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9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4:0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提壺揭蓋水自流憶十年動亂之初,我進了牛棚,被剝奪了診病處方的權力。


一日,本院某職工找到我,說他患尿閉數日,經多方治療未效,靠導尿度日,十分痛苦,是以前來求方。


醫生的天職使我不顧禁令為他口授一方:蘇葉、杏仁、枇杷葉各10克,水煎服。


囑其院外購藥,以免節外生枝。


事後病人專程前來告知,藥後小便即通,花費不過兩角錢。


無獨有偶,1990年仲秋,一友人自美國打來長途,說他愛妻產後尿瀦留,住院治療10餘日,花費美金已逾萬元,仍不見效。


不得已而求助於祖國的中醫藥。


我在電話中告訴他,可花1角錢購一味蘇葉,每日煎湯代茶頻飲。


兩日後電話復來,告訴病人服藥後小便即利,痊癒出院了。


以上兩例均為急性尿閉,屬中醫癃閉證。


治法頗多,我所用僅只一法,大旨宣肺而已,不利水而收利水之效,所謂提壺揭蓋水自流是也。


此法古已有之,《侶山堂類辨》載張志聰治一人患水腫尿閉,醫用八正散等利水劑不效,張氏以防風、蘇葉、杏仁各等分為劑,水煎溫服取汗,小便即利,水腫全消。


張氏此案與上述二例用藥雖有小異,而立法基本相同,皆以宣暢肺氣收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4: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其理:肺為水之上源,主氣布津,有通調水道之功。


肺氣宣佈則水道通暢。


譬如中國舊式水壺,蓋上有孔,若閉其孔,則壺內之水傾之不出,唯暢其孔,則水流如注。


宣肺利水之理類同於此,故以「提壺揭蓋」名之。


臨床遣藥當以辛味輕浮之風藥為選,如荊芥、防風、蘇葉、獨活、白芷、浮萍、杏仁、枇杷葉、前胡之屬,少量輕投,取治上焦如羽之義。


此法不獨治療尿閉有效,凡泌尿係急慢性感染,尿檢異常或小便不暢,或浮腫不消,均可將此類風藥合入對症方中,必能增強利水之功。


大法以風藥配方,不獨可以宣肺氣,又兼具理氣機、暢三焦、助脾運、勝濕邪、散火鬱之功效,則非「提壺揭蓋」一語所能概括的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4:2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牛吃草論1982年我在新加坡同當地中醫同道座談時,就飲食調養與人體健康的關係問題談了一些個人看法,並戲言為「牛吃草論」。


大意是說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由於歷史環境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飲食習慣,有以食肉為主的,有以食素為主的,不能簡單地以食肉量的多少來衡量一種飲食結構的優劣。


這就好比動物中有肉食動物,有草食動物,虎吃肉,牛吃草,不能說虎比牛更健康。


如果硬要讓牛改吃肉食,恐怕牛會絕食而死。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的飲食結構突然發生重大改變,也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目前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是一些人過分強調攝取肉食以增加營養,結果增加了患病的危險,病中或病後不適當地增加營養,致使疾病加重或影響了療效。


根據我多年的體會,對某些疾病來說,適當減少攝入動物性食品有助於治療和康復。


例如:發熱性疾病,或高熱或低熱,長期不退者,宜清淡飲食,素食為主,並須節食,以利退燒。


熱病初愈也應以素食節食為原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4:3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內經》中有熱病「食肉則復,多食則遺」之誡,值得重視。


例:一患者發熱數月不退,其父母唯恐營養不足,每日強令進食大量肉魚奶蛋等,致使患者納差腹脹,苔膩垢厚,這種以食為補無異於以糧資寇。


後經中藥治療,並令素食節食配合,一周後熱退而愈。


臨床上還有很多疾病食宜清淡。


例如:慢性肝炎轉氨酶居高不下,清淡飲食有助於降酶;


慢性腎病尿蛋白長期不消,素食節食有助於病腎的修復;


急慢腎衰尿素氮升高過快,控制蛋白的攝取可使之下降;


高脂血症血脂長期超標,清淡飲食有利於降脂;


白血病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血象長期異常,清淡飲食有助於血象的改善;


紅斑狼瘡、白塞氏病容易復發,採用清淡飲食有助於改善症狀,減少復發;


某些惡性腫瘤患者採用清淡飲食配合治療,也可收到減輕症狀延緩生存期之效果。


這類病多屬血分瘀熱,食肉多則助熱而增病,故以素食為宜,從臨床看,「牛吃草論」還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4:4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五、論單刀直入古人嘗以兵法喻醫理,謂「用藥如用兵」。


兵以治亂,藥以療疾。


兵欲勝敵,須統兵之將知己知彼,指揮有方;


藥能愈疾,要用藥之醫明辨病機,組方合宜。


必診斷明,辨證准,立法當,用藥精,而後始能期在必效。


雖不必有一定之方,卻必定有合度之法。


法定而後用藥有依據。


單刀直入即其一法,適用於急、重、危證。


在明辨病機的前提下,選擇有效之品,組成精乾之方,投之及時,救急起危,應時而效。


猶如臨陣對敵,尋其破綻,直取其要害,是以身手簡練快捷取勝。


用藥療疾,與此同理,少而精,快而捷,故名單刀直入。


丹溪云:品味數少則藥力精專。


如病至元氣欲脫,危在頃刻之際,若醫投十全大補,非謂不善,卻不如獨參益元固脫之效速。


當此之時,藥多而效反緩,藥少則力必專。


更須及時而進,方可力挽狂瀾。


若因循猶豫則勢必坐失良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4:5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單刀直入用藥法,貴在組方精練,大忌繁雜。


張仲景傷寒諸方最為典範。


發汗之麻桂,攻下之承氣,回陽之四逆,無不治證專一,不雜他治。


大有攻其一點,不及其餘之義。


唯其不及其餘,方能所治必效。


仲景治傷寒誤表厥逆咽乾腳攣急,先用甘草乾薑湯治其厥,次用芍藥甘草湯伸其腳。


若胃氣不和譫語者,更與調胃承氣湯即愈,一方治症,次序井然。


若合三方為一治,其效何如?


可想而知了。


故單刀直入貴在把握病機,攻其一點,各個擊破,漸次而收全功。


與此相反的是包治一切的十全方,所謂有是症則用是藥,藥隨症增,一方可多至二三十味,寒熱補消,無所不備,自以為面面俱到,誰知是無制之師,烏合之眾,焉能勝敵。


此古人所諷「廣絡原野」之法也。


又有治證雖然單一,卻廣集群藥,羅列成方,不知藥不中病,雖多何益,醫道中事,豈有倚多為勝之理。


《內經》曰:「治病必求其本。


得其本而治,藥少而效宏。


尿毒癥噁心嘔吐,不用半夏陳皮降逆和胃,而投大黃通腑降濁,其吐立止,並非見症治症而能取效者,拔其病本也。


故能辨證求本者,用藥可少而精且效矣。


張介賓云:「施治之要,必須精一不雜,斯為至善。


單刀直入用藥法,其義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5:0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六、論升降並用升降並用是臨床組方遣藥的常用方法,也可以說是一種用藥的技巧。


升指升藥,即具有升浮作用的藥物;


降指降藥,即具有沉降作用的藥物。


升降兩類不同作用趨向的藥物並用於同一方中,既升且降,相反相成,調暢氣機,開發鬱結,通上達下,升清降濁,消脹除滿,止利通便,健胃助運,種種功效,不能盡述。


概而言之,升降並用的目的在於調整臟腑功能以復其常。


其機理何在?


蓋自天地自然至萬事萬物,其運動變化不外升降出入。


經言:「升降出入,無器不有。


東垣云:「萬物之中人一也,呼吸升降,效象天地,準繩陰陽。


人身臟腑功能萬千,欲一言而概之,唯氣機升降而已。


升降正常則臟腑各司其職,人斯無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5:1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反常則為病矣。


諸如肺失宣肅,脾不升清,胃失通降,肝失條達,心腎不相交濟,無非升降失常之病。


又,丹溪指出:「人身諸病多生於鬱。


又云:「百病多有兼鬱者。


何謂鬱?


曰:「鬱者,當升者不能升,當降者不能降,當變化者不能變化,此為傳化失常,六鬱之病見矣。


凡氣鬱、濕鬱、痰鬱、血鬱、食鬱、火鬱,諸鬱為病不同,其本於升降失常則一。


鬱則病,病則鬱。


是以獻可有凡病俱宜作鬱看之論,可謂一語中的。


故治病宜兼治鬱,治鬱宜調升降,升降並用乃治鬱用藥之訣竅。


昔賢妙用升降之例甚多,仲景葛根芩連湯主治陽明熱利,君葛根升浮以散火鬱,合芩連苦寒以堅陰止利,可謂升降並用之祖方。


補中益氣用升柴大升陽氣,若陰火上衝較重,東垣主張加黃柏、知母苦寒瀉火,亦升降並用。


治療大便不通的通幽湯、濟川煎,於通降群藥中配入一味升麻,是以升助降,古人組方之妙如此。


要之,病在下應知當升,病在上須曉宜降,欲降之必先升之,欲使升之必先降之,非純升純降之用,當使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升降並用以復臟腑之常。


臨床常用的升藥,凡味薄體輕辛散宣發之風藥皆可用之,不獨升柴也;


而凡寒涼瀉火滲泄下行之品皆屬降藥,不獨硝黃也。


至於具體的配伍應用又在乎臨證斟酌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5:2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七、攻補兼施論攻補兼施是臨床常用治法,適用於虛實夾雜之證。


虛實之義,虛者正氣虛,實者邪氣實。


經云「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以此論之,豈非凡病皆屬正虛邪實,而治療悉當扶正攻邪耶!


然證之臨床,病由邪生,邪去病已。


一般內傷外感,邪實為病者恆多,故不可輕言補。


而醫者臨證動輒以正虛立論,攻補之品雜合以成方,如人參與萊菔同用,四君與承氣合方,或制消以補,或制補以消,廣絡原野,以為萬全。


此非攻補兼施,不過以藥制藥而已。


恐其用藥互相掣肘,效驗何能預期?


自古攻補兼施之法必因證施治,確係實邪非攻不除,而正氣不足難任攻伐者始可用之。


如宿食積滯於中,脾虛失於健運,張潔古制枳朮丸,寓消於補,是攻補同用之例。


又有攻補分投、交替應用者,如李士材治瘀積,先補益數日,繼用攻伐,屢補屢攻,以平為期。


而葉天士治痰飲,朝服腎氣丸以補腎,午服茯苓飲以滌飲,則是一日之中,攻補異治。


又有攻補分劑而同服之法,如葉氏醫案中治內飲用人參煎湯送下真武丸、苓桂朮甘湯送下都氣丸之類。


若暴病邪實非猛藥不除者,必於峻攻劑中重用人參以顧護元氣而行藥力,如四磨飲中之用人參,薛立齋於三生飲中重加人參即是。


若熱病應下失下,邪實正虛,病勢危急,則攻補兼施勢在必行,陶氏黃龍湯,吳鞠通加減黃龍湯是其例。


要之,攻補兼施之運用,貴在切合病情。


憶早年隨先師韓一齋先生診治一年過七旬之老婦人患傷寒後期大便不通二十餘日,脘腹脹滿舌苔焦黑,身體羸疲,不堪峻攻。


論證當用大承氣,然慮其便通即脫。


韓師胸有成竹,令病人先服大承氣,並備好人參湯,待其腹中響動欲便,即令頓服人參湯一碗,然後入廁,得大下燥糞,而神清氣爽,毫無憊色。


此治妙在攻補分投,人參湯之用恰到好處,真可謂早一刻不必,晚一刻不及。


此後我治一八旬老人病溫後期便閉半月,仿韓師治法,先以承氣攻其實邪,繼服人參米粥顧其胃氣,得大便暢行而愈。


可見攻補兼施並非單純的補瀉同用。


學者宜參古酌今舉一反三,臨床宜審證制宜,靈活變通,方能盡其妙用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5:3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八、藥合時宜論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是中醫的理論支柱之一。


《內經》所論「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揭示了人的生命和天地自然環境動態的統一性。


正如金元名醫劉河間所說:「一身之氣皆隨四時五運六氣興衰而無相反矣。


生理如此,病理亦如此。


診斷疾病,分析病機,要考慮時令氣候的影響。


《內經》反復強調「審察病機,無失氣宜」,「謹候氣宜,無失病機」。


足證「氣宜」與病機不可分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5:4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而「氣宜」的含義之一便是指時令、氣候的影響。


在治療方面,《內經》認為,若「治不法天之紀,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並具體提出了「用熱遠熱,用寒遠寒,用溫遠溫,用涼遠涼」的用藥原則,為後世所遵循。


如張仲景治療傷寒太陽病表實證制麻黃湯主之,因組方性辛溫大熱而只適於冬月嚴寒時節服用。


入春以後,天氣漸趨溫暖,即不可服,服之恐變生斑黃狂悶等證。


桂枝湯治療太陽病中風表虛證,藥性雖較和緩,然仍偏於辛溫,亦得變通用之,古人每於春末至夏至前加入黃芩,夏至後於方中加入知母、石膏等,方與時令相宜。


宋金元時期醫家對時令用藥尤為重視,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撰有《隨時加減用藥法》詳論之。


大法遵《內經》「熱無犯熱,寒無犯寒」之論,如春宜加風藥;


夏宜加黃芩、黃柏;


秋宜加桂枝;


冬宜加乾薑、草蔻之類。


充分考慮時令氣候的影響因素,處方遣藥合乎時宜,是中醫臨床醫學中值得重視的一個問題。


《內經》提出的「毋違時,毋伐化」,「必先歲氣,毋伐天和」為從時用藥確立了基本原則。


舉例而言,夏暑氣候炎熱,不可輕用桂附、烏頭等大辛大熱之品,宜酌加清涼滌暑之藥;


暑熱易傷元氣,人犯之多短氣不足以息,一身乏力,宜加黃耆,可多用至30克,或參耆並用,亦無助熱之弊;


暑傷氣津,汗出喘渴,脈虛,宜加生脈散、沙參、麥冬、五味子等,以益氣生津復脈;


長夏暑濕較盛,宜加佩蘭、藿香芳香清化以祛暑濕,鮮品益佳。


昔北京四大名醫之一汪逢春先生於夏月喜用鮮荷葉一角包裹六一散一兩,針刺數孔入煎,以清暑利濕,用法巧妙,效果亦佳,不愧為諳於隨時用藥之高手。


以上諸法皆屬隨時用藥之例,循此鑽研,不失為發揚中醫特色,提高臨床療效之一途徑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5:5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九、髓病說昔扁鵲望齊侯之色而論病之淺深,謂病在腠理湯熨可治,病在血脈針石可治,病在腸胃酒醪可治,病至骨髓則司命所屬而不可治矣。


可見在上古醫學中原有髓病之說,病至髓則為至深不治之證。


考《內經》論言髓之生理病理甚多。


分而言之,有骨髓,有脊髓,有腦髓。


「刺骨,無傷髓」,此言骨髓;


「刺骨間,中髓為傴」,此言脊髓;


「腦為髓之海」,此言腦髓。


骨髓、脊髓、腦髓三者連相貫通,其滿溢又與水穀精氣密切相關。


《靈樞?決氣》云「穀入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


故合而言之,皆名髓,為奇恆之腑。


髓既為人身之一腑臟,則必有常有變,其變則為髓病。


髓病亦有虛實。


虛者人所共知,如《內經》所云:「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酸,耳數鳴,」「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之類,當治以填補滋腎之法。


以腎為治者,腎主骨,骨藏髓,髓通於腦故也。


然髓病虛者斷不致於速死。


若髓病竟至不治而死者,定非虛,必屬實。


而人多忽之,全不思《內經》有明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6:0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靈樞?熱病》云:「熱在髓,死不可治。


又云:「髓熱者死。


昔齊桓侯之死,或即死於髓熱之病耶?


證之今日臨床,病起於髓而屬實熱者為數不少,現代醫學造血系統的一些疾病,如各型急慢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其病理上的共同特徵為骨髓造血機能異常,作骨穿塗片,髓象異常,鑿鑿可證,其為髓病無疑。


此類疾病,因其貧血貌顯著,又確有一些虛弱徵象,以致長期以來,中醫視之為虛證,多采補法治之,然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致病情加重。


此理論指導之失誤,可謂失之毫釐,謬之千里。


諸如白血病、再障之類,即《內經》所謂「髓熱」證,其病屬熱毒蘊邪骨髓,其邪毒與生俱來,潛伏日深,待時而發,較之溫病營血證更深一層,其表現卻與溫病營血證不無相似之處,如發斑、出血、身熱、煩急、舌絳脈數等。


治療當以涼血育陰為主,參以透熱外出,將髓中熱毒漸漸透出,可望血象日益改善,病情日益緩解,雖未必徹底根治,但可確保長期穩定。


較之先前之用溫補而險象環生者,自是大相徑庭。


故知髓熱證說,論之有理,治宜清化,行之有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6:18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宣鬱退熱湯組成:前胡6克、浙貝母10克、杏仁10克、枇杷葉10克、炒山梔6克、淡豆豉10克、荊芥6克、焦三仙各10克、茅蘆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0分鐘,2~3次分服。


適應證:發熱日久不退,屬肺氣閉鬱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6:2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二、宣肺止咳湯組成:蘇葉、蘇子各10克、前胡6克、白前6克、浙貝母10克、杏仁10克、枇杷葉10克、茅蘆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0分鐘,2次分服。


適應證:外感風寒,咳嗽痰多,日久不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6:34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三、疏調木土方組成:葛根10克、黃芩10克、黃連3克、防風6克、白朮10克、白芍10克、冬瓜皮30克、荊芥炭10克、焦三仙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30分鐘,2次分服。


適應證:五更瀉、瀉勢如注、肛門灼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6:42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四、五子滌痰湯組成:萊菔子10克、白芥子6克、蘇子10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丹參10克、茜草10克、赤芍10克、焦三仙各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40分鐘,2次分服。


適應證:高血脂症,單純性肥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6:50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五、五子三藤湯組成:蘇子10克、白芥子6克、萊菔子10克、冬瓜子10克、皂角子6克、海風藤10克、絡石藤10克、石南藤10克、絲瓜絡10克、桑枝10克、大豆卷10克、秦艽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30分鐘,2次分服。


適應證:類風濕,指趾關節腫大疼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6:5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六、益氣補中湯組成:黃耆60克、生熟地各20克、沙參2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杜仲10克、川續斷10克、金櫻子10克、補骨脂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各50分鐘,得煎出液1500毫升,為一日量,代茶飲,不拘時。


適應證:糖尿病,口渴欲飲,一身乏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20:47:0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七、疏風消腫湯組成:荊芥6克、防風6克、蘇葉10克、白芷6克、獨活6克、生地榆10克、丹參10克、茜草10克、大腹皮10克、茯苓皮30克、冬瓜皮30克、檳榔1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30分鐘,2次分服。


適應證:急慢性腎炎,遍身水腫,小便不利,證屬風水者。


(邱德文編) 學貫中西醫勇於實踐的祝諶予 董振華季元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6 15:36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