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

 關閉 [複製鏈接]
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53:05 | 只看該作者

第七十九篇陰陽類論

謂三陰三陽之各有類聚。因以名篇。


孟春始至。黃帝燕坐。臨觀八極。正八風之氣。而問雷公曰。陰陽之類。經脈之道。五中所主。何臟最貴。


雷公對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脈之主時。臣以其臟最貴。


帝曰。卻念上下經。陰陽從容。子所言貴。最其下也。


(此論經脈之道。五中所主。五臟之氣。合於三陰三陽。三陰三陽之氣。上通於天道也。夫天道者。昭昭為陽。冥冥為陰。春夏為開。秋冬為闔。寒暑往來為樞。其合於人也。三陽為陽。三陰為陰。太陰太陽為開。陽明厥陰為闔。少陰少陽為樞。肺主氣而上合昭昭。腎主水而下合冥冥。蓋在天四時之氣。通於人之陰陽。陰陽之氣。內合五臟。五臟之氣。外見於經脈。非經脈之主時也。故帝貴其最下。何臟最貴者。意謂肺主氣。腎主水。以二臟合天道之最貴也。)


雷公致齋七日。旦復侍坐。(取七日來復。天道運轉之義。)


帝曰。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游部。此知五臟終始。


(三陽者。天之道也。在天為至陽。應於四時。有春夏之開。秋冬之闔。寒暑往來之樞。合之於人。太陽主開而為經。陽明主闔而為維。少陽主樞而為游部。以此而知五臟之終始。蓋因天之四時。以應肝木之主歲首。腎水之主歲終也。夫經者。


徑也。維者。絡也。周天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星為陰。


是天之陽而又分陰陽也。太陽主開而為陽。故三陽為經。陽明主闔而為陰。故二陽為維。是人之陽而又分陰陽也。游部者。游行於外內陰陽之間。外內皆有所居之部署。)


三陽為表。二陰為裡。一陰至絕。作朔晦。卻具合以正其理。(此論陽外而陰內。陽生於陰也。三陽者。太陽也。乃至陽之氣而主表。二陰者。少陰也。乃至陰之氣而主裡。一陰者。厥陰也。厥陰為陰中之少陽。乃陰盡而陽生。是以一陰至絕。作晦朔觀之。卻具合陽生於陰。陰陽消長之理。夫月始生。則人之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居。是人之肌肉衛氣。隨月之消長。從陰而復生長於外也。是以一陰絕而復生。猶月之晦而始朔。上節論陰陽之經緯。以知五臟之始終。


此以月之晦朔。以應人之表裡陰陽。生長虛實。蓋月行一月而一周天也。閔士先曰。太陽少陰。乃陰陽水火之主。故上章以三陽並於一陽。一陽、太陽也。以三陰並於一陰。一陰、少陰也。此節曰。三陽為表。二陰為裡。即是陽為表而陰為裡。陽從裡陰之所生也。)雷公曰。受業未能明。帝曰。所謂三陽者。太陽為經。三陽脈至手太陰。弦浮而不沉。決以度察。以心合之。陰陽之論。


(此言太陽之氣。在表而合於天。在上而應於日。與手太陰少陰之相合也。手太陰者。肺也。


肺主表而主天。心乃君火之陽以應日。太陽之氣。生於水中。肺主氣而發原於腎。是以三陽脈至於手太陰。則陰陽相合。


皆從陰而樞出於陽也。弦者。樞脈也。浮而不沉者。太陽太陰之主開也。決、判斷也。以此而察度之。以心合之。正合於陰陽之類論。蓋太陽主表。肺主皮毛。應天氣之包乎地之外。是太陽與手太陰之同類也。太陽之氣。坎中之滿也。少陰與太陽。標本相合。故心為陽中之太陽。猶日之隨天氣而繞地環轉。是太陽與手少陰之同類也。故以此察其陰陽。斷其行度。正合於陰陽之論。陰陽類論。論天之道也。)


所謂二陽者。陽明也。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


(此言二陽與手太陰少陰之不相類也。二陽者。陽明也。陽明主闔。至手太陰。弦而沉急不鼓者。太陰之開。反從陽明之合。不能鼓動而外出也。是以炅至而為陽明太陰之病者皆死。蓋太陰之氣主開而反沉。是天氣之不營運矣。陽明主清涼之金氣。反為炅熱所傷。是以二氣皆死。乃陰陽類而不相合者也。炅者。日中之火氣也。此言陽明之氣。不與天氣相合。而亦不與太陽之相合也。)


一陽者。少陽也。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懸不絕。此少陽之病也。專陰則死。


(此言一陽與手太陰之不相類也。一陽者。少陽也。少陽主樞。樞者。從陰而出於陽。從陽而入於陰。外內出入之無息者也。


如至手太陰。上連人迎。弦急不絕者。少陽惟從太陰之開。而不能樞轉復入。此少陽為太陰之所病也。如專於陰而不能樞出於陽。是少陽之氣絕於內矣。閔士先曰。手太陰主氣。而上屬於天。故止與太陽相合。與腎臟膀胱之水相合。與足太陰之地氣相合。與余氣則不相合矣。)


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交於太陰。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三陰者。五臟六經之所主也。五臟內合五行。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地之陰陽也。太陰者。脾土也。三陰之氣。交於太陰。猶六氣之歸於地中。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故脈伏鼓而不浮。乃六氣伏鼓於地中。而不浮於外。是以上空志心。謂不及於心腎也。莫子瑜曰。先天之氣。從水火而化生五行。是六氣乃心腎之所主。因伏鼓於地中。是以上空志心。)


二陰至肺。其氣歸膀胱。外連脾胃。(此言二陰之氣。上通於天。下歸於泉。中連於土也。二陰者。少陰也。少陰主水。二陰至肺者。肺腎之相合也。其氣歸膀胱者。陰陽雌雄之相應也。外連脾胃者。水津通貫於地中也。上節言太陰之土氣。不及於心腎。此言二陰之氣。復通貫於地中。蓋言少陰之氣。與手足太陰。足太陽陽明之相類也。)


一陰獨至。經絕氣浮。不鼓鉤而滑。(一陰者。厥陰也。厥陰為陰中之生陽。是以經絕者。陰脈之伏於內也。氣浮者。生陽之氣。浮於外也。不鼓者。厥陰之主闔也。不鉤者。厥陰主相火而非心火也。滑者。陰陽經氣。外內出入之相搏也。此承上文而言二陰之氣。與肺臟脾胃膀胱相通。是少陰之有類聚也。厥陰乃陰中之少陽。為一陰之獨使。故曰一陰獨至。謂一陰之無類聚也。倪仲玉曰。一陰與一陽相合。)


此六脈者。乍陰乍陽。交屬相並。繆通五臟。合於陰陽。先至為主。後至為客。


(六脈。手足三陰之六脈也。乍陰乍陽者。謂陰中有陽。或陰或陽之交至也。交屬相並。繆通五臟。合於陰陽者。謂六經之氣。屬陰屬陽。交相合並。互通五臟。五臟之氣。合於五行之陰陽也。然心腎二臟。並主少陰。脾肺二臟。並主太陰。肝與包絡。並主厥陰。原無手經足經之別。不過以先至為主。後至為客。如心之陽脈先至。即以心為主而腎為客。腎之陰脈先至。即以腎為主而心為客。乍陰乍陽。或先或後。各有主客之類合也。前三陽為經節。論陽中有陰。此論陰中有陽。)


雷公曰。臣悉盡意。受傳經脈。頌得從容之道。以合從容。不知陰陽。不知雌雄。


(言得從容之道。以合於天道。不復知有陰陽雌雄之類論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53:39 | 只看該作者

帝曰。三陽為父。二陽為衛。一陽為紀。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


(此言三陰三陽之外內。而合有雌雄之相類也。三陽為父。太陽之為乾也。三陰為母。太陰之為坤也。二陽為衛。陽明之氣。主衛於外也。二陰為雌。少陰之為裡也。一陽為紀。少陽為出入游部之紀綱。一陰為獨使。謂厥陰為外內陰陽之獨使。此蓋言三與三類。二與二類。一與一類。各有內外雌雄之相合也。莫子瑜曰。少陰主水。故為雌。)


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脈 而動。九竅皆沉。


(此承上文而言二陽為衛而主外。又不同厥陰之主闔也。二陽一陰者。陽明與厥陰之類聚也。二陽為衛。是陽明主病當在外。不勝一陰者。不能勝厥陰之闔也。脈 而動者。陽欲外出而無力也。陽明主生津液。九竅為水注之氣。陽明不能外出。是以九竅之氣皆沉。閔士先曰。陰陽之有開闔樞者。乃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開者類開。闔者類闔也。三陽為父。三陰為母者。謂陽主外而陰主內。各有外內雌雄之相類也。)


三陽一陰。太陰脈勝。一陰不能止。內亂五臟。外為驚駭。


(此陰陽類而開闔之不合也。三陽主開。一陰主闔。二氣類聚而太陰脈勝。是一陰不能止其開。則內亂五臟。外為驚駭。蓋三陰之氣。繆通五臟。陰不能內守。而從陽外出。是以五臟內亂。經云。東方肝木。其病發驚駭。上節論陰陽類而陽不勝其陰。此論陰陽類而陰不勝其陽。)


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肢。


(此二陰二陽相類而為病也。夫腎精之上通於肺者。從脾土而上升。若鴻漸之沖於天也。二陰二陽相類而病在肺者。腎水從陽明而直乘於肺。是以肺反病也。少陰脈沉。是心腎不交矣。水不濟火。則火熱炎上而勝肺。水不灌於土中。則土燥而脾氣損傷。外傷四肢。蓋土受水津之濕。而後能灌溉於四旁。)


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巔疾為狂。


(皆交至者。言二陰二陽之經氣。交屬相並。而上至於陽明也。病在腎者。謂腎氣病而精液少。其虛氣反上奔也。病氣傳於陽明。是以罵詈妄行。巔疾為狂。上節論精水行於脈外。此論腎氣上逆於脈中。)


二陰一陽。病出於腎。陰氣客游於心脘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肢別離。


(此言水從中土而上交於肺。復隨天氣而營運於上下四旁。二陰、謂少陰所主之兩腎。一陽、乃腎臟所生之少陽。空竅、謂汗空。乃肺主之毛竅。如水不隨氣而營運於膚表。則空竅閉塞不通矣。堤、所以防水者也。水不滲入於土中之理路。則堤閉塞不通。而四肢不能受氣於中土矣。此緣腎臟病而津液少。不能滲灌於脾肺。其虛氣反從少陽。而客游於心下也。愚按隨太陽之氣。而營運於膚表者。膀胱之水也。


故表汗出於太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出。是水液之營運於上。受天氣而復降於下也。又曰。津液當還入胃中。是津液生於胃腑水穀之精。復還入胃中。而上交於肺。是汗液皆由氣化而出。非止溲也。


其滲於中土。而上交於肺者。腎臟之精水也。故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


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此少陰之水。上交於手足之太陰。而外通於皮腠也。至於腎臟膀胱。上與心交者。


乃標本相合。上下之互交者也。能明乎天地陰陽之道。斯為神智上工。若止求之脈證。帝所謂粗工耳。閔士先曰。今之粗工。尚不可得。)


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咽乾燥。病在土脾。


(此復申明腎水之上通脾肺者。隨陰中之生陽而出也。一陰、厥陰也。一陽、少陽也。乃陰中之生陽也。若一陰一陽之氣代絕。則水不能隨之上升。止陰氣自至於心下。上下無常者。或上或下也。古者以腹中和。小便利為知。出入不知。謂脾肺燥而不能出灌於四肢。不利於小便也。是以水液不能上交於肺。則喉咽乾燥矣。不能滲灌於中土。則土燥而脾病矣。上節論陰氣隨少陽而客游於心下。此言少陽絕。而陰氣自上至心。皆主腎液。不能通貫於脾肺。)


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氣不能止陰。陰陽並絕。浮為血瘕。沉為膿 。


(此復結陰陽類而各司開闔也。二陽者。陽明之主闔也。二陰者。太陰之主開也。


脾為陰中之至陰。至陰皆在者。言脾胃之氣。皆在於中。而為開為闔者。乃二陽三陰之氣也。陰欲開而不能過於陽之闔。


陽欲闔而不能止其陰之開。陰陽之氣。不相和合。而陽與陰絕。陰與陽絕矣。如脈浮則病在脾而為血瘕。沉則病在胃而為膿 。蓋陰陽之氣不從。而血為之病也。)


陰陽皆壯。下至陰陽。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診決死生之期。遂合歲首。


(此總結人氣之通於天道也。陰陽皆壯者。謂太陰之肺。少陰之心。太陽之陽。皆壯盛於上。而可上合昭昭之天。下至陰陽者。下至少陰之精。太陽之水。皆壯盛於下。而可下合冥冥之泉。以天之道。診決死生之期。遂合四時之歲首。蓋言此遂可以肝脈應春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54:01 | 只看該作者

雷公曰。請問短期。黃帝不應。


(不應者。謂在經論中有之。貴其卻念上下經。而不博覽於群書也。)


雷公復問。黃帝曰。在經論中。


雷公曰。請聞短期。


(經論、乃上古所傳之經。聞、謂愿聞經中所論之短期。)


黃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於陽者。至春正月。脈有死征。皆歸出春。


(此以下。論上合昭昭。下合冥冥。遂合四時。以決死生之期。冬三月之病。水之為病也。病合於陽者。合病太陽之氣也。至春正月。有死征之脈見。皆歸於所出之春氣。蓋春氣之本於冬。而陽氣之生於水。陽氣已病。復從春氣外出。故死。)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盡。草與柳葉皆殺。


(理、謂土中之理路。上文言水病之合於陽者。隨太陽之氣而外轉者也。此言在理已盡者。謂水之從地理而上通於天也。冬三月之病。


水之病也。在理已盡者。水竭而不能通於地理也。故至草與柳葉所生之時。而天地陰陽之氣皆殺。夫春取榆柳之火。柳得先春之氣者也。草木得春氣而生。人病感春氣者死。)


春陰陽皆絕。期在孟春。(陰陽之氣。始於歲首。故交春而陰陽皆絕。期在孟春而死。)


春三月之病。曰陽殺。(春三月陽氣正盛。病傷其氣。故曰陽殺。倪仲玉曰。此殺字。照應前之皆殺。皆者。謂陰陽之氣皆殺也。)


陰陽皆絕。斯在草干。(陰陽者。謂木火之陽。厥陰少陰之所主。皆絕者。無生長之氣也。故期在肅殺之時而死。)


夏三月之病。至陰不過十日。(陰、謂歲半以下。陽氣病傷。故交陰即死。)


陰陽交。期在濂水。(在夏之陰陽交病。病少陰之火也。濂水、水之清也。在三秋之時。)


秋三月之病。三陽俱起。不治自已。(秋三月乃陽明主令。陽明者。兩陽合明。間於二陽之中。三陽俱起。是謂乾剛中正。勿藥有喜。)


陰陽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七月八月。乃太陰主氣。九月十月。乃陽明主氣。至秋令而陰陽交合者。太陰陽明之合病也。太陰欲開。而不能勝陽明之闔。陽明欲闔。而不能止太陰之開。是以立不能坐。坐不能起。)


三陽獨至。期在石水。二陰獨至。期在盛水。


(此總結太陽少陰為水火陰陽之主。標本互合。陰陽氣交。如三陽獨至。是有陽而無陰矣。二陰獨至。是惟陰而無陽矣。石水。堅冰之時。孤陽而無陰氣之和。又值水性堅凝。故死。盛水、立春雨水之時。獨陰而無陽氣之和。又值春陽外泄。故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54:53 | 只看該作者

第八十一篇解精微論

 

精者天一所生之精。微者天道之幽遠也。此九九數終。復歸於真元之論。


黃帝在明堂。雷公請曰。臣受業傳之行。教以經論。從容形法。陰陽刺灸。湯藥所資。行治有賢不肖。未必能十全。


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濕寒暑。陰陽婦女。請問其所以然者。卑賤富貴。人之形體。所從群下。通使臨事。以適道術。謹聞命矣。請問有才愚仆漏之問。不在經者。欲問其狀。


帝曰。大矣。


(悲哀喜怒。人之情也。燥濕寒暑。天之氣也。陰陽者。天之道也。婦女者。天癸之所生也。此通天之道。故極贊其大焉。)


公請問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經有也。(靈樞經有悲哀涕泣之論。)


復問不知水所從生。涕所從出也。


帝曰。若問此者。無益於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精液下通於上。應水之上通於天。此通天之大道。非止有裨於治也。工止知涕泣之所由出。而不知道之所由生。)


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其榮也。是以人有德也。則氣和於目。有亡。憂知於色。


(五臟。主藏精者也。心者。五臟六腑之主。故為五臟之專精。心開竅於目。故目者心之竅。五臟生成篇曰。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故華於色者。心之榮也。有德者。見於色而知心氣之和也。)


是以悲哀則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積水也。積水者。至陰也。至陰者。腎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輔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悲哀則動其心志。故泣下而水所由生。水宗者。宗脈之所聚。上液之道也。腎臟之精水。由宗脈而上通於心。上注於目。故曰。目者宗脈之所聚也。如志不悲。則精持於下。輔之裹之。水精不出於宗脈。故水不行於上也。此言精水之在下。必動其腎志而後上行。)


夫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 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


(此言心腎相通。神志交感。心悲而未有不動其志者。故 有之曰。心悲名曰志悲。蓋心之所之謂之志。心志之合。一也。心者。五臟之專精。故水精與心精。共湊於目而為泣。莫子瑜曰。神志相合。而精亦相合。)


是以俱悲。則神氣傳於心。精上不傳於志。而志獨悲。故泣出也。


(此言神生於精。志生於心。離中有虛。坎中有滿。水火上下之互交也。靈樞經曰。所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是神氣之生於精也。故曰俱悲。則神氣傳於心。謂心臟所藏之神氣。本於腎精之所生。又曰。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是志之生於心也。故曰精上不傳於志。謂精不上傳於志。而志獨悲於上。故泣出也。上節言心悲名曰志悲。此言志悲即是心悲。心志之合一也。閔士先曰。動其心志。則心精湊於目而為泣。不待腎精之上傳也。)


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類也。


(此言涕之所從來者。由腎精之上通於腦。腦滲下而為涕也。腦者。陰髓也。骨之精髓充於骨。髓從骨空而上通於腦。故腦滲之為涕也。夫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從之者。其行與志悲而腎精出於目之為泣者。相同類也。)


夫涕之與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則俱死。生則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橫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所屬之類也。


(涕泣皆出於腎水。而分兩岐。猶兄弟之生於一母。而分伯仲也。故腎死脈來。辟辟如彈石之急。則兄弟俱死。生則俱生。而出為涕淚也。是以其志早悲。則涕泣俱出而橫行也。


夫人涕泣俱出而相從者。緣腎臟所屬之同類也。玉師曰。志悲則涕泣俱出。志絕則神氣俱死。蓋言神氣生於天乙之真。而真元之不可損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55:25 | 只看該作者

雷公曰。大矣。


(雷公始悟人道之通於天道。故復贊其大焉。)請問人哭泣而淚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從之何也。


帝曰。哭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則志不悲。陰陽相持。泣安能獨來。夫志悲者。惋惋則沖陰。沖陰。則志去目。志去。則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此復申明泣出於神而志。涕出於志而神。故神不慈。則志不悲而精不出。志動。則神不守而涕泣俱來。是神守則志守。志動則神動也。慈、悲也。陰陽相持。謂水火之神志。主持於內。則精不出也。惋惋、驚動貌。沖陰、謂志上衝於腦也。夫目系上屬於腦。故志上衝陰。則志去走於目。志去則神不獨守其精。精神並去。出於目。而涕泣皆出也。)


且子獨不誦不念夫經言乎。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


則陽氣並於上。陰氣並於下。陽並於上。則火獨光也。陰並於下。則足寒。足寒則脹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 肓。


(此言神志相守。水火相交者也。經、謂靈樞口問諸篇。厥、謂水火不相交而相逆也。骨之精為瞳子。腎之精氣。不上貫於目。故目無見也。並者。謂諸陽之氣。合並於上。諸陰之氣。合並於下也。心乃陽中之太陽。而為五臟之專精。故陽並於上。不得陰氣以和之。則火獨光於上也。腎為水臟。受藏五臟之精。陰脈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故陰並於下。


不得陽氣以和之。則足寒。足寒則臟寒生滿病也。一水、謂太陽之水。五火、五臟之陽氣也。夫太陽之水。隨氣而營運於膚表。猶水之隨天氣而環轉於上下。少陰之水火。以應天之日月。交相會合。而不相離者也。是以陰陽厥逆。則目肓。 者。謂太陽之兩睛明。以應天之日月也。


張兆璜曰。通篇論精神。此後提出氣字。夫五臟之精氣。皆會於目。氣並於上。精並於下。故為五火。)


是以沖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目也。陽氣內守於精。是火氣燔目。故見風則泣下也。


(此言人氣之與天氣相通也。風者。天之氣也。陽氣者。神氣也。火氣者。陽氣也。謂神氣內守於精。陽氣外通於目。見風則氣隨風動。而神不守精。致精神共去於目而泣下也。)


有以比之。夫火疾風生乃能雨。此之類也。


(比者。以天之精氣神。而比類人之精氣神也。風乃天之陽氣。火之精為神。雨乃水精之上通於天而復下降者也。火疾風生乃能雨者。


謂氣生於神。神生於精。精隨神氣而運者也。夫天之日月精水。隨天氣而營運無息。人之精神。亦隨氣而環轉無端。人之兩目。應天之日月晝夜而開闔者也。按本經八十一篇。所論之道天地人。所用之數三六九。蓋人生於天地氣交之中。


通天之道。應地之理。地居人之下。大氣舉之。無所馮依。是天包乎地之外。而營運無息者也。數之始於一而成於三。


三而兩之成六。三而三之成九。乃自從無極而生天地陰陽之數也。聖人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能養精氣神以配天。吸地之精氣神以自養。至於不生不化。與道合約。出乎天地之外。復歸於無極。而無有終時。是以立數萬余言。後七篇。單論天道以應人。九九數終。解明精氣神以復於天真。蓋欲使天下後世子孫黎民。不罹苛疾之患。


同歸生長之門。聖人之教化大矣。求道之士。若能研窮此經。存養真性。皆可壽敝無窮。超凡入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56:17 | 只看該作者

 

黃帝素問九卷。靈樞九卷。總名內經。為醫學之梯階。方書之領袖。漢後注家林立。迄無一當。李士材歷詆其失。


汪 復踵其訛。而是經益不明於天下矣。長樂陳修園欲度迷津。特開覺路。爰於三字經中敘醫學源流以告人曰。


大作者推錢塘。錢塘謂張隱 高士宗也。康熙間隱 與眾弟子開講經論於侶山堂。士宗繼之。


於是侶山堂有素靈集注直解、傷寒印宗、傷寒金匱集注直解、侶山堂類辯、針灸秘傳、醫學真傳、本草崇原等書。


夫素靈明體達用。傷寒金匱以經為體。


以方為用。


隱 因經方意義艱深。而作集注。士宗因集注意義艱深。


而作直解。其余各書。猶黃鐘以下十一律。藉寫黃鐘之蘊者爾。傳至修園。又有素靈集注節要。外附十余種。語不躐等。使讀者如食蔗漸入佳境。而大旨悉本侶山堂。


明知非此不足以繼往開來。黜浮崇實也。乃講堂方被劫灰。遺籍亦遭兵火。


他省除左菊農重 傷寒集注外。尚有素靈出自坊間。舛訛殊甚。


厥後僅於丁松生王耕眉兩處。得見素靈集注、素問直解原板。


既而姚受之褚敦伯亦各出家藏集注相示。之四君者。物色有年。始猶舊物。學人如知長沙論略。俱發源於內經。則力爭上游。舍集注從何入手。


今集注尚存素靈兩冊。由書局提調宋觀察屬章椿伯匯集參校。請於衛大中丞發局刊行。而後素與靈相得益彰。


凡陰陽氣血之生始出入。臟腑經絡之交會貫通。無不了如指掌矣。隱 之功。豈在仲景下歟。按侶山堂至乾隆時。但缺針灸秘傳。迄今止百余年。亡書過半。


倘天將大昌斯道。俾得逐一搜羅。校勘付梓。以廣其傳。則醫門之幸。亦即天下蒼生之幸也夫。


光緒十三年七月淳安教諭錢塘仲學輅謹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6-29 20:56:50 | 只看該作者
本書上傳完成!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3:2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