、鬱金、白礬、礞石、朱砂、冰片、麝香等共碾細備用。


成人每服1.5~3克,日3次,兒童酌情減量。


如陳某,男,5歲。


因3歲後反復發作癲癇,初時一年僅數次發作,近年來發作次數增多,前二月,每月發作4~5次,每次持續時間3~5分鐘。


查腦電圖為「中度異常」,即服鎮癇丹,每次服1克,每日3次。


初服時2月內僅發作一次,至半年後,未見發作。


複查腦電圖示「輕度異常」,繼續治療,至今隨訪無異常。


該方中有桃仁、紅花、丹參之類,具有活血化瘀通絡寧神的作用,對外傷性繼發癲癇也有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9: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六)漆葉童貞,治痿起癱痿證乃大肉脫削,筋骨痿軟,古有五痿之論,為臨床之難治病證,屬於運動神經之病變。


李氏從歷代醫家治痿方藥的大論中,立化瘀解毒,通利血脈,調和臟腑之法治療痿證。


藥用漆葉、土漆、琥珀、朱砂等藥經特殊炮製,做成黃豆大小之蜜丸,命為「童貞丹」,是方從華佗漆葉青黏散變化而成。


臨床主要用於運動神經之病變引起之痿證,有緩解病情進展,改善肌肉萎縮的作用。


如羅某,女,46歲,因四肢肌肉萎縮,漸至吞咽無力,西醫確診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症,證屬晚期,預期生存6~12月,家屬寄一線希望以治療,延緩生命,即服童貞丹,半年後顏面竟轉為光澤,諸症得到控制,堅持治療,病員生存近5年。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9:2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五、獨創奇穴療效堪誇奇穴在臨床治病的療效和作用,以及特殊的取穴、定穴方法,歷代針灸學家極為重視。


奇穴補充了十四經腧穴的不足,豐富了針灸治療學的範圍。


李氏在長期的針灸臨床實踐中,集諸師之長,而揚奇穴經驗於針灸學術界,獨具其治療特色。


李氏認為自古以來的針灸學家都發現和提出了經外奇穴,從「華佗挾脊穴」、孫思邈的「阿是穴」乃至當今的「頭針定穴」、「耳穴」等都從不同的臨床角度來定取,如以定位取穴、功效取穴、主治取穴等。


《針灸大成》說:「奇穴者,則又旁通於正穴之外,以隨時療症者也。


因而作為奇穴既可反映經絡的生理和病理現象,又在腧穴對經絡臟腑氣血的調節作用上發揮特殊的效應。


所以李氏提出了「經外奇穴是在人體經絡軌道網路上的腧穴」的論點,如果說是經典外的穴位是可以的,因為經典收集的穴位限於當時的發現,可能有的穴位未收入經典。


如果說經外奇穴是經絡以外的腧穴,那就欠妥了,經絡網路於全身,是人體精氣神運行的軌道,穴位是經絡之氣輸轉彙聚之處,離開經絡則無穴位存在,穴位是經絡現象的基礎,故凡穴位都是在經絡之中,不在經就在絡,不在此經就在彼經。


以易學思想同中醫學、針灸學的傳統相結合,形成了以臨床驗證實效的李氏奇穴,這是李氏宣導的「醫道朔源,取效臨床,證之實驗,古今匯通」的學術思想。


李氏獨創的奇穴有:北辰穴、八荒穴、八陣穴、河車路、十鬼祟穴等,其取穴獨特,針法操作各具特色,治療奇難雜證有奇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10 17:39:4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北辰、八荒、醫易相通北辰穴是李氏以易學天人相合相應於太極一氣流行的經絡學說為指導,以二十八宿朝拱北斗而寓寄於人體之北辰(二十八)奇穴,其穴位居於頭,絡屬腦髓,寄寓元神,具有調節臟腑經絡、氣血陰陽的作用。


北辰穴分為四組(段)穴,每組七穴,隨辨證辨病而取穴,以撚轉和提插行針相結合的復式針刺手法。


進針則以針刺方向朝百會穴進行為針法特色。


北辰穴主治中風癱瘓,口眼斜,語言謇澀,手足痿軟等病證。


我們運用李氏北辰穴治療不同證型的中風後遺症數百例,並對102例進行北辰穴治療前後的療效觀察,按全國中醫內科學會中風診斷,療效判定標準,結果治癒,顯效率達55%,總有效率為95%;


並對中風所致的意識障礙,語言障礙和肢體功能障礙三大症狀指標進行治療前後對比觀察,經統計學處理,Ridit分析結果提示差別有極顯著意義(P均<0.01)。


典型病例:萬某,男,38歲,住院號71313,入院時間1992年7月1日,因多發性大動脈炎併發右腦大出血,左側肢體偏癱,語言嚴重障礙伴吞咽困難入院,被動臥位。


中醫診斷為中風、中臟腑;


西醫診斷為腦出血(恢復期)多發性大動脈炎。


以針刺北辰穴為主,配合相應體針輔穴及李氏烏附星香湯合桃仁四物湯隨證化裁治療,半月後下肢肌力提高到Ⅱ多,可以坐位活動,語謇有好轉。


針刺治療一月後,左下肢肌力提高到Ⅲ多,可下床扶助行走。


鞏固治療2個月後,已能獨自行走,吞咽障礙消失,語言障礙明顯改善,臨床好轉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 12:59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