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296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9:00:06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3津液病變:津隨氣行。


氣充則津液內守,氣虛則津液外泄;


氣升則津液亦升,氣陷則津液下流。


設若氣虛下陷,可呈津液外泄和下流證象。


自汗:《張氏醫通》謂「脾虛而自汗者,壯其中氣」,可以使用本方。


令衛氣充盛則津固而不外泄。


小便不通、小便淋瀝:是氣虛下陷,濕濁隨氣下趨,引起水液失調的病理改變。


可在此方的基礎上加茯苓、澤瀉、木通、車前仁之類以升清降濁。


小便頻數、失禁:是氣虛不能攝津與陽虛不能化氣的綜合反映。


可用本方加溫陽化氣的附子,固精斂氣的山藥、五味子。


久瀉:《張氏醫通》謂:「久瀉穀道不合或脫肛,乃元氣下陷,大腸不行收令而然,補中益 氣加訶子、肉豆蔻、五味、烏梅。


便後常有精出,乳汁自出等症,用此益氣攝精,可以獲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9:00:18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5臟器下垂:包括陰挺、脫肛、腎下垂、胃下垂、眼瞼下垂等症。


可用此方加燥濕化濁的蒼朮、半夏、砂仁、枳殼,或固澀藥物,提高療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9:00:34 | 只看該作者

醫論醫話


6禁忌:陳氏認為張景岳對此方的禁忌,說理最為透闢,概括最為全面。


其謂:「表不固而汗不斂者不可用;


外無表邪而陰虛發熱者不可用;


陽氣無根而格陽戴陽者不可用;


脾肺虛甚而氣促似喘者不可用;


命門火衰而虛寒泄者不可用;


水虧火亢而衄血吐血者不可用;


四肢厥而陽虛欲脫者不可用。


總之,元氣虛極者不可泄,陰陽下竭者不可升。


確屬至理名言。


五、陽和湯方論陽和湯出自《外科證治全生集》,原為陽虛寒凝,血滯痰阻而設。


其所體現的治法為溫陽通滯法。


王洪緒及其後學以此方治療一切陰疽、附骨疽、流注、鶴膝風等症,卓有良效。


但其作用原理,陳氏之前,卻無人勘透。


唯陳氏始從藥物作用層次入手,由骨髓到血脈,到肌肉,到腠理,到皮毛作了由裡達表的透 闢分析,從而為本方的現代臨床運用鋪平了理論認識的道路。


陳氏明確指出,此方為治療陰疽、流注的主方。


並從病理角度分析,陰疽發於筋骨,以患部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也不發熱為特徵,屬於少 陰陽虛,寒凝血滯,痰濕內阻機理。


少陰心腎,一主血脈,一主水液,陽虛不能溫煦血脈,化氣行水,若遇邪侵,邪從寒化,著 於筋骨、血脈、腠理,遂致血滯痰阻,成為陰證。


治療陽虛寒凝,血滯痰阻而成的陰疽,法當和陽通滯;


此證病理較長,日久不愈,水穀精微多不化生為血而凝結成痰,不僅需要和陽通滯,亦需補 血滋陰。


故本方重用熟地黃以滋陰補血,填精補髓;


鹿角膠補血益精,溫腎助陽。


二藥相伍,則鹿角膠得補陰的熟地黃而有充足的物質基礎供其生化;


熟地黃得補陽的鹿角膠才有旺盛的陽氣使之化育,是陽中求陰,陰中求陽的治療思想的生動 體現,此二味著眼於虛。


肉桂擅長溫腎助陽,通利血脈,化氣行水,血得此而溫和流暢,津得此而氣化蒸騰,不致血 鬱津凝則陰疽之病根拔矣!


薑炭溫運脾陽即所以溫煦肌肉,白芥子祛皮裡膜外之痰即所以宣通腠理,麻黃宣通陽氣亦即 宣通毛竅,如此配伍,從筋骨到血脈,從血脈到肌肉,從肌肉到腠理,從腠理到皮毛,均有溫藥層層溫煦,層 層宣通,以化陰凝而布陽和。


陽氣布護,陰血宣流,水津無阻,則陰疽等證愈矣!


此五藥著眼於滯。


方中鹿角膠、熟地黃得薑、桂、芥、麻之宣通,則補而不滯;


麻、芥、薑、桂得熟地、鹿膠之滋補,則宣發而不傷正,溫陽而不偏亢,相輔相成,相得益 彰。


配伍甘草有解毒而和調諸藥之意。


方中熟地宜重用,目的在於滋陰養血。


鹿角膠亦可改用鹿角霜,既能祛其瘀滯,又能補血補陽。


用麻黃的目的不在解表發汗而在通陽,故用量宜輕。


肉桂亦可改用桂枝,溫陽功力雖然稍遜,但溫通血脈的力量較強。


對於本方的臨證應用,陳氏不僅全面繼承前人經驗,將其概括為症見患部不紅、不熱、漫腫 、酸痛、脈細的一切陰疽、附骨疽、流注、鶴膝風等病變,而且還補充了現代運用的發展,指出近代用本方治 療骨結核,腹膜結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結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肌肉深部 膿瘍等屬陰疽者。


本方對於血虛寒盛之慢性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婦女痛經,慢性關節炎,運用恰當, 亦有突出療效。


則又多屬陳氏數十年發揮運用本方的個人經驗之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9:00:5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一、定眩飲(陳氏自擬方)組成:人參10克、白朮10克、天麻10克、半夏20克、茯 苓30克、澤瀉30克、桂枝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肺脾腎三臟陽氣不足,水飲停聚,濁陰上泛,蒙蔽清陽所致之眩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9:01:0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二、洩洪飲(陳氏自擬方)組成:制附片15克(先熬20分鐘)、麻黃10克、細辛5克 、陳皮10克、茯苓皮30克、大腹皮15克、桑白皮15克、生薑皮10克、紫蘇梗20克、白朮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脾腎陽虛而又兼肺氣閉鬱之水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9:01:29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三、木香蜈蚣散(陳氏之堂兄陳繼戎方)組成:木香30克、蜈蚣10克。


用法:上二藥共研細末,成人每次2~3克,每日3次,白酒或黃酒送服;


小兒每次1~2克,甜酒煮服。


適應證:一切原因不明的睾丸腫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9:01:41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四、調氣活血湯(陳氏自擬方)組成:細辛5克、當歸10克、川芎15克、牛膝20克、 甘草5克、石菖蒲15克、木瓜20克、半夏10克、桂枝10克、柴胡15克、枳殼10克、木香10克、 台烏10克(夾濕加蒼朮)。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跌僕閃挫,寒凝氣滯及原因不明之慢性腰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19:01:50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五、蕁麻疹驗方(陳氏自擬方)組成:羌活12克、防風12克、荊芥10克、川芎10克 、僵蠶15克、蟬衣6克、薄荷10克、陳皮10克、厚朴10克、茯苓20克、人參10克、麻黃10克、 連翹15克、赤小豆30克、杏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適應證:風寒鬱表所致之蕁麻疹反復發作,久治不愈之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6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18:21 | 只看該作者

羅永芬編


奇難病專家杜雨茂 張喜奎杜治宏整理 編者按:杜雨茂,陝西省城固縣人,我國著名的研究 《傷寒論》學者。


現任陝西中醫學院副院長、教授。


兼任美國亞拉巴馬東方醫學院名譽院長及教授、日本漢方交流會顧問。


撰寫、編著《傷寒論六經辨證表解》、《中醫大辭典》等學術專著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 80余篇。


完成國家和省部級多項研究課題,其中6項獲獎、7項獲國家專利。


由於在教學、醫療和科研中的傑出貢獻,1991年被國務院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優秀 知識份子」稱號。


杜氏通曉諸家,尤專仲景之學。


主張學用《傷寒論》應在「舉綱、深究、致用、推廣」八字上下功夫。


提出「背反諧同」的學術思想。


臨證酌古鑒今,博採眾長,善抓主症,著眼整體。


立法處方用藥提出「效不更方,不效亦不更方,效必更方」的學術觀點,富有哲理。


知常達變效法仲景,運用六經辨證治療腎病,頗具特色。


治療危急重證和疑難雜病,主張數法齊施,內外合治,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並舉,多途徑 多形式給藥,救急救危,頓挫病勢。


臨床運用連翹治療上下內外多種病變,拓寬了連翹的治療範圍,使人們對連翹將進行重新認 識。


廣大中醫讀者細讀本文之後,必將獲得啟迪和有所裨益。


學貴有恆,精益求精,參西衷中,融古通今。


醫貴有德,仁心及人,掃除災殃,造福萬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19:08 | 只看該作者

杜雨茂


杜雨茂,男,1934年9月生,陝西省城固縣人。


現任陝西中醫學院副院長、教授。


兼任全國中醫成人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中醫藥學會仲景學術委員會委員、陝西中醫藥 學會副會長、陝西省中西醫結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西北地方仲景學術委員會理事長、南陽張仲景學 術研究會顧問、學院學術及學位委員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等職。


還兼任美國亞拉巴馬東方醫學院名譽院長及教授、日本日中醫藥研究會名譽會員、日本漢方 交流會顧問、西日本醫師漢方學會名譽會員等。


杜氏出生於中醫世家。


幼即聰明好學,博聞強記。


從小受到家庭的薰陶,對祖國醫學產生了濃厚興趣,特別羡慕長輩的醫技。


1940年,就讀於南鄭縣中樓小學。


1945年小學畢業時即同時習誦《醫學三字經》、《醫學入門》等書。


同年考入南鄭縣立中學。


中學畢業後正值解放前夕,漢中遭洪災,兵戈擾攘,疫病流行,人民群眾橫遭摧殘。


病家常扶老攜幼接踵求診,神情淒淒,莫可名狀。


杜氏遂棄學隨父———漢中名醫杜藎丞先生習醫。


四年間,杜氏白天隨父應診,夜晚挑燈攻讀。


先後學習了《內經》、《難經》、《金匱要略》、《傷寒論》等四部經典著作和有關醫籍, 遍及內、外、婦、兒、眼、針灸諸科,熟練地掌握了內科診療、針灸、傳統中藥調劑與劑型技術和製作方法, 為日後行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52年,新中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


農村缺醫少藥十分嚴重。


農民常奔波數十裡求醫,常因延誤時日而一病不起。


杜氏毅然從漢中返回家鄉城固縣沙河營鎮獨立開業。


年未及冠的杜氏,以精湛的醫朮、高尚的醫德,飲譽鄉里,人稱「小杜」先生,與其父並稱 「二杜」。


1954年,杜氏響應國家號召,將自己的診所加入當地中醫聯合診所,繼續為民治病。


同年7月,杜氏拜著名針灸學家況乾五先生為師,精修針灸,深得真傳。


1956年,杜氏被選送到漢中地區中醫進修班學習,歷時半年,成績名列第一。


1958年春,杜氏被選拔到省中醫師資班學習。


結業後因成績優秀留在剛成立的陝西中醫學院任教,從事中醫針灸教學工作。


1959年7月,杜氏被選送到全國《傷寒論》師資班深造。


學習期間曾登臺為師資班同學講授太陽篇變證部分,給學院師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學習結業返校後,調到傷寒教研室工作,從師於傷寒名家成友仁先生,學術水準進一步提高 。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杜氏虛心好學,不恥下問,數十年如一日。


屢次深造,遍訪國內名家。


杜氏不僅向先輩學,向同學同事學,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向病人學,向群眾學習。


還注意收集整理民間單方驗方。


如以巴豆為主外敷治療頑固性頭痛;


以巴豆不去外皮與豬肉燉後喝湯吃肉以治療頑固瘡疥等等。


杜氏通曉諸家,尤專仲景之學,善用經方,辨治腎病及奇難病證屢起沉屙。


主張學用《傷寒論》應在「舉綱、深究、致用、推廣」八字上下功夫,不可死於句下。


受仲景寒熱並用、補泄兼施、陰陽互調等立法處方思路啟迪,以及張景岳「善補陰者,必陽 中求陰,陰得陽助則泉源不竭;


善補陽者,必陰中求陽,陽得陰助則生化無窮」的影響,結合多年臨床經驗,提出了「背反 諧同」的學術思想。


杜氏勤奮不輟,筆耕不止,著述甚豐。


出版了《傷寒論六經辨證表解》、《傷寒釋疑》、《金匱要略闡釋》、《傷寒論研究文獻摘 要》、《奇難病臨證指南》(尚在臺灣出版發行)。


參加編著了《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外科學》、《中醫大辭典》、《簡明中醫辭典》、《傷 寒論選讀》、《中醫各家學說》等。


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


其中四部書和部分論文分別獲國家、省廳級科研成果獎。


杜氏強調,中醫要振興,科研工作十分重要。


自1978年指導研究生以來,對《傷寒論》及腎病進行了深入研究。


特別是1983年以後,杜氏將科研方向轉移到動物實驗及臨床實踐。


經歷了整理→驗證→前瞻性研究,從理論到臨床的各個環節都取得一些成績,並獲得新的認 識。


杜氏主持的科研課題,分別通過部省級鑒定,其中有6項獲獎,7項獲得專利,4項獲金獎 。


幾十年來,杜氏在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中成績卓著。


1991年國務院授予杜氏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優秀知識份子」。


《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陝西日報》以及陝西電臺電視臺和臺灣電視臺等新聞媒 介,多次宣傳報導杜氏業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19: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探微索奧研傷寒執簡馭繁倡八字杜氏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認識到,中醫古籍汗牛充棟, 而最精華者,當推仲景之書。


因此他對《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研究,不但在理論上有所建樹,而且崇尚實踐,經驗 豐富。


先後撰著了《傷寒論辨證表解》、《金匱要略闡釋》、《傷寒論釋疑》等書及《傷寒論理法 方藥在臨床上的應用》等數十篇論文。


對仲景著作的諸多問題,見解精闢,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


尤其是在如何學用仲景著作問題上,執簡馭繁地提出「舉綱、深究、致用、推廣」八字。


言簡意賅,頗具指導意義,現簡介如下:所謂「舉綱」,就是要提綱挈領,抓住六經辨證的 精髓,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六經是指導多種疾病辨證論治的綱領,是《傷寒論》的理論核心,故欲學習、研究《傷寒論 》,必須首先弄清六經實質。


六經實質是歷代醫家爭論的焦點。


諸家從不同的角度,對六經實質進行了闡發。


有以經絡立論者;


有以臟腑闡釋者;


有從氣血探討者;


有主張階段說及證候群說等等。


可謂見仁見智,眾說不一。


杜氏上溯岐黃下逮百家,匯諸賢之精言,提出了新的見解。


認為六經及仲景接受了朴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重視理論聯繫實際,以中醫整體 觀念為前提,陰陽學說為核心,氣化學說貫穿始終,動態地分析多種外感熱病的發病過程,臟腑經絡營衛氣血 及其氣化功能所發生的生理病理變化。


仲景審證求因,據正氣的強弱和邪氣的盛衰定虛實;


察邪留著的部位辨表裡;


審病邪與病性分寒熱;


視病勢的進退測預後之好壞;


進而確定治法、選用方藥,形成理、法、方、藥一線貫穿的辨證論治綱領體系。


使後學在臨證時對於復雜多變的外感疾病以及一些疑難雜病有規矩可循。


並為溫病衛氣營血三焦辨證綱領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同時《傷寒論》根據六經病總的病情、病機———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提出汗、吐、 下、和、清、溫、消、補八法論治,將113方及針灸、外治法等統轄於八法之內。


在臨證時主要通過脈、症、舌等,審證求因,分析和探討病證的本質,然後針對病情進行治 療,處處體現了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和治隨證轉的辨證論治特點。


如太陽主表,但太陽在表之病邪循經入於太陽之腑———膀胱和小腸,則又形成太陽病之腑 證,治療就不相同。


即使太陽表證,法當汗解,但因病因有異,體質不同,臨床表現自有差別,從而又分太陽中 風、傷寒和溫病。


其治法同為解表,但有解肌和營、開表逐邪及禁用辛溫之別等等。


領會六經本義,掌握六經辨證,才能理解原文,通曉《傷寒論》之精神,方可學以致用,綱 舉目張。


俾六經實質面目顯露,使後學頗有茅塞頓開之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20:0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所謂「深究」,即深入研究《傷寒論》之原文、宗旨。


欲深究之,必先掌握方法,不得門徑,難以登堂入室,其要點如下:1要學習古代漢語, 為正確理解原文打好基礎,即「必先利其器」之意。


《傷寒論》成書於1700餘年前的東漢時代,屢經滄桑,文字、語法、辭彙、朮語諸方面 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已非今比。


如不瞭解古代漢語的特點,難免誤解。


文字方面,如「清血」一詞,如若不知「清」通「圊」,乃古之廁所,名詞活用作動詞,「 清血」即為便血,則茫然不知何解。


又如「欲」字,在《傷寒論》中共有四種含義:(1)作「想」字解,如11條之「反欲得 衣者」即是。


(2)作「已經」解,如213條之「此外欲解,可攻裡也」。


(3)作「將要」解,如65條「欲作奔豚」。


(4)為虛詞,如23條「清便欲自可」「欲」無解義等等。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很多單詞,皆與今有別,不可隨文敷衍。


文法方面,亦與今有間。


《傷寒論》常用的方法如倒敍法,亦稱兜轉法,如27條「太陽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 ,宜桂枝二越婢一湯」即是,文末方藥,應接在「熱多寒少」下,其意始通等。


省文法,即相關聯的條文詳略互見,必須互參,如第1條「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 惡寒」,首揭太陽經證之脈為浮,那麼第2條言中風脈緩,第3條言傷寒脈緊,皆承前而略浮等。


插敍法,即敍述主要問題的過程中,插入一段有關的其他問題,如108條「傷寒十三日… …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調胃承氣湯主之。


此處「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即為插敍筆法,意在插敍虛寒性自下利的特徵,以便和實熱 下利作鑒別等等。


名詞術語方面,很多有特定含義者,今已不多用,故應予注意。


如「啐時」指一個對時,即24小時;


「日晡所」即傍晚時;


「下利」在論中包括腹瀉和痢疾兩種含義等等。


皆應弄清,始明文意。


還應熟習古代哲學知識。


「陽數七,陰數六故也」,若不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六七乃水火 之生成數,單純以奇偶分陰陽,則六七之數實難理解等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20:14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要結合《內經》、《難經》、《金匱》進行探討,使之融會貫通。


《傷寒論》之理論淵源於《內經》、《難經》。


它不但繼承了古代醫籍的學術成就,且有新的發展。


如《傷寒論》之六經源於《素問》,且又高於《素問》。


《素問》之六經,只談了熱、實二證。


在傳經問題上,固守日傳一經,迴圈相傳的機械模式;


在治法上,僅提出了汗泄二法。


而《傷寒論》之六經,又論述了虛證、寒證,且證分表證、裡證;


以臨床實際為據,不拘日期定傳經;


在治法上,八法俱全,體現了辨證論治之精神。


惟其如此,其內在聯繫仍不可忽略,如對「傷寒」含義的理解,則當依《素問》「今夫熱病 者,皆傷寒之類也」,以及《難經》中「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等,從而確定了《傷寒論》中關於 「傷寒」的確切定義。


《金匱》與《傷寒》原為一書,因此二者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有的方證,詳於《金匱》而略於《傷寒》,故在學習之時,更應上者互參,以印證原文,達 到全面理解的目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36:0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要靈活學習,不可死於句下。


《傷寒論》敘證簡略,往往詳於此而略於彼。


全文言簡意賅,較少華麗詞藻。


故在學習之時,既要字斟句酌,探討每一字句的含義,又要舉一反三,領會無字處讀出有字 來,始可成竹在胸。


如「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若僅依原文「口燥咽乾」為使用大承氣湯的指徵,恐難成立,非是急下,貿然用之,禍不旋 踵。


以方測證,是證當有痞滿燥實的臨床指徵,方可投藥。


再如「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這裡脈滑,裡有熱,是辨證的關鍵所在,點出了本條屬熱邪內鬱,阻礙陽氣不得外達而致的 熱厥,故用白虎湯直清裡熱為主。


口渴,舌紅苔黃,口鼻氣熱等裡熱證也就意在上五字之中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36:2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參考注本,擇善而從。


《傷寒論》問世以來,自金成無己注解開始,注釋闡發者多如繁星,其著述更是汗牛充棟。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986年,國內現存《傷寒論》之注釋書其書名及書籍俱存者已達5 41家。


同一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深入研究《傷寒論》的學術思想,頗有裨益。


因此,在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看各家之注,無疑是提高的一種好方法。


但這些著作,不可能全部習頌閱覽,應先參考其中較有影響的名著,逐漸達到博覽。


對於各注家的意見,應擇其善者而從之。


不過,「擇善」亦非易事,有時須反復琢磨,並聯繫臨床實際分析認識,才能逐步達到分辨 注家意見的「善」與「謬」。


杜氏認為應以下列注釋闡發書為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36:3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1)依據原著編次加注:成無己《注解傷寒論》、陳修園《傷寒論淺注》、北京中醫研究 院之《傷寒論語譯》、成都中醫學院主編之《傷寒論講義》第二版及第一版。


(2)對原著重新編次注解:方中行《傷寒論條辨》、喻嘉言《傷寒尚論篇》。


(3)按方類證加注:柯韻伯《傷寒來蘇集》、徐靈胎《傷寒類方》、左季云《傷寒論類方 匯參》(4)據法分類加注:尤在涇《傷寒貫珠集》、錢璜《傷寒溯源集》。


(5)按六經類證加注:沈目南《傷寒六經辨證治法》。


(6)側重於運氣學說解釋原文:張隱庵《傷寒論集注》。


(7)集名家注解意見對原文加以集注:《醫宗金鑒?傷寒論注》、黃竹齋的《傷寒論集注》 、日本丹波元簡《傷寒論輯義》、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譯釋》。


(8)醫案類:《名醫類案》及《續名醫類案》的傷寒部分、許叔微《傷寒九十論》、曹穎 甫《經方實驗錄》。


(9)對原著內容闡發增補:朱肱《南陽活人書》、郭雍《傷寒補亡論》。


其次,近代雜誌上發表的一些有關《傷寒論》問題的專題討論和體會文章,內容豐富多彩, 可適當地參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36:4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5知其優缺,批判繼承: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傷寒論》存在著不足之處,我們應該有 所認識。


對於不正確的論述,應批判地繼承,不能兼收並蓄。


這主要體現在其受尊經崇古思想的影響,如六經的排列次序,仍未擺脫《素問?熱論》的影響 等;


受先秦學術界思想弊病———臆測性的影響,如「發於陰六日愈,發於陽七日愈」等等,將 暫時不能解釋的臨床現象,亦勉強解釋,其機理認為「陽數七,陰數六故也」,頗覺牽強。


其次,《傷寒論》成書不久,即遭散亂,後幾隱幾現,輾轉傳抄,舛錯脫漏難免。


應根據臨床實際,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整理原文,才能弘揚和發展仲景學說。


如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此條「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說明未汗下之前,即有表證存在,未言惡風,當是 省文。


桂枝湯是治有汗之表證的,服桂枝湯是誤治,下之亦屬誤治,所以未得病解,反增「心下滿 ,小便不利」水氣內結不行之裡證,表裡俱有邪鬱,治應表裡雙解為宜,而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朮湯最為合拍 。


用桂、薑辛溫發汗以解表,茯苓朮燥濕健脾,合桂枝以化氣行水,對水氣內鬱有卓效。


而芍藥為陰柔之品,不利於解表,又不利於化氣行水,故應去之。


況桂枝茯苓同用為仲景治水氣痰飲最常用的配伍,共奏化氣溫陽行水及滲利之功。


臨床用之,屢驗屢爽。


故此條所述病證,無論從何處講,皆不應去桂,而應去芍,原文當是錯訛。


如此等等,習頌時應明辨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36:57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所謂「致用」,即學「傷寒」用「傷寒」,以《傷寒論》的理法方藥指導臨床,解疑難。


具體應用如下:1據證定經,分經論治:因《傷寒論》這六經,不單為傷寒立法,而為百 病之法,是自臨床中總結而來的,可以概括指導百病。


臨床各科疾病若病機證候與原文一致,皆可據其脈證表現分析其屬何經,從而據六經之法而 治。


如屬太陽者汗之,屬陽明者清下,屬少陽者和解,屬太陰者溫運,屬少陰者回陽,屬厥陰者 寒熱並用等。


俱應明瞭,不管何科,俱應依法而施。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7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37:08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病與文符,照用勿疑:因《傷寒論》之內容是仲景臨床實踐的結晶,故許多條文所述病 證,皆能在臨床上得到印證。


有的病例從病因、病位、病機到脈證表現皆甚切合原文內容;


有的雖病因、病程與原文不一致,但病機證候卻與原文所述相同,此時應對照原文,據原文 所出方藥,大膽應用,堅信勿疑,往往取得滿意療效。


在臨床上,杜氏常常遇到典型的桂枝湯證、麻黃湯證、小青龍湯證、大青龍湯證、五苓散證 、三瀉心湯證、白虎湯證、承氣湯證、小柴胡湯證、大柴胡湯證、理中湯證、四逆湯證、當歸四逆湯證等等, 投予原方,皆取良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8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2:37:2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病情復雜,抓住主症:疾病之表現,繁簡不一,與《傷寒論》所述各證完全相同有之;


不完全相符者亦有之。


診治時應重視主症的鑒別與對照。


只要主症與文中有關證候的主症相符,可做出相應的診斷,治療大法即可相同。


誠如103條所說:「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杜氏通過對《傷寒論》原文仔細分析歸納,結合臨床實際,得出各種證候皆有一定的主症, 亦如西醫的各項客觀指標。


如太陽中風證的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


傷寒證的發熱、惡寒、無汗、身痛、脈浮緊;


陽明腑實證的腹滿、便閉(或溏垢)、潮熱、然汗出;


少陰寒化證的脈微細、但欲寐、手足厥冷等等,主症已備,即可做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20 01:42 , Processed in 0.10937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