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1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19:2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例2為產後出血過多,氣血耗損而致血脈瘀阻,氣血凝塞,筋脈失養,上不能榮養高巔,則腦髓失養,下不能滋潤肝腎,四肢百骸,則肌肉痿廢不用。


方用白芍、大云、生地、山萸肉、狗脊、骨碎補、鹿角霜、龜板、麥冬益血生精,滋補肝腎;


當歸、桃仁、地鱉蟲活血通絡,煅龍牡潛鎮熄風。


方藥對證,病情很快見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19:3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七、脊髓血管症案黃某某,女,49歲。


1992年11月6日初診。


今年6月份出差,突發雙下肢麻木無感覺,左下肢不能運動,右下肢麻木,某醫院診斷「脊髓血管症」,經住院西藥治療有所改善後轉診中醫。


是時覺從腰部至右下肢的熱灼麻木,時而肌肉有跳動感,運動正常,雙下肢溫度不對稱。


舌質紅,邊紫有齒印,苔中心黃膩,右脈沉弦,左脈細弱。


證屬肝腎不足,濕熱內襲,治宜化濕清熱,滋養肝腎。


苡仁40克,白芍24克,當歸12克,北枸杞、懷牛膝、紅花、桃仁、木瓜、鹽水炒黃柏、晚蠶砂各10克,骨碎補、狗脊、五加皮、桑枝各15克。


每日1劑。


11月27日二診:服上藥7劑,諸症即明顯好轉,但從臀部至右下肢仍有熱灼感,運動時更甚,舌質紅,苔薄白,右脈弦數有力,左脈軟數。


守上方去五加皮、蠶砂、狗脊、骨碎補,加熟地15克,敗龜板30克(先煎),丹皮10克,白薇10克。


服藥3劑,所苦告愈,全身輕鬆無不適,再進2劑鞏固藥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19:4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患者素為肝腎陰津不足之體,復又旅途勞頓,濕熱之邪乘虛內襲,浸淫筋脈,影響氣血運行而致疼痛麻木不仁,活動受限,故用苡仁、黃柏、蠶砂、五加皮、桑枝化濕清熱;


白芍、當歸、牛膝、枸杞、狗脊、骨碎補滋補肝腎;


紅花、桃仁活血祛瘀通絡。


二診因濕熱已去大半,陰傷矛盾顯現,故去辛溫傷陰助火之五加皮、蠶砂,溫腎傷陰之狗脊、骨碎補。


加熟地、龜板增強滋養肝腎之力,選丹皮、白薇取其涼散血熱之功,藥後立見成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19:5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八、慢性活動性肝炎案(一)病例1李某某,男,28歲。


1991年10月25日初診。


慢性肝炎10餘年,HBsAg陽性,肝功能反復不正常。


診時牙齦出血,噁心,厭油膩,右脅脹痛,食欲不振,胃脘痞脹,大便不成形,每日1~2次,舌質淡紅,邊有齒印,苔黃膩,脈弦細。


西醫診斷: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動型。


證屬肝鬱脾虛,濕熱阻滯。


治宜疏肝健脾,清熱化濕。


柴胡、焦白朮、法半夏、陳皮、黃芩、竹茹、炒二芽各10克,白芍、生黃耆、土茯苓各15克,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30克。


11月1日二診,服上藥後牙齦出血止,噁心厭油已不明顯,食欲有進步,但仍有脅脹痛,飯後痞脹,大便不成形,舌淡紅邊有齒印,苔白膩,脈弦。


上方去黃芩、竹茹,加藿香梗10克,連翹15克。


12月5日三診,除有右脅脹痛外,余無明顯不適,HBsAg轉陰,ALT30u,AST40u,A/G12∶1,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改用疏肝理氣,化濕解毒。


柴胡、枳實、紅蚤休、川芎、白朮各10克,白芍、虎杖、土茯苓各15克,白花蛇舌草、敗醬草各30克。


基本守方服藥3個月,感覺正常,複查肝功能恢復正常,HBsAg、HBeAg均轉陰,抗HBe轉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0:0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病例2金某,男,16歲。


1989年5月12日初診。


發現乙肝2年,HBsAg陽性,近一年來肝功能反復不正常。


診時右脅脹痛,時而刺痛,食欲一般,腹脹不明顯,無厭油,噁心、嘔吐,二便正常,舌紅偏暗,中心有裂紋,苔少,脈弦細。


西醫診斷: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活動型。


證屬肝陰不足,氣滯血瘀。


治宜滋養肝陰,理氣活血。


生地、虎杖各15克,沙參、川楝子、枸杞、橘葉、鬱金、丹皮、烏梅、紅蚤休各10克,白芍20克,丹參30克。


6月12日二診,服藥一月症狀改善,但大便偏乾,複查肝功能ACT正常,AST正常,A/G10∶1,HBsAg轉陰,舌紅苔薄白,脈弦細。


守上方去沙參、川楝子,加瓜蔞仁15克,山藥30克。


基本守上方服藥3月,複查肝功能正常,HBsAg轉陰,HBeAg轉陰,抗HBe轉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0:1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慢性活動性肝炎是一種難治性疾病,反復肝功能不正常,可以演變為肝硬化,少數甚至肝癌,治療非常棘手,呂氏採用辨證為主結合辨病的方法進行治療,取得理想的效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0:2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例1為肝鬱脾虛,濕熱阻滯,先用柴芍六君子湯加減疏肝解鬱,化濕健脾,後改用四逆散加味,疏肝理氣,化濕解毒,使久治不愈頑疾很快康復。


本病治療特點,針對肝功能不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陽性,選用了白花蛇舌草、敗醬草、紅蚤休、虎杖、土茯苓等降酶抑制乙肝病毒的藥物。


例2屬肝陰不足,氣滯血瘀,採用一貫煎加減滋養肝陰,理氣活血,針對轉氨酶升高選加丹皮、烏梅,乙肝表面抗原陽性,選加虎杖、紅蚤休、瓜蔞。


基本守方4月,肝功能正常,HBsAg轉陰,HBeAg轉陰,抗HBe轉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0:3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九、萎縮性胃炎案(一)病例1宋某某,男,55歲。


1991年11月8日初診,胃脘部脹痛反復發作1年,經內窺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萎縮性胃炎。


診時胃脘脹痛,口苦,噯氣頻作,食欲不振,大便欠通暢,舌紅苔白,脈弦。


證屬肝胃不和,兼夾瘀熱。


治宜調肝和胃,清化瘀熱。


柴胡、枳殼、甘草各6克,茯苓15克,白芍20克,黃芩、製香附、炒二芽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


7劑。


二診:胃脘脹痛較前好轉,噯氣減輕,原方續服7劑。


三診:胃脘脹明顯減輕,噯氣已止,大便通暢,上方去黃芩,加白朮12克。


服上方自覺一切甚好,嗣後守原方略有增減。


服藥3月,複查胃鏡及病理檢查,萎縮性胃炎已消失,僅見胃下部有一局限性炎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0:4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病例2向某某,女,46歲。


1992年4月26日初診。


患胃病有10餘年,經用中西藥治療時愈時發。


診時胃脘隱痛,時而出現燒灼感,口乾咽燥,納食不香,大便乾結,舌紅苔少而黃,舌中心有裂紋、脈弦細。


經胃鏡和病理檢查,診斷為萎縮性胃炎。


證屬胃陰不足,虛熱上炎,治宜養陰益胃,清熱潤腸。


沙參、生地、白芍、瓜蔞仁各15克,麥冬、條參、木瓜、生穀芽、川楝子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6克。


5月10日二診,服上藥後諸症明顯好轉,大便成形,每日1次,但食欲仍欠佳,舌紅苔薄白欠潤,中有裂紋,脈弦細。


上方去川楝子、瓜蔞仁,加山藥20克,生白朮10克,沙參增至30克。


服上藥後感覺良好,食欲轉佳,繼用上方為主,隨症略有加減。


服藥3月,經胃鏡和病理檢查,萎縮性胃炎已消失,僅見胃下部有一局限性淺表性炎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0:5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較為難愈的證型之一,少數有惡變的可能。


例1為肝胃不和,兼夾瘀血,用四逆散加味進行治療,方中柴胡疏理肝氣,使中焦氣機升降,賴肝膽之氣疏調。


枳殼寬中行氣,與柴胡相配,有一升一降之妙用。


白芍養肝血,和營陰,與柴胡相配,調肝護陰。


芍藥、甘草甘潤緩急,調中止痛。


加黃芩、白花蛇舌草清解胃熱。


白朮、二芽健脾,開胃消食。


全方配伍得當,療效滿意。


例2為久病反復發作,胃陰已傷,應用益胃湯加減養陰益胃。


全方在大隊養陰健脾方中加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使久病頑疾很快見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1:0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辨治慢性乙肝心得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種難治性的疾病,特別是慢性活動性肝炎,部分病例容易發展至肝硬化或(和)肝衰竭,甚至演變為肝癌,嚴重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


呂氏診治本病,頗具匠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1:1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疏肝解鬱,慎用辛燥肝主疏泄,以血為本,以氣為用。


肝鬱初在氣分,久則入血。


對病程初期,以氣滯為主者,出現脅肋脹痛,或悶脹,或不欲食,舌苔薄白,脈弦,用四逆散,確有解鬱止痛之效。


若肝鬱日久,瘀阻肝絡,出現脅痛持續,或刺痛,或肝大壓痛,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弦細。


常見面部毛細血管擴張,蜘蛛痣,肝掌等。


治宜疏肝解鬱,化瘀通絡。


若徒用疏肝理氣,反傷肝陰。


以四逆散加澤蘭、丹參、土鼈蟲等,療效明顯。


一般說來,病在氣分以慢性遷延性肝炎多見,病在血分以慢性活動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為多。


其中病在血分,若肝功能損傷,ALT(穀丙轉氨酶)升高,則恢復較難。


如一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幾年來肝功能反復不正常,HBsAg、HBeAg、抗HBe陽性持續不能轉陰。


診時肝區隱痛,時而如針刺,腹脹納差,舌質暗紅苔薄白,脈細澀。


面部毛細血管擴張,面頸部多個蜘蛛痣,肝掌,以疏肝解鬱,化瘀通絡之法,藥用軟柴胡、枳實、木瓜、澤蘭、鬱金、紅蚤休、炒二芽、枸杞各10克,白芍、連翹各15克,丹參30克。


5劑諸症明顯改善,1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


守方略有加減服後2月HBeAg轉陰,抗HBe轉陽。


肝為剛臟,體陰用陽,用藥宜柔不宜攻伐,理氣藥過多,辛溫香燥,有灼津劫液,不利肝體之弊。


若用藥量過大過久,或配伍不當,則易耗傷肝陰(血),甚至進一步化火動風,致使病情加重。


對於氣滯較輕,表現精神抑鬱,胸悶不暢,食欲不佳者,選用陳皮、枳殼、佛手、玫瑰花、蘇梗、鬱金等。


若氣滯較重者,出現胸脅脹痛連及胃脘,或見脅下痞塊,則用青皮、枳實、木香、香附等,以奏宣壅破結之效。


在用上藥的前提下,常配合白芍、當歸、枸杞、木瓜、烏梅等養肝柔陰之品,既可協同增強療效,又可拮抗辛香發散之副作用。


符合「助用酸」、「以酸補之」的原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1:2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調理中焦,辨明脾胃1肝鬱脾虛證:右脅隱痛,脘痞腹脹,倦怠乏力,納食不香,大便溏軟,舌苔薄膩或邊有齒印,脈虛弦或弦細。


宜疏肝健脾,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湯加生黃耆為主方,氣滯甚者,加廣木香、陳皮。


方中四君子湯益氣健脾,黃耆不但能補脾肺之氣,且有補肝助脾之要義。


現代研究表明,這類補脾藥具有改善機體蛋白質代謝,提高白蛋白的作用。


如一慢肝患者,肝功能長期不降,表現一派肝鬱脾虛之徵,應用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湯加減治療,症狀很快改善,肝功能同步轉入正常。


說明疏肝健脾藥同樣能起到降酶的作用。


若脾虛日久,窮必及腎,可用菟絲子、仙靈脾、桑椹子、桂枝等藥以養先天補後天,起到虛則補其母,侮其所勝之作用。


另一方面,脾居中州,為運化水濕之樞紐,脾虛濕困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頗為常見。


表現為脘腹脹滿,食少納呆,口淡乏味,脅痛隱隱,倦怠乏力,大便溏軟,舌苔白膩,脈濡或弦緩。


選用不換金正氣散之類,隨證加減,重在化濕健脾,濕化則氣亦化,有助於肝氣之疏泄。


2肝胃不和:肝與胃雖是一臟一腑,但以膜相聯,在肝病過程中,肝氣犯胃尤為多見。


其特點為脅脹脘痞,口苦泛惡,少寐溺赤,舌邊尖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宜降胃氣以制肝逆,選用黃連溫膽湯加龍膽草、生赭石等,多數病例均能得心應手,隨著證情緩解,肝功能亦恢復正常。


但黃連、龍膽草性味苦寒,用量宜輕,過量則損傷脾胃。


此外,胃虛失養,肝氣乘逆者,表現脅痛隱隱,嘈雜善饑或食入難消,口乾便結,舌紅少苔,脈象細弦。


宜益胃調肝,常用沙參、麥冬、玉竹、石斛、白芍、枸杞、黃精、木瓜、生麥芽、佛手、橘葉、甘草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1: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出現黃疸,當辨陰陽慢性乙型肝炎,出現黃疸是病情反復或加重的一個標誌。


按古人所謂黃疸有穀疸、熱疸、酒疸、黑疸、女勞疸之分,但總以陽黃、陰黃為辨,即「實則陽明、虛則太陰」。


陽黃為陽明濕熱薰蒸,膽汁溢於肌膚,色黃鮮明,發熱口渴,心中懊,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弦或數。


茵陳蒿湯為代表方。


陰黃乃脾虛濕困所致,色晦黃,納少脘痞,神疲畏寒,大便溏薄,小便清利,舌淡苔白,脈遲或弱,宜用茵陳理中湯、茵陳朮附湯等。


但陰、陽黃不能單純以顏色變化為主要依據,辨證要抓住臨床證候特點綜合考慮,所謂「燦燦橘子色,未必盡陽黃」的觀點,確是臨床經驗的總結。


呂氏還認為,慢性肝炎出現黃疸,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見證。


正如《張氏醫通》所載:「諸黃雖多濕熱,然經脈久病,不無瘀血阻滯也。


在辨證施治中,常選加赤芍、當歸、澤蘭、白茅根、益母草等活血藥物,可加速黃疸消退,肝脾腫大的回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1:4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四)辨證辨病,隨證結合慢性乙型肝炎類似祖國醫學疫毒致病。


其病程較長,病勢纏綿,證候錯綜復雜,臨床症狀時輕時重,肝功能異常反復波動,乙肝標誌陽性持續不易陰轉。


據此,有時按照傳統的辨證方法投方用藥,常有不盡人意的情況,常鬚根據理化檢查,採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方法,來提高臨床療效。


針對乙肝標誌陽性,選加虎杖、半枝蓮、板藍根、紅蚤休、山豆根等清熱解毒藥。


其中山豆根用量不宜超過15克,過量易引起轉氨酶升高。


針對轉氨酶持續不正常,偏熱盛者,選加青蒿、黃芩、連翹以清泄少陽膽熱,轉透氣分而解;


偏陰虛者,加烏梅、枸杞子等;


偏氣虛不斂者,加五味子、北條參等。


臨床用藥有效與否,關鍵在於辨證角度選擇用藥是否貼切,緊扣病機。


切勿囿於「乙肝」二字,應靈活辨證,謹守病機,勿使其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1:5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存津液在溫病治療學中的地位溫為陽邪,其性熱而易化火爍津液,耗真陰。


葉天士說:「熱邪不燥胃津,必耗腎液。


病初以肺胃津傷多見,津傷較輕淺者易治;


誤治、失治,致使病情遷延日久,病邪深入下焦,多損肝腎陰液,津傷較深重難復,故「治溫病宜時刻顧其津液」。


津液損耗的程度,常關係到疾病的轉歸,或生命的存亡,有「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機」的論述,從而告誡人們在治療溫熱性疾病過程中護津存液的重要性。


所以呂氏在治療溫熱病中,非常贊同陳平伯「風溫為燥熱之病,燥則傷陰,熱則傷津,泄熱和陰又為風溫病一定之治法」的說法,並指出不僅風溫如此,一切溫病無不皆然也。


故在診治過程中,始終貫串存津和溫熱病不相分離的原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2:0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一)初主祛邪,隨證扶正溫病初起,一般情況下總是以邪實為主,所以治療時立足於祛邪,邪去則正安。


葉天士立下了「在衛汗之可也,到氣才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的治療大法。


但「在衛汗之」,須防過汗傷津。


津液是汗的來源,雖然汗出可以使病邪從腠理毛竅而解,但過汗傷津,變生他病,故汗出以為佳,不可「如水流漓」。


何況溫邪侵入人體後,陰液均有不同程度的虧損,初病即見「口渴、苔薄白欠潤」等陰傷之象,所以投辛涼平劑銀翹散中用蘆根,蔥豉湯中伍童便養陰。


若見舌苔「白乾薄者」,宜加「麥冬、花露、蘆根汁等輕清之品。


邪入氣分,邪熱熾盛,熱盛傷津,常用辛涼清熱重劑白虎湯,方中石膏清肺胃無形之實熱,知母滋陰清熱,甘草、粳米益胃護津,四藥合用有清熱除煩,生津止渴的功效。


同時可視不同情況選配天生白虎湯、天生甘露飲、五汁飲等瓜果之汁。


若熱結陽明,腑氣不通,造成「土燥水竭」者,僅用養陰保津清熱之劑,只能揚湯止沸。


呂氏常宗王孟英「陽明之邪,當假陽明為去路」,用釜底抽薪之法,「急下存陰」,寓通腑泄熱,保津存陰。


並根據證情需要,還可選用增液承氣湯、新加黃龍湯等。


熱入營血,邪熱熾盛,營陰虧損,祛邪必顧陰津。


葉天士說:「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如犀角、元參、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膠、赤芍等物。


其犀角、羚羊角、赤芍等為祛邪而設,元參、生地、阿膠等為養陰扶正而用,若一味祛邪則正氣不支,一味扶正則邪氣固結,故葉天士在祛邪的同時,加用養陰之品助正祛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2:1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二)後主扶正,隨證祛邪溫病後期,治療主要扶正養陰為主。


扶正多以甘寒、鹹寒之品,五汁飲、益胃湯、沙參麥門冬湯、加減復脈湯、大小定風珠等救護陰液,但根據臨證不同而選方遣藥。


胃陰損傷為主者,甘寒配鹹寒。


觀察舌象的變化,對指導臨床辨證用藥意義重大。


如葉天士說:「若雖薄而乾者,邪雖去而津受傷也,苦重之藥當禁,宜甘寒輕劑可也。


有熱病「舌絳而光亮者,胃陰亡也,急用甘涼濡潤之品」,「重則如玉女煎,輕則如梨皮、蔗漿之類」。


若舌無苔而有如煙煤隱隱者,如口渴煩熱,平時胃熱燥舌也,不可攻之,仍須「甘寒益胃」。


病入下焦「邪氣已去八九,真陰僅存一二」之候,主以鹹寒配甘寒,若一味祛邪,則反「竭其津而速之死也」,故吳鞠通說:「在下焦則無非熱邪深入,消爍津液,涸盡而死也。


若病情需要亦可養陰為主,隨證加用祛邪之劑,如滋陰清熱、滋陰攻下、滋陰熄風等。


更甚則發展為陰虛至氣脫、陽亡之候,此由於有形之陰津不能驟生,而氣脫陽亡之變所當急固。


氣脫者,益氣生津,斂汗固脫,用生脈散;


陽亡者,辛熱振奮陽氣,固脫救逆,投參附龍牡湯。


此須指出,溫病之亡陽原由熱證變來,其本陰亦虧,純用陽藥,須防陰陽離決,當於陰中求陽(回陽與護陰之藥同用),如參附與龍牡、附子同阿膠等配伍,以收陰陽相濟之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2:2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扶正存津的意義溫病扶正存津的意義:其一,邪盛為主兼有陰傷者,扶正存津是加強祛邪,亦可預防熱邪傷津,有助於祛邪散熱的方藥更好地發揮作用。


如吳鞠通說:「太陰溫病,脈浮洪,舌黃、渴者,大汗,面赤,惡熱者,辛涼重劑白虎湯主之」,「脈浮大而芤,汗大出微喘,甚則鼻孔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脈若散大者,急用之,倍人參。


說明正氣未虧,用白虎湯祛邪保津,而正氣已虧,加人參扶正而助祛邪。


若不如此,純用祛邪,熱反不解,變證蜂起。


其二,能防止病邪深入。


如葉天士說:「若斑出而熱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則如玉女煎,輕則如梨皮、蔗漿之類,或其人腎水素虧,雖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驗之於舌,如甘寒之中加入鹹寒,務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爾。


其三,濕邪久羈,邪少虛多,扶正存陽托邪,此扶正即祛邪。


如吳鞠通說:「邪氣久羈,肌膚甲錯,或因下後邪欲潰,或因存陰得液蒸汗,正氣已虛,不能即出,陰陽互爭而戰者,欲作戰汗也,復脈湯熱飲之,虛盛者加人參。


此即「扶正以敵邪,正勝則生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1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22:37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三、《溫病條辨》治血原則初探溫病血證有熱勝動血的吐、衄、斑疹等顯露出血之證,亦有血液嚴重消耗而見暗耗陰血之證。


吳鞠通宗葉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之旨,用犀角地黃湯涼血散血。


本方重在涼血佐以活血養陰,使其血熱得清,瘀血得去,津液得充。


其如自注說「犀角味鹹,入下焦血分以清熱,地黃去積聚而補陰,芍藥去惡血、生新血,丹皮瀉血中伏火」,實為溫病血熱證的總法則。


然溫病出血有輕重,證候有虛實,部位有上下。


吳氏根據這些不同的特點,擬出了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指導臨床,確有立竿見影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3 06:1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