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3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1: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6.脾為使,胃腸為市胃腸有病,藥物入胃能直達病所,只要藥物對證,止痛、止血、消脹、瀉下很快見效。


故通常情況下,脾胃病療效好,取效快,臨床治癒率亦高。


但脾胃病又每因勞倦、飲食不慎而最易復發,這也是脾胃的生理功能特點決定的。


《內經?刺禁論》說:「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姚止庵注曰:「趨走不息謂之使,脾運化水穀以養夫一身,其使之為乎;


百物聚集謂之市,胃為水穀之海,以變化夫五味,其市之為乎。


就是說,胃腸是對外開放的系統,每日三餐,飲食物川流不息,不斷消磨運輸,更虛更實,進進出出,即使生病也得不到休息,勞役不已;


況又生冷瓜果、辛辣醇酒、炙肥甘,凡灼灼之熱,滄滄之寒,又直接不斷損害脾胃,無有寧日,故《內經》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難經》也說「飲食勞倦則傷脾」。


所以,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對脾胃病的治療、康復,療效的鞏固,都具有特別的意義。


以上是王氏對脾胃生理病理特點的見解,並貫徹在他的整個醫療經驗中,從本文各章節所舉的病例中均可體現出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1:1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對脾胃病病機的認識由於王氏對脾胃生理病理特點有深刻的理解,從而對脾胃病的病機也有新的認識。


他從研究常見的幾種脾胃疾病所共有的幾組症狀出發,審證求因,審因論證,深入分析邪正關係,認為脾胃病很少是純虛證,多是在脾胃氣虛的基礎上,每兼夾氣滯、食滯、濕濁、寒濕、痰飲、血瘀等。


正氣的一面,是以脾胃氣虛不納、不化、不運為主,邪氣的一面,是以氣滯、濕阻為主,提出脾胃病的病機是脾胃氣虛、氣滯、濕阻,這三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影響。


脾胃病變最常見的主要證候是倦怠乏力、食欲差、進食少、嘔吐、噯氣、脘腹飽脹或脹痛,大便不調,舌象改變等。


所有這些證候都與脾胃氣虛不納、不化、不運有關。


其中脘腹飽脹、脹悶、疼痛是氣滯的表現。


氣滯則不通,不通則脹則痛。


引起氣滯的原因很多。


胃腸本身就是多氣的管腔器官,噯氣、矢氣就是證明。


胃腸道的積氣由吞咽飲食以及胃腸道細菌作用下食物發酵產生,特別是胃腸道有病變時,產生的氣體更多。


脾胃氣虛,樞紐不能運轉,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甚至升降反作;


清氣不升,在下而生泄瀉;


濁氣不降,在上而生月真脹、嘔吐、噯氣;


氣滯不通而作痛。


故脾胃氣虛本身就可導致氣滯,其他如肝膽犯胃乘脾、飲食積滯、寒邪濕滯,均可導致或加重氣滯。


脾惡濕;


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濕勝則濡泄。


脾胃本身又是多水濕的器官,胃為水穀之海,津液之府,嘔吐清水、水樣便就是證明。


脾胃氣虛,胃不能腐熟水穀,脾不能運化水濕,行其津液,水濕停聚;


脾胃氣虛,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與濁氣相混而為濕濁,或從化為濕熱、寒濕;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


脾不運化,痰飲留於胃中,亦濕濁之類;


舌苔為胃中濁氣所化生,濕濁既盛,反映在舌上為苔厚膩。


濕濁以脾胃為中心,又加重氣滯,阻遏氣機,以礙脾運胃納。


氣滯濕阻相因為患,又加重脾胃疾病。


這就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機。


示意如右圖。


根據王氏對脾胃疾病病機的分析,結合臨床觀察,脾胃的疾病只有夾氣滯抑或夾濕的多少輕重,而極少有純粹的虛證。


故古方四君、六君、香砂六君、七味白朮散、參苓白朮散這些健脾補氣的名方,都或多或少地考慮理氣、除濕(包括淡滲、芳化、祛痰)問題,李東垣治脾胃病的幾首名方也是這樣考慮的;


即使是脾胃氣陰兩虛,或偏於脾胃陰虛者,也不例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1:2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脾胃病治法與方藥王氏治脾胃病的方法與方藥有幾種,有些治法與方藥很少單獨使用,如承氣法,多半是與其他方法合用,或在其他治法中體現出來。


為整理總結方便,本文作了相對的分類,相應的常用藥物附錄在每條之後。


因篇幅有限,除健脾補益、理氣、除濕類藥外,其餘藥物不作解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1:4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補氣健脾法:以脾胃氣虛為主,或兼夾氣滯痰濁,倦怠乏力,納呆,脘腹脹痛但不重,大便不成形,或慢性腹瀉者,常用方藥為四君、異功、六君、香砂六君、參苓白朮散。


這類方中,補氣健脾的藥依次為人參、白朮、山藥、甘草、蓮米、扁豆、苡仁。


方中人參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黨參、泡參、太子參、北沙參(王氏常用的是泡參或太子參);


理氣的藥物有陳皮、木香、砂仁、桔梗;


淡滲、芳化、除痰的藥物有茯苓、苡仁、白朮、法夏、桔梗、砂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1:4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益氣升陽法:以脾胃氣虛,中氣不足,甚至下陷為主,頭昏、氣短乏力,耳目不聰明,脘腹有墜脹感,內臟下垂等。


常用方為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益氣聰明湯等。


這類方中,在四君湯基礎上加用黃耆升補中氣,用柴胡、升麻、葛根升舉清陽,使結滯甚至下陷之氣能升,實所以理氣;


白朮、二陳、獨活、羌活除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2:0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養陰增液法:脾胃陰液虧耗,多見於久病大病,如癌腫病人經放、化療後,食欲差,口易乾,大便正常或乾,舌絳少苔甚或無苔。


常用方為《溫病條辨》之益胃湯、增液湯、沙參麥門冬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2: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氣陰雙補法:脾胃氣陰兩虛,以氣虛為主,少氣乏力,頭暈目眩,耳鳴,食少,口渴,大便正常或溏泄,舌質嫩,苔少或花剝苔。


常用方為參苓白朮散、益氣聰明湯加增液湯或天麥門冬、玉竹、石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2:1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5疏肝理氣法:凡肝膽鬱滯,乘犯脾胃,作脹作痛,或嘔或瀉,當辨其標本虛實、輕重緩急,分別選用柴胡疏肝散、化肝煎、逍遙散、越鞠丸、四逆散、金鈴子散、痛瀉要方等序列方,可與後面肝氣論治節互參。


治土虛木賊的培土疏木法,當與補氣健脾法互參。


王氏常用的疏肝理氣藥為柴胡、香附、蘇梗、川芎、川楝子、延胡索、佛手片、香櫞皮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2:2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6理氣除濕法:脾胃素多濕邪,復感外濕(包括傷於生冷飲食瓜果等),內外相合,濕濁更盛,阻滯氣機,閉鬱陽氣,總是以脾胃為中心,嘔惡,不知饑,或饑不欲食,胸脘腹痞悶脹痛,泄瀉等。


舌苔最有診斷價值,多為厚膩苔,或黃或白或黃白相兼,視濕濁從化而定。


當辨其寒熱表裏標本虛實,分別選用平胃散、藿朴夏苓湯、藿香正氣散、三仁湯、溫膽湯、茵陳五苓散、連朴飲、蒿芩清膽湯等。


總不離宣上、暢中、滲下、分消。


王氏常用的除濕藥物是藿香、佩蘭、砂仁、白蔻、蒼朮、厚朴、鬱金以芳化;


茯苓、苡仁、豬苓以淡滲;


除痰濕多用二陳、白朮;


利濕熱用茵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2:3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7理氣導滯法:多用於食滯不化,作脹作痛,噯腐、泄瀉。


常用方為枳朮丸、保和丸、木香檳榔丸等。


王氏常用的消導藥物為枳殼、陳皮、木香、焦三仙、雞內金、炒萊菔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2:4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8溫中散寒法:脾胃氣虛,寒濕阻滯者,脘腹冷痛作脹,善唾,脈沉細,舌苔白略膩等。


方用理中湯、良附丸;


寒熱錯雜用半夏瀉心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2:5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9溫腎扶理法:腎陽虛衰,火不暖土,五更泄瀉,或脾胃虛寒,下利清穀者,方用四神丸、附桂理中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3:0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0益氣建中法:脾胃久病,中陽受損,形寒自汗,脘脅虛痛喜暖,夜間尤甚,進食稍減,大便或溏,方用黃耆建中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3:1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1化飲和胃法:久病咳逆上氣,損傷脾胃陽氣,飲留胃中,心下動悸,嘔惡,多痰涎,形瘦食少,便溏,方用苓桂朮甘湯合香砂六君子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3:2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2潤腸通便法:年高體弱,或大病久病,發燒後腸液不足,無水舟停,大便秘結,腹脹腹痛,方用麻仁丸、增液湯、新加黃龍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3:3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3逆流挽舟法:初春秋末,氣寒秋爽,感受「寒疫」之邪,惡寒身痛,腹痛泄瀉,或注下如水,表邪尚在者,方用荊防敗毒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3:4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4白虎、承氣法:傷寒、溫病中求之(從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3:5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治療胃脘痛的經驗1從脾、胃、肝三臟辨證王氏認為,胃脘痛雖然定位在胃脘,但胃與肝脾的關係甚為密切,治療胃脘痛應抓住這三個臟器的功能變化。


脾主運化而升清,胃主受納而降濁,肝主疏暢氣機,推動脾胃的運納和升降,並資助脾胃化生氣血津液。


如果此三臟之間的功能相互失調,就會產生諸如肝胃不和、肝鬱脾虛、脾胃虛弱等等與這三臟腑相互關聯的胃脘痛病證。


首先,胃脘痛是脾胃病的一個重要見證,每多表現為脾胃同病,故應當脾胃同治。


王氏說:「脾胃既虛,胃氣也不足;


胃陰既虛,脾陰也不足,故六君湯、參苓白朮散既補脾氣,也補胃氣;


益胃湯、增液湯既養胃陰,也益脾陰。


在強調脾胃同病同治的同時,王氏還指出,脾胃畢竟各有分工,喜惡也不同,故升補脾氣要不礙胃的和降,滋養胃陰要不礙脾的升運,用藥要輕靈不滯,剛柔相濟。


其次,肝氣每易乘犯脾胃。


古人早就認識到「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臨床上胃脘痛每多因情志變動過度或持久所引起,又每因情志變動誘發或加重。


因此,王氏強調治胃脘痛必須考慮有沒有肝(膽)的因素。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3:5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李某某,女,31歲,幹部。


患慢性胃炎5年,經常腹瀉,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


近月來因情志不遂和勞累而發胃脘疼痛,脘痛脹悶,食少,噯氣,大便稀,每日2~3次,脈弦細,舌質淡紅,苔薄白。


他醫辨證為脾胃弱兼氣滯,擬健脾理氣和胃,用香砂六君湯、平胃散合方,服藥3劑後大便轉佳,胃脘及脘腹脹悶略有緩解,繼用原方加焦三仙、雞內金,又進了3劑。


三診時述及胃脘脹痛反而加重,大便雖稀,但不通暢。


第二天患者來院請王氏診治。


細閱病歷後指出:「見患者有噯氣、呃逆、泛酸應考慮是肝氣犯胃,胃氣不和。


遂擬香砂六君湯、柴胡疏肝散合方進治,服藥3劑後,果然脘腹明顯緩解,繼用前方加金鈴子散調治而愈,隨訪三個月未見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4:04: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察飲食、脹滿、大便、舌苔的變化王氏認為:「診治胃脘痛這類脾胃病,要重點審察飲食如何、脹滿與否、大便乾稀、苔膩不膩,再結合脈象、病史、疼痛性質和全身情況,才能分辨標本虛實。


臨床所見,胃脘痛患者每多伴有這四個方面的證候變化,而且這四個方面的證候變化反應敏感、客觀可靠,既是辨證論治的指徵,也是判斷療效的標準。


因此,王氏認為,胃脘痛有一組證候,疼痛只是標,故即使用藥後疼痛控制了,但如果飲食未增加,進食則脹滿,大便仍不調,舌苔未改變,疼痛緩解也是暫時的,很容易復發,應繼續調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3 14:57 , Processed in 0.1718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