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素問直解】

 關閉 [複製鏈接]
54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18:46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經,經脈也。

 

十二經脈,內通五臟六腑,外絡三百六十五節,相並為實,相失為虛,寒熱陰陽,血氣虛實,隨其病之所在而調之,是為《調經論》也。

 

黃帝問曰:余聞刺法言,有餘瀉之,不足補之。

 

何謂有餘,何謂不足?

 

舉刺法之瀉有餘、補不足以為問,蓋欲調和其經脈也。

 

岐伯對曰:有餘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問?

 

帝曰:愿盡聞之。

 

岐伯曰:神有餘有不足,氣 有餘有不足,血有餘有不足,形有餘有不足,志有餘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氣不等也。

 

神氣血形志,各有有餘,各有不足,凡此有餘不足之氣,不相同等,故於下文詳論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19:17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人有精氣津液,四肢九竅,五臟十六部,三百六十五 節,乃生百病;

 

百病之生,皆有虛實。

 

今夫子乃言有餘有五,不足亦有五,何以生之乎?

 

百病之眾,有餘不足,不止於五,故言人身有五內之精,營運之氣,腠理之津,骨屬之液,手足之四肢,上下之九竅,肝心脾肺腎之五臟。

 

形體之十六部,謂兩肘兩臂兩 兩股,身之前後左右,頭之前後左右也。

 

大穀小溪之三百六十五節,合之乃生百病。

 

是百病之生,皆有虛實。

 

今夫子乃言有餘止有五,不足亦止有五,凡此百病之眾,果何以生之乎?

 

岐伯曰:皆生於五臟也。

 

夫心藏神,肺藏氣,肝藏血,脾藏肉,腎藏志,而此成形。

 

下五臟,如字。

 

百病之生,不外五臟,故皆生於五臟也。

 

臟者,藏也。

 

夫心藏神,則神有餘不足,心所主也。

 

肺藏氣,則氣有餘不足,肺所主也。

 

肝藏血,則血有餘不足,肝所主也。

 

脾藏身形之肉,則形有餘不足,脾所主也。

 

腎藏志,則志有餘不足,腎所主也。

 

合神氣血肉志,而此成形,猶言此形乃成也。

 

志意通,內連骨髓,而成身形。

 

五臟。

 

五臟,二字衍文,疑下有五臟誤重於此。

 

腎藏志,復藏精。

 

脾藏意,復藏肉。

 

志意通,則內連腎精之骨髓,而成脾肉之身形,以明志通則髓通,意通則形通。

 

推之於心,神通則脈通。

 

推之於肺,氣通則魄通。

 

推之於肝,血通則魂通。

 

詞雖未及,而意已該,貴學人之能善悟也。

 

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守經隧焉。

 

道,猶路也。

 

五臟循行之路,皆從出於經脈之隧道,以行血氣於周身,血氣不和,則百病乃變化而生,是故調經者,當守其經隧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19:24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神有餘不足何如?

 

伯言神有餘有不足,氣有餘有不足,血有餘有不足,形有餘有不足,志有餘有不足,帝則一一以問。

 

岐伯曰: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血氣未並,五臟安 定,邪客於形,洒淅起於毫毛,未入於經絡也,故命曰神之微。

 

神藏於心,在志為喜,神有餘則笑不休,心氣有餘也;

 

神不足則悲,心氣不足也。

 

靈樞本神論云: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

 

夫血氣相並,內動五臟,為病則甚。

 

若血氣未並,五臟安定之時,雖邪客於形身,洒淅起於毫毛,是為微邪,未入於經絡也,故命曰神之微。

 

猶言心主之神,外受微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19:32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補瀉奈何?

 

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故論神氣血形志之有餘不足,皆問補瀉奈何?

 

岐伯曰:神有餘,則瀉其小絡之血,出血,勿之深斥,無中其大經,神氣乃平。

 

神不足者,視其  虛絡,按而致之,刺而利之,無出其血,無泄其氣,以通其經,神氣乃平。

 

  中,去聲,下同。

 

小絡,孫絡也。

 

神有餘,則瀉其孫絡之血,然雖出血,勿之深斥。

 

斥,開拓也。

 

下斥仿此。

 

無中其大經,即勿之深斥之義。

 

刺得其義,則神氣乃平,此瀉有餘之法也。

 

若神不足者,視其不足之虛絡,先按而致之,然後刺而利之,無出其血,無泄其氣,以通其經,刺得其宜,則神氣乃平,此補不足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19:39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刺微奈何?

 

邪客於形,未入於經絡,命曰神之微,故問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乃得復。

 

刺微之法,當按摩勿釋,使聚其氣,著針勿斥,微泄其邪,移氣於不足之處而補之,則神氣乃得復,此微瀉兼補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19:46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善。

 

氣有餘不足奈何?

 

岐伯曰:氣有餘則喘咳上氣,不足則息 利少氣,血氣未並,五臟安定,皮膚微病,命曰白氣微泄。

 

喘咳上氣者,肺氣內逆而有餘,息利少氣者,肺氣內虛而不足。

 

息利,鼻氣出入也。

 

本神論云: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

 

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當血氣未並,五臟安定之時,若皮膚微病,命曰白氣微泄。

 

白氣,肺氣也。

 

肺主皮膚,故曰白氣。

 

微泄,猶言微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19:53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補瀉奈何?

 

岐伯曰:氣有餘則瀉其經隧,無傷其經,無 出其血,無泄其氣。

 

不足則補其經隧,無出其氣。

 

肺氣有餘則氣機內逆,故當瀉其經隧,瀉經隧者,通經脈之隧道,故必無傷其經,無出其血,無泄其氣,而肺氣乃平,此瀉有餘之法也。

 

若肺氣不足,則當補其經隧,更當無出其氣,此補不足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0:01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刺微奈何?

 

皮膚微病,命曰白氣微泄,故問刺微奈何。

 

岐伯曰:按摩勿釋,出針視之,曰:我將深之,適人必革,精 氣自伏,邪氣散亂,無所休息,氣泄腠理,真氣乃相得。

 

按摩勿釋,使聚其氣也,刺之極淺,故出針視之,其意若曰,皮膚微病,刺不可深,我將深之,適人必革。

 

適、及也。

 

革、變也。

 

謂深刺及人,血氣虛微,必內變也。

 

精氣自伏者,精氣退伏,不濡空竅也。

 

邪氣散亂者,散亂於經,邪無從出也。

 

無所休息者,正虛邪盛,病無已時也。

 

惟刺之極淺,使邪氣泄於腠理,泄腠理者,從腠理而外泄也。

 

經脈無傷,故真氣乃相得,其意中之言若此,此微瀉兼補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4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0:08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善。

 

血有餘不足,奈何?

 

岐伯曰:血有餘則怒,不足則 恐,血氣未並,五臟安定,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

 

血有餘而肝氣盛則怒,血不足而肝氣虛則恐。

 

本神論云: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當血氣未並,五臟安定之時,若外有微邪,而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

 

夫肝主衝任之血,熱肉充膚,澹滲皮毛,今外有微邪而水溢孫絡,致經脈有留積之血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0:15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補瀉奈何?

 

岐伯曰:血有餘則瀉其盛經,出其血;

 

不足 則視其虛經,內針其脈中,久留,而視脈大疾,出其針,無令血泄。

 

內,作納,下同。

 

中,如字。

 

肝血有餘,則瀉其有餘之盛經,而出其血,此瀉有餘之法也。

 

肝血不足,則視其不足之虛經,內針於其脈中,久留,而視脈大疾,然後出其針,久留出針,所以候氣,更當無令血泄,此補不足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0:23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刺留血奈何?

 

孫絡水溢,則經有留血,故問刺留血奈何?

 

岐伯曰:視其血絡,刺出其血,無令惡血得入於經,以成其疾。

 

刺留血者,當視其在外之血絡,而刺出其血,無令惡血得入於經,以成其留血之疾,此微瀉兼補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0:30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善。

 

形有餘不足奈何?

 

岐伯曰: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 利。

 

不足則四肢不用。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肌肉蠕動,命曰微風。

 

形肉有餘,則土氣壅滯,故腹脹而涇溲不利,形肉不足,則土氣不達,故四肢不用。

 

《本神》論云:脾氣虛則四肢不用:實則腹脹涇溲不利,當血氣未並,五臟安定之時,風邪入於肌肉,則肌肉蠕動,命曰微風,言微風在肌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0:37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補瀉奈何?

 

岐伯曰:形有餘則瀉其陽經,不足則補其陽絡。

 

陽經,陽明經也。

 

陽絡,陽明絡也。

 

形肉有餘,則土氣實,故瀉陽明之經。

 

瀉經者,從內而出於外,此瀉有餘之法也。

 

形肉不足,則土氣虛,故補陽明之絡。

 

補絡者,從外而入於內,此補不足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0:44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刺微奈何?

 

肌肉蠕動,命曰微風。

 

故問刺微奈何?

 

岐伯曰:取分肉間,無中其經,無傷其絡,衛氣得復,邪氣乃索。

 

肌肉蠕動,當取刺於分肉間,分肉在經之外,絡之內,故刺之內無中其經,外無傷其絡,刺得其宜,使衛氣得復。

 

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

 

衛氣得復,則邪氣乃索。

 

索,消索也。

 

此微瀉兼補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0:51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善。

 

志有餘不足奈何?

 

岐伯曰:志有餘則腹脹飧泄,不 足則厥。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骨節有動。

 

腎志有餘則水氣盛,故腹脹飧泄。

 

腎志不足則生陽內虛,故厥。

 

厥,手足逆冷也。

 

本神論云:腎氣虛則厥,實則脹,當血氣未並,五臟安定之時,微邪傷腎,則骨節有動。

 

有動,不安之意。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1:02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補瀉奈何?

 

岐伯曰:志有餘,則瀉然筋血者。

 

不足,則補其復溜。

 

然筋,即然谷,在足心斜上內側兩筋間,故曰然筋。

 

腎志有餘則瀉然筋,出其血者,此瀉有餘之法也。

 

腎志不足,則補腎經之復溜。

 

復溜,在內踝後上二寸。

 

此補不足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1:09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刺未並奈何?

 

血氣未並,五臟安定,骨節有動,故問刺未奈何?

 

岐伯曰:即取之,無中其經,邪所乃能立虛。

 

血氣未並,骨節有動之時,當即取之,使病無中其經,庶受邪之所,乃能立虛。

 

立虛者,使邪即去,毋容緩也。

 

此微瀉兼補之法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1:21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善。

 

余已聞虛實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虛,不足也。

 

實,有餘也。

 

神氣血形志,各有有餘不足之形,帝已聞之,而有餘不足之形,從何以生,故復問之。

 

岐伯曰:氣血以並,陰陽相傾,氣亂於衛,血逆於經,血氣離 居,一實一虛。

 

並,交並也。

 

傾,欹也,不平也。

 

氣血交並,虛實乃生,故氣血以並,則陰陽相傾,陰陽相傾,不得其平,有氣亂於衛而為氣實者,有血逆於經而為血實者,有血氣離居而為血虛氣虛者。

 

亂衛逆經,實也。

 

離居,虛也。

 

故曰一實一虛。

 

此血氣虛實之大概也。

 

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

 

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炅中。

 

中,如字。

 

此即上文而申明之。

 

血並於陰,是血逆於經也。

 

氣並於陽,是氣亂於衛也。

 

並陰並陽,血氣不平,故為驚狂。

 

並陰則驚,並陽則狂也。

 

血並於陽,是血離其居也。

 

氣並於陰,是氣離其居也。

 

並陽並陰,血氣離居,乃為炅中,炅,熱也。

 

血氣離居,中生熱也。

 

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

 

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善忘。

 

此即並陽並陰、驚狂、炅中而申明之。

 

血並於上,是血並於陽也。

 

氣並於下,是氣並於陰也。

 

不但炅中,必有心煩惋善怒之病。

 

血並於下,是血並於陰也。

 

氣並於上,是氣並於陽也。

 

不但驚狂,必有亂而喜忘之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5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1:28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血並於陰,氣並於陽,如血氣離居,是何者為實,何者為虛?

 

舊本如是二字相連,今改。

 

血並氣並,有實有虛,血氣離居,有實有虛,故舉血並於陰,氣並於陽。

 

如血氣離居,而問是何者為實,何者為虛?

 

交並為實,亦有虛。

 

離居為虛,亦有實。

 

故復問之。

 

岐伯曰: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 之,是故氣之所並為血虛,血之所並為氣虛。

 

惡,去聲。

 

泣,作澀,下同。

 

承何實何虛之問,言實之所在,皆虛之所在,但有虛而無實也,如人身血氣者,喜溫暖而惡寒冷,以寒冷則血氣凝澀,不能流行,惟溫暖則消而去之。

 

消,不凝也。

 

去,流也。

 

夫寒為虛,溫為實。

 

澀不能流,似乎實矣,然寒則為虛,不寒而溫,似乎實矣,然消去為虛。

 

是故氣之所並,氣實也,而為血虛。

 

血之所並,血實也,而為氣虛。

 

此實之所在,即虛之所在,但有虛而無實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6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21:35 | 只看該作者

調經論第六十二篇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今夫子乃言血並為虛,氣並為虛,是無實乎?

 

帝謂有虛必有實,如岐伯血並為氣虛,氣並為血虛之言,豈但有虛而無實乎?

 

岐伯曰: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今血與氣相失,故為虛焉。

 

絡 之與孫脈,俱輸於經。

 

血與氣並,則為實焉。

 

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 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

 

虛者,血氣相失。

 

實者,大厥暴死。

 

是虛者固虛,而實者尤虛也。

 

凡虛實之道,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故氣並則陰陽皆在於氣而無血,血並則陰陽皆在於血而無氣。

 

今無血無氣,是血與氣相失,相失,故為虛焉。

 

人身血氣,內外循行,各有其部,孫脈居外,絡脈居中,經脈居內,絡脈與孫脈之血氣,俱輸於經,是血與氣並,謂血與氣並於經也,皆並於經,則為實焉。

 

既並於經,則血之與氣,從經而並走於上,上而不下,則為大厥,厥則陰陽不相順接,故一時暴死,若氣復反於下則生,不反於下則上厥下脫而死,是知血氣相失,虛者固虛,而大厥暴死,則實者尤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7:01 , Processed in 0.29687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