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太素】

 關閉 [複製鏈接]
52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26:37 | 只看該作者

髀疾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五第二十四《厥病》篇,又見《甲乙經》卷十第一下編。


髀不可舉,側而取之,在樞合中,以員利針,大針不可。


(足太陽脈過髀樞中,即為樞合也。平按:《靈樞》、《甲乙》髀上有足字。樞合《甲乙》作樞闔。大針不可《靈樞》作大針不可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27:03 | 只看該作者

膝痛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五第二十六《雜病》篇,《甲乙經》見同上。


膝中痛,取犢鼻,以員利針,針發而間之,針大如耗,刺膝無疑。


(犢鼻,足陽明脈氣所發,故膝痛取之。平按:《靈樞》針字不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28:03 | 只看該作者

痿厥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五第二十六《雜病》篇,又見《甲乙經》卷十第四。


痿厥為四束■,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毋休,病已止。


(四束,四肢如束。■,煩也。平按:為四束《靈樞》、《甲乙》作為四末束。《甲乙》■作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28:32 | 只看該作者

 

平按:此篇上節,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三《熱病》篇,又見《甲乙經》卷七第四。


下節見《靈樞》卷五第二十四《厥病》篇,又見《甲乙經》卷十一第五。


,取之陰蹺及三毛上及血絡出血。


(■,淋也。陰蹺上循陰股入陰,故取陰蹺所主病者。足厥陰脈起大趾叢毛之上,入毛中環陰器,故■取陰蹺脈所主之輸,並取足厥陰脈三毛之上,及此二經之絡去血。平按:《靈樞》■作癃,《甲乙》作■。)


病泄下血,取曲泉。


(曲泉,足厥陰脈之所入也。平按:泄《靈樞》、《甲乙》作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29:31 | 只看該作者

如蠱如妲病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三《熱病》篇,又見《甲乙經》卷八第一。


男子如蠱,女子如妲,身體腰脊如解,不欲食,先取涌泉見血,視跗上盛者,盡見血。


(蠱音古。妲音但。女惑男為病,男病名蠱,其狀狂妄,失其正理,不識是非,醉於所惑。男惑女為病,女病為妲,其狀萎黃羸瘦,醉於所惑。今有男子之病如蠱,女子之病如妲,可並取腎之井,可息相悅之疾也。問曰:喜怒憂思乃生於心,今以針灸療之,不亦迂乎?答曰:病有生於風寒暑濕,飲食男女,非心病者,可以針石湯藥去之。喜怒憂思傷神為病者,先須以理,清神明性,去喜怒憂思,然後以針藥裨而助之,但用針藥者,不可□□又加身體骨脊解別不欲食者,先取足少陰於足下涌泉之輸去血,及循少陰於足跗上絡盛之處去血也。平按:《靈樞》妲作怛,食上有飲字。涌泉《靈樞》、《甲乙》作涌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0:34 | 只看該作者

癲疾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故令人發為癲疾,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論》篇,又見《甲乙經》十一卷第二。


自癲疾始生先不樂至末,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二《癲狂》篇,《甲乙》見同上。


黃帝問岐伯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為何?


安得之?


答曰:病名為胎疾,此得之在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不下,精氣並居,故令人發為癲疾。


(人之生也,四月為胎,母為人物所驚,神氣並上驚胎,故生已發為癲疾也。平按:《素問》、《甲乙》腹中上有母字,故令人作故令子。)


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視舉目赤,其作極已而煩心,候之於顏,取手太陽、陽明、太陰,血變而止。


(手太陽上頭在目絡心,手陽明絡肺,手太陰與手陽明通,故不樂頭重目赤心煩取之也。平按:《靈樞》、《甲乙》其作甚。《甲乙》無陽明二字。)


癲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候之手陽明太陽,右僵者政其右,左僵者政其左,血變而止也。


(手太陽支者,別頰上■抵鼻,手陽明挾口,故啼呼左右僵皆取之也。平按:《靈樞》、《甲乙》悸下有者,兩僵字均作強,政其右作攻其左,政其左作攻其右。又按注皆取之也,則兩政字,恐系攻字傳抄之誤。)


癲疾始作而反僵,因脊痛,候之足太陽、陽明、手太陽,血變而止。


(足太陽挾脊,足陽明耳前上至額顱在頭,手太陽繞肩甲交肩上,故反僵脊痛取之也。平按:《靈樞》而反僵作先反僵,陽明下有太陰二字。)


治癲疾者,常與之居,察其所當取之處,病至視之,有過者即瀉之,置其血於瓠壺之中,至其發時,血獨動矣,不動,灸窮骨二十五壯。


窮骨者,胝骨也。


(病有過者,視其絡脈病過之處,刺取病血,盛之瓠壺中,至其發時血自動,不動者,灸窮骨也。平按:二十五壯《靈樞》作二十壯,《甲乙》作三十壯。胝骨《甲乙》作尾■。)


骨癲疾者,頷、齒、諸輸、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嘔多涎沫,其氣下泄,不治。


(居,處也。骨之癲疾,不可療候有八:頷、齒、輸、及分肉間,骨處汗出,煩■,嘔多涎沫,氣下泄。有此八候,是骨癲疾,死不可療也。平按:《靈樞》頷作■。《甲乙》而骨居作而骨居強直,■作悶。《靈樞》涎沫作沃沫。注有此八候,袁刻此誤作死。)


筋癲疾,身卷攣急大,刺項大經之大杼脈,嘔多液沫,氣下泄,不治。


(身卷攣急大者,是足太陽之病,宜刺項之大經足太陽脈大杼之穴。若嘔液沫氣下泄,死不可療也。平按:《靈樞》、《甲乙》疾下有者字。卷《靈樞》作倦。《甲乙》急下有脈字,杼下無脈字。液《靈樞》作沃,《甲乙》作涎。)


脈癲疾,暴仆,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盡刺之出血,不滿,灸俠項太陽,灸帶脈於腰相去三寸,諸分肉本輸,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癲疾暴前倒仆,四肢脈皆脹滿而縱緩者,可刺去其血。若不脹滿,可灸太陽於項療主病者,又灸□□當十四椎相去三寸,分肉之間療主癲疾之輸也。平按:《靈樞》《甲乙》癲疾下有者字,俠上有之字。《靈樞》俠作挾。《甲乙》灸帶脈上有又字,沃作涎。注灸下二字原不全,玩其剩處,似帶脈二字,袁刻作腰取二字,恐誤,據經文應作帶脈二字。)


治癲疾者,病發如狂者,死不治。


(僵仆倒而不覺等謂之癲,馳走妄言等謂之狂,今癲疾發而若狂,病甚故死不療也。平按:《靈樞》癲上無治字,病作疾。)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3:10 | 只看該作者

驚狂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二《癲狂》篇,又見《甲乙經》卷十一第二。


治狂始生,先自悲,喜忘喜怒喜恐者,得之憂飢,治之取手太陽、陽明,血變而止,及取足太陰、陽明。


(人之狂病,先因憂結之甚,不能去解於心,又由飢虛,遂神志失守,則自悲喜忘喜怒喜恐,乘即發於狂病,雖得之失志,然因療之心腑手太陽,肺腑手陽明也。足太陰、陽明主穀,亦可補此二脈,以實憂飢,虛損即愈也。平按:《靈樞》、《甲乙》悲下有也字。三喜字《甲乙》均作善。《靈樞》作苦怒善恐。手太陽《靈樞》、《甲乙》作手太陰。)


狂始發,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辨智也,自尊貴也,喜罵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舌下少陰,視脈之盛者皆取之,不盛者釋之。


(手陽明絡肺,手太陽絡心,手太陰屬肺主氣,故少臥自高等,皆是魄失氣盛,故視脈盛者皆瀉去之,及舌下足少陰脈盛者,互瀉去之。平按:喜罵《靈樞》、《甲乙》作善罵。視下《靈樞》無脈字。注互袁刻作亦。)


狂,喜驚喜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陽明、太陽、太陰。


(此三脈乃是狂驚歌樂妄行所由,準推可知也。平按:《靈樞》喜驚喜笑作言驚善笑,《甲乙》作善驚善笑。)


狂,目妄見、耳妄聞、喜呼者,少氣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陽、太陰、陽明、足太陰、頭、兩頷。


(狂而少氣,復生三病,因此四經,故皆取之也。平按:《甲乙》足太陰作足太陽,頭上有及字。《靈樞》頷作■。)


狂者多食,喜見鬼神,喜笑而不發於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陰、陽明、太陽,復取手太陰、太陽、陽明。


(不發於外者,不於人前病發也。得之大喜者,甚憂大喜並能發狂,然大喜發狂與憂不同,即此病形是也。手足太陰、手足陽明、手足太陽,是療此病所由,故量取之,以行補瀉也。平按:《靈樞》、《甲乙》喜見喜笑作善見善笑,復取作後取。)


狂而新發,未應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動脈及盛者見血,食頃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二十壯。


(曲泉,肝足厥陰脈穴。平按:《靈樞》食頃作有頃。)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3:46 | 只看該作者

厥逆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二《癲狂》篇。


自篇首至立快者是也,見《甲乙經》卷七第三。


自內閉不得溲至末,見《甲乙經》卷九第十。


厥逆為病也,足暴■,胸若將別,腹若將以刃切之,煩而不能食,脈小大皆清緩,取足少陰,■取足陽明,■則補之,溫則瀉之。


(厥逆之病,足冷胸痛,心悶不能食,其脈動之大小皆多血少氣。緩而溫者,可取足少陰輸穴,瀉其熱氣。足之寒者,取足陽明輸穴,補其陽虛也。平按:《靈樞》、《甲乙》將別作將裂,脈小大皆■作脈小大皆澀。暴■、■取足陽明、■則補之,三■字今本《靈樞》及《甲乙經》均作清,明趙府居敬堂《靈樞》均作■,腹作腸,刃作刀,緩作暖。)


厥逆腹滿脹腸鳴,胸滿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肋咳而動手者,與背輸以指按之立快者是也。


(厥逆胸滿不得息,可量取下胸二肋咳而動手之處,謂手太陰中府輸也。厥逆腹滿脹腸鳴,量取背胃及大小腹輸療主病者也。平按:《靈樞》滿脹作脹滿,二肋作二脅。《甲乙》動下有應字,輸作俞,《靈樞》作■。注背胃,據經文應作背輸,袁刻作背輸。)


內閉不得溲,刺足少陰、太陽與■上以長針;


氣逆,取其太陰陽明;


厥甚,取少陰陽明動者之經。


(足少陰、太陽主於便溲,故厥便溲閉,取此陰陽二經輸穴療主病者。若加氣逆,可取手足太陰、陽明療主病者。若此閉及氣逆厥甚,可取手足少陰、陽明二經動脈療主病者也。平按:《靈樞》厥下有陰字。厥甚取少陰《甲乙》作厥甚取太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2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4:11 | 只看該作者

厥死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九第十一。


黃帝問岐伯曰:有■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身熱如炭火,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


太陰脈微細如發者,此不足也。


其病安在?


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在太陰,其藏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此得五有餘、二不足也。


問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


答曰: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


二不足者,亦二病之氣不足也。


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者,此其身不表不裡,亦明死矣。


(■,淋也。人有病一日數十溲,腎氣不足也。手太陰脈如發,肺氣不足也。此則二臟不足也。身熱如火,一有餘也;頸及膺二氣盛如格,三有餘也;頸前胃脈人迎躁盛,四有餘也;喘息氣逆,五有餘也。人之遇病,外有五有餘、內有二不足者,病在手足太陰,藏於胃中,動之於肺,非定在於表裡,名曰厥死之病,不可療也。平按:《素問》、《甲乙》炭下無火字,其藏在胃作其盛在胃。《甲乙》五病之氣,無五字。《素問》、《甲乙》亦二病之氣不足也作亦病氣之不足也。亦明死矣《甲乙》作亦死證明矣。又按本注缺二有餘一條,《素問》王注云:「外五有餘者,一身熱如炭,二頸膺如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氣逆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4:35 | 只看該作者

陽厥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十一第二。


黃帝曰:有病喜怒者,此病安在?


(平按:《素問》、《甲乙》喜怒作怒狂,在作生,新校正云:《太素》怒狂作善怒。)


岐伯曰:生於陽。


問曰:陽何以使人狂?


答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喜怒,病名陽厥。


(平按:喜怒《素問》、《甲乙》作善怒。)


問曰:何以知之?


答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而動太疾,此其候也。


(足陽明人迎脈常動。有病名陽厥,以陽氣暴有折損不通,故狂而喜怒,以其太陽、少陽不動而大疾,以為候也。平按:《甲乙》巨陽作太陽。《素問》、《甲乙》不動下重不動二字。注有病袁刻作有疾。不動而大疾,袁刻動誤作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5:22 | 只看該作者

問曰:治之奈何?


答曰:衰其食即已。


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之食即已。


使之服之,以生鐵落為飲,夫生長氣,椎鐵落自下氣疾。


(衰其食者,少食也。穀氣熱,故推入腹內,陰中長盛陽,所以憎於狂病。故奪於情少食,令服生鐵落,病則愈矣。生鐵落,鐵漿也。平按:衰其食《素問》作奪其食,新校正云:「《甲乙經》奪作衰,《太素》同。」落《素問》作洛。夫生長氣椎鐵落《素問》、《甲乙》作夫生鐵落者。又按「生長氣椎鐵」五字頗費解,當必有誤,原抄如是,故仍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5:43 | 只看該作者

風逆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二《癲狂》篇,又見《甲乙經》卷十第二下編。


風逆,暴四肢腫,身漯漯,唏然時寒,飢則煩,飽則喜變,取手太陰表裡、足少陰、陽明之經,肉■取榮,骨■取井也。


(手太陰為裡,手陽明為表,二經主氣。肉者土也,榮者火也,火以生土,故取榮溫肉也。骨者水也,井者木也,水以生木,以子實母,故取井溫骨也。平按:《靈樞》、《甲乙》支作肢,喜變作善變。■今本《靈樞》及《甲乙》均作清,趙府本《靈樞》作■。《甲乙》榮作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6:12 | 只看該作者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五第二十三《熱病》篇,又見《甲乙經》卷七第四。


風■,身反折,先取足太陽及■中;


及血絡中有寒,取三裡。


(足太陽行腰脊,故身反折,取其脈所生輸穴及■中正經。視血絡黑也,可取足陽明三裡之輸也。平按:《靈樞》■作痙,血絡下有出血二字。《甲乙》血絡下有出血■三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7:07 | 只看該作者

酒風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十第二下篇。


黃帝問曰:病者身體懈惰,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


答曰:名曰酒風。


問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澤瀉、朮各十分,麋銜五合,以三指撮,為後飯。


(飲酒汗出得風,名曰酒風。先食後服,故曰後飯也。平按:《素問》、《甲乙》病者作有病,「五合,以三指撮」作「五分,合以三指撮」。《素問》王注云:「飯後藥先,謂之後飯。」與此注不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7:35 | 只看該作者

經解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六《病能論》篇。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針,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


《上經》者,氣之通天也。


《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


(診脈所知,中手如針,此細之狀也。切,按也。《上經》言上通天之氣,《下經》言下病之變化也。又自腰以上,隨是何經之氣,以為上經;自腰以下,以為下經。上經通於天氣,下經言其變化也。平按:《素問》針下有也字,氣上有言字。)


《金匱》者,決死生也。(《金匱》之章,作決死生之論也。)


《揆度》者,切度之。


《奇恆》者,言奇病也。所謂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時死者也。


恆者,得以四時死者也。


所謂揆者,方切求也。


度者,得其病處也,以四時度之也。


(得病傳之,至於勝時而死,此為恆也。中生喜怒,令病次傳死者,此為奇也。揆者,方將求病所在,揆量之也。度者,得其病處,更於四時度其得失也。平按:方切求也下《素問》有「言切求其脈理也」七字。注令病次傳死者,《素問》新校正引楊注作令病次傳者,無死字。又按《素問》王注云:「凡言所謂者,皆釋未了義。今此所謂,尋前後經文,悉不與此篇義相接。似今數處少成文義者,終是別釋經文,世本既缺第七二篇,應彼缺經錯簡文也。古文斷裂,繆續於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8:12 | 只看該作者

身度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俱見《素問》卷八第二十八《通評虛實論》篇,惟自問曰形度至何以知其度也一節在後,脈浮而澀二句在前,與《甲乙經》卷七第一中篇同,在經文春秋則生冬夏則死之下。


詳《素問》新校正云:「按《甲乙經》移續於此,舊在後帝曰形度骨度脈度筋度何以知其度也下,王氏以為錯簡,移附於此。」據新校正所云,則本書編次,與舊時無異也。


問曰:形度骨度脈度筋度,何以知之其度也?


曰:脈浮而澀,澀者而身有熱者,死也。


(形骨筋等有病,於身節度,可診脈而知,故脈浮而澀者,身必有熱,身熱脈浮澀者死也。平按:《素問》、《甲乙》而身上無者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8:46 | 只看該作者

經絡虛實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八第二十八《通評虛實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七第一中篇。


問曰:絡氣之不足,經氣有餘何如?


答曰:絡氣不足,經氣有餘,脈熱而尺寒,秋冬為逆,春秋為順,治主病者。


(絡虛經實,何以得知?絡為陽也,經為陰也。寸為陽也,外也;尺為陰也,內也。秋冬,陰也;春夏,陽也。絡氣不足,陽氣虛也;經氣有餘,陰氣盛也。於秋冬時,診寸口得緩脈,尺之皮膚寒,為逆;春夏緩脈,尺之皮膚寒,為順。緩脈,熱也。以秋冬陽氣在內,陰氣在外;春夏陰氣在內,陽氣在外故也。於尺寸在內時寒熱,取經絡虛實也。平按:《素問》、《甲乙》脈下有口字。《素問》順作從。)


問曰:經虛絡滿何如?


答曰:經虛絡滿者,尺熱滿,脈寒澀,此春夏則死,秋冬則生。


(滿,盛也。經虛絡盛,春夏診得尺之皮膚熱盛,寸口得急脈,為逆,故死。秋冬得尺熱脈急,故生。脈急多寒,脈緩多熱也。平按:《素問》、《甲乙》脈下有口字,死生上無兩則字。)


問曰:治此者奈何?答曰:絡滿經虛,灸陰刺陽;經滿絡虛,刺陰灸陽。(經虛陰虛,故灸陰;絡滿陽滿,故刺陽也。經滿陰滿,故刺陰;絡虛陽虛,故灸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9:11 | 只看該作者

禁極虛

 

平按:此篇見《甲乙經》卷七第一中篇。


問曰:秋冬無極陰,春夏無極陽者,何謂也?


答曰:無極陽者,春夏無數虛陽,虛陽則狂。


無極陰者,秋冬無數虛陰,陰虛則死。


(數,音朔。春夏是陽用事,秋冬是陰用事。陰陽用事之時,行針者不可數虛陽,數虛陽者,陽極發狂;數虛陰者,陰極致死也。平按:《甲乙》「虛陽,虛陽」作「虛陽明,陽明虛」,「虛陰,陰虛」作「虛太陰,太陰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3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39:45 | 只看該作者

順時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八第二十八《通評虛實論》篇。又此篇前一段見《甲乙經》卷七第一中篇,後一段見《甲乙經》卷十一第九。


問曰:春極治經絡,夏極治經輸,秋極治六腑,冬則閉塞者,用藥而少針石處。


所謂少用針石者,非癰疽之謂也,癰疽不得須時。


(春夏秋三時極意行針,冬時有癰疽得極,余寒等病皆悉不得,故不用,稱其時也。春時陽氣在於皮膚,故取絡脈也。夏時在於十二經之五輸,故取輸也。秋氣在於六腑諸輸,故取之也。冬氣在於骨髓,腠理閉塞,血脈凝澀,不可行於針與砭石,但得飲湯服藥。癰疽以是熱病,故得用針石也。以癰疽暴病,不得須間失時不行針石也。平按:《素問》、《甲乙》極作亟。《素問》閉塞下重閉塞二字,處作也。須時《素問》作頃時回三字。)


因癰不知不致,按之不應手,乍來乍已,刺手太陰旁三,與嬰絡各二。(有因癰生,不痛不知,不得其定,按之不應其手,乍來似有,乍去似無者,此是肺氣所為,可取手太陰脈有主此病輸,旁三刺之,及纓脈足陽明之輸主此病者,二取之。平按:《素問》、《甲乙》因癰不知不致作癰不知所,嬰絡作纓脈,據本注應作纓脈。《素問》三下有■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40:17 | 只看該作者

刺瘧節度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過之則失時,見《素問》卷十第三十六《刺瘧篇》,自瘧不渴至末,見《靈樞》卷五第二十六《雜病》篇,又見《素問?刺瘧篇》惟文義略有不同,又見本書二十五卷《十二瘧》篇。又自篇首至末,見《甲乙經》卷七第五。


瘧病脈滿大急,刺背輸,用中針,旁五■輸各一,適肥瘦,出其血。


(滿,盛也。脈大,多氣少血也。急,多寒也。瘧病寸口脈盛,氣多血少而寒,可取背輸有療瘧者,用中針刺輸旁五取,及■輸兩脅下■中之輸有療瘧者,左右各一取之。取之適於肥瘦,出血多少。旁,左右箱也。平按:《素問》、《甲乙》瘧下無病字,輸作俞。五《素問》作伍。)


瘧脈小而實急,灸脛少陰,刺指井。


(脈小者,血氣皆少。瘧病診得寸口之脈血氣皆少而實而多寒,可灸足少陰療瘧之輸,並指有療瘧之井也。平按:《素問》、《甲乙》無而字。)


瘧脈滿大急,刺背輸,用第五針,■輸各一,適行至於血也。


(第五針,以取大膿,今用刺瘧背輸,可適行至血出而已也。平按:用第五針■輸各一《素問》作用五■俞背俞各一。《甲乙經》無此條,《素問》新校正云:「經文與次前經文重復,王氏隨而注之,別無義例,不若士安之精審,不復出也。」)


瘧脈緩大虛,便用藥所宜,不宜用針。


(脈緩者,多熱。瘧病診寸口脈得多熱多氣少血虛者,可用藥。用藥者,取所宜之藥以補也。平按:便用藥所宜《素問》作便宜用藥。)


凡治瘧者,先發如食頃,乃前可以治,過之則失時。


(此療瘧時節也。平按:《素問》、《甲乙》無前字。)


瘧不渴,間日而作,取足陽明;


渴而日作,取手陽明。


(瘧不渴取足陽明,渴取手陽明,皆取所主輸。平按:瘧不渴間日而作取足陽明《素問》作刺足太陽,本書《十二瘧》篇同。新校正云:「按《九卷》云:」足陽明。《太素》同。「檢今本《靈樞》亦云取足陽明,是不渴間日而作之瘧,可取足太陽、陽明二處。故《十二瘧》楊注謂治寒瘧,本篇謂取所主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1:49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