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50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7:3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五、治療血證的經驗中醫血證的概念廣義上係指血虛、血瘀和出血而言,狹義上則僅指血不循經、溢出脈外的出血證,包括外觀可見到的出血和內在臟腑的出血,如目衄、鼻衄、齒衄、肌衄、咳血、嘔血、便血、尿血、崩漏和跌打損傷出血等症,有些屬於急症範疇,宜速救治。


祝氏對血證的診治進行認真探索,頗有獨見,立方遣藥亦自成一格,茲扼要介紹如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7:48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闡發出血之由重視心肝脾三臟祝氏宗《內經》「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之旨,認為欲止其血,先求其因,見出血即止血,不求因,不辨證,必然大謬。


諸般出血部位雖有不同,究其病理皆因陰氣受傷所致。


蓋血本屬陰精,生化於脾,總統於心,藏受於肝,宣佈於肺,施泄於腎,灌溉周身,營養百體。


陰氣一傷可變生多病,妄行於上則吐衄;


衰涸於外則虛勞;


妄返於下則便血;


移熱於膀胱則癃閉、溺血;


滲透腸間則為腸風;


陰虛陽搏則為崩中;


濕蒸熱瘀則為滯下;


熱極腐化則為膿血。


究其原因,不外虛、滯、寒、熱四般。


所謂虛指陰虛與陽虛,陰虛則陽盛,火動於中,灼傷脈絡而血液外溢;


陽虛則攝納無權,血失所統,失其常道而亡失。


滯包含氣滯與血滯,氣滯則逆而上行,氣逆血亦逆,發為吐衄;


血滯則瘀,瘀阻脈道,新血不生而出血不止。


血寒則凝聚臟腑之間,瘀而不通,一旦如堤防之決,崩下如注。


血熱則血流鼓蕩,迫出脈外,每致斑疹吐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7:5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血證雖關於五臟,然與心、肝、脾三臟關係尤為密切。


《張氏醫通》云:「凡治血證,前後調理,須按心脾肝三經用藥。


因心主血,血液化生後奉心而赤,心陰充足則心火不盛,血得寧謐;


肝藏血,肝氣條達則氣血和調,血不妄行;


脾統血,脾氣健旺自能統攝血行,血有所歸。


祝氏常用三黃瀉心湯、旋覆代赭湯治療心胃火盛之吐衄;


用丹梔逍遙散、瀉白散、杞菊地黃湯治療肝火灼肺或肝腎陰虛之咳血、眼底出血;


用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歸脾湯治療脾不統血之便血、崩漏、肌衄,其理實源於此。


對血證的辨證,祝氏提出應首辨虛實,次辨寒熱,再辨臟腑歸屬,認清血與氣的關係,最後確立治法,層次分明,次序井然,提綱挈領,符合臨床實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8:0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確立治血證五法喜用炭藥止血歷代醫家對血證治療的論述甚多,如張景岳說:「凡治血證,須知其要,而血動之由,惟火惟氣耳!


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無火;


察氣者,但察其氣虛氣實。


知此四者,而得其所以,則治血之法,無余義矣。


吳澄對血證的治療,突出「以氣為主,貫通寒熱虛實」,立為八法。


劉淵則根據血證之虛、瘀、熱、寒,對補、下、破、涼、溫五種治法,敍述具體。


祝氏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總結出血證治療五法,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8:1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上病取其下:凡上部出血的病證如鼻衄、咯血、嘔血等,須用降氣、降火、降血之法,引其下行則血能循經。


常用藥有牛膝、代赭石、花蕊石、降香、黃芩、黃連、山梔、生石膏、麥冬、元參、藕節、白芨、白茅根等。


代表方如旋覆代赭湯、麥門冬湯、玉女煎、瀉白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8:2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下病取其上:凡下部出血的病證如便血、尿血、崩漏等,須用升提、舉陷、固澀之法,升其清陽,固其滲漏則血有所統,常用藥有黑升麻、黑芥穗、生荷葉、柴胡、地榆、槐花、杜仲、川斷、山萸肉、補骨脂、血餘炭、烏賊骨、旱蓮草、柿炭、赤石脂、禹餘糧等。


代表方如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四生丸、黃土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8:3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3上下皆出血,治惟取其中:若上見吐衄、下見便漏,降血或升提均不宜者,惟培補中土、益氣固脫乃屬良法,常用獨參湯治之,使無形生有形,而後再以歸脾湯、歸芍六君子湯調理脾胃,滋其化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8:4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4有滯可化瘀,有瘀不宜補:血溢脈外,久則成瘀,瘀血不去,新血難生,且可再度出血,如跌打損傷之皮下瘀斑,外在出血紫黑成塊均為瘀血出血之證,治不宜補。


誠如唐容川所說:「吐衄便漏,其血無不離經……經隧之中,既有瘀血踞住,則新血不能安行無恙,終必妄走而吐溢矣,故以去瘀為治血要法。


常用藥有花蕊石、三七粉、茜草根、鬱金、酒軍炭、荊芥炭、蒲黃炭等,代表方如花蕊石散、十灰散、茜根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8:5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5用藥不純寒,治血兼顧氣:血證不宜純用一派苦寒涼澀之品,因血得寒則凝,純用不僅苦寒克害脾胃,且易生留瘀之變。


曾治1例尿血病人,前醫用知柏地黃湯加石韋、白茅根、生地榆、滑石等久治不效,祝氏考慮其為過用寒涼,致使火鬱於內,不得發越,乃於原方加入少量荊芥、麻黃,辛溫反佐,取「火鬱發之」之義,服藥數劑而血止。


祝氏治療血證時非常重視氣對血的影響,氣血相互為用,氣逆則血升,氣虛則血脫,前者宜降氣降火,後者宜益氣固脫,故在治療血證的方中每見用旋覆花、蘇子、黃耆、黨參、白朮等氣分之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9:0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前人治療血證常用炭類藥物,根據五行生克規律,認為紅屬火,黑屬水,水能克火,從而有「血遇黑則止」,「燒灰諸黑藥皆能上」之說,元代葛可久《十藥神書》創制十灰散治療肺病咯血,所用藥物均取炒炭,療效甚佳,可見中醫炭藥止血的理論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


祝氏繼承前人,悉心體會,治療血證亦喜用炭類藥物,初步統計有40余種。


祝氏認為,必須根據病情的虛實寒熱等酌情選用二至三味,對現代藥理證實某些止血藥炒炭後會降低療效者宜慎用。


茲歸類如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9:1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溫經止血藥類:炮薑炭、側柏炭、艾葉炭、山萸炭、熟地炭、百草霜、伏龍肝。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9:19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清熱止血藥類:貫仲炭、地榆炭、黃芩炭、黃柏炭、川軍炭、茅根炭、槐花炭、槐角炭、大小薊炭、藕節炭、椿根白皮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9:2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行氣止血藥類:香附炭、陳皮炭、枳實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9:3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化瘀止血藥類:茜根炭、血餘炭、蒲黃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9:44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升陽止血藥類:荊芥炭、升麻炭、荷葉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39:5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固澀止血藥類:棕櫚炭、烏梅炭、蓮房炭、柿餅炭、木耳炭、白芨炭、煅龍骨、煅牡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40:0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六、治療婦科病的經驗中醫婦科病主要包括經、帶、胎、產四類疾患,其病因病機錯綜復雜,撮其大要則不外是外感寒熱、濕邪,內傷七情之鬱、飲食勞倦及房室不節,導致氣血失調、臟腑功能失常和衝任二脈損傷。


故祝氏以「調氣血、和脾胃、理肝腎、固衝任」十二字為治療大法。


茲將其具體運用扼要介紹於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40:1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崩漏病有三端固攝衝任為主崩漏屬於不規則的陰道出血:出血量多,來勢急劇的稱為「血崩」;


出血量較少,但持續不斷的稱為「漏下」,但二者可以相互轉化。


西醫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盆腔炎症、子宮肌瘤以及更年期內分泌紊亂者均可發生崩漏症。


《婦人良方大全》說:「婦人崩中漏下者,由勞傷血氣,衝任之脈虛損故也」。


明代方約之主張以「塞流」、「澄源」、「復舊」三步法治療崩漏,有臨床指導意義。


祝氏認為,崩與漏在病情上雖有輕重緩急的區別,但衝任受損不能約制經血之病機則一。


細審其因有熱、瘀、虛三端,尤以虛為多見。


治療時強調固攝衝任,補益氣血;


暴崩不止亟宜止血以防其脫,血止之後調理肝、脾、腎三臟以澄其源;


終以益氣養血、培補脾腎以固其本。


常分三型辨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40:2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熱傷衝任,迫血妄行:素體陽盛或陰虛火旺,或五志過激,鬱而化火,灼傷血海,衝任不固而致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斷,或每月經行兩次,經血黏稠,色深紅夾有血塊,伴頭暈面赤,口乾舌燥,心煩多夢,五心煩熱,小便短赤,苔黃脈數,治宜育陰清熱、涼血止血。


常選用上海第一醫學院驗方(生地、白芍、女貞子、旱蓮草、炒槐花、小薊、生蒲黃、茜草根)治療。


經量極多加荊芥炭、地榆炭、側柏炭;


夾有血塊加血餘炭、粉丹皮、三七粉;


腰酸膝軟加川斷、桑寄生、菟絲子;


大便溏薄加蒼白朮、生薏仁。


蓋血得熱則行,得寒則凝。


傅青主云:「衝脈太熱而血即沸。


血崩之為病,正衝脈之太熱也。


故本方育陰即可止血,清熱即能固衝。


止血而不留瘀,清熱而不敗胃,於補陰之中行止崩之法,確有實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2:40: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2脾腎兩虧,氣不攝血:或因久病體虛,脾失健運,統血無權,血隨氣陷;


或因早婚多產,房室失節,斫傷腎精,封藏失職,均可導致經血錯亂,崩中漏下。


症見驟然血崩,下血如注;


或漏下日久,淋漓不絕。


伴心悸氣短,頭暈目花,小腹空墜,腰膝酸軟,面目浮腫,舌淡胖,脈細弱。


治宜益氣養血、培補脾腎。


常用聖愈湯(生黃耆、黨參、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加荊芥炭、艾葉炭、茜草根、烏賊骨、丹皮、川斷、桑寄生、菟絲子等。


方中當歸、川芎一般僅用5克甚或不用,防其辛溫走散,不利止血。


烏賊骨配茜草收斂燥濕、涼血止血源自《內經》四烏骨一茹丸。


如有熱者加生地榆、生側柏;


有寒者加乾薑炭、肉桂;


血塊多者加生蒲黃、血餘炭。


若以脾虛氣陷為主兼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納差便溏者,常治以補中升清法,用補中益氣湯加生熟地、東阿膠、女貞子、製首烏等理血藥補脾升陽,兼以養血。


若以腎虛封藏失職為主兼見腰痛如折,臥位時經量減少,立起時經量增多者,治以益腎固衝,用五子衍宗丸去車前子加生熟地、白芍、阿膠、補骨脂、杜仲炭、紫河車等滋補肝腎,充盈奇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6:1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