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精靈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內經太素】

 關閉 [複製鏈接]
48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1:47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善。


何以解惑?


岐伯曰:合之於真,三合而得。


黃帝曰:善。


(行補瀉時,近者一取合於真氣,即得病愈,遠者三取合於真氣,稱曰解惑之也。)


黃帝問岐伯曰:《脹論》言曰:毋問虛實,工在疾瀉,近者一下,遠者三下。


今有其三而不下,其過焉在?


(前言瀉虛補實,神去其室;今言無問虛實,工在疾瀉,其故何也?所謂初病未是大虛,復取三裡,故工在疾瀉。若虛已成,又取余穴,虛者不可也。今至三取不消,請言過之所由也。)


岐伯曰:此言陷於肉肓而中氣穴者也。


(肉肓者,皮下肉上之膜也,量與肌膚同類。氣穴,謂是發脹脈氣所發穴也。)


不中氣穴,則氣內閉;


(針其余處,不中脹之氣穴,則脹不泄也。平按:注針袁刻誤作計。)


針不陷肓,則氣不行;


(不陷肓膜,則氣不行分肉間也。)


不越中肉,則衛氣相亂,陰陽相遂。


其於脹也,當瀉不瀉,氣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氣下乃止,不下復始,可以萬全,惡有殆者乎?


(針入其皮,起而不下其肉,則衛氣行而失次,陰陽之氣並也。遂,並也。由於當瀉不瀉,故三取不下也。必須更取余穴,以行補瀉,以脹消為工,故得萬全,必無危生之禍也。平按:不越《靈樞》、《甲乙》作上越。相遂《靈樞》作相逐,《甲乙》作相逆。)


其於脹也,必審其診,當瀉則瀉,當補則補,如鼓之應桴,惡有不下者乎?


(言診審者,如鼓應桴,何有不當者也。平按:診《靈樞》作HT■,注:音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2:0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於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


(此之六病,有難分者,故請別之也。平按:《甲乙》無石水二字。《靈樞》、《甲乙》別下有之字。)


岐伯曰:水始起也,目果上微■,如臥新起之狀,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腹乃大,其水已成也。


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水病之狀,候有六別:一者,目果微腫;二者,足陽明人迎之脈,■見其動,不待按之;三者,脹氣循足少陰脈上衝於肺,故時有咳;四者,陰下陰股間冷;五者,腳■腫起;六者,腹如囊盛水狀,按之不堅,去手即起。此之六種,水病候也。平按:《靈樞》、《甲乙》目果作目窠,微■作微腫。足■《靈樞》作足脛■,《甲乙》作足脛腫。注■袁刻作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2:2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


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濃,按其腹,■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次解膚脹,凡有五別:一者,寒氣循於衛氣,客於皮膚之間;二者,為腫不堅;三者,腹大身腫;四者,皮濃,按之不起(■,焉了反,深也);五者,腹色不變。膚脹所由與候,有斯五別也。平按:然《靈樞》作■然。■《甲乙》作腹陷二字。)


鼓脹何如?


岐伯曰: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脈起,此其候也。


(次解鼓脹,凡有六別:所由及候,四種同於膚脹,五者腹色青黃,六者腹上脈絡見出,鼓脹之候,有此六別也。平按:腹身皆大《靈樞》作腹脹身皆大,《甲乙》作腹身皆腫。《靈樞》、《甲乙》倉作蒼,脈起作筋起,《甲乙》注云:一本作脈。)


腸覃何如?


岐伯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薄,氣不得營,因其所系,瘕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


其始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此其候也。


(次解腸覃,水停聚也。腸覃凡有六別:一者,得之所由,謂寒客於腸外,與衛氣合,瘕而為內;二者,所生形之大小;三者,成病久近,(離,歷也)久者或可歷於年歲;四者,按之堅硬;五者,推之可移;六者,月經時下。腸覃所由與狀,有斯六種也。平按:《靈樞》、《甲乙》相薄作相搏。氣不得營《甲乙》作正氣不得營。《靈樞》營作榮,瘕作癖,息肉作■肉。《甲乙》離歲作離歲月。)


石瘕何如?


岐伯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通,惡血當瀉不瀉,■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次解石瘕,凡有四別:一者,瘕住所在;二者,得之所由,謂寒氣客子門之中,惡血凝聚不瀉所致;三者,石瘕大小形;四者,月經不以時下。石瘕所由與狀,有斯四種。石水一種,缺而不解也。平按:氣不通《靈樞》作氣不得通。)


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2:50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膚脹、鼓脹可刺耶?


岐伯曰:先刺其腹之血絡,後調其經,亦刺去其血脈。


黃帝曰:善。


(腸覃、石瘕二病,皆婦人病也。水病刺而去之,腸覃、石瘕可以針刺導而下之,未知膚鼓二脹可刺已不?先瀉其血絡以去惡血,後調其經,亦去血絡也。平按:《靈樞》腹之血絡作脹之血絡,去其血脈作去其血絡。)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3:32 | 只看該作者

黃帝問於岐伯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此為何病?


岐伯曰:名為鼓脹。


曰:治之奈何?


曰:治之以雞醴,一齊知,二齊而已。


黃帝曰:其時有復發者何也?


岐伯曰:此飲食不節,故時痛,雖然其病且已,時當痛,氣聚於腹。


(氣滿心腹,故旦食暮不能也,是名鼓脹。可取雞糞作丸,熬令煙盛,以清酒一斗半沃之,承取汁,名曰雞醴,飲取汗,一齊不愈,至於二齊,非直獨療鼓脹,膚脹亦愈。有復發者,以不慎節飲食故也。平按:鼓脹,《素問》新校正云:「《太素》鼓作穀。」茲本仍作鼓,注同。《素問》、《甲乙》雞醴作雞矢醴,齊作劑,故時痛作故時有病也。時當痛《素問》作時故當病,《甲乙》作因當風。注取汗袁刻作取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3:56 | 只看該作者

風水論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故月事不來黃帝曰善哉,見《素問》卷九第三十三《評熱病論》篇。


自黃帝問於岐伯曰有病龐然至末,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論》篇。


又自篇首至末,見《甲乙經》卷八第五。


黃帝曰:有病腎風者,面■龐然壅,害於言,可刺不?


(■,扶付反,義當腐也。龐,普江反。腎氣損腐,令面龐然起壅也,而言無聲,故曰害言。此為腎風之狀,可刺以不也?平按:龐《素問》、《甲乙》作■。《甲乙》壅上有腫字,注云:「《素問》無腫字。」不《甲乙》作否。)


岐伯曰:虛虛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


(如此狀者,腎風之狀。腎之重虛之風,不可刺也。刺之,至其水數滿日,其病氣當至也。除刺之日,後取五日,合有六日,水成數也。平按:《素問》、《甲乙》「虛虛不當刺而刺」作「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4:14 | 只看該作者

問曰:何如?


(平按:《素問》、《甲乙》作其至何如。)


答曰:至必少氣,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手熱,口乾,苦渴,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病名曰風水。


(腎風病氣至者,凡有八候:一者少氣,二時熱,三從胸至頭汗出,四手熱,五口熱,六苦渴,七不能正偃謂不能仰臥,仰臥即咳。有此八候,候是腎風水病也。平按:《素問》時熱下重時熱二字。《甲乙》時下無熱字。汗下《素問》、《甲乙》有出字。苦渴下《素問》有「小便黃,目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二十三字,《甲乙》同,惟行上少以字,食下重食字。袁刻補入正經,據本注不應補入,仍從原抄為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5:16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愿聞其說。


岐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小便黃者,中有熱。


(邪湊虛,腎氣虛也。腎氣既虛,則陽氣並之,故中有熱小便黃也。平按:小便黃者中有熱《素問》作「少氣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甲乙》作「少氣時熱而汗出小便黃。小便黃者,少腹氣熱也」。)


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


(腎有虛風,即胃中不和。仰臥氣上迫肺,故咳也。)


諸有水氣者,其征見於目下。


何以言?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也,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


(水與目下及腹皆陰,故水在腹,即目下腫也。平按:《素問》、《甲乙》其征作微腫。何以上《素問》有帝曰二字,《甲乙》有曰字。)


真氣上逆,口苦舌乾者,故不得正偃,正偃則咳清水。


(以水在腹,故真氣上逆,口苦舌乾,正偃則咳,咳則吐清水也。平按:《素問》、《甲乙》逆下有故字,干下無者故二字,有臥字,咳下有出字。)


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


(又諸水病仰臥,驚則咳甚,復為候也。平按:注復袁刻誤作腹。)


腹中鳴者,月事不來,病本於胃也,薄肝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管隔。


(月事不來之病,由於胃氣不和,故氣薄於肝,煩不能食,致使胃管隔塞,腹中無食,故腹鳴也。平按:《素問》、《甲乙》無月事不來四字。《甲乙》病作脾。《素問》、《甲乙》薄肝作薄脾,胃管作胃脘。)


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


(胃脈足陽明在足,今胃氣不和,氣下於足,遂令身重,足不能行也。)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肺屬心而溢於胞中,令氣上迫肺,心臟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6:07 | 只看該作者

黃帝曰:善哉。


(胞者,任沖之脈,起於胞中,為經絡海,故曰胞脈也。膀胱之胞與女子子門之間,起此衝脈,上至咽喉,先過心肺。但肺與心共相系屬。今胞脈虛邪閉塞,下則溢於胞氣,上則迫於肺氣,不得下,故月事不來也。平按:肺屬心而溢於胞中《素問》、《甲乙》作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令作今,心臟作心氣。)


黃帝問於岐伯曰:有病龐然如有水氣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


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


腎風而不能食,喜驚,驚以心痿者死。


黃帝曰:善哉。


(龐然者,面皮起之貌。腎風之狀,凡有六別:一,面龐起;二,脈大緊;三,身無痛;四,形不瘦;五,食少;六,喜驚。人有此六狀,名曰腎風。心不痿者可療得生,痿者死矣。平按:如有水氣狀,《素問》無氣字。生《甲乙》作主。喜《素問》、《甲乙》作善。驚以《素問》作驚已,《甲乙》作不已。心痿《素問》、《甲乙》作心氣痿。袁刻痿作委。)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2:59:59 | 只看該作者

咳論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第三十八《咳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九第三。


黃帝問於岐伯曰:肺之令人咳何也?


岐伯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


(五臟六腑皆以肺傳與之,稱咳為肺咳,然臟腑皆有咳也。)


黃帝曰:愿聞其狀。


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毛先受邪,氣從其合;


其寒飲食,飲食入胃,順肺脈上注於肺,肺寒,外內合邪因而客之,□為肺咳。


(肺合皮毛,故皮毛受於寒邪,內合於肺。人肺脈手太陰,起胃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肺。寒飲寒食入胃,寒氣循肺脈上入肺中,內外寒邪相合,肺以惡寒,遂發肺咳之病也。平按:《素問》、《甲乙》「毛先受邪氣從其合」作「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飲食二字不重,順肺脈作從肺脈,上注於肺作上至於肺,「肺寒,外內合」作「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為上缺一字,《素問》、《甲乙》作則,袁刻作發。注膈下缺一字,袁刻作故,不合,平擬據經文作注字,與肺字屬上讀。)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


(五臟各以王時傷寒,肺先受之,傳為五臟之咳。非其時者,又因他臟受寒,傳來與之。故肺咳之病,傳與余臟,稱五臟咳也。)


人與天地相參,故臟各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


(各以時者,五臟各以王時也。感於寒者,感傷寒也。感傷寒病有輕有重,輕者為咳,重者以為泄及痛痹也。平按:故臟各治時《素問》、《甲乙》作故五臟各以治時。)


黃帝曰:五臟之咳奈何?


岐伯曰:五臟之久咳,乃移於腑。


(以下言肺咳相傳為臟腑咳也。五臟之咳,近者未虛,久者傳為六腑咳也。平按:《素問》、《甲乙》無此一段,五臟之久咳二句,在後脾咳不已上。)


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受之,乘至陰則脾受之,乘冬則腎受之。


(肺以惡寒,肺先受寒,乘春肝王時,肝受即為肝咳。若肺先受寒,乘於至陰,即為脾咳。若肺先受寒,乘冬即為腎咳。平按:《素問》肺先受邪上有乘秋則三字,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太素》無乘秋則三字,疑此文誤多也。」)


黃帝曰:何以異之?


(以下言問答五臟咳狀也。)


岐伯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言肺咳狀也。)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狀,甚則咽喉腫。


(介介,喉中氣如哽也。平按:《甲乙》介介作喝喝。哽《素問》、《甲乙》作梗。咽喉腫《素問》、《甲乙》作咽腫喉痹。)


肝咳之狀,咳則兩■下痛,甚則不可以轉,兩■下以滿。


脾咳之狀,咳則在右脅下痛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


(■,有本作脅也。平按:兩下痛《甲乙》作■痛,《素問》作兩脅下痛。兩■下以滿《素問》作轉則兩■下滿,《甲乙》■作脅。引肩上《素問》、《甲乙》有陰陰二字。則咳下《素問》有劇字。)


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演。


(音涎,腎液也。謂咳涎出之也。平按:演《素問》、《甲乙》作涎。)


黃帝曰:六腑之咳奈何?


安所受病?


岐伯曰:脾咳不已,則胃受之,胃咳之狀,咳而歐,歐甚則長蟲出。


(以下問答,言六腑咳狀。六腑之咳,皆臟咳日久,移入於腑,以為腑咳。腑不為咳移入臟者,以皮膚受寒,內至於肺,肺中外寒兩邪為咳,移於五臟,然後外至於腑,故不從腑移入於臟。所以脾咳日久,移為胃咳。長蟲,■蟲也。平按:《素問》、《甲乙》脾咳不已上有「五臟之久咳,乃移於六腑」二句。)


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歐歐膽汁。


(歐膽汁者,咳引於膽,故歐膽口苦也。平按:歐歐膽汁《素問》、《甲乙》作咳嘔膽汁。)


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之狀,咳而遺矢。


(遺矢者,咳引大腸,故遺矢也。平按:矢《素問》作失,新校正云:《甲乙》遺失作遺矢。)


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之狀,咳而氣,氣者與咳俱出。


(小腸在上,咳引小腸,故氣與咳俱發者也。平按:「咳而氣,氣者與咳俱出」《素問》、《甲乙》作「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


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狀,咳而遺溺。


(咳動膀胱,故尿出也。平按:《甲乙》遺溺作遺尿。)


久咳不已,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狀,咳腹滿,不欲食飲。


(三焦無別屬臟與膀胱合,故膀胱之咳,久而不已,腹病滿,不欲食也。)


此皆聚於胃管,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


(此六腑咳,皆以氣聚胃中,上關於肺,致使面壅浮腫氣逆為咳也。平按:《素問》、《甲乙》胃下無管字。)


黃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臟者治其輸,治腑者治其合,浮腫者治其經。


黃帝曰:善。


(療五臟咳,宜療臟經第三輸也。療六腑咳者,宜療臟經第六合也。有浮腫者,不可治絡,宜療經穴也。平按:輸《素問》、《甲乙》作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1#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1:32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十卷?雜病

 

平按:此卷卷首目錄五十四行,袁刻及日本別抄本全佚,平從楊惺吾氏所獲仁和寺十三紙中補入。


目錄末有二行。


一行重身病三字,高一格寫;


一行上缺三字,下有於岐伯曰四字,是上缺三字,應系黃帝問三字。


曰下缺一字,又下為「有重」二字,又下缺五字,又下有「此為」二字,又下缺一字。


據《素問?奇病論》及《甲乙經?婦人雜病》篇,曰下所缺一字應作人,重下所缺五字應作身九月而喑五字,為下所缺一字應作何,則此一行應作「黃帝問於岐伯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正與本書下文病字相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2#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2:00 | 只看該作者

重身病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十二第十。


黃帝問於岐伯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從《太素》殘卷補入。)病?


岐伯曰:胞之絡脈絕。


問曰:何以言之?


答曰:胞絡系於腎,少陰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


曰:治之奈何?


曰:無治也,當十月復。


(婦人懷子,又名曰重身□□□□□□屬膀□,不言女子□,今云胞絡系於腎少陰上系舌本者,以是女子胞絡亦系於腎,故任身九月有胞絡絕者,喑不能言,至十月胎生,還復舊也。平按:注重身下原缺六字,宜空六格,袁刻作胞絡脈三字,不合。膀下原缺一字,宜空一格,應是胱字,袁刻作胱腎腑三字,不合。女子下原缺一字,袁刻作腎。十月上袁刻脫至字。復下袁刻脫舊也二字。)


《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疹。


(平按:益《甲乙》作溢。以成疹《素問》作以成其疹。《甲乙》疹作辜,注云:「《素問》作疹。」《素問》疹下有「然後調之」四字,新校正云:「《甲乙》及《太素》無此四字,本全元起注文,誤書於此,當刪去之。」)


所謂不足者,身羸瘦,無用■石也。益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也,故曰疹成。


(身之羸瘦,更用■石,此為損不足也。腹中有形,此為有餘,益之以成其病,斯乃損於有餘為病也。益有餘為病□知,□實為病難□,故須言之。平按:疹成《甲乙》作成辜。)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3#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2:23 | 只看該作者

溫暑病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勿止,見《素問》卷九第三十一《熱論》篇。


篇末一句,見《素問》卷十六第六十一《水熱穴論》,又見《甲乙經》卷七第一。


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病者當與汗皆出,勿止。


所謂玄府者,汗空。


(冬傷於寒輕者,夏至以前發於病溫。冬傷於寒甚者,夏至以後發於病暑。暑病熱氣與汗俱出者,此為熱去,勿止。汗之空名玄府者,謂腠理也。平按:《素問》、《甲乙》病者當與汗作暑當與汗。《甲乙》汗空作汗孔也。又《素問》新校正引楊注,發於,兩於字均作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4#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3:10 | 只看該作者

四時之變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見《靈樞》卷十一第七十四《論疾診尺》篇。


又自冬傷於寒至咳嗽,見《素問》卷二第五《陰陽應象大論》篇,又見《甲乙》卷十一第五。


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故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日中陽隴,必降為陰;夜半陰極,必升為陽。)


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


(十一月極寒,一陽爻生,即寒生熱也。五月一陰爻生,即熱生寒也。)


故曰:冬傷於寒,春生癉熱;


(寒,冬之氣也。傷,過多也。人之冬月,受寒過多,至春必屬癉熱之病,此為寒生熱也。)


春傷於風,夏生飧泄腸■;


(風,春之氣也。受風過多,極為飧泄腸■,此為風生泄也。)


夏傷於暑,秋生■瘧;


(暑,夏之氣也。受暑過多,極為■瘧,此為暑生瘧也。)


秋傷於濕,冬生咳嗽。


是謂四時之序。


(濕,秋之氣也。受濕過多,極為咳嗽,此為濕生咳也。此是四時必□□□不可易。平按:注四時下原抄有必字,必下缺三字,最下一字下半作文。袁刻四時下無必字,作之序支三字,不合。茲於必字下,仍空三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5#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4:00 | 只看該作者

息積病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論》,又見《甲乙經》卷八第二。


黃帝問於岐伯曰:病脅下滿,氣逆行,二三歲不已,是為何病?


岐伯曰:名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精為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黃帝曰:善。


(脅下滿,肝氣聚也。因於喘息,則氣逆行,故氣聚積,經二三歲,名曰息積,無妨於食,而不可灸,可以刺□引精並服藥,藥行不可更刺。平按:《素問》逆下無行字。精為引《素問》、《甲乙》作積為導引,袁刻作精為導引。注可以刺,袁刻刺字在可以二字之上,可以下有導引二字,無精字。原抄作可以刺,刺下缺一字,缺字下有引精二字,謹依原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6#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4:35 | 只看該作者

伏梁病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一第四十《腹中論》,又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論》,又見《甲乙經》卷八第二。


黃帝問曰:人有身體■,股脛皆腫,環臍而痛,是為何病?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此風根也,不可動,動之為水,溺清之府。


(頭以下為身,四肢曰體,■義當腐也。髀外曰股,膝下長骨曰脛,如此四處皆腐腫,並繞臍痛,名曰伏梁。此伏梁病,以風為本也。動,變發也。若有變發,可為水病。溺,冷清之府也。平按:《素問》■作髀,不可動上有「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原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二十二字,本書在後。《甲乙》、《素問》清作澀,府作病。)黃帝問曰:病有少腹盛者,上下左右皆有根,此為何病?可治否?岐伯曰:病名伏梁。伏梁何因如得之?(平按:《素問》作「帝曰:伏梁因何而得之?」)答曰:裹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因有膜裹膿血,在腸胃外,四箱有根在少腹中,不可按之,故按之痛,遂致於死,名曰伏梁。平按:《素問》、《甲乙》裹下有大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7#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4:51 | 只看該作者

問曰:何以然?


曰:此下則因陰,必膿血上則迫胃脘出膈,使胃脘內癰。


(何以按之致死?以其伏梁下因於陰,膿血必上迫於胃管,上出於膈,使胃管生癰,故按之下引於陰,上連心腹,所以致死。脘□□□平按:《素問》、《甲乙》必膿血作必下膿血,出膈作生膈,使胃作挾胃,《素問》新校正云:《太素》挾胃作使胃。)


此人之病難治也,居齊上為逆,居齊下為順,勿動亟奪,論在《刺法》中,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肓之源在齊下,故環齊而痛也。


(如此之病,得時必久也。亟,欺吏反,數也。此病是風為本,其氣溢於大腸之中,著於齊下盲原,故環臍痛。不可輒動數奪,奪之致死。以居盲原,所以齊上為逆也。平按:此人之病難治也《素問》、《甲乙》作此久病難治。袁刻人字作積人二字。齊《素問》、《甲乙》作臍。源《素問》、《甲乙》作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8#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5:19 | 只看該作者

熱痛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一第四十《腹中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七第一中篇。


黃帝問於岐伯曰:病熱者而有所痛者何也?


曰:熱病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在太陽□太陽入於陰,故痛也,在頭與腹,乃脹而頭痛。


黃帝曰:善哉。


(陽明血氣最大,故人迎三盛,得知有病。太陽次少,故二盛得知。次少陽最少,故一盛得知。熱病為陽,太陽在頭,故熱病起,太陽先受。太陽受已,下入陽明,故陽明次病。陽明受已,末流少陽,故少陽有病。太陽入於少陰,陽盛陰虛,故頭痛。陽盛陰虛,故腹脹也。平按:《甲乙》一盛、二盛、三盛下均有在字。《素問》在太陽三字作入陰也三字,新校正云:「《甲乙經》無入陰也三字。」「太陽入於陰故痛也在頭與腹」《素問》、《甲乙》作「夫陽入於陰,故病在頭與腹」。)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99#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5:58 | 只看該作者

脾癉消渴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論》篇,又見《甲乙經》卷十一第六。


黃帝曰:有病口甘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此五氣之溢也,名曰脾癉。


夫五味入於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清氣,液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羹之所致也。


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滿,故其氣上溢轉,轉為消渴,治之以蘭,蘭除陳氣。


(五氣,五穀之氣。液在脾者,五穀液也。肥羹令人熱中,故脾行涎液,出廉泉,入口中,名曰脾癉。內熱氣溢,轉為消渴,以蘭為湯飲之,可以除陳氣也。平按:《素問》名為何作病名為何,《甲乙》作病名曰何。清氣《素問》作精氣,《甲乙》作津液。液在脾《素問》、《甲乙》作津液在脾。此肥羹之所致也《素問》、《甲乙》羹作美,致作發,新校正云:「《太素》發作致。」《素問》而多下有肥也二字。《素問》、《甲乙》滿上有中字,轉字不重。消渴《甲乙》作消癉,注云:《素問》作消渴。《素問》、《甲乙》蘭字不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00#
 樓主| 發表於 2013-4-21 23:07:42 | 只看該作者

膽癉

 

平按:此篇見《素問》卷十三第四十七《奇病論》篇,又見《甲乙經》卷九第五。


黃帝問岐伯曰:有病口苦者,名為何?


何以得之?


岐伯曰:病名膽癉。


(平按:病下《素問》、《甲乙》有口苦取陽陵泉六字,《素問》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無口苦取陽陵泉六字。詳前後文勢,疑此為誤。」)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此人者,數謀慮不決,故膽虛,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輸,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膽為肝腑,肝為內將,取決於膽,其人有謀慮不決,傷膽氣上,膽溢從咽入口,口苦,名曰膽癉,可取膽募日月穴也。平按:《甲乙》肝者上有「膽者中精之府」六字,注云:《素問》無此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11:47 , Processed in 0.140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