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繼端】
1929年出生在湖北陽新縣一個中醫世家。
稟承家訓,矢志醫道,師承三代傳授,後得當地名醫程老先生教誨,終成學業,懸壺鄉梓。
建國後,參加區中醫聯合診所,擔任所長。
50年代,又先後赴湖北中醫學院和南京中醫學院深造,1959年調湖北中醫學院工作,歷任溫病教研室副主任,中醫工程研究所副所長,並擔任中國生物醫學會中醫工程學會顧問,湖北省老年醫學會理事,湖北中醫學院學位委員會委員。
1991年7月,由國務院授予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呂氏數十年來不遺余力地奮戰在臨床、科研、教學前線,為中醫事業後繼有人,培養了多批優秀中醫高級人才,並積多年臨床經驗,編寫《控制中醫學》、《矽肺病的防治》、《新溫病學》等著作,先後發表《中醫基礎理論與控制論》等數十篇論文。
主持的課題有「113例急性細菌性痢疾電子電腦辨證論治療效對比觀察」、「呂繼端中風治療系統」、「益智靈益智健腦作用的實驗研究」,通過省級鑒定,均評為「國內先進水準」,其中前二項同獲湖北省科研成果二等獎。
呂氏一生好學不倦,博採眾長,廣尋精萃,鍥而不捨。
主張學者必須博極醫源,孜孜不倦。
雖年過花甲,醫務繁忙,仍抽出時間,潛心攻讀醫書。
常說:「溫故知新,不斷修學,是從無知到有知;
從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的唯一道路。
學習經典著作,強調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背誦,並結合臨床實踐,尋謀得失,逐漸達到得心應手,左右逢原的境界。
呂氏說:《內經》乃中醫理論之淵源。
但言簡意博,理奧趣深。
學習時要博采諸家,互為推勘,擇善而從。
「經文奧衍,研閱誠難」者,尤要結合臨床,不可貿然否定或擅自改動。
要做到於無文處求文,無字處求字,得其弦外之弦,旨外之旨,方能學得真諦,取得高屋建瓴之效。
如《內經》上講「少火生氣」,「壯火食氣」,其少火指的生理,壯火指的病理。
只有懂得這種生理、病理的含義,才能正確理解原文。
呂氏最推崇《傷寒論》、《溫熱論》二書,該書理法方藥完備,臨床價值甚高,用之得當,立竿見影。
《傷寒論》主張以對比法(前後呼應,左右逢原)和歸類法(類證、類方、類藥)來學習。
這樣學能致用,大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的妙趣。
《溫熱論》是治療外感熱病實用價值極高的一本好書,是根據實踐觀察的體驗,把前人備而不詳的方法作了充分的發揮。
此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都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書。
溫病學無論在理論上和具體證治方法上發展和補充了《傷寒論》的不足。
如「神昏」一證,突破了「從來神昏之病,悉屬胃家」的局限性,補充了熱入心營,「逆傳心包」之說。
醫學之博,浩如煙海,文獻之繁,汗牛充棟,要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必須善於吸收他人的精華,融各家學派於一爐,發揮我長足之用。
50年代初,呂氏治一高血壓患者,訴頭暈心慌、夜寐煩躁不安,甚則失眠,應用滋補肝腎治療效果不明顯,後另一醫師在原方中加龍膽草一味,藥後效如桴鼓。
問其故說「虛火宜潛,實火宜泄」,此有夜寐煩躁不安,且有兩顴灼紅,即虛中夾實火也。
再如,民間常用玉米須治療水腫,呂氏借用此法,在治療慢性腎炎的辨證施治中常加用玉米須30克,煎湯代茶,對改善病人的症狀和消除蛋白有較好的療效。
呂氏教誨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個善於汲取別人研究成果,並從中發現有益啟示的人,也最有可能創新。
因此,治學之道,既要博採眾長,兼收並蓄,又要獨立思考,推陳出新。
故在長期的中醫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具有獨特的辨證論治風格,療效顯著。
尤對重篤病人,臨危不亂,多起沉苛,深得病家信仰。
醫人之術逐漸聞名遐邇,不少海外人士慕名而來。
呂氏擅長內婦兒及疑難病症,精於外感熱病,中風、老年癡呆、咳喘等病的研究,確有獨特見解。
其擬定的益智靈、愈喘靈、健身抗衰Ⅰ號片,臨床應用,均獲良好的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