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1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0:5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三、白癜風搽劑組成:古銅錢(古文錢)大者1枚,或小者3枚,冰片10克,白蠟10克,食醋或蛋清適量。


製作和用法:先將古銅錢挫細研極細末,和冰片、白蠟混勻,再用食醋或蛋清調成糊狀,每日多次塗搽患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1:06 | 只看該作者

李俊輝編


擅治急難重證的任繼學 王蘭茹張孝整理 編者按:任繼學,吉林扶余人,少即從師當地名醫宋景峰先生,盡得其傳。


從事中醫臨床、科研、教學工作數十年。


其治學思想主張深究醫理,循序漸進,熟讀精思,妙識通圓,研究諸家,知常達變,涉獵廣泛,擇善而從。


在中醫教學中,突出中醫特色,提倡啟發式教學方法,主張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對學生工作能力的培養,教學態度端正,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卓然。


臨證用藥味少量大,功專力宏,經方土法擇善而從,善用蟲藥毒劑及外治方法。


除擅長於心、腦、腎方面的危難病證治療外,尤傾注於中醫急證的研究,對急性高熱、急性出血性中風、急性心肌梗死等項研究已居國內領先水準,並創立「肺脹」、「水毒」、「膽脹」等理論。


其主持研究的新藥「益腦復健丸」、「延齡長壽丹」和科研課題「中風診療標準」、「清開靈治療急性中風的臨床研究」已通過省、部級鑒定並多次獲獎。


出版《懸壺漫錄》等著作和發表《中風辨治》、《氣化學說》、《相火初探》等論文60余篇。


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


———《禮記?學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1:17 | 只看該作者

任繼學


1926年生,吉林省扶余縣人,現任長春中醫學院教授,兼任中國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理論整理研究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吉林省分會副理事長,長春市分會理事長,《中醫雜誌》編委,《中國醫藥學報》編委,長春市科協委員,全國中醫中風科研攻關組顧問等職。


任氏家境清貧,少年即從師於當地名醫宋景峰先生,侍診五載有餘,盡得師傳。


而後懸壺鄉里。


他虛懷上進,廣羅眾家所長,挫痼疾而療沉屙。


尤以治急性病見長,辨證精確,施治果斷。


1955年到吉林省中醫進修學校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


1958年赴北京中醫學院教學研究班學習,深得名家薰陶。


返長春後,在長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從事中醫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


任氏精研《內經》、《難經》、《傷寒論》,博覽歷代醫家名著,學有淵源。


力主天人相應,醫易同源,臨證著眼整體氣化,不拘一方一藥,靈活化裁,因人施治。


除擅長於心、腦、腎病的診治外,尤傾注於中醫急證研究,對急性高熱、急性出血性中風、急性心肌梗死等項研究已居國內領先水準。


並創立「肺脹」、「水毒」、「膽脹」等理論,其中「肺脹」已收入中醫內科學五版教材,在中醫界有較大影響。


目前已發表《中風辨治》、《氣化學說》、《相火初探》等論文60余篇,並將其行醫心得整理成《懸壺漫錄》一書刊行於世。


任氏主持研製的新藥「益腦復健丸」、「延齡長壽丹」以及主持的科研課題「中風診療標準」、「清開靈治療急性中風的臨床研究」已通過省、部級鑒定,並多次獲獎。


任氏行醫50多載,活人無數,教書育人,不遺余力,培養了大批中醫骨幹,為促進中醫急證研究和中醫事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1:2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治學思想(一)深究醫理,循序漸進任氏認為:祖國醫學浩如煙海,必須持之以恆,勤奮苦讀,才能學到中醫的真髓。


要從淺處起步,妙在淺而易知,從易處入門,從基礎開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發展,要有計劃地學習經典著作,如《內經》、《難經》、《傷寒》、《金匱》、《溫病條辨》等,先是粗讀、泛讀,瞭解全貌,找出重點,然後更精細地將誦、釋、體會三者互用,深諳醫理,探求經旨,最後客觀地將所學的知識融匯貫通,施於臨床,指導實踐。


這種由淺入深,從源到流,呈階梯式遞增的學習方法,深為任氏所推崇,他說:「循序漸進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個不能違背的客觀規律,遵循這一規律,則必有所獲,若反之則欲速而不達。


(二)熟讀精思,妙識通圓醫乃活人之術,學不熟何以知醫?


術不精何以活人!


故熟精,是對醫者最起碼的要求。


任氏強調,醫者對醫理要博熟精深,對醫技要熟練精湛,運用要靈活、準確、精當,因此,要求我們要精勤不倦,深入鑽研,對中醫重要的理論和經典著作的精闢之處,要熟讀背誦,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


只有熟,才能心領神會,窺其奧旨;


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領,妙識通圓。


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圓活!


為學之道必本於思,思索生智,才能應常變而法不窮,明其理而更顯其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1:3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任氏年逾花甲,但仍堅持讀書,虛心學習,字斟句酌,熟讀精思,他所讀過的書,或作記號,或加批語,或寫提要,從不淺嘗輒止,這種潛心鑽研醫理的作風,實在令人折服。


任氏醫理精熟,醫技精湛,並經常教誨我們,凡事要尊重科學,每於臨證之中,常根據實際病例,熟練準確地引經據典。


如有一患者每夜發燒二小時許,歷經數醫,久治不愈。


然任氏診畢,曰:「此有瘀血。


並明確指出《醫林改錯》有記載,遂遣方投藥,一藥而愈。


事後,經查閱,才深為其準確無誤而驚歎。


對中醫的重要理論和經典著作的精闢之處,已能熟練的成誦和正確的解釋,這只是登上了一個階梯,尚需進一步努力,刻苦鑽研,不斷強化,並強調堅持反思,總結規律,才能鞏固。


他說:「讀書最忌不求甚解,博雜不精,隨學隨忘,不加總結。


他主張:溫故而知新。


溫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復研討,有所得輒記之,並驗之於臨床,只有這樣,才能由熟而精,妙識圓通,有所創見,推陳出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1:5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研究諸家,知常達變任氏認為,要進一步開拓中醫理論的知識面,就要善於研究諸家,因此,要求我們博覽群書,博采廣蓄,並細心揣摩,反復研究,攝其精要,主張采眾家之長補自家之不足,取眾家之精華為我所用。


他說:「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


研究諸家學術,不可因循守舊,要圓機活法,知常達變,師古而不泥古。


師古,是先學習,不可不知其說;


不泥古,是重取捨,不可盡依其說,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義。


臨證最忌執一方而禦百病,要守一法而應萬變。


他對經方的研究造詣頗深。


每臨證時,既能執持,又能方圓,十分重視師其法而不泥其方。


例如:常用《傷寒論》的方劑,治療各種雜病,其中的小柴胡湯,原為少陽和解之劑,但他加減化裁後,則用於治療胃脘痛、嘔吐、脅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種內科雜證,均能取效。


而烏雞白鳳丸是婦科之良藥,用於治療內科病,亦屢獲良效。


研究諸家,要敢於質疑,勇於創新。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不懷疑不能見真理,所以,研究諸家之學說,要辨清是非,舍非從是,以求完善,並告誡我們,讀書議論必詳審其所以然,而後精思熟慮,方能不被謬說所誤。


因為精通了醫理,詳審了眾家之短長,融匯剖析,取其精華,剔其謬誤,才不囿於一家之見。


其中對「腎風」的治療,運用內經「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原則,重用「千金鯉魚湯」治癒數十例。


對急性中風的治療,更是獨樹一幟,完全採用中藥,療效可靠,飲譽全國;


對於肝硬化腹水的治療,則用生瓦楞、生牡蠣各200克、生鱉甲50克、水紅花子50克,功專力宏,力起沉屙。


用外治法於內科雜證,更獨具匠心。


他認為,外治可補內治之不足,使藥力直達病所,提高療效。


如各種頭痛者,外敷透頂止痛散;


腹水者,用利尿膏敷於神闕穴;


結核性腦膜炎則用呂祖一枝梅使其發泡;


而膽脹者,用消痛外敷膏等,無一不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2:0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四)涉獵廣泛,擇善而從任氏不僅精於醫道,對其他學科的知識,也研究有素,並常以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指導自己的臨床實踐,所以在臨證治病時,周密精實,主次有序,遣方用藥,靈活有效。


他認為,研究中醫學術,不僅要具備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高超的醫療技術,還要有廣泛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才能開闊視野,啟迪思維。


古人云:「善讀者,始乎博,終乎約。


所以,學習中醫,不僅要掌握書內的知識,更要瞭解書外的知識,他說:「往往書內難以解釋之處,卻被書外的知識給予點破,使之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人之所以有病,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多與氣象學,時間醫學,地理環境有關,與飲食方土,人情關係密切。


因此,古醫家認為,人體內環境的變化,同大自然的變化息息相關。


天人合一,謂人體是一個小天地,這是很有道理的。


許多資料表明,某些疾病發生的週期性和太陽活動週期在時序上,有某些一致性。


例如:太陽活動期和太陽寧靜期,心血管疾病發作和猝死的例數相差懸殊,太陽色斑強烈爆發時,心血管病發作和猝死更為頻繁,其他慢性疾病亦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2:1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五)繼承總結,發揚光大祖國醫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


歷代醫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發掘,促進了中醫的發展,對人類作出了貢獻。


面對豐富的醫學遺產,任氏認為,只有繼承總結,才能發揚光大,繼承的途徑有二。


其一,是先學習,充實自己,然後是文獻醫籍的整理、研究,祖國醫學文獻醫籍,汗牛充棟,而歷代醫家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大多散見於各種醫籍文獻中,所以學習、研究、整理這些醫籍文獻,是繼承的關鍵,是提高的過程,也是發揚光大的前提。


對醫籍文獻的整理,主要是對古醫籍的校正疏義和注釋,並發揮其學說,其代表醫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億《素問補注》、龐安時《難經解義》;


元代滑壽《讀素問鈔》、《難經本義》;


明代王九思《難經集注》,吳《內經吳注》,馬蒔《素問》、《靈樞》注證發微;


清代張志聰《素問》、《靈樞》集注;


現代《中風專輯》、《黃疸專輯》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2:2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其二,是理論研究要結合臨床實際,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實踐又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研究中醫理論,必須聯繫實際,總結提高,才能發揚光大。


從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到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歷代醫家承前啟後,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內經》中提出:「有者求之,無者求之。


就是啟示後人,要善於研究繼承,要善於總結創新,發揚光大,從而豐富中醫理論,如《通俗傷寒論》、《疫痧草》及濕溫時疫治療法,乃至今人發表的新見解、新經驗,都豐富了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是推動中醫發展的動力,其中包括認真學習總結當代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將他們畢生之精華,總結繼承下來,傳播下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2:3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教學經驗(一)認真備課,突出中醫特色備課認真與否,直接關係到授課的效果。


必須要在平時認真看書、學習和積累資料的基礎上,認真備好課,對每一堂課,都要認真設計,精心組織,要充分研究教材的內容、難點、疑點、重點及特點,以及教學內容的前後聯繫。


要明確教學大綱的要求,選好講授的方法,同時還要運用精練、生動的語言。


他認為,備課首先要熟悉教材,要字斟句酌,認真推敲,找出各章的重點,對疑難問題要弄明白,並從學生的角度多提幾個為什麼,「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足取的。


要注重學術研究。


主張把教學和學術研究統一起來,在研究學術的基礎上,備好課、講好課,輔導好、帶好臨床,既要善於博採眾長,充實和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又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純客觀地介紹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而無自己的見解。


同時,還要重視表達的方法,如何把問題講得深入淺出,既不脫離教材的基本內容和觀點,又不是照本宣科,要運用自如,言之有物,能放能收。


既活潑,又嚴肅認真,達到學而能用。


任氏認為,編寫好講授提綱,也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之一。


講授提綱,是課堂教學講授的依據,所以,要根據教學的目的、教材以及有關資料,經過反復研究,編寫出觀點正確,層次分明,條理清晰,邏輯性強的講授提綱。


古人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因為教材和資料,多是現成的,只有通過有機地提煉編纂,才能成為綱舉目張,層次分明,邏輯性強,生動活潑。


備課的過程,是教師刻苦學習,努力鑽研,深思熟慮,整理提高的過程。


備課下的功夫越大,教學的效果就越好。


「臺上三分鐘,台下三年功」,要想在臺上講得成功,就必須在台下付出辛勤的勞動。


祖國醫學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能不能將中醫的理論體系繼承並傳下去,關鍵的問題有兩個。


其一是師資隊伍業務水準的高低,決定著培養出來的學生水準的高低,只有教員的素質好,基本功過硬,才能培養出來好的學生。


其二,就是課程的設計,是否突出中醫特色,是否按中醫自身發展的需要而設,還是想利用其他課程來改造中醫,這是關鍵。


當前,提出中醫現代化問題,是要深思的,雖然提出此口號,但並不意味著中醫理論體系是落後的,因為古今醫家都是汲取歷代科學成果來發展自己,武裝自己,不斷發展的。


中醫理論有自己的特色。


凡具有中醫特色的具體問題,一定要重點講授,反復講授,講深講透,使學生感到中醫學理論的可靠性、科學性以及實踐性,從而汲取精華以指導實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2:4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因勢利導,提倡啟發教學啟發式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啟發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活潑、主動地學習,使課堂形成了真正的「雙邊活動」。


啟發式教學,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而且也應該是教學中貫徹始終的指導思想,他說,只有啟發式教學,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只有啟發式教學,講課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融合,思想共鳴。


中醫學自成體系,源遠流長,字義深奧,學習時很難產生興趣,加之學生中部分人專業思想不鞏固,學習就更覺困難。


如何變被動為主動,使索然無味的理論,變得有興趣呢?


首先要搞清思想情況,吃透兩頭,知己知彼,才能有備無患。


所謂兩頭,主要是指吃透教學大綱的要求深度,熟練掌握授課的內容,這是「本」,以不變應萬變。


另外,對於要求學生掌握的內容,作到心中有數,還要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到情況明瞭,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要有意識地向學生提出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而提問題前一定要有目的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探討新問題,得出新結論,獲得新知識。


通過提問題,使隱晦的地方明確,使模糊的地方清晰,使難點易解,使繁冗精簡,從而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


啟發式教學,還可以體現在許多教學方法中,凡是能啟發學生思維活動,誘導學生獨立思考,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接受新知識的各種方法,均可視為啟發式,也只有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深刻而牢固,才能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解決實際問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2: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注重實踐,培養學生能力中醫要發展,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理論指導實踐。


中醫學來源於實踐,並通過實踐,逐步昇華為理論,繼而又用到臨床上以指導實踐。


學生在學校讀書,學習目的是先從理論上武裝起來,這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為此,我們在臨床教學實習中,有目的地讓學生獨立接診病人,親自進行四診檢查和初步辨證論治,最後通過討論,統一認識,由教師作總結。


任氏在臨床教學中總是把學生能力培養放在首位,強調「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3:0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一、用藥特點(一)藥味少、劑量大,功專力宏中藥的臨證配伍,靈活多變,方劑中藥物搭配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而藥物的用量,對療效亦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任氏臨床用藥時,一貫主張辨證要准,用藥要精,藥味要少,搭配得當,必要時加大劑量,目的在於功效專一,集中優勢,直搗病所。


他說:「處方用藥,貴乎精一。


主張與主證無關者,竭力刪減,可有可無者,一味不加,古人云:「制夫方藥,其品數之簡且重者為妙。


他用藥特點之一,往往是病越重,用藥越精,常在增加主藥劑量的同時,精簡藥味,達到功專力宏,力挽狂瀾。


任氏認為,臨證時凡是辨證準確,但又久治不愈者,一般而言,多屬病重藥輕,杯水車薪,是謂不及。


或因用藥繁雜功不專而力不宏,故而難以取效。


因此,任氏認為,必須大膽施用重劑,方能力挽沉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3:17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1989年,任氏曾治一例31歲的女性腎炎患者,患病6年,歷更數醫,久治不愈。


病人浮腫、腰痛、尿少、畏寒肢冷、噁心納呆。


查體: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任氏診為慢性腎炎重證。


投用土茯苓200克、白茅根50克、坤草50克、肉桂3克、附子10克、乾薑5克、澤瀉50克、砂仁10克、爵床50克,以溫陽利水。


病人服用上藥三劑後,水腫開始消退,肢體由寒轉溫,並根據「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原則,又用「千金鯉魚湯」加減治療一個半月,病人痊癒,出院後再服「復腎散」以鞏固療效,至今未犯。


又一男性患者,48歲,因缺血性中風而入院,突作呃逆遷延匝周,多方罔效,任氏診後,即投萊菔子50克、木香50克,一劑而愈。


另外,治消渴用繅絲50克、生地50~100克、知母25~50克、三棱10克、莪朮10克。


治療慢性腎盂腎炎,常用忍冬藤100克、馬齒莧100克、地丁、公英、石韋各50克、滑石40克。


治療肝硬化證,常用牡蠣200克、生瓦楞子200克、生鱉甲50克、水紅花子50克。


治療中風病人,常用炒水蛭5克、豨薟草50克、生槐花50克等,均獲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3:2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師經方、重土法,擇善而從任氏對經方的研究,造詣頗深,每於臨證時,師其法而不泥其方,小柴胡湯,原為和解少陽之劑,但任氏加減化裁後,用治多種病證,效果俱佳。


任氏認為:小柴胡湯中有五味藥可以變換,惟柴胡、甘草不可更。


並一再告誡我們,方中只要有柴胡、甘草,就具小柴胡湯的原義。


張仲景「但見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深義,即在於此。


例如治咳嗽:虛火者,去人參加五味子、寸冬、元參;


有實火者,去人參、半夏,加黃連、黃芩、黃柏;


燥咳者,去人參、半夏,加天冬、寸冬、生地、元參、阿膠;


痰多者,去人參加白芥子、瓜蔞、貝母之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3:3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治不寐:陰虛者,加首烏、生芍、元肉、茯苓、遠志;


陽虛者,加桂枝、琥珀、龍骨;


胃不和者,去人參,加陳皮、焦三仙、穀芽;


陰虛火旺者,去人參,加黃連、阿膠、雞子黃、生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3:45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治心悸:陽虛者,加附子、肉桂、龍齒、茯神;


陰虛者,加百合、遠志,甚者加琥珀、朱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3:5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治脅痛:氣滯者,去人參、半夏,加枳殼、青皮、鬱金、木香。


氣血虛者,加當歸、川芎、白芍;


因痰者,加白芥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4:0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治嘔吐:風寒外來者,去人參,加藿香、陳皮;


食滯者,去人參,加枳實、焦三仙、雞內金,甚者加蜜川軍;


痰飲者,去人參,加白芥子、海浮石;


胃實熱者,去人參加黃連、竹茹;


胃虛熱者,加黃耆、荷葉之類;


虛寒者,去黃芩,加附子、乾薑之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34:13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胃脘痛:虛寒者,去黃芩,加乾薑;


寒積者,去黃芩,加附子、公丁香、川烏,其中附子不可多用;


氣滯者,去人參,加沉香、烏藥、萊菔子;


食滯者,去人參,加焦三仙、穀芽、雞內金、紫菀。


肝氣抑脾者,去人參加木香、鬱金、生芍之屬。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3 09:32 , Processed in 0.12500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