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太素】

 關閉 [複製鏈接]
10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05:5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夫子言皮之十二部,其生病何如?


岐伯曰:皮者脈之部也,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於經脈,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故皮者有分部,不與而生大病。


(前明邪入皮毛乃至稟於腸胃,次言邪入乃至筋骨之間,今言邪入至於臟腑,皆可以從淺至深,以至於大,在淺不療,遂生大病也。與,療也。平按:不與今本《甲乙經》作不愈,正統本作不與,《素問》新校正云:「《甲乙經》不與作不愈,全元起本作不與,元起云:氣不與經脈和調,則氣傷於外,邪流入於內,必生大病也。本注與訓療,與元起所解亦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06:03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善。


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


(常,謂五色見者定是絡色也。然五臟六腑之注定屬五行,故臟腑大經各有常色。陰絡隨於陰經,色亦不改。陽絡雖屬陽經,以是陽脈之陽,故隨時變也。平按:《甲乙經》無「青黃赤白黑不同」七字。絡無常變正統本《甲乙經》作絡脈無常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06:18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經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


(五臟五行之色皆合經脈,故經之色常□也。平按:注常下原缺一字,依經文當作應。)


黃帝曰:其絡之陰陽,亦應其經乎?


岐伯曰:陰絡之色應其經。


陽絡之色變無常,隨時而行。


(絡有陰陽,陰絡是陰之陰,故隨經色不變;陽絡是陽之陽,故隨時變也。平按:時上《素問》、《甲乙經》均有四字。)


寒多則?泣,?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此其常色者,謂之無病也。


(淖,丈卓反,濡甚也。解其陽絡隨時而變也,冬月寒甚,則經脈?泣,?泣不通,則陽絡壅而青黑;夏日熱甚,血氣濡甚,則陽絡熱而黃赤也。陽絡如此隨四時而變者,此為陽絡常色,謂之無病之候也。不可見而色見者,病也。平按:?泣《素問》、《甲乙經》均作凝泣。淖澤今本《甲乙經》作?澤,正統本《甲乙》作淖澤。此其,《素問》其作皆。常色者,者字袁刻作也。注則經脈,則字袁刻作雖。)


色俱見者,謂之寒熱。


黃帝曰:善。(隨一時中五色俱見者,此為寒熱之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17:10 | 只看該作者

第十卷?經脈之三

 

督脈

 

平按:此卷自卷首至兩目之下中以上,原抄殘脫,平於日本仁和寺宮御殘卷十三紙中檢出,證以《素問?骨空論》篇及本書《骨空》篇、《甲乙經?奇經八脈》篇,補在經文央字、楊注督脈起於少腹之上,而脫處復完。


惟篇中楊注缺蝕過多,無由補入,不無遺憾。謹依缺處計字空格以存真相。


自經文央字以下,見《素問》卷十六第六十《骨空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二並本書《骨空》篇。


岐伯曰:督脈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其孔溺孔之端,(此脈起少腹,循陰器,上至目內?,復上額交巔入腦,還出別下項,挾脊,入循膂絡腎,然後別從腎上而還至於腎。


《九卷》別於畜門,上額循巔,下項脊入?,絡陰器,入齊中,上入缺盆。


二經相證,督脈之逆顯然。


又按考古本,竟於此為任脈之言,而有不識,以此督■■■■■■■■■■■■■腹。


《八十一難》云:起下極之輸,並脊上行,至於風府,為陽脈之聚。


義亦同也。


庭孔,溺孔之端孔也。


平按:起於少腹,於字本書《骨空》篇無。《素問》端下有也字。)


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督脈之絡,出庭孔,別左右,循男女陰器,於篡間合,復繞於篡後也。篡音督,此■■■後也。平按:篡《甲乙經》作纂,本書《骨空》篇亦作纂,注音督,義未詳。查《骨空論》類注云:篡,交篡之義,謂兩便爭行之所,前後二陰之間。《金鑒》云:篡者,橫骨下,兩股之前,相合共結之凹,前後兩陰之間。是篡當依《甲乙經》及本書《骨空篇》作纂為合。《說文》篡似組而赤。蓋兩陰之間,有一道縫處,其狀如纂組,故謂之纂。日本醫家丹波元簡已有此說,似較篡奪之篡,於義為長,特采入以備參考。又注此下所缺三字,平擬作「兩陰前」三字。)


別繞臀,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從篡後復別兩箱繞臀,行至足少陰與足太陽中絡者,合於少陰,行於股,復貫脊屬腎也。)


與太陽起於目內?,(從腎與足太陽上行,起於目內?也。)上額交顛上,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而止。


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


(督脈與太陽兩道上至目內?,上額至顛相交已,入腦還出,別為兩箱下項,復循左右肩?之內,挾脊抵腰,循膂絡於二腎方止,男女皆同也。舊來相傳為督脈當脊中唯為一脈者,不可為正也。平按:顛《素問》、《甲乙經》作巔。《甲乙經》作膊。《素問》無而止二字。又按:《八脈考》:「督脈又別自腦下項,循肩胛,與手足太陽少陽會於大抒,第一椎下兩旁去脊中一寸五分陷中,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足證本注別兩箱循左右肩?之是,舊傳只一脈當脊中者非也。)


其少腹直上者,貫齊中央,上貫心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


(督脈起於少腹以下至額前者,從少腹至腎上行,還來至腎而止。此從少腹直上至兩目之下也。貫齊貫心入喉上頤皆為一道也,環唇以上復為二道,各當目下直瞳子,故曰中央也。平按:少腹《甲乙經》作小腹。齊中央《甲乙經》作臍中中央。兩目之下中央《甲乙經》作兩目之中。)


此生病,從少腹上衝心而痛,不得前後,為沖疝。


(從少腹上衝心痛。前後之脈為病,不得前後便,沖疝病也。)


其女子不字,?痔遺溺嗌干,督脈生病,治督脈。


(不字,母子不產病也。?痔遺溺,脈從陰器上行至咽,故為此等病也。任脈波脈行處相似,故須細別。督脈生病,療之於督脈,勿療任脈也。有本無痔字。平按:不字《素問》、《甲乙經》均作不孕。又按:《素問》王注謂衝任督三脈異名同體。《甲乙經》注云:《素問》言督脈,似謂任沖,多聞闕疑,故並載以貽後之長者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17:34 | 只看該作者

帶脈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屬帶脈,見《靈樞》卷三第十一《經別》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一下編,又見本書卷九《經脈正別》篇。


自陽明者至末,見《素問》卷十二第四十四《痿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十第四。


足少陰之正,至?中,別走太陽心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


(《八十一難》云:帶脈起於季脅,為回身一周。既言一周,亦周腰脊也,故帶脈當十四椎,束帶腰腹,故曰帶脈也。平按:太陽下《靈樞》、《甲乙經》均無心字。當字上半為蟲蝕,只剩下半田字,據《靈樞》、《甲乙經》及本注應作當。椎《靈樞》作?。注季脅袁刻作季肋,原抄及難經均作脅。又束帶腰腹袁刻作束腰帶腹。)


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主潤宗筋。


宗筋者,束肉骨而利機關。


(陽明主於水穀,故為臟腑之海,能潤宗筋,約束骨肉,利諸機關也。平按:束肉骨《素問》、《甲乙經》均作主束骨。)


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穀,(陽明以為臟腑海。衝脈血氣壯盛,故為經脈之海,主滲灌骨肉會處,益其血氣。)


與陽明合於筋陰,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


(衝脈與陽明二脈合於陰器,總聚於宗筋,宗筋即二核及莖也,復會於左右氣街,以左右陽明為主,共屬帶脈,仍絡於督脈,以帶脈為控帶也。平按:筋陰《素問》、《甲乙經》作宗筋陰陽四字。氣街《甲乙經》作氣衝。)


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


(陽明穀氣虛少,則宗筋之莖施縱,帶脈不為牽引,則筋脈施舒,故足痿。)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18:00 | 只看該作者

陰陽喬脈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其不當數者為絡,見《靈樞》卷四第十七《脈度》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二。


自陰喬陽喬至則瞑目,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一《寒熱病》篇,又見本書二十六卷《寒熱雜說》,又見《甲乙經》卷十二第四。自邪客於足陽喬至末,見《素問》卷十八第六十三《繆刺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五第三。


黃帝問曰:喬脈安起安止?


何氣營此?


(喬亦作蹺,禁嬌反,皆疾健兒。人行健疾,此脈所能,故因名也。喬,高也。此脈從足而出,以上於頭,故曰喬脈。問其終始之處,及問此脈何藏之氣也。平按:喬《靈樞》、《甲乙經》均作蹺。營此《靈樞》作榮水,《甲乙經》作營也。)


岐伯對曰:喬脈者,少陰之別,起於然骨之後,上內踝之上,(《九卷經》云:喬脈從足至目,各長七尺五寸,總二喬當一丈五尺。則知陰陽二喬俱起於跟,皆至目內?。別少陰於然骨之後,行於跟中,至於照海,上行至目內?者,名為陰喬;起於跟中,至於申脈,上行至目內?者,名曰陽喬。故《八十一難》曰:陰陽二喬皆起跟中上行。陰喬至咽,交灌衝脈;陽喬入於風池。皆起跟中上行,是同入目內?,至咽中與衝脈交,此猶言二脈行處,不言二脈終處,二脈上行終於目內?以為極也。然骨之後,即跟中也。《九卷》與《八十一難》左右並具,兩喬丈尺,義皆同也。■■■■■■是足少陰別脈也,然骨跟中■下少前大起骨也。平按:注皆起跟中,跟字袁刻誤作限。又注是足少陰上所缺六字,平擬作然骨之後跟中六字。又跟中下所缺一字,平據《甲乙經》擬作陷,袁刻作之。)


直上循陰股入陰,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鼽屬目內■,合於太陽陽喬而上行。


(入陰者,陰喬脈入陰器也,此是足少陰之別,名為陰喬,入缺盆上行。陽喬從風池、腦空,至口邊會地倉、承泣,與陰喬於目銳■相交已,別出入鼽,至目內■,陰喬與太陽、陽喬三脈合而上行之也。平按:上出人迎《甲乙經》作上循人迎。入鼽《甲乙經》作上入鼽,《靈樞》作入■,正統本《甲乙》亦作入■。)


氣並相還,則為濡目;


氣不營,則目不合。(陰陽二氣相並相還,陰盛故目中淚出濡濕也。若二氣不相營者,是則不和,陽盛故目不合也。平按:氣並《甲乙經》作氣相並。營《靈樞》作榮,下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18:2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曰:氣獨行五臟,不營六腑,何也?


(帝問陰臟,少陰別者陰喬脈所營,謂陽氣不營六腑,故致斯問也。)岐伯曰:氣之不得毋行也,(陰陽二氣,相注如環,故不得毋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陰脈營其臟,陽脈營其腑,如環之無端,莫知其紀,終而復始。


(水之東流,回環天地,故行不休也。日月起於星紀,終而復始,故行不止也。三陰之脈,營臟注陽,三陽之脈,營府注陰,陰陽相注如環,比水之流,日月之行,終而復始,莫知其紀也。平按:注日月起於星紀,日月二字原不全,依經文當是日月二字。)


其流溢之氣,內溉臟腑,外濡腠理。


(此謂二喬之氣。)


黃帝問曰:喬脈陰陽,何者當數?


(平按:《靈樞》、《甲乙經》陰陽作有陰陽,當數作當其數。)


岐伯答曰:男子數其陽,女子數其陰,當數者為經,其不當數者為絡。


黃帝曰:善。(男子以陽喬為經,以陰喬為絡;女子以陰喬為經,以陽喬為絡也。平按:當數者上《甲乙經》重其陰二字。)


陰喬陽喬,陰陽相交,陽入陰出,陰陽交於兌■,陽氣盛則■目,陰氣盛則瞑目。


(二喬交於目內■,陽喬之氣從外入內,陰喬之氣從內出外。陽喬脈盛,目■不合;陰喬脈盛,則目瞑不開矣。平按:兌■《靈樞》作目銳■。)


邪客於足陽喬,令人目痛,從內■始。


(二喬交於目銳■■,俱至目內■,故邪客痛從是內起也。平按:注銳■下所缺一字,據上注陽喬與陰喬於目銳■相交已,應作已字。從是內■起,是字恐系目字傳寫之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26:42 | 只看該作者

任脈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十第六十五《五音五味》篇。


自衝脈任脈至故須不生,見《甲乙經》卷二第二,惟編次前後稍異。


自黃赤者至末,見《甲乙經》卷一第十六。


黃帝曰:婦人之毋須者,毋血氣乎?


(欲明任脈波脈之故,因問以起。)


岐伯曰:任脈波脈,皆起於胞中,上循脊裡,為經絡海。


(此經任脈起於胞中,紀絡於唇口。皇甫謐錄《素問經》任脈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呂廣所注《八十一難》本,言任脈與皇甫謐所錄文同。檢《素問》無此文,唯《八十一難》有前所說。又呂廣所注《八十一難》本云:任脈起於胞門子戶,挾臍上行至胸中。《九卷》又云:會厭之脈,上經任脈。但中極之下,即是胞中,亦是胞門子戶,是則任脈起處同也。《八十一難》一至胸中,一至咽喉。此經所言別絡唇口。又云:會厭之脈,上經任脈。是循胸至咽,言其行處,未為終處,至脈絡唇口,滿四尺五寸,方為極也。又《八十一難》任脈亦■■。又《明堂》言目下巨■、承泣左右四穴,有陽喬脈任脈之會,則知任脈亦有分歧上行者也。又任沖二脈上行雖別,行處終始其經是同也。舊來為圖,任脈唯為一道,衝脈分脈兩箱,此亦不可依也。此脈上行,為經絡海,任維諸脈,故曰任脈。胞下為膀胱,膀胱包尿,是以稱胞,即尿脬也。胞門與子戶相近,任沖二脈起於中也。脊裡,謂不行皮肉中也。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五絡脈、皮部諸絡,皆以任沖二脈血氣為大,故為海。平按:任脈波脈《靈樞》、《甲乙經》作衝脈任脈者。循脊《靈樞》作循背。海上《靈樞》、《甲乙經》均有之字。又注任脈亦下所缺二字,據《難經》任脈起中極之下,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擬作上行二字。又上經任脈,兩經字袁刻均作於。分脈兩箱,脈字作腋。不行皮肉中,行字作下。皮部諸絡,絡字作脈。)


其浮而外者,循腹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


(任沖二脈,從胞中起,分為二道:一道後行,內著脊裡而上;一道前行,浮外循腹上絡唇口也。平按《靈樞》腹下有右字。)


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澹滲皮膚,生豪毛。


(任沖之血獨盛,則澹聚滲入皮膚,生豪及毛。毛,即須發及身毛也。平按:澹滲《甲乙經》作滲灌。)


今婦人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故也,任沖之脈,不營其口唇,故須不生焉。


(婦人氣多血少,任沖少血,故不得營口以生豪毛也。平按:今婦人生,《靈樞》生上有之字,《甲乙經》無今生二字。數脫上《甲乙經》有月水下三字,脫血下有任沖並傷四字,須上有髭字。)


黃帝曰:士人有其傷於陰,陰氣絕而不起,陰不用,然其須不去,其故何也?


宮者之所獨去,何也?


愿聞其故也。


(士人或有自傷其陰,不能復起,然髭須不落。宮刑之法傷者,陰亦不起,何因須獨去之也?平按:陰不用《甲乙經》作陰不為用。宮《靈樞》、《甲乙經》均作宦,下同。按注宮刑之法,《尚書?呂刑》五刑中有宮刑,即腐刑。宦《說文》訓仕,《左傳》宦三年矣,訓學。雖後世有宦官,惟聞有自宮而為宦者,未嘗設有宦刑。宮刑二字連稱,應以宮字為允。)


岐伯曰:宮者去其宗筋,傷其衝脈,血瀉不復,肉膚內結,口唇不營,故須不生。


(人有去其陰莖,仍有髭須,去其陰核,須必去者,則知陰核並莖為宗筋也。去其宗筋,瀉血過多,膚肉結澀,內不營其口,以無其血,故須不生也。平按:寫《甲乙經》作瀉。肉膚《靈樞》、《甲乙經》作皮膚,口唇均作唇口。須上《甲乙經》有髭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0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28:0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其病天宮者,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須不生,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故天之所不足也,其任沖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口唇不營,故須不生。


(人有天然形者,未嘗被傷,其血不脫而須不生者,此以天然不足於血,宗筋不成,故須不生也。平按:其病《靈樞》作有病。注天然形,袁刻形作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28:33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善哉乎!聖人之通萬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聲之鼓響,聞其音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萬物之精?


(見表而知裡,睹微而識著,瞻日月而見光影,聽音聲而解鼓響,聞五聲而通萬形,察五色而辨血氣者,非岐伯至聖,通萬物之精,孰能若此也?)


是故聖人視其真色,黃赤者多熱氣,青白者少熱氣,黑色者多血少氣。


(表內不誤,故曰真色。黃赤,太陽陽明之色,故多熱也。青白,少陽陽明之色,故少熱也。黑為陰色,故多血少氣也。平按:真色《靈樞》作顏色。)


美眉者太陽多血,通■極發者少陽多血,美須者陽明多血,此其時然也。


(太陽之血營眉,故美眉之人,即知太陽多血。少陽之血營通■,故少陽行處通■多,則知少陽多血也。通■,頰上毛也。須美者則知陽明多血,須謂頤下毛也。乃是其見眉須,則知血氣多少也。平按:通■極發《靈樞》、《甲乙經》作通髯極發。注乃是其見眉須,袁刻脫其須二字。)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多氣少血,陽明常多血氣,厥陰常多氣少血,少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氣,此天之常數也。


(手足少陰太陽多血少氣,以陰多陽少也。手足厥陰少陽多氣少血,以陽多陰少也。手足太陰陽明多血氣,以陰陽俱多穀氣故也。此又授人血氣多少之常數也。平按:陽明常多血氣《靈樞》、《甲乙經》作多血多氣,袁刻作多血少氣。太陰常多血氣《靈樞》作常多血少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29:13 | 只看該作者

衝脈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孰能■之,見《靈樞》卷六第三十八《逆順肥瘦》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二。


自黃帝曰愿聞人之五臟至末,見《素問》卷十一第三十九《舉痛論》篇。


黃帝曰:脈行之逆順奈何?


(血氣相注,如環無端,未知行身逆順如何也?)


岐伯曰:手之三陰,從臟起手;


(夫衝脈亦起於胞中,上行循腹而絡唇口,故經曰:任脈波脈,皆起於胞中,上絡唇口。是為衝脈上行與任脈同。《素問》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呂廣注《八十一難》本云:衝脈起於關元,隨腹裡直上,至咽喉中。皇甫謐錄《素問》云:衝脈起於氣街,並陽明之經,挾臍上行,至胸中而散。此是《八十一難》說,檢《素問》無文,或可出於別本。氣街近在關元之下,衝脈氣街即入關元上行,雖不言至咽,其義亦同也。《素問》又云:衝脈與陽明宗筋會於氣街。即衝脈與陽明宗筋會氣街已,並陽明之經而上,其義不異也。《九卷經》又云:衝脈者,十二經之海也,與少陰之本絡,起於腎下,出於氣街,循陰股內廉,邪入■中,循脛骨內廉,並少陰之經,下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其別者,邪入踝,出屬、跗上,入大指之間,注諸絡以溫足脛,此脈之常動者也。前云衝脈十二經海,黃帝謂跗上動者為足少陰,岐伯別之以為衝脈常動。前云上絡唇口,此云上出頏顙。此云注少陰大絡出氣街,前云起於腎下出氣街。此云下至內踝之屬而別,前云入內踝之後入足下。前云出屬跗上入大指間,此云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其義並同也。沖,壯盛兒。其脈起於臍下,一道下行入足指間,一道上行絡於唇口,其氣壯盛,故曰衝脈也。脈從身出向四肢為順,從四肢上身為逆也。臟,謂心肺。心肺在內,故為陰也。心肺之陰,起於三脈向手,故曰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此為從陰之陽,終為陽中之陰也。平按:起《靈樞》、《甲乙經》均作走。注上行循腹,袁刻脫行字。至咽喉中,袁刻脫中字。注少陰大絡,袁刻脫注字。出氣街,袁刻脫出字。沖壯盛兒袁刻作則沖壯興盛。上身為逆,袁刻身作行。)


手之三陽,從手至頭。


(手之三陰之脈,從臟受得血氣,流極手指端已,變而為陽,名手三陽,從手上頭,此為從陽之陽,終為陽中之陽者也。平按:至《靈樞》、《甲乙經》作走。)


足之三陽,從頭走足;


(手之三陽至頭,曲屈向足,至足指端,從陽之陰,終為陰中之陽也。平按:頭《甲乙經》作項。)


足之三陰,從足走腹。


(足之三陽下行至足指極已,變而生足之三陰,上至胸腹,從陰之陰,終為陰中之陰也。復從臟走手,如環無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29:30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少陰之脈獨下行何也?


(足之三陰從足上行,常見跗上動脈,謂是足少陰下行動脈,故致斯問也。平按:注足少陰,少字袁刻誤作三。)


岐伯曰:不然。


(臍下腎間動氣,人之生命,是十二經脈根本。此衝脈血海,是五臟六腑十二經脈之海也,滲於諸陽,灌於諸精,故五臟六腑皆稟而有之,則是臍下動氣在於胞也。衝脈起於胞中,為經脈海,當知衝脈從動氣生,上下行者為衝脈也。其下行者,雖注少陰大絡下行,然不是少陰脈,故曰不然也。平按:注根本,本字袁刻作者。又衝脈起於胞中至從動氣生,袁刻脫此十八字。)


夫衝脈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五臟六腑皆稟焉。


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


(衝脈,氣滲諸陽,血灌諸精。精者,目中五臟之精。平按:精《甲乙經》作陰。)


其下者,注少陰之大絡,出之於氣街,循陰股內廉,入■中,伏行■骨內,下至內踝之屬而別;


其下者,並於少陰之經,滲三陰;


其前者,伏行出跗屬,下循跗入大指間,滲諸絡而溫肌肉,故別絡結則跗上不動,不動則厥,厥則寒矣。


(脛骨與跗骨相連之處曰屬也。至此分為二道:一道後而下者,並少陰經,循於小絡,滲入三陰之中;其前而下者,至跗屬,循跗下入大指間,滲入諸陽絡,溫於足脛肌肉。故衝脈之絡,結約不通,則跗上衝脈不動,不動則衛氣不行,失逆名厥,故足寒也。平按:氣街《甲乙經》作氣衝。入■中《甲乙經》作斜入■中。《靈樞》作■,《甲乙經》作髀。內踝之屬,《靈樞》、《甲乙經》屬上有後字。並於少陰,並《甲乙經》作至。三陰上原脫滲字,據本注補入。跗屬《甲乙經》作屬跗。則跗上不動,袁刻脫上字。又注衛氣袁刻作沖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29:4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何以明之?


(帝謂少陰下行至跗常動,岐伯乃言衝脈下行至跗上常動者,未知以何明之令人知也。)


岐伯曰:以言■之,切而驗之,其非必動,然後乃可以明逆順之行也。


(欲知衝脈下行常動非少陰者,凡有二法:一則以言談■衝脈少陰有動不動,二則以手切按,上動者為衝脈,不動者為少陰。少陰逆而上行,衝脈順而下行,則逆順明也。平按:以言《靈樞》作五官二字。《靈樞》作導,道藏本《靈樞》作■,《甲乙經》作道。)


黃帝曰:窘乎哉!


聖人之為道也,明於日月,徹於豪厘,其非夫子孰能■之?


(窘,急也。聖人知慧通達之明於日月,故能徹照豪厘之微,如此非岐伯之鑒,誰能言也?平按:徹《靈樞》作微。)


黃帝曰:


愿聞人之五臟卒痛,何氣使然?


或動喘應手者奈何?


岐伯對曰: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則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矣。


(平按:動喘《素問》作喘動。直上二字下,《素問》有寒氣客三字。脈不通下,《素問》復有脈不通三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3:33: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精靈 於 2013-3-20 20:41 編輯

陰陽維脈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一第四十一《刺腰痛篇》,又見《甲乙經》卷九第八。


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弗然脈腫,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下間上地一尺所。


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二寸,太陰之前,與陰維會


(《八十一難》云:陽維起於諸脈之會,則諸陽脈會也;陰維起於諸陰之交,則三陰交也。陽維維於陽,綱維諸陽之脈也;陰維維於陰,綱維諸陰之脈也。陰陽不能相維,則倀然失志,不能自持,陽不維於陽,陰不維於陰也。陽維陰維綺絡於身,溢蓄不能還流溉灌,諸經血脈隆盛,溢入八脈而不還也。■下間上地一尺所,即陽交穴,陽維■也。陰維會即築賓穴,陰維■也。平按:《素問》、《甲乙經》弗然脈腫作怫然腫,上地作去地。《素問》二寸作五寸。《素問》、《甲乙經》太陰作少陰,陰維會作陰維之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41:41 | 只看該作者

經脈標本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八第五十二《衛氣》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四。


黃帝曰:五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也。


(腎藏精也,心藏神也,肝藏魂也,肺藏魄也。脾藏意智為五藏本,所以不論也。)


六腑者,所以受水穀而行化物者也。


(膽之府,唯受所化木精汁三合,不能化物也,今就多者為言耳。平按:行化《甲乙經》無行字。)


其氣內入於五臟,而外絡支節。


(六腑穀氣,化為血氣,內即入於五臟,資其血氣,外則行於分肉,經絡支節也。平按:入於二字《靈樞》作干,《甲乙經》作循。)


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


其精氣之行於經者,為營氣。


(六腑所受水穀,變化為氣,凡有二別:起胃上口,其悍氣浮而行者,不入經脈之中,晝從於目,行於四肢分肉之間二十五周,夜行五臟二十五周,一日一夜行五十周,以衛於身,故曰衛氣;其穀之精氣,起於中焦,亦並胃上口行於脈中,一日一夜亦五十周,以營於身,故曰營氣也。)


陰陽相隨,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混乎孰能窮之?


(浮氣為陽為衛,隨陰從外貫內;精氣為陰為營,隨陽從內貫外也。陰陽相貫成和,莫知終始,故如環無端也。平按:混乎《靈樞》、《甲乙經》作亭亭淳淳乎。)


然其分別陰陽,皆有標本虛實所離之處。


(夫陰陽之氣在於身也,即有標有本,有虛有實,有所歷之處也。)


能別陰陽十二經者,知病之所生。


(十二經脈有陰有陽,能知十二經脈標本所在,則知邪入病生所由也。)


知候虛實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十二經脈,上實下虛病在下,下實上虛病在其上,虛實為病,高下可知也。平按:《靈樞》、《甲乙經》無知字。)


知六腑之氣街者,能解經結挈紹於門戶。


(街,六腑氣行要道也。門戶,輸穴也。六腑,陽也。能知六腑氣行要道,即能挈繼輸穴門戶解結者也。紹,繼也。平按:解上《靈樞》、《甲乙經》有知字。經結挈《靈樞》作結契二字,《甲乙經》作結,無經挈二字。)


能知虛實之堅■者,知補瀉之所在。


(知虛為■,知實為堅,即能瀉堅補■也。■,而免反,柔也。平按:《甲乙經》無能字。實《靈樞》作石。《靈樞》作軟,《甲乙經》作濡。)


能知六經標本者,可以無惑於天下。


(三陰三陽,故曰六經也。標本則根條。知六經脈根條,則天下皆同,所以不惑者也。)


岐伯曰:博哉聖帝之論!


臣請盡意悉言之。


(贊帝所知極物之理也。盡意,欲窮所知也。悉言,欲極其理也。平按:《甲乙經》無盡意二字。)


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標在兩緩命門。


命門者,目也。


(血氣所出,皆從臟腑而起,今六經之本皆在四肢,其標在掖肝輸以上,何也?然氣生雖從腑臟為根,末在四肢,比天生物,流氣從天,根成地也。跟上五寸,當承筋下,足跟上,是足太陽脈為根之處也。其末行於天柱,至二目內■,以為標末也。腎為命門,上通太陽於目,故目為命門。緩,大也,命門為大故也。平按:緩《靈樞》、《甲乙經》作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42:12 | 只看該作者

足少陽

 

足少陽之本,在竅陰之間,標在窗籠之前。


窗籠者,耳也。


(足少陽脈為根在竅陰,其末上出天窗,支入耳中,出走耳前,即在窗籠之前也。以耳為身窗舍,籠音聾,故曰窗籠也。)


足陽明之本,在厲兌,標在人迎頰下,上俠頏顙。


(足陽明之為根厲兌,其末上至人迎頰下也。平按:《甲乙經》頰下上俠作上挾二字,《靈樞》無下上二字。)


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標在背輸與舌本。


(足太陰脈出足大趾端內側,行於內踝下微前商丘,上於內踝,近於中封。中封雖是厥陰所行,太陰為根,此中封之前四寸之中也。末在背第十一椎兩箱一寸半脾輸,及連舌本,散在舌下也。平按:《甲乙經》無上字。輸《靈樞》、《甲乙經》均作■,下同,不再舉。又按:《靈樞》足陽明、足太陰兩段在足厥陰後。)


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下二寸中,標在背輸與舌下兩脈。


(足少陰脈起小指下,邪起趣足心,至內踝下二寸為根也。末在背第四椎兩箱一寸半腎輸,及循喉嚨,挾舌本也。平按:二寸《靈樞》、《甲乙經》作上三寸。注第四椎,據本書《氣穴》篇及《靈樞?背■》篇,應作第十四椎。一寸半袁刻誤作一尺半。又按:《甲乙經》足少陰一段在足少陽前。)


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所,標在背輸。


(足厥陰脈起於大指■毛之上,行大指歧內行間上五寸之中為根也。末在背第九椎兩箱一寸半肝輸也。平按:《甲乙經》足厥陰一段在足太陰前。)


手太陽之本,在外踝之後,標在命門之上三寸。


(手太陽脈起於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外踝之後為根也。手腕之處,當大指者為內踝,當小指者為外踝也。其末在目上三寸也。平按:三寸《靈樞》、《甲乙經》均作一寸。)


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標在耳後上角下外■。


(手少陽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間上二寸之中為根也。末在耳後完骨,枕骨下,發際上,出耳上角,下至外■也。平按:二寸《甲乙經》作三寸。注出兩指間,出字袁刻作在。)


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別陽,標在頰下合於鉗上。


(手陽明脈起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至肘外廉骨中,上至背■,背手陽明絡,名曰別陽,以下至肘骨中,為手陽明本也。末在頰下一寸,人迎後,扶突上,名為鉗。鉗,頸鐵也,當此鐵處,名為鉗上。渠廉反。平按:頰《靈樞》作顏,《甲乙經》作腋。)


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標在掖內動脈。


(手太陰脈出大指次指之端,上至寸口為根也。末在掖下天府動脈也。平按:掖《靈樞》、《甲乙經》作腋。內動脈,《靈樞》脈作也,《甲乙經》內上有下字。)


手少陰之本,在兌骨之端,標在背輸。


(手少陰脈出於手小指之端,上至腕後兌骨之端神門穴為根也。末在於背第五椎下兩旁一寸半心輸。問曰:少陰無輸,何以此中有輸?答曰:少陰無輸,謂無五行五輸,不言無背輸也,故此中有背輸也。若依《明堂》,少陰有五輸,如別所解也。平按:兌《靈樞》作銳。注末在於背,袁刻脫於字。答曰少陰無輸,袁刻無作天。)


手心主之本,在掌後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腋下三寸。


(手心主脈出中指之端,上行至於掌後兩筋之間,間使上下二寸之中為根也。末在掖下三寸天池也。平按:《甲乙經》無二寸中三字。《靈樞》掖下重下字。)


凡候此者,下虛則厥,下盛則熱痛;上虛則眩,上盛則熱痛。


(此,謂本標也。下則本也。標即上也。諸本陽虛者,手足皆冷為寒厥;諸本陽盛,則手足熱痛為熱厥也。諸標陰虛,則為眩冒;諸標陰盛,則頭項熱痛也。平按:《甲乙經》下虛上有主字。下盛則熱痛,《靈樞》、《甲乙》均無痛字。)


故實者絕而止之,虛者引而起之。


(陰陽盛實,絕瀉止其盛也。陰陽虛者,引氣而補起也。平按:實《靈樞》作石。)


請言氣街:(街,道也。補瀉之法,須依血氣之道,故請言之也。)


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氣有街。


(胸、腹、頭、■四種,身之要也;四處氣行之道,謂之街也。平按:《靈樞》作脛,《甲乙經》作■。)


故氣在頭者,止之於腦,(腦為頭氣之街,故頭有氣,止百會也。平按:止《甲乙經》作上,下同。)


氣在胸者,止之膺與背輸。


(膺中肺輸,為胸氣之街,故胸中有氣,取此二輸也。平按:《甲乙經》胸下有中字。)


氣在腹者,止之於背輸與衝脈於齊左右之動者。


(脾輸及臍左右衝脈,以為腹氣之街,若腹中有氣,取此二輸也。平按:動下《靈樞》、《甲乙經》有脈字。)


氣在■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下。


(三陰氣街,並與承山,至踝上下,以為■氣之街,若■有氣,取此三處也。平按:上下《靈樞》、《甲乙經》作上以下。)


取此者用豪針,(取此四街之氣,宜用第七豪針也。平按:注四街袁刻誤作四時。)


必先按而在久,應於手,乃刺而予之。


(刺氣街法也,皆須按之良久,或手下痛,或手下脈動應手知已,然後予行補瀉之。平按:在久二字《甲乙經》作久存之三字。注或手下痛,袁刻脫手字。或手下脈動袁刻作動脈。)


所治者,謂頭痛眩,腹中痛滿暴脹,(頭痛眩仆,可止之於腦,頭氣街也。腹中痛等,取之於胸及腹氣街也。平按:治《甲乙經》作刺。腹中痛滿《靈樞》、《甲乙經》作腹痛中滿。)


及有新積痛可移者,易已也;


積不痛者,難已也。


(胸腹之中有積病而可移者,易已;積而不痛、不可移者,難已也。平按:積痛,痛字《甲乙經》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42:47 | 只看該作者

經脈根結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二第五《根結》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五。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相移,陰陽之道,孰少孰多?


(推前後皆有其問,此中義例須說,岐伯即亦不待於問也。二儀之氣交泰,故曰相感。陰盛移為陽,陽盛移為陰,故陰陽之氣,不可偏為多少也。平按:《靈樞》作暖,《甲乙經》作熱。注岐伯二字袁刻脫。)陰道偶而陽道奇,(陽為天道,其數奇也;陰為地道,其數偶也。)


發於春夏,陰氣少而陽氣多,陰陽不調,何補何瀉?


(有病發於春夏,春夏陽多陰少,是為陰陽不調,若為補瀉也?)


發於秋冬,陽氣少而陰氣多,陰氣盛而陽氣衰,則莖葉枯槁,濕而下HT■,陰陽相移,何補何瀉?


(有病發於秋冬,秋冬陰多陽少,陽氣衰故莖葉枯槁,陰氣盛故津液HT■根,是亦陰陽相移,多少不同,若為補瀉也?平按:濕而下HT■《靈樞》、《甲乙經》作濕雨下歸。考HT■與浸同,漬也。)


奇邪離經,不可勝數,(風寒暑濕,百端奇異,侵經絡為病,萬類千殊,故不可勝數也。離,歷也。)


不知根結五臟六腑,折關敗樞開闔而走,陰陽大失,不可復取。


(根,本也。結,系也。人之不知根結是臟腑之要,故邪離經脈,折太陽骨節關,亦敗少陽筋骨維樞,及開陽明之闔,胃及太陽氣有失泄也。良以不知根結,令關樞闔不得有守,故陰陽失於綱紀,病成不可復取也。)


(平按:注骨節關,關字袁刻誤作開。又關樞闔袁刻誤作開樞闔。)


九針之要,在於終始,故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針道絕滅。


(終始,根結也。知根結之言,即一言也。平按:要字上《靈樞》有玄字。故知《靈樞》作故能知,《甲乙經》作能知。絕滅《靈樞》作咸絕,《甲乙經》作絕矣。)


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


(此太陽根結與標本同,唯從至陰上跟上五寸為本有異耳。平按:命門下《靈樞》、《甲乙經》有「命門者目也」五字。)


陽明根於厲兌,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也。


(此與標本終始同也。平按:顙大《甲乙經》作頏顙。)


少陽根於竅陰,結於窗籠。


(亦與標本同也。平按:窗籠下《靈樞》有「窗籠者耳中也」六字,《甲乙經》同,惟無中字。)


太陽為關,陽明為闔,少陰為樞。


(三陰三陽之■■身為門,營衛身也。門有三種:一者門關,比之太陽;二者門扉,比之陽明;三者門樞,比之少陽也。平按:為關《靈樞》、《甲乙經》均作為開,說見前《陰陽合》篇。注身上所缺二字,謹擬作「脈於」二字。)


關折則肉節而暴疾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陽,視有餘不足。


■者,肉宛■而弱。


(太陽主骨氣為關,故骨氣折,肉節內敗。■音獨,胎生內敗曰■。肉節內敗,故暴病起。暴病起者,則知太陽關折,所以調太陽也。平按:《靈樞》作瀆,《甲乙經》作「潰緩」二字。肉宛■《靈樞》作皮肉宛■,《甲乙經》作皮肉緩■。注骨氣折下,袁刻脫「肉節內敗」四字。)


闔折則氣無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陽明,視有餘不足。


(陽明主肉主氣,故肉氣折損,則正氣不能禁用,即身痿厥,痿而不收,則知陽明闔折也。平按:疾《甲乙經》作病。)


無所止息者,謂真氣稽留,邪氣居之。


(能止氣不泄,能行氣滋息者,真氣之要也。陽明闔折,則真氣稽留不用,故邪氣居之,痿疾起也。平按:注要下別本有用字。)


樞折則骨繇而不安於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餘不足。


(少陽主筋,筋以約束骨節。骨節氣弛,無所約束,故骨搖。骨搖,則知少陽樞折也。平按:《甲乙經》繇作搖,不安作不能安。)


骨繇者,節緩而不收。


所謂骨繇者,搖也,當竅其本。


(骨節緩而搖動。竅音核。診候研竅,得其病源,然後取之也。平按:不收下《甲乙經》有者字,無「骨繇者」及「所謂骨繇者搖也」十字。竅《靈樞》作窮。)


太陰根於隱白,結於太倉。


(隱白,足大趾端。太倉,在■中管穴,與標本不同。平按:隱白《甲乙經》作陰白,恐誤。注中管上所缺一字,袁刻作脘,按中管穴,本書作中管,《甲乙經》作中脘,即太倉穴,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與齊之中,乃任脈腹自鳩尾十五穴之一,謹擬作腹。)


少陰根於涌泉,結於廉泉。


(少陰先出涌泉為根,行至踝下二寸中為本,上行至結喉上廉泉為結,上至舌本及腎輸為標,有此不同也。平按:涌《靈樞》、《甲乙經》作。注上至舌本,袁刻上作止。)


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英,終於膻中。


(厥陰先出大敦為根,行至行間上五寸所為本,行至玉英膻中為結,後至肝輸為標,有此不同也。平按:終《靈樞》、《甲乙》作絡。厥陰一段《甲乙經》在少陰之前。)


太陰為關,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門有二種,有內門外門,三陰為內門,三陽為外門。內門關者,謂是太陰;內門闔者,謂是厥陰;內門樞者,謂是少陰也。平按:關《靈樞》、《甲乙經》作開,下同,說見前。)


關折則倉廩無所輸鬲洞者,取之太陰,視有餘不足,故關折者氣不足而生病。


(太陰主水穀以資身肉,太陰脈氣關折,則水穀無由得行,故曰倉無輸也。以無所輸,膈氣虛弱,洞泄無禁,故氣不足而生病也。平按:《靈樞》、《甲乙經》鬲作膈,洞下復有膈洞二字。)


闔折則氣施而喜悲,悲者取之厥陰,視有餘不足。


(厥陰主筋,厥陰筋氣緩縱,則無禁喜悲。平按:施《靈樞》作絕,《甲乙經》作弛。喜《甲乙經》作善。)


樞折則脈有所結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陰,視有餘不足,有結者皆取之。


(少陰主骨,骨氣有損,則少陰之脈不流,故有所結不通。結,即少陰絡結也。平按:皆取之下,《靈樞》有不足二字。)


足太陽根於至陰,流於京骨,注於昆侖,入於天柱、飛陽也。


(輸穴之中,言六陽之脈,流井滎輸原經合五行次第至身為極。今此手足六陽,從根至入,流注上行,與《本輸》及《明堂流注》有所不同。此中根者皆當彼所出,此中流者皆當彼所過,唯手太陽流,不在完骨之過,移當彼經陽谷之行,疑其此經異耳。此中注者皆當彼行,唯足陽明不當解谿之行,移當彼合下陵,亦謂此經異耳。此中入者並與彼不同,六陽之脈皆從手足指端為根,上絡行至其別走大絡稱入。入有二處,一入大絡,一道上行至頭入諸天柱,唯手足陽明至頸,於前人迎扶突。《流注》以所出為井,此為根者,井為出水之處,故根即井也。天柱,挾項大筋外廉陷中,足太陽之正經也。飛陽在足外踝上七寸,足太陽之大絡也。平按:流《靈樞》作溜,下同,不再舉。注稱入入三字,袁刻空三格。)足少陽根於竅陰,流於丘虛,注於陽輔,入於天容、光明也。(天容在耳下曲頰後,足少陽正經也。光明在外踝上七寸,足少陽大絡也。平按:竅陰《甲乙經》作竅陽。)


足陽明根於厲兌,流於衝陽,注於下陵,入於人迎、豐隆也。


(人迎在結喉旁大脈動應手,足陽明正經也。豐隆在足外踝上八寸■外廉陷者中,足陽明之大絡也。)


手太陽根於少澤,流於陽谷,注於少海,入天窗、支正也。


(天窗在曲頰下扶突後動應手陷者中,手太陽之正經也。支正在腕後五寸,手太陽之大絡也。平按:陽谷《甲乙經》作■穀。)


手少陽根於關衝,流於陽池,注於支溝,入天牖、外關也。


(天牖在頸,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發際上,手少陽正經也。外關在腕後三寸空中一寸,手少陽之大絡也。)


手陽明根於商陽,流於合骨,注於陽谿,入扶突、偏歷也。


(扶突在曲頰下一寸人迎後,手陽明正經也。偏歷在腕後三寸,手陽明之大絡也。)


此所謂根十二經者,盛絡者皆當取之。


(此根入經,唯有六陽;具而論者,更有六陰之脈,言其略耳。此謂根者,皆是三經,循此十二正經,旁有絡脈血之盛者,皆當其部內量而取之。平按《靈樞》、《甲乙經》無根字。盛絡《甲乙經》作絡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44:44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一卷?輸穴

 

本輸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一第二《本輸》篇,自肺出少商以下,散見於《甲乙經》卷三第二十四至三十五等篇,惟意義多同,而編次前後、文法繁簡有異。


自肺合大腸至所合者也,見《甲乙經》卷一第三。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脈之所終始,(手之三陰,始之於胸,終於手指;手之三陽,始於手指,終之於頭。足之三陽,始起於頭,終之於足;足之三陰,始起於足,終之於腹。平按:經脈《靈樞》作經絡。)


絡脈之所別起,(十五絡脈,皆從臟腑正經別走相入。平按:別起《靈樞》作別處。)


五輸之所留止,(各從井出,留止於合。平按:《靈樞》無止字。)


五臟六腑之所與合,(五臟六經為裡,六腑六經為表,表裡合也。平按:《靈樞》無五臟二字。)


四時之所出入,(秋冬,陽氣從皮外入至骨髓,陰氣出至皮外;春夏,陰氣從皮外入至骨髓,陽氣出至皮外。)


臟腑之所流行,(臟腑出於營衛二氣,流行於身也。平按:《靈樞》臟腑作五臟,流行作溜處。)


闊數之度,(營衛所行闊數度量。)


淺深之狀,(絡脈為淺,經脈為深。)


高下所至,愿聞其解。


(經脈高上於頭,下至於足。此之九義,並請聞之。)


岐伯答曰:請言其次。


(次者,井滎輸經合等陰陽五行次第也。)


肺出少商,少商者,手大指內側也,為井;


(肺脈從臟而起,出至大指次指之端,今至大指之端,還入於臟,此依經脈順行從手逆數之法也。井者,古者以泉源出水之處為井也,掘地得水之後,仍以本為名,故曰井也。人之血氣出於四肢,故脈出處以為井也。手足三陰皆以木為井,相生至於水之合也;手足三陽皆以金為井,相生至於土之合也。所謂陰脈出陽,至陰而合,陽脈出陰,至土而合也。平按:指下《靈樞》、《甲乙經》有端字,井下《靈樞》有木字。)


溜於魚際,魚際者,手魚也,為滎;


(腕前大節之後,狀若魚形,故曰手魚也。脈出少商,溢入魚際,故為滎也。焉迥反。)


注於太泉,太泉者,魚後下陷者之中也,為輸;


(輸,送致聚也。《八十一難》曰:五臟輸者,三焦行氣之所留止。故肺氣與三焦之氣送致聚於此處,故名為輸也。平按:太泉《靈樞》、《甲乙》作太淵,說見前。下字《靈樞》作一寸二字,輸作■,《甲乙》作俞,下同,不再舉。)


行於經渠,經渠者,寸口之中也,動而不居,為經;


(寸口之中,十二經脈歷於渠洫,故曰經渠。居,停也。太陰之脈動於寸口不息,故曰不居。經者,通也,肺氣至此常通,故曰經也。平按:行於經渠上《千金》有「過於列缺為源」六字。)


入於尺澤,尺澤者,肘中之動脈也,為合,手太陰經也。


(如水出井,以至海為合,脈出指井,至此合於本臟之氣,故名為合,解余十輸,皆放於此。諸輸穴名義,已《明堂》具釋也。)


心出中衝,中衝者,手中指之端也,為井;


溜於勞宮,勞宮者,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為滎;


(《明堂》一名五星也,掌中動脈也。平按:心《甲乙》作心主。《靈樞》井下有木字。)


注於大陵,大陵者,掌後兩骨之間方下者也,為輸;


平按:為輸下《千金》有過於內關為源六字。


兩骨之間方下者也《甲乙》作兩筋間陷者中。


行於間使,間使道兩筋之間,三寸之中也,有過則至,無過則止,為經;


(方下,陷中也。三寸之中者,三寸之際也。有虛實之過,則氣使至此;無過不至,故止也。《明堂》此手心主經下,有手少陰五輸,此經所說心不受邪,故手少陰無輸也。平按:道上《靈樞》有之字。)


入於曲澤,曲澤者,肘內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為合,手心主經也。肝出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為井;


(足大趾端及三毛皆是大敦,厥陰脈井也。平按:屈而得之《甲乙》作屈肘得之。手心主《靈樞》作手少陰。井下《靈樞》有木字。)


溜於行間,行間者,大指之間也,為滎;


(《明堂》足厥陰脈動應手也。平按:《靈樞》大指上有足字。)


注於太衝,太衝者,在行間上二寸陷者之中也,為輸;


(《明堂》本節後二寸或一寸半陷中也。平按:《靈樞》行間上無者在二字。)


行於中封,中封者,在內踝前一寸半陷者中也,使逆則宛,使和則通,搖足而得之,為經;


(氣行曰使。宛,不伸也,塞也。《明堂》內踝前一寸,仰足而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也。平按:《千金》過於中封為源,行於中■為經。與此不同。)


入於曲泉,曲泉者,輔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厥陰經也。


(《明堂》在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中也。)


脾出隱白,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為井;


溜於太都,太都者,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為滎;


注於太白,太白者,核骨之下也,為輸;


(核骨在大指本節之後,然骨之前高骨是也。核,莖革反。平按:《靈樞》井下有木字,太都作大都。核袁刻誤作腕,注同。注,核莖革反,袁刻無此四字。)


行於商丘,商丘者,內踝下陷者之中也,為經;


(《明堂》足內踝下微前。平按:行於商丘上《千金》有過於公孫為源六字。)


入於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者,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也,屈伸而得之,為合,足太陰經也。


(膝下內側輔骨下也。平按:《靈樞》無屈字,太陰下無經字。)


腎出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為井;


(《明堂》一名地沖也。平按:涌泉《靈樞》、《甲乙》作?泉。井下《靈樞》有木字。)


溜於然谷,然谷者,然骨之下也,為滎;


(《明堂》一名龍泉,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即此大骨為然骨。)


注於太谿,太谿者,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者之中也,為輸;


(《明堂》跟骨上動脈也。平按:《靈樞》太谿作大溪,陷下無「者之」二字。為輸下《千金》有「過於水泉為源」六字。)


行於復留,復留者,上踝二寸,動而不休也,為經;


(《明堂》一名昌陽,一名伏白,足少陰脈,動不休也。平按:復留《甲乙》作復溜。踝上《靈樞》、《甲乙》有內字。二寸下《甲乙》有陷者中三字。)


入於陰谷,陰谷者,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足少陰經也。


(《明堂》在膝內輔骨之後。按應手,謂按之手下覺異也。)


膀胱出於至陰,至陰者,足小指之端也,為井;


(《明堂》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也。平按:《靈樞》井下有金字。)


溜於通谷,通谷者,本節之前,為滎;


(《明堂》通谷者,小指外側,本節前陷中也。平按:前下《靈樞》有外側也三字。)


注於束骨,束骨者,本節之後也,為輸;


(《明堂》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也。平按:後下《靈樞》有「陷者中」三字。)


過於京骨,京骨者,外踝之下也,為原;


(齊下動氣者,人之生命,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主行三氣,經營五臟六腑。故原者,三焦之尊稱也,是以五臟六腑皆有原也。肺之原出太泉,心之原出大陵也,肝之原出太衝,脾之原出太白,腎之原出大溪,手少陰經原出神門掌後兌骨之端。此皆以輸為原者,以輸是三焦所行之氣留止處也。六腑原者,膽原出丘虛,胃原出衝陽,大腸原出合骨,小腸原出完骨,膀胱原出京骨,三焦原出陽池。六腑者陽也,三焦行於諸陽,故置一輸名原,不應五時也。所以腑有六輸,亦與三焦共一氣也。■平按:外踝《靈樞》作「外側大骨」四字。原《千金》作源,下同。)


行於昆侖,昆侖者,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也,為經;


入於委中,委中者,?中也,為合,委而取之,足太陽經也。


(《明堂》在■中央約文中動脈也。平按:「之上」下《甲乙》有「陷中細脈動應手」七字。《靈樞》■中也,也作央,太陽下無經字。)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


(《明堂》足小指次指端去爪甲角如韭葉。平按:井下《靈樞》有金字。)


溜於俠谿,俠谿者,小指次指之間也,為滎;


(《明堂》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平按:小指上《靈樞》有足字。)


注於臨泣,臨泣者,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為輸;


(《明堂》在足小指次指本節皮間陷者中,去俠谿一寸半也。平按:注皮間《甲乙》作後間。)


過於丘虛,丘虛者,外踝之下陷者之中也,為原;


(《明堂》外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也。平按:虛《靈樞》、《甲乙》作墟。下陷上《靈樞》有前字。注去臨泣三寸《甲乙》作去臨泣一寸。)


行於陽輔,陽輔者,外踝之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也,為經;


(《明堂》無及,及即兩處也。平按:輔骨上《甲乙》有四寸二字。端下《甲乙》有「如前三分去丘虛七寸」九字。)


入於陽之陵泉,陽之陵泉者,在膝外陷者中也,為合,伸足而得之,足少陽經也。


(《明堂》在膝下外廉也。平按:《靈樞》外膝作在膝,伸下無足字。)


胃出於厲兌,厲兌者,足大趾之內,次指之端也,為井;


(《明堂》去爪甲角如韭葉也。平按:井下《靈樞》有金字。)


溜於內庭,內庭者,次指外間陷者中也,為滎;


(《明堂》足大趾次指外間也。平按:外間下《靈樞》無陷者中三字。)


注於陷谷,陷谷者,中指內間上行二寸陷者之中也,為輸;


(《明堂》足大趾次指外間本節皮陷者中,去內庭二寸也。平按:陷谷者下《靈樞》有上字。注皮字《甲乙》作後。)


過於衝陽,衝陽者,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為原,搖足而得之;


(《明堂》一名會原,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也。平按:跗《甲乙》作趺。)


行於解谿,解谿者,上衝陽一寸半陷者中也,為經;


(《明堂》衝陽後一寸半腕上也。)


入於下陵,下陵者,膝下三寸,■外三裡也,為合;復下三寸,為巨虛上廉也,復下三寸,為巨虛下廉也,大腸屬上,小腸屬下,足陽明胃脈也,大腸小腸皆屬於此,足陽明經也。


(人膝如陵,陵下三寸,一寸為一裡也。三裡以下,三寸之下上下處,上際為上廉,下際為下廉。以在■骨外側,故名為廉。足陽明脈行此虛中,大腸之氣在上廉中與陽明合,小腸之氣在下廉中與陽明合,故曰大腸屬上,小腸屬下也。平按:《靈樞》■下有骨字。上「復下」二字下,有「三裡」二字;下「復下」二字下,有「上廉」二字。皆屬於此作皆屬於胃。)


三焦者,上合於手少陽,出於關衝,關衝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為井;


溜於掖門,掖門者,小指之間也,為滎;


注於中渚,中渚者,本節之後也,為輸;


過於陽池,陽池者,在腕上陷者之中也,為原;


(陽池《明堂》一名別陽,在手表腕上陷中也。平按:《靈樞》井下有金字,掖作液,《甲乙》作腋。之間上《靈樞》有次指二字,之後下有陷中者三字。)


行於支溝,支溝者,腕上三寸兩骨間陷者中也,為經;


入於天井,天井者,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為合,屈時而得之;


(《明堂》在肘外大骨之後,肘後一寸兩筋間陷中也。平按:《靈樞》腕上作上腕,而得之作乃得之。)


三焦下輸,在於足太陽之前,少陽之後,出於■中外廉,名曰委陽,此太陽之絡也。


手少陽經也。


(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此三焦之氣上下皆通,故上輸在背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下輸在此太陽之間出■外廉足太陽絡。三焦下行氣聚之處,故曰下輸也。平按:《靈樞》足太陽作足大趾。)


足三焦者,太陽之所將,太陽之別也,上踝五寸,而別入貫■腸,出於委陽,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下焦,(■,遄免反,腓腸也。腎間動氣,足太陽將原氣別使三焦之氣,出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中為原,上踝五寸,別入貫■腸,出委陽,並太陽之正,入腹絡膀胱,下焦即膀胱也。原氣太陽絡於膀胱,節約膀胱,使溲便調也。以此三焦原氣行足,故名足三焦也。平按:《靈樞》三焦上無足字,太陽之所將作少陽太陰之所將,注云:一本作太陽。)


盛則閉■,虛則遺溺,遺溺則補,閉■則瀉。小腸上合於手太陽,出於少澤,少澤者,小指之端也,為井;


(《明堂》一名少吉,去爪甲下一分陷中。平按:《靈樞》盛作實,小腸上有手太陽三字,井下有金字。)


溜於前谷,前谷者,手小指本節之前陷者中也,為榮;


(《明堂》在手小指外側中也。平按:小指《靈樞》作外廉。)


注於後谿,後谿者,本節之後也,為輸;


(《明堂》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中也。平按:本節上《靈樞》有在手外側四字。)


過於完骨,完骨者,在手外側腕骨之前也,為原;


(《明堂》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中。即此起骨為腕骨,此經名完骨。胡端反。平按:完骨《靈樞》、《甲乙》作腕骨。)


行於陽谷,陽谷者,在兌骨之下陷者中也,為經;


(《明堂》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之下也。平按:兌《靈樞》作銳。)


入於小海,小海者,在肘內大骨之外,去肘端半寸陷者之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手太陽經也。


(《明堂》屈肘乃得之。平按:《靈樞》端上無肘字。)


大腸上合於手陽明,出於商陽,商陽者,大指次指之端也,為井;


(《明堂》一名而明,一名絕陽,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也。平按:《靈樞》井下有金字。)


溜於二間,二間在本節之前,為滎;


(《明堂》二間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中也。平按:為滎上《靈樞》作溜於本節之前二間八字。)


注於三間,三間在本節之後,為輸;


(《明堂》一名少穀,在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中也。平按:此節《靈樞)


作注於本節之後三間為輸。


過於合谷,合谷者,在大指之間也,為原;


(《明堂》一名虎口,在大指歧骨間也。平按:大指下《靈樞》有歧骨二字。)


行於陽谿,陽谿者,在兩筋之間陷者中,為經;


(《明堂》一名中槐,在腕中上側兩筋間也。平按:兩筋之間《甲乙》作腕中上側兩旁間七字。注中槐《甲乙》作中魁。)


入於曲池,曲池者,在肘外輔曲骨之中也,屈肘而得之,為合,手陽明經也。


是謂五臟六腑之輸,五五二十五輸,六六三十六輸。


(心不受邪,手少陰無輸,故五臟各輸有二十五輸。依《明堂》手少陰有五輸,總有三十輸。六腑有原輸,故有三十六輸。皆是臟腑之氣,送致聚於此穴,故名為輸也。平按:《靈樞》無曲池者三字,輔曲骨之中作輔骨陷者中,《甲乙》作輔骨肘骨之中。屈肘《靈樞》作屈臂。)


六腑皆出足三陽,上合於手者也。


(六腑足陽明脈上合手陽明,足太陽上合手太陽,足少陽上合手少陽也。)


缺盆之中,任脈也,名曰天突。


次任脈之側動脈,足陽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脈手陽明也,名曰扶突(二),次脈手太陽也,名曰天窗(二),次脈足少陽也,名曰天容(二),次脈手少陽也,名曰天牖(二),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二),次脈項中央之脈督脈,名曰風府(二),掖內動脈,手太陰也,名曰天府。掖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此言脈在胸項頸掖之下次,以任脈在陰,居於前中,督脈在陽,處於後中,任之左右,六陽為次,兩側掖下,二陰所行,此之十輸,脈之要者也。平按:《靈樞》天突下有一字,自此以下,凡次字上,有二三四五六七等字,本書原抄均有小二字旁注於左。項中央《靈樞》作頸中央。風府下原本仍有小二字《靈樞》無。掖《靈樞》作腋。注胸項袁刻作胸頂。)


刺上關者,不能欠;


(上關開口有空,刺之有傷,不得開口,故不能欠也。■,邱庶反,張口也。)刺下關者,欠不能■。


(下關合口有空,刺之有傷,不得合口,故不能■也。)刺犢鼻者,屈不能伸;


(犢鼻在膝臏下■上俠解大筋中,刺之傷筋,筋病屈不能伸也。《明堂》無禁也。)刺內關者,伸不能屈。


(內關在掌後去腕二寸,別走手少陽,手心主絡,《明堂》無禁,刺之傷骨,骨傷伸不能屈也。平按:內關《靈樞》作兩關。者字袁刻誤作音。)


手陽明次在其外,不至曲頰一寸。


(手陽明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不至曲頰,故去曲頰一寸是也。平按:手陽明上《靈樞》有足陽明挾喉之動脈也其■在膺中十四字。其外《靈樞》作其■外。)


手太陽當曲頰。


(手太陽循頸上頰。頰,曲頰也,近牙車是也。)


足少陽在耳下曲頰之後。


(足少陽支從耳後出走耳前,至目銳■後,故在耳下曲頰後是。)


手少陽出耳後,上加完骨之上。


(手少陽上項挾耳後,故直上出耳上角;完骨在耳後,故上加完骨上是也。)


足太陽挾項大筋之中發際。


(兩大筋中發際,此太陽輸也。)


陰尺動脈在五裡,五輸之禁。


(陽為寸,故陰為尺。陰尺之中,五臟動脈在肘上五裡五輸大脈之上。《明堂》云:五裡在肘上三寸,手陽明脈氣所發,行向裡大脈中央,禁不可刺,灸十壯,左取右,右取左。大脈,五臟大脈氣輸也。故禁刺不禁灸也。)


肺合大腸,大腸,傳導之腑也。


(傳導糟粕令下也。)


心合小腸,小腸者,受盛之腑也。


(胃化糟粕,小腸受而盛也。)


肝合膽,膽者,中精之腑也。


(膽不同腸胃受傳糟粕,唯藏精液於中也。)


脾合胃,胃者,五穀之腑也。


(受五穀之味也。)


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腑也。


(膀胱盛尿,故曰津液之腑也。平按:腑上《靈樞》有之字。)


少陰屬腎,腎上連肺,故將兩臟矣。


(足少陰脈貫肝入肺中,故曰上連也。腎受肺氣,腎便有二,將為兩臟。《八十一難》曰:五臟亦有六者,謂腎有兩臟也。平按:《靈樞》少陰作少陽,兩臟下無矣字。)


三焦,中瀆之腑也,水道出,屬膀胱,是孤之腑也。


(中,謂臟腑中也。下焦如瀆,從上焦下氣,津液入於下焦,下焦津液流入膀胱之中,無藏為合,故曰孤腑也。平按:《靈樞》出下有焉字。)


此六腑之所與合者也。


(腑,之聚也。五穀清濁氣味皆聚於中,故六皆名腑。孤腑內與六腑氣通,故曰合也。)


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間者淺取之;


(春時陽氣,始生微弱,未能深至經中,故取絡脈及取諸滎,並大筋分肉之間也。)


夏取諸輸孫絡、肌肉皮膚之上;


(陽氣始長,熱熏腠理,內至於經,然猶脈疲氣弱,故取諸輸孫絡之分、腠理肌肉皮膚之上也。平按:注然猶,猶字袁刻誤作後。)


秋取諸合,余如春法;


(陰氣始殺,猶未能盛,故取於輸及以合也。春時陰氣衰少為弱,陽氣初生為微,秋時陽氣衰少為弱,陰氣始生為微,病間故如春法,取絡滎大經分間,亦隨病間甚,淺深為度也。)


(平按:注故如春法上,原本有病間二字,疑衍。)


冬取諸井、諸輸之分,欲深而留之。


(冬時足少陰氣急緊,足太陽伏沉,故取諸井以下陰氣,取滎以實陽氣,皆深為之者也。)


此四時之序,(依於四時行療次序。)


氣之所處,(隨於四時人氣在處也。)


病之所舍,(隨於四時邪之居所也。平按:居所袁刻作所居。)


臟之所宜也。


(療五臟病,依四時所宜也。)


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


(人立,筋病痛聚,故立燔針刺之。)


痿厥者、張而刺之,可令立快。


(手足痿厥,開張即得其輸,然後刺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45:18 | 只看該作者

變輸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味主合,見《靈樞》卷七第四十四《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又見《甲乙經》卷一第二。


自問曰春取絡脈至末,見《素問》卷十六第六十一《水熱穴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五第一上編。


黃帝曰:余聞刺有五變,以主五輸,愿聞其數。


岐伯曰:人有五臟,臟有五變,變有五輸,故五五二十五輸,以應五時。


(五時,謂春夏長夏秋冬也。平按:《甲乙》輸作■,下同,無余聞刺有、以主六字。《靈樞》臟有五變作五臟有五變,變有五輸作五變有五輸。)


黃帝曰:愿聞五變。


岐伯曰:肝為牡臟,其色青,其時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


心為牡臟,其色赤,其時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


脾為牝臟,其色黃,其時長夏,其日戊己,其音宮,其味甘;


肺為牝臟,其色白,其音商,其時秋,其日庚辛,其味辛;


腎為牝臟,其色黑,其時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鹹,是謂五變。


(肝心屬於木火,故為牡臟;脾肺腎屬於土金水,故為牝臟。牝牡五臟五色五時五音五味,故有二十五之變也。平按:《甲乙》無黃帝至岐伯曰十字,其日甲乙在其音角之上,其音商在其日庚辛之下。注二十五之變,二十字袁刻誤作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20:45:3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以主五輸奈何?


岐伯曰:臟主冬,冬刺井;


(冬時萬物收藏,故五臟主冬也。井,為木也。木,春也。春時萬物始生,如井中泉水。冬時萬物始萌,如井水深,未出而刺之者,刺井微也。平按:《甲乙》無黃帝至岐伯曰十二字,《靈樞》無岐伯曰三字。)


色主春,春刺滎;


(春時萬物初生鮮華,故五色主春。滎,火也。火,夏也。夏時萬物滎長,如水流溢。春時萬物始生,未榮而刺之者,亦刺滎微也。)


時主夏,夏刺輸;


(夏時萬物榮華,四時之勝,故五時主夏。輸,土也。土,長夏也。長夏之時,萬物盛極,如水致聚。夏時榮未盛極而刺之者,亦刺輸微也。)


音主長夏,長夏刺經;


(長夏萬物榮盛,音律和四時之序,故五音主於長夏。經,金也。金,秋也。秋時萬物將衰。長夏之時,萬物盛而未衰而刺之者,亦刺經微也。)


味主秋,秋刺合,(秋時萬物皆熟,眾味並盛,故五味主秋也。合,水也。水,冬也。冬時萬物收藏,如水之入海。秋時萬物收而未藏而刺之者,亦刺合微也。)


是謂五變,以主五輸。


(是萬物五變,主五行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9:03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