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4:1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心衰一病,是內科危重症。


因此,臨證必須詳審陰陽,定其病性。


體用俱病,陽衰氣弱,陰傷血滯,病起危急,急則治標,當調其營衛,祛邪為務。


古言氣為陽,陽為氣之體,氣是陽之用,若陽氣不振,則心氣虛,氣為力之本,功之根,心氣虛則心動無力,心力內乏,乏久必竭,血行不暢,致使機體內外、局部血虛和血瘀的病理狀態,從而心衰作矣。


由此可知,心衰的發生,俱心陽不振,為主要病機。


日久不復,致心體腫脹。


因而任氏重用附子、肉桂意在回陽固脫,陽氣足則化氣行水,又用炒水蛭、槐花等化瘀導滯,用澤瀉、北五加皮以強心利尿等,治療頑固性心衰,取得了十分滿意的效果,為中醫治療急證開闢了新的途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4:2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消渴案楊某某,男,80歲,吉林省長春軍分區司令員,於1992年4月20日就診。


主訴:多飲、多食、多尿,消瘦20年。


現病史:病人於20年前患糖尿病,多飲、多食、多尿,形體消瘦,服用「優降糖」等西藥,而未愈,於13年前,就診於任氏。


刻診: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明顯,疲乏無力,理化檢查血糖360mg%(19.8mmol/L)舌質紅,苔黃厚而乾,舌尖有芒刺,脈象弦滑有力。


診斷:消渴(陰虛燥熱)。


治法:滋陰清熱,活絡導滯。


方藥:繅絲50克、生地50克、知母25克、肉桂3克、三棱10克、莪朮10克、仙鶴草20克、黃精20克、枸杞子20克、花粉15克、覆盆子30克。


病人以上方為主,服藥近3個月,諸種症狀明顯好轉,血糖明顯下降200~400mg/L(11~22mmol/L),尿糖(±),患者經調治20年,帶病延年至今,未見合併證,生活自理如常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4:37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任氏治消渴,有獨到之處,其立論精深、用藥獨特。


其一,確立病位,重在散膏:一般認為,消渴的病位在肺、脾、胃、三焦。


但是,任氏經過臨床觀察及現代醫學理論證實,認為本病的病位在散膏。


散膏者,月卒也,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胰臟。


任氏認為:散膏、脾腎共居中焦,為後天之本,可以散發陽氣,溫煦五臟六腑,為人體氣化升降之軸。


另外,散膏、脾胃與肺肝腎,在生理上形成了有機的統一活動,從而來維繫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這一有機的活動,是指脾胃、散膏的各升降、轉輸,肺的治節、宣降,肝的疏泄,腎的封藏、開合。


又由於經絡的絡屬關係,使上中下三焦相互為用,共同完成,即所謂現代醫學的內分泌、代謝系統。


所以,消渴的病位,是以散膏為核心,波及了肝、脾、肺、胃、腎、三焦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4:4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其二,喜用肉桂,陽中求陰。


消渴病的主要機制,是以燥為主,燥為火之屬,火為熱之極,熱則傷氣。


氣者,腎氣也。


腎氣傷則陽虛,陽虛不能生命火,命火衰則相火微,相火不足,肝陽失助,肝腎陽虛,故而不能蒸津化液,而致津枯液涸。


所以,消渴病臨證多以陰虛火燥之候為主。


任氏對本證的治療,強調不可單純的養陰補液,治病固本,還要顧及陽虛的一面,因為只有陽旺才能生陰,即所謂善補陰者必在陽中求之。


所以,任氏臨證喜用肉桂,一者引火歸源,二者陽中求陰,然消渴一症,燥盛必傷陰液,陰虛在本病中,同樣不可忽視。


陰虛必養陰,陰生則津足,故任氏首選生地、知母相互為用。


生地甘寒多汁,清熱養陰;


知母苦寒涼,下滋腎陰,上清肺火,二者合用,相輔相成。


除此之外,任氏對消渴病的治療,更有獨特之用藥,每於方中重用繅絲。


繅絲者,蠶繭也,其味甘,性微溫,含有絲纖維蛋白、絲膠蛋白。


其煎湯能生津止渴,是治療消渴病之要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4:5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其三,善用三棱、莪朮,以防壞病。


對消渴病的治療,任氏強調,要調整機體之陰陽、水火平衡,臟腑、經絡、氣血互相協調,消渴之症,以燥為主,纏綿難愈,病久勢必陰液乾涸,血脈失榮,脈絡剛而不柔,血脈不暢,氣血循行受阻,血液壅滯,轉化為瘀,瘀塞經脈,營津不行,滲於脈外,為痰為飲。


反之,瘀血痰飲又作為病因而犯於機體,或犯於腦脈,或犯於心脈,而成合併證,即為壞病。


為了防患於未然,任氏對消渴的治療,常用三棱、莪朮,二者皆為祛瘀之藥,三棱長於破血中之氣;


莪朮善於破氣中之血,二者合用,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破瘀散結之力更強,可用於治療一切血瘀氣結之候。


而對於防治消渴病的壞病,更為有效。


但本品為破血消伐之品,寧可輕劑、再劑,而不可重劑,要根據病情,中病即止,不可過用,以防傷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5:0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腸麻痹案張某,男,65歲,1991年3月18日入院,患便秘,29年前初起每2~4日一次,以後每半月一次。


伴有腹脹痛及腸鳴,排便為乾稀夾雜。


便後腹痛減輕。


1976年以後,病人大便質硬色黑,(非柏油狀)曾歷數醫,久治不效,近經白求恩醫科大學一院診斷為腸麻痹,行灌腸輸液等治療其效不顯,非灌腸不能排便。


遂來我院求治。


刻診:便秘,腹脹痛,手足涼,氣短乏力,嗜臥懶言,食少納呆,消瘦尿少,性急易怒,面色青黃,舌淡苔白,脈沉虛無力,血壓15/9kPa,左下腹可觸及條索樣硬塊。


任氏認為五臟俱傷,脾氣不升,胃氣不降,肝失疏泄,腎失開合,大腸傳導失司所致。


中醫診斷:虛勞便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5:1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治法:益氣養陰,壯陽通便。


方藥:桃仁15克、當歸10克、青皮5克、蓯蓉30克、枳實5克、煨皂角2克、雞內金20克、紫菀15克、黑芝麻50克、枸杞子20克、黨參20克、玉竹15克。


另用皂角粉3克、麝香01克、大黃5克、當歸25克,加蜂蜜調之外貼神闕穴,加熱水袋外敷,每日更換一次;


若不效,則用硫磺粉5克,分二次內服。


病人服用硫磺後,自覺腹部溫暖,腹痛明顯減輕,已有便意,但不能便出。


任氏又投用大承氣湯加味一劑:大黃10克、芒硝5克、枳實5克、川朴15克、當歸20克、黨參20克、甘草5克。


藥後,大便已能自行排泄。


為鞏固療效,又予:紫菀20克、杏仁15克、白芍15克、黑芝麻50克、蓯蓉20克、雞內金15克、寸冬30克、黨參10克、當歸15克、火麻仁15克、遠志15克、煨皂角3克。


另服硫磺粉1克。


一周服用二次。


病人服藥一個月,痊癒出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5:2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該病人便秘近30年,始終治不得法,致使陰虧陽衰,五臟俱虛,而任氏則根據陰陽互根之理,補陽育陰調其五臟,陰中求陽,而使陰得陽助而生化無窮,陽中求陰,而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5:3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論心之生理病理祖國醫學將心分為神明之心和血肉之心。


前者是指腦神經而言,後者指心臟而言。


心位於「肺下肝上」、「形如未開蓮花」。


「心為諸經之主……而血脈,脈氣流於諸經」。


「此一主者,氣血之根,生化之本,十二經之網維」。


「人心動,則血行於諸經」。


所謂肺下肝上,是指心臟居胸腔,大如拳。


「左右有肺」,「心尖略向左」,「色赤而鮮」,「體外圓滑,內腔如囊,中有橫直膈膜相隔如戶如房」,心臟主持血液迴圈。


以肝的疏泄陽氣,腎臟的陰精上交於心,借著自然界的諸陽之氣滲透於中,轉化為心氣,在心氣的鼓動和神明的調節下,使心臟不斷地發生節奏性跳動,將血液輸入血脈,迴圈於機體,然後由全身各處彙集的「各經之血,無不上會於肺」,從而構成機體的大小迴圈,擔負著「食氣入胃,濁氣(精氣)歸心,淫經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主呼吸,司清濁之運化」的任務,保證了人的正常的生理活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5:4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心與其他臟腑的關係心與肺心肺為陽,同居於胸中膈上,肺主氣,心主血,氣血相依,相互為用,相互促進,構成氣得以濡之,血得以煦之的生理活動。


氣機所動受血液滋養而不亢不燥,推行血液迴圈於全身,內濡臟腑,外養四肢百骸;


血賴氣的薰蒸而動,循行不息,從而形成肺主氣,以呼吸清濁,推行營衛,施布津液;


心主血,以運行營養物質,供機體生理之用,此謂:「心主血,肺主氣,血為營,氣為衛。


相隨上下,調之營衛,通行經絡,營周於外,故令人心肺在膈上也。


心與脾心居胸上處於上焦,脾居於腹處於中焦,以募原和脾支脈構成氣化機能之用。


心陽和營精下濟於脾,則脾氣得充,陰精得助,陰陽相交則轉化為元氣。


元氣生,則中軸得定,運化之機得暢,胃氣得行,升降機能得以斡旋於上下。


水穀得化,津液以布脾血得以統運,營氣以行,上布於心,心營得資,心體得養,則神氣安寧,血氣乃和,此謂「心之脾胃」之用的機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5:5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心與肝心與肝的生理關係是以氣血為用的,因肝脈的分支絡於肺,吻合於心脈,則成「心肝氣通」。


心主營運的血液藏於肝,肝體陰用陽,其性剛勁,主動,主升,得心輸其血精以濡潤之,剛勁之質得以柔和之體,以布升發之陽,此謂「陽潛於陰、陰出於陽」之理;


肝體柔和,生陽暢茂,疏泄之機得通,心受其氣,則心氣得充,心陽得助,血液得行,營衛得布,津液得散,機體得養,臟腑得滋。


此為「清淨之氣……生於肝……役於心」之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5:5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心與腎腎的支脈,絡於心臟,以成心腎相交,升降相因,陰陽相濟的關係。


心陽轉化為心氣,是以腎陰上交於心,則陽得陰而化。


心氣溫潤、血液得行,此為心陽動而火不亢。


腎陽轉化為腎氣,是以心陽下濟於腎,則腎陰得陽而生,腎之真氣,上通臟腑,以為生理之用,此為心腎相交之理。


心與小腸心是從少陰之脈絡於小腸,而小腸經脈也絡於心。


因而構成心與小腸在生理上互為表裏,陰陽互用。


心為陰火為君而主靜;


小腸為陽火為相主動,動靜相合則蒸精化液而生衝和之氣。


因此,心有此氣則心動不疾不徐,以行血液迴圈之用,其脈乃調,神則內藏,心動有節,以營、精、津,注入機體,臟腑得潤,皮、毛、筋、骨得濡;


小腸得此氣,則行受盛之用。


以濟泌別,上供心臟之需,內滋心火;


下濟它臟它腑,以滋身體,則生理活動若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6:0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心與膽心與膽相通,心為君火「經與上生於下」而為陰,陰主靜,靜則為柔;


膽為相火,位於下而為陽,陽主動,動則為剛,從而在生理上形成剛柔相濟,陰陽互化升降相關,清濁已分,清濁之間是為少陽升陽之氣。


而升陽之氣以助中氣(木疏於土則運)。


中氣者,陰陽升降之軸,氣血循行之樞。


少陽升發之氣借此樞軸上升於心,則心陽有助,心氣有資,以行於血,血得煦,則營運於精、氣、津以供生理之需;


君火之氣借此樞軸下降於膽,則膽之少陽升發之氣得血以濡之,津以潤之。


雖為相火之體,而其氣不燥而生衝和之氣以供之用,故《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


黃坤載亦說:「陰陽則有清濁,清則浮升,濁則沉降,自然之性……,清濁之間是為中氣者,陰陽升降之樞軸。


此即所謂心病治膽,膽病治心的道理。


綜觀上述,心與五臟六腑生理功能是相互為用的,故心病則神搖,神動則臟腑不安,心神不寧而疾甚矣。


故《推求師意》說:「心動則心之所以為病,病則有因,因者,內外之邪所致。


一為先天所致。


因先天稟賦不足,心內如房如戶之體不全,而引起血行不暢,內蓄瘀血於心,瘀血內結,血不舍神則神氣外浮而成心悸、怔忡之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6:1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為風寒濕邪或風濕熱邪乘機體。


正氣不足,衛氣不固,腠理不密六淫之邪侵入肌腠,流入關節。


久而不除,則邪氣深犯於脈,發為脈痹。


內舍於心,導致脈氣不通,心體受損,房戶傷,而生心痹。


「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嗌乾善噫,厥氣上則恐。


三為濕熱病毒作用於咽,滲入營血,浸淫於心,久則心體受傷,體傷則氣耗,耗則不能養神,而生怔忡、短氣之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6:2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為素體稟賦不足或病後虛弱所致。


精血不足,或病後虛弱所致,津血內虛,心體失養,心神不能內藏,動搖於外,則呈心悸之患;


亦有損傷於陽,陽虛則氣虛,虛則不能生神。


導致神氣內空,心無所主,故心悸作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6:3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五為情志所傷,情志發疾有四:一者喜怒不止,怒而不止,鬱閉肝氣,不能疏泄於外,內逆化火,氣火相結,擾於內則魂魄不安反上逆,觸犯心神則不寧,心悸乃發。


二者思慮日久,或飲食勞倦過度,損傷於脾,脾傷不運,斡旋無力,升降阻滯,發生清者難升,濁者難降,引起氣血生化無能,氣血匱乏不能上奉於心,故使心乏清氣資養、精津滋潤,神不能內守而生心悸之患。


故周慎齋曰:「脾既不轉輸,則心亦無以奉生而化赤。


又曰:「心之脾胃虛則氣不到於心,心則無成,亦不奉生」。


三者為暴喜傷陽。


「喜出於心」,陽傷則心氣弱,弱則火衰;


或腎虛久虧,亦有先天腎水不足;


或過恐,或房勞傷腎,腎傷則水弱精虛,從而在生理上形成了心火弱不能吸收腎水上升於心,腎水不足則不能引心火下降於腎,造成水火不濟,心腎不交,相火不能下潛,反而上騰衝擊於心,神搖於內而呈心悸、怔忡之病。


故周慎齋曰:「神者心也,氣者腎也。


又曰:「欲補心者須實腎,使腎得升;


欲補腎者,須寧心,使心得降。


即為上述之義。


四者為「驚嚇則膽傷」。


少陽春生之氣乏,心失少陽升發之氣資助則心氣乏,「內動於心,心動則神搖」,「心無所依」而病心悸怔忡之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6:4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六為久患肺脹、喘咳之疾,肺體受損,體脹氣逆於內不能宣發於外,肅降於下,殘留於肺,引起經氣不暢,絡血不通,使心氣滯,血行不利,滯留於心,久則肺心同病而呈喘,悸不得臥,此為《巢氏病源》「肺氣虛極,邪則停心」之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6:5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七為久食膏粱厚味,脂液內生,滲入營血著於血脈,留而不去,久則脈體不柔,心之毛脈行血不利,清氣內乏,心體失養,而生心痛或真心痛,亦有氣不足或心陽不振,或心氣陰滯,或大寒犯心,引起心與血脈功能失調,形成瘀血阻絡,心乏清氣之養,津血滋榮而生真心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7:03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八為亡血竭氣或腎精虧耗不能生髓,髓虛不能生血,血少則不能養心,則心動神無所歸,而病心悸怔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47:1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九為久患心痹、真心痛,肺心同病,心體損極,心陽內乏,心氣內脫,血氣不能通達四末,經絡瘀滯,而生心衰之危候。


其他如癭氣、白喉、熱毒犯心、藥物中毒等等,損於心而成心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3 12:05 , Processed in 0.4062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