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醫話】
陳氏進一步將本方同真武、五苓、越婢諸方對比分析,指出發汗與利水為治療水腫兩大法門
,本方兼而有之。
少陰陽虛,氣化失常而腫者,宜用真武湯、五苓散之類溫陽化氣,行水消腫;
肺失宣降,水道壅滯而腫者,宜用越婢湯、越婢加朮湯等宣肺行水,開源導流;
若衛陽鬱而不宣,腎陽衰而不振,既屬太陽少陰同病,也屬肺腎同病的水腫,則適宜運用本
方。
方中麻黃宣降肺氣以散在外的陰邪;
附子壯腎陽以化內鬱的水氣;
配細辛以通表裡上下之氣化,體現宣上溫下,肺腎同治之法。
水腫較甚,單用利水法難於獲效者,可以此方治之。
俾肺氣開宣,表鬱開解,腎陽得溫,氣化正常,則三焦通暢而水腫易消,誠治陽虛水腫良方
。
與真武湯、五苓散合用尤佳。
由於水腫表實,服用此方很少出汗,多見小便通暢。
若見大便稀水亦絕非藥誤,而是肺的宣降功能和腎的氣化功能恢復,即《素問?經脈別論》所
謂「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之象,是痊癒的徵兆。
或問:此方傷寒注家及方書均從陽虛外感、表裡同治作解,而陳氏從宣上溫下作解,是否能
夠指導臨床?
陳氏認為,此方誠屬表裡同治之方,但經歷代醫家實踐證明,用此方治療五官七竅,咽喉心
肺諸疾,尤見效驗。
若僅從表裡同治釋方,便難與此類證候緊密聯繫。
惟從宣上溫下,肺腎同治解釋,才能更有助於應用此方。
陳氏將此方的臨證應用主要總結歸納為五個方面,即:1暴啞聲不出,或咽喉疼痛異常,
或咽中如有物阻(慢性咽炎)等症,審其確屬陽虛裡寒病機,投此可獲良效。
喉主通氣與發音,為肺係組成部分,足三陰經皆過喉中。
發生病變時,常見腫痛、呼吸不利、自覺梗阻、失音聲嘶等症。
究其成因,或因風寒犯肺,肺氣不宣;
或因溫邪上受,久鬱不散;
或因少陽三焦濕熱阻滯;
或因少陰陽虛,氣化不及,痰水上壅。
此方所治的暴啞失音或咽喉疼痛,多因素體陽虛,一遇寒邪侵犯太少二陰,遂成肺氣閉鬱,
宣降失常,氣化不利,水濕阻滯少陰經脈機理。
此外,熱證過用寒涼轉成此證者尤為多見。
方中麻黃宣鬱閉之肺氣,行壅滯之水飲;
附子溫腎,以助氣化,振心陽以暢血運;
細辛專通少陰經脈,行三焦氣痹,協助麻、附開通上下,使肺氣得宣,血運流暢,津行無礙
,咽喉無所阻滯,則暴啞、聲嘶、疼痛等症可愈。
若咽喉疼痛日久而致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是氣血津液阻滯少陽三焦半表半
裡之象,用此方隨證加入半夏、厚朴、鬱金之屬,調氣活血,除濕祛痰,連服數劑,自然見效,與真武湯合用
尤有效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