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2.強調明辨主證和主證特性並辨別證候轉化與真假辨證的首要目的是要在紛繁的症狀中找出主證,並辨出它的特性。
祖國醫學認為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體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等與病邪作鬥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證候,其發展變化是不均衡的,其中必然有起著主要作用的證候,中醫將起主要作用的證候稱為「主證」。
找出了主證,才可以進行治療,但還不能十分準確地給予恰當的治療,所以辨出主證後,還要辨出主證的特性。
舉例來說,「肝脾不和」為主證,治以調和肝脾之法,雖然也可以,但是還要進一步分辨它是因肝旺引起的,還是由脾虛引起的。
如果是因肝旺、肝氣橫逆克制脾胃所致,治法應是抑肝扶脾,甚至只用抑肝法就行了。
反之,如果是由於脾胃虛弱,肝乘脾虛之機而克制脾胃,治法就應是扶脾抑肝了。
所以,籠統地用調和肝脾法而無所側重,就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辨證時除了注意辨出主證和主證的特性外,還要注意辨別證候的轉化與真假。
中醫從「動變制化」思想出發,認為疾病的證候是不停地變化著的,不要認為虛證就永遠是虛證,實證永遠是實證,要隨時注意它的變化。
例如高熱神昏的陽盛熱證,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四肢厥冷、體溫急劇下降、冷汗淋漓、失神不語的陽脫陰盛虛寒證。
反之陰寒之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為陽熱之證。
因此還要注意分辨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等證。
一般說,老年病人或久病、重病患者,如出現發熱不寧,口乾不欲飲,面紅如妝,足膝冰冷,心煩而欲蓋衣被,且能安臥,脈象沉細而弱等,為真寒假熱證。
反之如病人出現神昏,四肢逆冷,有時怕冷而不欲蓋衣被,胸腹及腋窩高熱而四肢冰冷,口渴能飲涼水,煩躁不能安臥,脈象沉小但重按有力等,則為真熱假寒證。
另外,還要注意到「大實見羸狀、至虛有盛候」的情況。
例如體壯的病人出現倦怠喜臥,食欲不振,頭昏少神,肢體乏力,舌苔黃厚,大便乾秘,脈象實大有力等,為真實假虛證。
兒童易見此證,因為兒童每日到處玩耍,喜歡吃東西,很有精神,如果不注意節食而傷食停滯,則可出現不喜玩耍,喜臥懶動,食欲不振,頭昏倦怠,精神不好,脈象沉滑有力等症。
此時的倦怠、無精神、喜臥等並不是虛證,而是真實證中出現的假虛現象。
反之,老年人或久病、重病之人,如突然出現神志十分活躍,言語格外清楚,聲音亦較前清亮,本來不能坐起的病人,突然能坐起,活動有力,過去記不清的事,突然記得很清楚,脈象虛、弱、微、散,似有似無。
這種情況,俗話稱之為「迴光返照」,為元神虛極欲脫,真虛假實之證,是極其危險的證候,應趕緊搶救,或可救於萬一。
故主證確定後,尚需再分辨其真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