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304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3:06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二)遣藥精當,平穩為上藥物的選擇,直接關係著治療效果,能夠反映出一個醫生醫療水 準的高低。


故在辨治過程中舉足輕重,不容絲毫玩忽。


如何精當遣藥,是醫者所極欲掌握的一項技術。


杜氏用藥經驗,主要反映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要熟識藥性。


對於斯疾,何藥非用不可?


何藥可用可不用?


何藥絕不可用?


組方儘量選用前者,有時或藥不湊手,或病有兼夾,可用可不用者亦可入方。


但應隨機佐入他藥,以制約其副作用及不利於本病證之處,盡可能發揮其有利的一方面。


或用其性,或揚其用,皆依法而定。


後者乃不可入於方中。


否則,將引起嚴重的後果。


其次,要注意用藥平穩。


大毒攻邪,衰半即止,不可過劑,矯枉過正,後患無窮。


迫不得已,選用峻猛藥物時,應注意隨機加入扶正之品,寓攻於補,方致萬全。


再則,在治療慢性疾病時,因病程長,治療時間久,短時期內難以痊癒,用藥一般選補而不 滯,滋而不膩,涼而不寒,溫而不燥,活血而不破血以及利水而不傷陰之品等,久服無弊。


同時,尤應選一藥多用,一舉多得之藥,精妙配伍,參機佐使,使藥與病機絲絲入扣。


如前述在腎衰時選用澤瀉,即取其利尿、清熱固腎一藥多效等,它可使組方藥物精煉,減少 糾葛。


杜氏認為內傷難證久治不愈者,最多正虛邪戀或寒熱錯雜。


施治時要做到「治內傷如相,貴在圓通」。


安全有效是其治療的準則。


常常強調,治病為的是救人,萬不可攻病毀人。


否則,徒勞無功,欲速則不達,甚而貽禍於病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3:20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五、弘揚經文發展創新對於仲景著作,歷代研究者眾,爭議亦多。


原著條文,或有論無方,或語言歧義,致後學難以適從。


杜氏研究《傷寒論》時,非常重視經文與臨床實際相結合,根據臨床體會加以注釋。


對原文未及之理法方藥予以充實,反對盲從,隨文衍義。


對仲景之學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更便於後學深入理解和指導臨床。


對部分經文有證無治者,杜氏總是在臨床中加以摸索,補充行之有效的方劑。


如《金匱要略?歷節病篇》「以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指出當以四物湯加味。


對痰飲病「心下有痰飲」,背寒冷如手掌大,指出臨床久患痰飲者,大都有背部寒冷之證, 且常要注意背部保暖,否則易犯病或加重病情。


治療方法,仍應據「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在背部腧穴周圍貼敷白芥子、胡椒、乾薑 等辛溫之藥,從而彌補此條文有論無治之不足。


又如,《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篇》有「下利氣者,當利其小便」,對此,注家多注釋為氣利 ,且有方無法。


杜氏則據臨床所見,指出原文之「下利氣者」是指下利時伴有矢氣,並非氣利病。


其病機乃濕邪內盛,脾失轉輸,水濕偏滲大腸,阻滯氣機之故,治以利其小便,分利腸中水 濕則利自止,此即利小便而實大便。


前人謂之「急開支河」之法。


此病證臨床上極為常見,尤以小兒為多。


其主症是大便稀薄或水糞雜下,小便不利。


一般用胃苓湯,兼熱者用柴苓湯化裁,充實了本病的病機主症、治法和方藥。


杜氏曾治一男孩,大便溏瀉半年餘,用中西藥抗菌消炎止瀉無效。


大便稀溏或夾雜有稀水,日2~4次,遇飲食不和則便次增多,腸鳴,小便量少,舌淡紅, 苔白膩,指紋紅。


此乃濕盛脾虛、脾失轉輸,下焦分利失司,水液偏滲大腸所致。


治未得法,故經久未愈。


治以胃苓湯化裁利濕健脾,復其分利之功能。


初服即有效,5劑藥盡而愈。


半年後隨訪未復發。


又如《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篇》第7條云「噦而腹滿,當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 愈」。


對於此條,因敘證簡略,有論無方,諸家常常一帶而過,很少應用。


杜氏卻悟出內在規律,將其運用於臨床。


如其曾治兩例呃逆(即古之「噦」),一例係積滯化熱,阻結陽明,濁氣上逆所致,投以小 承氣湯加味,藥後使噦止滿除。


另一例由下焦熱鬱水停,脾腎兩虛,水氣泛溢,肺胃之氣不降所致。


治用豬苓湯化裁,利水清熱,健脾固腎。


僅服6劑,即尿清利,噦逆止,浮腫顯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3:31 | 只看該作者

臨證特色


又如,一病人患間日瘧二月餘,雖經多方治療,竟無效驗,轉而求杜氏治療。


觀患者形體消瘦,頭暈目眩,氣短心悸,足脛軟弱,舌淡紅少苔,脈細無力,嗅及藥味即噁 心欲吐。


此乃瘧邪久羈,傷耗氣陰,尤以陰血虧損為甚。


且因久服截瘧藥物,戕伐胃氣,又難接受藥物治療。


因思《金匱要略?瘧病篇》有「瘧脈自弦……以飲食消息之」,但僅提飲食,而未言方為何物 ,此患者普通飲食恐難勝任,即令患者自食燉鱉,每日一隻,旬日後體力漸旺,胃納漸佳,瘧疾發作亦甚微, 再進食一周而瘧止。


如此案例,不勝枚舉,杜氏善於以仲景原旨指導臨床,並在臨床實踐中發展創新。


一則印證了原文旨意,再則使原文與臨床的聯繫更加緊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3:42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一、三陽並病案姚某某,男,62歲,農民,住陝西省城固沙河營公社,1966年1月2 5日初診。


惡寒頭疼、身痛一周,大便秘結四日。


患者於一周前感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不思飲食,脘腹作脹。


經某中醫治療,先用發汗解表之劑,得微汗而表證略輕。


繼之轉為中午及夜間寒熱往來,頭痛身痛,大便不暢,小便黃。


又改用消導攻下之藥,服後雖得大便二次,但各證依然未減。


適逢杜氏假期還鄉,隨邀診。


現症:頭昏而痛,周身疼痛,脘痞脅滿,臍腹脹痛,大便秘結,小便黃少,口苦,不思飲食 ,每日午後惡寒明顯加劇,至夜間八時許發熱,繼之出微汗熱退,晨起精神稍好,脈弦緊,兩尺有力,舌略紅 苔白,舌心及根部黃膩。


細審此證,初起乃係風寒夾食之證。


治未得法,使熱邪與積滯結於陽明,表邪又化熱入侵少陽,以致形成三陽並病。


治宜三經兼顧,宗大柴胡湯與桂枝湯合方化裁。


處方:柴胡12克、黃芩9克、薑半夏9克、桂枝9克、白芷6克、防風9克、藿香梗6克 、白芍9克、枳實9克、大黃9克、生薑4片、炙甘草45克。


水煎服,1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3:5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26日傍晚):服上藥後,當日寒熱即大為減輕,頭痛身痛亦減,大便下老黃色糞便 一次,便時肛門覺灼熱,脘腹稍舒。


但仍有痛感,思進米飲,脈弦緩而有結象,約五、七至一停,苔膩略退。


藥已中病,三經之邪均有所衰減,但為何出現結脈?


令人頗費躊躇。


細察其人病熱減輕,精神好轉,並未露正氣衰敗之象。


方知此表裡邪鬱,氣機不暢,脈道一時不利所致,不可多慮,仍宗上法,減去防風,桂枝改 為6克,另加神麯9克、焦山楂9克,2劑,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4:0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診(30日):上藥服後,飲食更增,除頭略昏及午後至夜有輕微之寒熱外,余無所苦, 脈細弦而不見結象,舌苔轉薄,乃處以小柴胡湯原方加桂枝45克、白朮9克,以肅餘邪而健碑胃,服2劑 ,遂至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4:1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從案中分析,患者初起證候著眼點有二:一為「惡寒發熱,頭痛身痛」,二為「不 思飲食,脘腹作脹」,前者為風寒表證,醫者易曉;


後者則為兼夾宿食之辨證眼目,不容忽視。


證屬風寒夾食,治當表散風寒,和胃消積。


但前醫不察,只予解表,毫未顧及兼夾之邪。


宿食在裡,最易致胃家積熱化燥,且裡氣不和,則表邪難解。


表邪復化熱入少陽半表半裡,故其證隨轉為寒熱往來、脘腹作脹、大便不暢等症,病機已露 三陽並病之端倪。


此時若能審因析證,明其機轉,挫其三陽之邪,病氣可望速解。


但醫者不識傳變,濫用消導攻下之劑,冀獲一效,反促津傷化燥,陽明腑實形成,導致三陽 證候畢現。


杜氏接診後,洞悉病因來路,從傳變入手,揭示了三陽並病的面目,為正確治療奠定了基礎 。


傷寒傳變與感邪輕重、治療當否、體質差異及有無宿疾等因素相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4:2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食亦案某某,女,50歲,幹部,住咸陽市公路段。


1987年9月2日初診:多食易饑兩年餘。


患者兩年以前忽感食難用飽,日進食四五頓仍有饑餓感。


每於夜間醒來還要加餐。


一晝夜進主食量由原來的05千克增至1千克多,近已增至15~2千克,體重卻逐漸 減輕。


曾在西安市幾家醫院門診及住院治療,經多種檢驗排除了糖尿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西醫未能確診,中醫治療近一年,效亦不著,遂失去治療信心。


近年未再治療。


近因病情有加重趨勢,日進食2千克多仍時感饑餓,四肢乏力,故來求治。


察患者體瘦,面色略黯,大便自罹病以來一直乾燥,脈弦細,舌淡紅,苔灰白,尿黃,大便 乾結如粟。


閱其以往服過之藥方,多為滋補之劑。


分析此病多食而不多飲,尿黃而量不多,時歷兩載有餘,體雖瘦而不致形削,且尚可堅持輕 工作,別無它苦。


究屬何疾?


偶思《素問?氣厥論篇》「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人,謂之食亦」正與此病相合。


此患者胃熱則消穀善饑,大腸有熱則便結,但因脾氣虛弱,雖納穀較多而不能很好地消化吸 收其精微,故肌肉失養而形體反瘦。


治宜清胃潤腸,佐以健脾,方用白虎合四君子湯化裁:知母10克、生石膏25克、炙甘草 3克、薏苡仁25克、升麻9克、火麻仁25克、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2克。


12劑,水煎服,每日1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4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4:3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9月30日):服上藥後,饑餓感減輕,夜間不需加餐,大便轉潤,但停藥後諸證復 如前。


用上方加黃芩9克、枳殼9克、地骨皮12克,水煎服,日1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4:4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診(10月14日):服上藥12劑,療效不顯,且感口渴,脈弦緩,舌紅苔薄白。


考慮前方雖對證而清泄胃腸邪熱之力不足,故擬用小承氣湯、白虎湯及四君子湯合方化裁: 酒軍6克、枳實10克、厚朴12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6克、薏苡仁30克、白朮12克 、沙參15克、麥冬12克,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5:0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診(11月8日):上方連用18劑。


服6劑後即顯效。


繼服12劑,諸症逐漸消除,飯量正常,日進主食05千克左右,大便轉常。


近20天來體重較前增加5千克,精神明顯好轉。


惟勞累後感氣短,脈弦細而滑,舌紅苔薄白。


病已告愈,為鞏固療效計,宗前法,增養陰以防燥熱復作之品,調理善後。


處方:麥冬10克、天冬10克、丹參18克、女貞子12克、酒軍6克、枳實10克、厚 朴12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炙甘草6克、薏仁30克、白朮12克。


6劑,水煎服。


服完上藥後,精神轉佳,遂停藥觀察。


至今2月餘,前病未再復發,體健如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5:1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食亦病,臨床極為少見,歷代論述也鮮。


觀其症狀,多食易饑,身體消瘦,頗似現代醫學之糖尿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


但血糖、尿糖、胰島素、T3、T4等各項檢驗皆在正常範圍,實難確診,無從治療。


患者起病之初,證候表現有如下特點:一是多食易饑,身體消瘦,大便乾燥,一是西醫各項 有關檢查均在正常範圍,無法確診。


雖住院治療亦無從著手,病情難遇。


中醫辨證頗似消渴(中消),但細審之,亦非。


消渴病是以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為特徵。


雖有上、中、下消之分,實際上三多症狀往往同時存在,僅在表現程度上有輕重之不同。


中消是以多食易饑為主,而多飲、多尿次之。


本案僅僅多食易饑,並未有多飲、多尿。


相反,小便色黃而短小,與消渴之中消自是不同,亦難確診。


無怪乎屢經易醫,治療近年而無效。


關鍵在於認證不准,首定該病即中醫之食亦。


又從「大腸移熱於胃」著手,聯繫大便乾燥,舌、尿黃等,確立胃腸燥熱之病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5:2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小便失禁案王某某,女,65歲,咸陽市渭濱鄉農民。


1990年2月19日初診:小便失禁十年,加重一年。


患者原有高血壓病。


1979年突致「眼底出血」,視物昏花,繼之小便失禁。


即住本市某醫院治療,雙目視力有所恢復,遺尿未見好轉,入夜常尿床,白日尿亦濕褲。


近年逐漸加劇,聞水聲則尿自流,服中、西藥乏效,故求診。


現症:小便頻數,日50餘次,量少,難禁,下衣常濕。


聞水聲則尿流不止,眠差,右下肢浮腫,腰腿疼涼(患有骨質增生),身困乏力,血壓22 7/12.0kPa,尿檢無異常,舌紅稍暗,中有裂紋,苔白中部稍黃,脈弦勁,右細。


證屬小便失禁,因腎氣虧虛,關門失約所致。


治宜溫補腎氣以復腎關。


處方:生地12克、山萸肉9克、山藥15克、澤瀉9克、雲苓10克、粉丹皮10克、附 片7克(先煎)、五味子10克、肉桂3克、鉤藤12克、桑寄生15克、沙苑蒺藜15克、川斷12克。


6劑,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5:30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二診(2月25日):服上方後小便次數減少,約3~4小時一次,但夜尿量多,每晚4~ 5次,少腹發涼,聞水遺尿之症漸減,大便正常,舌質紅,苔黃白相間,脈弦。


仍用上方,附片改為8克,肉桂改為4克,加益智仁10克,去澤瀉。


6劑,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6:59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三診(3月14日):患者欣然告曰:服上方後小便可控,遺尿未作,十年來,從未有如此 舒心。


現白天排尿正常。


夜間臨睡前一次,晨起一次。


少腹涼感消失,僅腰及右下肢疼痛。


舌淡紅,苔薄白而乾,脈弦緩不柔和。


仍宗上法,加強補腎以鞏固療效。


處方:狗脊12克、炒杜仲12克、熟地12克、山藥15克、山萸肉10克、雲苓12克 、粉丹皮10克、附片8克(先煎)、肉桂3克、益智仁10克、雞血藤12克、沙苑蒺藜12克。


7劑,水煎服,遂痊癒。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7:11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小便失禁,病因復雜。


一般祛除病因後,多可治癒。


但如果腦細胞軟化或脊神經損傷所致者,現代醫學尚無理想療法。


本案之小便失禁起於高血壓「眼底出血」,十年來多方求治,療效不佳。


初診辨證要點:小便極頻,難約難禁,聞水聲則遺尿不止,乃腎虛之特徵。


概腎主水司二便,腎虛則不能制水,聞水則恐,小便長流。


然陰虛陽虛,皆可導致此證。


分析諸症,腰腿疼涼,右下肢水腫,為腎陽虛之表現;


眠差,舌紅,脈細,又屬腎陰不足。


總之,腎陽不足,則氣化不行,水不化氣;


腎關不固,則小便不禁;


腎陰不足,則陽失化源。


治當溫腎化氣,縮泉強關。


以《金匱》腎氣丸溫陽益陰,陰陽雙調。


加川斷、寄生,平補肝腎,益氣除濕;


桑寄生尚可活血通絡,以防久病生瘀,且可降壓;


沙苑蒺藜溫腎縮泉,澀尿止遺,合五味子益氣收關;


鉤藤助寄生通絡化氣,且又防肝陽上亢而制風邪妄動。


深究此方配伍,生地、山萸肉、山藥與雲苓、澤瀉、丹皮,三補三瀉,補陰無壅滯之弊,開 關有益腎之功。


所補新陰流動不居,化生陽氣,正得補陰之要妙。


生地、山藥、山萸肉與肉桂、附子,一補真陰,一補真陽,陰陽雙調,則化源不竭,腎關自 固。


川斷、寄生、附片、肉桂與沙苑蒺藜、五味子,有動有靜,動則腎氣蒸騰,陽氣化生;


靜則肺腎納固,水津氣化。


兩者相合,溫化而不散氣,收縮而不凝滯。


正是腎虛不固,小便失禁者補腎之精妙所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7:23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四、少陰熱化水腫案袁某某,男,20歲,寶雞紅星化工廠工人。


1977年6月28日初診:水腫10個月。


患者於1976年4月中旬因「感冒」繼之水腫,在寶雞市某醫院住院治療(住院號:35 84),入院時化驗:尿蛋白++++,顆粒管型1~3/低倍,透明管型0~1/低倍,WBC1~3/高 倍,尿比重1016,膽固醇331mg%,總蛋白35%,非蛋白氮408mg,二氧化碳結合力6 8%,診斷為腎病綜合徵。


給予環磷醯胺、強的松及中藥治療。


住院224天,病情好轉,帶藥出院。


出院時化驗:尿蛋白微量,顆粒管型偶見,尿比重1023,其餘正常。


1977年6月病又加重,當地醫院再用環磷醯胺、強的松及中藥治療無效,故來求治。


查患者面部、下肢浮腫,按之微凹;


自感頭昏乏力,腰酸疼;


小便黃少,面部有少數痤瘡,面色發紅。


舌紅苔黃厚,脈弦細。


化驗:尿蛋白+++,顆粒管型5~8,膿球+,紅細胞少許,上皮細胞少許。


中醫辨證:水腫日久,病入少陰;


腎陰虧虛,水濕留滯,夾有瘀血。


治宜滋陰利水,清熱化瘀。


處方:生地12克、枸杞12克、丹皮9克、澤瀉12克、茯苓12克、車前子12克(布 包)、豬苓12克、懷牛膝9克、魚腥草30克、連翹18克、丹參18克、當歸12克、生益母草30克、 桑寄生12克、白茅根30克。


水煎服。


囑其在一周內撤去西藥,每週複診一次。


守上方稍事加減,共服32劑。


至8月4日,腫全消,腰不疼。


惟口乾,稍勞後腰酸。


舌淡紅苔白微膩,脈沉緩。


化驗:尿蛋白(-),上皮細胞及白細胞少許,余(-)。


宗前法加重益腎,酌減清利。


處方:生熟地各9克、山藥12克、女貞子12克、枸杞12克、澤瀉12克、茯苓12克 、丹皮9克、豬苓12克、丹參18克、當歸9克、魚腥草30克、白茅根30克、生益母草30克。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7:35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每週複查一次,守上方稍事出入,共服54劑。


至9月28日,化驗:尿蛋白(-),上皮細胞及血細胞少許,余(-)。


自覺症狀完全消失。


舌淡紅略暗苔薄白。


囑回家帶方續服,以鞏固療效。


治法:滋陰健脾,稍佐清利餘邪。


處方:(1)湯劑:生熟地各12克、山萸肉9克、山藥12克、茯苓20克、澤瀉10克 、丹皮9克、黨參12克、黃耆15克、白朮10克、旱蓮草12克、石韋15克、金錢草20克、生益母草 20克。


水煎服。


(2)丸劑:生地90克、熟地60克、山萸肉60克、山藥45克、丹皮45克、茯苓4 5克、澤瀉45克、黨參45克、黃耆60克、旱蓮草45克、巴戟45克、石韋60克、車前子45克、茺 蔚子45克。


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日兩次,每次9克。


此後以丸藥為主,間服湯藥,邊上班邊治療。


歷時半年,一切正常,遂停藥。


1978年至1982年每年複查一次,未再復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5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7:46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評析]本案從伴見症狀入手,審證求因,揭示了疾病的本質。


觀其表現,腰酸,面紅,小便黃少,舌紅,脈細,一派陰虛火旺之象,而水腫小便不利則為 水濕內阻之徵。


此證屬腎陰不足,水瘀留滯。


本病水熱久結,損傷陰津;


水阻氣化,津液不生,不致陰虛;


又因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激素及溫陽利水中藥,傷陰耗津,在所難免。


陰虛何以導致水停?


概陰精為一身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如《內經》所說:「夫精者,身之本也。


陰精具有抵抗病邪,充實機體的作用。


陰精不足,外不能禦邪之侵,內不能調整臟腑,助腎氣化。


加之陰虛火旺,三焦通道阻塞,則水濕內停而為水腫;


密藏失職,精自暗流,則見蛋白尿。


誠如明代王肯堂之言:「肝腎……陰虛之甚者……相火所動,不得其正,動於腎者猶龍火之 出於海,故水附龍而起。


觀其腰疼,乃因腎陰不足,腰失所養所致;


腎精不足,腦海失養,則頭昏乏力;


水停氣滯,化瘀生熱,則小便黃少,舌紅苔薄黃。


種種見症,莫不恰合病機,足見其診斷之正確性。


二方以滋陰健脾,強壯正氣,稍佐清利餘邪,以防死灰復燃。


如此交替服用半年,終收全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6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07:58 | 只看該作者

名案評析


五、太陽少陰合病水腫案張某某,女,42歲,工人。


1969年9月14日初診。


患腎病綜合徵6年,加重半年。


1963年患者不明原因出現浮腫、高血壓等,即行就醫,初診為腎病綜合徵。


6年來,病情時輕時重,近半年來,病情加重,全身浮腫,面肢尤甚,按之深陷不起,胸滿 微喘,惡風無汗,小便不利。


曾用多種西藥利尿劑及中藥利水消腫、溫陽利水之品,效果不顯,證情不變,特來求診。


查其症如前述,脈沉細,舌質淡紅而胖嫩,苔薄白,手及足脛不溫。


分析此病,乃是太陽少陰合病之證。


腎陽虧於內,風寒束於外,水氣泛溢,彌漫表裡,脾、肺、三焦之機為之壅遏,其陽氣不得 宣通,宗氣不能運轉,水不行散,故僅用利水、逐水、溫陽等法實難奏效。


治當扶陽氣,溫宣並施,宜宗《金匱》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化裁。


處方:桂枝9克、生薑12克、大棗5枚、麻黃6克、炙甘草6克、附片9克、細辛3克、 桑皮12克、豬苓15克、冬瓜皮30克、車前子9克、茯苓12克。


3劑,水煎服。


服上方首劑尿量增加,二劑得微汗,尿更利,3劑盡,水腫已消去大半,脈細,但較前明顯 有力,舌淡紅,苔薄白。


原方又進6劑,水腫消退,僅足踝輕微腫脹,余證消除,精神轉佳。


改用金匱腎氣丸調理善後。


隨訪兩年,可操持家務,未再出現過明顯水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0 05:51 , Processed in 0.40622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