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華】
(4)天人相應,非通不能:正是由於有了萬物的滋生、演化,才逐漸有了人類的誕生。
《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人和其他自然萬物一樣,也是天地之氣相互流通,相互作用的產物,與自然界也有著息息相
通的關係。
《素問?六節藏象論》說:「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
這是最容易被人們感知的以呼吸、飲食與自然的相通。
不僅如此,而且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指出的那樣:「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
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人體以五臟為中心的五大系統,無一不與自然界相通,無一不時時刻刻受到自然界種種因素
的影響,有關這方面的論述,《內經》中十分豐富。
如《靈樞?本藏》說:「五藏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
指出了機體在適應自然變化的過程中,五臟和外界並不是簡單地相通,而是有著十分特殊的
聯繫,所以五臟之氣的升、降、浮、沉,與四時陰陽的消、長、盈、縮,具有相應的節律性。
又《靈樞?五亂》篇謂:「經脈十二者,別為五行,分為四時,……五行有序,四時有分,相
順則治,相逆則亂。
進一步闡明了不僅五臟與自然有著相通的關係,就連十二經脈也與四時、五行相應,而且只
有相應,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狀態。
《內經》中的這些有關天人相應的理論,是猜度臆斷之詞呢?
還是言之有據,確有所本?
《靈樞?五癃津液別》篇以「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
……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溺與氣」這一最直觀的生理現象,作了
最通俗易懂的回答和說明。
《素問?八正神明論》則以天氣的陰、晴、冷、暖變化對人體氣血浮沉的影響,作了更為深刻
的說明。
其謂:「是故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澤而衛氣浮……;
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澀而衛氣沉。
沒有天人之氣的相通,天之寒、暑、陰、晴何能被人感知?
又怎麼能夠引起機體腠理開闔,汗蒸尿聚,乃至氣血浮、沉、滯、暢的種種內在變化?
可見,天人相應,非通不能,《內經》是持之有據的。
但《內經》畢竟不是簡單討論天人相應的作品,而是以研究人體疾病這一客觀事物為宗旨的
醫學著作。
所以,有關天人相應,非通不能的大量論據,主要還包含在對人體發病和病理現象的論述中
。
《靈樞?歲露》篇十分肯定地說:「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
故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肌肉充,皮膚致,毛髮堅,腠理郤,煙垢著,當是之時,雖
遇賊風,其入淺不深;
至其月廓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其衛氣去,形獨居,肌肉減,皮膚縱,腠理開,毛髮
殘,腠理薄,煙垢落,當是之時,遇賊風則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天體運動之所以能對人體生理和發病產生那麼深刻的影響,絕非神靈所為,而是建立在人氣
與自然之氣相通基礎上的「天人相應」的具體體現,同時也是「五臟以通為用」的具體體現。
因為人身氣血、毛髮、肌腠,無一不為內臟所主,其應時而動,應時而變的現象,正是內臟
氣機運動隨時變異的外在表現。
《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篇》,以疾病發展過程中朝、暮、晝、夜的不同變化,對天人在相通
基礎上的相應作了更為生動有趣的說明。
謂:「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何也?
……四時之氣使然。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人亦應之。
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
朝則人氣始生,病氣衰,故旦慧;
日中人氣長,長則勝邪,故安;
夕則人氣始衰,邪氣始生,故加;
夜半人氣入藏,邪氣獨居於身,故甚也。
這不是憑空想像,這是一切有過患病經歷的人都有過的客觀感受。
《內經》深刻揭示了這一現象的所以然之理,就在於人氣與天氣相通,並隨天氣之陰陽消長
而盛衰變化。
如果不能相通,晝、夜、旦、夕對於患病機體來說,不過是一種景象變化罷了,絕不可能施
加如此微妙的影響。
《內經》中相關的內容還多,但勿須一一列舉了,以上內容已足以說明「天人相應,非通不
能」是對「天人相應」關係的本質揭示了。
綜上可見,《內經》在討論天地氣交,陰陽消長,萬物滋生,天人相應等問題時,無一不以
「通」立說。
「通」,是宇宙萬物運動的必要條件,也是宇宙萬物運動的特點之一。
宇宙萬物如此,五臟何獨不然?
所以,《內經》在論述人體生理病理時,對「五臟宜通」,作了更為深入系統的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