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32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2:42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三)養胃陰,須佐降泄如果說,東垣長於治脾,短於治胃,那麼,葉天士補充了甘涼濡潤養胃陰之法,治脾胃虛證的方法已粲然大備了。


後世所宗的沙參麥冬湯、葉氏養胃湯等,有人認為是葉氏養胃陰之代表方,實在是不全面的,何氏研究《臨證指南》多年,認為葉氏除了用甘涼濡潤之法外,還注重降泄,因為「胃宜降則和」,且胃為陽土,胃陰虛則易生內熱,故應在甘寒濡潤之中,稍佐微苦清泄之品,以遂其通降之性。


如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何氏用《金匱》麥門冬湯合《千金》溫膽湯為基礎,取參、麥、草、棗之甘涼柔潤,陳、夏微辛之通降,茹、枳微寒之清泄;


陰虧明顯者,加沙參、石斛、百合之清養,而避寒膩;


內熱明顯者,加蒲公英、旱蓮草之清化,而遠苦燥,藥雖平淡,而收效甚宏,不少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經長期治療後,轉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基本治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2:5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四、疏利佐運,有利小兒小兒脾常不足,已為歷代兒科專家所公認,近年隨著人民生活的改善,父母對子女溺愛,甚於往昔,而兒童患脾胃疾病者日多。


正如清代名醫所說:「大抵愛子之偏,出於父母,所嗜之食,任其飽足,以致所傷,深染難調,奈何不為戕害!


何氏治療小兒飲食所傷,脾胃運化失常所發生諸症,如厭食,偏食,入睡不寧,磨牙踢被,煩擾夜啼,潮熱盜汗,口臭便溏,面黃腹脹等,用葉天士的「疏補佐運」之法(語見《幼科要略》)。


疏者,疏瀹氣機,使濕、熱、積滯,無所留瀦也;


補者補其不足也。


如此,則脾胃健運之能,自然恢復正常。


繆仲淳所立之資生丸,前賢稱之為「九消九補」之法,最合疏利佐運之旨,原方雖為婦人妊娠墮胎而設,然可推廣應用於內、兒科疾患,王孟英《隨息居重訂霍亂論》以此方殿群方之後,盛讚其功,說:「夫脾胃位鎮中樞,而司出納,為人生後天之本,一失健運,百病叢生,凡衰老稚弱,及饑飽不時,勞逸過度,思慮久傷之輩,脾胃尤易受病,若常服此丸,俾升降不愆,周流無滯,揮霍繚亂,於是弭焉。


我院根據何氏經驗,用資生丸加減製成之健脾開胃口服液,治療小兒脾胃疾患,療效甚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3:0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中風陽閉案木工劉某,61歲,平素血壓偏高,1970年秋日晚膳之際,突然昏仆,急請西醫出診,用降壓鎮靜藥,囑其迅速入院。


家人不願,翌晨請何氏診治。


病者僵臥神昏,發熱(386℃),息鼾痰鳴,呼之若有反應,口噤,撬視之,舌歪,質絳,苔黃膩濁,與之水,尚能吞咽,半從口角外流,推之,左肢能伸屈,而右側若廢。


血壓24/147kPa(180/110毫米汞柱),脈數(102次/分),左弦,右滑大。


此風火夾痰,奔騰莫制,中臟腑重症也,急投苦辛大寒沉降之品,佐以潛陽熄風,滌痰開竅:石膏30克、滑石30克、寒水石30克、磁石30克、牡蠣30克、石決明30克、羚羊角45克、鉤藤15克、川貝9克、秦皮15克、草決明18克、蒺藜18克,衝竹瀝一盅,薑汁少許,和至寶丹一丸,少量頻灌。


再診:體溫降至375℃,血壓229/147kPa(172/110毫米汞柱),面赤稍減,神識略清。


前方加菖蒲、竺黃各9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3:0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診:熱退(369℃),血壓227/136kPa(170/102毫米汞柱),神識漸清,聞言會意,脈數減(86次/分),舌絳轉紅,苔仍膩濁,壯火漸戢,痰濁未清,轉方以滌痰為主,清火熄風為次:半夏12克、茯苓9克、竹茹18克、橘紅6克、枳實9克、膽星9克、竺黃9克、川貝9克、羚羊角3克、鉤藤15克、石決明30克、菖蒲9克,衝竹瀝一盅,薑汁少許,和猴棗牛黃散一支(連用四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3:2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七診:神識頗清,能自訴頭痛目眩,耳中鳴響,但言語謇滯,入暮神煩,睡則息鼾,時有呻吟太息。


舌苔退薄八九,舌質乾紅,右脈頗斂,左手弦勁,血壓未續降〔229/136kPa(172/102毫米汞柱)〕,風火之勢漸平,濁痰膠結,仍恐余燼未息,擬滋下清上,標本同治之法:龜板30克、牡蠣30克、石決明30克、阿膠15克、白芍18克、川貝9克、竹茹15克、竹葉卷心20條、生地24克、麥冬15克、桑葉12克、菊花12克。


此後悉用此法加減,或增二至以益肝腎,或合沙參、石斛以養胃陰,便秘則加李仁、麻子,心煩則加黃連、朱砂,不雜一溫燥。


調理半月,寢食均好,頭目漸清,惟口歪未正,語言不利,右半身不遂依然,脈緩(68次/分),左手仍弦,舌質淡紅,血壓緩慢下降在20~213/128~133kPa(150~160/96~100毫米汞柱)之間,擬峻補肝腎,養血活絡,仿地黃飲子意:熟地24克、萸肉12克、巴戟12克、蓯蓉15克、麥冬15克、首烏15克、玉竹24克、五味子6克、遠志9克、菖蒲9克、牛膝12克、當歸15克、雞血藤15克、地龍6克。


此方服至25劑,口舌之歪斜者轉正,神識清朗,言語如常,右足能著地,惟行走不便,右上肢仍萎軟不舉。


前方去菖蒲、遠志、五味,加黃耆60克,桑寄生15克,隔日一劑。


又三個月,肢體完全恢復正常,惟右手握物無力,囑其常用黃耆、黑豆、桑寄生、大棗代茶,逾年竟能手持刀斧,重操舊業。


至今24載,年過80,健康良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3:3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古今方書,皆分中風為閉、脫兩大證型。


臨床所見,閉證多而脫證少,初起即出現脫證者更少。


常見之脫證,實由閉證發展而成,內閉至極,乃急轉而為外脫,此「重陽必陰」之理也。


故閉證救治得當,可以避免脫證之發生。


方書又將閉證區分陰閉與陽閉,其實不必拘泥。


陰閉並非陰寒之證,僅其所出現之外證,與陽閉相較,有動靜之稍異,即風、火、痰三者,孰為主次而已,其為實證則一也。


《內經》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此時並走於上之氣血,已轉化為邪,並非正常之氣血,故《金匱》亦揭示此為實證也。


王旭高《環溪草堂醫案》治中風一案云:「痙盛神昏,風淫火熾極矣。


夫內風多由火出,欲熄其風,必須鎮逆。


王氏針對「氣血並走於上」之病機,提出鎮逆一法,確有真知灼見。


此例乃仿其法,用《金匱》風引湯取諸石藥之悍滑疾,大寒沉降,直折風火上騰之威。


而方中又汲取葉天士治某嫗中風一案,所用「苦降辛泄」法加入秦皮、草決明、蒺藜、鉤藤等藥,整體大用,故屢收捷效。


閉證得開,險浪得平後,多數患者有後遺症,以偏癱失語為主。


王清任認為,人身有十分元氣,若虧損五成,則不能周流全身,於是半身不遂,故立補陽還五湯,以補其元氣,使歸還所虧損之五成也。


近年此方被廣泛用於中風癱瘓之治,甚至有定為中風後遺症之治療常規者。


然數十年來臨床所見,此症屬氣虛夾瘀者,僅十之三四,而陰虛陽亢者,則超過半數。


蓋內風萌動根源,乃人身陽氣之變,且患者多是中年以後,經云「人年四十,陰氣自半」,加之煩勞操持,精血暗耗,腎陰不足,木少滋榮,故肝陽偏亢,陡化內風,而成大厥。


厥回神醒之後,標症暫解,而陰虧之本質未變。


腎陰不榮舌本,故言語艱謇;


肝腎精血不足濡養筋骨,故肢痿若廢。


劉河間有地黃飲子一法,為此等證而設。


然此際臨床見證,多有虛陽尚伏於肝臟、瘀血又滯留脈絡,故投劑不宜過溫,補養劑中又須兼活血祛瘀。


故將地黃飲子去桂附之辛溫助火,更酌用性質和平之當歸、雞血藤以活血祛瘀。


王道之方,利於久服,雖無近功,卻收良好之遠期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3:4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急進性腎炎案鄧某某,男,15歲,學生,1987年1月17日入院。


患者兩歲時曾患黃疸,體質素虛。


十天前碰傷小腿,繼發感染,隨即咽喉紅痛,痛緩解後,即顏面浮腫,四肢遠端腫脹,惡寒發熱,經門診治療未效,17日嘔吐神煩,急診入院。


體溫375℃,血壓173/12kPa(130/90毫米汞柱),血常規:白細胞12000,杆狀1%,分葉78%,淋巴細胞21%,紅細胞373萬,血紅蛋白118克,尿素氮517毫克%,二氧化碳結合力36容積%。


診斷為:急性腎炎合併急性腎衰。


用宣肺行水,清熱解毒大劑治療四天,浮腫減退,小便反轉深黃帶赤,神煩,心悸,納呆,嘔逆。


23日晨,突然眩暈跌僕,昏不知人,汗出,心電圖顯示:頻發性室性期前收縮(呈三聯律),經救治蘇醒後,即血尿如注,色純赤,溺時無痛感。


尿檢:血紅蛋白尿陽性,蛋白+++,紅細胞++++,白細胞+,尿素氮升至55毫克%。


是日請何氏會診。


診其脈結代緩大空豁,舌質乾紅不華,苔薄黃而燥。


眩暈不能稍動,動則心悸汗出,靜則心煩口渴,目中冒火,問其溺時無痛覺,但覺尿如熱湯,可知非有淋濁砂石,此現代醫學所謂急進性腎炎。


先按陽邪內陷,迫血妄行,心陰損耗立法,濕熱餘邪,徐圖後治,方用大補陰丸、人參固本湯加減:龜板25克、生地30克、知母15克、黃柏15克、洋參15克、麥冬15克、天冬15克、北耆20克、甘草5克、旱蓮草20克、茅根30克、銀花炭10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3:5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24日精神稍振,血尿如前,方中加阿膠15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4:0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26日會診:前方已服3劑,眩暈已止,脈結代亦漸減,溺紅稍淡,轉渾濁,口穢,腹滿,心煩,四日未解大便,正氣稍振,改用滋陰瀉火通腑:洋參15克、元參25克、生地30克、麥冬15克、大黃12克、滑石25克、茅根30克、蒲黃10克、梔子15克、琥珀10克、甘草5克、露兒勒根30克。


另用鮮崩大碗500克搗汁和服。


此方連進3劑,每日解堅糞數枚,第三日始解溏糞;


煩熱大減,能進食,小便量亦增,脈之結代仍見於清晨時,尿素氮降至40毫克%,尿檢:蛋白++,紅細胞+++,血紅蛋白尿陰性。


此時濕熱之邪漸解,心腎之陰仍虧,再擬六味地黃合復脈法,以治其本:洋參10克、阿膠20克、麥冬15克、白芍25克、炙草5克、生地30克、懷山20克、茯苓20克、萸肉15克、丹皮15克、澤瀉25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20克。


此後悉此法加減,治之匝月,諸恙悉蠲。


3月3日出院,出院時檢查,血象:白細胞8000,分葉68%,淋巴細胞32%,紅細胞384萬,血紅蛋白112克,尿素氮23毫克%,二氧化碳結合力61容積%,小便未見異常。


出院後常來門診檢查,健康良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4:1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此病血氮升高,血尿如注,眩暈失神,脈結代,心動悸,顯示心腎功能皆受損害,而病能速愈者,關鍵在於權衡邪正消長之機。


在濕熱邪勢甚張之際,猝然暈厥,血尿,脈結代,故急急益氣、強心、育陰潛陽以止血,無暇顧及濕熱。


《傷寒論》177條云:「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既曰「傷寒」,是知尚有邪氣未解也,而脈結代,心動悸,則都城震撼,雖有邪氣,而攻取之法,亦無所施,待裡虛漸復,方可攻邪,何氏遵仲景之法,故先用參、耆、龜、地以匡其正;


次用大黃、滑石、梔子、崩大碗以攻其邪,又於扶正劑中,佐以涼血清火;


祛邪方內,輔以益氣養陰,此臨證變化之妙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4:24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慢脾風(重型小兒腹瀉)案彭某某,男,2歲。


1975年3月患泄瀉,其母惑於「千金難買春頭瀉」之謬說,不以為意,自購消導藥與之服食經旬,病重時始入院治療,診斷為「中毒性消化不良」。


一星期後病情好轉,惟泄瀉未止耳。


竟自動出院,輾轉就醫於各門診中西醫之間,甚至日易一醫,皆無顯效。


四月初來我院就診時,病已38天。


據云:現一晝夜仍瀉10次左右,瀉時腸鳴轆轆,先下稀水,完穀不化,繼則裡急後重,努責頻頻,又滯下黃色黏液少許,或帶鮮血(檢視之乃肛門紅腫破損所致,與腸道無關)。


口渴思飲,多飲則吐,知饑而不欲食,強食則嘔逆,小便黃短而渾。


視其人,肌肉盡削,神氣極疲,昏睡露睛,時而驚惕搐搦,時而煩躁呼叫,咬牙抓衣,息微而促,四肢厥冷而後腦發熱(體溫382℃)。


腹滿如鼓,青筋暴露,遍佈燈火爆痕無數(曾經江湖醫生用燈火爆法)。


舌質暗晦,尖邊起紅刺,苔黃燥,脈弦細數,重按則細弱似散。


何氏曰:「此病甚重,刻下不但火衰土敗,痙厥已作,且加肝木偏旺,疏泄太過,寒熱虛實錯雜,處方用藥,實費周折。


乃仿仲景烏梅丸法加減:烏梅肉、黃連、肉豆蔻、丁香、全蠍、鉤藤各45克,附子、白朮各9克,炮薑6克,黨參18克,五味子、炙甘草各3克。


每日另用洋參6克、粳米一撮,熬飲代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4:3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劑夜睡稍安,煩渴減,搐搦緩,二劑四肢溫,後腦熱退,三劑搐搦全止,泄瀉減。


從第四劑始,去鉤藤、全蠍,加破故紙9克。


服至第七劑,大便每日四行,成糊狀,無裡急後重感,進食不嘔。


乃去黃連、丁香,加黃耆、茯苓各15克。


服至15劑,諸惡候悉退,又半月大便始成形,繼進大補脾腎之劑,遂日漸康復。


[評析]此即幼科所謂「慢脾風」之病,實由誤治釀成。


初來診時,其母出示前方一疊,乃知醫者多為假像所惑;


有見其舌刺燥渴,作熱邪爍津治者,不知乃津液下奪,陰不上承之故;


有見其腹滿繃急,作胃腸積滯治者,不知乃脾虛氣滯,運化無權之故;


有見其小便渾短,作濕熱困阻治者,不知乃腎氣虛衰陽不流行之故;


有見其煩躁神迷作邪陷心包治者,不知乃元氣匱乏,心神失守之故。


遂致遷延日久,惡候蜂起矣。


審其病機,頗類厥陰病之烏梅丸證。


章虛穀論烏梅丸云:「木邪肆橫,中土必困,故以辛熱甘溫助脾胃之陽,而重用酸以平肝,佐苦寒瀉火。


何氏師其意立方,但患兒兼見風動神衰危象,故參入《謝映廬醫案》之大回生湯法,化裁成方。


謹守病機,藥隨證轉,而而獲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4:4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附:謝映廬《得心集》醫案大回生湯方:人參,白朮,黃耆,附子,棗仁,杞子,茯苓,肉桂,丁香,白蔻,鉤藤,全蠍,甘草,煎成入赤石脂末和服。


原書云:「治小兒夏月吐瀉及雜病誤治成慢脾風症,一切脾腎虛寒,發癇驚風,實有起死回生之功。


四、滑胎(習慣性流產)案李某某,27歲,工人,已婚三年。


從婚後第二年起,連墮兩胎,皆兩月殞。


1988年10月懷孕第三胎,即小心翼翼,廣用中西安胎藥物。


12月下旬,陰道出血,一如前兩胎。


中西醫多方治療十天而血不止,醫云胎不能保,建議刮宮人流,家人請何氏一決。


視其人,面色萎瘁,形體虛胖,短氣若不相接續,稍勞則自汗涔涔,頭目昏花。


胸脘痞悶礙食,口不知味。


腹不痛而小腹裡急,腰骶酸墜沉沉。


所下之血,色暗淡,時稀時稠,未見瘀塊,脈細濡而緩,沉取尚有滑象,舌正紅,苔薄白膩,何氏曰:「此婦脾土大虛,清氣不升而下陷,古人所謂土虛不能載物者;


且兼奇經虧損,不能維蔭胞宮,胎焉得不墮?


現胎猶未殞,試盡力圖維。


索閱前方,皆膠艾四物湯,參、苓、萸、杞、桑寄等物,且加炭類止血藥。


其中芎、歸之走竄,萸、地之柔膩,白芍之酸寒,皆與病刺謬;


用炭類藥止血,僅能治標,更無補於中陽之虛也。


病勢急,須用大劑。


處方:上等野生人參一支,去蘆,重約6克,另燉兌服。


黃耆60克、白朮45克(同糯米炒黃,去米)、炙草10克、炙升麻10克、炙柴胡15克、陳皮5克、炮薑15克、大棗30克、砂仁5克後下,川斷20克、杜仲30克、菟絲子20克、巴戟15克。


(以劑量大,用水五大碗煎成一碗半,兌和參湯,早、午、晚分三次服完)此即補中益氣湯去當歸加砂仁,合理中湯(乾薑炮黑取其守)以升舉元氣,溫補脾陽,再加川斷、杜仲、菟絲、巴戟以峻補奇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4:5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次日,血減大半,以野生人參難得,改用新開河參30克代之,服法如前。


第三天血全止,腰腹亦舒。


又兩劑而痞悶除,食欲增進。


乃去升麻、柴胡,加桂枝10克、白芍15克(酒炒以制其寒),炙防風10克,取桂枝湯合玉屏風散意,以和營衛而固表,又三劑自汗全止,頭目輕清。


乃囑其常用三年以上之老母雞一隻,去皮及腸雜,入杜仲30克、紅棗10克燉食。


此安胎保胎之食療方,屢驗多人。


1989年9月順產一男,現已能走能說,健康良好。


[評析]陳修園從土載萬物之理悟出滑脫半產多由脾土虛衰所致,因而制訂「所以載丸」(白朮、人參、茯苓、桑寄、杜仲、大棗,見《女科要旨》)其方頗純,而陳氏釋方,則好談玄理,如釋茯苓、桑寄云:「一者伏於土中,儼若子居母腹;


一者寄於枝上,居然胎係母胞。


殊屬可哂。


此方常服以資後天生化之源,不無裨益,若用以拯危救急,則尚嫌力薄,即如此例,若非用大劑補中益氣湯及上等人參以補之、升之、舉之,又兼用峻補奇經之藥以維繫之,支撐之,則胎恐不能保也。


古人有言,醫者臨證,必須「劍膽琴心」,誠非虛語。


而對待前賢成說,又須采其長而棄其短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5:0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癭瘤案丁某某,女,53歲,幹部,其人體甚胖,面赤,聲音粗嗄,患有冠心病及腦動脈硬化症。


1976年始發覺頸部腫大,右大左小,以為體胖脂肪積聚使然。


1985年腫物漸漸增大,以工作忙,未及時治療。


1986年秋,腫物增大較快,伴隨胸悶氣結痰多,而宿疾心悸頭痛眩暈發作亦漸頻。


遂到廣州某院檢查,超聲波顯示頸右側有35×3×2(釐米3),左側有15×12×1(釐米3)兩個實性腫物,同位素掃描為「冷結節」,吸131I率正常,但血壓甚高(234~273/133~149kPa),乃暫緩手術。


患者於1986年11月5日來就何氏診。


脈沉數而堅,舌邊紅暗晦,苔黃濁,腫塊質硬,有壓痛,口苦,心煩,少寐。


遂予三甲消癭湯,因屈頭雞時缺,乃加昆布、海藻各30克,一周後改用三棱、莪朮各15克,如此交替使用。


考慮病程長,腫物大而硬,囑患者兼用食療法佐治:1金邊吊蘭頭全草30克,瘦豬肉100克,煎湯作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5:1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2雪羹:乾海蜇15克,荸薺5個,瘦豬肉60克,煎湯代茶。


服藥月餘,腫塊如故,而壓痛,心煩,氣結均稍減。


服至60劑後,腫塊變軟,體積亦略小。


1987年春節後,患者突然頭暈欲倒,並見短氣、心悸、耳鳴、腰酸、精神疲憊,此時既要繼續消癭,又須兼顧心腦血管宿疾。


仍用前方去昆布、海藻、三棱、莪朮,並另處第二方:石決明30克、珍珠母30克、龜板30克、太子參20克、黃耆20克、丹參20克、玉竹20克、麥冬15克、天麻15克、葛根15克、首烏15克、三七5克。


兩方相間服用,患者感覺良好,癭瘤消散亦快。


1987年4月後,患者常因公外出,服藥有時中斷經旬,而腫瘤仍繼續消退,至8月底,共服藥115劑,左側腫物已完全消散,右側只余小指頭大小。


此時患者又遠赴日、美、北歐,停藥三月。


返國後檢查:右側腫物竟亦全消,再服藥10劑以鞏固療效,10年久病,至此告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5:2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甲消癭湯(何氏自擬方):炮山甲10克、鱉甲25克、牡蠣25克、元參25克、浙貝母15克、貓爪草25克、夏枯草20克、屈頭雞30克、羅漢果10克、風粟殼15克、絲瓜絡15克、半夏15克、瓜蔞仁15克。


每日1劑,水煎兩次,上下午分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5:3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此方大旨乃軟堅散結,除痰清火,故用程氏消瘰丸,加山甲、鱉甲軟堅,貓爪草、夏枯草散結,瓜蔞、半夏、羅漢果、風粟殼除痰清火,絲瓜絡通經脈,民間用草藥屈頭雞[注]之果實治療痰核有良效,故加入方中,與諸藥配合,相得益彰。


此方清而不克,消而不伐,利於久服,加減法列後:1古今醫書皆謂昆布、海藻為治癭良藥,而本方則不作為必用藥,因兩藥含有大量碘之故。


甲狀腺瘤與由於缺碘所至之地方性甲狀腺腫不同;


且少數患者出現輕度甲亢症狀,亦有部分患者吸131I率偏高,故兩藥應慎用。


無甲亢見症吸131I率不高者,方中加入兩藥各30克,可增強療效。


連用一周,停用一周,然後再用為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2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5:4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2三棱、莪朮皆能行氣破血,攻堅消積,凡癭瘤堅實,有壓痛,或牽引作痛者,方中各加10~15克。


然兩藥苦辛性峻,多用久用,易損真氣,宜量人虛實,斟酌用之。


癭瘤主因是氣滯痰凝,血藥用此兩味已足,故方中未用其他活血祛瘀藥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3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5 10:55:5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3憂恚惱怒,氣鬱則化火,故癭瘤多火症,虛寒病例極少。


然部分患者有素體陰虛氣弱者,或兼有其他宿疾者,亦須兼顧。


亦有脾胃虛弱,雖非寒症,但不耐受寒涼之藥者,治療時須刻刻照顧中焦、無損胃口。


總之,治法在人,不能盡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0 21:59 , Processed in 0.20313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