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太素】

 關閉 [複製鏈接]
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50:44 | 只看該作者

陰陽雜說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是謂得道,見《素問》卷一第四《金匱真言論》。


自黃帝問於岐伯曰人有四經至陰陽相過曰彈,見《素問》卷二第七《陰陽別論》。


自凡痹至痹聚在脾,見《素問》卷十二第四十三《痹論》。


自陰爭於內至末,見《素問?陰陽別論》。


黃帝問於岐伯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八風發邪氣,經風觸五臟。


(八風,八正邪風也,正月朔日有此八風,發為邪氣傷人者也。經風,八虛風也,謂五時八風,從虛鄉來,觸於五臟,舍之為病也。平按:《素問》問下無於岐伯三字,五風下有何謂岐伯對曰六字,發邪下無氣字,有以為二字。注八正袁刻作八方,按前《調陰陽篇》雖有邪賊句,楊注云:雖有八正虛風,不能傷也。依原抄作八正為是。)


邪氣發病,所謂得四時之脈者,(謂得四時相勝之脈以為候。平按:《素問》脈作勝,別本亦作勝。)


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得四時之勝也。


(謂天風經風在身,邪氣行於寸口,有相勝之候。平按:《素問》無得字。)東風生於春,病在肝,輸在頸項;


(東風從春生已與肝為病者,肝之病氣,運致於頸項,頸項為春也。平按:注運致別本作逆致。)


南方風生於夏,病在心,輸在胸脅;


(胸脅當心,故為夏也。)


西方風生於秋,病在肺,輸在肩背;


(肩背當肺,故為秋也。)


北方風生於冬,病在腎,輸在腰股;


(腰股近腎,故為冬也。)


中央為土,病在脾,輸在脊,故精者身之本也。


(脊膂當脾,故為仲夏也。土為五穀之精,以長四臟,故為身之本也。平按:《素問》輸作俞,下同,南西北下均無方字,故精者身之本也句在後。)


故春氣者病在頭,(在頭頸項。)


夏氣者病在臟,(臟謂心腹。)


秋氣者病在肩背,(肩背為秋氣也。)


冬氣者病在四肢。


(冬為痹厥,多在四肢。)


故春喜病鼽衄,(傷寒,春病在頭,故喜鼽衄也。)


夏喜病洞泄寒,(傷風,夏病在臟,故喜病洞泄寒中也。平按:《素問》寒作寒中,夏作長夏,在仲夏之後。)


仲夏喜病胸脅,(傷溫,夏病在胸脅,故喜病胸脅。)


秋喜病風瘧,(仲夏傷暑者,秋喜病風瘧也。)


冬喜病痹厥。


(傷濕,冬病故為痹厥。)


故冬不按蹺,春不病鼽衄,春不病頸項,(夫冬傷寒氣在於腠理者,以冬強勇按蹺,多勞困,腠理開,寒氣入客。今冬不作按蹺,則無傷寒,至春不患熱病鼽衄,故春不病頸項者也。蹺,幾小反,強勇兒也。平按:《素問》鼽上無病字。)


夏不病洞泄寒中,仲夏不病胸脅,(春傷風時,多循於頭,入於腑臟,故至夏日作飧泄寒中病也。所以春無傷風,即無夏飧泄之病,故至仲夏不病胸脅。平按:《素問》夏不病洞泄作長夏,在仲夏不病胸脅下。)


秋不病風瘧,秋不病肩背胸脅,(仲夏不傷暑於胸脅,至秋無瘧及肩背胸脅病也。平按:《素問》無秋不病肩背胸脅句。)


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藏於?者,至春不病溫,(冬病痹厥飧泄內虛,又因汗出,寒入藏於內,故至春病溫,是為冬傷於寒、春為溫病所由者也。平按:?《素問》作精。藏於?上《素問》有夫精者身之本也故八字。)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小寒入腠理,不得汗泄,至秋寒氣感而成瘧也。)


此平人脈法地也。


(平人脈法,要須知風寒暑濕四氣為本,然後候知弦鉤毛沉四時脈也。地即本也。平按:《素問》無地字。)


岐伯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平旦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


日中至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子午巳東,晝為陽也;卯酉巳北,夜為陰。故平旦至日中,陽中之陽也;日中至昏,陽中之陰也。平按:岐伯曰《素問》作故曰,昏上有黃字。)


合夜至雞鳴,天之陰,陰中之陰也;


雞鳴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子午巳西,夜為陰;卯酉巳南,晝為陽。故合夜至雞鳴,陰中之陰也;雞鳴至平旦,陰中之陽也。)故人亦應之。


(人同陰陽,故人亦有陽中之陽,陽中之陰,陰中之陰,陰中之陽也。)


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


(皮毛膚肉,在外為陽;筋骨臟腑,在內為陰。)


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


(背在胸上近頭,故為陽也;腹在胸下近腰,故為陰也。)


言人之身,五臟中之陰陽,則藏者為陰,腑者為陽;


肺肝心脾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六腑皆為陽。


(就身之中,五臟藏於精神為陰,六腑貯於水穀為陽也。平按:《素問》言人之身五臟中之陰陽作言人身之臟腑中之陰陽,肺肝心脾腎作肝心脾肺腎,三焦二字在膀胱下。)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而陽中之陽何也?


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所以須知陰陽相在者,以其四時風寒暑濕在陰陽也。何者?冬之所患咳嗽痹厥,得之秋日傷濕,陰也;夏之所患飧泄病者,得之春日傷風,陽也;春之所患溫病者,得之冬日傷寒,陰也;秋之所患咳瘧病者,得之夏日傷暑,陽也。平按:注咳瘧恐系 瘧之誤,以上編夏傷於暑秋為?瘧也。)


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


(視,瞻候也。宜以三部九候瞻知所在,然後命於針灸砭石湯藥導引,五立療方,施之不誤,使十全者也。)


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


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


(心肺在膈以上,又近背上,所以為陽也。心以屬火,火為太陽,故為陽中之陽也。肺以屬金,金為少陰,故為陽中之陰也。)


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


(腎肝居膈以下,又近下極,所以為陰也。腎以屬水,水為太陰,故為陰中之陰也。肝以屬木,木為少陽,故為陰中之陽也。)


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脾居腹中至陰之位,以資四臟,故為陰中之陰。)


此皆陰陽表裡、外內左右、雌雄上下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五臟六腑,即表裡陰陽也。皮膚筋骨,即內外陰陽也。肝肺所主,即左右陰陽也。牝臟牡藏,即雌雄陰陽也。腰上腰下,即上下陰陽也。此五陰陽,氣相輸會,故曰合於天也。平按:《素問》外內作內外,無左右上下四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51:09 | 只看該作者

問曰:五臟應四時有放乎?


答曰:有。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精,謂木精也,汁也,三合,藏之肝腑膽中也。平按:《素問》問曰作帝曰,有放乎作各有收受乎。)


其病發驚駭,(起怒亡魂,故驚駭也。)


其味辛,(肝味正酸而言辛者,於義不通。有云:金克木為妻,故肝有辛氣。平按:《素問》辛作酸。注而言辛袁刻作有本言辛。)


其類草木,(五行各別多類,故五行中各稱類也。草木類同別也。)


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春當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頭為身之初首,故春氣在也。)


其數八,(成數八。)是以知病在筋也,其臭臊。


(是知筋位居春,故以病在筋也。)赤色入通於心,(火生於木,心又屬火,火色赤,故通心。平按:赤色上《素問》有南方二字。)


開竅於耳,(《九卷》云:心氣通舌。舌既非竅,通於耳。)


藏精於心,(心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


故病在五臟,(心為五臟主,不得受於外邪,受外邪則五臟皆病也。)


其味苦酸,(酸為苦母,並母言之,故有苦酸。平按:《素問》無酸字。)


其類火,其畜羊,其穀黍,(《九卷》云:黃黍味辛。苦味克辛,仍金火相濟,故並言之。)


其應四時,其星上為熒惑,(夏時上為熒惑。)以知病在脈也,(脈位居夏,故病在脈。)


其音徵,其數七,(成數七也。)


其臭焦。黃色入通於脾胃,(五色皆自通臟,不言其腑,此言腑者,以胃為四臟資糧,故兼言也。平按:《素問》黃色上有中央二字,脾下無胃字。)


開竅於口,藏精於脾,(精,脾中散膏半斤,主裹血溫五臟也。)


故病在於舌本,(脾脈足太陽連舌本,故夏病在舌本也。)


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其脾王四季,故季夏上為鎮星也。)


故知病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脾肉在夏,故有病在肉。其數五,謂生數。)


其臭香。


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精,肺液也。平按:白色上《素問》有西方二字。)


故病在於背,(肺為陽中之陰,在背,故病在背。)


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九卷》云:粳米味甘,黍味辛。此中稻辛。)


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秋時上為太白星。)


故知病在皮毛,(皮毛在秋,故病在皮毛也。)


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九為成數。)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二陰,謂前後陰也。平按:黑色上《素問》有北方二字。)


藏精於腎,(精,謂腎液。)


病在於溪穀,其味鹹,其類水,其畜豕,其穀豆,(肉之大會為穀,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骨之會,腎間動氣為原氣,在溪穀間,故冬病在也。平按:《素問》溪下無穀字,豕作彘。)


其應四時,上為辰星,(冬時上為辰星。)以知病在骨,(骨氣在冬,故病在骨。)


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六為成數。)


岐伯曰:善為脈者,謹察五臟六腑逆順,陰陽表裡雌雄之紀,臟之心意,合之於精,非其人勿教,非其人勿授,是謂得道。


(善候脈者,須察臟腑之氣,有逆有順,陰陽表裡雌雄綱紀,得之於心,合於至妙,然後教於人。教於人之道,觀人所能,妙知聲色之情,可使瞻聲察色,諸如是等,謂其人也。教,謂教童蒙也。授,謂授久學也。如是行者,可謂上合先聖人道也。平按:《素問》善上有故字,無岐伯曰三字,逆順二字作一逆一從四字,合之於精作合心於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0:51:41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有四經十二順,(四經,謂四時經脈也。十二順,謂六陰爻、六陽爻,相順者也。平按:《素問》黃帝問下無於岐伯三字,順作從,下同,下有何謂岐伯對曰六字。)


四經應四時,十二順應十二月,(肝心肺腎四脈應四時之氣,十二爻應十二月。)


十二月應十二脈。


(十二經脈也。)


脈有陰陽,(十二經脈,六陰六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


(妙知人迎之變,即懸識氣口;於氣口之動,亦達人迎。)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五臟之脈於五時見,隨一時中即有五脈,五脈見時皆有胃氣,即陽有五也。五時脈見,即有二十五陽數者也。)


所謂陰者真臟,其見則為敗,敗必死。


(於五時中,五臟脈見各無胃氣,唯有真臟獨見,此為陰也。平按:其《素問》作也。又《素問》死下有也字。注為陰,為字袁刻作所謂二字。)


所謂陽者,胃胞之陰陽。


(胃胞之中,苞裹五穀,具五臟為糧,此則真臟陰為陽,故曰胃胞陰陽者也。


平按:《素問》胞作脘,陽上無陰字,下有也字。)


別於陽者,知病之處;


(陽,胃氣也。足陽明脈通於胃,是以妙別陽明胃氣,則諸脈受病所在並知之。)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妙別五臟之脈,即知死生有期。)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三陽行胃人迎之脈,在頭;三陰行太陰寸口之脈,在手也。)所謂一也。


(陰陽上下動如引繩,故曰一也。)


別於陽者,知病忌時;


(善別胃脈,即和胃氣有無禁忌在於四時。平按:注和別本作知。)


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善別手太陰脈,即知真臟脈之有無,死生之期。)


謹熟陰陽,無與眾謀。


(謹能純熟陰陽脈氣之道,決於心者,不復有疑,故不與眾人謀議也。)


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


動者為陽,靜為陰;


數者為陽,遲者為陰。


(凡陰陽者,去靜與遲皆為陰,至動與數皆為陽。平按:《素問》靜下有者字,靜者句在動者句上,遲者句在數者句上。)


凡持真臟之脈者,肝至懸絕九日死,(有本為十八日。平按:《素問》「藏之」二字作「脈之藏」三字,「九」作「急十八」三字。)


心至懸絕九日死,肺至懸絕十日死,腎至懸絕五日死,脾至懸絕四日死。


(得真臟脈者死,然死之期,得五臟懸絕已去,各以其臟之氣分晝日為數。脈至即絕,久而不來,故曰懸絕。平按:《素問》十日作十二日,五日作七日。)


問曰:二陽之病發心痹,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息賁,三日者死不治。


(二陽者,陽明也。陽明,謂手陽明大腸脈也,足陽明胃脈也。陽明所發,心痹等病也。隱曲,大小便。風消,謂風熱病消骨肉也。息賁,賁,隔也,為隔息也。平按:《素問》曰上無問字,痹作脾,息賁下無三日二字。)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喘?,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


(三陽,太陽也,謂手太陽小腸脈也,足太陽膀胱脈也。太陽所發,寒熱等病。?,季綿反,憂患也。索,奪也。憂恚不已,傳為奪人色潤澤也。平按:《素問》喘?作喘?。)


曰:一陽發病,少氣喜咳喜泄,傳為心螈,其傳為隔。


(一陽,少陽也,手少陽三焦脈也,足少陽膽脈也。少陽發少氣等病。隔,塞也。平按:《素問》喜作善,螈作掣。少氣原抄作小氣,玩注宜作少,《素問》亦作少。又注少陽少字原抄亦作小,恐系抄寫之誤,謹更正。)


二陽一陰發病,生驚駭背痛,喜噫喜欠,名曰風厥。


(二陽,陽明也。一陰,厥陰也,手厥陰心包脈也,足厥陰肝脈也。此二脈發驚駭等病,風厥也。平按:《素問》生作主。)


二陰一陽發病,喜脹心滿喜氣(二陰,少陰也,手少陰心脈也,足少陰腎脈。少陰少陽發喜脹等病。平按:注腎脈下袁刻有一陽少陽也五字。)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


(三陽,太陽也。三陰,太陰也,手太陰肺脈也,足太陰脾脈也。太陰發偏枯等病也。)


鼓一陽曰鉤曰鼓,(一陽,少陽也。少陽脈至手太陰寸口,其脈鼓也。鼓,脈鼓動也。一陽之鼓曰鉤也。平按:《素問》鉤下無曰字。)


一陰曰毛,(一陰,厥陰也。厥陰脈至之寸口曰毛,此陰脈不稱鼓也。有本:一曰陰曰毛也。)


鼓陽勝隱曰弦,(脈鼓陽勝於隱曰弦。平按:《素問》隱作急。別本隱上有陰字。)


鼓陽至而絕曰石,(至者為陽也,鼓陽至絕曰石也。)


陰陽相過曰彈。


(陰陽之脈至寸口相擊曰彈也。平按:彈《素問》作溜。)


凡痹之客五臟者,肺痹者,煩則滿喘而歐。


(邪氣客肺及手太陰,故煩滿喘歐也。平按:《素問》煩下無則字,歐作嘔。)心痹者不通,煩則下鼓,暴上氣而喘,嗌干喜噫,厥氣上則恐。


(邪氣客心及手太陽,故上下不通,煩則少腹故脹等病也。平按;《素問》不通上有脈字,則上有心字,喜作善。注少腹故脹,故恐系鼓字之誤。)


肝痹者,夜臥則驚,多飲數小便,上為演壞。


(邪氣客肝及足厥陰脈,厥陰脈系目及陰,故臥驚數小便。演當涎,謂涎流壞中心也。平按:演壞《素問》作引如懷三字。)


腎痹者善脹,尻以伐踵,脊以伐項。


(邪客腎及少陰之脈,故喜脹脊曲也。平按:《素問》善作喜,兩伐字均作代,項作頭。脹下袁刻有足攣二字,原抄無。)


脾痹者,四肢懈惰,發咳歐汁,上為大寒。


(邪客脾及足太陰脈,不得營於四肢,故令懈惰,又發脾咳,胃寒歐冷水也。平按:《素問》懈惰作解墮,歐作嘔,寒作塞。)


大腸痹者,數飲出而不得,中氣喘爭,時發飧泄。


(邪客大腸及手陽明脈,大腸中熱,大便難,肺氣喘爭,時有飧泄也。平按:《素問》腸上無大字,出而作而出。注爭字原抄作年,謹依經文作爭。)


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兩髀若沃以湯,澀於小便,上為清涕。


(膀胱盛尿,故謂之胞,即尿脬。脬,匹苞反。邪客膀胱及足太陽,膀胱中熱,故按之髀熱,下則小便有澀,上則鼻清涕出也。平按:少腹原抄作少腸,《素問》作少腹,袁刻作小腸,與原抄、《素問》均異,謹依《素問》作少腹。兩髀《素問》作內痛,新校正云:全元起本作兩髀。據此,則全元起本與此相合。若沃以湯,湯字原抄作陽,恐傳寫之誤,謹依《素問》作湯,別本亦作湯。)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


(五臟之氣,為陰氣也,六腑之氣,為陽氣也。人能不勞五臟之氣,則五神各守其臟,故曰神藏也。賊郎反。若怵惕思慮,悲哀動中,喜樂無極,愁憂不解,盛怒不止,恐懼不息,躁動不已,則五神消滅,傷臟者也。)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凡人飲食,胃實則腸虛,腸實則胃虛,腸胃更實更虛,故得氣通,長生久視。若飲食自倍,則氣不通,夭人壽命也,此則傷腑也。)


淫氣喘息,痹聚在肺;


(淫,過也。喘息,肺所為也。喘息過者,則肺虛邪客,故痹聚也。)


淫氣憂思,痹聚在心;


(憂思,心所為。憂思過者,則心傷邪客,故痹聚也。)


淫氣歐唾,痹聚在腎;


(歐唾,腎所為也。歐唾過者,則腎虛邪客,故痹聚也。平按:歐唾《素問》作遺溺。)


淫氣渴乏,痹聚在肝;


(肝以主血,今有渴乏,多傷血肝虛,故痹聚也。平按:渴乏《素問》作乏竭。)


淫氣飢絕,痹聚在胃;


(飢者,胃少穀也。飢過絕食則胃虛,故痹聚。)


淫氣雍塞,痹聚在脾。


(穀氣過塞,則實而痹聚於脾也。平按:飢絕《素問》作肌絕,下無痹聚在胃、淫氣雍塞二句。新校正云:詳從上凡痹客五臟者至此,全元起本在《陰陽別論》中,此王氏所移。據此,則全元起本與《太素》同也。)


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動肺,使人喘喝。


(五臟為陰,內邪陰氣,以傷五臟,故曰爭內;六腑為陽,外邪陽氣,以侵六腑,故曰擾外。皮毛腠理也,肺魄所主,故汗出腠理,名魄汗也。藏,猶閉也。陰陽爭擾,汗出腠理未閉,寒氣因入,四肢逆冷,內傷於肺,故使喘喝。喝,喘聲,呼割反。平按:《素問》動作熏,喝作鳴。)


陰之所生,和本曰味。


(五臟所生和氣之本,曰五味也。平按:《素問》味作和。)


是故剛與剛,陽氣破散,陰氣乃消亡,(剛與剛,陽盛也。陽盛必衰,故破散也。無陽之陰,必消亡也。)淖則剛柔不和,經氣乃絕。


(淖,亂也,音濁。言陽散陰消,故剛柔不和,則十二經氣絕也。平按:《素問》此段下有「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死」數句,本書在後。)


岐伯曰: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木生火也。)心之肺謂之死陰,(火克金也。)肺之腎謂之重陰,(少陰重至陰也。)腎之脾謂之辟陰,死不治。


(辟,重疊。至陰太陰重也。)結陽者,腫四肢。(結,聚。)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


(血聚多至三升也。)陰陽結者針,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少陰為水,故多字誤也。平按:《素問》結下無者字,針作斜。石原抄作右,恐誤,《素問》作石。腹腫二字,原抄缺左方,只余右方復重二字,謹依《素問》作腹腫。)


三陽結謂之消,(消渴消中也。三陽,太陽。平按:《素問》三陽作二陽。注消渴,渴字袁刻誤作濁。)


二陽結謂之隔,(便溲不通也。二陽,陽明也。平按:《素問》二作三。)


三陰結謂之水,(三陰,太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厥陰、少陽也。)陰搏陽別謂之有子,(陰脈聚,陽脈不聚也。)陰陽虛腸辟。


(陰陽腑臟脈皆虛者,腸辟疊死。平按:《素問》辟下有死字。)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


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已。


(陰陽死生期也。平按:《素問》此數語在經氣乃絕之下。


四日而已《素問》作四日而死,新校正云:按別本作四日而生,全元起注本作四日而已,俱通。


詳上下文義,作死者非。據此,則全元起注本與此正合,袁刻誤作四日而死。)


陽加於陰謂之汗,(加,勝之也。)陰虛陽搏謂之崩。


(崩,下血也。)三陰俱搏,三十日夜半死。


(太陰總得三陰之氣。平按:《素問》三十作二十。)


二陰俱搏,十五日夕死。


(少陰總得二陰之氣。平按:《素問》十五作十三,夕下有時字,別本亦有時字。)


一陰俱搏,十日平旦死。


(厥陰氣皆來聚,故曰俱也。平按:顧本《素問》無平旦二字,趙府本有。)


三陽俱搏且鼓,三日死。


(三陽之脈,聚而且鼓。)


三陽三陰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


二陽俱搏,募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陽明之氣皆聚,則陽明募病。有本為幕也。平按:《素問》募作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14:50 | 只看該作者

第五卷(卷首缺)?人合

 

平按:此篇自注文「不足二節,故得懷子也」以上,殘脫不完,篇目亦不可考,故自黃帝問於伯高曰至以抱人形,謹從《靈樞》卷十第七十一《邪客》篇補入。


自天有陰陽以下至天地相應者,見《靈樞?邪客》篇黃帝問於伯高曰:愿聞人之肢節,以應天地奈何?


伯高答曰:天圓地方,人頭圓足方以應之。


天有日月,人有兩目。


地有九州,人有九竅。


天有風雨,人有喜怒。


天有雷電,人有音聲。


天有四時,人有四肢。


天有五音,人有五臟。


天有六律,人有六腑。


天有冬夏,人有寒熱。


天有十日,人有手十指。


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莖垂以應之,女子不足二節以抱人形。


(以上從《靈樞?邪客》篇補入。不足二節,故得懷子也。)天有陰陽,人有夫妻。


歲有三百六十五日,人三百六十五節。


(平按:《靈樞》人下有「有」字。)地有高山,人有肩膝。


地有深穀,人有腋?。


(戈麥反,曲腳也。)地有十二經水,人有十二經脈。


地有云氣,人有衛氣。


地有草?,(千古反,草名也,又死草也。平按:云氣原抄云字下半不全,只余上半雨字。


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地氣上為云。


此云地有云氣正合。


袁刻因《靈樞》作泉脈,遂作泉氣,恐誤。?《靈樞》作?。)人有豪毛。


天有晝晦,人有臥起。


天有列星,人有齒牙。


地有小山,人有小節。


地有山石,人有高骨。


地有林木,人有幕筋。


地有聚邑,人有?肉。


歲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節。


地有時不生草,人有母子。


此人所以與天地相應者。


(幕當為膜,亦幕覆也。膜筋,十二經筋及十二筋之外裹膜分肉者,名膜筋也。人身上有二十六形,應天地之形也。平按:《靈樞》齒牙作牙齒,時上有四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15:26 | 只看該作者

陰陽合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此之謂也,見《靈樞》卷七第四十一《陰陽系日月》篇。


篇中間自在上者為陽至蒼色一段經文楊注原抄殘缺,平於日本仁和寺宮御藏本殘卷十三紙中檢出,證以《靈樞?陰陽系日月》篇經文,補入生於火故及有肝肝者之間,而此篇缺處復完,亦幸事也。


自此之謂也下黃帝曰至末,見《素問》卷二第六《陰陽離合論》,又見《靈樞》卷二第五《根結》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五。


黃帝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其合之於人奈何?


岐伯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故天為陽,地為陰。


(夫人身陰陽應有多種:自有背腹上下陰陽,有臟腑內外陰陽,有五臟雄雌陰陽,有身手足左右陰陽,有腰上下天地陰陽也。)


足之十二脈,以應十二月,月生於水,故在下者為陰;


(腰下為地,故兩足各有三陰三陽應十二月,故十二脈也。人身左右隨是一邊即有十二脈者,天地通取也。月為太陰之精,生水在地,故為陰也。平按:《靈樞》足上有故字,脈上有經字。)


手之十指,以應十日,日生於火,故在上者為陽。


(日為太陽之精,生火在天,故為陽也。平按:日生於火《靈樞》作日主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15:4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合之於脈奈何?


岐伯曰:寅者正月,生陽也,主左足之少陽;


未者六月,主右足之少陽。


卯者二月,主左足之太陽;


午者五月,主右足之太陽。


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


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


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


(從寅至未六辰為陽,從申至丑六辰為陰。十一月一陽生,十二月二陽生,正月三陽生。三陽已生,能令萬物生起,故曰生陽。生物陽氣,正月未大,故曰少陽;六月陽氣已少,故曰少陽。二月陽氣已大,故曰太陽;五月陽氣猶大,故曰太陽。三月四月二陽合明,故曰陽明也。平按:正月下《靈樞》有之字。)


申者七月,生陰也,主右足之少陰;


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陰。


酉者八月,主右足之太陰;


子者十一月,主左足之太陰。


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


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


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


(五月一陰生,六月二陰生,七月三陰生。三陰已生,能令萬物始衰,故曰生陰。生物七月陰氣尚少,故曰少陰;十二月陰氣已衰,故曰少陰。八月陰氣已大,故曰太陰;十一月陰氣猶大,故曰太陰。九月十月二陰交盡,故曰厥陰。厥,盡也。平按:七月下《靈樞》有之字。)


甲主左手之少陽,己主右手之少陽。


乙主左手之太陽,戊主右手之太陽。


景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


此兩火並合,故為陽明。


(甲乙景丁戊己為手之陽也,庚辛壬癸為手之陰也。甲乙為少陽者,春氣浮於正月,故曰少陽;己為夏陽將衰,故曰少陽。甲在東方,故為左也;己在中宮,故為右也。乙戊為手太陽者,乙為二月,陽氣已大,故曰太陽;戊夏陽盛,故為太陽。乙在東方,戊在中宮,故有左右也。景丁為陽明者,景為五月,丁為六月,皆是南方火也,二火合明,故曰陽明也。平按:景《靈樞》作丙,唐人避太祖諱丙為景,猶諱淵為泉也。注夏陽將衰,夏衰二字因蟲蝕不全,玩其剩處,與夏衰二字相近,證以上注「陽氣已少,故曰少陽,陰氣已衰,故曰少陰」,於義亦合,謹擬作夏衰二字。)


庚主右手之少陰,癸主左手之少陰。


辛主右手之太陰,壬主左手之太陰。


故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


(庚癸為少陰者,十二辰為地,十干為天,天中更有陰陽,故甲乙等六為陽,庚辛等四為陰。庚為七月申,陰氣未大,故曰少陰;癸為十二月丑,陰氣將終,故曰少陰。辛壬為太陰者,辛為八月酉,陰氣已大,故曰太陰;壬為十一月子,陰氣盛大,故曰太陰。心主厥陰之脈,非正心脈,於十干外,無所主也。足為陰也,足之有陽,陰中少也,足之有陰,陰中大也。平按:注八月下原缺一字,證以上注七月申,則此八月應是酉字,謹擬作酉。又注十干,干字原缺右方,疑是干字,謹擬作干。)


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


(手之六陽,乃是腰以上陽中之陽,故曰太陽。)


手之陰者,陽中之少陰也。


(手之六陰,乃是腰以上陽中之陰,陽大陰少,故曰少陰。)


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


(此上下陰陽也。)


其於五臟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以上上下陰陽,此為五臟陰陽。心肺居鬲以上為陽,肝脾腎居鬲以下為陰。故陽者呼,心與肺也;陰者吸,脾與腎也。心肺俱陽,心以屬火,故為陽中太陽也;心肺俱陽,肺以屬金,故為陽中少陰也。平按:注陰者吸,者字原缺,據上文陽者呼,當是者字,謹擬作者。)


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


(三臟居鬲以下為陰,肝臟屬木,故為陰中少陽也。脾在鬲下屬土,耳以居下,故為陰中至陰。腎下屬水,故為陰中之太陰也。平按:《素問?六節藏象論》謂肺為陽中之太陰,腎為陰中之少陰,肝為陽中之少陽。新校正引《太素》肺為陽中之少陰,腎為陰中之太陰,肝為陰中之少陽,以證《素問》王注之失,其說甚詳,檢《素問》卷三第九《六節藏象論》王注下新校正自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16:51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以治之奈何?


岐伯曰:正月二月三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陽;


(春之三月,人三陽氣在左足王處,故不可刺也。)


四月五月六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陽。


(夏之三月,人三陽氣在右足王處,故不可刺也。)


七月八月九月,人氣在右,無刺右足之陰;


(秋之三月,人三陰氣在右足王處,故不可刺也。)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氣在左,無刺左足之陰。


(冬之三月,人三陰氣在左足王處,故不可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17:03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五行以東方為甲乙木主春,春者蒼色,蒼色有肝,肝者主足厥陰也。


今乃以甲為左手少陽,不合於數何也?


岐伯曰:此天地之陰陽也,非四時五行之以次行也。


且夫陰陽之者,有名而無形,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此之謂也。


(五行次第陰陽,以甲為厥陰,上下天地陰陽,以甲為陽者,良以陰陽之道,無形無狀,裁成造化,理物無窮,可施名以名實,故數之可十,推之可萬也。平按:《靈樞》主春作王春,蒼色二字不重,有肝作主肝,主足厥陰作足厥陰,無主字。可十,十字原缺,原校補。推之,推字袁刻誤作椎,注同,謹更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17:19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三百六十五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聞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三陰三陽之數各三,不應天地日月陰陽二數何也?黃帝非不知之,欲因問廣衍陰陽變化無窮之數也。平按:《素問》黃帝下有問字,六十下無五字,今下無聞字。)


岐伯曰:陰陽者,數之可十,離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也,然其要一也。


(言陰陽之理,大而無外,細入無間,豪末之形,並陰陽雕刻,故其數者,不可勝數也。故陰中有陰,陽中有陽,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然則混成,同為一氣,則要一也。平按:《素問》岐伯下有對字,離作推,散作數。)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也。


(二儀合氣也。)


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


(辨陰陽,所謂雄雌者也。人之與物,未生以前,合在陰中,未出地也。未生為陰,在陰之中,故為陰中之陰也。)


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


(所生已生曰陽,初生未離於地,故曰陰中之陽也。)


陽予之正,陰為之主。


(陽氣以為人物生正,陰氣以為人物養主也。)


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則天地四塞。


(一氣離為陰陽,以作生養之本,復分四時,遂為生長收藏之用,終而復始,如環無端,謂之常也。若失其常,四時之施,壅塞不行也。平按:注施袁刻作弛。)


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散也。


(散,分也。陰陽之變,俱通內外,外物既爾,內身之變,亦可分為眾□□可勝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21:26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別為三陰三陽,推之可萬,故為離也。唯一陰一陽,故為合也。)


岐伯曰:聖人南面而立,(古者聖人欲法天地人三才形象,處於明堂,南面而立,以取法焉也。)


前曰廣明,後曰太衝,太衝之地,名曰少陰,(聖人中身以上,陽明為表在前,故曰廣明。太陰為裡在後,故廣明下名曰太陰。衝脈在太陰之下,故稱後曰太衝。太衝脈下,次有少陰,故曰少陰為地,以腎最居下故也。)


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即足太陽,是腎之腑膀胱脈也。臟陰在內,腑陽居外,故為上者也。)


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至陰,是腎少陰脈也,是陰之極,陽生之處,故曰至陰。太陽接至陰而起,故曰根於至陰。上行絡項,聚於目也。結,聚也。平按:《素問》根下有起字。)


名曰陰中之陽。


(少陰水中而有此陽氣,故曰陰中之陽也。)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身中表之上,名曰廣明。脾臟足太陰脈,從足至舌下,太陰脈在廣明裡,故為下也。廣明為表,故為上也。)


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於厲兌,結於顙大,(陽明脾腑之脈,在太陰表前,從足指厲兌,上行聚於顙上額顱。顙,額也,蘇蕩反。平按:結於顙大,《素問》無此句,《靈樞》作「結於顙大,顙大者鉗耳也」,《甲乙經》作「結於頏顙,頏顙者鉗大,鉗大者耳也」。原抄本作顙大,又本書卷十《經脈根結》亦作顙大,袁刻作顙上。)


名曰陰中之陽。


(人腹為陰,陽明從太陰而起,行於腹陰,上至於顙,故為陰中陽。)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於竅陰,結於窗籠,名曰陰中之少陽。


(厥陰之脈,起於足大趾 毛之上,循陰股上注於肺,陰藏行內也。少陽肝腑之脈,起足竅陰,上聚於耳,為表陽腑也。以少陽屬木,故為陰中少陽也。平按:《素問》無結於窗籠四字。)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關,陽明為闔,少陽為樞。


(三陽離合為關闔樞以營於身也。夫為門者具有三義:一者門關,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陽脈主禁津液及於毛孔,故為關也。二者門闔,謂是門扉,主關閉也。胃足陽明脈令真氣止息,復無留滯,故名為闔也。三者門樞,主轉動者也。膽足少陽脈主筋,綱維諸骨,令其轉動,故為樞也。平按:太陽為關,關字《甲乙經》、《素問》、《靈樞》均作開。日本抄本均作?,乃關字省文。玩楊注門有三義,一者門關,主禁者也。主禁之義,關字為長,若開字則說不去矣。再考《靈樞?根結》篇及《甲乙經?經脈根結》篇於太陽為開之上,均有「不知根結,五臟六腑折關敗樞開闔而走」之文,本書卷十《經脈根結》與《靈樞》、《甲乙》同,則是前以關樞闔三者並舉,後復以為關為闔為樞分析言之,足證明後之為關關字即前之折關關字無疑矣。下太陰為關與此同義,不再舉。再按嘉 本《素問》新校正云:「《九墟》太陽為關。」作關。)


三經者,不得相失,搏而勿傳,命曰一陽。


(惟有太陽關者,則真氣行止留滯、骨搖動也。惟有陽明闔者,則肉節敗、骨動搖也。惟有少陽樞者,則真氣行止留滯、肉節內敗也。相得各守所司,同為一陽之道也。搏,相得也。傳,失所守也。平按:傳《素問》作浮。)


愿聞三陰。


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者,名曰太陰,太陰根起隱白,結於太倉,名曰陰中之陰。


(沖在太陰之下,少陰脈上。足太陰脈從隱白而出,聚於太倉,上至舌本。是脾陰之脈,行於腹陰,故曰陰中之陰也。平按:《素問》隱上有於字,隱白下無結於太倉四字。)


太陰之後,名曰少陰,少陰根起於涌泉,結於廉泉,名曰少陰。


(腎脈足少陰從足小指之下,入涌泉,上行聚於廉泉,至於舌本也。平按:《素問》無結於廉泉四字,名曰少陰作名曰陰中之少陰。)


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於大敦,結於玉英,(肝脈足厥陰在少陰前,起於大指 毛之上,入大敦,聚於玉英,上頭與督脈會於巔,注於肺中也。平按:《素問》無結於玉英四字。)


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無陽之陰,是陰必絕,故曰陰之絕陰。)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關,厥陰為闔,少陰為樞。


(三陽為外門,三陰為內門。內門亦有三者:一者門關,主禁者也。脾臟足太陰脈主禁水穀之氣,輸納於中不失,故為關也。二者門闔,主開閉者也。肝臟足厥陰脈主守神氣出入通塞悲樂,故為闔也。三者門樞,主動轉也。腎臟足少陰脈主行津液,通諸經脈,故為樞者也。)


三經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


(三陰經脈也。三陰之脈,搏聚而不偏沉,故得三陰同一用也。)


陰陽鐘鐘也,傳為一周,(鐘鐘,行不止住兒。營衛行三陰三陽之氣,相注不已,傳行周旋,一日一夜五十周也。平按:《素問》鐘鐘作HT HT ,傳字上無也字,有積字。)


氣裡形表而相成者也。


(五臟之氣在裡,內營形也;六腑之氣在表,外成形者也。平按:而相成者也《素問》作而為相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21:49 | 只看該作者

四海合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六第三十三《海論》。


自人亦有四海至逆者必敗,見《甲乙經》卷一第八,惟文法微有不同。


黃帝問岐伯曰:余聞刺法於夫子,夫子之所言,不離於營衛血氣。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支節,子乃合之於四海何乎?


(血,謂十二脈中血也。氣,謂十二脈中當經氣也。平按:《靈樞》問下有於字,支作肢,四海下無何字。)


岐伯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經水。


十二經水者,皆注於海。海有東西南北,命曰四海。


黃帝曰:以人應之奈何?


岐伯曰:人亦有四海。


黃帝曰:請聞人之四海。


岐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氣海,有水穀之海,凡此四者,所以應四海者也。


(十二經水者,皆注東海,東海周環,遂為四海。十二經脈,皆歸胃海,水穀胃氣環流,遂為氣血髓骨之海故也。水穀之海,比於東海也。平按:《靈樞》以人應之奈何下無「岐伯曰人亦有四海黃帝曰請聞人之四海」十七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23:0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遠乎哉,夫子之合人天地四海也,愿聞應之奈何?


岐伯曰:必先明知陰陽表裡營輸所在,四海定矣。


(胃脈以為陽,表也。手太陰、足少陰脈為陰,裡也。衝脈為十二經脈及絡脈之海,即亦表亦裡也。平按:營《靈樞》作滎。)


黃帝曰:定之奈何?


岐伯曰:胃者為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裡。


胃盛水穀,故名水穀之海。


胃脈,足陽明也。


足陽明脈過於氣街、三裡,其氣上下輸此等穴也。


平按:《甲乙》輸作?,下同,不再舉。


衝脈者為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


(衝脈管十二經脈。大杼是足太陽、手太陽脈所發之穴。巨虛上下廉,則足陽明脈所發之穴。此等諸穴,皆是衝脈致氣之處,故名輸也。)


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柱骨之上下,前在於人迎。


(膻,胸中也,音檀。食入胃已,其氣分為三道,有氣上行經隧,聚於胸中,名曰氣海,為肺所主。手陽明是肺府脈,行於柱骨上下,入缺盆,支者上行至鼻,為足陽明,循頸下人迎之前,皆是膻中氣海之輸也。)


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其蓋,下在風府。


(胃流津液,滲入骨空,變而為髓,頭中最多,故為海也。是腎所生,其氣上輸腦蓋百會之穴,下輸風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23:2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敗?


岐伯曰:得順者生,得逆者敗;


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


(得生得敗言逆順,天也;為利為害言調不,人也。)


黃帝曰:四海之逆順奈何?


岐伯曰;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急息面赤;


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


(有餘,謂邪氣益真氣也。面赤,謂氣上衝面,陽脈盛也。平按:急息《靈樞》作 息,《甲乙》作?急息。)


血海有餘者,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則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


(血多脈盛,故神想見身大也。怫,扶弗反,怫鬱不安,不知所苦也。平按:怫下《甲乙》有郁也二字。)


水穀之海有餘者,則腹滿脹;


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


髓海有餘者,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


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酸眩??,目無所見,懈殆安臥。


(腦減不滿顱中,故腦易轉、喜耳鳴也。髓不滿脛中,故?酸疼也。腦虛少,筋肉血等精液不足,故眩冒無所見也。髓虛,四肢腰□無力,故懈怠安臥也。酸,息官反。眩,元遍反,瞑目亂也。??,亡到反,覆也。平按:滿脹《甲乙》作脹滿。《靈樞》作脛,《甲乙》作脛?。??《靈樞》、《甲乙》均作冒,殆均作怠。注腰下一字原缺,袁刻作脊。)


黃帝曰:余以聞逆順,調之奈何?


岐伯曰:審守其輸而調其虛實,毋犯其害,順者得復,逆者必敗。


黃帝曰:善。


(輸,謂四海之輸。平按:毋字原缺下半,《靈樞》、《甲乙》均作無,應是毋字。《甲乙》無黃帝曰善四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24:08 | 只看該作者

十二水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三第十二《經水》篇,又見《甲乙經》卷一第七,惟文法略異。


黃帝問於岐伯曰:經脈十二者,外合於十二經水,而內屬於五臟六腑。


(天下凡有八十一州,此中國,州之一也,名為赤縣神州。每一州之外,有一重海水環之,海之外,有一重大山繞之,如此三重海三重山環而圍繞,人居其內,名曰一州。一州之內,凡有十二大水,自外小山小水不可勝數。人身亦爾,大脈總有十二,以外大絡小絡亦不可數。天下八十一州之中,唯取中國一州之地,用法人身十二經脈內屬臟腑,以人之生在此州中,稟此州地形氣者也。)夫十二經水者,其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臟六腑之高下小大,受穀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問其十二經脈取法所由也。)


夫經水者,受水而行之;


(此問其臟腑經絡各有司主調養所由。十二經水,各從其源受水,輸之於海,故曰受水行也。)


五臟者,合神氣魂魄而藏;


(五臟合五神之氣,心合於神,肝合於魂,肺合於魄,脾合於營,腎合於精,五臟與五精神氣合而藏之也。平按:臟下《靈樞》、《甲乙》均有之字,袁刻同。)


六腑者,受穀而行之,受氣而揚之;


(胃受五穀成熟,傳入小腸,小腸盛受也。小腸傳入大腸,大腸傳導也。大腸傳入廣腸,廣腸傳出也。胃下別汁,出膀胱之胞,傳陰下泄也。膽為中精,有木精三合,藏而不瀉。此即腑受穀行之者也。五腑與三焦共氣,故六腑受氣,三焦行之為原,故曰揚也。平按:注成熟,熟字袁刻誤作熱。別汁出膀胱五字,原缺不完,平細玩蟲蝕剩處,與此五字相近,謹擬作此,袁刻作膀胱膀胱四字。)


經脈者,受血而營之。


合而以治奈何?


刺之深淺,灸之壯數,可得聞乎?


(營氣從中焦,並胃口出上焦之後,所謂受氣,泌糟粕,□津液,化津液精微,注之肺脈中,化而為血,流十二脈中,以奉生身,故生身之貴,無過血也。故營氣獨行於十二經,導營身,故曰營氣。營氣行經,如霧者也。經中血者,如渠中水也。故十二經受血各營也。平按:注津液上一字,下半蟲蝕不全,袁刻作成,細玩上半剩處,確非成字,宜空一格。)


岐伯答曰:善乎哉問也。


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廣不可量,此之謂也。


且夫人生天地之間,六合之內,此天之高地之廣,非人力所能度量而至也。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也,死可解部而視也。


(二儀之大,人力不可度量。人之八尺之身,生則觀其皮肉,切循色脈,死則解其身部,視其臟腑,不同天地,故可知也。平按:外可度量,袁刻於外下增生字,不合,《靈樞》亦無。部《靈樞》作剖。)


其臟之堅脆,腑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


其治以針艾,各調其經氣,固其常有合乎?


(夫人稟氣受形,既有七種不同,以針艾調養固有常契,不可同乎天地無度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24:35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余聞之快於耳,不解於心,愿卒聞。


(快於耳,淺知也;解於心,深識也。平按:卒聞下《靈樞》有之字。)


岐伯答曰:此人之所以參天地而應陰陽,不可不察。


(正以天地不可度量,人參天地,故不可不察也。)


足太陽,外合於清水,內屬於膀胱。


(清水出魏郡內黃縣,南經清泉縣,東北流入河也。平按:膀胱下《靈樞》、《甲乙》均有而通水道焉五字,本書在後。)


足少陽,外合於渭水,內屬於膽。


(渭水出隴西首陽縣鳥鼠同穴山,東北至華陰入河,過郡四,行一千八百七十裡,雍州浸也。)


足陽明,外合於海水,內屬於胃。


(海,晦也,言其水廣博,望之晦暗,不測崖際,故曰海也。海,即四海也。足陽明脈血氣最多,合之四海,眾水之長也。)


足太陰,外合於湖水,內屬於脾。


(湖當為?,?陀水出代郡鹵城縣,東流過郡九,行千三百四十裡,為並州川。一解云:湖當為沽,沽水出漁陽郡,東南入海,行七百五十裡。此二水亦得為合也。平按:?袁刻作雩。)


足少陰,外合於汝水,內屬於腎。


(汝水出汝南郡定陵縣高陵山,東南流入淮,過郡四,行一千三百四十裡也。)


足厥陰,外合於沔水,內屬於肝。


(沔。綿善反。沔水出武郡番?山,東流入江也。平按:沔《靈樞》、《甲乙》均作澠。注武郡,武字原抄作武,袁刻作南郡,考《水經注》沔水出武都沮縣野狼穀,應作武。)


手太陽,外合於淮水,內屬於小腸,而通水道焉。


(淮水出南陽郡平武縣桐柏山,東南流入海,過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裡也。)


手少陽,外合於漯水,內屬於三焦。


(漯,湯合反。漯水出平原郡,東北流入於海。又河內亦有漯水,出王屋山,東南流入河。此二水並得為合也。)


手陽明,外合於江水,內屬於大腸。


(江水出蜀岷山郡升遷縣,東南流入海,過郡九,行七千六百六十裡也。平按:注升遷原抄作外遷,據《水經注》應作升。)


手太陰,外合於河水,內屬於肺。


(河水出昆侖山東北隅,便潛行至蔥嶺於闐國,到積石山,東北流入海,過郡十六,行九千四百裡也。)


手太陰,外合於濟水,內屬於心。


(濟水出河東恆縣,至王屋山,東北流入於河。)


手心主,外合於漳水,內屬於心包。


(漳水,清漳水也,出上黨沽縣西北少山,東流合濁漳入於海。解是濁漳,濁漳出於上黨長子縣西發鳩山,東流入海也。)


凡此五臟六腑十二經水者,皆外有源泉而內有所稟,此皆外內相貫,如環無端,人經亦然。


(十二經水,如江出岷山,河出昆侖,即外有源也。流入於海,即內有所稟也。水至於海已,上為天河,復從源出,流入於海,即為外內相貫,如環無端也。人經亦爾,足三陰脈從足指起,即外有源也。上行絡腑屬臟,比之入海,即內有所稟也。以為手三陰脈,從胸至手,變為手三陽脈,從手而起,即外有源也。上行絡臟屬腑,即內有所稟也。上頭以為足三陽脈,從頭之下足,復變為足三陰脈,即外內相貫,如環無端也。平按:外內《靈樞》、《甲乙》作內外。)


故天為陽,地為陰,腰以上為天,腰以下為地。


(人腰以上,為天為陽也;自腰以下,為地為陰也。經脈升天降地,與經水同行,故得合也。)


故清以北者為陰,湖以北者為陰中之陰,(清水以北,已是其陰,湖在清北,故為陰中之陰也。)


漳以南者為陽,河以北至漳者為陽中陰,(漳南為陽,河北為陰,故河北至漳為陽中陰也。)


漯以南至江者為陽中之太陽,(漯居陽地,故為陽中太陽。平按:太陽,太字《甲乙》無。)


此一州之陰陽,所以人與天地相參者也。


(陰陽之理無形,大之無外,小之無內,但人生一州之地,形必象之,故以一州陰陽合人者也。平按:州《靈樞》作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29:16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夫經水之應經脈也,其遠近淺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問有三意:經水經脈遠近,一也;淺深,二也;水之與血多少,三也。然則身經脈有三不同,請隨調之。)


岐伯答曰:足陽明五臟六腑之海,(胃受水穀,化成血氣,為足陽明脈,資潤五臟六腑,五臟六腑稟成血氣,譬之四海滋澤無窮,故名為海也。)


其脈大血多,氣盛熱壯,(足陽明脈具有四義故得名海:其脈粗大,一也;其血又多,二也;其穀氣盛,三也;陽氣熱,四也。有此四義,故得比於海也。平按:熱下原缺一字,據《靈樞》、《甲乙》補入。)


刺此者,不深弗散,(刺此道,刺中度人足三陽脈,足陽明脈須深六分,以為深也。其脈在皮下深,血氣又盛,故深六分,方得散其氣也。)不留不瀉。


(血氣既盛,留之方得頓而瀉也。若熱在皮膚之中聚為病者,即疾瀉之,故曰熱即疾瀉也。)


足太陽深五分,留七呼。


足少陽深四分,留五呼。


足陽明深六分,留十呼。


足太陰深三分,留四呼。


足少陰深二分,留三呼。


足厥陰深一分,留二呼。


(問曰:十二經脈之氣,並有發穴多少不同,然則三百六十五穴各屬所發之經。此中刺手足十二經者,為是經脈所發三百六十五穴?為是四肢流注五臟三十輸及六腑三十六輸穴也?答曰:其正取,四肢三十輸及三十六輸。余之間穴,有言其脈發會其穴,即屬彼脈。故取其脈者,即是其脈所發之穴也。問曰:此手足陰陽所刺分數,與明堂分數大有不同。若為取定?答曰:此及明堂所刺分數各舉一例,若隨人隨病,其例甚多,不可一概也。今足太陽脈在皮肉中有深四分有餘,故以刺入五分為例。若脈行更有深淺,可以意捫循取之為當,余皆放此。留七呼者,此據太陽脈氣強弱以為一例。若病盛衰,更多少可隨時調之,不可以為定也,余皆放此也。平按:足陽明一段《靈樞》在足太陽上。《甲乙經》陽明、太陽下均有多血氣刺四字,足少陽下有少血氣刺四字,太陰、厥陰下均有多血少氣刺五字,少陰下有少血多氣刺五字。)


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其深皆毋過二分,其留皆毋過一呼。


(手之六陰,從手至胸,屬臟絡腑,各長三尺五寸。手之六陽,從手至頭,屬腑絡臟,各長五尺。足之六陰,從足至胸,屬臟絡腑,各長六尺五寸。足之六陽,從足至頭,屬腑絡臟,各長八尺。此手足十二之脈當經血氣上下環流也。然足經既長,即血氣環流,其道遠也;復是陰氣,故其行遲也。手經既短,即血氣環流,其道近也;復是陽氣,故其行疾也。以其道近脈淺,刺深無過二分也。以其氣疾,故留之不過一呼也。平按:其深《靈樞》、《甲乙經》均作其刺深。注從手至胸,胸字原缺,袁刻作胃,據本注下文「從足至胸」,應作胸字。)


其少長小大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


(撩,力條反,取也。人之生也,五時不同;初生為嬰兒,能笑以上為孩,六歲以上為小,十八歲以上為少,二十以上為壯,五十以上為老。今量三十以下為少。三十以上為長。黃帝之時,七尺五寸以上為大,不滿七尺五寸為小。今時人之大小,可以意取之。天者,理也。少長小大肥瘦之變,變而不恆,以合天為妙,此天之常道也。賢人以意取之,妙合其理,故曰法天之常也。平按:撩《甲乙》作料。注為孩,孩字下半蟲蝕,細玩上半剩處,於孩字為近。日本《醫心方》卷二十五引《太素經》云:小兒初生為嬰,能笑為孩兒。謹擬作孩。袁刻作小,復將下文六歲以上為小改作少,十八歲以上為少改作壯,二十以上為壯改作長,與原抄不合。又壯下二字原缺,據《靈樞?衛氣失常》篇五十以上為老,擬作「五十」二字。)


灸之亦然。灸而過此者,得惡火,即骨枯脈繢;刺而過此者,則脫氣。


(灸法亦須量人少長大小肥瘦,氣之盛衰,穴之分寸,四時寒溫,壯數多少,不可卒中失於常理。故壯數不足,厥疾不瘳;若過其限,火毒入身,諸骨枯槁,經脈潰膿,名為惡火之病。火無善惡,火壯傷多,故名惡火也。平按:繢《靈樞》、《甲乙經》均作澀,袁刻作潰,據注經脈潰膿,當是潰字,別本亦作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31:33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曰:夫經脈之小大,血之少多,膚之濃薄,肉之堅脆,及?之大小,可為度量乎?


(膚,皮也。?,等塊肉也。舉人形有十種不同,請設度量合中之法也。平按:《靈樞》少多作多少,?作?。)


岐伯答曰:其可為度量者,取其中度者也,不甚脫肉而血氣不衰者也。


若失度之人,瘠瘦而形肉脫者,惡可以度量刺乎?


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是謂因適而為真者也。


(中度者,非唯取七尺五寸以為中度,亦取肥瘦寒溫盛衰處其適者,以為中度。瘠,音藉也。七只五寸人為中度者量定。捫,沒屯反,摸也。平按:失度,失字《靈樞》作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32:08 | 只看該作者

第六卷(卷首缺)?臟腑之一

 

平按:此篇自喜樂者以上,日本原抄正本殘缺,篇目亦不可考。


平從日本仁和寺宮御藏本殘卷十三紙中,檢出自在我者以下至竭絕而失生經文楊注,證以《靈樞?本神》篇,補入喜樂者以上。


斷零璧,缺而復完,洵堪寶貴。


自在我者以上,惜無從查出,故自黃帝問於岐伯曰至地之,謹依《靈樞》卷二第八《本神》篇補入。


自喜樂者以下至末,均見《本神》篇,又見《甲乙經》卷一第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33:08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於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至其淫 離藏則精失、魂魄飛揚、志意恍亂、智慮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與?人之過乎?何謂德氣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請問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以上從《靈樞?本神》篇補入。)


在我者氣也,德流氣薄而生者也。


(未形之分,?與我身,謂之德者,天之道也。故《莊子》曰:未形之分,物得之以生,謂之德也。陰陽和氣,質成我身者,地之道也。德中之分流動,陰陽之氣和亭,遂使天道無形之分,動氣和亭,物得生也。平按:注?字恐系施字之誤。)


故生之來謂之精,(雄雌兩神相搏,共成一形,先我身生,故謂之精也。)


兩精相搏謂之神,(即前兩精相搏共成一形,一形之中,靈者謂之神者也,即乃身之微也。問曰:謂之神者,未知於此精中始生?未知先有今來?答曰:案此《內經》但有神傷、神去與此神生之言,是知來者,非曰始生也。及案釋教精合之時,有神氣來托,則知先有,理不虛也。故孔丘不答有知無知,量有所由。唯佛明言是可依。)


隨神往來者謂之魂,(魂者,神之別靈也,故隨神往來,藏於肝,名曰魂。)


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魄,亦神之別靈也,並精出此而入彼,謂為魄也。並,薄浪反。)


所以任物者謂之心,(物,萬物也。心,神之用也。任知萬物,必有所以,神□□□□□□物□任物,故謂之心也。)


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亦神之用也,任物之心,有所追憶,謂之意也。)


意之所存謂之志,(志,亦神之用也,所憶之意,有所專存,謂之志也。)


因志而存變謂之思。(思,亦神之用也,專存之志,變轉異求,謂之思也。)


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慮,亦神之用也。變求之思,逆慕將來,謂之慮也。)


因慮而處物謂之智。(智,亦神之用也,因慮所知,處物是非,謂之智也。)


故智者之養生也,(神之所用,窮在於智,故曰智者之養生也。)


必順四時而適寒暑,(智者養生要有之道,春夏養陽,使適於暑也;秋冬養陰,使適於寒。)


和喜怒而安居處,(喜怒所生,生於居處,智者發而中節,故因以和安也。)


節陰陽而調柔剛,(陰以致剛,陽以起柔,兩者有節,則剛柔得矣。平按:柔剛《靈樞》、《甲乙》均作剛柔。)


如是則邪僻不至,長生久視。


(智者行和節養之道,則五養神安,六腑氣調,經脈用營,腠理密致,如此疵癘元本不生,八正四邪無由得至,自斯已往,或齊天地,莫見冬?,或類彭年,長生久視也。平按:注五養恐系五臟之誤,冬?二字未詳,因原抄如是,故仍之。)


是故怵惕思慮者,流溢而不固。


(怵惕思慮,多傷於心,神傷無守,所為不固也。)


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生。


(人之悲哀動中,傷於肝魂,淚竭筋絕,故失□也。平按:注失下原缺一字,據經文應作生。)


喜樂者,?散而不藏。


(喜樂志達氣散,□於肺魄,故精不守藏也。?,立安反,牽引也。平按:《靈樞》、《甲乙》均作憚,原抄作?。考 音展,上聲,木白理也。音義均不合。疑作撣,音彈,寒韻。《太玄經》:撣系其名。提持也。與本注音義為近。再查日本抄本,凡手旁多從木,如搏作?之類,今?字恐系撣字傳寫之誤。注氣散下原缺一字,據上注傷於肝魂,應作傷。魄下原有故精不守藏也六字,袁刻脫。)


愁憂者,閉塞而不行。


(愁憂氣結,傷於脾意,故閉塞不行也。平按:閉上《靈樞》、《甲乙》有氣字。)


盛怒者,迷惑而不理。


(盛怒氣聚,傷於腎志,故迷惑失理也。平按:理《靈樞》、《甲乙》作治。)


恐懼者,蕩憚而不收。


(右腎命門藏精氣,恐懼驚蕩,則精氣無守而精自下,故曰不收。平按:《甲乙》注云:《太素》不收作失守。今仍作不收,或另有本耶?)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心藏也。怵惕,腎來乘心也。思慮,則脾來乘心。二邪乘甚,故傷神也。)


神傷則恐懼自失,破?脫肉,神為其主,故傷神則反傷右腎,故恐懼自失也。


亦反傷脾,故破?脫肉也。


毛悴色夭,死於冬。


(毛悴肺傷,色夭肝傷也,以神傷則五臟皆傷也。冬,火死時也。)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肝藏也。悲哀太甚傷肝,故曰動中。肝傷則魂傷。平按:肝上《靈樞》有脾憂愁至死於春一段,本書在後。)


魂傷則狂忘不精,不敢正當人,(魂既傷已,肝腎亦傷,故□□及□不精,不敢當人也。平按:狂忘《甲乙》作狂妄。不精不敢正當人《甲乙》作其精不守,注:一本作不精不精則不正當。《靈樞》作狂忘不精不精則不正當人。注故下缺二字,及下缺一字,袁刻作故狂妄不精,與原抄不合。)


縮而攣筋,兩脅骨舉,(肝足厥陰脈環陰器,故魂肝傷宗筋縮也。肝又主諸筋,故攣也。肝在兩脅,故肝病兩脅骨舉也。平按:縮上《靈樞》有陰字,骨舉《靈樞》作骨不舉。《甲乙》作令人陰縮而筋攣兩脅肋骨不舉。)


毛悴色夭,死於秋。


(秋,木死時也。)肺喜樂無極則傷魄,(肺臟也。喜樂,心喜乘肺,無極傷魄也。平按:無極《甲乙》作樂極。)


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魄傷則傷臟,故發狂病也。以樂蕩神,故狂病意不當人。又肺病,皮革焦也。平按:人皮革焦《甲乙》作其人皮革焦。)


毛悴色夭,死於夏。(夏,金死時。)


脾愁憂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亂,四肢不舉,(肺來乘脾,故憂愁不已傷意,發狂?亂,並脾病四肢不舉也。平按:《甲乙》作悶。)


毛悴色夭,死於春。


(春,土死時也。問曰:脾主愁憂。又云精氣並於肝則憂,即肝為憂也。《素問》云心在變動為憂,即心為憂也。肺在志為憂也,即肺為憂。其義何也?答曰:脾為四臟之本,意主愁憂。故心在變動為憂,即意之憂也。或在肺志為憂,亦意之憂也。若在腎志為憂,亦是意之憂也。故愁憂所在,皆屬脾也。平按:心之憂在心變動,肺之憂在肺之志,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新校正引楊注,又見《甲乙經?精神五臟論》所引楊注。按《甲乙經》云:肝之與腎,脾之與肺,互相成也。脾者土也,四臟皆受成焉。故恐發於肝而成於腎,愛發於脾而成於肝。又云:心之與肺,脾之與心,亦互相成也。故喜變於心而成於肺,思發於脾而成於心,一過其節,二臟俱傷,此經互言其義耳。又新校正謂:《甲乙經》具有此說,取五志迭相勝而為言,各舉一則義俱不足,兩見之則互相成義也。)


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肝來乘腎,故不已傷志也。)


志傷則善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腎志傷,故喜忘。腎在腰脊之中,故腎病不可俯仰屈伸也。平按:善《靈樞》、《甲乙》均作喜。屈伸二字《甲乙》無。)


毛悴色夭,死於季夏;


(季夏,水死時也。)恐懼而不解則傷精,(恐懼起自命門,故不解傷精也。)精傷則骨酸痿厥,精□□。


(精為骨髓之液,故精傷則骨酸疼及骨痿也。平按:厥精下原缺二字《靈樞》、《甲乙》作時自下三字。)


是故五臟,主藏精者也,(人腎有二:左為腎臟,右為命門。命門藏精,精者五臟精液,故五臟藏精。)


不可傷,傷則守失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


(五臟之神不可傷也,傷五神者,則神去無守,臟守失也。六腑為陽,五臟為陰,臟無神守,故陰虛也。陰臟氣無,遂致死也。故不死之道者,養五神也。人皆怵惕思慮,則以傷神,悲哀動中,日亡魂性,喜樂無極,神魄散揚,愁憂不解,志意 亂,盛怒無止,失志多忘,恐懼驚神,傷精痿骨,□以千端之禍,害此一生,終以萬品欲情,澆亂真性,仍服金石貴寶,摧斯易生之軀,多求神仙芳草,日役百年之命。昔彭HT 以道怡性,壽命遐長,秦武采藥求仙,早升霞氣。故廣成子語黃帝曰:來,吾語汝。至道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也。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心無所知,神將守形,可以長生。故我修身千二百歲,人皆盡死,而我獨存。得吾道者,上為皇,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下為土。是知安國安人之道,莫大怡神,亡神亡國之災,無出情欲。故岐伯以斯至道,上答黃軒,述千古之遺風,拯萬葉之荼苦也。平按:守失《靈樞》、《甲乙》作失守。注痿骨下原缺一字,據下文終以終字,此疑作始。又注遺風別本作道風。)


是故用針者,察觀病患之能,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臟已傷,針不可以治之也。


(上古但有湯液之為而不用針,至黃帝賊邪傷物,故用針石,並藥灸等雜合行之,以除疾病。療病之要,必本其人五神存亡可得可失死生之意,然後命諸針藥,以行調養。若其人縱逸,五神以傷,愚醫不候神氣存亡,更加針藥,必其早夭不待時也。平按:察觀《甲乙》作觀察。能《靈樞》、《甲乙》均作態。)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肝心脾肺腎謂之五臟,藏精氣也。血脈營氣精謂之五精氣,舍五神也。肝主於筋,人臥之時,血歸於肝,故魂得舍血也。腎為水臟,主於恐懼;肝為木臟,主怒也。水以生木,故肝子虛者,腎母乘之,故肝虛恐也。)


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肝為木臟,主悲哀也;心為火臟,主於笑也。木以生火,故火子虛者,木母乘之,故心虛悲者也。)


脾藏營,營舍意,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脹,經溲不利。


(溲,小留反。營,血肉也。脾主水穀,臟腑之主,虛則陽腑四肢不用,陰臟不安。實則脹滿及女子月經並大小便不利,故以他乘致病也。平按:此段《靈樞》在心臟脈之上。則脹《靈樞》作則腹脹。經溲《甲乙》作涇溲。)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息利少氣,實則喘喝胸憑仰息。


(肺主五臟穀氣,亦不受他乘,故虛則喘息利而少氣,實則胸滿息難也。平按:息利《靈樞》作鼻塞不利,《甲乙經》作鼻息不利。胸憑《靈樞》作胸盈,《甲乙》作憑,注云:《九墟》作盈。)


腎藏精,精舍志,腎氣虛則厥,實則脹,五臟不安。


(肺為金臟,主於狂厥;腎為水臟,主於水脹。五臟不安,金以生水,故水子虛者,金母乘之,故狂厥逆也。平按:志《甲乙》作氣。)


必審察五臟之病形,以知其氣之虛實而謹調之。


(醫療之道,先識五臟氣之虛實,及知虛實所生之病,然後命乎針藥,謹而調之。平按:《靈樞》無察字,而謹調之作謹而調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9 22:35:09 | 只看該作者

五臟命分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七第四十七《本藏》篇,又見《甲乙經》卷一第五。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之血氣精神者,所以奉於生而周於性命者也。


(太初之無,謂之道也。太極未形,物得以生,謂之德也。未形德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也。此命流動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也。形體保神,各有所儀,謂之性也。是以血氣精神,奉於一形之生,周於形體所儀之性,亦周有分無間之命。故命分流動成形,體保神為性,形性久居為生者,皆血氣之所奉也。平按:奉下《靈樞》無於字。)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


(十二經脈也。十二經脈,行營血氣,營於三陰三陽,濡潤筋骨,利關節也。)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關闔者也。


(衛氣 悍,行於分肉,司腠理關闔也。平按:關字原抄作?,乃關字省文,袁刻作開,《靈樞》作關。)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脾腎之神志意者,能御精神,令之守身,收於魂魄,使之不散,調於寒暑,得於中和,和於喜怒,不過其節者,皆志意之德也。平按:和喜怒,和字原缺,袁刻作知,恐誤《靈樞》作和,謹依《靈樞》補入。注御字原缺,據經文應作御。)


是故血和則經脈流行,營覆陰陽,筋骨勁強,關節滑利矣,(營氣和益也。覆者,營氣能營覆陰陽也。平按:滑《靈樞》作清。)


衛氣和則分解滑利,皮膚調柔,腠理致密矣。


(衛司腠理,故致密也。平按:分解滑利《靈樞》作分肉解利。)


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至,五臟不受邪氣矣。


(志意所為必當,故無悔矣。志意司腠理,外邪不入,故五臟不受也。平按:《靈樞》不至作不起,不受邪氣作不受邪。)


寒溫和則六腑化穀,風痹不作,(寒暑內適六腑,則中和穀化,賊風邪痹無由起也。)


經脈通利,支節得矣。


此人之常平也。


(若爾,血氣營衛志意調者,乃是人之平和者。平按:得下《靈樞》有安字。)


五臟者,所以藏精神血氣魂魄者也;


六腑者,所以化穀而行津液者也。


此人之所以具受於天也,愚智賢不肖,毋以相倚也。


(五臟藏神,六腑化穀,此乃天之命分,愚智雖殊,得之不相依倚也。津液,即泣汗涎涕唾也。平按:穀上《靈樞》有水字。液者二字原缺,謹據《靈樞》補入。愚上《靈樞》有無字。)


然其有獨盡天壽,而毋邪僻之病,百年不衰,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不能害也;


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於病者,何也?


愿聞其故。


(人有勞神怵惕,無所不為,雖犯賊風邪氣,獨盡天年。復有閑居無思,不預外邪,不免於病,不道傷命。同稟血氣,何乃有殊?愿聞其故也。平按:其有《靈樞》作有其。猶不能害《靈樞》作猶有弗能害。邪僻僻字原缺,之恐二字原缺,謹據《靈樞》補入。)


岐伯對曰:窘乎哉問也。


(窘,奇殞反,急也。)


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者也。


(肺心居其上,故參天也;肝脾腎在下,故參地也。肝心為牡,副陽也;脾肺腎等牝,副陰也。肝春心夏肺秋腎冬,即連四時也。從五時而變,即化五節。節,時也。平按:五節者也,也字原缺,據《靈樞》補入。)


五臟者,固有小大高下堅脆端正偏傾者;


六腑者,亦有長短小大濃薄結直緩急者。


(天地陰陽,四時八節,造化不同,用參五臟,何得一也?五臟各有五別□□六腑皆準五臟,亦有五別,故臟腑別言各有五別,五五二十五也。五臟既五,六腑亦五,三焦一腑屬於膀胱,故唯有五。平按:注各有五別下空二格,別本作各有五色五別,下二格不空。)


凡此二十五者,各各不同,或善或惡,或吉或凶,請言其方。


(心小則安,此為善也。易傷以憂,即為惡也。心堅則臟安守固,此為吉也。心脆則喜病消癉熱中,即為凶也。如此臟腑隨義皆有善惡吉凶,請具陳也。平按:其方,其字原缺,謹據《靈樞》補。)


心小則安,邪弗能傷,易傷以憂;


心大則憂不能傷,易傷於邪。


(臟小則神□不敢自寬,故常安邪不入也。臟大則神氣宣縱,故憂不能傷,邪入不安也。平按:《甲乙經》以憂作於憂。又按:《甲乙經》注云:太素邪作外邪。今本仍無外字。又注神下一字原缺左旁,恐系收字,袁刻作敢。)


心高則滿於肺中,?而喜忘,難開以言;


(心臟高者,則神高也。心高肺逼□於心,故?喜忘也。以其神高不受他言,故難開以言也。平按:肺中,中字原缺,謹據《靈樞》補入。喜《靈樞》作善。注心高,高字原缺下方,細玩剩處,於高字為近,謹據經文作高。過下一字原不全,細玩剩處,與近字相似,袁刻作小,恐未安,謹空一格。)


心下則藏外,易傷於寒,易恐以言。


(心下則在肺臟之外,神亦居外,故寒易傷也。亦以神下,故易恐以言也。)


心堅則臟安守固,(臟堅則神守亦堅固,故其心臟安不病,其神守堅固。)


心脆則喜病消癉熱中。


(五臟柔脆,神亦柔脆,故臟柔脆人,血脈上行,轉而為熱消肌膚,故病消癉熱中也。癉音丹。熱中,胃中熱故也。平按:脆原缺,謹據《靈樞》、《甲乙》補。熱中,中字原缺,旁有小注中字,據注熱中,胃中熱也,應作熱中,《靈樞》、《甲乙》同,袁刻作注,刻在五臟柔脆上,則混經於注矣。)


心端正則和利難傷;


(五臟端正,神亦端正也。神端正性亦和柔,故聲色芳味之利難相傷也,斯乃賢人君子所以得心神也。)


心偏傾,操持不一,無守司也。


(心臟偏傾不一,神亦如之,故操持百端,竟無守司之恆,此為眾人小人所得心神也。心臟言神,有此八變。後之四臟,但言臟變,皆不言神變者,以神為魂魄意志之主,言其神變,則四種皆知,故略不言也。平按:《甲乙經》注引楊上善注云:心臟言神有八變,後四臟但言臟變不言神變者,以神為魂魄意之主,言其神變則四臟可知,故略而不言也。與此注正合。袁刻心臟言神誤作之神,意志下空十一格,不合。)


肺小則少飲,不病喘喝;


(人分所得,肺小則少飲漿水。又肺小不受外邪,故不病喘喝。喝,喘聲。平按:《甲乙》無喝字。)


大則喜病胸痹喉痹逆氣。


(肺大喜受外邪,故喜病痹及逆氣也。平按:大則下《靈樞》、《甲乙》有多飲二字。《甲乙》無喉痹二字。)


肺高則上氣,肩息欲咳;


(肺高則上迫缺盆,故上氣喘息。兩肩並動,故曰肩息。又肺上迫,故數欲咳。平按:肩息欲咳《靈樞》無欲字《甲乙》作喘息咳逆。)


肺下則居賁迫肝,善脅下痛。


(賁,當膈也,補昆反。氣來委膈,下迫於肝,致脅下痛,以肝居脅下故也。平按:居賁《甲乙》作逼賁。迫肝《靈樞》、《甲乙》作迫肺。注委膈原校作垂膈。)


肺堅則不病咳上氣,(肺臟堅固,不為邪傷,故無咳與上氣也。平按:咳《甲乙》作咳逆。)


肺脆則善病消癉易傷。


(以上四臟之變,例同心臟。平按:善《靈樞》作苦。《甲乙》易傷下有也字,注云:一云易傷於熱,喘息鼻衄。)


肺端正則和利難傷也,肺偏傾則胸偏痛也。


(偏傾者,隨偏所在,即偏處胸痛也。)


肝小則安,無脅下之病;


(肝小不受外邪,故安,無兩脅下痛。平按:安上《靈樞》有藏字。)


肝大則逼胃迫咽,迫咽則喜鬲中,且脅下痛。


(胃居肝下,咽在肝旁,肝大下逼於胃,旁迫於咽,迫咽則咽膈不通飲食,故曰膈中也。肝大受邪,故兩脅下痛。平按:咽迫咽三字原缺,謹據《甲乙》補。喜《靈樞》作苦。)


肝高則上支賁,切脅急,為息賁;


(肝高上支於膈,又切於脅,支膈切脅既急,即喘息於賁,故曰息賁也。平按:切《甲乙》作加。急《靈樞》作?。)


肝下則安胃,脅下空,空則易受邪。


(胃居肝下,是以肝下則安於胃上,脅下無物,故易受邪氣。平按:安胃《靈樞》作逼胃。)


肝堅則臟安難傷也,(肝堅則外邪不入,故安難傷也。)肝脆則喜病消癉易傷也。


肝端正則和利難傷也,肝偏傾則脅下偏痛也。


(偏近一箱,則一箱空處偏痛也。平按:偏痛,偏字《靈樞》無。)


脾小則安,難傷於邪也;


(脾小外邪不入,故安而難傷也。)


脾大則善湊?而痛,不能疾行。


(?,以沼反,?空處也。脾大湊向空?而痛,大□不行則□ 空也。平按:善《靈樞》、《甲乙》作苦。《甲乙》音停。注不行上原缺一字,袁刻作力。則下原缺一字,袁刻作脅。)


脾高則?引季脅而痛;


(脾下則緩,高則?牽,季脅中痛也。)


脾下則下加於大腸,加於大腸則臟外善受邪。


(脾下即是大腸,故脾下加,出於脾臟所居之外,故喜受邪。平按:外善受邪《靈樞》無外字,善作苦。)


脾堅則臟安難傷也,(外邪不傷故安。)脾脆則喜病消癉易傷也。


脾端正則和利難傷也,脾偏傾則喜喜脹。


(?,充曳反,牽縱也。脾偏形近一箱,動而多痹,又氣聚為脹也。平按:喜?喜脹《靈樞》作善滿善脹,《甲乙經》作?喜脹。)


腎小則安,難傷也;


(腎小不受外邪,故安而難傷也。)腎大則喜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傷以邪也。


(腎大在於腰中,故俯仰皆痛也。)腎高則善背膂痛,不可以俯仰;


(腎高去腰,著於脊膂,故脊膂痛,不得俯仰也。)腎下則腰尻痛,不可以俯仰,為狐疝。


(腎下入於尻中,下迫膀胱,故尻痛不可俯仰。疝,所奸反,小腹痛,大小便難,曰疝。疝有多種,此為狐疝,謂狐夜時不得小便,少腹處痛,日出方得,人亦如此,因名狐疝也。)


腎堅則不病腰背痛,(腎在腰背之間,故腎堅則腰不痛也。)腎脆則喜病消癉。


腎端正則和利難傷也,腎偏傾則喜腰尻偏痛。


(二腎有一偏傾,則偏處痛也。平按:癉下《靈樞》、《甲乙》有易傷二字。)


凡此二十五變者,人之所以喜常病也。


(人之五臟,受之天分,有此二十五變者,不由人之失養之愆,故雖不離屏蔽,常喜有前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7 19:34 , Processed in 0.281252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