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醫話】
1趙養葵《醫貫》,闡發命門真陰真陽之說,不無可取,然書中疵謬不少。
如引述古方,桂枝湯無薑、棗;
小柴胡湯僅錄柴胡、黃芩、甘草三味;
白虎湯卻增入人參、竹葉,粳米改為糯米等,比比皆是。
而論金匱腎氣丸則曰:「此方以八味丸為主……又有車前、牛膝二味,最為切當,方見《金匱要略》,故名金匱腎氣丸。
將《濟生》方誤作為《金匱》方。
其最無稽者如「消渴論」一節云:「……昔漢武帝病渴,張仲景為處此方,至聖玄關,今有可想,八味丸誠良方也。
難怪徐洄溪砭之曰:「仲景是漢獻帝時人,與武帝相去三百餘年,明明可考,乃造出此語何耶?
趙氏所談,無往非夢,此則又夢之最不經者!
2《溫病條辨》風行海內,至今170年。
吳瑭自序,開首即說「立德立功立言,聖賢事也」,明示著此書之鄭重。
其「凡例」則曰:「是書雖為溫病而設,實可羽翼傷寒。
然而,若論精細謹嚴,吳氏去仲景遠矣。
試觀《傷寒論》桂枝湯增桂之量則曰「桂枝加桂湯」,四逆湯重用乾薑則冠以「通脈」二字,仲景處方用藥,一絲不苟,法垂千古。
吳氏侈言「是書仿仲景《傷寒論》作法」,試觀其冠《條辨》諸方之銀翹散是如何仿法。
銀翹散由十味藥組成,方中原無元參。
如「上焦篇」第4條,銀翹散方加減法曰:「……項腫咽痛者加馬勃、元參。
「中焦篇」第22條:「陽明溫病,下後疹續出者,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大青葉、元參、丹皮湯主之。
銀翹散中確無元參甚明。
然「上焦篇」第16條:「……發疹者,銀翹散去豆豉,加細生地、丹皮、大青葉,倍元參主之。
所列方藥標明「元參加至一兩」,如此則銀翹散原有元參五錢矣。
又「上焦篇」第40條:「太陰伏暑,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者,銀翹散去牛蒡子、元參、芥穗,加杏仁、石膏、黃芩主之。
則銀翹散又應有元參矣。
憶60年代,醫學雜誌曾有銀翹散究竟有無元參之爭。
余意此實吳氏粗疏之過,後人無需爭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