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素問直解】

 關閉 [複製鏈接]
56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1:43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實者何道從來?

 

虛者何道從去?

 

虛實之要,愿聞其故。

 

承上文之意,謂血氣並走於上而為實者,從何道來?

 

血氣相失而為虛者,從何道去?

 

去來虛實之要,愿聞其故。

 

岐伯曰:夫陰與陽,皆有俞會,陽注於陰,陰滿之外,陰陽勻 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俞會者,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與周身陰陽血氣相會合也,夫陰與陽皆有俞會,從陽而陰,則陽注於陰,從陰而陽,則陰滿之外,陽注陰滿,斯為陰陽勻平,陰陽勻平,則血氣調和,以充其形,既充其形,則形身之三部九候,上下若一,命曰平人。

 

平人,血氣調和之人也,是知陰陽來去,由於俞會,不由俞會,而血氣相並,則有陰陽之虛實也。

 

夫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 暑,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

 

上文血氣交並,陰陽虛實,乃經脈不得其平,非六淫外感,七情內傷,故承上文而復論外感內傷,陰陽寒熱之病。

 

夫邪氣之生病也。

 

或有生於陰者,或有生於陽者,其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之外感,其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之內傷,言風雨寒暑而六氣可該,言喜怒而七情可該,隨舉即是,不必悉具,故或言風雨寒暑,或言風雨寒濕,或言喜怒,或言喜悲,有如下文之問答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1:51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風雨之傷人奈何?

 

帝承岐伯之言,更欲闡明其義,故屢問而詳悉之。

 

岐伯曰:風雨之傷人也,先客於皮膚,傳入於孫脈,孫脈滿則 傳入於絡脈,絡脈滿則輸於大經脈,血氣與邪並客於分腠之間,其 脈堅大,故曰實。

 

實者外堅充滿,不可按之,按之則痛。

 

凡風雨之傷人也,由淺入深,故先客於皮膚,從皮膚而傳入於孫脈,孫脈滿則傳入於絡脈,絡脈滿則輸於大經脈,由外入內,則血氣與邪並客於分腠之間,故其脈堅大。

 

脈者,孫脈絡脈經脈也。

 

其脈堅大,故曰實。

 

實,即滿也。

 

因言所謂實者,其外堅大充滿,故不可按之,按之則痛者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00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寒濕之傷人奈何?

 

岐伯曰: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 肌肉堅緊,榮血泣,衛氣去,故曰虛。

 

虛者聶辟,氣不足,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故快然而不痛。

 

其寒濕之中人也,在於皮膚肌肉之間,故皮膚不收,肌肉堅緊。

 

不收,汗出而不閉密也。

 

堅緊,澀滯而不柔和也。

 

故肌肉堅緊,則榮血澀。

 

澀,凝澀也。

 

皮膚不收,則衛氣去。

 

去,失守也。

 

血澀氣去,故曰虛。

 

虛者,血氣皆虛,故聶辟,謂肌肉皮膚,聶聶然而辟動也。

 

氣不足者,氣不足以內溫其血也。

 

上文充滿而實,不可按之,按之則痛,此血氣不足,故按之則氣足以溫之,言氣足以內溫其血,故快然而不痛。

 

上文云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故舉風雨寒濕以明外感之病生於陽,而有實有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07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善。

 

陰之生實奈何?

 

生於陽者,得之風雨寒暑,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生於陽者,上文已詳論之,此舉陰之生實生虛,以明喜怒飲食之義。

 

岐伯曰: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

 

喜怒人之情也。

 

喜怒不節,則內傷其陰,而陰氣上逆,陰氣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而並於陰,故曰實矣,此言陰之生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13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陰之生虛奈何?

 

岐伯曰: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 虛空,因寒飲食,寒氣熏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

 

喜而怒則氣上,喜而悲則氣下,故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經脈虛空,復因於寒冷之飲食,寒氣熏滿,則營血澀,衛氣去,故曰虛矣,此言陰之生虛也。

 

上文云:生於陰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故舉喜怒悲寒飲食,以明內傷之病,生於陰,而有實有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21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經言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 寒,余已聞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

 

岐伯云:邪之生也,或生於陰,或生於陽,夫陽主外,陰主內,陽虛陰虛,有外內之寒熱,陽盛陰盛,有外內之寒熱,故引經言而探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今寒氣在外,則 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栗。

 

所謂陽虛則外寒者,以陽受氣於上焦,上焦開發,以溫皮膚分肉之間,今寒氣在外,則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則寒氣獨留於外,故寒栗而外寒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27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陰虛生內熱奈何?

 

岐伯曰: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 不盈,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

 

中,去聲,下同。

 

所謂陰虛生內熱者,有所勞倦,致形氣衰少,胃中穀氣不盈,穀入少,則上焦不能宣五穀味,故上焦不行,下脘不能化穀之精,故下脘不通,中土虛而胃氣熱。

 

熱氣熏於胸中,故陰虛則內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35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陽盛外熱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則皮膚致密,腠 理閉塞,玄府不通,衛氣不得泄越,故外熱。

 

所謂陽盛生外熱者,陽主上,主外,上焦不通利,則在外之皮膚致密,內則因之腠理閉塞,玄府不通。

 

腠理者,肌腠之文理。

 

玄府者,毛竅之汗孔,玄府皮膚腠理,不相通貫,則衛氣壅滯,不得泄越,故陽盛則外熱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42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陰盛生內寒奈何?

 

岐伯曰: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而 不瀉,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則血凝泣,凝則脈不通,其脈盛大以澀,故中寒。

 

中,如字。

 

所謂陰盛生內寒者,陰主下、主內、厥氣上逆、寒厥之氣、從下而逆於上也,陰在內,故寒氣積於胸中而不瀉,寒氣不瀉,則溫氣去,寒獨留,留則血凝澀,凝則脈不通,脈不通者,其脈盛大以澀,故陰盛則內寒,中,猶內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49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陰與陽並,血氣以並,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復承上文陰陽血氣病形,問補瀉虛實之刺,以為調經之法也。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經隧,取血於榮,取氣於衛,用形哉,因四時多少高下。

 

上文云: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故刺此者,當取之經隧,取血於榮,取氣於衛者,以行其血氣也,夫榮衛血氣,周於人身,合於四時,今取之經隧,雖曰用形哉,必因天之四時,以為針之多少高下耳。

 

《繆刺論》云:以月生死為數。

 

即多少之謂也。

 

《金匱真言論》云:春俞在頸項,夏俞在胸脅,秋俞在肩背。

 

冬俞在腰股,即高下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2:57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血氣以並,病形以成,陰陽相傾,補瀉奈何?

 

血氣並,病形成,陰陽相傾,自有補瀉,不必因於四時,故復問之。

 

岐伯曰:瀉實者,氣盛乃內針,針與氣俱內,以開其門,如利 其戶,針與氣俱出,精氣不傷,邪氣乃下,外門不閉,以出其疾, 搖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謂大瀉,必切而出,大氣乃屈。

 

相並為實,相失為虛。

 

瀉實者,瀉其血氣之並,故氣盛乃內針,氣盛內針,所以瀉實也,針與氣俱內,針道相並之氣而深之也,以開其門,瀉之也,如利其戶,大瀉也,既開既利,則針與氣俱出,謂針出而相並之氣亦出也,瀉其外邪,不傷正氣,故精氣不傷,而邪氣乃下,所謂開其門者,外門不閉,以出其疾也,所謂利其戶者,搖大其道,如利其路也,夫開門出疾,是謂瀉之,如利其路,是謂大瀉,切,按也,必切而出,謂右手持針,左手必切其穴,而使之外出,然後大氣乃屈。

 

大氣,即相並之盛氣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3:04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補虛奈何?

 

岐伯曰:持針勿置,以定其意,候呼內針, 氣出針入,針空四塞,精無從去,方實而疾出針,氣入針出,熱不 得還,閉塞其門,邪氣布散,精氣乃得存,動氣候時,近氣不失,遠氣乃來,是謂追之。

 

空,作孔。

 

補者,補其血氣相失,故當持針勿置,以定其補之之意。

 

吸則氣入,呼則氣出,候呼內針,乃氣出而針入也。

 

內針,則當針孔四塞,使精無從去、其出針也,候氣聚方實,則當疾出其針,使氣入而針則出,針出則熱不得還,氣入則閉塞其門,熱不得還,則邪氣布散,閉塞其門,則精氣乃得存,夫持針勿置,以定其意者,乃動氣候時,謂穴俞動氣,必候其時,候時則近氣不失,遠氣乃來,是謂追之,追之所以補之,此補虛之法為然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3:13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夫子言虛實者有十,生於五臟,五臟五脈耳,夫十二經 脈,皆生其病,今夫子獨言五臟,夫十二經脈者,皆絡三百六十五 節,節有病,必被經脈,經脈之病,皆有虛實,何以合之?

 

上文岐伯云:有餘有五,不足亦有五,皆生於五臟,帝謂五臟止五脈,五脈虛實何以合十二經脈,及三百六十五節,故舉而復問之。

 

岐伯曰:五臟者,故得六腑與為表裡,經絡支節,各生虛實,其病所居,隨而調之。

 

人身五臟,屬於五行,五行合六氣,故五臟得六腑與為表裡,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也,十二經絡,周身肢節也,故經絡肢節,各生虛實之病,隨其病之所居而調治之。

 

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病在氣調之衛,病在肉調之分 肉,病在筋調之筋,病在骨調之骨。

 

五行之中有二火,以合六氣,故舉包絡所主之脈,心主之血,肺主之氣,脾主之肉,肝主之筋,腎主之骨,以明五臟六腑,為十二經脈也。

 

包絡主脈,心主血,血脈無分,故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絡,猶脈也。

 

肺主氣而衛外,故病在氣,調之衛。

 

其余則隨其病之所在而調之。

 

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病在骨、淬針藥熨,病不知所痛、兩蹺為上,身形有痛, 九候莫病,則繆刺之。

 

痛在於左而右脈病者,巨刺之。

 

必謹察其九候,針道備矣。

 

此舉經脈肢節之痹痛,在於形身上下左右,合三部九候,以為調經之法也。

 

燔針劫刺其下者,治痹證也。

 

《靈樞?經筋》篇有十二筋痹證,皆治以燔針劫刺。

 

痹發於陰,故刺其下也,及與急者,謂筋痹也。

 

經筋篇云:腹筋急,引缺盆,及頰、卒口僻。

 

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以馬膏膏,白酒和桂以塗。

 

病在骨者,骨痹也,痹在骨,則淬針。

 

病在筋,則藥熨也。

 

痹病在五臟之外合者,必痛。

 

若痹病不知所痛,則從奇經之脈而上,故曰兩蹺為上。

 

兩蹺,足之陽蹺陰蹺也。

 

為上,從蹺脈而上行也。

 

陽蹺脈病,陰緩陽急。

 

陰蹺脈病,陽緩陰急。

 

故雖病而不知所痛。

 

若痹病在於肌肉,則身形有痛,無關經脈,故九候莫病,則為繆刺之法以治之。

 

《繆刺論》云:凡痹在分肉間痛而刺之,左刺右,右刺左者是也。

 

若痛在左而右脈病者,邪客經脈也,則為巨刺之法以治之。

 

巨刺者,長針深刺,所以取深邪遠痹也。

 

凡此痹痛之證,在於形身上下左右,故必謹察其九候。

 

九候者,上中下三部,一部三候,三部九候,合於經脈,候其形神,謹察於此,針道備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3:22 | 只看該作者

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繆,平聲,篇內同。

 

左右交刺,謂之繆刺。

 

病在經脈,則經刺之,刺其俞穴也。

 

病在絡脈,則繆刺之,刺其皮絡也。

 

邪客於手足三陽三陰之絡,有經刺繆次之法。

 

邪客於五臟之絡,亦有經刺繆刺之法。

 

知經脈絡脈孫絡脈之淺深,而繆刺之理明矣。

 

黃帝問曰:余聞繆刺,未得其意,何謂繆刺?

 

繆刺,左右交刺,刺極淺也。

 

篇名繆刺,帝直舉以問也。

 

岐伯對曰:夫邪之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絡,留而不去,入舍 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陰陽俱感,五臟乃傷,此邪之從 皮毛,而入極於五臟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

 

人身形體,外而皮毛,內而五臟,由淺入深,陰陽相應,故夫邪之客於形身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則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則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則入舍於經脈,皮毛孫脈絡脈經脈,皆內連五臟,六經為川,腸胃為海,故散於腸胃,三陽三陰,表裡相應,若陰陽俱感,則五臟乃傷,此邪始從皮毛之表陽,而入極於五臟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言當刺其經俞,不繆刺也。

 

今邪客於皮毛,入舍於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於 經,流溢於大絡,而生奇病也。

 

承上文之意,而言今邪客於皮毛,入舍於孫絡,留於孫絡而不去,致孫絡閉塞不通,不得入於經,但流溢於大絡,而生左右相注之奇病也。

 

流溢,傳注也。

 

《氣穴論》云:孫絡之脈別經者,並注於絡,傳注十四絡脈者是也。

 

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 於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於經俞,命曰繆刺。

 

處,去聲,下同。

 

承流溢於大絡之意,而言夫邪客大絡者,但傳注於左右,故左注右,左注右,身半以上,身半以下,皆有傳注,故上下左右,與經相干。

 

經、經隧也,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故與經相干,而輸布於手足之四末,其氣左右流行,無有常處,經隧相干,故不入於經俞,不入經俞,刺其絡脈,故命曰繆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3:29 | 只看該作者

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帝曰:愿聞繆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

 

其與巨刺何以別之?

 

別,音通。

 

《靈樞?官針》篇,八曰巨刺,左取右,右取左。

 

繆刺亦左取右,右取左,故問繆刺巨刺何以別之?

 

岐伯曰:邪客於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 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 也,故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繆處,故命曰繆刺。

 

中,去聲。

 

上繆作謬,下繆平聲。

 

此言邪客於經,左右移易,則當巨刺,邪客於絡,左右紕繆,則當繆刺也,邪客於經,客於經脈也,經脈流行,貴得其平,若左之經脈有餘而盛、則右病;

 

右之經脈有餘而盛,則左病。

 

夫左盛右病,右盛左病,不相移易者也。

 

亦有移易者,如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左移於右,則右亦可移於左,如此,邪客於經而移易者,必巨刺之,申言巨刺必中其經,非中絡脈也,《靈樞?脈度》論云: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故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繆處。

 

繆處,異處也。

 

謂經脈之痛,深而在裡,絡脈之痛,支而橫居,病在於絡,左右紕繆,故命曰繆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3:38 | 只看該作者

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帝曰:愿聞繆刺奈何?

 

取之何如?

 

繆刺之法,無有常處,故問取之何如?

 

岐伯曰: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脅支滿, 無積者,刺然谷之前,出血如食頃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發者,取五日已。

 

卒,音促,下同。

 

穀,舊本訛骨,今改,下二然谷之穀仿此。

 

凡邪客於絡,內並於經,則正刺之,邪客於絡,不並於經,則繆刺之,經脈論云:足少陰之別,並經上走於心包下,故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

 

又云:其病氣逆,則煩悶,故暴脹,胸脅支滿,脹滿有積,當刺其胸脅,若無積者,病少陰之絡,上走心包,故當刺足少陰然谷之前,而出其血。

 

本俞論云: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今曰然谷之前,即然骨也。

 

刺如食頃,而痛脹支滿可已,如不已,則病在絡脈,不並於經,故當左取右,右取左,而為繆刺以治之,病新發者,邪氣方盛,取刺五日,其病始已。

 

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 手不及頭,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 ,壯者立 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數日已。

 

《經脈》論云,三焦手少陽之脈病,則嗌腫喉痹。

 

故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

 

又云:手少陽之別,注胸中,合心主,外繞臂,實則肘攣,虛則不收,故舌卷口乾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此病少陽之絡而合於經,故當刺中指之次指,中指次指,即小指次指也。

 

爪甲上去端如韭葉,手少陽關衝井穴也, 針瘢也,刺其左右各一 ,壯者血氣盛,故病立已,老者血氣虛,故有頃已,若不合於經,但在絡脈,則當左取右,右取左,而為繆刺以治之,此新病而邪氣方盛,故繆刺數日,其病始已。

 

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趾爪甲上,與肉交 者各一 ,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經脈論云:足厥陰之別,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故邪客於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當刺足大趾爪甲上與肉交者,足厥陰大敦井穴也。

 

刺其左右各一 ,男子血盛故立已,女子不足於血故有頃已,邪客厥陰之絡,更當左取右,右取左,而為繆刺以治之。

 

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刺足小趾爪甲上與肉交者 各一 ,立已,不已,刺外踝下三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經脈》論云:膀胱足太陽之脈從巔下項,循肩膊內。

 

又云:足太陽之別,實則頭背痛,故邪客於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項痛,當刺足小趾爪甲上與肉交者,足太陽至陰穴也,刺其左右各一 ,其痛立已,如不已,更刺外踝下滎俞原三 ,三 者,通谷為滎,束骨為俞,京骨為原也。

 

但客太陽之絡,不病其經,則當左取右,右取左,而為繆刺以治之,如食之頃,其病即已。

 

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氣滿,胸中喘息,而支 胸中熱,刺 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3:45 | 只看該作者

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經脈》論云:手陽明之別,別入太陰。

 

太陰者,肺也。

 

故邪客手陽明之絡,令人氣滿,氣滿,肺氣滿也。

 

胸中喘息,喘息肺病也,而支 胸中熱者,肺脈從胸 而行於手肢也,當刺手大指之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手陽明商陽穴也,刺其左右各一 ,邪客陽明之絡,更當左取右,右取左,而為繆刺以治之,如食之頃,其病即已。

 

邪客於臂掌之間,不可得屈,刺其踝後,先以指按之,痛乃刺 之,以月死生為數,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十五日十五 ,十六日十四 。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3:51 | 只看該作者

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經脈》論云: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下臂入掌中,病則臂肘攣急,掌中熱,故邪客於臂掌之間不可得屈,當刺其手踝之後,先以指按之,按之而痛,乃刺之,刺之 數,當以月死生為數,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十五日十五 ,乃由微而盛,如月之生,故漸多之,十六日十四 ,乃由盛而微,如月之衰故漸減之,至廾十九日,則一 ,月郭空則無治也。

 

但言 數,不言俞穴,按之而痛即俞穴也。

 

人身十五大絡,故以月死生為 數,厥陰心包主血脈,故刺法又如是也。

 

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 始,刺外踝之下,半寸 所,各二 ,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裡頃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7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4:02 | 只看該作者

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脈度》論云:蹺脈從足至目,屬目內 ,故邪客於足陽蹺之脈,令人目痛,從內 始,當刺足外踝之下,外踝之下,仆參穴也,半寸所,相去仆參半寸、申脈穴也,刺其左右各二 ,陽蹺之脈合太陽,故其刺如是,但客陽蹺之脈,不合太陽之經,則左刺右,右刺左,而為繆刺以治之,蹺脈屬奇經,其行最疾,故如人行十裡之頃,而痛病可已。

 

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 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內踝之下,然谷之前,血脈出血,刺足跗上動脈,不 已,刺三毛上,各一 ,見血立已,左刺右,左刺右,善悲驚,不樂,刺如右方。

 

上文皆言邪客,此言墮墜以明墮墜,猶之邪客也。

 

人有所墮墜,亂其經氣,則惡血留內,以致腹中滿脹,而不得前後,先飲利藥,通其前後,墮墜,則傷肝主之筋,腎主之骨,此上傷厥陰之脈,肝脈也,下傷少陰之絡,腎絡也,肝屬木,其性上行,故曰上,腎屬水,其性下行,故曰下,此因墮墜傷其脈絡,故刺足內踝之下,然谷之前。

 

穀後之前,解見上文,刺之所以從血脈而出其血也,又刺足跗上動脈,以通少陰之絡,刺之而病不已,更刺足大趾三毛上大敦,左右各一 ,以通厥陰之脈,見血則其病立已,此傷厥陰之脈,少陰之絡,更當左刺右,右刺左,而為繆刺以治之,若因墮墜而善悲驚,則手厥陰心包之氣不和不樂,則手少陰心臟之氣內逆,取刺之法,亦如右方,謂如然谷之前跗上動脈,及三毛諸刺之法也。

 

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耳聾,時不聞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 上,去端如韭葉,各一 ,立聞,不已,刺中指爪甲,上與肉交者, 立聞,其不時聞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風者,亦刺之如此數,左刺右,右刺左。

 

經脈論云:手陽明之別,入耳合於宗脈,故邪客於手陽明之絡,令人耳聾,時不聞音,當刺手大指之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手陽明商陽穴也,刺其左右各一 ,當耳聰立聞。

 

若耳聾不已,更刺手中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心主包絡之中衝井穴也,包絡主脈,刺之所以通其宗脈也,通其宗脈,當耳聰立聞,其不時聞者,正氣不充,不可刺也,若耳中有聲、如生風者,乃邪客陽明之絡,亦刺之如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 之數,更當為左刺右,右刺左,而為繆刺以通其絡。

 

耳聾,刺手陽陰,不已,刺其通脈出耳前者。

 

舊本在則繆刺之之,下今改正於此。

 

此復申明上文之意,上文耳聾刺手陽明之商陽,刺之病不已,更刺中指之中衝,中指中衝,主通脈出於耳前,故曰耳聾,刺手陽明不已,刺其通脈出耳前者,蓋於陽明之脈,上頸貫頰,在於耳前,通脈出耳前,通心主包絡之脈而出於耳前之手陽明也。

 

凡痹往來,行無常處者,在分肉間,痛而刺之,以月死生為數, 用針者,隨氣盛衰,以為 數,針過其日數,則脫氣,不及日數,則氣不瀉,左 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復刺之如法,月生一日一 ,二日二 ,漸多之,十五日 十五 ,十六日十四 ,漸少之。

 

此言往來行痹,不涉經脈,但當繆刺其絡脈,不必刺其俞穴也,凡痹往來,謂之行痹,其行無常處者,邪在分肉之間,不涉經脈也,凡痹必痛,痛而刺之,當以月死生為數,蓋月方生則氣盛,月將死則氣衰,用針者,隨人氣之盛衰,以為 數,氣襄則針宜少,針過其日數,則虛脫其氣,氣盛則針宜多,針不及其日數,則邪氣不瀉,此病在分肉,合於絡脈,故當左刺右,右刺左,而為繆刺以治之,刺之病已則止針,不已復刺之,仍如前法,所謂如法者,月生一日 ,二日二 ,漸多之,至十五日十五 ,而為多之極,十六日十四 ,而為漸少之法也。

 

上文手厥陰心包主血脈,故以月死生為 數,此言痹痛,則衝任之血不能熱肉充膚,澹滲皮毛,故亦以月死生為 數,篇中繆刺,無 數皆以月死生為 數也。

 

邪客於足陽明之經,令人鼽衄,上齒寒,刺足中指次指爪甲上 與肉交者,各一 ,左刺右,右刺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4:09 | 只看該作者

繆刺論第六十三篇

 

《經脈》論云: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交 中,下循鼻外,上入齒中,病則鼽衄。

 

邪客於足陽陰之經,故令人鼽衄。

 

上齒寒,當刺足中指之次指,中指次指即大指次指也,爪甲上與肉交者,足陽明厲兌井穴也,刺其左右各一 ,若病陽明之絡,而鼽衄寒,則當左刺右,右刺左,而為繆刺以治之。

 

齒齲,刺手陽明,不已,刺其脈入齒中,立已。

 

舊本在邪客於五臟之間上,今改正於此。

 

齲,音矩。

 

齒齲,齒腐痛也。

 

承上文齒寒之意,而言齒齲腐痛,則刺手陽明之俞穴,刺之而齒齲不已,更刺其脈入齒中者,則齒齲立已,脈入齒中,乃足陽明上入齒中之脈也。

 

繆傳引上齒,齒唇寒痛,視其手背脈血者,去之,足陽明中指 爪甲上各一 ,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 ,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舊本在五刺已之下,今改正於此。

 

舊本無名字,今臆補。

 

承上文而言刺其入齒中之脈,其病不已,復繆傳引上齒,甚至齒唇寒痛,當視其手背之脈,有血絡者,刺去其血,更刺足陽明中指爪甲上,乃中指次指,足陽明之厲兌井穴也,左右各一 ,及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商陽井穴,左右各一 ,齒唇寒痛當立已,繆傳引上齒,故當左刺右,右刺左,而為痹刺以治之也。

 

邪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咳而汗出,刺足小趾 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 ,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溫 衣飲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復刺如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5 18:33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