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430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3:5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心脈動而不躁,故血隨脈道迴圈於周身,內濡臟腑,外溢經絡,四肢百骸。


腎與肝肝為風木之藏,賴腎水以滋生,又為將軍之官,內寄相火,體陰用陽,其性剛,動而難靜,喜條達而惡鬱滯。


賴腎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下降之氣以平之,中宮敦阜之土以培之,如是則剛勁之質得柔和之體,遂其條達暢茂之性,發揮其疏泄之機,藏血調血之力,主水瀆之能,水道之功,釋放相火於中,供臟腑、經絡、四肢百骸生理活動之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0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4:0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腎與脾腎是水臟,脾是土臟。


土能制水,制則生化,故水化而生陰精、命火。


蓋陰精上奉於脾,則脾陰得濟脾氣不躁而常濕,命火動而相火出,以溫煦脾陽,脾得陽則運,以助胃之腐熟,精微、津液乃生,其精、津以助腎中陰陽水火,以生萬物。


此即「脾為萬物之母,腎為萬物之元,脾腎兩經是人之生存根本」之義。


亦即「腎是胃之關」之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0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4:1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腎與命門腎為陰,主水,統五液,藏精,生髓,化血;


命門為陽,主火,統生君、相二火,是一切生理活動之源,故《聖濟經》說「陰陽和而生理得」,得則「陽施陰化」。


人之水,陽化為氣;


人之火,陰化為精,精化血,故「造化之機水火而已」。


可腎與命門共居一體,其用為兩係。


兩係者,真陰真陽水火之功也。


正如李時珍說:「命門其體非脂非肉,白膜裹之,在七節之旁,兩腎中間,二絲著脊,下通兩腎,上通心肺,貫屬於腦,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氣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胥由此處。


亦即人體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潤,故腎命是人的生命之源,生化之本,道理就在於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0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4:2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腎與膀胱腎之經脈與膀胱相連屬,在生理上構成一臟一腑,一表一裏,相互為用之關係。


因主五液者腎臟也,主津液者膀胱也。


古人云膀胱有下口無上口,其實,張三錫已指出既有下口又有上口。


人體的水液氣化過程是: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但腎上連肺,因此水液不能直輸膀胱,中轉必須入腎,經腎之氣化作用後,清者經腎回收,濁者由腎下滲於膀胱;


再借腎之氣化之力,其濁而清者,即津液藏於脬(脬者膀胱之薄膜、膀胱脬之室也)內以回之。


其濁而濁者,漸漬浸潤於脬外,滲入膀胱之中,遂化為尿,故《內經》說:「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六)謹護「三寶」健身延年中醫學中,關於延年益壽,健身防病的內容十分豐富,主要談了人與自然的關係,精、氣、神三者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在生理方面,注意到生、長、壯、老、已相互關係。


所以高子曰:「生命在我,不在於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故人之所生,神依於形,形依於氣,氣存則榮,氣敗則滅,形氣相依,全在攝養……人能養氣以保神,氣清則神爽;


運體以卻病,體活則病離。


而且,《黃帝內經》也談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可見,養生、養性在人的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意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0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4:3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左傳》曰:「上壽百二十年,中壽百歲,下壽八十。


《素問?上古天真論》亦說:「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


人將失之耶?


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朮數。


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禦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以上的記載,和近代的研究是一致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0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4:45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古人之所以能達到上述要求,在於掌握了以腎氣為本的衰老過程。


這個過程便是《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四七,筋骨堅,發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


……」。


「丈夫八歲,腎氣實,發長齒更。


……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八八,則齒發去。


《靈樞?天年篇》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二十八歲,血氣始盛,三十歲五臟大定,……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頒白,平盛不搖……五十歲,肝氣始衰,……六十歲,心氣始衰……七十歲脾氣虛,……八十歲肺氣衰……九十歲腎氣焦……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對這些生長發育、衰老過程的描述,和近代的觀察結果比較一致。


而這些過程也就是精、氣、神在人體的轉化過程。


所以《內經》說:「精者,生之本也。


吳師朗也說:「精氣者,萬物之本,養其精氣則全神,神全則無病。


1精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靈樞?經脈篇》說:「人始生,先成精」。


《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


它來源於先天,又賴於後天水穀之精的滋養和補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0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4:5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所謂先天之精,來源於父母,貯於腎中,故謂「腎藏精」(《靈樞?本神篇》),「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素問?六節臟象論》)。


可是它又必須靠後天水穀之精的不斷補充與滋養,方能維持人之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即內則滋養五臟六腑,外則潤澤四肢百骸、肌肉、皮毛。


所以《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


……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肺朝百脈;


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以決死生。


《靈樞?經脈篇》說:「精成而腦髓生。


《醫學入門》說:「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於腦,故上至腦,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


由此可見,精不可傷,精傷不但損及臟腑、氣血,而且涉及腦髓。


故《丹經》說:「欲得不老,還精補腦。


精衰則體力不佳,精神恍惚。


少思寡欲,節制房事,是保精的要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0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5:2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氣《醫方考》提出:「氣者,萬物之所資始也,非此氣不足以長養萬物,人非此氣,不足以有生。


即是說,氣是人體生命活動之源,有溫養全身各個組織、器官的功能。


臟腑、經絡之生理活動,津液之流動,血液之迴圈,以及津、液、精、血、水穀之精的轉化等等,亦必賴此氣。


而氣之生成源於腎,補充於脾,行之於全身。


《難經?六十七難》有:「腎間動氣,人之生命也,十二經脈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


《靈樞?制節真邪篇》:「真氣者,所受於天,與穀氣並而充身者也。


《弄丸心法》謂:「氣之源頭在乎脾。


氣生於先天者,曰真氣,又叫元氣。


氣是人體生命之根,若布於周身者,則有功用之異名也。


即:行於肝者為肝氣;


行於心者為心氣;


行於脾者為脾氣,又曰中氣;


行於肺者為肺氣;


行於腎者為腎氣;


行於胃者,為胃氣;


行於胸中與自然界清氣相結合,則轉為宗氣;


行於脈外,布敷於表者曰衛氣,行於脈中者曰營氣。


人身養氣之法是:起居有常,飲食有節,不妄作勞,戒七情,避外邪,適寒溫,常運動,使機體內外之氣暢通無阻,不致怫鬱,則可以健身延年。


《壽世傳真》說:「延年之法,惟自護其身而已,冬溫夏涼,不失時序。


違則為病,病則氣衰,氣衰則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之功能障礙而百病因此而生。


《素問?舉痛論》所謂「百病生於氣也」,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0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5:3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神神是主宰機體內外一切生命活動協調一致的總督,即《東醫寶鑒》所謂:「神為一身之主。


神源於先天,始於「父母之媾精」。


化生於祖氣,祖氣者,腎之真陰真陽也。


《靈樞?小針解篇》曰:「神者,正氣也。


《脾胃論?省言箴》謂:「氣乃神之祖,……氣者精神之極蒂也。


張景岳謂:「神由精氣而生,……居於精之中,以為腎精之主宰。


然而,神雖源於先天,也必賴於後天水穀之精氣而滋補。


即《東醫寶鑒》「五味生神」之火。


蓋神居於腦,「腦為元神之府」(李時珍),其功曰神機。


神機者,魂、魄、意、志之源也。


隨神往來謂之魂,「魂主知覺,魄主運動」,「魂主開、魄主降」(《閱微草堂筆記》)。


升降者,神之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5:4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志主統一,意主思維。


所謂統一者,即指五臟六腑、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十五絡脈、營衛、氣血,精、津、液等生理活動,以及內外,上下協調一致也。


在目能視,在耳能聞,在鼻能嗅,在口能言,在手能握,在足能行;


在血則能運而環流周身,滋養臟腑,四肢百骸;


在氣則輸布流行,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總之,氣充周身,率精、血、津、液正常運行,以維持生命活動和生理功能者,是謂神。


可見神在人體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古謂「閉目養神」,養神之法,必以內無憂慮之患,外無邪氣之擾,始可神氣健旺。


如神衰則病,健忘、心悸、神疲諸症蜂起。


綜上所述,精為性命之根、氣為生命之本、神為生靈之主,故古人稱精、氣、神為人體之「三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1#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5:52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延年以保精、養神、益氣為要。


精、氣、神是人體的三寶,因此,精、氣、神的盛衰,對人體的衰老是有直接影響的。


所以《養生膚語》說「保精、裕氣、養神」便是此義。


中醫認為,人體進入衰老時期是從40歲開始的。


這是在生理上發展的規律。


進入衰老期,能否延遲衰老過程,關鍵在於養生和調攝。


而影響精、氣神盛衰因素,有以下幾種:第一、是情志上的變化。


對傷精,損神,耗氣是有一定關係的,所以《素問?疏五過論》說:「凡未診病者必問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醫工診之,不在藏府,不變軀形,診之而疑,不知病名,身體日減,氣虛無精,病深無氣灑灑然時驚。


病深者,以其耗於衛,內奇於營。


此段經文說明,隨著人之年齡的增長,工作條件的變化,上與下,下與上的變化,都能使人之思想隨著現實問題而呈現改變,暗中消耗,心火一動,陽火因之必亢,耗氣傷津,損神燥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2#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6:01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第二、是「年高之時,陰氣既弱,覺陽事輒盛,心慎而抑之,不可縱心竭意」(《參贊書》)。


此段文字說明:人到老年之時,遠房幃禁房事是保精的關鍵一環。


否則傷精損氣,耗陽損神,可早衰,也可使你早亡,所以《陰符經》說:「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


第三、暴怒傷肝,暴喜則傷心,久思則傷脾。


肝傷則肝氣內變,心傷則心氣不足,血行不暢,小絡不通,而生厥心痛疾。


脾傷則不運,影響胃氣不能腐熟水穀,精微難成。


因此,精、氣、神得不到補充而發生病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3#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6:1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第四、過思過慮,久則傷脾、損胃,傷則精微難成,中氣必然內耗,再加老年氣血衰弱,導致精虧、神耗、氣衰,百病叢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4#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6:2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第五、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因大熱久食傷胃陰,大冷大寒之品久食傷胃陽,常飲酒者,其酒性辛熱有毒先傷胃後傷脾。


由於上述之因不斷作用於胃,胃傷必損脾。


此所以然者何?


脾與胃以膜相連,互為表裏,脾胃一傷則氣血精津不生,久則諸病生焉。


此為「百病皆起於胃」者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5#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6:2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第六、過食肥甘造成腠理緻密,使陽氣不能及時宣散於外,堆積於內而生熱,熱能傷精耗津,損氣消神,還可能轉化內風而成病。


甘能壅滯脾氣,渙散胃氣,使中焦升降機能呆滯,濕氣內停而生中滿。


滿則陽氣內結而生熱、生痰,消耗精氣而百病叢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6#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6:3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七)養生當順四時,調暢情志延年益壽,防衰防病的內容十分豐富。


延年必須防損、防衰,必須保養精、氣、神。


故彭祖說:「人生一世,久遠其壽不過於三萬日,不能一世無損傷,不能一日無修補,徒責神之不守,體之不康,不難守?


足可悲矣!


是以養生之法,不述睡,不驟行,耳不極聽,目不久視,坐不至疲,臥不至極。


其具體法則如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7#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6:5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1四時養生要語「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人之一生時時刻刻離不開自然界,因為自然氣候變化晝夜更替,寒暖相移,以及地理環境、日月輪轉對人體有影響,因而順應四時氣候是養生的重要一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8#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6:59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2春季養生要語祖國醫學認為,春季乃發陳之際,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因此在起居方面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忘生。


同時由於春時陽氣初升,應使老年人「時尋花木遊賞,以快其意」(《養老奉親書》)。


在飲食方面,不給老年人吃「水困兼粽,冷黏肥僻之物」。


在衣著方面天氣燠暖,則棉衣宜漸減,不可頓減,以免暴傷。


在醫療方面,有痰咳宿疾,當予服涼膈化痰之藥,令其消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19#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7:1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夏季養生要語中醫認為,夏三月,此謂蕃秀,乃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之際。


因此在起居作息方面,應該是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


在納涼與飲食調理方面,《養老奉親書》指出:「夏月天暑也熱,若簷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納涼,以防賊風中人。


飲食宜溫軟,不令太飽,畏日長永,但時復進之。


渴宜飲粟米,溫飲豆蔻熟水。


生冷黏膩,尤宜減之。


4秋季養生要語《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此謂容平。


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在起居方面,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


收斂神氣,使秋氣平;


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在精神調攝方面,宋代養生家陳直指出:「秋時淒風慘雨,老人多動傷感。


若顏色不樂,便須多方誘說,使役其心神,則忘其秋思。


在疾病防治方面,《攝生消息論》指出:「但春秋之際,故疾發動之時,切須安養,量其自性將養,秋間不宜吐並發汗,令人消爍,以致臟腑不安;


惟宜針灸,下痢進湯散以助陽氣。


秋季在飲食調理方面,《飲膳正要》說:「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


《月翟仙神隱書》主張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陰潤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20#
 樓主| 發表於 2013-9-8 13:57:20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5冬季養生要語冬季氣候寒涼,宇宙萬物都處於收藏狀態,人類的冬季養生應注意防寒保暖,適當調整作息時間,使陰精潛藏於內,陽氣不致妄泄,而與冬季的自然氣候相適應。


這樣才能「陰平陽秘」,卻病延年。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6調節情志人不能離開自然,但亦脫離不了七情之變,因此養生調節情志尤為重要。


情志的發生總統於腦,發源於神,動於五臟以應外界客觀事物反應,因而情志穩定與否,對健康有重大影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3 14:52 , Processed in 0.23437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