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名老中醫經驗集】

 關閉 [複製鏈接]
308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2:5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方解:遺尿一病,不僅見於小兒,也常見於成人,尤其成人患此,往往羞於人言,忍而不治 ,給患者精神造成很大的壓力。


該病多與肺脾腎三臟虧虛有關。


腎虛則關門不固,脾肺虛則無力約束,故小便自遺。


方以黨參、白朮、黃耆、山藥、陳皮補氣健脾,肺脾雙顧,肺氣強健,宣發有度,津液四散 。


脾氣壯實,運化有力,水液化津。


菟絲子、枸杞、覆盆子、肉桂、小茴香補腎氣,益相火,溫下寒,腎氣充實,命門火健,則 下焦氣化,關門復固,小便自約。


當歸暖中祛寒,潤養補虛,既可防諸藥辛燥,又能生血化陰,與參、耆等相合,氣血雙補。


五味子補五臟,尤長於益腎及溫下止遺,與肉桂、附片、陳皮等相伍,一散一收,散可促進 氣化,收可縮泉益氣。


配以覆盆子等縮泉約便之力倍增,伍以黃耆、枸杞、山藥,與肉桂、小茴香相配,一滋陰, 一溫陽,補助腎氣,陰陽雙補。


全方氣血雙調、陰陽雙補,散收並用,肺脾腎三焦共治,機圓法活,尤適用久遺之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3:33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加減:一般夜間遺尿,應用此方不必加減。


對年久不愈,體質較差者,可隨證化裁。


如伴有少腹不溫、乏力惡寒者,加附片6克、蘆巴子9克;


手足心熱、舌紅口乾,加山萸肉9克、熟地12克,去陳皮;


脘腹作脹,納食減少,加神麯9克、砂仁6克;


婦女腰痛,白帶多者,加補骨脂9克、芡實15克。


禁忌:對於邪熱內留,鬱迫膀胱,水液失約而致之遺尿,患者常伴見煩躁口渴、脈數有力, 舌紅苔黃者,當清宣鬱熱,非本方所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4:26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三、補腎固經湯組成:川斷12克、炒杜仲15克、側柏葉12克、當歸身12克、川芎9 克、生地12克、焦艾葉12克、阿膠10克、焦蒲黃9克、貫眾炭12克、連翹12克、製香附10克。


功效:滋腎養血,固衝止崩。


主治:肝腎虧虛,衝任不固所致的崩漏、月經過多(包括子宮功能性出血)。


用法:將上方加水適量,浸泡半小時後文火煎煮,30分鐘左右下火濾汁,共煎二次,另將 阿膠烊化,兌勻,分溫二服,一日一劑,重者日服一劑半,分三次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4:57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方解:崩漏及月經過多,多責之於肝腎虧虛,血海不盈,衝任不固而致。


腎關不固,無力係胞,衝任不調,血下不止。


肝主藏血,肝血不足,疏泄失常,又每致氣滯。


氣為血帥,氣滯又每致血瘀。


瘀血阻絡,經脈不暢,又加重了出血,形成惡性循環。


是以方中川斷、杜仲平補肝腎,以強腎關,冀腎關強健,開合有度,經脈血約。


當歸、生地、川芎、白芍、艾葉、阿膠,即經方膠艾湯,以四物湯養血和血,阿膠養血止血 ,艾葉溫經暖宮止血,共奏調補衝任、固經止血之效。


況方中生地性涼入血,以制艾葉之溫,防火升而血動,二藥相互制約,涼而不寒,溫而不熱 ,庶無生火凝滯之弊。


焦蒲黃合貫眾炭,寒溫並用,止血而不留瘀,配以側柏葉、艾葉,既可清血中餘熱,又可除 凝於血分,且散胞宮之寒,扶正達邪。


伍以製香附,行氣散瘀,舒肝調氣,使血行歸經而不致有妄行之虞,更可防上藥止血太過。


全方合用,祛寒而不助火,散邪而不傷陽,止血而不留瘀,補腎而不膩滯,配伍精當周全, 共奏益腎養血,固衝止崩之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5:07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加減:若見下血色淡,伴氣短、乏力等氣虛症狀者,加黃耆24克、黨參15克;


如血色鮮紅,脈數,舌淡紅等血分熱邪重者,加焦梔子10克、仙鶴草15克;


出血較甚者,加三七3~6克沖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5:17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四、乙肝轉陰湯組成:黨參15克、白朮10克、雲苓15克、女貞子12克、白芍12克 、柴胡10克、連翹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貫眾12克、丹參18克、大青葉10克。


功效:健脾益腎,解毒化瘀。


主治:乙型肝炎或乙肝病毒攜帶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5:28 | 只看該作者

經驗方


方解:乙型肝炎,特別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臨床症狀較少,甚或無明顯不適,給辨證帶來一 定的困難。


究其病機,多緣正氣不足,邪毒內侵所致。


邪毒久而不解,瘀阻經絡,阻礙氣機,又每致氣滯血瘀。


因此,其病機可概括為脾氣不足,肝膽濕熱,毒瘀互結。


治宜扶正達邪。


方中黨參、白朮、雲苓健脾益氣,脾健則運化正常,氣血生化有源,正氣強盛,自能抗邪外 出。


女貞子、白芍、柴胡滋陰柔肝,疏達氣機,肝氣通達,疏泄正常,則邪自去。


連翹、白花蛇舌草、貫眾清熱解毒,合茯苓、白朮則清熱利濕,使濕熱得化,邪毒得除。


配柴胡則引藥入肝,直達病所。


丹參養血活血,合柴胡則通肝絡,合白芍則養肝血、柔肝體。


全方標本齊治,補泄兼施,寒溫並調,疏散相合,故可治療肝之病變。


加減:若大便乾燥者,加虎杖12~15克;


脅痛,舌有瘀斑者,加三七3克沖服,鬱金10克。


急躁易怒,口苦者,加重柴胡用量,並加梔子10克。


若口苦、苔膩等,濕熱較重者,加入茵陳、黃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5:38 | 只看該作者

鄒克揚編


當代中醫耳鼻咽喉科學的開拓者干祖望乾千俞無名整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8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5:49 | 只看該作者

編者按


干祖望,上海金山人,是當今我國著名的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專家,現任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


1972年奉命籌建江蘇省中醫院中醫耳鼻咽喉科,經乾氏20多年的辛勤勞作,終於將其 建設成「全國中醫重點學科」。


在此期間乾氏還親自帶徒70多名,現均已成為各地的中醫耳鼻咽喉科的骨幹力量,由於乾 氏在教學、醫療工作中的傑出貢獻,曾獲江蘇省人民政府「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本文重點介紹乾氏在創建中醫耳鼻咽喉科學七個方面的貢獻,以及在發揚中醫學中,善於古 為今用,推陳出新,對四個問題的發揮。


臨證特色則重點反映乾氏重視醫案,強調查診、問診,尤其對於處理疑難雜症的四個要點闡 述精彩。


名案評析精選乾氏14個案例,分別應證他診治耳、鼻、咽喉、口腔疾病的辨證思路和用方 特點。


醫論醫話則記錄乾氏的振興中醫學術的戰略觀點,以及他臨證、學習、教學過程中的想法和 看法,本文最後收錄其經驗方五首是他畢生臨證經驗結晶。


總之,細讀全文,對於當今著名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專家干祖望的學術經驗會有深刻認識。


這對中醫藥工作者,尤其是中醫耳鼻咽喉科學工作者,定會大有收益。


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始海勢聯短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6:39 | 只看該作者

干祖望


男,漢族。


1912年出生於上海市金山縣,5歲進南社四子(邵力子、柳亞子、姚石子、姚蓬子)之 一姚石子家塾讀書直至18歲,在此14年中乾氏熟讀了從《三字經》至《四書》、《五經》的古典文學著作 ,為以後深鑽中醫醫籍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乾氏18歲至22歲從浙江嘉善縣西塘大名醫鐘道生習岐黃術。


鐘氏擅長喉、外科,乾氏盡得其傳。


22歲至40歲乾氏在金山、松江兩縣開業行醫,40歲至45歲在松江縣城廂第四聯合診 所工作。


1956年,乾氏45歲之際調入江蘇省中醫研究所擔任整理中醫古典文獻的工作。


兩年後調入南京中醫學院擔任教學、醫療工作,至今仍未離崗,堅持正常上班。


1972年,乾氏奉命籌建江蘇省中醫院中醫耳鼻咽喉科,在籌建、成立、加強建設、擴充 隊伍、提高醫學教學、臨床品質工作中,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其中有在1980年至1986年主辦五期「中醫耳鼻咽喉科師資培訓班」,培養出不少醫 療、教學方面的骨幹人才。


更難能可貴的是從1972年至1994年乾氏親自用中醫傳統形式帶徒70余人,當今不 少已成為醫療戰線高級人才,多數人已獲正、副主任醫師職務。


乾氏畢生著述豐盛,醫著有《乾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學》、《孫思邈評傳》、《繭齋醫話》等 ,學術論文約80余篇。


乾氏現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江蘇省中醫院主任醫師、全國中醫耳鼻喉科學會主任委員、 江蘇省中醫耳鼻喉科學會主任委員。


乾氏主持的江蘇省中醫院耳鼻喉科被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中醫重點學科 建設單位」。


因干祖望教授在工作中的傑出貢獻,1985年獲江蘇省人民政府「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 並授予獎狀及獎章,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1#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6:4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創建中醫耳鼻咽喉科學的七大貢獻干祖望身為中醫而第一次知道有耳鼻咽喉這個專科, 是從1934年的張崇熙《東亞西醫函授學院講義》得知的。


從此乾氏即立志要創建中醫耳鼻咽喉專科,經他一生不懈努力,理想終成現實。


他對中醫耳鼻咽喉科的貢獻,最突出的有以下七個方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2#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7:0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一)把零星、蕪雜、遺缺的資料綴補成一套完整的專科學著作任何古今中外醫學各個專科 ,都有一套完整的理論來作指導,諸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


不過這些專科書,都是經過幾百年甚至千年的歷代從業者的積累而成。


但獨獨沒有中醫耳鼻喉科專業書籍,所以在知道西醫有這個專科之後,乾氏即立志入手完成 這個艱巨的工作。


中醫無此專科,故而所有病種,俱都散在於各科中,如耳鳴、耳聾、眩暈、鼻衄、過敏性鼻 炎、失音……隸於內科;


鼻癤、鼻竇炎、鼻息肉、化膿性中耳炎、乳竇炎……列入外科;


代償性鼻衄、梅核氣……屬於婦科;


鵝口瘡、扁桃體炎……歸屬兒科。


至於喉科書,則多於雨後春筍,但具有理論水準者十不得一。


尤其是清代的喉科書,作者素質不高,文拙字笨,非特無助於臨床,而且多有誤導。


加之更有許多疾病,古人限於條件,失載缺述者更多。


即使散見於高水準的各種文獻中,也因時代關係而論點未必符合於臨床。


因而可知這樣一個雜亂、殘缺的東西,要整理出一部有系統、有實用價值的文獻,難度不言 而喻。


但乾氏竟然完成了在三四十年前可謂初具規模的《中醫耳鼻喉科學》(長期連載在《新中醫 藥雜誌》),是難能可貴的了。


之後,又寫了:1958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醫學概論?喉科概要》1980年南京中 醫學院排印《中醫耳鼻喉科師資培訓班講義》198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中醫兒科學?五官科病》19 85年南京中醫學院排印《中醫耳鼻喉科師資提高班講義》1985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實用中醫外科學 ?耳鼻咽喉口腔病》198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3版)中醫學概論?耳鼻咽喉口齒科概要》1989年 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光明中醫函授大學講義《中醫喉科學》199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廈門國際中醫培訓 交流中心排印《中醫耳鼻喉科國際班講義》從1991年開始,把以上所有著作刪蕪添精,更將60年臨床經 驗心得,總結統一於100多萬字的《中醫耳鼻咽喉口腔科學》。


幾年中又三易其稿,濃縮成50萬字的《乾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3#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7:10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二)善於挖掘寶庫毛澤東同志曾謂:「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 以提高。


誠是明智之言,但我們必須知道,寶庫裡的寶貝,不是鋪在地上,誰都可以俯拾即是。


它是深深埋在裡面,愈寶貴的埋得愈深,只有用有心人的毅力和智慧來挖掘,才能到手。


乾氏60年的苦心孤詣,總算挖到了一些。


如:1.《素問玄機原病式?六氣為因?火類》第十七節:「耳鳴有聲,非妄聞也。


乾氏就劉河間這八個字中發掘出中醫對震動性耳鳴的認識,從而深入探討,臨床實踐,總結 出一套合乎現代水準的中醫學說。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4#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7:29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2.陳言《三因方?耳病證論》:「耳為聽會之主,納五音。


外則宮商角徵羽,內則唏噓呵吹噫。


這裡的「外則」是指氣導,「內則」指骨導,從而知12世紀的氣導、骨導學說,因之兩耳 的聽力,中醫有中醫的見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5#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7:5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劉河間《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大頭論?耳論附》:「鼻塞治心。


從而乾氏首訂破瘀法處理肥大性鼻炎的新途徑,因為破瘀藥都入心經。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6#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8:0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4.《素問?陰陽類論》:「上下無常,出入不和,咽喉乾燥,病在土脾。


乾氏根據這一論點,就進一步探討李東垣《脾胃論》,終於扭轉了傳統常規一味滋陰的偏見 ,代之以培土生金手法,使「不治之症」的慢性咽炎,成為易治之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7#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8:33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5.《溫熱經緯?疫證條辨?二十四》:「肺經之結穴,在耳中,名曰籠蔥,專主乎聽。


乾氏根據此說,探索到由咽鼓管導致的耳聾,絕對不能依樣畫葫蘆的用一般治療耳聾的手段 來處理。


故而乾氏對突發性耳聾(排除美尼爾氏病)取用宣肺;


航空性中耳炎取用益氣或理氣手段。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8#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9:45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6.《瘍醫大全?奇病?五十四》:「咽喉生肉,層層相疊,漸漸腫起,不痛,多日乃有竅, 臭氣自出。


乾氏根據它的論點與治法,即擬定了治療乾酪性鼻炎的極好手段,並在中醫這個空白點上, 增補了一個新病種。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99#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19:56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三)孫思邈式的中西醫結合乾氏曾言:「中西醫結合工作乾了多年,的確出了不少成果。


唯可惜的是『西盛中衰』,主角都由西醫來挑大樑。


中西結合等於植物無性繁殖的嫁接一樣,不論父本或母本都需選擇其優秀精良者,否則決不 能培養出良好的第二代。


現在這個父本(或母本)裡把最精髓所在的『天人合一』、『辨證論治』兩個法寶,已淡到 似有若無的地步,試問能結合出50%的中醫嗎?


這樣下去中醫只能安樂地、光榮地、體面地消失。


照這樣說,乾氏是反對中西醫結合的,但乾氏又稱:「這段學習(指本人1953~195 4年,在中央直屬機關第二醫院門診部進修西醫的耳鼻喉科),使我掌握了現代化檢查、診斷以及其他不少過 去所『未知』的知識,但並沒有使我變成西醫,卻大大豐富了我的業務資本。


如此看來乾氏並非反對中西醫結合,而是反對這種「用夷變夏」的結合。


那末乾氏怎樣來搞他的中西醫結合?


乃完全私淑1300年前的孫思邈。


那末孫思邈是如何結合的呢?


是「你的,變一變,就是我的。


我的絕對不允許你來擾亂甚至影響我的陣腳」。


這種方法,乾氏花了不少的精力去探討,一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30萬字的《孫思邈評 傳》中,就重點討論了這個問題。


舉例如下:1.鼻甲肥大導致的鼻塞,乾氏認為「微循失暢,鼻甲留瘀」。


取用化瘀法治療,豈非與劉氏的「鼻塞治心」中西醫結合得很好嗎?


2.卡他性中耳炎,中醫一向不知道這個疾病,通過西醫的檢查等抽液手段,我們認為是「 痰瀦聽宮」,正和「驚痰堵塞竅隧」論點相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100#
 樓主| 發表於 2013-9-3 23:20:21 | 只看該作者

學術精華


3.聲帶閉合不密,不肥厚,不充血者,屬沒有外邪的失音。


誠如張景岳所謂非「竅閉而喑也」,而是「內奪而喑也」。


假如沒有現代化檢查,則張氏之言無從體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4-6 06:41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