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唐勇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黃帝素問直解】

 關閉 [複製鏈接]
46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4:27 | 只看該作者

大奇篇第四十八篇

 

弦縷,其急如弦,其細如縷,胸中為血海,衝任之脈皆起於胞中,並足少陰之經,至胸中而散,脈至如是,精血內虛,是胞精予不足而見此脈也,至胸中而不能散,故病善言,下霜之時,水氣生王,胞精不足,不能生王,故死。

 

至胸中而能散,則不善言,故不言可治。

 

上文皆言四時之氣,克我而死,此言人身之氣,不能王時而死也。

 

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

 

微見,三十日死。

 

交,作絞。

 

此復申明胞精不足之意。

 

絞漆之脈,左右旁流,按之無根,故申言絞漆者,左右旁至也。

 

微於皮膚之上,見此旁至之脈,經脈內虛,至一月而死,三十日者,經脈一周也。

 

脈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

 

涌泉,泉水之涌,浮鼓不返,故曰脈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陽秉容水之氣以營運,脈至如是,是太陽氣予不足,而見此脈也。

 

氣為陽,味為陰,太陽有寒熱陰陽之氣,太陽虛,故少氣味。

 

英,盛也。

 

韭英,乃季春土王之時,韭英而死,土克水也。

 

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氣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

 

壘, 同,頹土,傾頹之上,猶頑土也,狀如頹土,止而不行,故按之不得,脾主肌,屬土,脈至如是,是肌氣予不足而見此脈也,土主五色,先見宜黃,今五色先見黑,土虛水溢也。

 

 ,葛屬,其色白。

 

白 發於春,春時木王,土襄,故白 發死。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 也,不凝而死。

 

雍,作KT 。

 

懸KT ,虛腫之KT 。

 

上浮本大也,上浮故當浮揣;

 

本大,故切之益大。

 

十二經俞,流行環轉,壅滯則病,脈至如是,是十二俞之予不足而見此脈也。

 

水凝則天寒地凍,經脈凝澀,故水凝而死。

 

凝,不生動也。

 

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熱,寒 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

 

偃,息也。

 

刀,金器也。

 

偃刀,堅剛內伏也。

 

故申言偃刀者,輕指浮之,則脈小急,重指按之,則脈堅大而急,腎臟五臟之精,脈至如是,是五臟菀熱,寒熱獨並於腎而沉匿也。

 

經脈論云,腎是動病。

 

坐而欲起,故如此,其人不得坐,五臟之病,獨並於腎,冬失其藏,春無以生,故立春而死。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

 

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丸,園轉也。

 

不直手,滑利也。

 

故申言不直手者,按之即無,不可得也。

 

大腸之腑,居於胃下,合土氣以營運,脈至如是,是大腸氣予不足而見此脈也。

 

春時棗葉生而死,木克土也。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

 

華,輕浮之意,脈至如華者,腎精不升,故令人善恐,坐而欲起,故不欲坐臥,耳為腎竅,故行立常若有聽。

 

精虛則液先虛,腎藏精,小腸主液,是小腸氣予不足,而有如是之脈證也。

 

季秋,土氣坐王之時,季秋而死,土克水也。

 

此一節,論脈象而知臟腑經俞之病,四同身死之期,不死於病,而死於脈,所以大奇病之說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4:37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帝復承上編脈病之意,錯舉《靈樞?經脈》論之言,及本經所已言者,而申解之,故曰脈解。

 

六氣主時,始於厥陰,終於太陽。

 

此舉三陽三陰經脈之病,則太陽主春,正月為春之首,太陽為陽之首也。

 

少陽主秋,九月為秋之終,少陽為陽之終也。

 

陽明主夏,五月為夏之中,陽明居陽之中也。

 

三陰經脈,外合三陽,雌雄相應,太陰合陽明,故主十一月,十一月,冬之中也。

 

少陰合太陽,故主十月,十月冬之首也。

 

厥陰合少陽,故主三月,三月,春之經也,太陰為陰中之至陰,故又主十二月,十二月,陰中之至陰也,錯舉六經之病,復以三陽三陰,主四時之月,而錯綜解之,所以為脈解也。

 

太陽所謂腫,腰 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 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 痛也。

 

,音誰,余篇仿此。

 

 ,尻也。

 

《靈樞?經脈》論云,手太陽所生病,頜腫頰腫。

 

《六元正紀大論》云,太陽終之氣,則病腰 痛。

 

故申明太陽所謂腫,以及腰 痛者,太陽居三陽之首,正月建寅,為一歲之首,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之時,其氣始春。

 

故陽氣出在上,寒氣未散,而陰氣猶盛,則陽氣未得自次而出也,故太陽經脈之病,有腫以及腰 痛也。

 

所謂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凍解,地氣而出也,偏虛者,冬 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舊本「所謂」二字,誤傳出也,下今改正。

 

偏虛,猶偏枯。

 

本經《大奇篇》云,腎壅則髀 大,跛易偏枯。

 

故申明所謂病偏虛為跛者,正月陽氣始生,地凍始解,地氣從下而上出也,其病偏虛者,腎主冬令之寒,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而為跛也。

 

此言冬失其藏,至春有偏枯之跛病也。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爭,故強上也。

 

強,去聲。

 

本經《熱論》云,傷寒一日,巨陽受之,頭項痛,腰脊強,是腰脊之強,上引於背,而至頭項也,故申明所謂強上引背者,乃太陽陽氣,大上而爭,故腰脊強而上引背也。

 

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盛上而躍,故耳鳴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4:48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靈樞?經脈》篇云,手太陽之筋,其病應耳中鳴。

 

故申明所謂耳鳴者,乃陽氣萬物盛上而躍,躍則振動,故耳鳴也。

 

所謂甚則狂巔疾者,陽盡在上,而陰氣從下,下虛上實,故狂巔疾也。

 

巔,癲同。

 

經脈論云:足太陽所生病者,狂巔疾。

 

故申明所謂甚則狂癲疾者,乃陽盡在上,而陰氣以下,陰氣從下則下寒而虛,陽盡在上,則上熱而實,下虛上實,故有太陽經脈之狂癲疾也。

 

所謂浮為聾者,皆在氣也。

 

經脈論云:手太陽之脈入耳中,所生病者,耳聾,故申明所謂浮為聾者,是逆氣上浮而為聾,皆在氣也。

 

所謂入中為喑者,陽氣已衰,故為喑也,內奪而厥,則為喑 俳,此腎虛也,少陰不至者厥也。

 

俳,痱同,音肥。

 

本經《腹中論》云:陽氣入陰,入則喑,故申明所謂入中為喑者,陽氣盛時則不喑,陽盛已衰,故為喑也,若陽氣內奪而厥逆,不充於外,則為喑痱。

 

喑痱者,口無言而四肢不收,故曰此腎虛也,腎虛則少陰之脈不出於陽,故少陰不至者,則內奪而厥也,太陽、少陰,表裡相應,故解太陽經脈之病,而兼言少陰也。

 

此解太陽經脈之病也。

 

少陽所謂心協痛者,言少陽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協痛也。

 

《經脈》論云:足少陽則病心協痛,故申明少陽所謂心協痛者,言少陽火氣當盛也,心為君火,少陽為相火,故盛者心之所表也。

 

若九月之時,陽氣已盡而陰氣方盛,少陽火氣不盛,不能為心之表,故有心協痛之病也,少陽言九月者,九月為秋之終,少陽居陽之終也。

 

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

 

藏,如字。

 

反側,猶轉側。

 

《經脈》論云:足少陽病,不能轉側,故申明所謂不可反側者,九月陰氣方盛,陰氣所以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少陽經脈,有不可反側之病也。

 

所謂甚則躍者,九月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則氣去陽而之 陰,氣盛而陽之下長,故謂躍。

 

長,上聲。

 

上文云:陽氣萬物,盛上而躍。

 

躍者,少陽樞轉之象,故申明所謂甚則躍者,九月之時,萬物盡衰,草木畢落而墮,人身之氣,則去陽而之陰,去陽之陰,則陰之盛,陰氣居陽之下,故氣盛而陽之下長,陽之下長,故謂躍也。

 

此解少陽經脈之病也。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4:59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足陽明之脈,則病洒洒振寒,故申陰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

 

陽明者,午也,午主五月,一陰始生,故五月盛陽之陰也,盛陽之陰,則陽盛而陰氣加之,故陽明經脈有洒洒振寒之病也,陽明言五月者,五月為夏之中,陽明居陽之中也。

 

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 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

 

經筋篇云:足陽明之筋,其病支脛轉筋,髀前腫,筋弛縱,緩不勝收,故申明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之時,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之氣上,與陽明始爭,故陽明經脈,有脛腫而股不收之病也。

 

所謂上喘而為水者,陰氣下而復上,上則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

 

本經《逆調論》云: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故申明所謂上喘而為水者,冬至一陽初生,陰氣下降,五月之時,一陰始生,陰氣下而復上,上則水邪客於臟腑之間,故為水也。

 

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此舉胸痛少氣,以明水氣在臟腑之意。

 

上文云,邪客於臟腑間,故為水也。

 

此申明水氣在臟腑者。

 

所謂胸痛少氣者,即水氣在臟腑也。

 

夫水者陰氣也。

 

陰氣在陽明中土,故胸痛少氣而病陽明之經脈也。

 

胸痛少氣,經中多各言之,此則合舉之也。

 

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薄,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

 

惡,去聲,下同。

 

《經脈》論云:陽明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甚則 厥,故申明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乃陽明之陽氣,與陰氣相薄,故甚則厥而惡人也。

 

惡火者,厥為陰為水,乃水火相惡,又木能生火,故聞木音則惕然而驚也。

 

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陰陽相薄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5:15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陽明病至,獨閉戶塞牖而處。

 

故申明所謂欲獨閉戶牖而處者,乃陰加於陽,陰陽相薄也。

 

陽明者,陽也。

 

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

 

居,猶處也。

 

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並於 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5:24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陽明病至,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故申明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始則陽盡陰盛,繼則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乘高而歌,棄衣而走也。

 

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 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出處未詳,大抵皆陽明之病,孫脈,孫絡脈也,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乃陽明之脈,不從下行,而並於上,並於上者則其孫絡之脈,合脾之大絡而為太陰也,陽明並於上,故頭痛鼻鼽,孫絡太陰,故腹腫也。

 

此解陽明之脈病也。

 

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子也,十一月萬物氣皆藏於中,故曰病脹。

 

藏,如字。

 

《經脈》論云:太陰病腹脹,故申明太陰所謂病脹者,太陰陽明,雌雄相合,陽明主夏之中,則太陰主冬之中,故太陰子也,子,十一月也。

 

十一月萬物之氣,皆藏於中,藏於中,故太陰經脈,則曰病脹也。

 

所謂上走心為噫者,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絡屬心,故曰上走心為噫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5:33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太陰病善噫。

 

本經《宣明五氣篇》云,心為噫,故申明所謂上走心為噫者,太陰陰盛而上走於陽明,陽明胃絡,連屬心包之絡,故太陰經脈,而曰上走心為噫也。

 

所謂食則嘔者,物盛滿而上溢,故嘔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5:41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太陰病,食則嘔,故申明所謂食則嘔者,物盛充滿,脾不消磨,而反上溢,故嘔也。

 

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十二月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出,故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5:52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腹脹善噫,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故申明所謂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者,太陰為陰中之至陰,十二月至陰也。

 

至陰,則陰氣下衰而陽氣且將出,故太陰經脈,腹脹善噫,而曰得後與氣則快然如衰也。

 

此太陰外合陽明,又為陰中之至陰也。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6:00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足少陰之別,虛則腰痛,故申明少陰所謂腰痛者,腰乃腎府。

 

少陰者腎也。

 

少陰太陽,雌雄相合,太陽主春之首,則少陰主冬之首,十月之時,萬物陽氣皆傷,所以然者,承秋之肅殺也,故少陰經脈而病腰痛也。

 

所謂嘔咳上氣喘者,陰氣在下,陽氣在上,諸陽氣浮,無所依從,故嘔咳上氣喘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1#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6:09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足少陰脈病,則咳唾,喝喝而喘,咽腫上氣,故申明所謂嘔咳上氣喘者,少陰陰氣在下,君火陽氣在上,水火之氣,貴乎相交,諸陽氣浮,腎水不上,則陽氣無所依從,故少陰經脈內虛,而病嘔咳上氣喘也。

 

所謂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KT KT 無所見者,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 秋氣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陰陽內奪,故目KT KT 無所見也。

 

色色,二字衍文。

 

不能久立久坐,乃坐而欲起之意,經脈論云:坐而欲起,目KT KT 如無所見,故申明不能久立久坐,起則目KT KT 無所見者,十月之時,萬物陰陽不定,未有主也,所以然者,秋氣已過,冬氣未盛,故陰陽不定未有主也,其時秋氣始至於冬,微霜始下,而方殺萬物,萬物方殺,則陰陽內奪,不榮於外,故少陰經脈之病,而目KT KT 無所見也。

 

所謂少氣善怒者,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出,肝氣常 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

 

少氣者,氣並於下也。

 

本經《調經論》云: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故申明所謂少氣善怒者,乃君火之陽氣不治,陽氣不治則陽氣不得上出,並於下而少氣矣。

 

氣並於下,則血並於上,肝主血,肝氣當治而未得治,故善怒,申明善怒者,如火之烈,名曰煎厥,此少陰有少氣善怒之病也。

 

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薄,故恐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2#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6:18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腎病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故申明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凋謝,十月始冬,未能盡藏,故萬物未有畢去。

 

畢,盡也,未能盡去,陽入陰也。

 

十月始冬,故陰氣少,萬物凋謝,故陽氣入,陽入於陰,則陰陽相薄,故少陰經脈,而有內恐之病也。

 

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

 

惡聞食臭者,不欲食也。

 

經脈論云,腎病飢不欲食,故申明所謂惡聞食臭者,三焦出氣於胃,腐化水穀,令胃無三焦火熱之氣,故少陰脈病,飢不欲食,而惡聞食臭也。

 

三焦,少陽也,本俞論云,少陽屬腎,此之謂也。

 

所謂面黑如地色者,秋氣內奪,故變於色也。

 

地色,地蒼之色,如漆柴也,經脈論云:腎病面如漆柴,故申明所謂面黑如地色者,因秋時肅殺之氣,內奪其精華,故至冬則變於色,而黑如地色也。

 

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3#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6:25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腎病咳唾則有血,故申明所謂咳則有血者,乃陰血乘於陽位,陽脈不歸於陰,故曰陽脈份也,陰血乘陽,脈不歸陰,則陽脈滿,十月之時,陽氣未盛於上,未當盛時而脈滿,則陽氣內逆,故滿則咳,咳則有血,而且見於鼻也。

 

此少陰外合太陽而為冬之首也。

 

厥陰所謂 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者辰也,三月陽中之陰, 邪在中,故曰 疝,少腹腫也。

 

疝,猶 疝,言高腫也。

 

《經脈》論云:厥陰病丈夫 疝,婦人少腹腫,故申明厥陰所謂 疝,婦人少腹腫者,厥陰少陽雌雄相合,少陽主秋之終,則厥陰主春之終,故厥陰者辰也。

 

辰,三月也。

 

三月之時,其氣將陽,陽中之陰,言陽未盡陽,陽中有陰也,陽中之陰,則陰邪在厥陰經脈中,故厥陰而曰 疝少腹腫也。

 

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4#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6:33 | 只看該作者

脈解篇第四十九篇

 

《經脈》論云:厥陰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故申明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之時,振動發生,草木向榮而華秀,故三月一振榮華,生機雖盛,猶未暢達,故萬物一皆俯而不仰也。

 

厥陰主三月,故厥陰經脈之病,腰脊痛,不可以俯而復仰也。

 

所謂 癃疝,膚脹者,日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 癃疝也。

 

出處未詳,大抵皆厥陰之病。

 

 , 疝也。

 

癃,溺閉也。

 

 癃疝膚脹者,陰器腫,不得小便,則膚脹也,故申明所謂 癃疝膚脹者,猶曰陰氣亦盛,而經脈脹不通,故曰 癃疝而膚脹也。

 

所謂甚則嗌干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故嗌干也。

 

《經脈》論云:足厥陰病,甚則嗌干。

 

手厥陰病,心中熱,故申明所謂甚則嗌干熱中者,陰陽相薄而熱,熱盛於中,故嗌干也。

 

此厥陰外合少陽而為春之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5#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6:45 | 只看該作者

卷之五

 

刺要論第五十篇

 

此篇首論刺法之要,各有淺深,淺深不得,致有五臟四時之病。

 

雖欲無之,然不去矣,刺要不綦重歟。

 

黃帝問曰:愿聞刺要。

 

上古以針治病,帝舉刺法之要,以教天下後世,故特問之。

 

岐伯對曰: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

 

過,平聲,下同。

 

浮沉,即淺深。

 

病有浮沉,刺有淺深。

 

猶言病有淺深,而刺因有淺深也。

 

各至其理,各至皮肉脈筋骨之文理,刺所當至,毋容淺也。

 

無過其道,無過其皮肉脈筋骨之道。

 

刺中其道,毋容過也。

 

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

 

所謂無過其道者,過之則內傷,是太過而反傷其內也。

 

所謂各至其理者,若不及則外生壅腫。

 

壅則邪從之,是不及而徒傷其外也。

 

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後生大病。

 

賊,害也。

 

所謂病有浮沉、刺有淺深者,若淺深不得,反為大害。

 

內動五臟,後生四時之大病,如下文所云也。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肌肉者,有在脈 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

 

毫毛腠理,毫毛中之腠理也。

 

皮膚,肺之主也。

 

肌肉,脾之主也。

 

脈,心之主也。

 

筋,肝之主也。

 

骨,腎之主也。

 

髓,骨中精髓也。

 

肺主皮膚,其外更有毫毛之淺。

 

腎主骨,其內更有髓之深。

 

此病各有在,當分別淺深以為刺也。

 

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溯溯然寒栗。

 

溯,音素,余篇仿此。

 

此下申明內動五臟,後生大病之意。

 

毫毛腠理,在皮之外。

 

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臟之氣。

 

肺主秋,動肺則秋病溫瘧。

 

溫瘧先熱後寒,故溯溯然而寒栗。

 

刺皮無傷肉。

 

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皮在肉之外,故刺皮無傷肉。

 

肉傷則內動脾臟之氣。

 

脾主四季,每季各十八日,共七十二日。

 

動脾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有腹脹之病,腹脹則心煩,而不嗜食。

 

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

 

肉在脈之外,故刺肉無傷脈。

 

脈傷則內動心臟之氣,心主夏。

 

心動則夏有心痛之病。

 

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

 

脈在筋之外,故刺脈無傷筋。

 

筋傷則內動肝臟之氣,肝主春,肝動則春病熱而筋弛。

 

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脹、腰痛。

 

筋在骨之外,故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臟之氣,腎主冬,腎動則冬病脹而腰痛。

 

刺骨無傷髓,髓傷則消爍 酸體解 。

 

酸,作 。

 

骨在髓之外,故刺骨無傷髓。

 

髓傷則動腎臟之精,故精氣消爍而 ,精氣消爍而體解 。

 

然不去矣。

 

總結上文而言。

 

刺傷五內,則有四時之病,其病必生。

 

雖欲無之,然不去矣。

 

刺法之要,所當審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6#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6:55 | 只看該作者

刺齊論第五十一篇

 

齊,猶一也。

 

刺齊,刺淺刺深,無過不及,有一定之分也。

 

如病在皮中,針入皮中,勿淺勿深,斯為刺齊。

 

以皮分而推之脈肉筋骨。

 

無太過,無不及,皆為刺齊。

 

承上編刺要之意,而復論刺齊也。

 

黃帝問曰:原聞刺淺深之分。

 

分,去聲。

 

帝承上編刺有淺深之意,謂刺淺刺深,各有部分,故愿聞刺淺深之分。

 

岐伯對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

 

欲知其分,必先知其非分。

 

如刺骨者刺入骨分,無傷其筋;

 

刺筋者刺入筋分,無傷其肉;

 

刺肉者刺入肉分,無傷其脈。

 

脈有絡脈,有經脈。

 

上編脈居肉後,經脈也。

 

此篇脈居肉先,絡脈也。

 

刺脈者,刺入脈分,無傷其皮。

 

此言刺宜深者勿淺,淺則非分矣。

 

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

 

以上文層次言之,當云刺皮者無傷脈。

 

今不言脈者,以脈不止絡脈、復有經脈。

 

絡脈居肉前,經脈居肉後,言肉而脈在其中。

 

故曰刺皮者刺入皮分,無傷其肉;

 

刺肉者刺入肉分,無傷其筋;

 

刺筋者刺入筋分、無傷其骨。

 

此言刺宜淺勿深,深則非分矣。

 

帝曰:余未知其所謂,愿聞其解。

 

刺宜深者勿淺,宜淺者勿深,是淺深有一定之分。

 

帝欲詳明其說,以昭後世,故曰未知所謂,愿聞其解。

 

岐伯曰:刺骨無傷筋者,針至筋而去,不及骨也。

 

刺筋無傷肉者,至肉而去,不及筋也。

 

刺肉無傷脈者,至脈而去,不及肉也。

 

刺脈無傷皮者,至皮而去,不及脈也。

 

所云刺骨無傷筋者,言針至筋而去,不及骨分,則傷筋也;

 

所云刺筋無傷肉者,言針至肉而去,不及筋分,則傷肉也;

 

所云刺肉無傷脈者,言針至脈而去,不及肉分,則傷脈也;

 

所云刺脈無傷皮者,言針至皮而去,不及脈分,則傷皮也。

 

此解上文其刺宜深,不及則傷之意。

 

所謂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針入皮中,無傷肉也;

 

刺肉無 傷筋者,過肉,中筋也;

 

刺筋無傷骨者,過筋,中骨也。

 

過,平聲。

 

中筋、中骨之中,去聲。

 

上文所謂刺皮無傷肉者,如病在肉中,則針入皮中,無過分,而傷肉也;

 

所謂刺肉無傷筋者,病在肉中,針入肉中,如過肉,則中傷其筋也;

 

所謂刺筋無傷骨者,病在筋中,針入筋中,如過筋,則中傷其骨也。

 

此解上文其刺宜淺,過分則傷之意。

 

此之謂反也。

 

通承上文之意,而言刺非其分,淺深不得,此之謂反也。

 

知其反則知其正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7#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7:07 | 只看該作者

刺禁論第五十二篇

 

承刺要、刺齊而復申明刺禁也。

 

禁者,臟有要害,不可不察也。

 

中傷臟氣,則死,中傷經脈,或病或死。

 

刺之所禁,不可不知。

 

蓋從之則有福,逆之則有咎也。

 

黃帝問曰:愿聞禁數。

 

數,條目也。

 

帝承上二篇之意,謂刺要、刺齊,其中必有所禁,故愿聞禁數。

 

岐伯對曰:臟有要害,不可不察。

 

五臟之氣,從內達外,由經隧而出於孫絡皮膚,有緊要為害之處,不可不察也。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

 

藏,如字,為使,皆去聲。

 

人身面南,左東右西。

 

肝主春生之氣,位居東方,故肝生於左。

 

肺主秋收之氣,位居西方,故肺藏於右。

 

心為陽中之太陽,故心部於表。

 

腎為陰中之少陰,故腎治於裡。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故脾為之使。

 

胃為水穀之海,眾物所聚,故胃為之市。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

 

七節之旁,中有小心。

 

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膈,胸膈也。

 

肓,臍旁肓俞穴也。

 

膈之上,肺也,天也。

 

肓之上,脾也,地也。

 

天為父、地為母,故膈肓之上,中有父母。

 

七節之旁,乃自上而下,第七節之兩旁,膈俞穴也,小,微細也。

 

中有小心,言心氣出於膈俞之穴,極微極細也。

 

從,順也。

 

從之者,刺得其宜,順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氣之所出,則神轉不回,故有福。

 

逆之者,刺失其宜。

 

逆其上父下母,以及心氣之所出,乃回則不轉,故有咎。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中,去聲,下同。

 

《診要經終》論云:中心者環死。

 

故刺失其宜,中傷心氣,周時一日而死。

 

《宣明五氣篇》云,心為噫。

 

故其動為噫。

 

噫,心氣虛也。

 

刺中肝,三日死,其動為語。

 

三,舊本訛五,今改。

 

刺失其宜,中傷肝氣,則三日死。

 

三者,水之生數也。

 

《宣明五氣篇》云:肝為語。

 

故其動為語。

 

語,肝氣虛也。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刺失其宜,中傷腎氣,則六日死。

 

六者,水之成數也,宣明五氣篇云,腎為欠為嚏。

 

嚏,腎氣虛也。

 

刺中肺,五日死,其動為咳。

 

五,舊本訛三,今改。

 

《診要經終》論云:中肺者五日死。

 

故刺失其宜,中傷肺氣,則五日死。

 

宣明五氣篇云:肺為咳。

 

故其動為咳。

 

咳、肺氣虛也。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刺失其宜,中傷脾氣,則十日死。

 

十者、土之成數也。

 

《宣明五氣篇》云:脾為吞。

 

故其動為吞。

 

吞,脾氣虛也。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刺失其宜,中傷膽氣,則一日半死。

 

六節臟象論云:十一臟取決於膽。

 

膽主生陽上升,今一日之間,生陽不升,復逾半日,生氣並絕,故死,靈樞邪氣臟腑論云:膽病者嘔宿汁。

 

故其動為嘔。

 

嘔,膽氣虛也。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胃足陽明之脈,下足跗。

 

其支者,別跗上,入足大趾,交於足太陰。

 

刺跗上,刺胃脈也。

 

中大脈,中傷大指之經脈也。

 

中大脈而血出不止,則太陰之脈,不能循大指而上,故死。

 

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

 

溜脈,陰陽相過之脈也。

 

盲目不明也。

 

手少陰之脈系目系,手太陽之脈上 抵鼻,至目內 。

 

刺面,中溜脈,刺面上目鼻之間,中傷陰陽相過之溜脈也。

 

中傷溜脈,有不病者,今也目盲,則不幸矣,故曰不幸為盲。

 

刺頭,中腦戶、入腦,至死。

 

腎脈上額交巔,入絡於腦。

 

刺頭,中腦產,刺頭額之間,中傷腦戶也。

 

中傷腦戶。

 

邪入於腦,真陽不下,故玄死。

 

刺舌下,中脹太過,血出不止,為喑。

 

舌下,廉泉穴也。

 

靈樞根結論云:少陰根於廉泉,結於廉泉,刺舌下,刺舌下之廉泉也。

 

刺舌下而中傷經脈太過,血出不止,則少陰之氣,不交於陽,故為喑。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凡刺絡脈,則宜出血。

 

凡刺經脈,不宜出血。

 

刺足下布絡,言刺足下之病,當從絡脈以布散。

 

若布絡而中其經脈,致血不出,則經脈有傷,故為腫。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8#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7:17 | 只看該作者

刺禁論第五十二篇

 

刺 ,中大脈,令人仆,脫色。

 

,浮 穴也。

 

刺浮 穴者,宜淺。

 

若刺深而中傷大脈。

 

大脈,足太陽,貫臀入 之脈也。

 

中大脈,則太陽之氣,不能為外,故令人仆,當仆之時,陽氣不充,故脫色。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

 

氣街,脛氣之街。

 

《靈樞?衛氣》論云: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

 

刺氣街,中脈,刺脛中之氣街,中傷足太陽陽明之經脈也,中傷其脈,致血不出,則為腫鼠仆者。

 

傷陽明之脈,則腫在鼠鼷,傷太陽之脈,則腫在仆參也。

 

刺脊間,中髓,為傴。

 

刺要論云:刺骨無傷髓。

 

刺脊間,中髓,刺脊骨而中傷其精髓也。

 

脊髓內傷,則背屈肩隨,故為傴。

 

傴,傴僂也。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

 

乳上之穴,名曰乳中,內為乳房,下為乳根穴。

 

刺乳上,中乳房,言刺乳中穴,而中傷其乳房也。

 

中傷乳房,則為腫。

 

其下乳根,則如月蝕。

 

蝕,缺傷也。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令人喘咳逆。

 

刺之過深,則為內陷,下俱仿此。

 

缺盆之穴,其缺如盆,若刺缺盆,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肺氣虛泄,且令人喘咳而氣機內逆。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魚腹在手大指下,如魚之腹,手太陰、魚際穴也。

 

刺手魚腹、中傷內陷,內陷傷徑,故為腫。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

 

無刺大怒,令人氣逆;

 

無刺大勞人,無 刺新飽人、無刺大飢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不但身形有禁刺,而人亦有禁刺。

 

酒性 悍,行皮膚,充絡脈,故無刺大醉,刺之則令人之氣亂,怒則乘戾,色不和,氣不平、故無刺大怒,刺之則令人氣逆。

 

大勞之人,陽氣外張,故無刺。

 

新飽之人,穀氣盛滿,故無刺。

 

大飢之人,經脈空虛,故無刺。

 

大渴之人,津液燥竭,故無刺。

 

大驚之人,氣血未和,故無刺。

 

凡此禁刺而刺之,則有害矣。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厥陰之脈起於足大趾,循陰股而上,刺陰股,中傷大趾之徑股,致血出不止,則厥陰之脈不能上行,故死。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客主人之穴,在耳前開口陷中。

 

刺客主人,若刺之過深,則內陷中脈。

 

中脈,中傷手足少陽所過之脈也。

 

中脈傷腦,則為內漏。

 

中脈傷耳,則為耳聾。

 

刺膝髕,出液,為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79#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7:29 | 只看該作者

刺禁論第五十二篇

 

膝髕,膝上筋骨交會處也。

 

刺膝髕出液,則筋骨無以濡養,屈伸不利,故為跛。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臂太陰脈,手太陰肺脈也。

 

肺主行營衛陰陽之氣。

 

刺臂太陰脈,若出血多,致血氣不相交接,一息相離,穹壤分判,故立死。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重,平聲。

 

足少陰脈,腎脈也。

 

腎主藏精,刺足少陰脈,出血,則精血皆虛,故曰重虛。

 

重虛出血,猶言出血而重虛也。

 

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精血皆虛,故為舌難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膺,胸前,膺窗穴也。

 

刺膺窗之穴,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中傷肺氣,中陷中肺,則膺胸之氣,不和於肺,故為喘逆仰息。

 

刺肘,中內陷,氣歸之,為不屈伸。

 

肺脈下肘,循臂,刺肘過深,中傷內陷,邪氣歸之,則機關不利,故為不屈伸。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溺,鳥去聲,下同,陰股下三寸,乃下含 中,足太陽循行之經脈也。

 

刺陰股下三寸,刺之過深,中傷內陷,則太陽之脈,不能循經外出,故令人遺溺。

 

遺溺,膀胱不約也。

 

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腋,舊本訛掖,今改。

 

手厥陰心包之脈,循胸出脅,上抵腋下,刺腋下脅間,刺心包之脈也,刺之過深,中傷內陷,脈不循經,上迫於肺,故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滿。

 

膀胱居少腹之中,刺少腹而中傷其膀胱,致膀胱之氣下泄,故溺出,令人少腹滿。

 

少腹滿,膀胱之氣不行於膚表也。

 

刺 腸,內陷,為腫。

 

腸,足肚也。

 

刺 腸而內陷,傷其經脈故為腫,與上文刺平魚腹內陷為腫,其義一也。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盲。

 

匡上,目匡之上,眉間也。

 

陷骨,絲竹空穴,眉後陷骨也。

 

刺匡上陷骨,中傷其脈,則淚流不止,故為漏。

 

視無所見,故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屈伸。

 

關節,骨節交會之機關。

 

液,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

 

若刺關節,中死其液,致液出,而不能淖澤注骨,故不得屈伸。

 

此舉刺之要害,皆為刺禁者,如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80#
 樓主| 發表於 2015-3-25 19:07:41 | 只看該作者

刺志論第五十三篇

 

本經有《血氣形志篇》,血氣之立乎外者,為形;

 

血氣之存乎內者,為志。

 

刺志者,得其內之所存以為刺也。

 

如形本乎氣,氣本乎穀,血本乎脈,而形氣穀氣血脈,有虛實常反之道,得其虛實常反而刺治之,斯為刺志也。

 

黃帝問曰:愿聞虛實之要。

 

虛實之形,見於外;

 

虛實之原,根乎內。

 

故愿聞虛實之要,認為刺志之道。

 

岐伯對曰:氣實形實,氣虛形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穀盛 氣盛,穀虛氣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脈實血實,脈虛血虛,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虛實之要,有常有反。

 

人之形身,氣為之主,故氣實則形實,氣虛則形虛,此虛實之常也。

 

若反常也,氣實而形反虛,氣虛而形反實,則病。

 

人身之氣,穀為之主,故穀盛則氣盛,穀虛則氣虛,此其常也。

 

若穀盛而氣反虛,穀虛而氣反盛,則病。

 

人身之血,脈為之主,故脈實則血實,脈虛則血虛,此其常也。

 

若脈實而血反虛,脈虛而血反實,則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三言反此者病,故問如何而反。

 

岐伯曰:氣盛身寒,此謂反也。

 

氣虛身熱,此謂反也。

 

穀入多而氣少,此謂反也。

 

穀不入 而氣多,此謂反也。

 

脈盛血少,此謂反也。

 

脈少血多,此謂反也。

 

氣盛身寒,此謂反也,八字,古本簡脫,今補。

 

夫氣實則形實,若氣盛身寒,則氣實形虛,此謂反也。

 

氣虛則形虛,若氣虛身熱,則氣虛形實,此謂反也。

 

穀盛則氣盛,若穀入多而氣少,則穀盛氣虛,此謂反也。

 

穀虛則氣虛,若穀不入而氣多,則穀虛氣盛,此謂反也脈實則血實,若脈盛血少,則脈實血虛,此謂反也。

 

脈虛則血虛,若脈少血多,則脈虛血實,此謂反也。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

 

氣虛身熱,得之傷暑。

 

穀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濕居下也。

 

穀 入少而氣多者,邪在胃,及與肺也。

 

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此之謂也。

 

中,去聲。

 

承上文諸反而言其病。

 

小,猶少也。

 

大、猶盛也。

 

上文云氣盛身寒,夫氣盛身反寒,其內則得之傷寒之病。

 

上文云氣虛身熱,夫氣虛身反熱,其內則得之傷暑之病。

 

上文云,穀入多而氣少。

 

夫穀入多而氣反少者,其內則得之有所脫血,或濕邪居下之病,脫血濕居下,故氣少,病不在上,故穀入多。

 

上文云,穀不入而氣多,夫穀入少而氣反多者,其內必邪在胃。

 

及於肺之病,肺胃有邪,故穀入少,病不在下,故氣多。

 

上文云,脈少血多,夫脈小血反多者,其內必飲酒、中熱之病。

 

酒行絡脈,故血多,行於外而虛於內,故脈小。

 

上文,云脈盛血少,夫脈大血反少者,其內必脈有風氣,致水漿不入之病,風氣乘於脈,故脈大,水漿不入故血少。

 

所謂反此者病,即此諸病之謂也。

 

夫實者,氣入也。

 

虛者,氣出也。

 

氣實者,熱也。

 

氣虛者,寒 也。

 

入實者,右手開針空也。

 

入虛者,左手閉針空也。

 

空,作孔。

 

此言氣之虛實,即為刺之虛實也。

 

夫實者,乃氣之內入也。

 

虛者,乃氣之外出也。

 

氣實者,有餘而熱也。

 

氣虛者,不足而寒也。

 

入針刺其實者,右手開針孔以瀉之也。

 

入針刺其虛者,左手閉針孔以補之也。

 

此氣之虛實,即為刺之虛實也。

 

合常反虛實,刺得其宜,斯為刺志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0 16:20 , Processed in 0.1093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